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2999U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2999U
CN219802999U CN202321027912.9U CN202321027912U CN219802999U CN 219802999 U CN219802999 U CN 219802999U CN 202321027912 U CN202321027912 U CN 202321027912U CN 219802999 U CN219802999 U CN 219802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p
proof
display
electrode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79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洋
叶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79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2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2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2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像素和防窥像素,所述防窥像素与至少一所述显示像素相邻,所述防窥像素包括:防窥显示部和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包括驱动件和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进行移动。本申请方案通过驱动件带动遮光件向靠近或远离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达到切换窄视角模式和宽视角的模式,能够更加便捷地切换视角,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显示面板承载的信息密度的要求提高和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装置的可视视角也越来越大。广视角显示面板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显示面板的画面观赏效果要求,但另一方面也使显示面板所承载的信息具有泄露的风险。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以及信息安全,降低显示装置信息泄露的概率,一般在显示面板上设置防窥膜,以减小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从而降低信息泄露的概率。但设置防窥膜易使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固定,不能根据用户需求便捷地进行视角切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地切换视角的大小,提供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像素和防窥像素,所述防窥像素与至少一所述显示像素相邻,所述防窥像素包括:
防窥显示部;
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包括驱动件和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在所述防窥显示部的厚度方向上形成驱动场,所述防窥显示部和所述遮光件均设于所述驱动场内部,所述遮光件能够在所述驱动场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为黑色电泳粒子;
所述驱动件包括在所述防窥显示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第一电场,所述遮光件能够在所述第一电场内进行移动;
所述防窥显示部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防窥显示部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防窥显示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防窥显示部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防窥像素开口,所述第一电极、所述防窥显示部和所述遮光件均设于所述防窥像素开口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窥像素开口具有呈阶梯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防窥显示部均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且所述遮光件的至少一端边缘搭接于所述台阶面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基板至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
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窥像素还包括电致变色层、防窥阴极和调节电极,所述电致变色层、所述防窥阴极和所述调节电极均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电致变色层设于所述防窥显示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一端边缘搭接于所述台阶面上,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防窥显示部的一侧,所述防窥阴极和所述调节电极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两侧,所述防窥阴极和所述调节电极均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连接,所述防窥阴极和所述调节电极形成第二电场;
在所述遮光件受所述第一电场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第二电极时,所述电致变色层呈透明态,所述遮光件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防窥显示部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所述防窥像素发出的光线能对所述显示像素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
在所述遮光件受所述第一电场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第一电极时,所述电致变色层由透明态变换为半透明态,所述遮光件能够受到所述第二电场的作用向远离所述显示像素的一侧进行移动,所述遮光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台阶面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内,所述防窥像素发出的光线能对所述显示像素发出的光线进行补偿。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所述显示像素,每个所述显示像素的一侧均设有所述防窥像素;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显示像素共用同一防窥像素。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本申请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件带动遮光件向远离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进行移动,以控制防窥显示部所发出的光线与显示像素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干扰大视角下信息的读取,并通过遮光件对正式视角下防窥显示部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以避免影响正视视角下的信息读取,进而窄视角模式;通过驱动件带动遮光件向靠近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进行移动,以使得遮光件对防窥显示部进行遮挡,以避免防窥显示部发出的光线对显示像素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大视角下信息读取正常,进而实现宽视角模式。也即,通过驱动件带动遮光件向靠近或远离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达到切换窄视角模式和宽视角的模式,能够更加便捷地切换视角,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在一个像素单元内每个显示像素的一侧均设有一个防窥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在宽视角模式下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在窄视角模式下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同一列的显示像素共用一列防窥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同一行的显示像素共用一列防窥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在第二基板上设置色阻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定义层设有显示像素开口和防窥像素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在窄视角模式下电致变色层呈透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在宽视角模式下电致变色层呈半透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像素单元;10、显示像素;11、阳极;12、显示有机发光层;101、红色显示像素;102、绿色显示像素;103、蓝色显示像素;20、防窥像素;21、防窥显示部;221、第一电极;222、第二电极;223、遮光件;23、电致变色层;24、防窥阴极;25、调节电极;30、第一基板;31、第一基底;32、驱动背板;321、缓冲层;322、有源层;323、栅极绝缘层;324、栅极;325、层间绝缘介质;326、源极;327、漏极;328、平坦层;40、第二基板;41、第二基底;50、像素定义层;51、显示像素开口;52、防窥像素开口;521、第一开口;522、第二开口;60、封框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层)显示器,也可以应用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显示器中,或者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像素10,以用于发射光线,完成画面的正常显示。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为了切换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该显示面板还包括防窥像素20,防窥像素20包括防窥显示部21和遮光部,遮光部包括驱动件和遮光件223,遮光件223能够在驱动件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遮光件223向靠近防窥显示部21的方向进行移动时,遮光件223能够对防窥显示部21所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避免防窥显示部21所发出的光线影响正视视角的观看效果,同时也能避免防窥显示部21所发出的光线对显示像素10发出的光线混光,不干扰大视角下信息的读取,进而可以实现宽视角模式,参见图2所示。
在遮光件223向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方向进行移动时,防窥显示部21所发出的光线将向四周扩散,对相邻侧的显示像素10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进而干扰大视角模式下信息的读取,并通过遮光件223对防窥显示部21在正视视角下的遮光,避免防窥显示部21发出的光线对正视视角下的光线进行干扰,以使显示面板实现窄视角模式,参见图3所示。
本申请通过驱动件带动遮光件223向靠近或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方向,切换窄视角模式和宽视角模式,能够便捷地切换视角,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驱动件能够在防窥显示部2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驱动场,防窥显示部21和遮光件223均设于驱动场的内部,遮光件223能够在驱动场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件在防窥显示部2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第一电场,遮光件223可以为黑色电泳粒子,其可以带有正电或带有负电,控制第一电场的电场方向进而控制黑色电泳粒子向靠近或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可以切换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切换更加方便,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遮光件223可以通过喷墨打印(Ink Jet Print,IJP)或其他方式在防窥显示部21的上层滴入带有黑色微胶囊电泳粒子的电泳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可以在防窥显示部2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磁场,遮光件223可以为黑色粒子,黑色粒子可以带有磁极,通过改变磁场方向控制黑色粒子向靠近或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可以切换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驱动件包括在防窥显示部21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之间形成第一电场,遮光件223能够在第一电场内进行移动,防窥显示部21设于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之间,防窥显示部21与第一电极221电连接,以控制防窥显示部21发出光线,遮光件223设于防窥显示部21远离第一电极221的一侧。
在窄视角模式下:当遮光件223为带正电的黑色电泳粒子,控制第一电极221的电势高于第二电极222的电势,则第一电场形成的电场方向垂直向上,带正电的黑色电泳粒子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向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一侧垂直向上移动,黑色电泳粒子分布于第二电极222上,且与此同时,防窥显示部21斜视方向发出光线对相邻的显示像素10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进而干扰大视角下信息读取,且在正视视角下,通过黑色电泳粒子对防窥显示部21正视下的光线进行遮挡,避免影响正视视角下的显示,进而实现窄视角模式。
例如图3中,视角α角度范围内黑色电泳粒子对防窥显示部21进行遮挡,而视角α角度范围内防窥显示部21发出的光线并未与显示像素10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能保证α角度范围内信息读取正常,而视角α角度范围外,防窥显示部21发出的光线与显示像素10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干扰视角α角度范围外信息读取,进而可以实现窄视角模式。
在宽视角模式下:参见图2所示,当遮光件223为带正电的黑色电泳粒子,控制第一电极221的电势小于第二电极222的电势,则第一电场形成的电场方向垂直向下,带正电的黑色电泳粒子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向靠近防窥显示部21的一侧垂直向下移动,黑色电泳粒子分布于防窥显示部21远离第一电极221的一侧,对防窥显示部21进行遮挡,不对显示像素10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不干扰大视角下信息读取,大视角下观看正常,进而实现宽视角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当遮光件223为带负电的黑色电泳粒子,第一电极221的电势低于第二电极222的电势,显示面板为窄视角模式;第一电极221的电势高于第二电极222的电势时,显示面板为宽视角模式。
此外,为了保证在正视视角下遮光件223对防窥显示部21的遮挡,遮光件223在第一电极221的正投影覆盖防窥显示部21在第一电极221上的正投影。
示例地,在窄视角模式下和宽视角模式下,防窥显示部21在第一电极221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件223在第一电极221的正投影内,以对防窥显示部21在正视视角下的光线进行更好地遮挡,保证窄视角模式下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参见图2或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有第一基板30、第二基板40和像素定义层50,第一基板30与第二基板40相对设置,第一基板30上设有第一电极221,第二基板40上设有第二电极222,像素定义层50设于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3所示,第一基板30包括第一基底31和驱动背板32,第一基底31可以采用玻璃或塑料制成;通过在第一基底31上成膜、光刻、刻蚀等形成驱动背板32,驱动背板32包括依次形成在第一基底31上的缓冲层321(Buffer)、薄膜晶体管、平坦层328;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依次形成的有源层322、栅极绝缘层323、栅极324、层间绝缘介质325(ILD)、源极326(Source)和漏极327(Drain),源极326和漏极327均通过过孔与有源层322搭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层321可以采用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材料制成;有源层322可以采用Poly-Si(多晶硅)材料制成,且有源层322与栅极324在第一基底31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示例的,栅极324在第一基底31的正投影位于有源层322在第一基底31的正投影内;栅极绝缘层323可以采用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材料制成;栅极324可由金属制成,例如,铝(Al)、铜(Cu)、钼(Mo)等金属;层间绝缘介质325(ILD)为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源极326和漏极327同层且间隔设置,源极326和漏极327可由同一层金属制成,例如,铝(Al)、铜(Cu)、钼(Mo)等金属,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平坦层328为有机材料PI(聚酰亚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不限于前述提到的顶栅型,还可为底栅型,也即栅极324设于有源层322靠近第一基底31的一侧;这样,源极326和漏极327连接有源层322时打孔层数减少,进而使得成本减少,源极326和漏极327连接有源层322更加方便。
此外,在本申请中,“同层设置”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即一次构图工艺对应一道掩模板(mask,也称光罩)。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从而简化制作工艺,节省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3所示,第二基板40包括第二基底41和第二电极222,第二基底41可以采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第二电极222可以为氧化铟锡(ITO),第二电极222可以在第二基底41上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式形成整面ITO,简化了设计结构,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分段式设计,也即仅在与防窥显示部21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电极222,减少了氧化铟锡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由三个的显示像素10阵列排布构成一个像素单元1,且一个像素单元1中的显示像素10所发出的光线颜色均不相同。为了实现防窥,可以在显示像素10的一侧设有该防窥像素20。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像素单元1中也可以包括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显示像素10构成,例如,红色显示像素101、绿色显示像素102、蓝色显示像素103和黄色显示像素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一个像素单元1中包括三个显示像素10,三个显示像素10分别显示红色、绿色和蓝色,每个显示像素10的一侧均设有防窥像素20,例如红色显示像素101和绿色显示像素102之间设有一个防窥像素20,绿色显示像素102和蓝色显示像素103之间还设有一个防窥像素20,以提高防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或图5所示,一列或一行方向上的防窥像素20整体设计,也即同一列或同一行的显示像素10共用同一防窥像素20,例如,同一列的红色显示像素101的一侧设有一列防窥像素20,以更好的视线防窥。通过在同一列或同一行的方向上设置一行或一列防窥像素20,能简化防窥像素20的设计,整体设计更加简单,减少生产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个像素单元1中设有一个防窥像素20,即通过防窥像素20对不同子像素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进而干扰大视角下信息的读取,实现防窥。
其中,显示像素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11、显示有机发光层12和阴极,该阳极11设于平坦层328远离第一基底31的一侧,且阳极11通过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327连接,以驱动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发出光线,阳极11为ITO/Ag/ITO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3所示,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可以发出对应颜色的光线,例如,红色显示像素101中,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可以发出红色光线;绿色显示像素102中,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可以发出绿色光线;蓝色显示像素103中,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可以发出蓝色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显示有机发光层12也可以发出一种颜色,并在第二电极222和第二基底41之间设有色阻,色阻与显示有机发光层12相对应,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发出的光线穿过该色阻显示对应的颜色。例如,红色显示像素101中,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可以发出白光,在与显示有机发光层12相对应的第二基板40上设有红色色阻,白光穿过该红色色阻显示红色;绿色显示像素102中,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可以发出白光,在与显示有机发光层12相对应的第二基板40上设有绿色色阻,白光穿过该绿色色阻显示绿色;蓝色显示像素103中,显示有机发光层12可以发出白光,在与显示有机发光层12相对应的第二基板40上设有蓝色色阻,白光穿过该蓝色色阻显示蓝色。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相邻显示像素10之间发出的光线互相干扰,在相邻颜色色阻之间设有黑矩阵,例如,红色色阻和绿色色阻之间设有黑矩阵,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之间设有黑矩阵,红色色阻和蓝色色阻之间设有黑矩阵。但防窥像素20对应的位置由于设有遮光件223,因此无需在第二基板40上设置对应的黑矩阵,减少了黑矩阵的设计,进而减少设计成本。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有机发光层12也可以发出蓝光,那么在蓝色显示像素103中:显示有机发光层12相对应的第二基板40上可以不设置蓝色色阻,因为显示有机发光层12已经可以发出蓝光,所以减少了蓝色色阻的设计,节省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参见图2或图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50(PDL)和封框胶60,像素定义层50设于平坦层328远离基底的一侧,且像素定义层50覆盖部分显示像素10的阳极11,以对阳极11进行保护,封框胶60支撑于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之间,以保证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之间稳定的空间结构,保护两者之间的器件,且封框胶60还能减少水汽和空气渗入显示有机发光层12中,减少对显示有机发光层12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7所示,像素定义层50开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开口51,该显示像素开口51用于容纳显示像素10的显示有机发光层12和阴极,以对显示像素10的显示有机发光层12和阴极进行保护。此外,该像素定义层50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防窥像素开口52,第一电极221、防窥显示部21和遮光件223均设于该防窥像素开口52内,以对其进行保护,避免水汽和空气影响第一电极221、防窥显示部21和遮光件223,保证防窥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电极221可以与显示像素10的阳极11同层设置,该第一电极221与显示像素10的阳极11彼此之间独立驱动,以保证防窥和显示分开,切换更加方便,提高宽视角和窄视角模式的切换便捷性。
此外,第二电极222也与第一电极221和显示像素10的阳极11彼此之间独立驱动,以更加便捷地切换第二电极222、第一电极221和阳极11的电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221可以通过过孔与源极326和漏极327同层设置的视角调节信号线连接,视角调节信号线控制第一电极221的电势,进而控制防窥显示部21的发光亮度;该视角调节信号线可以为铝(Al)、铜(Cu)、钼(Mo)等金属制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防窥像素开口52具有呈阶梯设置的第一开口521和第二开口522,第二开口522设于第一开口521远离第一基板30的一侧,第二开口522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开口521的开口面积,第一开口521与第二开口522形成台阶面,第一电极221和防窥显示部21均设于第一开口521内,遮光件223所述第二开口522内,遮光件223的至少一端边缘搭接于台阶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遮光件223搭接于台阶面,该遮光件223在第一基板30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防窥显示部21在第一基板30上的正投影,以提高遮光效果。
此外,该防窥显示部21远离第一电极221一侧的平面与台阶面相平齐,当遮光件223搭接于台阶面时,遮光件223能够完全遮住防窥显示部21发出的光线,以对防窥显示部21进行更好地遮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7所示,在第二基板40至第一基板30的方向上,第一开口521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开口522的开口面积也逐渐减小,通过放大式开口设计,能够提高光线的出光率,进而提高混光效果,对显示像素10的光线进行更好地干扰,进而提高防窥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基板40至第一基板30的方向上,显示像素开口51的开口面积也逐渐减小,通过放大式的开口设计能提高显示像素10发出的光线,提高光线的出光率,提高显示像素10的亮度,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3所示,当显示面板处于窄视角模式下,遮光件223向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方向移动H距离,第一开口521的最大开口处距第二开口522的最大开口处的距离为d,可视角为α,则满足sin(α/2)=d/h。
进一步地,参见图8或图9所示,防窥像素20还包括电致变色层23、防窥阴极24和调节电极25,电致变色层23、防窥阴极24和调节电极25均设于第二开口522内,通过像素定义层50、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对电致变色层23、防窥阴极24和调节电极25进行保护,以减少水汽和空气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23设于防窥显示部21远离第一电极221的一侧,电致变色层23的至少一端边缘搭接于台阶面上,遮光件223设于电致变色层23远离防窥显示部21的一侧,防窥阴极24和调节电极25设于电致变色层23的两侧,防窥阴极24和调节电极25均与第二开口522的内壁连接,防窥阴极24和调节电极25形成第二电场,该第一电场和第二电场的场强方向相互垂直,例如第一电场场强方向为垂直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的方向,第二电场场强方向为平行于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的方向(水平方向),第二电场能够驱动该遮光件223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改变防窥阴极24和调节电极25之间的电势,进而改变第二电场的场强方向,以控制遮光件223向靠近或远离显示像素10的一侧进行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在遮光件223受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向远离防窥显示部21方向进行移动时,控制电致变色层23呈透明态,以保证防窥显示部21发出的光线能对相邻显示像素10的光线进行混光,干扰大视角下信息读取,进而实现窄视角模式,遮光件223在第一基板30的正投影覆盖防窥显示部21在第一基板30的正投影,以保证正视视角下的正常信息读取,进而确保正视视角的显示。参见图9所示,在遮光件223受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向靠近防窥显示部21移动时,电致变色层23由透明态变换为半透明态,此时,位于遮光件223右侧的调节电极25的电势小于防窥阴极24的电势,且遮光件223为带正电的黑色电泳粒子,则在第二电场的作用下,遮光件223能够向远离显示像素10的一侧进行移动,逐渐聚集在调节电极25处,遮光件223在第一基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台阶面在第一基板30的正投影内,防窥像素20发出的光线能对显示像素10发出的光线进行补偿。
需要说明的是,防窥显示部21可以发出白光,以用于在宽视角时对显示像素10发出的光线进行补偿,提高显示像素10的亮度。该电致变色层23可以采用聚吡咯、聚噻吩或聚苯胺等材料制成,可以在电压的控制下由不透光转为透光,转化程度随电压改变而改变,电致变色层23的一极与显示像素10的阴极连接,另一极连接两个驱动晶体管的漏极327,两个驱动晶体管的源极326为电致变色层23转化透光率的转换电压。其中,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324与显示像素10的阳极11连接,当显示像素10的发光程度越高,代表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栅极324电压越大,电致变色层23所受到的电压越大,其透明度也就越大,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324为单独控制的电压。
示例地,在窄视角模式下,控制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324电压,使得第二驱动晶体管完全打开,使得电致变色层23的透明度由转换电压控制,转换电压可控制电致变色层23完全透明,电致变色层23不对防窥显示部21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对显示像素10的光线进行混光,干扰大视角下信息的读取,进而实现窄视角模式。在宽视角模式下,遮光件223受第二电场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控制遮光件223移动并聚集至远离显示像素10一侧的台阶面处,给予第一电极221低电压,使防窥显示部21发出亮度较低的光线,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栅极324不提供电压,控制第二驱动晶体管关闭,电致变色层23的电压由显示像素10的阳极11电压控制,控制电致变色层23的透过度,进而可以控制防窥显示部21所发出的光线亮度,使得防窥像素20发出的光线可以根据显示像素10的光线亮度变化而变化,且该防窥像素20为发出白光,也即采用电致变色层23可以根据显示像素10阳极11的电压改变防窥显示部21光线的透过率,进而可以对显示像素10的光线进行补偿,提高显示像素10光线的亮度,提高显示像素10的对比度,进而提升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驱动晶体管可以在驱动背板32上设计,且该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驱动晶体管可以设置在防窥像素20对应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通过遮光件223对驱动晶体管进行遮挡,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此外,该转换电压大于显示像素10的阳极11的最大电压,以保证能够打开第一驱动晶体管,控制电致变色层23的透明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宽视角模式下,给予防窥像素20低电压时,其防窥像素20的最大亮度为显示像素10的50%左右,以避免较多的光线干扰显示像素10的光线。
参见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其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T1、电容C1、第一晶体管T2、第一驱动晶体管T3、第二驱动晶体管T4、第一电源信号Vdd、第二电源信号VSS、驱动信号、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电致变色层23。
其中,第一晶体管T2的第一端与数据信号连接,用于输入数据电压Vdata,第一晶体管T2的第二端与电容C1的第一端和开关薄膜晶体管T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晶体管T2的控制端与栅极324信号连接,用于输入Gate信号;开关薄膜晶体管T1的第一端和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信号Vdd连通,开关薄膜晶体管T1的第二端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11和第一驱动晶体管T3的控制端连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电源信号VSS和电致变色层23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一驱动晶体管T3的第一端和第二驱动晶体管T4的第一端与驱动信号连接,用于输入转换电压V1,第一驱动晶体管T3的第二端和第二驱动晶体管T4的第二端与电致变色层2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晶体管T4的控制端与电压信号V2连接,电压信号V2控制第二驱动晶体管T4的打开和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在窄视角模式下,电压信号V2控制第二驱动晶体管T4完全打开,且该转换电压V1大于第一电源信号Vdd,使得第一驱动晶体管T3的Vgs<Vth,使得第一驱动晶体管T3关闭,进而使得电致变色层23的透明度由转换电压V1控制,转换电压V1可控制电致变色层23完全透明,电致变色层23不对防窥显示部21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对显示像素10的光线进行混光,干扰大视角下信息的读取,进而实现窄视角模式。在宽视角模式下,遮光件223受第二电场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控制遮光件223移动并聚集至远离显示像素10一侧的台阶面处,给予第一电极221低电压,使防窥显示部21发出亮度较低的光线(最高亮度为显示像素10亮度的50%),第二驱动晶体管T4的栅极324不提供电压,控制第二驱动晶体管T4关闭,电致变色层23的电压由显示像素10的阳极11电压控制,控制电致变色层23的透过度,进而可以控制防窥显示部21所发出的光线亮度,使得防窥像素20发出的光线可以根据显示像素10的光线亮度变化而变化,且该防窥像素20为发出白光,也即采用电致变色层23可以根据显示像素10阳极11的电压改变防窥显示部21光线的透过率,进而可以对显示像素10的光线进行补偿,提高显示像素10光线的亮度,提高显示像素10的对比度,进而提升亮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实施例一中任一描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固定于背板上。
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机、画屏、广告屏、电子纸等。由于显示装置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因此,该显示装置具有上述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全部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像素和防窥像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像素与至少一所述显示像素相邻,所述防窥像素包括:
防窥显示部;
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包括驱动件和遮光件,所述遮光件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在所述防窥显示部的厚度方向上形成驱动场,所述防窥显示部和所述遮光件均设于所述驱动场内部,所述遮光件能够在所述驱动场的作用下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防窥显示部的方向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为黑色电泳粒子;
所述驱动件包括在所述防窥显示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第一电场,所述遮光件能够在所述第一电场内进行移动;
所述防窥显示部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防窥显示部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防窥显示部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防窥显示部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正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所述第二电极;
所述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防窥像素开口,所述第一电极、所述防窥显示部和所述遮光件均设于所述防窥像素开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像素开口具有呈阶梯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防窥显示部均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且所述遮光件的至少一端边缘搭接于所述台阶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基板至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上:
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像素还包括电致变色层、防窥阴极和调节电极,所述电致变色层、所述防窥阴极和所述调节电极均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电致变色层设于所述防窥显示部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一端边缘搭接于所述台阶面上,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防窥显示部的一侧,所述防窥阴极和所述调节电极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两侧,所述防窥阴极和所述调节电极均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连接,所述防窥阴极和所述调节电极形成第二电场;
在所述遮光件受所述第一电场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第二电极时,所述电致变色层呈透明态,所述遮光件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防窥显示部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所述防窥像素发出的光线能对所述显示像素发出的光线进行混光;
在所述遮光件受所述第一电场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第一电极时,所述电致变色层由透明态变换为半透明态,所述遮光件能够受到所述第二电场的作用向远离所述显示像素的一侧进行移动,所述遮光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台阶面在所述第一基板的正投影内,所述防窥像素发出的光线能对所述显示像素发出的光线进行补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所述显示像素,每个所述显示像素的一侧均设有所述防窥像素;和/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像素,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显示像素共用同一防窥像素。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固定于所述背板上。
CN202321027912.9U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802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7912.9U CN219802999U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7912.9U CN219802999U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2999U true CN219802999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1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7912.9U Active CN219802999U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2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101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52819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US7714500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20228205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6307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pixel driving circuit
CN11584319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2208421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1098133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CN116206558B (zh) 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1922051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를 구비한 투명 표시장치
CN11594282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25233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透明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3517327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219802999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3437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94837A1 (en) Display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1420769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6367636B (zh)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N11601802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79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80326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016185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WO2022137014A1 (ja) 表示装置
US1200765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increased screen-to-body ratio without affecting photosensitive element function
CN11759694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