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4524A -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4524A
CN113794524A CN202110959633.5A CN202110959633A CN113794524A CN 113794524 A CN113794524 A CN 113794524A CN 202110959633 A CN202110959633 A CN 202110959633A CN 113794524 A CN113794524 A CN 113794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relay
remote
relay devic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96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凤辉
金辉
欧阳国威
衣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96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45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4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4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6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reducing network powe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measured or perceived resources with higher communication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可以保证RemoteUE测量与ProSe UE‑to‑NW 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与远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还会发送第二消息,则远端设备接收第二消息后就可以测量与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即,在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还可以继续发送第二消息,从而远端设备可以继续测量与中继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以作为是否要重新选择中继设备的依据,进而保证远端设备能够得到好的服务质量,提高质量较高的链路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580060175.4、申请日为2015年11月09日、发明名称为《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未得到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直接提供网络服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gt,UE),可以利用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技术发现并连接到提供中继服务的UE,提供中继服务的UE也称为接近服务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ProSe UE-to-NW Relay),这样,未得到E-UTRAN直接服务的UE可以通过中继方式获取E-UTRAN提供的网络服务。接受这种中继服务的UE也称为远端用户设备(Remote UE)。
请参见图1,为远端设备通过中继设备接收E-UTRAN提供的网络服务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到,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中继设备通过Uu接口与基站(例如为eNodeB)连接,基站连接到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EPC再通过SGi接口与公共安全应用服务器(Public Safty AS)。其中,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之间的链路可以称为PC5链路,远端设备就是需要测量PC5链路的信号强度。
在目前的D2D技术中,定义了两种Remote UE接入ProSe UE-to-NW Relay的模式,例如分别称为模式(Model)A和模式B,下面分别介绍。
模式A:
定义了两种角色的UE,用于执行发现过程。
第一种角色:可以将这种角色的UE称为通知(Announcing)UE,用于广播特定消息,对通知UE广播的消息感兴趣的UE可以发现通知UE。在中继模式下,ProSe UE-to-NW Relay可以充当通知UE的角色。
第二种角色:可以将这种角色的UE称为监听(Monitoring)UE,用于监听周边的通知UE广播的特定消息。在中继模式下,Remote UE可以充当监听UE的角色。
在模式A下,所有的ProSe UE-to-Network relay可以持续广播公告消息(Announcement message),在Announcement message可以指示ProSe UE-to-Networkrelay所能够提供的服务,每个Remote UE可以根据接收的Announcement message来选择符合条件的(例如能够提供自身所需的服务的)ProSe UE-to-Network relay进行接入。
在现有技术中,ProSe UE-to-Network relay与Remote UE建立连接后,如果ProSeUE-to-Network relay不能继续提供中继服务时,可能不会再广播Announcement message,因此,Remote UE无法测量与所连接的ProSe UE-to-Network 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模式B:
也定义了两种角色的UE,用于执行发现过程。
第一种角色:可以将这种角色的UE称为发现者(Discoverer)UE,用于发送请求消息,在请求消息中可以包含发现者UE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可以是发现者UE所需要的服务。在中继模式下,Remote UE可以充当发现者UE的角色。
第二种角色:可以将这种角色称为被发现者(Discoveree)UE,用于监听周边的发现者UE发送的请求消息,如果满足某个或某些发现者UE的请求消息的请求,则可以回复特定的响应消息。在中继模式下,ProSe UE-to-Network relay可以充当被发现者UE的角色。
在模式B下,Remote UE先发送游说请求(Solicitation request)消息,在Solicitation request中可以指示Remote UE所需的服务,那么,符合Remote UE所请求的条件的(例如能够提供Solicitation request中所指示的服务的)ProSe UE-to-Networkrelay可以回复响应消息(Response message),Remote UE根据接收的响应消息,从中选择一个ProSe UE-to-Network relay进行接入。
在现有技术中,ProSe UE-to-Network relay与Remote UE建立连接后,如果没有Remote UE的连接请求信息,就不会再发送Response message。
模式A和模式B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模式A还是模式B,都不能保证ProSe UE-to-Network relay与Remote UE建立连接后,持续向Remote UE发送消息(模式A下是Announcement message,模式B下是Response message),那么,在ProSe UE-to-Network relay与Remote UE建立连接后,Remote UE就无法再测量PC5链路的信号强度,即使当前的PC5链路的信号强度较弱,RemoteUE也无法获知,也不可能重新选择其他的ProSe UE-to-Network relay接入,导致RemoteUE接受的网络质量较差,影响Remote UE对网络的使用,即使有能够提供较强的信号强度的ProSe UE-to-Network relay,Remote UE也无法接入,链路利用率较低,网络整体规划不合理,也导致系统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可以保证Remote UE能够测量与ProSeUE-to-NW 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第一方面,提供第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设备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本申请中,在与远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还会发送第二消息,则远端设备接收第二消息后就可以测量与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即,在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还可以继续发送第二消息,从而远端设备可以继续测量与中继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以作为是否要重新选择中继设备的依据,进而保证远端设备能够得到好的服务质量,提高质量较高的链路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且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具体用于指示:
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或者,
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即,本申请中,可以在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中携带指示,在第一中继设备还可以为其他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和/或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提供中继服务,在第一中继设备无法为其他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之后,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和/或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就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设备无法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从而,若第一中继设备广播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未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在接收第一消息后,根据第一指示就可以知道是否还可以接入第一中继设备,避免远端设备做无用功,减小设备的功耗,也减少信息的交互过程,节省传输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
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同时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所述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发送所述第二消息,并开始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并开始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
即,在与远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前,第一中继设备都会广播第一消息。在与远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有两种消息发送方式,一是:在达到接入上限之前,第一中继设备继续广播第一消息,以及同时发送第二消息,在达到接入上限之后,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停止广播第一消息,只发送第二消息,在这种方式下,中继设备可以同时广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这样,未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来选择接入该中继设备,已经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来测量信号强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远端设备的需求;二是:在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第一中继设备停止发送第一消息。在达到接入上限之前,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在达到接入上限之后,中继设备可以停止发送第二消息,开始发送第三消息,在这种方式下,第一中继设备在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可以先发送第二消息,在达到接入上限后再发送第三消息。这样,第一中继设备一次只需发送一种消息,对于中继设备来说负担较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识别出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第二消息或第三消息;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中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这样,已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可以从接收的消息中识别出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消息,从而能够根据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消息进行信号测量,而对于其他中继设备发送的消息,由于没有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则已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可以忽略这些消息,从而减少了已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所需的工作量,减轻这些远端设备的负担。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广播所述第二消息;或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通过单播或组播方式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即,第一中继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发送第二消息,较为灵活。
第二方面,提供第二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包括:
中继设备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在模式B下,第一远端设备与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在需要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时(例如可以是接收用户的触发时,或者可以是周期性测量),可以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请求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这样,第一远端设备在需要进行信号测量时再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一中继设备在接收第三消息后再发送第一远端设备所需的测量消息(下文中称为第四消息),从而无需第一中继设备持续发送第一远端设备的测量消息,节省传输资源,也避免第一远端设备在无需测量时接收过多冗余的测量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由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因为第一远端设备想要请求的是第一远端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即第一中继设备)提供的测量服务,由于第一远端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三消息,可能有多个中继设备都可以接收第三消息,如果接收第三消息的中继设备都回复第四消息的话,会给第一远端设备和其他中继设备增加负担,且较为浪费传输资源。因此申请中,第三消息可以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那么接收第三消息的中继设备可以首先确定第三消息中携带的中继设备的标识,如果第三消息携带的中继设备的标识不是自身的标识,就可以不响应第三消息,例如可以丢弃第三消息,从而避免对第一远端设备造成干扰,也节省传输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请求提供测量服务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确定所述第三消息由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第三消息可以携带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那么接收第三消息的中继设备可以首先确定第三消息中携带的标识,如果第三消息携带的标识是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那么未与第一远端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就可以不响应第三消息,例如可以丢弃第三消息,从而避免对第一远端设备造成干扰,也节省传输资源。另外,因为第三消息是用于请求提供测量服务,那么第三消息中可以携带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这样第一中继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后也可以明确如何响应第三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即,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标识,只要能够用于唯一标示第一中继设备即可。
第三方面,提供第三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包括:
中继设备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在第一远端设备与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无需第一远端设备做过多的工作(例如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请求),第一中继设备可以主动发送第四消息,则第一远端设备可以接收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就可以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减轻了第一远端设备的负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第一中继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四消息的话,那么可能多个远端设备都可以接收第四消息,而对于不需要进行信号强度测量的远端设备来说,第四消息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干扰。那么本申请中,第四消息可以携带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接收第四消息的远端设备可以首先确定第四消息中携带的标识,如果第四消息携带的标识不是自己接入的中继设备的标识,那么未与第一中继设备连接的远端设备就可以不响应第四消息,例如可以丢弃第四消息,从而避免对其他远端设备造成干扰。
第四方面,提供第四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包括:
第一远端设备接收中继设备广播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第一远端设备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且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具体用于指示:
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或者,
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远端设备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
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监听并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或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监听并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所述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监听所述第二消息,并开始监听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监听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识别出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第二消息或第三消息;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五方面,提供第五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包括:
第一远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第一远端设备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远端设备确定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六方面,提供第六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包括:
第一远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所述第一远端设备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七方面,提供第一种中继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与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且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具体用于指示:
当所述中继设备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或者,
当所述中继设备未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与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同时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与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所述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当所述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发送所述第二消息,并开始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与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并开始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识别出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第二消息或第三消息;
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广播所述第二消息;或
通过单播或组播方式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第八方面,提供第二种中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之后,若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由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之后,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请求提供测量服务的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消息由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九方面,提供第三种中继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方面,提供第一种远端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设备广播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且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具体用于指示:
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或者,
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十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远端设备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远端设备监听并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或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远端设备监听并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所述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监听所述第二消息,并开始监听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监听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十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识别出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第二消息或第三消息;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一方面,提供第二种远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请求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结合第十一方面,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确定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一方面,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二方面,提供第三种远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处理模块,用于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二方面,在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三方面,提供第四种中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发送器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与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且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具体用于指示:
当所述中继设备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或者,
当所述中继设备未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结合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同时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在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当所述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所述第二消息,并开始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在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并开始发送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十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识别出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第二消息或第三消息;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所述发送器广播所述第二消息;或
通过所述发送器以单播或组播方式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第十四方面,提供第五种中继设备,包括:存储器、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执行,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结合第十四方面,在第十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之后,若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由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四方面,在第十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之后,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请求提供测量服务的标识,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三消息由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五方面,提供第六种中继设备,包括:存储器、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五方面,在第十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六方面,提供第四种远端设备,包括:存储器、接收器、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执行,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中继设备广播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六方面,在第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且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具体用于指示:
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或者,
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未达到接入上限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结合第十六方面,在第十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器监听并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或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器监听并接收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与所述第一消息相同,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监听所述第二消息,并开始监听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当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所述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器监听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十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识别出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消息、第二消息或第三消息;
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七方面,提供第五种远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器、发送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发送器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请求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结合第十七方面,在第十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若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七方面,在第十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若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八方面,提供第六种远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器、发送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所述发送器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
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十八方面,在第十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第十九方面,提供第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中继设备及远端设备;
所述中继设备,用于广播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所述远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一消息;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第二十方面,提供第二种通信系统,包括中继设备及远端设备;
所述中继设备,用于接收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所述远端设备,用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消息;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第一中继设备的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向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第三种通信系统,包括中继设备及远端设备;
所述中继设备,用于接收所述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所述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所述远端设备,用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远端设备中的所述第一远端设备与所述中继设备中的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本申请中,在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中继设备可以继续发送用于远端设备进行信号强度测量的消息,可以保证远端设备测量与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远端设备通过中继设备接收E-UTRAN提供的网络服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四种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五种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六种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一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二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三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四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测量方法的第五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设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设备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设备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设备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设备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设备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端设备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接受中继服务的设备称为远端设备,远端设备可以是终端,例如可以是Remote UE,或者也可以是其他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提供中继服务的设备称为中继设备,同样可以是终端,例如可以是ProSe UE-to-NW Relay,或者也可以是其他设备。
2)终端,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可以经居民接入网(Residential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可以称为UE、无线终端、移动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
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优选的方法实施例。
一、首先介绍针对模式A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201:第一中继设备广播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第一中继设备;
步骤202:第一中继设备与远端设备中的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203: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请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二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该方法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为相应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301:第一远端设备接收中继设备广播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发现中继设备;
步骤302:第一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303:第一远端设备接收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因图2和图3所述的方法是相应的方法,因此下面一起进行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包括多个中继设备和多个远端设备,每一个中继设备可能与多个远端设备建立连接,方法都是类似的,本发明实施例在描述时以一个远端设备(例如称为第一远端设备)为例。
对于D2D技术中的模式A,在第一中继设备还未与任何远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前,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广播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例如可以是如前所述的Announcement message,以使得远端设备在接收第一消息后可以选择中继设备并建立连接。如果有多个中继设备的话,可能多个中继设备都可以广播第一消息,每个远端设备都可能接收多个中继设备广播的第一消息,那么一个远端设备可以从多个中继设备选择一个中继设备并进行接入,例如第一远端设备选择接入第一中继设备。
在与第一个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开始发送第二消息,即,只要有一个远端设备与第一中继设备建立了连接,那么第一中继设备就可以开始发送第二消息,如果没有远端设备连接到第一中继设备,那么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停止发送第二消息,以节省传输资源。连接到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例如为第一远端设备)接收第二消息后,就可以根据第二消息来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例如PC5链路)的信号强度,从而可以确定是继续接入第一中继设备,还是重新接入其他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第二消息与第一消息相同,且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为描述方便,将其称为第一指示),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例如,若第一消息为Announcement message,则第二消息也可以是Announcementmessage。
第一中继设备若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消息,那么除了已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能够接收第二消息之外,还未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也可能会接收第二消息。一个中继设备所能够连接的远端设备的数量总是有上限的,在第一中继设备连接的远端设备的数量达到上限时,如果中继设备还继续发送Announcement message,即继续发送第二消息,那么对于还未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来说,如果第二消息中没有任何指示,那么这些远端设备可能会认为该第一中继设备可以继续提供中继服务,则这些远端可能会继续请求接入第一中继设备,显然这些远端设备在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请求之后是无法完成接入的,即,未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其他远端设备以及第一中继设备都做了无用功,功耗也较大。因为该实施例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相同,因此第一消息存在的问题与第二消息是同样的,比如,可以理解为,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始终是一种消息,该消息可以称为第一消息,也可以称为第二消息。
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还携带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能够为其他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即是否已达到接入上限。
可选的,第一中继设备是否达到接入上限的指示,具体用于指示:
当第一中继设备达到接入上限时,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或者,
当第一中继设备未达到接入上限时,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即,在第一中继设备还可以为其他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和/或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提供中继服务,在第一中继设备无法为其他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之后,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和/或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就可以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设备无法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从而,若第一中继设备广播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未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在接收第一消息后,根据第一指示就可以知道是否还可以接入第一中继设备,避免远端设备做无用功,减小设备的功耗,也减少信息的交互过程,节省传输资源。
可选的,第一指示可以通过在Announcement message中携带的中继服务码字(Relay Service Code)上设置标志位来实现,例如可以使用Relay Service Code中的最高位或者最低位,用一位即可指示,例如,如果该位取值为“0”,表示第一中继设备无法接纳远端设备,如果该位取值为“1”,表示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接纳远端设备。
可选的,也可以使用一个单独的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来作为第一指示,例如,可以在Announcement message中携带中继超负荷指示符(Relay OverloadIndicator),通过Relay Overload Indicator来完成第一指示的功能。例如,RelayOverload Indicator类型为布尔数学体系(Boolen)型,若Relay Overload Indicator的取值为“False”,表示第一中继设备无法接纳远端设备,若Relay Overload Indicator的取值为“True”,表示第一中继设备可以接纳远端设备。
可选的,在第一中继设备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
如果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的同时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如果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与第一消息相同,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用于远端设备发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当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发送第二消息,并开始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当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发送第一消息,并开始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在第一远端设备与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
如果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第一远端设备监听并接收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如果第一中继设备能够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第一远端设备监听并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与第一消息相同,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发现第一中继设备,且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当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停止监听第二消息,并开始监听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或者,
如果第一中继设备不能为远端设备提供中继服务时,监听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
即,在与远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前,第一中继设备都会广播第一消息。在与远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有两种消息发送方式:
1、在达到接入上限之前,第一中继设备继续广播第一消息,以及同时发送第二消息,则已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远端设备可以监听并接收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在达到接入上限之后,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停止广播第一消息,只发送第二消息,则第一远端设备在无法监听到第一消息时,可以只监听并接收第二消息。即,在这种方式下,中继设备可以同时广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这样,未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来选择接入该中继设备,已经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消息或第二消息来测量信号强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远端设备的需求。
其中,第二消息可以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这样已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例如第一远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来监听第二消息。
可选的,第二消息可以是用于进行信号强度测量的消息,例如第二消息可以是Announcement message,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消息,例如可以是参考消息(Referencemessage)。无论第二消息是何种消息,第二消息中都可以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若第二消息为Announcement message,则一般来说,Announcement message中本身就携带了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那么此时就无需在Announcement message中再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其他标识,若第二消息为其他的消息,例如为Reference message,那么,可以在第二消息中携带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或第一码字中的至少一个。
2、在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第一中继设备停止发送第一消息。在达到接入上限之前,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此时第二消息与第一消息相同,例如都可以是Announcement message,已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远端设备与未接入第一中继设备的远端设备都可以监听并接收第二消息。在达到接入上限之后,中继设备可以停止发送第二消息,开始发送第三消息,第一远端设备可以监听并接收第三消息。即,在这种方式下,第一中继设备在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可以先发送第二消息,在达到接入上限后再发送第三消息。这样,第一中继设备一次只需发送一种消息,对于中继设备来说负担较小。
其中,第三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第一远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监听并接收第三消息。
可选的,第三消息可以是用于进行信号强度测量的消息,例如第三消息可以是Announcement message,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消息,例如可以是Reference message。无论第三消息是何种消息,第三消息中都可以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若第三消息为Announcement message,则一般来说,Announcement message中本身就携带了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那么此时就无需在Announcement message中再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其他标识,若第三消息为其他的消息,例如为Reference message,那么,可以在第三消息中携带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或第一码字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用于第一远端设备识别出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二消息或第三消息;
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识别出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消息,识别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过滤(filter)。
可选的,第一码字可以是中继参考码字(Relay Reference Code),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码字,只要第一码字能够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设备的身份即可。
可选的,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例如可以是第一中继设备的接近服务用户设备身份标识号(ProSe UE ID),或者也可以是第一中继设备的其他可能的标识,只要能够用于唯一标识第一中继设备即可。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可以是第一中继设备本身具有的标识,或者也可以是第一中继设备在与第一个远端设备建立连接后为自己分配的标识,可以用于在与建立连接的远端设备的通信过程中标识自身的身份。
可选的,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第一中继设备广播第二消息;或
第一中继设备通过单播或组播方式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即,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的方式不作限制。
二、如前介绍的都是针对模式A的实施例,下面介绍针对模式B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三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401:中继设备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请求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步骤402: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发现中继设备;
步骤403: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404:第一中继设备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请求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请参见图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四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501:第一远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请求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步骤502:第一远端设备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发现中继设备;
步骤503:第一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504:第一远端设备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请求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因图4与图5所述的方法为相应的方法,因此下面一起进行介绍。
在模式B下,第一远端设备在未接入任何中继设备时,如果需要接入,那么可以发送第一消息,例如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例如第一消息可以是如前所述的Solicitation request。那么,既然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一消息,就可能有多个中继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则能够提供第一远端设备所需的服务的中继设备就可以向远端设备广播第二消息,例如第二消息可以是如前所述的Responsemessage,如果有多个中继设备都广播了Response message,那么第一远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的Response message,从中选择一个中继设备进行接入,例如第一远端设备选择了第一中继设备。
在模式B下,第一远端设备与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在需要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时(例如可以是接收用户的触发时,或者可以是周期性测量),可以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请求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
可选的,第三消息例如可以是Solicitation request,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消息,只要第三消息用于请求第一中继设备提供测量服务即可。
可选的,第一远端设备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还包括:
第三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第一远端设备确定接收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可选的,第一中继设备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还包括:
第三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由第一中继设备向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因为第一远端设备想要请求的是第一远端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即第一中继设备)提供的测量服务,由于第一远端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三消息,可能有多个中继设备都可以接收第三消息,如果接收第三消息的中继设备都回复第四消息的话,会给第一远端设备和其他中继设备增加负担,且较为浪费传输资源。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消息可以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那么接收第三消息的中继设备可以首先确定第三消息中携带的中继设备的标识,如果第三消息携带的中继设备的标识不是自身的标识,就可以不响应第三消息,例如可以丢弃第三消息,从而避免对第一远端设备造成干扰,也节省传输资源。
可选的,第一中继设备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之后,还包括:
第三消息携带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确定第三消息由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一中继设备向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可选的,第一远端设备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之后,还包括:
第三消息携带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接收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因为第一远端设备想要请求的是第一远端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即第一中继设备)提供的测量服务,由于第一远端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三消息,可能有多个中继设备都可以接收第三消息,如果接收第三消息的中继设备都回复第四消息的话,会给第一远端设备和其他中继设备增加负担,且较为浪费传输资源。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消息可以携带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那么接收第三消息的中继设备可以首先确定第三消息中携带的标识,如果第三消息携带的标识是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那么未与第一远端设备连接的中继设备就可以不响应第三消息,例如可以丢弃第三消息,从而避免对第一远端设备造成干扰,也节省传输资源。
另外,因为第三消息是用于请求提供测量服务,那么第三消息中可以携带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这样第一中继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后也可以明确如何响应第三消息。
第一中继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后,确定第三消息携带了请求测量服务的标识,则确定第三消息的发送方为第一远端设备,那么第一中继设备可以向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就可以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可选的,第四消息可以是用于远端设备测量信号强度的消息,例如,第四消息可以是Response message,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消息,例如可以是Reference message,等等。
可选的,第四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关于第一码字以及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如前已有介绍,不多赘述。
根据图4-图5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远端设备与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如果需要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则第一远端设备可以向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一中继设备接收第三消息后就可以回复第四消息,这样第一远端设备就可以进行测量,解决了在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无法进行链路的信号强度测量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远端设备对于链路的使用的自主性。
请参见图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五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601:中继设备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请求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步骤602:中继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发现中继设备;
步骤603: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与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604: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请参见图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六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该方法的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701:第一远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请求中继设备提供中继服务;
步骤702:第一远端设备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发现中继设备;
步骤703:第一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中的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704:第一远端设备接收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因图6和图7所述的方法为相应的方法,因此下面一起进行介绍。
图6和图7的方法与前述图4和图5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远端设备与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第一远端设备不必发送第三消息,而由第一中继设备主动发送第四消息,则第一远端设备可以接收第四消息,第四消息就可以用于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可选的,第四消息可以是用于远端设备测量信号强度的消息,例如,第四消息可以是Response message,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消息,例如可以是Reference message,等等。
可选的,第四消息携带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关于第一码字以及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如前已有介绍,不多赘述。
根据图6-图7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远端设备与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第一中继设备可以主动发送第四消息,这样第一远端设备就可以进行测量,无需远端设备做更多的工作,减轻远端设备的负担,也解决了在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后无法进行链路的信号强度测量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远端设备对于链路的使用的自主性。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在举例时也分模式A和模式B分别举例。
一、模式A。
例1:
请参见图8。
1、ProSe UE-to-NW Relay广播Announcement message,Announcement message中携带ProSe UE-to-NW Relay是否可以接纳Remote UE的第一指示。即,Announcementmessage为第一消息。
2、Remote UE接收Announcement message后,与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
3、Remote UE持续监听当前提供中继服务的ProSe UE-to-NW Relay发送的Announcement message。此时的Announcement message为第二消息,即,在例1中,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相同。
其中,Remote UE可以通过Announcement message中携带的ProSe UE ID确定Announcement message的发送方,或者也可以结合Announcement message中携带的RelayService Code和ProSe UE ID来确定Announcement message的发送方。
4、ProSe UE-to-NW Relay检查是否可以接纳其他的Remote UE,如果不能,则通过第二消息携带的第一指示来指示无法接纳Remote UE。
其中,步骤3和步骤4之间无先后顺序关系。
5、ProSe UE-to-NW Relay持续广播Announcement message。
6、Remote UE通过接收到的Announcement message计算接收信号强度,即计算与ProSe UE-to-NW 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例如,若计算得到的信号强度低于门限值时,Remote UE可以启动监听其他ProSeUE-to-NW Relay发送的Announcement message,以确定是否要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Relay。
该门限值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或者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可以是设备自行设定,或者也可以由用户来设定。
7、Remote UE重选其他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
例如,Remote UE通过测量确定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能够提供更好的信号强度,例如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接入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或者例如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大于门限值,那么Remote UE可以请求断开与当前接入的ProSe UE-to-NW Relay之间的连接,而重新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
这样,Remote UE在与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后,还可以继续测量与ProSe UE-to-NW 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从而可以选择是否要重新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尽量保证Remote UE能够得到较好的网络服务质量。
在例1中,ProSe UE-to-NW Relay广播的始终只有一种消息(可以称为第一消息,也可以称为第二消息),在广播的消息里携带了第一指示,这样ProSe UE-to-NW Relay无需广播两条不同的消息,节省传输资源,也减轻ProSe UE-to-NW Relay的负担。
例2:
请参见图9。
1、ProSe UE-to-NW Relay广播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message。即第一消息。
2、Remote UE接收Announcement message之后,与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
3、ProSe UE-to-NW Relay发送非游说消息(Unsolicited message)给Remote UE,Unsolicited message中携带Relay Reference Code或者ProSe UE ID。即,Unsolicitedmessage是为了将Relay Reference Code或者ProSe UE ID告知Remote UE。
其中,ProSe UE ID可以是ProSe UE-to-NW Relay在与Remote UE建立连接后为自己分配的标识,用于在第二消息中标识自身。此时,ProSe UE-to-NW Relay只发送一条第二消息就可以用于它所服务的所有Remote UE测量;第二消息中标识ProSe UE-to-NW Relay的ProSe UE ID还可以直接使用第一消息中的ProSe UE ID,此时,ProSe UE ID由远端设备从第一消息中获得,无需通过此步骤发送给远端设备。但由于第一消息中ProSe UE ID可能不同,ProSe UE-to-NW Relay需要发送多条第二消息用于它所服务的所有Remote UE的测量或者在一条第二消息中包含所有可能的ProSe UE ID。
Relay Reference Code可以预配在ProSe UE-to-NW Relay中。
4、Remote UE继续监听当前提供中继服务的ProSe UE-to-NW Relay广播的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 message(即,Remote UE可以通过Relay ServiceCode来监听Announcement message),即第一消息。在监听不到第一消息时,Remote UE可以开始使用步骤3中收到的ProSe UE ID或Relay Reference Code来监听ProSe UE-to-NWRelay发送的专门用于测量信号的消息,即第二消息。
即,在例2中,ProSe UE-to-NW Relay可能会发两种消息,在可以接纳Remote UE时,可以发第一消息,在无法接纳Remote UE时,可以停止发第一消息,而开始发第二消息。
或者,步骤4也可以是:Remote UE继续监听当前提供中继服务的ProSe UE-to-NWRelay广播的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 message以及携带ProSe UE ID或Relay Reference Code的消息,即可以同时监听第一消息及第二消息。
即,在例2中,ProSe UE-to-NW Relay可能会发两种消息,在可以接纳Remote UE时,可以同时发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
5、ProSe UE-to-NW Relay检查是否可以接纳其他Remote UE。
如果不能,则ProSe UE-to-NW Relay可以停止广播第一消息,只广播第二消息,第二消息中携带步骤3中所述的ProSe UEID或者Relay Reference Code。
其中,步骤4和步骤5之间无先后顺序关系。
6a、ProSe UE-to-NW Relay广播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message。即广播第一消息。
6b、ProSe UE-to-NW Relay广播第二消息。
步骤6a-6b是对前面步骤5的展开说明。
7、Remote UE通过接收的第二消息计算接收信号强度,即计算与ProSe UE-to-NW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例如,若计算得到的信号强度低于门限值时,Remote UE可以启动监听其他ProSeUE-to-NW Relay发送的Announcement message,以确定是否要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Relay。
该门限值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或者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可以是设备自行设定,或者也可以由用户来设定。
8、Remote UE重选其他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
例如,Remote UE通过测量确定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能够提供更好的信号强度,例如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接入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或者例如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大于门限值,那么Remote UE可以重新选择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
这样,Remote UE在与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后,还可以继续测量与ProSe UE-to-NW 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从而可以选择是否要重新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尽量保证Remote UE能够得到较好的网络服务质量。
在例2中,ProSe UE-to-NW Relay可以先广播第一消息,再广播第二消息,RemoteUE若接到的是第一消息,表明ProSe UE-to-NW Relay还可以接纳其他的Remote UE,那么,未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可以选择是否要接入该ProSe UE-to-NWRelay,而已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也可以利用第一消息来测量信号强度。Remote UE若接到的是第二消息,表明ProSe UE-to-NW Relay可能已经无法接纳其他的Remote UE,那么,未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就不会再选择该ProSe UE-to-NW Relay进行接入,而已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可以继续利用第二消息来测量信号强度。
或者,在例2中,ProSe UE-to-NW Relay可以同时广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Remote UE若可以接到第一消息,表明ProSe UE-to-NW Relay还可以接纳其他的RemoteUE,那么,未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可以选择是否要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而已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也可以利用第二消息来测量信号强度。Remote UE若只能接到第二消息,而无法再接到第一消息,表明ProSe UE-to-NWRelay可能已经无法接纳其他的Remote UE,那么,未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就不会再选择该ProSe UE-to-NW Relay进行接入,而已接入该ProSe UE-to-NWRelay的Remote UE可以继续利用第二消息来测量信号强度。
这样,通过两个不同的消息,既可以满足已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进行信号测量的需求,也可以指示其他的Remote UE是否能够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
例3:
请参见图10。其中,例3的步骤1-步骤3、以及步骤7-步骤8可参考例2,不做重复描述,以下介绍例3与例2不同的步骤,即从步骤4开始介绍。
4、Remote UE接收Relay Reference Code后,启动监听当前提供中继服务的ProSeUE-to-NW Relay广播的携带Relay Reference Code的消息,也就是启动监听第二消息。
即,Remote UE接收Relay Reference Code后,不再监听第一消息。
5、ProSe UE-to-NW Relay检查是否可以接纳其他Remote UE,如果可以,同时广播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 message和携带Relay Reference Code的消息,即同时广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即同时执行步骤6a和步骤6b。如果不能再接纳其他Remote UE,则ProSe UE-to-NW Relay可以停止广播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 message,只广播携带Relay Reference Code的消息,即只执行步骤6b。
其中,步骤4和步骤5之间无先后顺序关系。
6a、ProSe UE-to-NW Relay广播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message。即广播第一消息。
6b、ProSe UE-to-NW Relay广播第二消息。
同样的,步骤6a-6b是对前面步骤5的展开说明。
在例3中,ProSe UE-to-NW Relay可以同时广播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而已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因为无需再获取Relay Service Code等码字,因此可以只监听第二消息,而未接入该ProSe UE-to-NW Relay的Remote UE因为可能不会接收Relay Reference Code或者ProSe UE ID,因此可以只监听第一消息,在能够满足各种Remote UE的需求的情况下也减轻了Remote UE的负担。
例4:
请参见图11。
1、ProSe UE-to-NW Relay广播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message。即第一消息。
2、Remote UE在接收Announcement message后,与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
3、Remote UE开始持续监听当前提供中继服务的ProSe UE-to-NW Relay广播的Announcement message。即监听第一消息。
Remote UE可以通过消息中携带的ProSe UE ID确定Announcement message的发送方,也可结合Relay Service Code和ProSe UE ID来确定Announcement message的发送方。
4、ProSe UE-to-NW Relay检查是否可以接纳其他Remote UE。如果可以,则执行步骤5,如果不能继续接入Remote UE,执行步骤6-8。
5、ProSe UE-to-NW Relay继续广播携带Relay Service Code的Announcementmessage,即第一消息。
6、ProSe UE-to-NW Relay发送Unsolicited message给Remote UE,Unsolicitedmessage中携带Relay Reference Code或者ProSe UE ID。即,Unsolicited message是为了将Relay Reference Code或者ProSe UE ID告知Remote UE。
7、Remote UE收到Relay Reference Code后,开始监听携带Relay ReferenceCode的消息,即第二消息。即,Remote UE收到Relay Reference Code后,可以不再监听第一消息。
8、ProSe UE-to-NW Relay开始广播携带Relay Reference Code的消息。
9.Remote UE通过接收的第二消息计算接收信号强度,即计算与ProSe UE-to-NW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例如,若计算得到的信号强度低于门限值时,Remote UE可以启动监听其他ProSeUE-to-NW Relay发送的Announcement message,以确定是否要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Relay。
该门限值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或者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可以是设备自行设定,或者也可以由用户来设定。
10、Remote UE重选其他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
例如,Remote UE通过测量确定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能够提供更好的信号强度,例如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接入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或者例如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大于门限值,那么Remote UE可以请求断开与当前接入的ProSe UE-to-NW Relay之间的连接,而重新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
这样,Remote UE在与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后,还可以继续测量与ProSe UE-to-NW 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从而可以选择是否要重新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尽量保证Remote UE能够得到较好的网络服务质量。
二、模式B。
例5:
请参见图12。
1、Remote UE广播Solicitaiton message,即广播第一消息,Solicitaitonmessage中携带的Relay Service Code指示该Remote UE所需的服务。
2、匹配到Relay Service Code的ProSe UE-to-NW Relay向Remote UE发送Response Message。即发送第二消息。
3、Remote UE选择与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
4、ProSe UE-to-NW Relay向已建立连接的remote UE发送Unsolicited message,Unsolicited message中携带Relay Reference Code或者ProSe UE ID。
5、Remote UE开始持续监听当前提供中继服务的ProSe UE-to-NW Relay广播的第四消息。Remote UE可以通过第四消息中携带的Relay Reference Code或者ProSe UE ID确定用于第四消息是当前提供中继服务的ProSe UE-to-NW Relay所广播的。
第四消息例如可以是Response Message,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消息。
6、ProSe UE-to-NW Relay在有Remote UE连接后开始持续广播第四消息。第四消息中携带步骤4中所描述的ProSe UE ID或者Relay Reference Code。
其中,步骤5和步骤6之间无先后顺序关系。
7、ProSe UE-to-NW Relay持续广播第四消息。
步骤7是对步骤6的进一步说明。
8、Remote UE通过接收的第四消息计算接收信号强度,即计算与ProSe UE-to-NW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例如,若计算得到的信号强度低于门限值时,Remote UE可以再次广播Solicitaiton message,以确定是否可以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
该门限值可以由系统预先设定,或者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可以是设备自行设定,或者也可以由用户来设定。
9、Remote UE重选其他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
例如,Remote UE通过测量确定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能够提供更好的信号强度,例如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大于当前接入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或者例如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提供的信号强度大于门限值,那么Remote UE可以重新选择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
在例5中,Remote UE与ProSe UE-to-NW Relay建立连接之后,ProSe UE-to-NWRelay可以继续广播第四消息,从而Remote UE可以测量与ProSe UE-to-NW Relay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从而能够确定是否要重新接入其他的ProSe UE-to-NW Relay,保证RemoteUE能够得到较好的网络服务质量。
例6:
例6与例5中的步骤大部分相似,相同之处不多赘述,也不再另外画图。下面介绍一下两个例子不同的地方:
在步骤4与步骤5之间增加一个步骤,例如称为步骤4a:Remote UE向ProSe UE-to-NW Relay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请求ProSe UE-to-NW Relay提供测量服务。
其中,Remote UE可以通过单播方式向ProSe UE-to-NW Relay发送第三消息,或者也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三消息。在第三消息中可以携带ProSe UE-to-NW Relay的标识,特别是如果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三消息的话,可能有多个ProSe UE-to-NW Relay能够接收第三消息,则ProSe UE-to-NW Relay在接收第三消息后,如果第三消息中携带的标识不是自身的标识,则可以不进行响应,只有第三消息中携带的标识是自身的标识的ProSeUE-to-NW Relay才进行响应,这样可以保证Remote UE收到的第四消息是自己需要的消息。
另外,例5中,ProSe UE-to-NW Relay是广播第四消息,在例6中,ProSe UE-to-NWRelay也可以通过单播方式或组播方式发送第四消息。
在例6中,Remote UE可以在有需求时向ProSe UE-to-NW Relay发送第三消息,ProSe UE-to-NW Relay在接到第三消息后再向Remote UE发送第四消息,既满足Remote UE测量信号强度的需求,也减少了ProSe UE-to-NW Relay发送的第一消息的数量,节省传输资源。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备。
请参见图1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一种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1301、处理器1302和发送器1303。
其中,处理器13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芯片。
存储器13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301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磁盘存储器。
发送器13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这些存储器1301和发送器1303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302相连接(图13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分别与处理器13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13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图2-图3所示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13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中继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图3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第一中继设备。因此,对于该中继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1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二种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1401、处理器1402、发送器1403和接收器1404。
其中,处理器14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芯片。
存储器14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401可以包括ROM、RAM和磁盘存储器。
接收器1404和发送器14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器1404和发送器1403可以是同一实体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实体模块。
这些存储器1401、接收器1404和发送器1403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402相连接(图14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分别与处理器14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14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图4-图5所示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14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中继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5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第一中继设备。因此,对于该中继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1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三种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1501、处理器1502、发送器1503和接收器1504。
其中,处理器15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芯片。
存储器15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501可以包括ROM、RAM和磁盘存储器。
接收器1504和发送器15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器1504和发送器1503可以是同一实体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实体模块。
这些存储器1501、接收器1504和发送器1503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502相连接(图15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分别与处理器15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15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图6-图7所示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15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中继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7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第一中继设备。因此,对于该中继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1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一种远端设备,该远端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1601、处理器1602和接收器1603。
其中,处理器16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芯片。
存储器16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601可以包括ROM、RAM和磁盘存储器。
接收器1603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这些存储器1601和接收器1603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602相连接(图16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分别与处理器16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16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图2-图3所示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16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远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图3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第一远端设备。因此,对于该远端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17,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二种远端设备,该远端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1701、处理器1702、接收器1703和发送器1704。
其中,处理器17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芯片。
存储器17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701可以包括ROM、RAM和磁盘存储器。
接收器1703和发送器1704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接收器1703和发送器1704可以是同一实体模块,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实体模块。
这些存储器1701、接收器1703和发送器1704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702相连接(图17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分别与处理器17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17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图4-图5所示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17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远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5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第一远端设备。因此,对于该远端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1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三种远端设备,该远端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1801、处理器1802、接收器1803和发送器1804。
其中,处理器1802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芯片。
存储器18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801可以包括ROM、RAM和磁盘存储器。
接收器1803和发送器1804可以属于射频系统,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网络通信,具体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等网络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这些存储器1801、接收器1803和发送器1804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802相连接(图18以此为例),或者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连接线分别与处理器1802连接。
通过对处理器1802进行设计编程,将前述所示的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前述图6-图7所示的方法。如何对处理器1802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该远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7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第一远端设备。因此,对于该远端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1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四种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901和处理模块1902。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模块1902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3中的处理器1302,发送模块1901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3中的发送器1303。
该中继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图3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第一中继设备。因此,对于该中继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20,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五种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001、处理模块2002和接收模块2003。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模块2002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4中的处理器1402,发送模块2001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4中的发送器1403,接收模块2003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4中的接收器1404。
该中继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5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第一中继设备。因此,对于该中继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21,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六种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101、处理模块2102和接收模块2103。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模块2102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5中的处理器1502,发送模块2101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5中的发送器1503,接收模块2103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5中的接收器1504。
该中继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7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第一中继设备。因此,对于该中继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2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四种远端设备,该远端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201和处理模块2202。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模块2202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6中的处理器1602,接收模块2201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6中的接收器1603。
该中继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图3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第一远端设备。因此,对于该远端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2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五种远端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301、处理模块2302和接收模块2303。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模块2302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7中的处理器1702,发送模块2301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7中的发送器1704,接收模块2303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7中的接收器1703。
该远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5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第一远端设备。因此,对于该远端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请参见图2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第六种远端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401、处理模块2402和发送模块2403。
在实际应用中,处理模块2402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8中的处理器1802,接收模块2401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8中的接收器1803,发送模块2403对应的实体设备可以是图18中的发送器1804。
该远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6-图7所述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第一远端设备。因此,对于该远端设备中的各单元所实现的功能等,可参考如前方法部分的描述,不多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三种通信系统,下面分别介绍。
第一种通信系统:
可以包括中继设备及远端设备,其中,中继设备的数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远端设备的数量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一种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设备可以是图13或图19中的中继设备,即可以完成图2-图3中的步骤。第一种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可以是图16或图22中的远端设备,即可以完成图2-图3中的步骤。
第二种通信系统:
可以包括中继设备及远端设备,其中,中继设备的数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远端设备的数量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二种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设备可以是图14或图20中的中继设备,即可以完成图4-图5中的步骤。第二种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可以是图17或图23中的远端设备,即可以完成图4-图5中的步骤。
第三种通信系统:
可以包括中继设备及远端设备,其中,中继设备的数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远端设备的数量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三种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设备可以是图15或图21中的中继设备,即可以完成图6-图7中的步骤。第三种通信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可以是图18或图24中的远端设备,即可以完成图6-图7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与远端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还会发送第二消息,则远端设备接收第二消息后就可以测量与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即,在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还可以继续发送第二消息,从而远端设备可以继续测量与中继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以作为是否要重新选择中继设备的依据,例如,若远端设备测量确定与该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较弱,那么远端设备可以断开与该中继设备之间的连接,并申请与其他中继设备建立连接,以保证远端设备能够得到好的服务质量,提高质量较高的链路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应用于第一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请求中继服务;
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
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建立连接;
向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四消息,包括:广播所述第四消息。
4.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应用于第一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第一远端设备请求中继服务;
接收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发现所述第一中继设备;
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第四消息,其中,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所述第一远端设备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消息包括:广播所述第一消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中继设备的标识包括:用于标识第一中继设备的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一中继设备自身的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四消息测量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
如果测量得到的信号强度低于门限值,再次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测量得到的与其他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与所述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或测量得到的与其他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门限值,接入所述其他中继设备。
9.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设备及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远端设备。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959633.5A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37945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9633.5A CN113794524A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80060175.4A CN107079370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CN202110959633.5A CN113794524A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PCT/CN2015/094147 WO2017079883A1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0175.4A Division CN107079370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4524A true CN113794524A (zh) 2021-12-14

Family

ID=5869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9633.5A Pending CN113794524A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CN201580060175.4A Active CN107079370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CN202110959419.XA Active CN113644995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0175.4A Active CN107079370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CN202110959419.XA Active CN113644995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4805B2 (zh)
EP (1) EP3364670B1 (zh)
JP (2) JP6897911B2 (zh)
KR (2) KR102214864B1 (zh)
CN (3) CN113794524A (zh)
WO (1) WO20170798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05263A1 (ja) * 2016-12-08 2018-06-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20210392618A1 (en) * 2018-10-05 2021-12-16 Idac Holding, Inc. Autonomous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JP7071909B2 (ja) * 2018-12-07 2022-05-19 株式会社Kddi総合研究所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制御装置
CN111417078B (zh) * 2019-01-07 2022-04-15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中继终端的选择方法和终端
CN114503649A (zh) * 2019-11-08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518319B (zh) * 2020-04-09 2023-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临近服务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302857B (zh) * 2020-06-29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419344A (zh) * 2021-12-31 2023-07-11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97300A (zh) * 2022-05-10 2024-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13476D0 (en) * 2008-07-23 2008-08-27 Vodafone Plc Relay connectivity
WO2011085803A1 (en) 2010-01-12 2011-07-2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olling traffic flow template generation
ES2526459T3 (es) 2012-05-15 2015-01-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Gestión de baliza para la comunicación de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asistida por red
WO2014022996A1 (zh) * 2012-08-08 2014-02-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中继设备的方法、站点、接入点、中继设备及系统
CN103906263B (zh) * 2012-12-26 2017-11-24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2046111B1 (ko) * 2013-03-29 2019-1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장치 간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105155B (zh) 2013-04-01 2019-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设备发现信息、发送设备发现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WO2014209182A1 (en) 2013-06-27 2014-12-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anaging resource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ad-hoc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225844B2 (en) 2013-07-05 2019-03-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or reselecting relay for proximity service
US9713072B2 (en) * 2013-07-29 2017-07-18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lay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319127B2 (en) * 2013-08-09 2016-04-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relay between devices
CN103781017A (zh) 2014-01-28 2014-05-0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基站和终端
CN115190574A (zh) * 2014-03-19 2022-10-1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Wtru及由wtru执行的方法
US10154475B2 (en) * 2014-08-10 2018-1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95663B1 (en) * 2014-09-19 2021-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2d communication
US10530461B2 (en) * 2015-03-25 202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discovery and association messages
CN112867095A (zh) * 2015-04-07 2021-05-28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任务关键的语音呼叫的基于网络的操作与基于中继的操作之间的切换
CN113507308A (zh) * 2015-04-08 2021-10-1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实现用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移动中继
JP6337198B2 (ja) * 2015-04-10 2018-06-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制御方法
US9867027B2 (en) * 2015-05-08 2018-01-09 Acer Incorporate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prose) user equipment (UE)-to network relay
US10212651B2 (en) * 2015-05-14 2019-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ink quality based relay selection
CN114900791A (zh) * 2015-05-14 2022-08-12 苹果公司 Ue到网络中继发起和配置
WO2017003161A1 (en) * 2015-06-29 2017-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of user equipment
US9723543B2 (en) * 2015-07-08 2017-08-01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a UE-to-network relay
EP3627723A1 (en) * 2015-07-24 2020-03-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prose relay ue activation
BR112018003168A2 (pt) * 2015-08-17 2018-09-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s e aparelho para estabelecimento de chave de comunicação direta
US9979730B2 (en) * 2015-10-30 2018-05-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provisioning of out-of-network user equipment
US20200059901A1 (en) * 2016-06-17 2020-02-20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in backhaul and access link
JP7019953B2 (ja) * 2017-03-23 2022-02-1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通信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10455464B1 (en) * 2017-05-12 2019-10-22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handover threshold adjust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7911B2 (ja) 2021-07-07
JP2018533308A (ja) 2018-11-08
KR102214864B1 (ko) 2021-02-10
CN107079370B (zh) 2021-08-27
CN113644995B (zh) 2022-10-18
JP2021106386A (ja) 2021-07-26
CN107079370A (zh) 2017-08-18
WO2017079883A1 (zh) 2017-05-18
EP3364670A1 (en) 2018-08-22
CN113644995A (zh) 2021-11-12
EP3364670B1 (en) 2023-01-04
KR20200034834A (ko) 2020-03-31
JP7239090B2 (ja) 2023-03-14
US20180332519A1 (en) 2018-11-15
KR20180075605A (ko) 2018-07-04
KR102094485B1 (ko) 2020-03-30
EP3364670A4 (en) 2018-10-24
US10764805B2 (en)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9370B (zh) 一种信号强度测量方法及设备
US107431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vehicle to everything service
US11737051B2 (e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162511B (zh)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US11930381B2 (en) Backup link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WO2017185867A1 (zh) 一种进行业务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US20210211916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easurement gap,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WO2018058636A1 (zh) 一种传输响应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77491B (zh) 一种上行信号的响应方法及装置
CN109168171B (zh) 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20130070746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supporting data compression
WO2018028663A1 (zh) 系统消息发送方法、获取方法及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
CN107889079B (zh) 资源使用、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13676922B (zh) 一种终端设备协作方法及装置
CN108353071B (zh) 小区多播业务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WO2014192835A1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3873547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115326A (zh) 显示网络标识的方法及设备
CN111988772A (zh) 终端发现方法及设备
EP43512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energy-saving signal monitoring occas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510265B (zh) 一种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4828156A (zh) 一种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30419A (zh) 寻呼方法、终端、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75314A (zh) 寻呼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8104280A (zh) 通信方法、接入点设备及站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