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1680A -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1680A
CN113801680A CN202110942936.6A CN202110942936A CN113801680A CN 113801680 A CN113801680 A CN 113801680A CN 202110942936 A CN202110942936 A CN 202110942936A CN 113801680 A CN113801680 A CN 113801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cking
diesel oil
fixedly connected
engine
schizo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29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1680B (zh
Inventor
沈怀峰
张永芳
王家元
缪沁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a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Qingkong Bodyguar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Qingkong Bodyguar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Qingkong Bodyguar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29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1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1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1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1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1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9/00Thermal non-catalytic crack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f hydrocarbon o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7/00Apparatus for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by catalysts, electric means, magnetism, rays, sound waves, or the like
    • F02M27/02Apparatus for treating combustion-air,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by catalysts, electric means, magnetism, rays, sound waves, or the like by cataly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涉及柴油裂解技术领域。该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包括裂解箱,所述裂解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没有下表面,裂解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供油管,裂解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排出管,供油管以及排出管不与裂解箱接触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该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催化剂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因此改变柴油裂解物质的性质,形成催化燃烧,进而达到无焰燃烧的目的,进而避免发动机内部积碳问题,提高燃料性能,因此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彻底,因此为发动机增加动力,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裂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背景技术
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1816年英国(苏格兰)的R.斯特林所发明了第一个外燃机,后被瓦特改良为蒸汽机,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其种类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燃气轮机(赛车)、电动机等;
现有的发动机,为了提高其燃烧效率,通常会使用裂解装置对燃料进行裂解后再次燃烧,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的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但是会存在烧烧不彻底的现象,因此造成发动机积碳的问题,进而影响发动机的长期使用,同时当燃料燃烧不彻底时,会大大增加发动机废弃物的排放量,因此会环境以及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进而危害人身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能够解决发动机积碳的问题,进而影响发动机的长期使用,同时当燃料燃烧不彻底时,会大大增加发动机废弃物的排放量,因此会环境以及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进而危害人身健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包括裂解箱,所述裂解箱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没有下表面,裂解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供油管,裂解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排出管,供油管以及排出管不与裂解箱接触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裂解箱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底盖,底盖螺纹连接在裂解箱的外表面,裂解箱的内部设置有裂解装置,排出管上设置有催化仓,催化仓内部设置有催化剂,催化剂为颗粒状,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供油管,因此将供油管与外部进油管相互连通,因此当外部柴油通过供油管进入到裂解箱的内部,其次通过裂解箱内部的裂解装置对柴油进行大分子裂解,因此使得柴油的燃烧更加充分,排放降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柴油裂解完毕以后通过排出管从裂解箱的内部排出并进入到燃烧缸的内部,因此柴油裂解完的物质经过排出管时与排出管所设置的催化仓,因此使得柴油裂解完的物质能够与催化剂进行混合,因此使得柴油裂解物质燃烧更加充分,进而提高发动机动力,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出。
优选的,所述裂解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为弧形的保护板,保护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保护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加热器,加热器的启动对裂解箱进行快速加热,因此加快柴油裂解的速度,进而使得柴油裂解后的物质可以快速的通过排出管进入到燃烧缸的燃烧室内,因此保证柴油裂解物质正常的供给给发动机,因此保证发动机的动力,通过设置的散热翅,因此使得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的扩散至裂解箱的内部,因此提高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柴油裂解的效率。
优选的,裂解装置包括设置在裂解箱内部的裂解筒,裂解筒内部为中空解决,裂解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不与裂解筒接触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盖的内部,裂解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为锥形的驱动块,驱动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驱动块的上端与供油管呈垂直状态且相互贴合,裂解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为倾斜状的分散杆,裂解筒的表面开设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分散孔,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裂解筒,柴油通过供油管进入到驱动块的内部,此时柴油进入驱动块内部所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驱动块内部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上,因此驱动板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进行转动,驱动块的转动带动裂解筒与转动杆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随着裂解筒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进而扩大柴油裂解的面积,因此提高柴油的裂解效率。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杆,辅助杆上固定连接有刮板,刮板为三角形,刮板与裂解箱的内壁相互贴合,刮板为弹性材质,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刮板,因此当转动杆带动辅助杆进行转动时,刮板对裂解箱的内壁进行刮动,因此避免柴油裂解物长期粘附在裂解箱的内壁上,因此避免燃料的浪费,同时减少柴油裂解物粘附在裂解箱上对其造成的腐蚀和损伤,因此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维修以及更换的成本,以及通过设置的刮板为弹性材质,因此使得辅助杆带动刮板进行转动时,当刮板转动至保护板所在的位置时,刮板由于弹性发生形变使其避开保护板,因此保证刮板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对裂解箱内壁的正常清理。
优选的,所述排出管上螺纹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连接管,催化仓固定连接在连接管不与排出管接触的一端上,连接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连接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支撑板下方的研磨板,研磨板上设置有滤孔,研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不与研磨板接触的一端延伸至排出管的内部,转动轴不与研磨板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通孔,因此催化剂通过通孔流出催化仓的内部,此时催化剂位于支撑板与研磨板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上,因此扇叶带动转动轴与研磨板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与支撑板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因此改变柴油裂解物质的性质,因此形成催化燃烧,进而达到无焰燃烧的目的,进而避免发动机内部积碳问题,同时提高燃料性能,因此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彻底,因此为发动机增加动力,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所述使用连接法兰将供油管与外部进油管连接,并将排出管与发动机燃烧室连接,柴油通过供油管进入到驱动块的内部,驱动板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进行转动,驱动块的转动带动裂解筒与转动杆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随着裂解筒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催化剂通过通孔流出催化仓的内部,此时催化剂位于支撑板与研磨板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上,因此扇叶带动转动轴与研磨板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与支撑板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
本方案工作原理在于:通过设置的裂解筒,柴油通过供油管进入到驱动块的内部,此时柴油进入驱动块内部所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驱动块内部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上,因此驱动板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进行转动,驱动块的转动带动裂解筒与转动杆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随着裂解筒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进而扩大柴油裂解的面积,因此提高柴油的裂解效率;
通过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通孔,因此催化剂通过通孔流出催化仓的内部,此时催化剂位于支撑板与研磨板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上,因此扇叶带动转动轴与研磨板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与支撑板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本方案有益效果在于:过设置的裂解筒,柴油通过供油管进入到驱动块的内部,此时柴油进入驱动块内部所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驱动块内部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上,因此驱动板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进行转动,驱动块的转动带动裂解筒与转动杆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随着裂解筒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进而扩大柴油裂解的面积,因此提高柴油的裂解效率;
通过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通孔,因此催化剂通过通孔流出催化仓的内部,此时催化剂位于支撑板与研磨板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上,因此扇叶带动转动轴与研磨板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与支撑板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因此改变柴油裂解物质的性质,因此形成催化燃烧,进而达到无焰燃烧的目的,进而避免发动机内部积碳问题,同时提高燃料性能,因此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彻底,因此为发动机增加动力,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通过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通孔,因此催化剂通过通孔流出催化仓的内部,此时催化剂位于支撑板与研磨板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上,因此扇叶带动转动轴与研磨板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与支撑板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因此改变柴油裂解物质的性质,因此形成催化燃烧,进而达到无焰燃烧的目的,进而避免发动机内部积碳问题,同时提高燃料性能,因此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彻底,因此为发动机增加动力,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该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通过设置的加热器,加热器的启动对裂解箱进行快速加热,因此加快柴油裂解的速度,进而使得柴油裂解后的物质可以快速的通过排出管进入到燃烧缸的燃烧室内,因此保证柴油裂解物质正常的供给给发动机,因此保证发动机的动力,通过设置的散热翅,因此使得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的扩散至裂解箱的内部,因此提高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柴油裂解的效率。
(3)、该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通过设置的裂解筒,柴油通过供油管进入到驱动块的内部,此时柴油进入驱动块内部所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驱动块内部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上,因此驱动板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进行转动,驱动块的转动带动裂解筒与转动杆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随着裂解筒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进而扩大柴油裂解的面积,因此提高柴油的裂解效率。
(4)、该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通过设置的刮板,因此当转动杆带动辅助杆进行转动时,刮板对裂解箱的内壁进行刮动,因此避免柴油裂解物长期粘附在裂解箱的内壁上,因此避免燃料的浪费,同时减少柴油裂解物粘附在裂解箱上对其造成的腐蚀和损伤,因此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维修以及更换的成本。
(5)、该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通过设置的刮板为弹性材质,因此使得辅助杆带动刮板进行转动时,当刮板转动至保护板所在的位置时,刮板由于弹性发生形变使其避开保护板,因此保证刮板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对裂解箱内壁的正常清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裂解箱示意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底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裂解筒示意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催化仓示意前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扇叶示意俯视图。
附图标记:1裂解箱、101保护板、102加热器、103散热翅、2供油管、3排出管、4连接法兰、5连接管、501催化仓、502催化剂、503支撑板、504通孔、505研磨板、506转动轴、507扇叶、6底盖、7转动杆、701裂解筒、702驱动块、703辅助杆、704刮板、705驱动板、706分散孔、707分散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包括裂解箱1,裂解箱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没有下表面,裂解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供油管2,裂解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排出管3;
供油管2以及排出管3不与裂解箱1接触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4,裂解箱1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底盖6,底盖6螺纹连接在裂解箱1的外表面;
裂解箱1的内部设置有裂解装置,排出管3上设置有催化仓501,催化仓501内部设置有催化剂502,催化剂502为颗粒状;
通过设置的供油管2,因此将供油管2与外部进油管相互连通,因此当外部柴油通过供油管2进入到裂解箱1的内部,其次通过裂解箱1内部的裂解装置对柴油进行大分子裂解,因此使得柴油的燃烧更加充分,排放降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柴油裂解完毕以后通过排出管3从裂解箱1的内部排出并进入到燃烧缸的内部,因此柴油裂解完的物质经过排出管3时与排出管3所设置的催化仓501,因此使得柴油裂解完的物质能够与催化剂502进行混合,因此使得柴油裂解物质燃烧更加充分,进而提高发动机动力,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出;
进一步地,裂解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为弧形的保护板101,保护板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102,保护板1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103,加热器102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加热器102通过外部电源驱动;
通过设置的加热器102,加热器102的启动对裂解箱1进行快速加热,因此加快柴油裂解的速度,进而使得柴油裂解后的物质可以快速的通过排出管3进入到燃烧缸的燃烧室内,因此保证柴油裂解物质正常的供给给发动机,因此保证发动机的动力;
通过设置的散热翅103,因此使得加热器102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的扩散至裂解箱1的内部,因此提高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柴油裂解的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裂解装置包括设置在裂解箱1内部的裂解筒701,裂解筒701内部为中空解决,裂解筒7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不与裂解筒701接触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盖6的内部,裂解筒7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为锥形的驱动块702,驱动块7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705,驱动块702的上端与供油管2呈垂直状态且相互贴合;
进一步的,裂解筒7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为倾斜状的分散杆707,裂解筒701的表面开设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分散孔706;
通过设置的裂解筒701,柴油通过供油管2进入到驱动块702的内部,此时柴油进入驱动块702内部所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驱动块702内部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705上,因此驱动板705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702进行转动,驱动块702的转动带动裂解筒701与转动杆7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701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706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707随着裂解筒701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706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进而扩大柴油裂解的面积,因此提高柴油的裂解效率;
进一步的,转动杆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杆703,辅助杆703上固定连接有刮板704,刮板704为三角形,刮板704与裂解箱1的内壁相互贴合,刮板704为弹性材质;
通过设置的刮板704,因此当转动杆7带动辅助杆703进行转动时,刮板704对裂解箱1的内壁进行刮动,因此避免柴油裂解物长期粘附在裂解箱1的内壁上,因此避免燃料的浪费,同时减少柴油裂解物粘附在裂解箱1上对其造成的腐蚀和损伤,因此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维修以及更换的成本,以及通过设置的刮板704为弹性材质,因此使得辅助杆703带动刮板704进行转动时,当刮板704转动至保护板101所在的位置时,刮板704由于弹性发生形变使其避开保护板101,因此保证刮板704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对裂解箱1内壁的正常清理;
进一步的,排出管3上螺纹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连接管5,催化仓501固定连接在连接管5不与排出管3接触的一端上,连接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03,支撑板503上开设有通孔504,连接管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支撑板503下方的研磨板505,研磨板505上设置有滤孔;
进一步的,研磨板50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506,转动轴506不与研磨板505接触的一端延伸至排出管3的内部,转动轴506不与研磨板505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507;
通过设置在支撑板503上的通孔504,因此催化剂502通过通孔504流出催化仓501的内部,此时催化剂502位于支撑板503与研磨板505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3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507上,因此扇叶507带动转动轴506与研磨板505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505与支撑板503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502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502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因此改变柴油裂解物质的性质,因此形成催化燃烧,进而达到无焰燃烧的目的,进而避免发动机内部积碳问题,同时提高燃料性能,因此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彻底,因此为发动机增加动力,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通过连接法兰4将供油管2与外部进油管连接,并将排出管3与发动机燃烧室连接,柴油通过供油管2进入到驱动块702的内部,驱动板705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702进行转动,驱动块702的转动带动裂解筒701与转动杆7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701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706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707随着裂解筒701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706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催化剂502通过通孔504流出催化仓501的内部,此时催化剂502位于支撑板503与研磨板505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3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507上,因此扇叶507带动转动轴506与研磨板505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505与支撑板503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502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502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的裂解筒701,柴油通过供油管2进入到驱动块702的内部,此时柴油进入驱动块702内部所产生的冲击力作用在驱动块702内部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705上,因此驱动板705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702进行转动,驱动块702的转动带动裂解筒701与转动杆7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701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706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707随着裂解筒701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706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进而扩大柴油裂解的面积,因此提高柴油的裂解效率;
通过设置在支撑板503上的通孔504,因此催化剂502通过通孔504流出催化仓501的内部,此时催化剂502位于支撑板503与研磨板505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3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507上,因此扇叶507带动转动轴506与研磨板505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505与支撑板503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502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502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包括裂解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箱(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没有下表面,裂解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供油管(2),裂解箱(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排出管(3);
供油管(2)以及排出管(3)不与裂解箱(1)接触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4),裂解箱(1)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底盖(6),底盖(6)螺纹连接在裂解箱(1)的外表面;
裂解箱(1)的内部设置有裂解装置,排出管(3)上设置有催化仓(501),催化仓(501)内部设置有催化剂(502),催化剂(502)为颗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为弧形的保护板(101),保护板(1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102),保护板(1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装置包括设置在裂解箱(1)内部的裂解筒(701),裂解筒(701)内部为中空解决,裂解筒(7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不与裂解筒(701)接触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底盖(6)的内部,裂解筒(7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为锥形的驱动块(702),驱动块(7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为螺旋阶梯状的驱动板(705),驱动块(702)的上端与供油管(2)呈垂直状态且相互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解筒(7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为倾斜状的分散杆(707),裂解筒(701)的表面开设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分散孔(7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辅助杆(703),辅助杆(703)上固定连接有刮板(704),刮板(704)为三角形,刮板(704)与裂解箱(1)的内壁相互贴合,刮板(704)为弹性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3)上螺纹连接有与之内部相互连通的连接管(5),催化仓(501)固定连接在连接管(5)不与排出管(3)接触的一端上,连接管(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03),支撑板(503)上开设有通孔(504),连接管(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位于支撑板(503)下方的研磨板(505),研磨板(505)上设置有滤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板(50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506),转动轴(506)不与研磨板(505)接触的一端延伸至排出管(3)的内部,转动轴(506)不与研磨板(505)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507)。
8.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连接法兰(4)将供油管(2)与外部进油管连接,并将排出管(3)与发动机燃烧室连接,柴油通过供油管(2)进入到驱动块(702)的内部,驱动板(705)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带动驱动块(702)进行转动,驱动块(702)的转动带动裂解筒(701)与转动杆(7)进行转动,因此进入到裂解筒(701)内部的柴油通过分散孔(706)排出形成小颗粒,此时分散杆(707)随着裂解筒(701)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因此对分散孔(706)所排出的柴油进行再次碰撞,因此使得柴油得到再次裂解,催化剂(502)通过通孔(504)流出催化仓(501)的内部,此时催化剂(502)位于支撑板(503)与研磨板(505)之间,因此随着柴油裂解物质通过排出管(3)进行排出时,冲击力作用在扇叶(507)上,因此扇叶(507)带动转动轴(506)与研磨板(505)进行转动,因此研磨板(505)与支撑板(503)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使得催化剂(502)形成粉末状,因此使得催化剂(502)与柴油裂解物进行混合。
CN202110942936.6A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Active CN113801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2936.6A CN11380168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2936.6A CN11380168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1680A true CN113801680A (zh) 2021-12-17
CN113801680B CN113801680B (zh) 2022-12-06

Family

ID=78893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2936.6A Active CN113801680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168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0905Y (zh) * 1998-03-10 1999-09-29 张永芳 汽油车高效绿色环保节油净化器
CN203112757U (zh) * 2013-03-19 2013-08-07 湖南大学 一种热回收燃料催化裂解换热器
CN208793125U (zh) * 2018-09-18 2019-04-26 江苏心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燃油催化裂解转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0905Y (zh) * 1998-03-10 1999-09-29 张永芳 汽油车高效绿色环保节油净化器
CN203112757U (zh) * 2013-03-19 2013-08-07 湖南大学 一种热回收燃料催化裂解换热器
CN208793125U (zh) * 2018-09-18 2019-04-26 江苏心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燃油催化裂解转化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元利等: "裂解器的设计及其在电控发动机上的试验", 《天津大学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1680B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01680B (zh) 一种机内柴油大分子裂解方法及裂解装置
CN220609639U (zh) 一种新型预处理装置
CN219974604U (zh) 一种柴油颗粒过滤器
CN108730959B (zh) 一种燃烧机
CN217235643U (zh) 一种燃煤燃烧器用净化器
CN216745617U (zh) 一种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CN214735314U (zh) 一种高效率的污泥烘干塔
CN215336447U (zh) 一种生物质发电厂锅炉给料装置
CN213656814U (zh) 一种锅炉给煤装置
CN111878844A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进料装置
CN218599766U (zh) 一种锅炉燃烧生物质后清灰装置
CN111503638A (zh) 一种焚烧效果好的环保型焚烧炉
CN216799562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沥青搅拌机
CN219222388U (zh) 一种煤粉与天燃气一体式双燃料燃烧器
CN216588767U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组的尾气颗粒处理装置
CN220835378U (zh) 一种具有进料端降尘装置的混料机
CN218565562U (zh) 一种采暖系统热泵主机
CN114572932B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微米燃料可二次催化的垃圾制氢炉
CN213331351U (zh) 一种柴油机的喷油装置
CN214891219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的灰斗
CN216799561U (zh) 一种便于上料的沥青搅拌机
CN116428022B (zh) 一种烟气轮机发电系统
CN212299050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进料装置
CN211035814U (zh) 一种抗老化改性沥青的环保装置
CN21955928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车用尿素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No. 53, Haihe Road, Laiyang, Yantai, Shandong 265200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LAICHAI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11, Chuncheng Road, Guandu District, Kunming area, China (Yun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Kunming 650200, Yun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Yunnan qingkong bodyguar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