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6810A -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6810A
CN113796810A CN202010545632.1A CN202010545632A CN113796810A CN 113796810 A CN113796810 A CN 113796810A CN 202010545632 A CN202010545632 A CN 202010545632A CN 113796810 A CN113796810 A CN 113796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umping
wall
se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56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6810B (zh
Inventor
刘日超
曾宝平
卢振亮
梁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56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68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6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6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6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6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5/00Washing or rinsing machines for crockery or tableware
    • A47L15/42Details
    • A47L15/44Devices for adding cleaning agents; Devices for dispensing cleaning agents, rinsing aids or deodorants
    • A47L15/4418Devices for adding cleaning agents; Devices for dispensing cleaning agents, rinsing aids or deodorants in the form of liq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5/00Washing or rinsing machines for crockery or tableware
    • A47L15/42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5/00Washing or rinsing machines for crockery or tableware
    • A47L15/42Details
    • A47L15/44Devices for adding cleaning agents; Devices for dispensing cleaning agents, rinsing aids or deodorants
    • A47L15/449Metering controll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Washing And Drying Of Tablewa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投放装置和洗碗机,所述洗碗机的门体的下端枢接于所述洗碗机的箱体,以相对所述箱体向下翻转打开;所述投放装置安装于门体,而具有与门体关闭时对应的立式状态、和与门体打开时对应的卧式状态;所述投放装置包括储液盒和抽液装置,所述储液盒内设有储液腔和抽液流道,所述储液盒上设有与抽液流道的一端连通的外抽料口,所述抽液流道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储液腔连通的内抽料口;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位于储液腔的底部,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也位于储液腔的底部;所述抽液装置的抽液口与外抽料口连通,以用于将储液腔内的洗涤液抽出。如此,当投放装置运动至卧式状态时,可避免空气进入抽液流道中。

Description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背景技术
在洗碗机领域,在洗碗机工作之前,通常需要向与洗碗机的清洗腔连通的储液盒内投放洗涤液,以在洗碗机工作时,通过清洗水的运动将储液盒内的洗涤液冲洗入清洗腔内,以提高洗涤效果。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每次使用洗碗机时,均向储液盒内投放洗涤液,操作不便、且繁琐。
相关技术中,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新的投放装置,该投放装置具有用于储存洗涤液的储液腔,以在每次洗碗机工作之前或工作时,将储液腔内的洗涤液抽吸到洗碗机的清洗腔内。在该设计中,该投放装置还具有抽液流道,该抽液流道的一端与抽液装置的抽液口连通,另一端形成内抽料口,且为了便于快速抽取洗涤液,在储液腔的厚度方向上,使内抽料口的宽度与储液腔的厚度一致。
在应用时,该投放装置通常安装在洗碗机的门体上,而具有与门体关闭时对应的立式状态、和与门体打开时对应的卧式状态。这样,于卧式状态下,内抽料口就容易显露出来,而导致抽液流道中洗涤液流出,并进入空气,继而会导致抽液装置会抽吸到空气,而使排出的洗涤液的量变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投放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于卧式状态时,投放装置的抽液流道内容易进入空气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投放装置,用于洗碗机,所述洗碗机的门体的下端枢接于所述洗碗机的箱体,以相对所述箱体向下翻转打开;所述投放装置用于安装于所述门体,而具有与所述门体关闭时对应的立式状态、和与所述门体打开时对应的卧式状态;
所述投放装置包括:
储液盒,所述储液盒内设有储液腔和抽液流道,所述储液盒上设有与所述抽液流道的一端连通的外抽料口,所述抽液流道的另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内抽料口;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也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以及
抽液装置,所述抽液装置安装于所述储液盒,所述抽液装置的抽液口与所述外抽料口连通,以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洗涤液抽出。
可选地,所述储液盒内还设有流道隔板,所述流道隔板与所述储液盒的盒壁隔离出所述抽液流道。
可选地,所述抽液流道包括横向抽液段和与所述横向抽液段连通的竖向抽液段,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横向抽液段位于所述储液盒的底部,所述竖向抽液段位于所述储液盒的侧部;
所述内抽料口设于所述横向抽液段的远离竖向抽液段的一端,所述外抽料口与所述竖向抽液段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液盒包括底盒壁及与所述底盒壁连接的泵用侧盒壁,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底盒壁位于所述储液盒的底部,所述泵用侧盒壁位于所述储液盒的一侧部;
所述流道隔板包括对应所述底盒壁设置的横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与所述底盒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横向延伸段与所述底盒壁之间形成所述横向抽液段;所述横向延伸段的远离所述泵用侧盒壁的一端与所述底盒壁之间形成所述内抽料口。
可选地,所述横向延伸段的远离所述泵用侧盒壁的一端设有向靠近所述底盒壁的方向延伸的限流挡筋,所述限流挡筋与所述底盒壁之间形成所述内抽料口。
可选地,所述储液盒还包括投放侧盒壁,所述投放侧盒壁的第一侧缘与所述底盒壁连接,所述投放侧盒壁的第二侧缘与所述泵用侧盒壁连接;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投放侧盒壁的第一侧缘为所述投放侧盒壁的下侧缘;
所述投放侧盒壁与所述底盒壁的连接处形成有流道台阶,所述横向延伸段设于所述流道台阶,所述横向流道段设于所述流道台阶、所述底盒壁及所述横向延伸段之间,以使所述内抽料口远离所述投放侧盒壁设置,以使所述内抽料口于所述投放装置处于卧式状态时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流道隔板还包括与所述横向延伸段连接的竖向延伸段,所述竖向延伸段对应所述泵用侧盒壁设置,并与所述泵用侧盒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竖向延伸段与所述泵用侧盒壁之间形成所述竖向抽液段;
所述外抽料口设于所述泵用侧盒壁上,并与所述竖向抽液段连通。
可选地,所述竖向抽液段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
可选地,所述抽液流道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洗碗机,所述洗碗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门体及具有开口的箱体,所述门体枢接于所述箱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的开口;以及
如上所述的投放装置,所述投放装置安装于所述门体。
本发明投放装置,通过使内抽料口于卧式状态时也位于储液腔的底部,当投放装置运动至卧式状态时,可使得洗涤液仍会浸没内抽料口,从而可避免显露出内抽料口,从而可避免抽液流道中洗涤液流出,并避免进入空气,继而可避免抽液装置会抽吸到空气而使排出的洗涤液的量变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投放装置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盖体与底座连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投放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投放装置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投放装置另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投放装置又一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投放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储液盒的第一盒体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第一盒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第一盒体的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的第一盒体的右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7中的投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底座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的底座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单向阀处于爆炸状态;
图15为图7中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7中的检测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中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投放装置;10、储液盒;10a、第一盒体;10b、第二盒体;11、储液腔;111、导液台阶;112、导液槽;113、排液口;114、送液口;115、外抽料口;116、内抽料口;117、注液口;118、第一流道隔壁;119、第二流道隔壁;12、液位检测腔;121、连通腔;1211、连通隔板;122、防湿腔;1221、安装腔壁;123、第二隔板;1231、导流段;1232、第一连通孔;124、传感器安装孔;125、防护罩;1251、通气孔;13、第一连通孔;14、第一隔板;151、底盒壁;152、顶盒壁;161、泵用侧盒壁;1611、外凸部;1612、第一安装支臂;1613、第二安装支臂;162、投放侧盒壁;1621、投放凹槽;1622、隆起凸柱;1623、注液凹槽;1624、最高液位指示标识;1625、环形密封槽;163、第三侧盒壁;164、背侧盒壁;17、排液流道;171、末端排液段;172、横向排液段;173、起始排液段;18、抽液流道;181、横向抽液段;182、竖向抽液段;1821、弯曲流道;188、流道台阶;189、流道隔板;1891、横向延伸段;1892、竖向延伸段;1893、限流挡筋;191、螺孔柱;192、支撑凸部;1921、限位卡槽;193、限位倒扣;20、投放头;21、底座;21a、座体;21b、中隔板;211、冲洗槽;212、显露口;213、冲洗腔;214、上冲洗口;215、下冲洗口;216、安装槽;2161、安装侧壁;2162、连接底壁;2163、第一转轴部;217、密封环凸;2171、连通孔;218、投放流道;219、流道管部;2191、投放部;2192、投放延伸部;2193、投放插入部;2194、投放口;22、盖体;221、第一转孔;222、第二转轴部;223、环形挡凸;224、密封环槽;225、转轴安装部;23、环形密封件;30、气压检测传感器;31、气压感应部;32、检测电路板;33、保护壳;331、保护底板;332、第一保护侧板;334、第三保护侧板;336、卡凸;337、避让开口;40、抽液装置;41、抽液口;42、出液口;50、照明灯;60、单向阀;71、第一密封圈;72、第二密封圈。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投放装置和洗碗机。所述投放装置用于洗碗机,以用于向洗碗机的清洗腔内投放洗涤液。
具体来说,所述洗碗机包括壳体和投放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包括门体和具有开口的箱体,所述门体枢接于箱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的开口;所述投放装置安装于所述门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的下端枢接于箱体,以相对箱体向下翻转打开。可以理解,所述投放装置具有与所述门体关闭时对应的立式状态、和与所述门体打开时对应的卧式状态。为了简化描述,下文默认以投放装置处于立式状态进行描述,当需要描述其在卧式状态下的位置关系时会特别指出,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17所示,所述投放装置100包括储液盒10、投放头20和气压检测传感器30。其中,在图1、3、4、5、6、8及9中,储液盒10处于或近似处于不同视角下的立式状态;在图12和13中,底座21处于或近似处于不同视角下的立式状态;在图17中,盖体22近似处于立式状态。
如图6和9所示,所述储液盒10内设有储液腔11和液位检测腔12,所述储液腔11用于储存洗涤液,所述储液腔11的腔壁设有第一连通孔13,所述第一连通孔13与液位检测腔12连通,以连通储液腔11与液位检测腔12;且于洗涤液浸没第一连通孔13的状态下,所述液位检测腔12密封。
具体的,储液腔11、液位检测腔12以及第一连通孔13形成连通器结构。当向储液腔11内注液(即加注洗涤液)时,进入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可通过第一连通孔13进入到液位检测腔12中,进入液位检测腔12内的洗涤液会压缩液位检测腔12内的空气,并在液位检测腔12内形成可变空间。具体来说,当洗涤液进入液位检测腔12内时,可变空间的体积变小,其内气压变大;当洗涤液从液位检测腔12流入储液腔11时,可变空间的体积变大,其内气压变小。
在投放装置100使用时,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会不断被消耗,这时液位检测腔12内的洗涤液会回流到储液腔11内,从而使得液位检测腔12内的气压变小。
如图6所示,所述气压检测传感器30包括设于所述液位检测腔12内的气压感应部31,所述气压感应部31用以通过感测所述液位检测腔12中的气压大小来识别所述储液腔11中的洗涤液的液位。如此,通过气压检测传感器30,可确定储液腔11中洗涤液的余量。
本发明投放装置100,通过设置与储液腔11连通的液位检测腔12,并通过气压检测传感器30来检测液位检测腔12中的气压大小,从而可根据液位检测腔12中的气压的变化,来判断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的液位,以确定储液腔11中洗涤液的余量。如此,可便于使用户获知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余量,以便于在洗涤液用完后,及时加入洗涤液。
而且,通过洗涤腔内气压的变化来检测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的余量情况,不仅可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采用气压检测传感器30可降低成本。
具体的,当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不断消耗时,液位检测腔12内的气压不断变小,气压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值不断减小。
当储液腔11内剩余预设余量的洗涤液时,该预设余量的洗涤液仍浸没第一连通孔13,但其量较少,此时气压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值为第一预设检测值或在第一预设范围值内。即是说,当气压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值降低为第一检测值或降低到第一预设范围值内时,则表示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处于临界状态(即洗涤液还有、还可以使用但不多了),即表示可以向储液腔11内添加洗涤液了。
当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耗尽时,第一连通孔13连通液位检测腔12与储液腔11,液位检测腔12内的气压与储液腔11内的气压相等,此时,气压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值为第二预设检测值或在第二预设范围值内。即是说,当气压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值降低为第二检测值或降低到第二预设范围值内时,则表示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处于耗尽状态,即需要向储液腔11内添加洗涤液了。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感应部31设于所述液位检测腔12的上部。如此,可避免进入液位检测腔12内的清洗液接触气压感应部31而使其短路失效。
进一步地,如图6和9所示,所述储液腔11与液位检测腔12通过第一隔板14分隔,所述第一连通孔13设于第一隔板14。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隔板14以在储液盒10内分隔出储液腔11与液位检测腔12,可便于简化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6和9所示,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第一连通孔13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下部。如此,当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剩余较少量时,该洗涤液仍可浸没第一连通孔13,以便于在投放装置100使用过程中使液位检测腔12内的气体量不变,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进一步地,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第一连通孔13也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下部。可以理解,洗涤液具有流动性,通过使第一连通孔13在卧式状态时也位于第一隔板14的下部,便于使投放装置100从立式状态转变为卧式状态时仍可较好地浸没第一连通孔13。如此,使得在洗碗机的门体在反复打开和关闭时,投放装置100随着在立式状态和卧式状态反复变换的过程中,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可一直浸没第一连通孔13,从而使得液位检测腔12内的空气量不变,以保证通过气压变化检测液位变化方式的准确性。
具体的,如图3、5、及9所示,所述储液盒10包括底盒壁151、与所述底盒壁151相对设置的顶盒壁152,以及设于所述底盒壁151的周侧、并连接底盒壁151与顶盒壁152的第一侧盒壁、第二侧盒壁、第三侧盒壁163和第四侧盒壁,所述第一侧盒壁与第二侧盒壁相邻设置、并与第三侧盒壁163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盒壁与第二侧盒壁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盒壁为泵用侧盒壁161,所述第二侧盒壁为投放侧盒壁162,所述第四侧盒壁为背侧盒壁164。
于所述立式状态下,所述底盒壁151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下方;于所述卧式状态下,所述背侧盒壁164位于第一隔板14的下方。
具体的,如图6和9所示,所述第一连通孔13靠近所述底盒壁151设置,并靠近背侧盒壁164设置,以使: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第一连通孔13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下部;且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第一连通孔13也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下部。
具体的,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两侧缘分别连接于投放侧盒壁162与背侧盒壁164,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上端连接于顶盒壁152,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下端连接于底盒壁151。如此,可在储液盒10内限定出储液腔11和液位检测腔12,储液腔11和液位检测腔12分别设于第一隔板14的两侧。
具体的,所述第一隔板14的下端设有连通缺口,所述连通缺口与底盒壁151、背侧盒壁164围合形成第一连通孔13,以使第一连通孔13靠近底盒壁151设置、并靠近背侧盒壁164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6、9和10所示,所述底盒壁151与投放侧盒壁162的连接处形成有导液台阶111,所述导液台阶111设于储液盒10内,所述导液台阶111与底盒壁151、投放侧盒壁162之间形成有与第一连通孔13连通的导液槽112。具体的,所述第一连通孔13设于导液槽112的槽壁上。
如此,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可通过导液槽112流入连通腔121内,并且当储液盒10内的洗涤液剩余少量时,洗涤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导液槽112内,以使较少量的洗涤液仍可以浸没第一连通孔13,以提高气压检测传感器30的适用范围。
在部分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导液台阶111具有与所述投放侧盒壁162连接的第一台阶面、及与所述底盒壁151连接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向靠近底盒壁151的方向倾斜延伸,和/或,所述第二台阶面向靠近背侧盒壁164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可便于将储液盒10内的洗涤液导流至导流槽和第一连通孔13。
进一步地,如图6、9和10所示,所述液位检测腔12内设有第二隔板123,以在液位检测腔12内分隔出连通腔121和防湿腔122;所述连通腔121与第一连通孔13连通;所述第二隔板123设有第二连通孔1232,以连通连通腔121与防湿腔122;所述气压感应部31设于防湿腔122内。如此,通过在液位检测腔12内限定出连通腔121和防湿腔122,一方面可使得进入液位检测腔12内的洗涤液限位在连通腔121内,以防止洗涤液接触气压感应部31而使其短路失效;另一方面还可在投放装置100在立式状态和卧式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有利用防止洗涤液接触/浸湿气压感应部31。
进一步地,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第二连通孔1232位于第二隔板123上部。
具体的,所述第二连通孔1232靠近投放侧盒壁162设置,以使: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第二连通孔1232位于第二隔板123上部。
如此,使得投放装置100切换至卧式状态时,连通腔121内的洗涤液仍无法浸没第二连通孔1232,从而可避免连通孔2171内的洗涤液进入防湿腔122内,以防止其接触/浸湿气压感应部31。
进一步地,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防湿腔122位于连通腔121的上方。如此,可便于避免连通腔121内的洗涤液流入防湿腔122内,以避免洗涤液接触/浸湿气压感应部31。
具体的,所述第二隔板123横设在液位检测腔12的上部,以将液位检测腔12分隔成位于上部的防湿腔122及位于防湿腔122下部的连通腔121。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隔板123具有朝向第二连通孔1232延伸的导流段1231,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导流段1231倾斜朝下延伸。如此,若连通腔121内的洗涤液误流进防湿腔122内,导流段1231可便于引导其流回连通腔121内。
进一步地,所述防湿腔122具有与第二隔板123相对的安装腔壁1221,所述气压感应部31设于所述安装腔壁1221,且于卧式状态,所述气压感应部31位于安装腔壁1221上部。具体的,所述气压感应部31靠近投放侧盒壁162设置,以使:于卧式状态,所述气压感应部31位于安装腔壁1221上部。
如此,可进一步地防止洗涤液接触/浸湿气压感应部31。
具体的,如图6、9和10所示,安装腔壁1221上设有贯穿储液盒10的盒壁的传感器安装孔124,所述气压检测传感器30安装于传感器安装孔124,并密封该传感器安装孔124,气压感应部31通过传感器安装孔124伸入防湿腔122内。
具体地,如图6、9和10所示,所述气压感应部31外还罩设有防护罩125,所述防护罩125上设有通气孔1251,以进一步地防止洗涤液接触/浸湿气压感应部31。
可选地,所述防护罩125与储液盒10的盒壁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6、7、15和16所示,所述气压检测传感器30还包括保护壳33和检测电路板32,所述气压感应部31设于检测电路板32,所述所述检测电路板32固定安装于储液盒10外,所述保护壳33可拆卸地罩设于检测电路板32。如此,拆卸下保护壳33后即可对气压检测传感器30进行检测。
具体的,如图9和10所示,所述储液盒10的外表面设有螺孔柱191,所述检测电路板32安装于螺孔柱191。
具体的,如图9和10所示,所述储液盒10外表面还凸设有支撑凸部192,所述支撑凸部192上设有限位卡槽1921,所述检测电路板32的第一侧缘卡接于限位卡槽1921内。
具体的,如图9和10所示,所述储液盒10外表面还凸设有限位倒扣193,所述限位倒扣193卡接于于检测电路板32的第二侧缘。
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板32的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相对设置。
具体的,所述保护壳33包括保护底板331、及设于保护底板33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保护侧板332和第二保护侧板,所述第一保护侧板332和第二保护侧板的内侧面均设有卡凸336。
具体的,所述保护壳33还包括设于保护底板331的另外两侧的第三保护侧板334和第四保护侧板,所述第三保护侧板334和第四保护侧板上均设有避让开口337。
进一步地,如图6、9和10所示,所述连通腔12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13和第二连通孔1232的连通通道(图未标),所述连通通道具有至少一个迂回部。如此,通过形成具有至少一个迂回部的连通通道来连通第一连通孔13和第二连通孔1232,可进一步地防止连通腔121内的洗涤剂流入防湿腔122。
具体的,如图6、9和10所示,所述连通通道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连通分腔,任意相邻两个连通分腔通过连通结构连通;在自第一连通孔13朝向第二连通孔1232的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连通结构呈错位设置,以使所述连通通道具有至少一个迂回部。
具体的,如图6、9和10所示,所述连通腔121内设有多个(即大于或等于两个)连通隔板1211,多个连通隔板1211在连通腔121内限定出多个连通分腔,所述连通结构设于连通隔板1211上。
可选地,所述连通隔板1211具有朝向第二连通孔1232延伸的引流段,所述引流段向下倾斜延伸。
具体的,所述连通通道为迷宫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液位报警装置,所述液位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气压检测传感器30的检测值低于最低预设值时发出报警。
具体的,所述液位报警装置包括报警灯和/或蜂鸣器,以使报警方式包括发出报警灯光(如闪烁的灯光或长亮的灯光)和/或发出蜂鸣声。
进一步地,如图1-17所示,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抽液装置40,所述抽液装置40安装于储液盒10,以用于将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排出,以用于投放入洗碗机的清洗腔内。
具体的,所述抽液装置40为抽液泵,以用于将所述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泵出;其中,所述抽液泵为定量泵。如此,可通过一抽一排的形式,将定量的洗涤液从储液腔11内自动泵出,以向洗碗机的清洗腔投放定量的洗涤液,即可实现洗涤液的自动定量投放。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抽液装置40也可为手动抽吸装置,在此不必详述。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抽液装置40具有抽液口41和出液口42。
进一步地,如图1-17所示,所述抽液装置40设于储液盒10外。如此,一方面可便于增大储液腔11的容积,另一方面可简化储液盒10内的结构设计,以便于制造储液盒10,再一方面还可以增大抽液装置40的安装空间、以便于安装抽液装置40。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抽液装置40也可设于储液盒10内。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储液盒10内还设有排液流道17,所述储液盒10上设有与排液流道17的一端连通的排液口113、及与排液流道17的另一端连通的送液口114,所述排液流道17包括与送液口114连通的末端排液段171,所述末端排液段171自送液口114向下延伸;所述抽液装置40的抽液口41与储液腔11连通,所述抽液装置40的出液口42与排液口113连通,所述抽液装置40用于将储液腔11内的液体从送液口114排出。
其中,所述末端排液段171自送液口114向下延伸的含义既包括沿铅垂线向下延伸(即直向下延伸),也包括向下倾斜延伸(即斜向下延伸)。即是说,所述末端排液段171沿上下方向延伸。
具体的,通过使抽液装置40的抽液口41与储液腔11连通,可使抽液装置40将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抽出;同时通过使抽液装置40的出液口42与排液口113连通,可使抽液装置40抽出的洗涤液排入排液流道17内、并从排液流道17的送液口114送出。
具体的,抽液装置40排液完成后,送液口114附近的绝大多数洗涤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沉积在末端排液段171处,从而可防止排液流道17内的洗涤液从送液口114自动流出,从而可降低排液流道17内与空气交互的液面面积,从而可减少排液流道17内洗涤液中水分的蒸发,以降低洗涤液在排液流道17中结痂沉积的概率。
本发明投放装置100,通过在排液流道17的末端设置一段与送液口114连通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末端排液段171,可在排液完成后防止排液流道17内的洗涤液从送液口114自动流出,从而可降低排液流道17内与空气交互的液面面积,从而可减少排液流道17内洗涤液中水分的蒸发,以降低洗涤液在排液流道17中结痂沉积的概率。如此,可有效避免投放装置100的排液流道17内洗涤液结痂。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排液口113高于送液口114,或者,所述排液口113与送液口114处于同一高度,或者,所述排液口113略低于送液口114。如此,有利于使排液流道17具有较长的流道长度,以使排液流道17内可以储存有较多量的洗涤液,以进一步地降低洗涤液在排液流道17中结痂沉积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液口113略高于送液口114。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排液流道17还包括与所述末端排液段171连通的、并向靠近所述排液口113的方向延伸的横向排液段172,以及连通横向排液段172与排液口113的起始排液段173;所述起始排液段173在排液口113向横向排液段172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向下倾斜延伸。如此,可使排液流道17(大致)呈U形设置,从而可使排液流道17具有较长的流道长度。
具体的,所述起始排液段173包括弯曲连接段和横向过渡段,所述横向过渡段与排液口113连通,所述弯曲连接段连接横向排液段172与横向过渡段,所述弯曲连接段在所述排液口113向横向排液段172的方向上向下弯曲延伸。如此,通过设置横向过渡段,可使得洗涤液能够较为平滑地进入排液流道17内;通过设置弯曲连接段,可便于增长排液流道17的流道长度。
可以理解,也可以将排液流道17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如可使排液流道17包括自排液口113向送液口114依次连接的横向过渡段、斜向下连接段、横向排液段172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末端排液段171;又如可使排液流道17包括自排液口113向送液口114依次连接的横向过渡段、长斜向下弯曲段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末端排液段171(即排液流道17大致呈V形);再如可使所述排液口113低于送液口114,排液流道17包括自排液口113向送液口114依次连接横向排液段172以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末端排液段171;等等。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储液盒10内一体注塑成型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流道隔壁118和第二流道隔壁119,所述第一流道隔壁118与第二流道隔壁119之间限定出所述排液流道17。如此,减少相应的组装步骤,并有利于提高排液流道17的密封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流道隔壁118的两侧缘分别连接于投放侧盒壁162与背侧盒壁164,第二流道隔壁119的两侧缘分别连接于投放侧盒壁162与背侧盒壁164;所述第一流道隔壁118的一端与泵用侧盒壁161连接,所述第二流道隔壁119的一端也与泵用侧盒壁161连接,并分别位于排液口113的两侧;所述第一流道隔壁118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道隔壁119的另一端通过圆弧段连接,以形成与与送液口114连通的末端排液柱。
其中,所述第一流道隔壁118位于第二流道隔壁119的上方。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储液盒10内还设有抽液流道18,所述储液盒10上还设有与抽液流道18的一端连通的外抽料口115,所述抽液流道18的另一端形成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内抽料口116。所述抽液装置40的抽液口41与外抽料口115连通,以使所述抽液装置40的抽液口41与储液腔11连通,以用于将所述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抽出。如此,通过在储液盒10内设置抽液流道18,可便于将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抽出。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116位于所述储液腔11的底部。如此,可将聚集至储液腔11的底部的洗涤液经由内抽料口116被顺利地抽出,以保证洗涤液的充分利用。
具体的,所述内抽料口116靠近底盒壁151设置,以使内抽料口116位于所述储液腔11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抽料口116靠近底盒壁151的最低处设置。具体的,所述底盒壁151的最低处设于储液腔11的中部。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抽液流道18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1821。如此,通过使抽液流道18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1821,以利用洗涤液的张力,从而使得即使内抽料口116露出,也能减少洗涤液从抽液流道18流出的量,从而可减少空气进入量,甚至可避免空气进入。
进一步地,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116也位于储液腔11的底部。具体的,所述内抽吸口靠近背侧盒壁164设置,以使: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116也位于储液腔11的底部。
如此,当投放装置100运动至卧式状态时,由于内抽料口116也位于储液腔11的底部,从而可使得洗涤液仍会浸没内抽料口116,从而可避免显露出内抽料口116,从而可避免抽液流道18中洗涤液流出,并避免进入空气,继而可避免抽液装置40会抽吸到空气而使排出的洗涤液的量变少。简而言之,于所述卧式状态,可避免空气进入抽液流道18内。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储液盒10内还设有流道隔板189,所述流道隔板189与储液盒10的盒壁隔离出抽液流道18。如此,通过利用储液盒10的盒壁形成抽液流道18,可便于简化储液盒10内的结构设计,便于节约成本。
具体的,所述流道隔板189与储液盒10的盒壁一体注塑设置。如此,可便于提高密封性。
具体的,所述流道隔板189的两侧缘分别连接于投放侧盒壁162与背侧盒壁164。
具体的,所述流道隔板189的一端(即上端)连接于第二流道隔壁119,所述流道隔板189的另一端(即下端)用于形成内抽料口116。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抽液流道18包括横向抽液段181和与横向抽液段181连通的竖向抽液段182,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横向抽液段181位于储液盒10的底部,所述竖向抽液段182位于储液盒10的侧部;所述内抽料口116设于横向抽液段181的远离竖向抽液段182的一端,所述外抽料口115与竖向抽液段182连通。具体的,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横向抽液段181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竖向抽液段182沿上下方向延伸。
如此,通过使抽液流道18包括横向抽液段181,一方面可便于灵活设计内抽液口41的位置,如使其靠近底盒壁151的最低处设置;另一方面,可增大洗涤液从抽液流道18内倒流出的难度,以进一步防止空气进入抽液流道18内。
具体的,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底盒壁151位于储液盒10的底部,所述泵用侧盒壁161位于储液盒10的一侧部。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流道隔板189包括对应底盒壁151设置的横向延伸段1891,横向延伸段1891与底盒壁151间隔设置,以在所述横向延伸段1891与底盒壁151之间形成横向抽液段181;所述横向延伸段1891的远离泵用侧盒壁161的一端与底盒壁151之间形成内抽料口116。如此,可简化结构。
具体的,所述横向延伸段1891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横向延伸段1891的远离泵用侧盒壁161的一端设有向靠近底盒壁151的方向延伸的限流挡筋1893,所述限流挡筋1893与底盒壁151之间形成所述内抽料口116。如此,既可以使横向抽液段181具有较大的流道截面,也可以减小内抽料口116,以进一步防止空气进入抽液流道18内。
具体的,所述投放侧盒壁162的第一侧缘与底盒壁151连接,所述投放侧盒壁162的第二侧缘与泵用侧盒壁161连接;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投放侧盒壁162的第一侧缘为投放侧盒壁162的下侧缘。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投放侧盒壁162与底盒壁151的连接处形成有流道台阶188,所述横向延伸段1891设于流道台阶188,所述横向流道段设于流道台阶188、所述底盒壁151及横向延伸段1891之间,以使所述内抽料口116远离投放侧盒壁162设置,以使所述内抽料口116于投放装置100处于卧式状态时位于储液腔11的底部。
如此,可减小横向抽液段181和内抽料口116在储液腔11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并使内抽料口116于投放装置100处于卧式状态时位于储液腔11的底部,以于所述卧式状态时避免空气进入抽液流道18内。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11的厚度即为投放侧盒壁162与背侧盒壁164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所述流道台阶188与导液台阶111于内抽料口116处连接。这样还可以便于储液盒10成形。
具体的,所述限流挡筋1893用于形成导流槽的侧壁,且所述内抽料口116与导流槽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流道隔板189还包括与横向延伸段1891连接的竖向延伸段1892,所述竖向延伸段1892对应泵用侧盒壁161设置,并与泵用侧盒壁161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竖向延伸段1892与泵用侧盒壁161之间形成竖向抽液段182;所述外抽料口115设于泵用侧盒壁161上,并与竖向抽液段182连通。具体的,所述竖向延伸段1892的上端连接于第二流道隔壁119。如此,可形成竖向抽液段182。
进一步地,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竖向抽液段182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1821,和/或,所述横向抽液段181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1821,以使所述抽液流道18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18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抽液段182具有一段弯曲流道1821。
具体的,如图5、6、及9-11所示,所述泵用侧盒壁161的下部向外凸设以形成外凸部1611,所述竖向延伸段1892包括对应外凸部1611设置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与外凸部1611之间形成弯曲流道1821。
具体的,所述外凸部1611上凸设有第一安装支臂1612,所述泵用侧盒壁161上还凸设有位于第一安装支臂1612上方的第二安装支臂1613,所述抽液装置40的一侧部安装于第一安装支臂1612,另一侧部安装于第二安装支臂1613。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抽液流道18,如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流道隔板189也可限定出抽液流道18;又如也可设置一侧开口的且横截面为弧形的壳罩、以与储液盒10的盒壁围合形成抽液流道18;等等。
具体的,所述储液盒10包括第一盒体10a和第二盒体10b,所述第一盒体10a与第二盒体10b组配形成储液盒10。其中,所述注液口117和送液口114设于第一盒体10a上。
进一步地,如图1、2、4、5及8所示,所述储液盒10上还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注液口117。如此,可通过该注液口117向储液腔11内添加洗涤液。
具体的,所述注液口117设于投放侧盒壁162上。如此,当需要向储液腔11内添加洗涤液时,可将投放装置100切换至卧式状态,以使注液口117朝上设置,以便于注液。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注液口117设置在其他位置,如顶盒壁152、或泵用侧盒壁161的上部等。
进一步地,如图1-17所示,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投放头20,所述投放头20包括底座21和盖体22,所述底座21安装于储液盒10,并覆盖注液口117;所述底座21上设有冲洗槽211,所述冲洗槽211的底部设有显露出注液口117的显露口212;所述盖体22盖设于冲洗槽211的槽口处,并密封显露口212以密封所述注液口117。
具体的,所述底座21与储液盒10密封连接,以避免洗碗机内的清洗水从底座21与储液盒10的连接处流入注液口117并流进储液腔11内。
具体的,所述投放头20安装于投放侧盒壁162。
具体的,当需要向储液腔11内添加洗涤液时,可将投放装置100切换至卧式状态,以使投放侧盒壁162朝上设置;然后,打开盖体22,以打开显露口212来显露出注液口117,从而可通过注液口117向储液腔11内加注洗涤液;注液完成后,将盖体22重新安上,以重新密封显露口212。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22还关闭冲洗槽211的槽口。如此,可防止清洗水从冲洗槽211的槽口(较有冲力的)进入冲洗槽211内,以避免清洗水进入储液腔11。
具体的,所述盖体22关闭冲洗槽211的槽口、且密封显露口212,并在显露口212的周侧形成呈环形分布的冲洗腔213。可以理解,所述冲洗腔213形成于冲洗腔213的侧壁与盖体22与显露口212的密封结构之间。
如图5所示,所述投放头20上设有与冲洗腔213连通的多个冲洗口,所述冲洗口用于供洗碗机的清洗水流入或流出冲洗腔213,且至少一个所述冲洗口设于投放头20的下部。
可以理解,当向储液腔11内加注洗涤液时,洗涤液可能会洒落到冲洗槽211的槽壁上,即冲洗腔213的腔壁上,从而会造成浪费。而且,通过设置冲洗腔213,也可防止洗涤液洒落到投放装置100的其他位置。
如此,当通过注液口117向储液腔11加注洗涤液时,洗涤液可能会洒落在冲洗腔213内;但洗碗机在工作时,清洗水流可以从冲洗口进入到冲洗腔213内,然后从位于投放头20下部的冲洗口流出,从而可以将洒落在冲洗腔213内的洗涤液冲出,从而使得洒落的洗涤液也可得到利用。
其中,位于所述投放头20的下部的冲洗口为下冲洗口215。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至少一个所述冲洗口设于投放头20的上部。其中,位于所述投放头20的上部的冲洗口为上冲洗口214。
如此,通过上冲洗口214进入冲洗腔213内的清洗水,可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清洗腔的腔壁的上方向下冲洗,从而可将冲洗腔213冲洗的更干净。
具体的,所述上冲洗口214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上冲洗口214为条形孔。如此,可增大从从清洗腔的上方进入冲洗腔213内清洗水的量,从而可增强冲洗效果。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增大从清洗腔的上方进入冲洗腔213内清洗水的量,如可使上冲洗口214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冲洗口在投放头20的上部依次间隔排布;等等。
进一步地,如图1、2、4、5、8及12所示,所述盖体22可转动地安装于冲洗槽211的槽口处。如此,可通过转动盖体22以打开或关闭冲洗槽211的槽口,同时以打开或封闭显露口212。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通过其他方式设置盖体22,如使盖体22可拆卸地安装于冲洗槽211的槽口处,又如可使盖体22可滑动地安装于冲洗槽211的槽口处,等等。
具体的,所述盖体22与底座21的可转动连接处设有安装间隙,所述安装间隙限定出冲洗口。
具体的,所述盖体22与底座21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投放头20的上部,所述安装间隙限定出的冲洗口为上冲洗口214。当然,所述盖体22与底座21的可转动连接处也可位于投放头20的其他部位,如侧部或下部等。
具体的,如图5、13和14所示,所述底座21上还设有与冲洗槽211连通的安装槽216,所述安装槽216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侧壁2161、及连接两个安装侧壁2161的连接底壁2162,所述盖板的第一侧缘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侧壁2161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其中一所述安装侧壁2161上设有第一转轴部2163,与之对应的盖板的第一侧缘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孔221,第一转轴部2163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转孔221;另一所述安装侧壁2161上设有第二转孔,与之对应的所述盖板的第一侧缘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转轴部222,第二转轴部222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转孔;从而可使所述盖体22可转动地安装于冲洗槽211的槽口处。
其中,所述第一冲洗口形成于盖板的第一侧缘与连接底壁2162之间。
具体的,第一转孔221与第二转轴部222之间形成有冲洗缺口,该冲洗缺口用于形成上冲洗口214。
具体的,所述盖板的第一侧缘的一端形成有转轴安装部225,所述第一转孔221设于所述转轴安装部225。
具体的,所述第一转轴部2163既可以与底座21一体设置,也可以与底座21分体连接设置。其中,当第一转轴部2163与底座21分体连接设置时,所述安装侧壁2161上设有转轴安装孔,所述第一转轴部2163安装于转轴安装孔内;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轴部2163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转轴安装孔为螺纹孔,以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转轴部2163与底座21。
具体的,所述第二转轴部222既可以与盖体22一体设置,也可以与盖体22分体连接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部2163与底座21分体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转轴部222与盖体22一体设置。
具体的,所述盖体22还与底座21扣合或吸合,以关闭冲洗槽211的槽口。可选地,所述盖体22与底座21的扣合连接结构或吸合连接结构,与盖体22与底座21的可转动连接处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1-17所示,所述显露口212的周缘设有密封环凸217,所述盖体22与密封环凸217抵接以密封显露口212。其中,所述冲洗腔213设于所述密封环凸217与冲洗槽211的侧壁之间。如此,通过在显露口212的周缘设置密封环凸217,可便于与盖体22配合以密封显露口212。
进一步地,如图13和17所示,所述密封环凸217上设有连通孔2171,以连通注液口117与外部环境;或者,所述密封环凸217与盖体22之间形成有连通孔2171,以连通注液口117与外部环境。具体的,所述连通孔2171连通显露口212与外部环境,从而可连通注液口117与外部环境。可以理解,当盖体22关闭冲洗槽211的槽口时,连通孔2171可通过冲洗腔213及冲洗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如此,通过设置连通孔2171以连通注液口117与外部环境,可使储液腔11与外部环境相通,从而当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被抽出时,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可通过连通孔2171进入储液内,以使储液腔11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从而可使得储液腔11内的洗涤液能够被顺利抽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环凸217上设有通气缺口,所述通气缺口与盖体22围合形成连通孔2171。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使密封环凸217与盖体22之间形成连通孔2171,如所述盖体22的内表面设有通气凹槽,所述密封环凸217抵接于通气凹槽处,并在密封环凸217的内侧与通气凹槽的槽口形成第一气口、在密封环凸217的外侧与通气凹槽的槽口形成第二气口;等等。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连通孔2171设于密封环凸217的下部。由于进入冲洗腔213内的清洗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所以通过使连通孔2171设于密封环凸217的下部,可防止进入冲洗腔213内的清洗水进入连通孔2171内。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所述盖体22的内侧面设有密封环槽224,所述密封环凸217设于密封环槽224内,所述密封环槽224的底部与密封环凸217抵接,以密封所述显露口212。如此,可有利于防止进入冲洗腔213内的清洗水运动至密封环凸217与盖体22的抵接处,以有利用提高密封性。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环形密封件23,所述环形密封件23设于密封环槽224内,并设于密封环凸217与盖体22(即密封环槽224的底部)之间,以提高密封性。可选地,所述环形密封件23为o型圈或柔性垫片等。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所述盖体22的内侧面凸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挡凸223,两个所述环形挡凸223之间形成密封环槽224。如此,可简化密封环槽224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孔2171位于所述密封环槽224内。如此,可防止进入冲洗腔213内的清洗水进入连通孔2171内。
具体的,所述环形挡凸223与密封环凸217之间设有与连通孔2171连通的通气间隙,以供气体流通。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述连通孔2171远离注液口117设置。如此,即使进入冲洗腔213内的清洗水少量从连通孔2171进入了显露口212内,也可避免其通过注液口117进入储液腔1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口117靠近冲洗槽211的上部设置,所述连通孔2171靠近冲洗槽211的下部设置,以使连通孔2171远离注液口117设置。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密封结构来使盖体22密封显露口212,如可使密封环凸217设于盖体22的内侧面,并抵接于显露口212的周缘;又如在盖体22与冲洗腔213的底部之间设置密封环,该密封环设于显露口212外,并且其两端分别抵接于盖体22与冲洗腔213的底部;等等,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底座21上设有投放流道218,所述投放流道218的一端与送液口114连通,另一端形成投放口2194。如此,可使从送液口114内排出的洗涤液经由投放流道218及其投放口2194投放入洗碗机的洗涤腔内。
具体的,所述底座21上设有用于形成投放流道218的流道管部219,所述流道管部219的一端插入送液口114内,以使投放流道218的一端与送液口114连通。
具体的,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底座21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座体21a及设于座体21a中部的中隔板21b,所述中隔板21b远离储液盒10的一侧形成冲洗槽211,其中,所述中隔板21b用于形成冲洗槽211的底部,即所述显露口212设于中隔板21b上。
如图12-14所示,所述流道管部219包括成形于座体21a的投放部2191、与投放部2191连接并向远离座体21a的方向延伸的投放延伸部2192、及与投放延伸部2192连接并向靠近储液盒10的方向延伸的投放插入部2193,所述投放延伸部2192设于座体21a的内侧,所述投放插入部2193插接于送液口114内,所述投放部2191形成有投放口2194。
具体的,如图1、4、5及7等所示,所述座体21a密封安装于储液盒10的外表面。具体的,所述座体21a安装于投放侧盒壁162。可选地,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1,所述第一密封圈71设于投放侧盒壁162与座体21a之间,以提高密封性。
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投放侧盒壁162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密封槽1625,所述第一密封圈71包括设于环形密封槽1625内的环形密封部,以便于定位和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投放口2194设于投放头20的下部。如此,可便于将洗涤液投放入清洗腔内。
进一步地,如图1、5、13和14所示,所述投放口2194的两侧分别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下冲洗口215。可以理解,投放口2194投放洗涤液时,可能会把洗涤液溅落到投放口2194的附近,而通过将下冲洗口215设于投放口2194的一侧,可便于冲洗该溅落的洗涤液;而且,通过将多个下冲洗口215分别设于投放口2194的两侧,可提高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7和8等所示,所述储液盒10上设有注液凹槽1623,所述注液口117设于注液凹槽1623的底部。具体的,所述注液凹槽1623设于投放侧盒壁162的外表面。
如此,注液时,可将洗涤液加注到注液凹槽1623内,然后再通过注液口117流入储液腔11内,从而可降低注液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储液盒10上设有隆起凸柱1622,所述隆起凸柱1622对应显露口212设置,所述注液凹槽1623设于隆起凸柱1622的端面。如此,可使注液凹槽1623和注液口117靠近显露口212设置,以便于注液。
可选地,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密封圈72,所述第二密封圈72设于座体21a的中隔板21b与隆起凸柱1622之间,以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地,如图8等所示,所述注液口117处设有最高液位指示标识1624,所述最高液位指示标志用于指示在向储液腔11内注液时的较佳注液量。如此,通过设置最高液位指示标识1624,可防止向储液腔11内加注过多的洗涤液,进而可保证储液腔11无论在立式或者卧式状态下,都不会因洗涤液过满而漏液。
具体的,所述最高液位指示标识1624为最高液位挡片。如此,可提高辨识度和提示效果。当然,所述最高液位指示标识1624也可设置为标记符号或刻度等其他形式。
进一步地,在卧式状态下,该最高液位指示标识1624的位置低于连通孔2171的位置,以避免最高液位时,洗涤液从连通孔2171流出。
进一步地,如图8等所示,所述投放侧盒壁162的外表面设有投放凹槽1621,所述隆起凸柱1622设于投放凹槽1621的底部。
具体的,所述环形密封槽1625设于投放凹槽1621的周侧。
可选地,所述投放凹槽1621的周侧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限位凸部,两个环形限位凸部之间限定出环形密封槽1625。
进一步地,如图4和5所示,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照明灯50,所述照明灯50设于储液腔11内。如此,在注液时,照明灯50可以照亮储液腔11的内部空间、洗涤液液面和最高液位指示标识1624,以提高注液的便捷性。
具体的,所述照明灯50安装于背侧盒壁164,并对应所述隆起凸柱1622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盖体22关闭冲洗槽211的槽口时发出盖体22已盖好信号。具体的,所述检测装置与洗碗机的控制器电连接,在控制器未接收到盖体22已盖好信号时,洗碗机不能开机。
如此,通过设置检测装置,可检测盖体22是否盖好,以避免在盖体22打开的状态下开机洗碗,从而避免洗碗的脏水进入储液腔11。
具体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选地压力传感器等。或者,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轻触开关,在所述盖体22盖好后,轻触开关导通以发出盖体22已盖好信号。
具体的,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报警器,所述在盖体22未盖好、并启动洗碗机时报警,即是说,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洗碗机启动信号、但未接收到盖体22已盖好信号时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如图5和14所示,所述投放装置100还包括单向阀60,所述单向阀60设于投放口2194处,所述单向阀60用于将投放流道218内的洗涤液单向送出。如此,可防止清洗水从投放口2194进入投放流道218内。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投放装置100分别对投放装置100的不同方面分别作出了改进,如储液腔11内洗涤液的余量检测方面、储液腔11内洗涤液的排出方式方面、储液腔11内洗涤液的抽出方式方面、投放头20的清洁方式方面、及投放头20与大气连通方式方面等。可以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不同实施例中,既可以对以上各方面分别单独作出改进,如可仅储液腔11内洗涤液的排出方面作出改进(此时储液盒10内既可以设置液位检测腔12,也可以不设置液位检测腔12)等;也可对以上各方面中的至少两方面作出改进,如可以对相关性较大的多个方面共同作出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投放装置,用于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的门体的下端枢接于所述洗碗机的箱体,以相对所述箱体向下翻转打开;所述投放装置用于安装于所述门体,而具有与所述门体关闭时对应的立式状态、和与所述门体打开时对应的卧式状态;
所述投放装置包括:
储液盒,所述储液盒内设有储液腔和抽液流道,所述储液盒上设有与所述抽液流道的一端连通的外抽料口,所述抽液流道的另一端形成有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内抽料口;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于所述卧式状态,所述内抽料口也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以及
抽液装置,所述抽液装置安装于所述储液盒,所述抽液装置的抽液口与所述外抽料口连通,以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洗涤液抽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盒内还设有流道隔板,所述流道隔板与所述储液盒的盒壁隔离出所述抽液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流道包括横向抽液段和与所述横向抽液段连通的竖向抽液段,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横向抽液段位于所述储液盒的底部,所述竖向抽液段位于所述储液盒的侧部;
所述内抽料口设于所述横向抽液段的远离竖向抽液段的一端,所述外抽料口与所述竖向抽液段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盒包括底盒壁及与所述底盒壁连接的泵用侧盒壁,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底盒壁位于所述储液盒的底部,所述泵用侧盒壁位于所述储液盒的一侧部;
所述流道隔板包括对应所述底盒壁设置的横向延伸段,所述横向延伸段与所述底盒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横向延伸段与所述底盒壁之间形成所述横向抽液段;所述横向延伸段的远离所述泵用侧盒壁的一端与所述底盒壁之间形成所述内抽料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伸段的远离所述泵用侧盒壁的一端设有向靠近所述底盒壁的方向延伸的限流挡筋,所述限流挡筋与所述底盒壁之间形成所述内抽料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盒还包括投放侧盒壁,所述投放侧盒壁的第一侧缘与所述底盒壁连接,所述投放侧盒壁的第二侧缘与所述泵用侧盒壁连接;于所述立式状态,所述投放侧盒壁的第一侧缘为所述投放侧盒壁的下侧缘;
所述投放侧盒壁与所述底盒壁的连接处形成有流道台阶,所述横向延伸段设于所述流道台阶,所述横向流道段设于所述流道台阶、所述底盒壁及所述横向延伸段之间,以使所述内抽料口远离所述投放侧盒壁设置,以使所述内抽料口于所述投放装置处于卧式状态时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隔板还包括与所述横向延伸段连接的竖向延伸段,所述竖向延伸段对应所述泵用侧盒壁设置,并与所述泵用侧盒壁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竖向延伸段与所述泵用侧盒壁之间形成所述竖向抽液段;
所述外抽料口设于所述泵用侧盒壁上,并与所述竖向抽液段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抽液段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流道具有至少一段弯曲流道。
10.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碗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门体及具有开口的箱体,所述门体枢接于所述箱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的开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放装置,所述投放装置安装于所述门体。
CN202010545632.1A 2020-06-15 2020-06-15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Active CN113796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5632.1A CN113796810B (zh) 2020-06-15 2020-06-15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5632.1A CN113796810B (zh) 2020-06-15 2020-06-15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6810A true CN113796810A (zh) 2021-12-17
CN113796810B CN113796810B (zh) 2023-05-30

Family

ID=78944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5632.1A Active CN113796810B (zh) 2020-06-15 2020-06-15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68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114A (zh) * 2008-04-11 2008-12-24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洗碗机
WO2017202234A1 (zh) * 2016-05-25 2017-11-30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剂手动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CN108742432A (zh) * 2018-08-29 2018-11-06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洗碗机
JP2018191794A (ja) * 2017-05-15 2018-12-06 株式会社中西製作所 ヒンジ扉、洗浄装置、ヒンジ扉の取付方法、洗浄装置の清掃方法
CN110215174A (zh) * 2019-06-21 2019-09-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投放盒、投放器和洗碗机
CN110916593A (zh) * 2019-12-13 2020-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洗涤剂自动投放装置及洗碗机
CN111053516A (zh) * 2019-12-31 2020-04-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以及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和门组件
US20210393107A1 (en) * 2018-08-29 2021-12-23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Detergent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dish wash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7114A (zh) * 2008-04-11 2008-12-24 南京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 洗碗机
WO2017202234A1 (zh) * 2016-05-25 2017-11-30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涤剂手动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JP2018191794A (ja) * 2017-05-15 2018-12-06 株式会社中西製作所 ヒンジ扉、洗浄装置、ヒンジ扉の取付方法、洗浄装置の清掃方法
CN108742432A (zh) * 2018-08-29 2018-11-06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洗碗机
US20210393107A1 (en) * 2018-08-29 2021-12-23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Detergent dispensing apparatus and dish washer
CN110215174A (zh) * 2019-06-21 2019-09-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投放盒、投放器和洗碗机
CN110916593A (zh) * 2019-12-13 2020-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洗涤剂自动投放装置及洗碗机
CN111053516A (zh) * 2019-12-31 2020-04-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洗碗机以及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和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6810B (zh)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6587B (zh) 洗碗机以及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和门组件
JP2009136430A (ja) 洗濯機
CN113796814A (zh)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CN113796815B (zh)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CN113796813B (zh)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JP2024052977A (ja) 食器洗い機
CN113796810A (zh)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CN113796812A (zh) 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CN109957929B (zh) 一种自动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CN113796806B (zh) 门组件和洗碗机
CN111067458B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111067457B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JP7361312B2 (ja) 食器洗い機
CN217118371U (zh) 加液组件、液体分配器和洗碗机
CN211534324U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211796324U (zh) 洗碗机以及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和门组件
CN211534326U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JP7462260B2 (ja) 食器洗い機
CN211534325U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CN113475995B (zh) 用于洗碗机的投放器、用于洗碗机的门组件和洗碗机
JP7495849B2 (ja) 洗濯機用の処理剤タンク及び洗濯機
CN210961851U (zh) 用于洗碗机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和洗碗机
CN217733536U (zh) 一种洗剂装置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04244769A (zh) 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
CN218090172U (zh) 一种洗涤剂投放装置及洗涤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