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5139A - 用于收获的作物的谷穗升运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收获的作物的谷穗升运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5139A
CN113795139A CN202080032856.0A CN202080032856A CN113795139A CN 113795139 A CN113795139 A CN 113795139A CN 202080032856 A CN202080032856 A CN 202080032856A CN 113795139 A CN113795139 A CN 113795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stop
bending
restraining
pivo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28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5139B (zh
Inventor
F·霍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F Holdin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MF Holdin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F Holding GmbH filed Critical SMF Holdin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3795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5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5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5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5/00Grain-crop lifters
    • A01D65/02Lifting fing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5/00Harvesting of standing crops
    • A01D45/02Harvesting of standing crops of maize, i.e. kernel harvesting
    • A01D45/021Cornhead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Root Crop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 Gui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获作物的谷物升运机,包括支承杆,所述支承杆在主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在主延伸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布置的紧固部分、中间部分和滑动部分。

Description

用于收获的作物的谷穗升运机
技术领域
以下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具有支承杆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
Figure BDA0003331786640000011
该支承杆在主延伸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在主延伸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布置的紧固部分、中间部分和滑动部分。
背景技术
用于收割机的已知的剪割系统具有所谓的剪割器杆
Figure BDA0003331786640000012
沿着剪割器杆布置有收割指状件
Figure BDA0003331786640000013
收割指状件引导切割器杆并形成用于切割刀片的副刀片,这些刀片安装在往复运动的切割器杆(Messerbalken)上。为了能够安全地剪割扭结或倒下的茎秆,使用谷穗升运机来提升秸秆。这种谷穗升运机包括支承杆,该支承杆的紧固部分可以固定到剪割器杆,并且如果必要,由在切割指状件的末端上的保持器支承。根据收割机的行进方向,紧固部分形成支承杆的后端,在其相对的前端通常附连有秸秆提升构件。秸秆提升器的该前端尽可能靠近地面引导。为了能够跟随不平坦的地面,已知的谷穗升运机的支承杆通常由弹簧钢制成。这种谷穗升运机例如从EP 1 256 271 A1中已知。
在地面特别不平整或地面有石块的情况下,谷穗升运机的前端可以穿透到地面中。已知的带有由弹簧钢制成的支承杆的谷穗升运机的缺点在于,支承杆可以通过前端侵入地面的阻力向下偏转,即进入地面,这进一步增加了阻力。在这种情况下,谷穗升运机通常会严重损坏到必须更换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谷穗升运机,其支承杆能够跟随地面的不平整度,并且当支承杆短暂地偏转到地面中时更不易损坏。
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了各实施例和其它改进。
根据一方面,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具有支承杆,其中该支承杆在主延伸方向上延伸。在主延伸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布置地,支承杆包括紧固部分、中间部分和滑动部分。支承杆是在主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加长的构件,并且较佳地由平坦材料制成。在主延伸方向上,支承杆具有弯曲的、弧形的、非直线的形状。当谷穗升运机安装在收割机器上时,主延伸方向对应于收割机器的行进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紧固部分在行进方向上位于后部,而滑动部分在行进方向上位于前部。支承杆可以在所述部分的前面、后面或之间具有附加部分。例如,支承杆的前端通常在行进方向上位于滑动部分的前面。在本发明的意义上,中间部分表示在滑动部分和紧固部分之间的支承杆的部段,其中中间部分的确切位置不固定为支承杆的实际中心。
支承杆具有约束装置,其中该约束装置相对于中间部分上的弯曲应力具有加强作用。约束装置对中间部分的加强作用相对于中间部分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大于在与第一弯曲方向相对的第二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
谷穗升运机的一个优点是,能够将支承杆设计成在第二弯曲方向上施加弯曲应力时弹性变形,以补偿地面的不平整度。支承杆的中间部分基本上是为此弹性可变形的部分。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弹性可变形意指中间部分能够至少弯曲成使得滑动部分偏转一厘米而不发生中间部分的塑性变形。由于支承杆在安装状态中在紧固部分处固定到收割机,而前端是自由的,因此支承杆提供悬臂梁的弯曲性能。在支承杆的安装状态中,第二弯曲方向上的偏置对应于支承杆的向上偏转。相对的第一弯曲方向相应地对应于向下偏转,其中支承杆的前端能够穿入地面。锁定元件有利地防止中间部分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使得支承杆总体上只能稍微向下偏转,即在第一弯曲方向上偏转。这有利地避免了支承杆的前端穿透到地面中。由于约束装置相对于第二弯曲方向即向上的弯曲应力对中间部分的弯曲性能具有更小的影响,因此支承杆在第二弯曲方向的弯曲应力下比在第一弯曲方向的弯曲应力下更易于向上偏转。结果,滑动部分能够有利地跟随不平坦的地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约束装置对于在第二弯曲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上的弯曲应力是无效的。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无效意味着当中间部分在第二弯曲方向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约束装置对中间部分的弯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例如,支承杆由扁平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弯曲方向和第二弯曲方向垂直于支承杆的第二延伸方向和主延伸方向对齐。主延伸方向是指其中支承杆具有最大延伸部的方向。第二延伸方向表示其中支承杆在主延伸方向之后的第二大的延伸部的方向。支承杆在弯曲方向上或在第一弯曲方向和第二弯曲方向上的延伸因此在平坦材料的情况下对应于支承杆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支承杆在主延伸方向上不是直线行进,而是弧形的。因此,弧形的支承杆在延伸方向以及在第一和第二弯曲方向上具有若干部分。
根据一实施例,约束装置沿着中间部分延伸并且连接到中间部分。术语“连接”在本发明的最广泛的意义上意味着从约束装置到中间部分和/或反之亦然的力传递的可能性。在该上下文中,约束装置可以与中间部分整体设计,或者通过紧固装置连接,比如螺钉、焊接或铆钉连接。同样,可以在约束装置和中间部分之间设置可脱开的推入配合式连接件。替代地,可以设想以下实施例:其中约束装置跨越中间部分并且例如经由滑动部分和/或经由紧固部分对中间部分具有加强作用。
约束装置例如具有张紧元件和/或压力元件。压力元件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经受压力,因此相对于中间部分上的弯曲应力具有加强作用。压力元件相对于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上的弯曲应力的增强作用更大,因为压力元件吸收压缩力,而当中间部分在第二弯曲方向上经受弯曲应力时,它例如自由移动或至少吸收更小的力。附加地或替代地,约束装置具有张紧元件。张紧元件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经受拉伸应力,因此相对于中间部分上的弯曲应力具有加强作用。张紧元件相对于第一弯曲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上的弯曲应力的加强效果大于在第二弯曲方向上的加强效果,因为能够经由张紧元件传递的拉伸力大于能够通过张紧元件传递的压缩力。张紧元件例如是绳索或弹簧片。
根据另一实施例,约束装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连接到支承杆的中间部分。例如,约束装置在至少一点处连接到中间部分。根据一实施例,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约束装置到中间部分的连接件。
根据一实施例,约束装置因此与中间部分形成接头,其中接头的运动被在接头的至少一个自由度上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弯曲应力阻塞。由于在第二弯曲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弯曲应力,接头在至少一个自由度上的运动是自由的。结果,由中间部分和约束装置形成的接头相对于第一弯曲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弯曲应力被加强,而不是相对于第二弯曲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弯曲应力被加强。
根据一实施例,规定在弯曲应力下引起约束装置相对于中间部分的相对运动,其中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比在第二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相对运动受到更多限制。特别较佳地,在弯曲应力下的相对运动在第一弯曲方向上被约束装置阻塞。
根据一实施例,约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其中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协配以阻塞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的相对运动。特别地,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协配,使得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接头在至少一个自由度上的运动被阻塞。
根据一实施例规定,第二止挡件形成在支承杆上。
此外,约束装置可以形成为具有至少两个约束构件的多个部件。多部件式约束装置尤其由互连的约束构件形成。例如,将约束构件设计成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特别地,约束装置的约束构件形成约束构件接头。例如,多个约束构件在中间部分连接到支承杆。特别地,约束装置的所有约束构件在中间部分连接到支承杆。
根据另一较佳实施例规定,第二止挡件形成在约束装置上。
根据一实施例规定,第一止挡件分成至少两个第一分止挡件,并且第二止挡件分成至少两个第二部分止挡件,其中相应的第一部分止挡件与相应的第二部分止挡件协配,以阻塞在在第一弯曲方向上在弯曲应力下的相对,或阻塞接头在其至少一个自由度上的运动。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第一部分止挡件和第二部分止挡件应理解为在此称为“部分止挡件”的单独的止挡件,因为第一部分止挡件和第二部分止挡件一起具有与单独形成的第一止挡件和单独形成的第二止挡件相同的作用。为此,第一部分止挡件和第二部分止挡件不必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同时彼此接触,但这也可以时间偏移地发生。
根据一实施例,约束构件围绕垂直于主延伸方向的轴线相对于彼此角向可位移,其中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角向位移被约束构件阻塞并且在第二弯曲方向上自由。由中间部分和约束装置形成的接头在这种情况下是回转接头。在这种情况下,由约束构件形成的约束构件接头也是回转接头。
根据一实施例规定,约束装置包括第一约束构件和第二约束构件,其中第一约束构件经由枢转点连接到第二约束构件。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术语“枢转点”应理解为将第一约束构件连接到第二约束构件并且使得第一约束构件能够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的角向位移的部件。术语“枢转点”并不将部件限制为点状构造。特别地,枢转点可以形成为螺柱,其中由第一约束构件、第二约束构件和枢转点形成的枢转接头以铰链的方式形成。形成为螺柱的枢转点不一定必须具有加长的形状。而是特别规定,形成为螺柱的枢转点的直径大于其长度。
根据一实施例,第一止挡件布置在枢转点处,其中第二止挡件布置在支承杆处。根据一实施例,在枢转点处的第一止挡件通过使第一止挡件远离支承杆上的第二止挡件移动,允许在第二弯曲方向上的弯曲载荷下第一约束构件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的角向位移。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第一止挡件在枢转点处与支承杆上的第二止挡件接触,从而阻塞第一约束构件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的进一步角向位移。第一止挡件特别地形成为螺柱形枢转点上的肩部或突出部。支承杆上的第二止挡件较佳地由支承杆本身形成。
根据一实施例,第一部分止挡件中的一个布置在第一约束构件上并且第一部分止挡件中的另一个布置在第二约束构件上,其中第二部分止挡件布置在支承杆上。该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的替代方案,其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效果。代替在枢转点处的第一止挡件,两个单独的第一部分止挡件布置在第一约束构件和第二约束构件上,它们在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与支承杆接触,并因此阻塞第一约束构件在第一弯曲方向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的进一步角向位移。第二部分止挡件较佳地由支承杆上的那些点形成,在这些点处第一部分止挡件与支承杆接触。
根据一实施例规定,第一部分止挡件中的一个布置在第一约束构件上并且第一部分止挡件中的另一个布置在第二约束构件上,其中第二部分止挡件布置在枢转点上。为此,特别地,将枢转点构造成使得第一约束构件在枢转点在第一周向范围上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角向可位移,而在枢转点的第二周向范围上阻塞第一约束构件和第二约束构件的角向位移。较佳地,为此,螺柱形的枢转点具有偏离于圆形形状的横截面。偏离圆形形状的区域也形成第二周向范围中的第二部分止挡件。
根据一实施例规定,支承杆在中间部分中具有凹部,其中约束装置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凹部。由中间部分和约束装置形成的接头对应于旋转柱形接头。较佳地,第二止挡件形成在凹部上。结果,旋转柱形接头中的推力运动有利地被第二止挡件阻塞。特别地,第一止挡件形成在约束装置上。
根据一实施例规定,保持器布置在支承杆上,其中保持器用作在收割指状件上提供支承件。特别较佳地,保持器形成在约束装置上。例如,保持器形成约束装置的第二端。
下面参考附图借助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发明的总体构思。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了:
图1a和1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第一实施例,
图2a、2b和2c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3a、3b和3c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4a和4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5a和5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6a、6b和6c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7a和7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8a、8b和8c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9a和9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10a和10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a的实施例的变型,
图11a、11b和11c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图9a的实施例的变型,
图12a和12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13a和13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14a和14b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15a、15b和15c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16a、16b、16c和16d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图17a、17b、17c和17d以各种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a示出了侧视图并且图1b示出了立体图。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具有支承杆5,该支承杆在主延伸方向X上延伸。主延伸方向X在图1a中用箭头示出。当根据本发明安装谷穗升运机时,主延伸方向X对应于收割机的行进方向。在图1b的立体图中可以看出,支承杆5由扁平材料制成,其第二延伸方向Y正交于主延伸方向X取向。在图1a中,第二延伸方向Y指向绘图平面。正交于主延伸方向X和第二延伸方向Y的第三空间方向由附图标记Z表示,其中,第三空间方向Z在图1a中用两个箭头示出。标有附图标记Z的箭头表示正方向,而标有-Z的箭头表示相对、即负方向。在操作中,谷穗升运机靠近地面上方引导,这引起它被不平整的地面或地面上较大的石块偏转。为此,支承杆5至少在一些区域中被设计为柔性的,使得支承杆5能够在空间方向Z上弯曲。在下文中,正空间方向Z称为第一弯曲方向Z,而相对的空间方向-Z称为第二弯曲方向-Z。如果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弯曲,例如,由于谷穗提升机的末端17已经穿透地面的不平整处,因此存在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的方向上进一步弯曲和支承杆5的弹性恢复力将不足以使谷穗提升机的末端17返回到地面上方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弯曲方向X上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必须更换损坏的谷穗升运机。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避免了这个问题。
支承杆5具有在主延伸方向X上一个布置在另一个后面的紧固部分10、中间部分11和滑动部分12。关于收割机的行进方向,紧固部分10布置在后部并且用作将支承杆紧固到未示出的收割机的剪割器杆。滑动部分12位于支承杆5的前端17或末端17附近。滑动部分12用于在地面上方引导谷穗升运机。通常,秸秆提升器16附连到支承杆5的前端17。保持器14布置在支承杆5的下侧上,其用于接纳收割机的收割指状件(未示出)。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是支承杆5的偏转基本上发生的部分。中间部分11布置在紧固部分10和滑动部分12之间,而不是限定在支承杆5的实际中心处,也不必直接邻接相邻的紧固部分10和滑动部分12。
迄今为止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基本构造也适用于下面要描述的另外的实施例,因此下面不再对每个实施例的基本构造进行描述。主延伸方向X、第二延伸方向Y、第一弯曲方向Z和第二弯曲方向-Z仅在图1a中示出,但也适用于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的所有侧视图。
在下面一起描述的根据图1a和1b的实施例中,支承杆5在中间部分11中具有约束装置1。该约束装置1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关于中间部分11上的弯曲应力具有加强作用。相反,该约束装置1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关于中间部分11上的弯曲应力是无效的。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无效”应理解为意指支承杆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是可能的并且不受约束装置1的阻碍。约束装置1具有前端8和后端9,其中术语“前”和“后”指的是收割机器的行进方向。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的前端8连接到支承杆5,其中能够如期望地选择连接类型。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的前端8例如焊接到支承杆5。约束装置1例如是金属板,其主延伸方向布置在主延伸方向X和弯曲方向Z上。例如,基本上垂直于支承杆5的平坦材料布置的这种板也称为增强板。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承杆5在中间部分11中具有呈狭槽形式的凹部4,其中,约束装置1的板延伸穿过该狭槽。结果,约束装置1例如在凹部4中被引导并且不能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弯曲。约束装置1不在多个点处或在其整个长度上以增强板的方式连接到支承杆5,因为这样的增强不仅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而且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阻碍或者基本上阻止支承杆5的弯曲。替代地,约束装置1仅在其前端8处连接到支承杆5并且在其后端或第二端9处具有第一止挡件6,该止挡件6搁置抵靠支承杆5上的第二止挡件7。支承杆5上的第二止挡件7由支承杆5中的弯曲部形成。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支承杆5在弹性形成的中间部分11中弯曲,使得约束装置1上的第一止挡件6远离支承杆5上的第二止挡件7移动。约束装置1因此不阻止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相反,当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施加弯曲应力时,约束装置1上的第一止挡件6压靠在支承杆5上的第二止挡件7上,使得约束装置1具有抵抗支承杆5的偏转的加强作用。换言之,约束装置1与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形成接头,在这种情况下是旋转-滑动接头,因为约束装置1在狭槽形凹部4中被引导。由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支承杆5上的弯曲应力引起的旋转-滑动运动被约束装置1上的第一止挡件6和支承杆5上的第二止挡件7阻塞,而接头的旋转-滑动运动在支承杆5上的弯曲应力下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运动是可能的。
图2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2b以立体图详细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而图2c以立体图详细示出了锁定元件。下面将一起描述图2a、2b和2c。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包括板形构件,该板形构件通过紧固元件18通过约束装置1的第一端8附连到支承杆5。约束装置1的板状构件在由主延伸方向X和第二延伸方向Y限定的平面中具有其主延伸方向。约束装置1与其板形构件因此布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支承杆5并且搁置抵靠它。约束装置1具有引导元件22,该引导元件从板形构件垂直地突出,其被引导穿过支承杆5的狭槽形凹部4。在约束装置1的后部第二端9处,设置用于收割指状件的保持器14。第一止挡件6形成在约束装置1的面向支承杆5的上侧上,而第二止挡件7形成在支承杆5的面向约束装置1的下侧上。当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向支承杆5施加弯曲应力时,第一止挡件邻抵第二止挡件,使得约束装置用作中间部分11中的支承杆5的加强件。相反,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约束装置1的未连接到支承杆5的第二端9远离支承杆5移动,使得第一止挡件不再承载抵靠第二止挡件。结果,约束装置1对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形成在约束元件1上的保持器14因此尺寸定为比通常的大,使得保持器14配合到其上的收割指状件(未示出)提供足够的间隙,以确保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偏转。
图3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3b以立体图示出该实施例。在图3c中,在另一立体图中放大地示出了细节。下面将一起描述图3a、3b和3c。约束装置1通过第一端部8附连到支承杆5并且基本上包括板材,其主延伸方向垂直于支承杆5取向。约束装置1的引导元件22在支承杆5的狭槽形凹部4中被引导。约束装置1上的第一止挡件6形成在其第二端9处并且邻抵支承杆5上的第二止挡件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止挡件7由紧固件18形成,通过该紧固件将保持器14紧固到支承杆5的上侧。紧固件18例如是铆钉头。当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载荷时,约束装置1相对于支承杆5的相对运动被阻塞,因为第一止挡件6搁置抵靠第二止挡件7。约束装置1相对于支承杆5在主延伸方向X上的运动受到紧固件18的限制。约束装置因此具有加强作用。在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载荷下,第一止挡件6远离第二止挡件7移动。约束装置1能够相对于支承杆5移动并且因此不会加强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抵抗弯曲载荷。
图4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在图4b中,以立体图示出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约束装置1借助两个紧固元件18在其前端8处连接到支承杆5a。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形成为两部分并且包括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附连的前端8布置在第一约束构件2A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约束装置的第二端9也通过紧固件18连接到支承杆5。第二端9位于第二约束构件2B处。支承杆5具有狭槽形凹部4,在其中引导约束装置的引导元件22。第一约束构件2A经由枢转点3连接到第二约束构件2B,该枢转点3同样延伸穿过凹部4。枢转点3尤其是圆盘,其通过狭槽19与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分开。枢转点3因此以铰链的方式工作。枢转点不连接到第二约束构件2B。枢转点3经由连接件20连接到第一约束构件2A,因为狭槽19没有延伸到连接件20的周围区域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现在存在多个一起起作用的第一和第二止挡件,以允许通过约束装置1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加强支承杆5,而不是在相对的第二弯曲方向-Z上。在多个空间分开的止挡件的情况下,下面使用名称第一分止挡件6′和第二分止挡件7′。第一部分止挡件6′布置在狭槽19的周围区域中,即在第一约束构件2A处和枢转点3处。第一部分止挡件6′各自搁置抵靠第二部分止挡件7′,因此它们也布置在狭槽19的周围区域中,即相应地在枢转点3处和在第二约束构件2B处。在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第一部分止挡件6′压靠第二部分止挡件7′,并且约束装置1具有加强作用。另一方面,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第一部分止挡件6′远离第二部分止挡件7′移动并且第二约束构件2B围绕枢转点3旋转并且因此改变其相对于第一约束构件2A的角位置,同时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偏转。约束装置1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加强作用。
图5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5b以放大视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在图5c中,单独示出了另一细节。在所示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具有多个彼此不直接连接的约束构件2。每一个约束构件2通过紧固件18连接到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在图5c中,以立体图示出了单个约束构件2。它具有用于接纳紧固件18的孔21。第一部分止挡件6′各自布置在长方体约束构件2的一侧上,而相应的第二部分止挡件7′形成在与第一部分止挡件6′相对的表面上。因此,第一部分止挡件6′和第二部分止挡件7′总是在两个相邻的约束构件2之间与彼此接触。在所示实施例中,约束构件2中的一个承载用于接纳收割指状件(未示出)的保持器14。约束构件不直接连接到彼此,而是经由支承杆5间接连接。在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第一部分止挡件6′压靠第二部分止挡件7′,并且约束构件2一起形成增强的约束装置1。相反,在相对的第二弯曲方向-Z的弯曲应力下,第一部分止挡件6′远离第二部分止挡件7′移动,并且单独的约束构件2对支承杆5的弯曲性能没有影响。
图6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6b以放大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图6c示出了约束装置单独的以及在单独的部件中的立体图。图6a、6b和6c一起描述。如能够在图6c中最清楚地看出的,约束装置包括三个单独的、未连接的单独部件,即第一约束构件2A、枢转点3和第二约束构件2B。第一约束构件2A包括约束装置1的第一前端8,其通过紧固件18连接到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包括约束装置1的第二后端9的第二约束构件2B也通过紧固装置18连接到支承杆5的中心部分11。此外,保持器14布置在第二约束构件2B上。约束装置形成旋转接头,其中枢转点3呈圆盘的形式,其布置在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相应半圆形构型中。因此,第一约束构件2A可经由枢转点3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角向位移。形成接头的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以及枢转点3在由第一弯曲方向Z和主延伸方向X跨越的平面中具有它们的主延伸方向。与其垂直延伸的支承杆5具有狭槽形凹部4,第一约束构件2A、第二约束构件2B和枢转点各自部分地延伸穿过该狭槽形凹部。枢转点3具有形成第一部分止挡件6′的肩部。该肩部大致通过枢转点的中心以直线延伸。结果,形成枢转点3的圆盘的半圆形部分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的厚度大于该圆盘的第二、也近似为半圆形的半部。形成第一部分止挡件6′的肩部较佳地形成在枢转点的两侧上,使得枢转点具有两个第一部分止挡件6′。如尤其能够从图6a和6b看出的,在枢转点3处形成为肩部的部分止挡件6′与支承杆5接触,使得相应的第二部分止挡件7′形成在支承杆5上。在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载荷下,第一约束构件2A不能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绕枢转点旋转,因为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都连接到支承杆5。为了允许这样的角向位移,枢转点3与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将必须进一步移动通过狭槽形凹部4。然而,这被枢转点处的第一止挡件6′阻止,因为形成第一部分止挡件6′的肩部在枢转点处邻抵支承杆5并因此防止枢转点进一步移动通过凹部4。为此,约束装置1对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矩具有加强作用。另一方面,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第一约束构件2A能够围绕枢转点3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位移,因为枢转点3在第一弯曲方向Z的方向上向下移出凹部4。这样,在枢转点3上的第一部分止挡件6′远离支承杆5上的第二部分止挡件7′移动,使得约束装置1不会显著影响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偏转。在图6c中,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上的半圆形凹部的表面另外被指定为第一部分止挡件6′。它们与作为第二部分止挡件7′的圆盘形的枢转点3的侧表面相互作用。
图7a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7b以侧视图详细示出了放大的实施例。图7c和7d以另一立体图示出了放大的细节。下面将一起描述图7a、7b、7c和7d。约束装置1通过第一端8附连到支承杆5。约束装置1的引导元件22在支承杆5的狭槽形凹部4中被引导。约束装置1上的第一止挡件6在其面向支承杆5的上侧上形成在第二端9的周围区域中,并且搁置抵靠支承杆5上的第二止挡件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止挡件7由紧固件18形成,通过该紧固件将保持器14紧固到支承杆5的上侧。紧固件18例如是铆钉头。当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第一止挡件6搁置抵靠第二止挡件7。第二端9向上压靠紧固件18。因此,约束装置1具有加强作用。在支承杆5的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载荷下,第一止挡件6远离第二止挡件7移动,因为第二端9未连接到支承杆5。因此,相对于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约束装置1对支承杆5具有降低的加强作用。
图8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8b以放大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在图8c中,约束装置1在其各个部分中作为细节单独地以立体图示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设计为板形构件,其主延伸方向位于由主延伸方向X和第二延伸方向Y跨越的平面中。因此,板形约束装置平行于支承杆5布置。约束装置1的第一端8通过紧固件18连接到支承杆5。约束装置1的第二端9未连接到支承杆5。在图8c中,可以看出,约束装置1在其第一端8处具有用于接纳紧固件18的孔21。约束装置1在主延伸方向X上看到的长度的大约一半处存在弯曲部,使得带有第二端9的约束装置1的后部从支承杆5突出大约约束装置的一个板厚,而带有第一端8的约束装置1的前部直接搁置抵靠支承杆5上。带有约束装置1的第二端9的后部具有用作接纳插入件24的接纳开口23。插入件24包括板形部件组成,其第二端9平行于约束装置1的后部布置,使得插入件24的该板形部件位于约束装置1的后部和支承杆5之间。两个引导元件22从插入件24的板形部件与其大致垂直地延伸,使得它们在两侧包围支承杆5。在外侧环绕支承杆5的两个引导元件22实现与其它实施例中的引导元件相同的功能,引导元件通过支承杆中的狭槽形凹部被引导,即防止约束装置1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的侧向偏转。此外,用于接纳收割指状件的保持器14布置在插入件24上。保持器14的形状对应于接纳开口23,使得保持器14能够插入到接纳开口23中,并且在安装约束装置1时布置在约束装置1的与支承杆5相对的侧部上。
插入件24的板形构件在其面向支承杆5的侧部上具有第一止挡件6。因此,支承杆面向约束装置1的侧部形成第二止挡件7。当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向支承杆5施加弯曲应力时,第一止挡件搁置抵靠第二止挡件,使得约束装置1用作中间部分11中的支承杆5的加强件。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经受弯曲载荷时,约束装置1不会同样弯曲,因为第一止挡件6远离第二止挡件7移动,为此,保持器14又必须在收割指状件上具有相应的间隙。支承杆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偏转不受约束装置1的显著影响。
图9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9b以放大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与根据图8a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形成为一体。此外,约束装置1具有在狭槽形凹部4中引导的引导元件22。约束装置1的第一端8连接到支承杆。约束装置1基本上由板形构件形成,该板形构件基本上在由第一弯曲方向Z和主延伸方向X跨越的平面中延伸。约束装置的该板形构件因此垂直于支承杆5取向。约束装置1的第二端9由保持器14形成,其面向支承杆5的上侧形成第一止挡件。支承杆5的面向保持器14的下侧因此形成第二止挡件7。当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第一止挡件6承载抵靠第二止挡件7,使得约束装置1用作中间部分11中的支承杆5的加强件。相反,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约束装置1的未连接到支承杆5的第二端9远离支承杆5移动,使得第一止挡件6不再承载抵靠第二止挡件7。因此,约束装置1对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图10a示出了根据图2a的实施例的变型的侧视图,其只能通过其形状来区分。图10b以放大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另外,参考图2a、2b和2c的描述,因为那里示出的实施例在功能上相同。
图11a示出了仅涉及设计的图9a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型的侧视图。图11b以放大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在图11c中,约束装置1作为细节被单独地以立体图示出。在图11c中,可以看出,保持器14连接到引导元件22或形成为一体,使得保持器14和引导元件22与设置成用于附连的第一端8形成约束装置1。关于功能背景,参考图9a、9b和9c的描述。
图12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12b以放大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由若干部件制成。约束装置1包括第一约束构件2A、第二约束构件2B和枢转点3。具有约束装置1的第一端8的第一约束构件通过紧固件18附连到支承杆5。同样地,具有约束装置1的第二端9的第二约束构件2B通过紧固件18连接到支承杆5。用于收割指状件的保持器14形成在第二约束构件2B上。第一约束构件2A、第二约束构件2B和枢转点3形成旋转接头。为此,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具有板形部件,这些板形部件具有在其中容纳枢转点3的切口。枢转点3也是板形的,其中,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的主延伸方向以及枢转点3布置在由主延伸方向X和第一弯曲方向Z跨越的平面内。约束装置1的所述部件因此垂直于支承杆5对齐并且延伸穿过支承杆5的凹部4。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因此也形成引导元件22。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枢转点33不具有圆形形状。相反,在支承杆5下方的部分中设有枢转点3的近似直线的边缘区域,这些边缘区域在枢转点3处形成第二部分止挡件7′。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在面对枢转点3的边缘区域中相应地成形并相应地形成第一部分止挡件6′。另一方面,枢转点3的穿过凹部4突出的部分是半圆形的。当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第一约束构件2A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经由枢转点3的角向位移是不可能的,因为近似以直线延伸的第一部分止挡件6′和第二部分止挡件7′阻塞枢转接头。附连到第一端8和第二端9的约束装置1因此具有抵抗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支承杆5上的弯曲应力的加强作用。另一方面,当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施加弯曲应力时,由第一约束构件2A、第二约束构件2B和枢转点3形成的接头能够移动。第一约束构件2A围绕枢转点3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角向位移。在该过程中,第一部分止挡件6′远离第二部分止挡件7′移动,并且因此,枢转点的直边区域不彼此平行,以防止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偏转时,枢转点3脱落。当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约束装置1的可动枢转对支承杆5上的弯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图13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在图13b中,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以放大立体图的细节示出。在该实施例中,枢转点3具有圆形形状。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各自具有呈圆段形状的相应构型,以容纳枢转点3。形成第一部分止挡件6′的两个销钉布置在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上,销钉直接搁置抵靠支承杆5。支承杆5的面向第一部分止挡件6′的下侧由此形成第二部分止挡件7′。在支承杆5上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载荷下,由第一约束构件2A、第二约束构件2B和枢转点3形成的旋转接头不能旋转,因为这将需要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以及枢转点3进一步向上移动通过凹部4。这通过呈销钉形式的第一部分止挡件6′来防止,第一部分止挡件6′压靠形成第二部分止挡件7′的支承杆5。枢转接头的这种阻塞引起约束装置1对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具有增强作用。另一方面,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由第一约束构件2A、第二约束构件2B和枢转点3形成的枢转接头能够旋转,其中,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以及枢转点3因此稍微向下移动到支承杆5的凹部4之外,使得第一部分止挡件6′远离第二部分止挡件7′移动。第一约束构件2A因此能够围绕枢转点2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角向位移。因此,当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载荷时,约束装置1对支承杆5的弯曲性能没有影响。
图14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4b中,以立体图示出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约束装置1借助两个紧固件18在其前端8处连接到支承杆5a。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形成为两部分并且包括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附连的前端8布置在第一约束构件2A上。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约束装置的第二端9也通过紧固件18连接到支承杆5。第二端9位于第二约束构件2B处并且由用于接纳收割指状件的保持器14形成。支承杆5具有狭槽形凹部4,在其中引导约束装置的引导元件22。第一约束构件2A经由枢转点3连接到第二约束构件2B,该枢转点3同样延伸穿过凹部4。枢转点3尤其是圆盘,其通过狭槽19与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分开。枢转点3因此以铰链的方式工作。枢转点3不连接到第一约束构件2A。枢转点3经由连接件20连接到第二约束构件2B,因为狭槽19没有延伸到连接件20的区域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同样存在多个一起起作用的第一和第二止挡件,以允许通过约束装置1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加强支承杆5,而不是在相对的第二弯曲方向-Z上。多个空间上分开的止挡件如前所述被指示为第一部分止挡件6′和第二部分止挡件7′。第一部分止挡件6′布置在狭槽19的区域中,即在第一约束构件2A处和枢转点3处。第一部分止挡件6′各自邻接抵靠第二部分止挡件7′,因此它们也布置在狭槽19的区域中,即相应地在枢转点3处和在第二约束构件2B处。当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向支承杆5施加弯曲应力时,第一部分止挡件6′压靠第二部分止挡件7′,并且约束装置1具有加强作用。相反,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第一部分止挡件6′远离第二部分止挡件7′移动并且第二约束构件2B围绕枢转点3旋转并且因此改变其相对于第一约束构件2A的角位置,同时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偏转。那么,约束装置1没有加强效果或具有小得多的加强效果。
图15a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15b以放大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在图15c中,约束装置1被单独地以及在单独部件中的立体图示出。图15a、15b和15c将一起描述。如能在图15c中最明显地看出的,约束装置1由四个单独的、未连接的部件形成,即第一约束构件2A、两部件式的枢转点3和第二约束构件2B。第一约束构件2A包括约束装置1的第一前端8,其通过紧固件18连接到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包括约束装置1的第二后端9的第二约束构件2B也通过紧固装置18连接到支承杆5的中心部分11。此外,保持器14布置在第二约束构件2B上。两部件式的枢转点3在图15c中示出两次,一方面与约束构件2A和2B一起作为约束装置1,另一方面,一旦拆卸为其两个部件,这两个部件被称为第一枢转点部件3′和第二枢转点部件3″。两个枢转点部件3′、3″一起形成基本圆形的枢转点3。两个枢转点部件3′、3”都具有边缘凸边25,其各自沿着边缘的部分周缘延伸。在边缘凸边25的截面中,枢转点3具有比由边缘凸边25环绕的其圆盘形中心区域26更大的厚度。此外,边缘凸边25径向突出超出圆盘形中心区域26。约束装置1形成枢转接头,其中枢转点3的盘形中心区域26配装到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相应半圆形构型中。在组装状态中,突出的边缘凸边25因此覆盖在约束构件2A、2B与枢转点3的中心区域26之间形成的间隙,这有利地防止灰尘或切屑进入间隙。另外有利地,边缘凸边25形成用于沿约束构件2A、2B的枢转点3的侧向引导件,边缘凸边25通过该侧向引导件以形状配合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连接枢转点3。
因此,第一约束构件2A可经由枢转点3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角向可位移。形成接头的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以及枢转点3的中心区域26在由第一弯曲方向Z和主延伸方向X跨越的平面中具有它们的主延伸方向。垂直于其延伸的支承杆5包括狭槽形凹部4,第一约束构件2A、第二约束构件2B和枢转点3的中心区域26各自部分地延伸穿过该凹部。另一方面,边缘凸边25在第二延伸方向Y上延伸,使得它突出超过凹部4并邻抵支承杆5。为了安装枢轴点3,其在所示实施例中形成为两个部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的第一止挡件6被分成六个第一部分止挡件6′。第二止挡件7同样被分成多个第二部分止挡件7′,其中相应的第一部分止挡件6′与第二部分止挡件7′协配以阻塞约束装置1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相对于中间部分11移动。枢转点3包括四个第一部分止挡件6′,并且另外的第一部分止挡件6′位于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每一个上。相应的第二部分止挡件7′形成在枢转点3的盘形中心区域26的边缘处,其邻抵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枢转点3上的第一部分止挡件6′由第一枢转点部3′的每一侧上的边缘凸边25的两个头端(Kopfenden)形成。边缘凸边25沿着第一枢转点部件3′的边缘的部分周缘延伸并且在每种情况下终止于距盘形中心区域26的直径线一定距离处的头端,其中总共四个头端承载为抵靠支承杆5的下侧的第一部分止挡件6′,相关联的第二部分止挡件7′形成在其上。在支承杆5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第一约束构件2A不能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绕枢转点旋转,因为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都连接到支承杆5。为了允许这样的角向位移,枢转点3与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的板形部件将必须进一步移动通过狭槽形凹部4。然而,这被在枢转点3上的第一部分止挡件6′阻止,因为在第一枢转点部件3′上形成第一部分止挡件6′的边缘凸边25邻抵支承杆5,并且因此防止枢转点3进一步移动穿过凹部4。为此,约束装置1对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矩的加强有效。第二枢转部件3″上的边缘凸边25在边缘的比第一枢转部件3′的情况下更小的部分周缘上延伸。当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载荷时,第一约束构件2A因此能够围绕枢转点3相对于第二约束构件2B位移,因为枢转点3在第一弯曲方向Z的方向上向下移出凹部4。随着它这样做,第一部分止挡件6′远离第二部分止挡件7′移动,使得约束装置1不会显著影响支承杆5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偏转。形成第一部分止挡件6′并且此处未示出的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上的半圆形凹部的表面,与图6c中所示的实施例的那些表面相当。
图16a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16b以放大侧视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图16c和16d以两个不同的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图16a、16b、16c和16d一起描述。在一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包括张紧元件28。约束装置1借助作为紧固件18的铆钉通过第一端8附连到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约束装置1的第二端9借助作为紧固件18的铆钉紧固到支承杆5。中心区域11具有成形部分11′,该成形部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被描述为U形,其中张紧元件28跨越成形部分11′。张紧元件28可以设计为线材;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它是弹簧片。张紧元件28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经受拉伸应力,并且因此相对于中间部分11的弯曲应力具有加强作用。张紧元件28的加强作用相对于中间部分11上的弯曲应力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大于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因为能够经由张紧元件28传递的拉伸力大于作为张紧元件28的弹簧片能够吸收的压缩力。如果压缩力经由紧固端8、9引入到张紧元件28中,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有弯曲载荷时是这种情况,则弹簧片弯曲并且仅具有轻微加强作用或没有加强作用,使得支承杆5能够柔性地向上弯曲。此外,如能够在图16c和16d中看出的,约束装置1的第二端的紧固能够通过张紧元件28中的加长孔27来实现。结果,当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施加弯曲应力时,张紧元件28最初实际上不能吸收任何压缩力,因为具有紧固件18的中间部分11能够沿着约束装置1的加长孔27位移。仅当紧固件18在压力下邻抵加长孔27的远端时,弹簧片才作为张紧装置28被压缩。
图17a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谷穗升运机的另一实施例。图17b以放大侧视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图17c和17d以两个不同的立体图的细节示出了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图17a、17b、17c和17d一起描述。在该实施例中,约束装置1具有压力元件29。约束装置1的压力元件29借助作为紧固件18的铆钉通过第一端8附连到支承杆5的中间部分11。约束装置1的压力元件29的第二端9不连接到支承杆5。中间区域11具有成形部分11′,该成形部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描述为U形,其中,压力元件28通过第二端9承载抵靠成形部分11′上,使得在第二端9处形成第一止挡件6,并且在中间部分11的成形部分11′处形成第二止挡件7。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第一止挡件6压靠在第二止挡件7上并且压力元件29经受压力,使得它因此相对于中间部分11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具有加强作用。压力元件29的加强作用相对于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中间部分11上的弯曲应力更大,因为压力元件29只能吸收压缩力,因为第二端9没有附连到支承杆5。当中间部分11在第二弯曲方向-Z上经受弯曲应力时,它因此自由移动。此外,约束装置1可以包括张紧元件28,这可以在图17D中最佳地看到。在这种情况下,约束装置1包括两个部件,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张紧元件28和压力元件29各自具有第一端部8和第二端部9。在所有其它方面,关于张紧元件28的功能细节,参考根据图16a、16b、16c和16d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
附图标记
1 约束装置
2 约束构件
2A 第一约束构件
2B 第二约束构件
3 枢转点
3′ 第一枢转部件
3″ 第二枢转部件
4 凹部
5 支承杆
6 第一止挡件
6′ 第一部分止挡件
7 第二止挡件
7′ 第二部分止挡件
8 约束装置的第一端
9 约束装置的第二端
10 紧固部分
11 中间部分
11′ 中间部分的成形部分
12 滑动部分
14 保持器
15 收割指状件
16 秸秆提升器
17 前端,末端
18 紧固件
19 狭槽
20 连接件
21 孔
22 引导元件
23 插入开口
24 插入件
25 边缘凸边
26 盘形的中心区域
27 加长孔
28 张紧元件
29 压力元件
X 主延伸方向
Y 第二延伸方向
Z 第一弯曲方向
-Z 第二弯曲方向

Claims (15)

1.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所述谷穗升运机具有支承杆(5),其中,所述支承杆在主延伸方向(X)上延伸并且在所述主延伸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有紧固部分(10)、中间部分(11)和滑动部分(12),其中,所述支承杆具有沿所述中间部分(11)延伸的约束装置(1),
其中,所述约束装置相对于弯曲应力加强所述中间部分,其中,所述约束装置在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增强作用大于在与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相对的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增强作用,
其中,所述约束装置(1)连接到所述中间部分(11),使得弯曲应力引起约束装置相对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相对运动,其中,所述相对运动在所述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比在所述第二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更受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装置(1)具有第一端(8)和第二端(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8)连接到所述支承杆(5)的所述中间部分(11)。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装置(5)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止挡件(6),其中,所述第一止挡件与第二止挡件(7)接合,以阻塞在所述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弯曲应力下的所述相对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件(7)形成在所述支承杆(5)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装置(1)形成为具有至少两个约束构件(2、2A、2B)的多个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约束构件(2、2A、2B)在所述中间部分(11)处连接到所述支承杆(5)。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件(7)形成在所述约束装置(1)上。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6)分成至少两个第一部分止挡件(6′),而所述第二止挡件(7)分成至少两个第二部分止挡件(7′),其中,相应的第一部分止挡件与相应的第二部分止挡件接合以阻塞在所述第一弯曲方向上的弯曲应力下的相对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构件(2、2A、2B)布置成围绕垂直于所述主延伸方向(X)的轴线相对于彼此角向可位移,其中,在所述第一弯曲方向(Z)上的角向位移被所述约束构件阻塞,并且在所述第二弯曲方向上是自由的。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装置包括第一约束构件(2A)和第二约束构件(2B),其中,所述第一约束构件经由枢转点(3)连接到第二约束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6)布置在所述枢转点(3)处,其中,所述第二止挡件(7)布置在所述支承杆(5)处。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9、11和12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止挡件(6′)中的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一约束构件(2A)上,而所述第一部分止挡件(6′)中的另一个布置在所述第二约束构件(2B)上,其中,所述第二部分止挡件(7′)布置在所述支承杆(5)上或所述枢转点(3)上。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杆(5)在所述中间部分(11)中具有凹部(4),其中,所述约束装置(1)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所述凹部,其中,所述第二止挡件(7)特别地形成在所述凹部(4)处。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用于作物的谷穗升运机,其特征在于,提供保持器(14),其中,所述保持器布置在所述支承杆(5)上以提供邻接抵靠剪割指状件(15),其中,所述保持器形成在所述约束装置(1)上。
CN202080032856.0A 2019-04-30 2020-04-20 用于收获的作物的谷穗升运机 Active CN113795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72022.6A EP3732951B1 (de) 2019-04-30 2019-04-30 Ährenheber für erntegut
EP19172022.6 2019-04-30
PCT/EP2020/060958 WO2020221609A1 (de) 2019-04-30 2020-04-20 Ährenheber für erntegu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5139A true CN113795139A (zh) 2021-12-14
CN113795139B CN113795139B (zh) 2023-04-07

Family

ID=66349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2856.0A Active CN113795139B (zh) 2019-04-30 2020-04-20 用于收获的作物的谷穗升运机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1935A1 (zh)
EP (1) EP3732951B1 (zh)
CN (1) CN113795139B (zh)
BR (1) BR112021020476B1 (zh)
CA (1) CA3138233A1 (zh)
DK (1) DK3732951T3 (zh)
EA (1) EA202192610A1 (zh)
ES (1) ES2931030T3 (zh)
FI (1) FI3732951T3 (zh)
HU (1) HUE060880T2 (zh)
PL (1) PL3732951T3 (zh)
UA (1) UA126496C2 (zh)
WO (1) WO202022160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0769A1 (de) * 1983-01-12 1984-07-12 Gustav Schumacher Ii Aehrenheber fuer fingerbalkenmaehwerke von erntemaschinen
ATA64188A (de) * 1988-03-10 1989-07-15 Josef Nekham Aehrenheber
CN2100372U (zh) * 1991-07-31 1992-04-01 上海市邮政科学技术研究所 夹带升运机
EP1256271A1 (de) * 2001-05-12 2002-11-13 Gebr. Schumacher Gerätebaugesellschaft mbH Ährenheber für Erntemaschinenmähsysteme
CN101427625A (zh) * 2008-04-30 2009-05-1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甘蔗收割机
WO2015058231A1 (de) * 2013-10-25 2015-04-30 Röchling Leripa Papertech GmbH & Co. KG Ährenheber
CN107864611A (zh) * 2015-06-12 2018-03-30 盖伯.舒马赫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收获作物的作物提升机的支撑杆
CN208338341U (zh) * 2018-05-09 2019-01-08 青州大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蔗收割机的倒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4332A (en) * 1956-02-14 fisher
US737028A (en) * 1902-12-08 1903-08-25 Frank W Seidl Harvester attachment.
US2576122A (en) * 1949-02-03 1951-11-27 William I Kenison Grain cutter guard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0769A1 (de) * 1983-01-12 1984-07-12 Gustav Schumacher Ii Aehrenheber fuer fingerbalkenmaehwerke von erntemaschinen
ATA64188A (de) * 1988-03-10 1989-07-15 Josef Nekham Aehrenheber
CN2100372U (zh) * 1991-07-31 1992-04-01 上海市邮政科学技术研究所 夹带升运机
EP1256271A1 (de) * 2001-05-12 2002-11-13 Gebr. Schumacher Gerätebaugesellschaft mbH Ährenheber für Erntemaschinenmähsysteme
CN101427625A (zh) * 2008-04-30 2009-05-1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甘蔗收割机
WO2015058231A1 (de) * 2013-10-25 2015-04-30 Röchling Leripa Papertech GmbH & Co. KG Ährenheber
CN107864611A (zh) * 2015-06-12 2018-03-30 盖伯.舒马赫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收获作物的作物提升机的支撑杆
CN208338341U (zh) * 2018-05-09 2019-01-08 青州大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甘蔗收割机的倒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5139B (zh) 2023-04-07
BR112021020476A2 (pt) 2022-03-08
BR112021020476B1 (pt) 2024-02-20
PL3732951T3 (pl) 2023-04-11
CA3138233A1 (en) 2020-11-05
HUE060880T2 (hu) 2023-04-28
US20220201935A1 (en) 2022-06-30
EP3732951A1 (de) 2020-11-04
DK3732951T3 (da) 2022-11-28
WO2020221609A1 (de) 2020-11-05
FI3732951T3 (en) 2022-12-15
EP3732951B1 (de) 2022-08-31
EA202192610A1 (ru) 2022-03-11
UA126496C2 (uk) 2022-10-12
ES2931030T3 (es)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9959B2 (en) Bonnet displacement mechanism
EP2342731B1 (en) Contact arrangement having a bent cord, relay having a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relay
US8464506B2 (en) Mowing finger arrangement
RU2277321C2 (ru) Колосоподъемник для косилочных систем уборочных машин
CN113795139B (zh) 用于收获的作物的谷穗升运机
WO2006072158A1 (en) Crop lifter and crop accessory attachment
RU2199204C2 (ru) Колосоподъемник для косилочных агрегатов уборочных машин
UA74562C2 (en) Ear pickup
RU2222886C1 (ru) Колосоподъемник для косилочных систем уборочных машин
EA042246B1 (ru) Колосоподъемник для сбора урожая
EP1915048B1 (en) Crop accessory attachment
US3699758A (en) Pre-stressed tie guard with knife section retainer
US8220239B2 (en) Offset guard bolt attachment system
US6250057B1 (en) Assembly having a mowing finger and a holding-down element
US20220210978A1 (en) Support rail of an ear lifter for crops
KR102115335B1 (ko) 시트 레일의 록킹 장치
CA2731179A1 (en) Mowing finger arrangement
JP4956108B2 (ja) 刈取装置
JP2660286B2 (ja) 刈刃機構における刈刃保持構造
US749375A (en) Grain-guide for harvesters
AU2022300328A1 (en) Crop lifter for a mowing unit of a harvesting machine
US868739A (en) Grain-lifting device for harvesters.
MXPA00008895A (en) Spring trip standard with positive sto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