CN113803861A -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03861A CN113803861A CN202010531787.XA CN202010531787A CN113803861A CN 113803861 A CN113803861 A CN 113803861A CN 202010531787 A CN202010531787 A CN 202010531787A CN 113803861 A CN113803861 A CN 1138038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gle
- air outlet
- user
- air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第一出风角度;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用户所在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控制空调器以所述目标出风角度送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旨在适应于用户的实际位置,精准地调控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使空调器的出风可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匹配,提高用户睡眠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空调器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空调器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例如,当前的空调器可设置不同的出风模式,有直吹模式和防直吹模式。
然而,目前无论直吹模式还是防直吹模式,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一般是固定的。用户基于其自身需求设置好空调器在直吹模式或防直吹模式下的出风角度后,即使用户挪动了位置,空调器还是会按照设置的角度进行出风,这样导致想要吹风的用户可能吹不到空调风,不想要吹风的用户可能会有风直吹向其所在位置,严重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旨在适应于用户的实际位置,精准地调控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使空调器的出风可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匹配,提高用户睡眠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
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第一出风角度;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用户所在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
控制空调器以所述目标出风角度送风。
可选地,定义所述空调器出风口所在高度的水平方向为基准方向,定义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为空调器出风方向与所述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所述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第一出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空调器与所述用户所在位置的连线与所述基准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一出风角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将所述空调器出风的覆盖范围划分为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和第二出风角度范围;所述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方向为朝向所述用户所在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方向为朝向所述用户所在区域以外区域的方向;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时,将所述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角度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无需吹风时,将所述第二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角度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对应的补偿角度;
根据获取的补偿角度和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确定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对应的补偿角度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时,获取第一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无需吹风时,获取第二角度或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其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均大于0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0度;
所述根据获取的补偿角度和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确定所述目标出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补偿角度与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的和,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可选地,所述获取第一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体型的特征参数;
获取所述特征参数对应的第一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且/或,
所述获取第二角度或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
当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二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
当所述用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高度时,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高度时,获取所述用户的位置变化量;
当所述用户的位置变化量小于或等于设定变化量时,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速;所述出风风速随所述距离信息增大而增大;
根据所述出风风速控制所述空调器送风;且/或,
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的人体探测信息,所述人体探测信息由毫米波传感器检测;
基于多普勒效应解析所述人体探测信息,得到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控制程序,所述空调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控制程序,所述空调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用户的高度和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确定出风方向朝向用户实际位置的第一出风角度,第一出风角度可作为空调器不同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是否与用户风向需求匹配的评判基准,基于此,结合第一出风角度与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并控制空调器以目标出风角度送风,用户实际位置不同则基于高度和距离信息得到的第一出风角度不同,相应确定的与用户风向需求匹配的目标出风角度也会有差异,实现适应于用户的实际位置,精准地调控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从而保证空调器的出风可适应用户实际的风向需求,实现用户舒适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控制装置一实施例运行涉及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出风角度范围划分以及第一出风角度与用户高度、距离信息之间关系的表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不同出风需求信息对应的补偿角度和目标出风角度的角度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第一出风角度;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用户所在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控制空调器以所述目标出风角度送风。
由于现有技术中,无论直吹模式还是防直吹模式,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一般是固定的。用户基于其自身需求设置好空调器在直吹模式或防直吹模式下的出风角度后,即使用户挪动了位置,空调器还是会按照设置的角度进行出风,这样导致想要吹风的用户可能吹不到空调风,不想要吹风的用户可能会有风直吹向其所在位置,严重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解决方案,旨在适应于用户的实际位置,精准地调控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使空调器的出风可与用户的实际需求匹配,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指的是壁挂式空调。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可安装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类型的空调。例如窗式空调、柜式空调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导风件1(如上下导风板和/或左右导风板等)和人体检测模块2。
导风件1主要用于调控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导风件不同的位置对应有不同的出风角度,以实现空调器不同的出风方向。
人体检测模块1003主要用于采集人体位置、行为、体征等人体状态的表征数据,以供处理器1001解析得到人体的位置、行为、体征等状态信息。人体检测模块1003的运行过程主要是发送探测信号,探测信号在人体等物体中发射形成回波信号,人体检测模块1003接收回波信号,回波信号作为人体位置、行为、体征等人体状态的表征数据。在本实施例中,人体检测模块1003具体指的是毫米波传感器。在其他实施例中,人体检测模块1003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雷达传感器、或基于其他检测原理的人体检测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等)。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应用于对上述空调器的出风进行控制。空调控制装置可内置于上述空调器,也可独立于上述空调器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2等。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导风件1、人体检测模块2、存储器1002均与处理器1001连接。处理器1001可获取人体检测模块2的检测数据,基于人体检测模块2检测的数据控制导风件1的运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装置结构并不构成对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空调控制程序。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空调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以用于对空调器的出风进行调控。
参照图2,提出本申请空调控制方法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
用户的高度指的是用户的在其当前状态(如坐着、站着或躺着等任一状态)下头部相对于地面的距离。距离信息指的是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可以是用户与空调器的直线距离,也可以是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水平距离。用户的高度和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具体通过人体检测模块检测的人体特征信息(位置、姿态等)分析得到。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的人体探测信息,所述人体探测信息由毫米波传感器检测;基于多普勒效应解析所述人体探测信息,得到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获取用户自行输入的参数得到高度和距离信息。
其中,在基于毫米波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获取高度和距离信息时,由于毫米波传感器检测的数据对人体边缘的位置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为了保证得到的高度的精准性以及后续得到的目标出风角度的精准性,在本实施例中,高度具体指的是用户在当前状态下距离地面最高点相对于地面的距离,所述距离信息为所述在当前状态下距离地面最高点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
风向需求信息具体指的是表征用户对空调器出风方向需求的特征信息。风向需求信息可具体包括需要吹风的第一特征信息和无需吹风的第二特征信息。其中,第一特征信息还可细化包括直吹和扫风。风向需求信息可获取用户的设置参数得到,也可基于对用户的类型、状态等用户实际情况的检测分析得到。
步骤S20,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第一出风角度;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用户所在位置;
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距离信息对应不同的第一出风角度。相同距离下,高度越高,则第一出风角度越小,高度越低,则第一出风角度越大。相同高度下,距离空调器越远,则第一出风角度越小,距离空调越近,则第一出风角度越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出风角度的大小是基于空调器出风口所在高度的水平方向作为基准方向定义的,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为空调器的出风方向与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出风方向偏离基准方向越远,则出风角度越大。
基于空调器的安装高度(或出风口高度)、导风板的宽度等固定的参数预先建立高度、距离信息与第一出风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可具体有公式、映射表、算法模型。将当前的高度和距离信息代入该对应关系中,得到第一出风角度。具体的,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空调器与所述所在位置的连线与所述基准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一出风角度
其中,当高度为用户当前状态下距离地面最高点(如头顶)相对于地面的距离、且距离信息为所述用户当前状态下距离地面最高点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时,可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空调器与所述用户当前状态下距离地面最高点的连线与所述基准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一出风角度。这里得到的第一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朝向用户距离地面最高点所在位置。
例如,参照图3,空调器01的安装高度(出风口的离地高度)为D,用户头部M的高度为H,用户头部M与空调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第一出风角度为θ,用户与空调器的连线与用户所在高度的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γ,则可建立θ=γ=arctan((D-H)/L)的数量关系,基于该数量关系便可计算得到当前高度和距离信息所对应的第一出风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M也可以是当前状态下用户相对于地面的最高点的所在位置
步骤S30,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
基于第一出风角度可确定空调器不同出风角度与风向需求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匹配或不匹配),例如风向需求信息为无需吹风时,比第一出风角度小的出风角度(即第一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与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认为与风向需求信息匹配。基于匹配关系,可获取与风向需求信息匹配的出风角度作为目标出风角度。具体的,将通过第一出风角度可将空调器的所有出风角度划分为与风向需求信息匹配的第一类出风角度、以及与风向需求信息不匹配的第二类出风角度,可在第一类出风角度中确定目标出风角度。
目标出风角度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求具有一个或多于一个。例如,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的第一特征信息时,若第一特征信息为直吹,则目标出风角度的数量为一个;若第一特征信息为扫风,则目标出风角度的数量多于一个。
步骤S40,控制空调器以所述目标出风角度送风。
当目标出风角度的数量为一个时,控制空调器以所述目标出风角度定向出风;当目标出风角度的数量多于一个时,控制空调器以变化的所述目标出风角度进行扫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用户的高度和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确定出风方向朝向用户实际位置的第一出风角度,第一出风角度可作为空调器不同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是否与用户风向需求匹配的评判基准,基于此,结合第一出风角度与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并控制空调器以目标出风角度送风,用户实际位置不同则基于高度和距离信息得到的第一出风角度不同,相应确定的与用户风向需求匹配的目标出风角度也会有差异,实现适应于用户的实际位置,精准地调控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从而保证空调器的出风可适应用户实际的风向需求,实现用户舒适性的提高。
由于处于睡眠状态下的用户相比于清醒状态下的用户的感知能力弱,即使其睡眠过程中挪动了位置,空调器出风与其睡眠出风偏好不匹配,用户也难以发现,基于此,本实施例的方案可应用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对空调器的出风角度进行调控,以使空调器的出风可适应于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实际位置,实现用户睡眠舒适性的提高。具体的,步骤S10还可包括: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当所述用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高度时,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其中,设定高度具体为用于区分躺姿与非躺姿的高度阈值。设定高度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当用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高度,可表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此时获取距离信息、风向需求信息后,进一步执行步骤S20、步骤S30和步骤S40使空调器的实际出风角度与睡眠状态下的用户舒适性需求相匹配。进一步的,步骤S10中,在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之前,当所述用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高度时,获取所述用户的位置变化量,当所述用户的位置变化量小于或等于设定变化量时,执行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这里的位置变化量具体指的是人体位置变化的特征参数(如变化幅度、位置变化对应的活动区域大小、变化次数等)。设定变化量具体为用于区分人体静态与动态的变化量的阈值。设定变化量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用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高度、且用户位置变化量小于或等于设定变化量,可更精准的确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此时获取距离信息、风向需求信息后,进一步执行步骤S20、步骤S30和步骤S40,使空调器的实际出风角度与用户的睡眠舒适性需求精准匹配。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步骤S30可具体包括:
步骤S31,基于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将所述空调器出风的覆盖范围划分为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和第二出风角度范围;所述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方向为朝向所述用户所在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方向为朝向所述用户所在区域以外区域的方向;
以第一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为基准,确定可吹向用户所在区域的出风角度范围作为第一出风角度范围,确定不能吹向用户所在区域的出风角度范围作为第二出风角度范围。
具体的,当高度为当前状态下用户相对于地面的最高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且距离信息为当前状态下用户相对于地面的最高点与空调器的相对距离时,可获取人体占据区域对应的角度范围大小(可为预先设置的角度范围大小,也可基于当前用户体型的特征参数确定),人体在空间内占据的区域越大,则角度范围大小越大。以第一出风角度为角度范围的临界点,在出风角度比第一出风角度大的出风角度中,将与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的角度偏差位于上述角度范围大小内的所有角度形成的角度范围作为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在空调器出风的覆盖范围内,将第一出风角度范围以外的其他角度范围作为第二出风角度范围。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时,执行步骤S32;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无需吹风时,执行步骤S33。
步骤S32,将所述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角度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具体的,当用户需要直吹时,可将在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内选择一个出风角度作为目标出风角度;当用户需要扫风时,可将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内所有出风角度作为目标出风角度。
步骤S33,将所述第二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角度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具体的,可将第二出风角度范围内距离第一出风角度范围最远的出风角度作为目标出风角度,以保证用户舒适性;还可将第二出风角度范围内全部出风角度作为目标出风角度。
例如,参照图3,区域①为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区域②为第二出风角度范围,风向需求信息为需要吹风时,将区域①中的出风角度作为空调器的目标出风角度;风向需求信息为不需要吹风时,将任意一个区域②的出风角度作为空调器的目标出风角度。具体的,当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可将出风角度比第一角度范围小的区域②(即区域①上方的区域②)对应的出风角度确定为目标出风角度;当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可将出风角度比第一角度范围大的区域②(即区域①下方的区域②)对应的出风角度确定为目标出风角度,从而实现避开用户送风的同时空调器的出风有较大的覆盖面积,保证空调器出风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先基于第一出风角度对空调器出风的覆盖范围进行划分,划分为可朝向用户出风的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和不可朝向用户出风的第二家都范围,将与用户风向需求信息匹配的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角度作为空调器的目标出风角度,从而可适应用户实际需求吹向用户或不吹向用户,实现用户睡眠舒适性的提高。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申请空调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01,获取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对应的补偿角度;
步骤S302,根据获取的补偿角度和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确定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不同的风向需求信息对应有不同的补偿角度。补偿角度可预先配置,获取预先配置的与当前风向需求信息关联的角度作为补偿角度。补偿角度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基于对空间内场景信息、人体信息等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风向需求信息对应的补偿角度。采用补偿角度对第一出风角度作补偿,从而得到与风险需求信息匹配的目标出风角度。
补偿角度具体包括有数值为正值的角度、数值为负值的角度、数值为0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高度为当前状态下用户相对于地面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距离为当前状态下用户相对于地面最高点与空调器的相对距离,定义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所在高度的水平方向为基准方向、定义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为空调器出风方向与所述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前提下,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时,获取第一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无需吹风时,获取第二角度或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其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均大于0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0度,基于此,确定补偿角度与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的和,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其中,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和第三角度的具体大小可预先配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一角度具体用于使目标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朝向用户的中部或用户内的特定位置的补偿角度。第二角度和第三角度均为用于使目标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朝向用户以外的位置的补偿角度。
具体的,参照图6,在通过中虚线划分的③区域和④区域,③区域对应的角度范围为可以吹向用户的出风角度范围,④区域对应的角度范围为不可以吹向用户的出风角度范围,第一角度为可使目标出风角度落入③区域对应的角度范围内的角度,第二角度为可使目标出风角度落入③区域下方的④区域对应的角度范围内的角度,第三角度为可使目标出风角度落入③区域上方的④区域对应的角度范围内的角度。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时,第一角度为α1,计算得到的目标出风角度为β1,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无需吹风时,第二角度为α2,计算得到的目标出风角度为β2,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无需吹风时,第三角度为α3,计算得到的目标出风角度为β3。风向需求为需要吹风时,空调器以β1送风时,使空调器的出风可吹向用户;风向需求为无需吹风时,空调器以β2或β3送风时,使空调器的出风可吹向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风向需求信息对应的补偿角度,结合补偿角度和第一出风角度确定空调器的目标出风角度,从而保证定向出风的空调器的出风可适应用户实际需求吹向用户或不吹向用户,实现用户睡眠舒适性的提高。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所述用户体型的特征参数,获取所述特征参数对应的第一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用户体型的特征参数可具体包括(体重、身高、胖瘦程度等)。不同的用户体型的特征参数对应有不同的第一角度。特征参数对应的用户体型越大,则对应的第一角度越大。基于用户体型的特征参数确定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时对应的补偿角度,从而使所确定的目标出风角度可适应于不同体型的用户,保证空调器可精准的朝向用户所在位置出风。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二角度或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的步骤包括:当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当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二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设定阈值可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这里基于距离信息获取用于避开用户出风的补偿角度,从而实现避开用户送风的同时空调器的出风有较大的覆盖面积,保证空调器出风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舒适性。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空调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速;所述出风风速随所述距离信息增大而增大;根据所述出风风速控制所述空调器送风。这里,空调出风风速随用户相对于空调的距离增大而增大,使空调的出风量可保证当前用户所在位置可具有足够的换热效能,从而保证用户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步骤S10之后执行的步骤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20、步骤S30之间的执行顺序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同时或先后执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控制程序,所述空调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空调控制方法任一实施例的相关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
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第一出风角度;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对应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用户所在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
控制空调器以所述目标出风角度送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空调器出风口所在高度的水平方向为基准方向,定义空调器的出风角度为空调器出风方向与所述基准方向之间的夹角,所述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第一出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空调器与所述用户所在位置的连线与所述基准方向的夹角,作为所述第一出风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将所述空调器出风的覆盖范围划分为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和第二出风角度范围;所述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方向为朝向所述用户所在区域的方向,所述第二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方向为朝向所述用户所在区域以外区域的方向;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时,将所述第一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角度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无需吹风时,将所述第二出风角度范围对应的出风角度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出风角度和所述风向需求信息确定目标出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对应的补偿角度;
根据获取的补偿角度和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确定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对应的补偿角度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需要吹风时,获取第一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
当所述风向需求信息包括无需吹风时,获取第二角度或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其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均大于0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0度;
所述根据获取的补偿角度和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确定所述目标出风角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补偿角度与所述第一出风角度的和,作为所述目标出风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体型的特征参数;
获取所述特征参数对应的第一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且/或,
所述获取第二角度或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距离信息小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三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
当所述距离信息大于所述设定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二角度作为所述补偿角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
当所述用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高度时,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设定高度时,获取所述用户的位置变化量;
当所述用户的位置变化量小于或等于设定变化量时,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风向需求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出风风速;所述出风风速随所述距离信息增大而增大;
根据所述出风风速控制所述空调器送风;且/或,
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高度和所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距离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空调器作用空间内的人体探测信息,所述人体探测信息由毫米波传感器检测;
基于多普勒效应解析所述人体探测信息,得到所述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
10.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控制程序,所述空调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12.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控制程序,所述空调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31787.XA CN113803861A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31787.XA CN113803861A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03861A true CN113803861A (zh) | 2021-12-17 |
Family
ID=7894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31787.XA Pending CN113803861A (zh) | 2020-06-11 | 2020-06-11 |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0386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37081A (zh) * | 2022-02-17 | 2022-05-27 | 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风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6825A (zh) * | 2013-09-18 | 2015-03-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区域送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5091207A (zh) * | 2014-05-22 | 2015-11-25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检测装置和空调器的检测方法、控制方法 |
CN105757903A (zh) * | 2016-04-01 | 2016-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
CN109654693A (zh) * | 2018-12-29 | 2019-04-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CN110030680A (zh) * | 2019-04-25 | 2019-07-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毫米波雷达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
CN110779150A (zh) * | 2019-11-14 | 2020-02-11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毫米波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2020
- 2020-06-11 CN CN202010531787.XA patent/CN11380386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6825A (zh) * | 2013-09-18 | 2015-03-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区域送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5091207A (zh) * | 2014-05-22 | 2015-11-25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检测装置和空调器的检测方法、控制方法 |
CN105757903A (zh) * | 2016-04-01 | 2016-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
CN109654693A (zh) * | 2018-12-29 | 2019-04-19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防直吹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CN110030680A (zh) * | 2019-04-25 | 2019-07-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毫米波雷达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
CN110779150A (zh) * | 2019-11-14 | 2020-02-11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毫米波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37081A (zh) * | 2022-02-17 | 2022-05-27 | 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风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05228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120813B (zh) | 空调器送风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421067B (zh) | 空调送风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空调 | |
CN106440245B (zh) | 一种人体位置获取方法和装置 | |
CN110822555B (zh) | 双风道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09945429B (zh) |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405213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870686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489035B (zh) |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426348A (zh) | 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749061A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57039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2222463A1 (zh) | 一种空调恒温控制方法, 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3418232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3024648A1 (zh) |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 |
CN113803860B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413835A (zh) | 空调系统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163422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803861A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245034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8895603A (zh) | 送风设备及其送风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875806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3168831A1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484780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932409B (zh) | 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