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3907A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3907A
CN113793907A CN202111015239.2A CN202111015239A CN113793907A CN 113793907 A CN113793907 A CN 113793907A CN 202111015239 A CN202111015239 A CN 202111015239A CN 113793907 A CN113793907 A CN 113793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ink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52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3907B (zh
Inventor
周辉
李彦松
杜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52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3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3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3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3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3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在有机发光结构外围的区域设置墨水结构,墨水结构能够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施加于墨水结构的电压,达到调节墨水结构显示的灰度的目的,从而能够调节墨水结构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相较于现有设置偏光片的显示设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通过与有机发光结构同层设置的墨水结构能够调节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因此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设备的厚度,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发展。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有机发光显示产品而言,需要在显示产品中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以降低外界光线入射到显示面板内部的几率,从而降低外界光线对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影响。
但是,设置偏光片会导致显示产品的厚度增大,不利于显示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而且偏光片会影响对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结构发射光线的出射,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偏光片导致显示设备的厚度增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阳极结构,设置于衬底基板的一侧;
有机发光结构,设置于第一阳极结构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有机发光结构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
墨水结构,设置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位于有机发光结构外围的区域,用于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第一个方面所提供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结构;
在第一阳极结构和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像素定义层,使得像素定义层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一开口的外围区域,且第一开口使至少部分第一阳极结构暴露;
在第一开口内制备有机发光结构,使得有机发光结构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在第二开口内制备墨水结构,使得墨水结构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第四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结构;
在第一阳极结构和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墨水结构,使得墨水结构形成多个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使至少部分第一阳极结构暴露;
在第三开口内制备有机发光结构,使得有机发光结构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位于有机发光结构外围区域的墨水结构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在有机发光结构外围的区域设置墨水结构,墨水结构能够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施加于墨水结构的电压,达到调节墨水结构显示的灰度的目的,从而能够调节墨水结构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相较于现有设置偏光片的显示设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通过与有机发光结构同层设置的墨水结构能够调节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因此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设备的厚度,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发展。
同时,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结构发射光线的出射,进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率,能够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功耗,能够扩展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5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7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局部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10-衬底基板;11-像素电路;12-控制电路;20-第一阳极结构;30-有机发光结构;40-墨水结构;50-像素定义层;60-阴极层;70-第二阳极结构;
102-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市场应用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越来越多,对于室内使用场景中,OLED显示面板可以提供很好的对比度、出光亮度及显示效果。但是,在车载、户外等较复杂的光线使用条件下,由于外界光线会进入OLED显示面板的内部,形成反射及散射等现象,从而严重干扰有机发光结构发射光线的出射,进而导致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模糊化。
目前,通常是在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通过偏光片阻挡部分外界光线进入显示面板的内部,以外界光线减缓干扰有机发光结构发射光线的出射的效果。但是,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会显著增加显示产品的厚度,不利于显示产品的轻薄化发展。
而且,偏光片也会同时阻挡有机发光结构的部分发射光线的出射,即影响显示面板的出光率,据统计,偏光片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出光率降低60%左右,这会导致显示面板的亮度降低,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功耗增加。
本申请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衬底基板10、第一阳极结构20、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阳极结构20,设置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有机发光结构30,设置于第一阳极结构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有机发光结构3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墨水结构40,设置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并位于有机发光结构30外围的区域,用于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在有机发光结构30外围的区域设置墨水结构40,墨水结构40能够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施加于墨水结构40的电压,达到调节墨水结构40显示的灰度的目的,从而能够调节墨水结构40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相较于现有设置偏光片的显示设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通过与有机发光结构30同层设置的墨水结构40能够调节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因此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设备的厚度,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发展。
同时,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结构30发射光线的出射,进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率,能够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功耗,能够扩展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阳极结构20,设置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有机发光结构30,设置于第一阳极结构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有机发光结构3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三种发光颜色不同的有机发光结构30。墨水结构40,设置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并位于有机发光结构30外围的区域,用于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施加于墨水结构40的电压,能够调节墨水结构40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因此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设备的厚度,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发展。
可选地,在应用于车载、户外等较复杂的光线情况下,随着施加于墨水结构40的电压的增大,墨水结构40的灰度逐渐增大,直至显示为黑色,从而使得墨水结构40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达到最大,从而能够避免外界入射光线通过墨水结构40进入到显示面板的内部。当应用于室内环境时,随着施加于墨水结构40的电压的减小,墨水结构40的灰度逐渐变小,从而能够降低墨水结构40的耗电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结构30发射光线的出射,进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率,经过测试,相较于设置于偏光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能够提高40%-60%的出光率,不仅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还能够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功耗,能够扩展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墨水结构40可以设置于相邻两个有机发光结构30之间,每个有机发光结构30相当于一个完整像素中的子像素。如图3所示,三个有机发光结构30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像素结构,墨水结构40设置于相邻两个完整像素之间,即完整像素中各个有机发光结构30未设置墨水结构4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50,设置于第一阳极结构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并覆盖衬底基板10暴露于第一阳极结构20之外的部分;像素定义层50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有机发光结构30位于第一开口内,墨水结构40位于第二开口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50,像素定义层50设置于第一阳极结构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并覆盖衬底基板10暴露于第一阳极结构20之外的部分。像素定义层50包括多个设置有机发光结构30第一开口和多个墨水结构40第二开口。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像素定义层50中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能够限定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同时使得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同层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50中,相邻两个第一开口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开口,通过限定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调整墨水结构40与有机发光结构30之间的距离。
应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图2所示,有机发光结构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上表面和墨水结构4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上表面平齐,从而能够防止墨水结构40吸收有机发光结构30的发射光线,从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率,从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而能够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功耗,能够扩展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制备工艺的限制,像素定义层50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横截面多为倒梯形,相应的,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会存在同心设置的两个边界,则设置于第一开口内有机发光结构30存在第一边界,环绕有机发光结构30还有另一第二边界;设置于第二开口内的墨水结构40同理。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阴极层60,阴极层60设置于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远离的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有机发光结构30的另一侧与阴极层60电连接;墨水结构4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另一与阴极层6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有机发光结构30、墨水结构40和像素定义层50远离的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阴极层60,阴极层60覆盖有机发光结构30、墨水结构40和像素定义层50。
有机发光结构3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另一侧与阴极层60电连接;墨水结构4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另一与阴极层60电连接。即通过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共用同一第一阳极结构20和阴极层60,从而通过第一阳极结构20和阴极层60能够控制施加于墨水结构40的电压。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在应用于车载、户外等较复杂的光线情况下,为了提供显示画面的亮度,施加于有机发光结构30的电压会增大,从而提高有机发光结构30的出光亮度。相应的,由于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共用同一第一阳极结构20和阴极层60,因此,施加于墨水结构40的电压也会随之增大,墨水结构40的灰度逐渐增大,直至显示为黑色,从而使得墨水结构40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达到最大,从而能够避免外界入射光线通过墨水结构40进入到显示面板的内部。
而在应用于室内环境的情况下,施加于有机发光结构30的电压会减小,以降低有机发光结构30的出光亮度。相应的,由于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共用同一第一阳极结构20和阴极层60,因此,施加于墨水结构40的电压也会随之减小,墨水结构40的灰度逐渐变小,从而能够降低墨水结构40的耗电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共用同一第一阳极结构20和阴极层60,从而使得墨水结构40的灰度能够跟随有机发光结构30的发光亮度而自动调节,能够避免单独设置驱动墨水结构40的电极结构,从而能够简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能够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能够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应该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直观了解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的排布关系,图1中未示出阴极层6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0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电路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从而通过像素电路能够同时控制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电路为7T1C像素控制电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阴极层60和第二阳极结构70。第二阳极结构70设置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墨水结构40的一侧与第二阳极结构70电连接;阴极层60,设置于有机发光结构30和墨水结构40远离的衬底基板10的一侧,有机发光结构30的另一侧和墨水结构40另一侧均与阴极层6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阳极结构20和第二阳极结构70,第一阳极结构20和第二阳极结构70之间没有电连接关系,有机发光结构3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墨水结构40的一侧与第二阳极结构70电连接。通过设置与墨水结构40的一侧电连接的第二阳极结构70,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阳极结构70和阴极层60单独控制墨水结构40灰度,能够避免有机发光结构30工作电压对墨水结构40影响,从而能提高墨水结构40灰度的控制精度。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阳极结构20和第二阳极结构70同层设置,即第一阳极结构20和第二阳极结构70可以同时制备而成,从而能够简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能够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能够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50中,每个第二开口对应设置一个第二阳极结构70,且每个第二阳极结构70在像素定义层50的正投影覆盖一个第二开口。从而能够保障设置于第二开口内的墨水结构40与第二阳极结构70的接触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0包括像素电路11和控制电路12,像素电路11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控制电路12与第二阳极结构7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电路11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从而通过像素电路11能够控制有机发光结构30。控制电路12与第二阳极结构70电连接,从而通过控制电路12能够控制墨水结构40。
如图6所示,像素电路11与有机发光结构30电连接,控制电路12与墨水结构40电连接。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电路11为7T1C像素控制电路,控制电路12为1T1C控制电路。可选地,为了提高墨水结构40灰度调节的控制精度,控制电路12还可以是2T1C控制电路或者3T1C控制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7T1C像素控制电路中,T指代的是TFT(Thin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C指代是是电容,即7T1C像素控制电路中,存在七个TFT和一个电容。1T1C控制电路、2T1C控制电路和3T1C控制电路的结构同理。
可选地,如图6所示,T1-T7为第一晶体管至第七晶体管,Cst为存储电容,N1至N3为第一节点至第三节点,VDD、VSS分别为第一电压端、第二电压端,GAT为Gate的缩写,表示栅极扫描信号,Data为数据信号,RST为reset的缩写,表示复位信号;Vref为参考电压;Vint为初始化信号;EM为发光控制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光线传感器,与控制电路12电连接。通过光线传感器感受外界环境的光线情况,控制电路12根据光线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控制墨水结构40的灰度变化。可选地,光线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衬底基板10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墨水结构40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有机发光结构30位于第三开口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阳极结构20,墨水结构40设置于第一阳极结构2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并覆盖衬底基板10暴露于第一阳极结构20之外的部分,墨水结构40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有机发光结构30位于第三开口内。
即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结构30外围的所有区域均设置有墨水结构40。从而使得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户外显示要求,比如户外广告牌或者车载显示屏幕等,因为户外显示用广告牌其使用场景大部分在白天阳光强度较大的氛围下,通过增大墨水结构40的分布区域,能够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对外界光线的吸收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外界光线对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干扰,而且,还能够保障有机发光结构30发射光线的出射,即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画面的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墨水结构40的电路控制情况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也可以设置第二阳极结构70,墨水结构40设置于第一阳极结构20和第二阳极结构7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并覆盖衬底基板10暴露于第一阳极结构20之外的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墨水结构40包括带第一电荷的黑色粒子和带第二电荷的白色粒子,第一电荷与第二电荷的电性相反。
本申请实施例中,黑色粒子带正电荷,白色粒子带负电荷,从而在第一阳极结构20或第二阳极结构70施加电压的情况下,黑色粒子能够向靠近阴极层60的方向移动,白色粒子向靠近第一阳极结构20或第二阳极结构70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的定向分布。通过控制施加于第一阳极结构20或第二阳极结构70的电压的大小,能够控制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的定向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墨水结构40远离第一阳极结构20或第二阳极结构70一端的显示灰度的调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设备采用了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其原理和技术效果请参阅前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但不局限于智能穿戴设备、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以为车载显示设备、应用于户外的显示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设备还包括偏光片102,偏光片102设置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1的出光侧,且偏光片102的厚度小于设定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为显示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1的出光侧设置有偏光片102,偏光片102的厚度小于设定厚度。可选地,设定厚度大于0且小于1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1中的墨水结构40可以设定为具有固定灰度,即墨水结构40无需与第一阳极结构20、第二阳极结构70和阴极层60电连接,从而能够简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1的电路结构,从而能够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1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偏光片102的厚度小于传统偏光片的厚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厚度同样小于传统显示设备的厚度。同时,偏光片102对机发光结构30的发射光线出射的影响降低。通过具有固定灰度的墨水结构40与偏光片102的组合,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1的出光效率满足使用要求。经过测试,相较于设置于偏光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能够提高20%左右的出光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001-S1003:
S1001,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结构20。
可选地,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沉积制备一电极层,并图案化电极层得到第一阳极结构20。
可选地,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沉积制备一电极层,并图案化电极层得到第一阳极结构20和第二阳极结构70。
S1002,在第一阳极结构20和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备像素定义层50,使得像素定义层50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一开口的外围区域,且第一开口使至少部分第一阳极结构20暴露。
可选地,在第一阳极结构20和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备图案化的像素定义层50,使得像素定义层50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一开口的外围区域,且第一开口使至少部分第一阳极结构20暴露。
S1003,在第一开口内制备有机发光结构30,使得有机发光结构3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在第二开口内制备墨水结构40,使得墨水结构40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可选地,在第一开口内通过印刷、打印等工艺制备得到有机发光结构30,并使得有机发光结构3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在第二开口内通过印刷、打印等工艺制备得到墨水结构40,使得墨水结构40与第一阳极结构20或第二阳极结构70电连接。
可选地,在有机发光结构30、墨水结构40和像素定义层50的一侧沉积制备得到阴极层6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101-S1103:
S1101,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结构20。
可选地,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沉积制备一电极层,并图案化电极层得到第一阳极结构20。
可选地,在衬底基板10的一侧沉积制备一电极层,并图案化电极层得到第一阳极结构20和第二阳极结构70。
S1102,在第一阳极结构20和衬底基板10的一侧制备墨水结构40,使得墨水结构40形成多个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使至少部分第一阳极结构20暴露。
可选地,在第一阳极结构20和衬底基板10的一侧通过印刷、打印等工艺制备得到墨水结构40,且通过图案化工艺使得墨水结构40形成多个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使至少部分第一阳极结构20暴露,并使得墨水结构40与第一阳极结构20或第二阳极结构70电连接。
S1103,在第三开口内制备有机发光结构30,使得有机发光结构3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位于有机发光结构30外围区域的墨水结构40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可选地,在第三开口内通过印刷、打印等工艺制备得到有机发光结构30,并使得有机发光结构30的一侧与第一阳极结构20电连接。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在有机发光结构30外围的区域设置墨水结构40,墨水结构40能够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施加于墨水结构40的电压,达到调节墨水结构40显示的灰度的目的,从而能够调节墨水结构40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相较于现有设置偏光片的显示设备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通过与有机发光结构30同层设置的墨水结构40能够调节对外界入射光线的吸收率,因此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设备的厚度,利于显示设备的轻薄化发展。
同时,无需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偏光片,从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结构30发射光线的出射,进而能够保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率,能够降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功耗,能够扩展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第一阳极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有机发光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
墨水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外围的区域,用于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所述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衬底基板暴露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之外的部分;
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所述有机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墨水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结构包括多个第三开口,所述有机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和所述墨水结构远离所述的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另一侧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所述墨水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另一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示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阳极结构,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墨水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阳极结构电连接;
阴极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和所述墨水结构远离所述的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另一侧和所述墨水结构另一侧均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像素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阳极结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线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结构包括带第一电荷的黑色粒子和带第二电荷的白色粒子,所述第一电荷与所述第二电荷的电性相反。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且所述偏光片的厚度小于设定厚度。
12.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结构;
在所述第一阳极结构和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像素定义层,使得所述像素定义层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区域,且所述第一开口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阳极结构暴露;
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制备有机发光结构,使得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开口内制备墨水结构,使得所述墨水结构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所述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13.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第一阳极结构;
在所述第一阳极结构和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备墨水结构,使得所述墨水结构形成多个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阳极结构暴露;
在所述第三开口内制备有机发光结构,使得所述有机发光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阳极结构电连接,位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外围区域的所述墨水结构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显示与所述施加的电压相对应的灰度。
CN202111015239.2A 2021-08-31 2021-08-3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Active CN113793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239.2A CN113793907B (zh) 2021-08-31 2021-08-3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5239.2A CN113793907B (zh) 2021-08-31 2021-08-3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3907A true CN113793907A (zh) 2021-12-14
CN113793907B CN113793907B (zh) 2023-12-22

Family

ID=7918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5239.2A Active CN113793907B (zh) 2021-08-31 2021-08-31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390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51539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X-Celeprint Limited Inorganic-light-emitter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black matrix
CN206076239U (zh) * 2016-09-29 2017-04-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
CN107315283A (zh) * 2017-08-17 2017-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调节背光模组出光亮度的方法
CN110323353A (zh) * 2019-04-24 2019-10-1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879404U (zh) * 2020-03-27 2020-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99284A (zh) * 2020-09-28 2020-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CN112233611A (zh) * 2020-10-22 2021-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51539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X-Celeprint Limited Inorganic-light-emitter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black matrix
CN206076239U (zh) * 2016-09-29 2017-04-0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
CN107315283A (zh) * 2017-08-17 2017-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调节背光模组出光亮度的方法
CN110323353A (zh) * 2019-04-24 2019-10-1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879404U (zh) * 2020-03-27 2020-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99284A (zh) * 2020-09-28 2020-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CN112233611A (zh) * 2020-10-22 2021-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3907B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6136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922900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0444570B (zh) O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0930233B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JP6239684B2 (ja) 発光装置
US11037525B2 (en) Display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JP3706107B2 (ja)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316295A (ja) 陽光下で表示できるディスプレイの画素構造
WO2021098133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CN112837645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JP3939666B2 (ja)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3793907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US11710437B2 (en) Method for charging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14808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4490403B2 (ja) 発光装置
CN219802999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33302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601802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79320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452692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5377170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面板
CN11595586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49404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7596947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