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3827B -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3827B
CN113803827B CN202111017036.7A CN202111017036A CN113803827B CN 113803827 B CN113803827 B CN 113803827B CN 202111017036 A CN202111017036 A CN 202111017036A CN 113803827 B CN113803827 B CN 113803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energy
auxiliary frame
frame
saving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70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3827A (zh
Inventor
陈世伟
李威
孔晓龙
张驰
李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i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i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i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70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38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3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3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3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38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节能附框,节能附框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于墙体上。节能附框包括底部型材和顶部型材,顶部型材的上端面连接主框,底部型材和顶部型材之间嵌设有多个通风结构体。底部型材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位于通风结构体的两侧。通风结构体包括内侧通风件和外侧通风件,内侧通风件和外侧通风件为非封闭式型材结构,内侧通风件的内腔和外侧通风件的内腔相互连通以构成通风换气通道。本发明可在不影响门窗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通风换气,可提高节能附框的结构强度和整体支承能力,保证主框的安装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虫防雨雪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附框是安装门窗前固定到洞口中的一种结构框,一般是金属的,通常用镀锌方管制作,一般这种附框被称作钢副框。钢副框使用20*40的镀锌钢管制作,有的是现场焊接的,有的是通过专用的塑料连接件连接起来的。而节能附框就是附框使用的材料不会造成热桥,通常是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导热差,可以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一般是将附框安装固定到预留窗洞口的墙体内,再在附框上安装门窗主框。
现有公知的室内通风换气方式有:开窗或开门换气,开墙安装换气扇或安装空调等。但是现有室内通风换气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开窗或开门换气会导致灰尘和砂粒随风进入室内,无法阻挡雨雪和昆虫的侵入。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4653072B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附设在门窗附框结构中的风道结构,节能附框型材由室外侧型材和室内侧型材通过中间的隔热块相接而成;室内侧型材上设置有内侧凹缺口,内侧凹缺口的内侧壁上贴壁附设有出风口型材;出风口型材是一种非全封闭式型材结构,其横截面由直线型材和带有弧度的弧形型材共同组成所述的内腔,其中带有弧度的弧形型材侧面紧贴内侧型材的内侧壁,其面向室内侧位置处为7字型封边,该7字型封边的端面与另一相对侧的直线型材端面在朝室内侧处形成有缝隙,该缝隙构成连通内腔、即通风流道的空气出风口。
该技术方案能在不影响门窗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通风换气,但是由于出风口型材自身的结构特点(由直线型材和带有弧度的弧形型材组成),导致其结构强度较低,使用时间长了之后,易发生老化变形,导致主框与节能附框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且其背向墙体主体的一侧为弧形型材,不便于主框安装,主框与节能附框之间存在的缝隙容易因封堵不严实而造成外窗漏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可在不影响门窗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通风换气,可提高节能附框的结构强度和整体支承能力,保证主框的安装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防虫防雨雪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包括节能附框,所述节能附框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于墙体上,所述节能附框包括底部型材和顶部型材,所述顶部型材的上端面连接主框,所述底部型材和顶部型材之间嵌设有多个通风结构体,所述通风结构体沿底部型材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所述底部型材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位于通风结构体的两侧且两者与通风结构体固定连接;
所述通风结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通风件和外侧通风件,所述内侧通风件和外侧通风件为非封闭式型材结构,所述内侧通风件的内腔和外侧通风件的内腔相互连通,共同构成通风换气通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通风件的横截面是由内侧开口的第一凹型框和第一通风导流条组成的内腔,所述外侧通风件的横截面是由外侧开口的第二凹型框和第二通风导流条组成的内腔,所述第一通风导流条倾斜向上设置且其端部与第一凹型框的底端首尾相接,所述第二通风导流条倾斜向下设置且其端部与第二凹型框的顶端首尾相接;
所述第一凹型框的开口朝向室内,第二凹型框的开口朝向室外,所述第一凹型框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第二凹型框的中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风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风孔。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型框和第二凹型框的顶部均紧贴顶部型材的下端面且均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型框和第二凹型框的底部均紧贴底部型材的上端面且均与之固定连接,第一凹型框的中部和第二凹型框的中部紧密相贴。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型框的上部靠近第一通风导流条的一端固设有倾斜向上的楔形导流体,所述楔形导流体朝向第一通风导流条的一侧呈楔形,所述楔形导流体和第一通风导流条之间形成的出风通道与通风换气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凹型框的下部靠近第二通风导流条的一端固设有弯折型导流体,所述弯折型导流体的外侧壁紧贴第二定位板且与之固定连接,弯折型导流体朝向第二通风导流条的一侧呈楔形,弯折型导流体和第二风导流条之间形成的进风通道与通风换气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楔形导流体和第一通风导流条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多孔滤网。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通风导流条与第一定位板之间填充有隔热填料。
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通风结构体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板,所述中间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底部型材和顶部型材固定连接,所述顶部型材、中间支撑板、底部型材从上之下依次开设有与膨胀螺栓相适配的预留孔,所述膨胀螺栓将节能附框固定安装于墙体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侧通风件和外侧通风件均为一体成型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节能附框:将节能附框的底部型材朝向墙体并放进预留窗洞口,使用木块将其垫平,使得节能附框和墙体之间预留有缝隙,调整好水平竖直;
使用膨胀螺栓依次穿过顶部型材、中间支撑板、底部型材的预留孔,将节能附框固定安装于墙体上,校准水平垂直;
撤走木块,根据节能附框和墙体间的缝隙在底部型材的外周侧安装一圈弹性垫片,弹性垫片的安装位置在膨胀螺栓的内侧;
S2、内墙抹灰及塞内侧缝隙:在内墙抹灰前,先将砂浆捣入节能附框与墙体的缝隙,然后再进行内墙抹灰层施工,使整个内侧塞缝处的砂浆与内墙砂浆混为一体,形成内墙抹灰层;
S3、塞外侧缝隙:节能附框的缝隙通过弹性垫片一分为二,在进行外侧缝隙封堵前,先将外侧的基层清理干净,并将聚合物砂浆使用刮板涂刮一层作为界面层砂浆;
界面层做好后,将剩余缝隙使用掺有5%避水剂的聚合物砂浆进行腻实,以此作为防水层砂浆;
S4、聚合物砂浆养护:将节能附框与墙体间外侧缝隙处聚合物砂浆外侧抹平,并在12小时后进行连续湿润养护,养护期不小于7天,防止聚合物砂浆开裂;
S5、外墙防水层涂刷:对墙体外侧涂刷一道JS防水涂料;
S6、外墙抹灰:外墙防水层涂刷完毕后,进行外墙部分的抹灰施工,形成外墙抹灰层;
S7、外檐施工:将主框推进节能附框中,使用自攻螺丝将主框与节能附框连接,在主框施工完成后,将硅酮密封胶填充在主框与通风结构体之间的缝隙内,最后进行保温板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室外空气经过进风通道进入外侧通风件的通风换气通道中,接着依次流经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孔进入内侧通风件的通风换气通道中,最后经过多孔滤芯的净化沿着出风通道进入室内。通过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可以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创造了健康、节能的居家生活环境。并且通过设置中间支撑板,可以提高节能附框的结构强度和整体支承能力,从而保证主框的安装连接强度。
(2)开窗或开门换气会导致灰尘和砂粒随风进入室内,无法阻挡雨雪和昆虫的侵入。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对空气进行导流,同时第二通风导流条和弯折型导流体均起到了防止雨雪侵入的作用。
(3)通过多孔滤网一方面可以防止灰尘和砂粒随风进入室内,另一方面可以阻挡昆虫的侵入,同时多孔滤网可拆卸设置,便于更换和维护。
(4)内侧通风件和外侧通风件采用PVC材质一体注塑而成,具有低传热、不吸水、不霉变的性能,具有良好的节能保温特性。
(5)采用弹性垫片进行安装,将节能附框与墙体主体的缝隙一分为二,分为内外两步进行缝隙封堵,可以避免一次封堵不严实造成的后期漏水。
(6)通过硅酮密封胶填充在主框与通风结构体之间的缝隙内,保证了节能附框和主框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
(7)内置的弹性垫片,由于富有弹性且带有褶皱,能够与砂浆增加接触面积,使得节能附框与墙体主体缝隙有效结合,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节能附框与墙体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内侧通风件朝向室内,外侧通风件朝向室外;
图2为实施例1中节能附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沿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安装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节能附框 110、底部型材 120、顶部型材
130、第一定位板 140、第二定位板 150、内侧通风件
151、第一凹型框 152、第一通风导流条 153、第一通风孔
154、楔形导流体 155、出风通道 156、多孔滤网
157、隔热填料 160、外侧通风件 161、第二凹型框
162、第二通风导流条 163、第二通风孔 164、弯折型导流体
165、进风通道 170、通风换气通道 180、中间支撑板
200、膨胀螺栓 300、墙体 400、主框
501、弹性垫片 502、内墙抹灰层 503、界面砂浆层
504、防水层砂浆 505、JS防水涂料 506、外墙抹灰层
507、硅酮密封胶 508、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实施例,包括节能附框100,节能附框100通过膨胀螺栓200固定连接于墙体300的预留洞口上。节能附框100包括底部型材110和顶部型材120,顶部型材120的上端面连接主框400,底部型材110和顶部型材120之间嵌设安装有多个通风结构体,通风结构体沿底部型材1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底部型材110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板130和第二定位板140,第一定位板130和第二定位板140分别位于通风结构体的两侧且两者与通风结构体固定连接。通风结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通风件150和外侧通风件160,内侧通风件150和外侧通风件160为非封闭式型材结构,内侧通风件150的内腔和外侧通风体的内腔相互连通,共同构成连接室内和室外的通风换气通道170。
参照图2,内侧通风件150的横截面是由内侧开口的第一凹型框151和第一通风导流条152组成的内腔,外侧通风件160的横截面是由外侧开口的第二凹型框161和第二通风导流条162组成的内腔,第一通风导流条152倾斜向上设置且其端部与第一凹型框151的底端首尾相接,第二通风导流条162倾斜向下设置且其端部与第二凹型框161的顶端首尾相接。
第一凹型框151和第二凹型框161的顶部均紧贴顶部型材120的下端面且均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型框151和第二凹型框161的底部均紧贴底部型材110的上端面且均与之固定连接,第一凹型框151的中部和第二凹型框161的中部紧密相贴。底部型材110、顶部型材120、第一定位板130和第二定位板140形成定位空间,将内侧通风件150和外侧通风件160环绕于定位空间中。
其中,第一通风导流条152与第一定位板130之间填充有隔热填料157,所述隔热填料157可以采用聚氨酯发泡填充剂。施工时通过配套施胶枪或手动喷管将聚氨酯发泡填充剂的气雾状胶体喷射至第一通风导流条152与第一定位板130间的缝隙内,完成成型、发泡、粘结和密封过程。其固化泡沫弹性体具有粘结、防水、耐热胀冷缩、隔热、隔音等优良性能。
第一凹型框151的开口朝向室内,第二凹型框161的开口朝向室外,第一凹型框151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53,第二凹型框161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风孔153一一对齐的第二通风孔163,第一通风孔153和第二通风孔163均与通风换气通道170相连通。
第一凹型框151的上部靠近第一通风导流条152的一端固设有倾斜向上的楔形导流体154,楔形导流体154朝向第一通风导流条152的一侧呈楔形,楔形导流体154的楔形面和第一通风导流条152的倾斜角度一致,楔形导流体154和第一通风导流条152之间形成的出风通道155与通风换气通道170相连通,出风通道155对气流起到了引导作用。
第二凹型框161的下部靠近第二通风导流条162的一端固设有弯折型导流体164,弯折型导流体164的外侧壁紧贴第二定位板140且与之固定连接,弯折型导流体164朝向第二通风导流条162的一侧呈楔形,弯折型导流体164的楔形面和第二通风导流条162的倾斜角度一致,弯折型导流体164和第二通风导流条162之间形成的进风通道165与通风换气通道170相连通。进风通道165对室外空气进行导流,同时第二通风导流条162和弯折型导流体164均起到了防止雨雪侵入的作用。
楔形导流体154和第一通风导流条15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多孔滤网156,可拆卸连接包括粘接、插接等方式,设置多孔滤网156一方面可以防止灰尘和砂粒随风进入室内,另一方面可以阻挡昆虫的侵入。
结合图3,相邻两个通风结构体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板180,中间支撑板180的两端分别与底部型材110和顶部型材120固定连接,中间支撑板180提高了节能附框100的结构强度和整体支承能力。顶部型材120、中间支撑板180、底部型材110从上之下依次开设有与膨胀螺栓200相适配的预留孔。施工时,通过膨胀螺栓200将节能附框100固定安装于墙体300上。
内侧通风件150和外侧通风件160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件,优选地,内侧通风件150和外侧通风件160采用PVC材质一体注塑而成,具有低传热、不吸水、不霉变的性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室外空气首先经过弯折型导流体164和第二风导流条之间形成的进风通道165进入外侧通风件160的通风换气通道170中,接着依次经过第二通风孔163、第一通风孔153进入内侧通风件150的通风换气通道170中,最后经过多孔滤芯的净化沿着出风通道155进入室内。
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可以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入室内,创造了健康、节能的居家生活环境,同时具有防虫防雨雪侵入的效果。
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配置送风器或空气净化器进行室外空气引入,以构成不同的实施例。
实施例2
参照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的安装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节能附框
①安装节能附框100在预留窗洞口交接后进行,将节能附框100的底部型材110朝向墙体300并放进预留窗洞口,使用木块将其垫平,使得节能附框100和墙体300之间预留有缝隙,节能附框100和墙体300间的缝隙为15±5mm,b并调整好水平竖直;
②使用膨胀螺栓200依次穿过顶部型材120、中间支撑板180、底部型材110的预留孔,将节能附框100固定安装于墙体300上,校准水平垂直;
③撤走木块,根据节能附框100和墙体300间的缝隙在底部型材110的外周侧安装一圈弹性垫片501,弹性垫片501的安装位置在膨胀螺栓200的内侧。
第二步:内墙抹灰及塞内侧缝隙
在内墙抹灰前,先将砂浆捣入节能附框100与墙体300的缝隙,然后再进行内墙抹灰层502施工,使整个内侧塞缝处的砂浆与内墙砂浆混为一体,形成内墙抹灰层502。
由于设置了弹性垫片501,弹性垫片501将节能附框100与墙体300的缝隙一分为二,所以在内墙抹灰层502施工时,只要利用抹灰工具施加一定压力或者轻轻振捣节能附框100与墙体300的缝隙,节能实现内侧塞缝处的砂浆与内墙砂浆混为一体。
第三步:塞外侧缝隙
①节能附框100的缝隙通过弹性垫片501一分为二,在进行外侧缝隙封堵前,先将外侧的基层清理干净,并将聚合物砂浆使用刮板涂刮一层作为界面层砂浆;
②界面层做好后,将剩余缝隙使用掺有5%避水剂的聚合物砂浆进行腻实,以此作为防水层砂浆504。
第四步:聚合物砂浆养护
将节能附框100与墙体300间外侧缝隙处聚合物砂浆外侧抹平,并在12小时后进行连续湿润养护,养护期不小于7天,防止聚合物砂浆开裂。
第五步:外墙防水层涂刷
当聚合物砂浆满足要求后,对墙体300外侧涂刷一道JS防水涂料505。
第六步:外墙抹灰
外墙防水层涂刷完毕后,进行外墙部分的抹灰施工,形成外墙抹灰层506。
第七步:外檐施工
将主框400推进节能附框100中,使用自攻螺丝将主框400与节能附框100连接,在主框400施工完成后,将硅酮密封胶507填充在主框400与通风结构体之间的缝隙内,最后进行保温板508安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弹性垫片501进行安装,将节能附框100与墙体300主体的缝隙一分为二,分为内外两步进行缝隙封堵,可以避免一次封堵不严实造成的后期漏水。通过硅酮密封胶507填充在主框400与通风结构体之间的缝隙内,保证了节能附框100和主框400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包括节能附框(100),所述节能附框(100)通过膨胀螺栓(200)固定连接于墙体(3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附框(100)包括底部型材(110)和顶部型材(120),所述顶部型材(120)的上端面连接主框(400),所述底部型材(110)和顶部型材(120)之间嵌设有多个通风结构体,所述通风结构体沿底部型材(1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所述底部型材(110)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板(130)和第二定位板(140),所述第一定位板(130)和第二定位板(140)分别位于通风结构体的两侧且两者与通风结构体固定连接;
所述通风结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通风件(150)和外侧通风件(160),所述内侧通风件(150)和外侧通风件(160)为非封闭式型材结构,所述内侧通风件(150)的内腔和外侧通风件(160)的内腔相互连通,共同构成通风换气通道(170);所述内侧通风件(150)的横截面是由内侧开口的第一凹型框(151)和第一通风导流条(152)组成的内腔,所述外侧通风件(160)的横截面是由外侧开口的第二凹型框(161)和第二通风导流条(162)组成的内腔,所述第一通风导流条(152)倾斜向上设置且其端部与第一凹型框(151)的底端首尾相接,所述第二通风导流条(162)倾斜向下设置且其端部与第二凹型框(161)的顶端首尾相接;
所述第一凹型框(151)的开口朝向室内,第二凹型框(161)的开口朝向室外,所述第一凹型框(151)的中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53),第二凹型框(161)的中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一通风孔(153) 一一对应的第二通风孔(163);
相邻两个通风结构体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板(180),所述中间支撑板(180)的两端分别与底部型材(110)和顶部型材(120)固定连接,所述顶部型材(120)、中间支撑板(180)、底部型材(110)从上至 下依次开设有与膨胀螺栓(200)相适配的预留孔,所述膨胀螺栓(200)将节能附框(100)固定安装于墙体(3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型框(151)和第二凹型框(161)的顶部均紧贴顶部型材(120)的下端面且均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型框(151)和第二凹型框(161)的底部均紧贴底部型材(110)的上端面且均与之固定连接,第一凹型框(151)的中部和第二凹型框(161)的中部紧密相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型框(151)的上部靠近第一通风导流条(152)的一端固设有倾斜向上的楔形导流体(154),所述楔形导流体(154)朝向第一通风导流条(152)的一侧呈楔形,所述楔形导流体(154)和第一通风导流条(152)之间形成的出风通道(155)与通风换气通道(170)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型框(161)的下部靠近第二通风导流条(162)的一端固设有弯折型导流体(164),所述弯折型导流体(164)的外侧壁紧贴第二定位板(140)且与之固定连接,弯折型导流体(164)朝向第二通风导流条(162)的一侧呈楔形,弯折型导流体(164)和第二通 风导流条之间形成的进风通道(165)与通风换气通道(17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导流体(154)和第一通风导流条(15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多孔滤网(15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导流条(152)与第一定位板(130)之间填充有隔热填料(15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通风件(150)和外侧通风件(160)均为一体成型件。
8.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的安装方法,所述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安装节能附框(100):将节能附框(100)的底部型材(110)朝向墙体(300)并放进预留窗洞口,使用木块将其垫平,使得节能附框(100)和墙体(300)之间预留有缝隙,调整好水平竖直;
使用膨胀螺栓(200)依次穿过顶部型材(120)、中间支撑板(180)、底部型材(110)的预留孔,将节能附框(100)固定安装于墙体(300)上,校准水平垂直;
撤走木块,根据节能附框(100)和墙体(300)间的缝隙在底部型材(110)的外周侧安装一圈弹性垫片(501),弹性垫片(501) 的安装位置在膨胀螺栓(200)的内侧;
S2、内墙抹灰及塞内侧缝隙:在内墙抹灰前,先将砂浆捣入节能附框(100)与墙体(300)的缝隙,然后再进行内墙抹灰层(502)施工,使整个内侧塞缝处的砂浆与内墙砂浆混为一体,形成内墙抹灰层(502);
S3、塞外侧缝隙:节能附框(100)的缝隙通过弹性垫片(501)一分为二,在进行外侧缝隙封堵前,先将外侧的基层清理干净,并将聚合物砂浆使用刮板涂刮一层作为界面层砂浆;
界面层做好后,将剩余缝隙使用掺有5%避水剂的聚合物砂浆进行腻实,以此作为防水层砂浆(504);
S4、聚合物砂浆养护:将节能附框(100)与墙体(300)间外侧缝隙处聚合物砂浆外侧抹平,并在12小时后进行连续湿润养护,养护期不小于7天,防止聚合物砂浆开裂;
S5、外墙防水层涂刷:对墙体(300)外侧涂刷一道JS防水涂料(505);
S6、外墙抹灰:外墙防水层涂刷完毕后,进行外墙部分的抹灰施工,形成外墙抹灰层(506);
S7、外檐施工:将主框(400)推进节能附框(100)中,使用自攻螺丝将主框(400)与节能附框(100)连接,在主框(400)施工完成后,将硅酮密封胶(507)填充在主框(400)与通风结构体之间的缝隙内,最后进行保温板(508)安装。
CN202111017036.7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38038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7036.7A CN113803827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7036.7A CN113803827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3827A CN113803827A (zh) 2021-12-17
CN113803827B true CN113803827B (zh) 2023-01-13

Family

ID=78894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7036.7A Active CN113803827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38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6044A (zh) * 2011-09-16 2013-03-27 郭可轩 隔音隔热通风透气多功能窗
CN203114100U (zh) * 2012-11-28 2013-08-07 高林 自然新风入室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建筑物结构
CN206987649U (zh) * 2017-05-19 2018-02-09 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自动窗
WO2019115254A1 (de) * 2017-12-11 2019-06-20 Siegenia-Aubi Kg Lüft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1028B2 (en) * 2006-07-17 2009-01-27 Anderson Corporation Mulling and sealing system for compound fenestration units
CN102777103B (zh) * 2012-07-17 2014-07-02 江苏宏厦门窗有限公司 节能型门窗附框及门窗的安装方法
CN103244032B (zh) * 2013-05-24 2015-04-01 谢登常 自带通风门窗结构
TWI656307B (zh) * 2018-02-14 2019-04-11 詹雅菁 Building ventilation
CN108533125B (zh) * 2018-04-02 2019-06-25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附框防渗漏的安装方法
CN109057124A (zh) * 2018-09-17 2018-12-21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保温、隔热、防水一体化老虎窗
CN212431218U (zh) * 2020-06-10 2021-01-29 重庆恒鼎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室外壳体一体式自然通风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6044A (zh) * 2011-09-16 2013-03-27 郭可轩 隔音隔热通风透气多功能窗
CN203114100U (zh) * 2012-11-28 2013-08-07 高林 自然新风入室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建筑物结构
CN206987649U (zh) * 2017-05-19 2018-02-09 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自动窗
WO2019115254A1 (de) * 2017-12-11 2019-06-20 Siegenia-Aubi Kg Lüft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3827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52051A1 (en) Roof providing improved passive ventila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US6651402B2 (en) Methods and structures for sealing air gaps in a building
JP2002161589A (ja) 省エネルギー住宅
US11306485B2 (en) Modular building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3803827B (zh) 一种节能附框通风换气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KR101786546B1 (ko) 빗물 유입 방지 창호
US713424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water infiltration at window openings
CN215804046U (zh) 一种新型窗框安装结构
CN215927198U (zh) 一种幕墙窗防水结构
CN112482931A (zh) 一种新型窗框及安装方法
CN210485969U (zh) 一种隔音建筑通风装置
CN110671805A (zh) 室外风管防雨水倒灌连接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6277593U (zh) 一种窗台批水板
CN108166890B (zh) 一种门窗附框与门窗外框的安装结构
CN208472932U (zh) 高品质超舒适智慧节能建筑
CN210602172U (zh) 室外风管防雨水倒灌连接装置
JP4942632B2 (ja) 縦張り押出成形セメント板の等圧目地構造
CN219220153U (zh) 免抹灰自防水坎台结构
JP3607099B2 (ja) 瓦棟構造及び棟排気システム
CN213204578U (zh) 一种建筑防水保温结构
CN220908671U (zh) 一种隐藏式排水结构及系统
CN220848094U (zh) 一种幕墙建筑的半封闭开敞平台排水节点及建筑结构
CN220379890U (zh) 一种隐藏式幕墙通风单元及系统
CN215859858U (zh) 一种隐形排水的断桥门窗型材
US20050102964A1 (en) Methods and structures for sealing air gaps in a build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