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9619B -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9619B
CN113789619B CN202111179605.8A CN202111179605A CN113789619B CN 113789619 B CN113789619 B CN 113789619B CN 202111179605 A CN202111179605 A CN 202111179605A CN 113789619 B CN113789619 B CN 113789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roidery
needle
seeding
seed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96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9619A (zh
Inventor
卢福英
张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1796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9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9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9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9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9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17/00Embroidered or tufted products; Base fabric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mbroidered work; Inserts for producing surface irregularities in embroidered pro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同一刺绣底料正反互成镜像的花纹图案,利用两套针线,采用打籽绣针法在底料正反两面同时进行刺绣。其中,一套针线在正面打籽,在反面藏针,另一套针线在反面打籽,在正面藏针。正反面打籽操作一对一轮流进行,藏针相对打籽操作交替进行。正反面打籽位置相同,针脚长短一致。以此使得第一种绣线在正面形成打籽图案,第二种绣线在反面形成打籽图案,其中,第一种绣线在反面留下的针脚隐藏于反面的打籽图案背后,而第二种绣线在正面留下的针脚隐藏于正面的打籽图案背后。由于正反两面同时进行对等和同步刺绣操作,因此可以获得双面异色且效果相同的打籽绣作品。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刺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刺绣工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刺绣是一种用绣针引绣线,在刺绣底料上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运针绣制,最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工艺技术。所谓刺绣底料是指刺绣用面料,通常为软质弹性纺织品面料。以往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刺绣底料有布、绢、绸、缎、纱等面料。
双面绣也称两面绣,是刺绣作品中独特的一类刺绣品种。它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花纹图案的绣品。
双面绣又分为普通双面绣、双面三异绣和双面全异绣。普通双面绣亦称双面异色绣,是指正反两面花纹图案相同,但色彩不同的绣品。双面三异绣是指正反两面异色、异针、异形的绣品,而双面全异绣则是正反两面花纹图案、色彩和针法完全不同的绣品。
双面绣与单面绣不同,单面绣只求正面工致,反面针脚线路如何则可以不管,而双面绣则要求正反两面一样工致。普通双面绣正反两面所呈现出的图形纹饰完全一样,没有正面、反面之别。在绣法上它不是绣完正面之后,再绣反面,而是采取巧妙的绣法一次性完成,既要照顾到双面针脚、丝缕,又要使针迹点滴不露,天衣无缝。
在刺绣领域中,目前打籽绣针法大都应用于单面绣,也可以将打籽绣针法应用于双面绣,即绣娘一个使用一针一线做双面打籽。但这种双面打籽绣在绣品正面和反面的打籽均为同一种颜色,而且由于绣娘在刺绣中顾及了正面的打籽效果,因此会出现正面打籽效果好,反面打籽效果差的现象。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即能满足双面异色,又能同时保证双面打籽效果的双面异色打籽绣法是本发明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其目的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在刺绣领域中双面打籽绣不能实现双面异色以及相同打籽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其创新在于:针对同一刺绣底料正反两面互成镜像的花纹图案,利用两根绣针及两根不同颜色或者相同颜色的绣线,采用打籽绣针法对底料上花纹图案的局部或者全部进行双面刺绣。
定义两根绣针中一根为第一绣针,另一根为第二绣针。
定义两根不同颜色或者相同颜色的绣线中一根为第一绣线,另一根为第二绣线,其中,第一绣线穿引第一绣针,第二绣线穿引第二绣针。
定义底料正面为A面,反面为B面。
所述双面刺绣做法是:
第一,使用第一绣针及第一绣线在A面打籽,在B面藏针;使用第二绣针及第二绣线在B面打籽,在A面藏针。
第二,在A面和B面的打籽操作一对一轮流进行,在A面和B面的藏针相对打籽操作交替进行。
第三,在A面和B面的打籽位置相同,在A面和B面的打籽针脚长短一致,且使用短针脚。
以此使第一绣线在A面形成打籽绣迹图案,第二绣线在B面形成打籽绣迹图案,而第一绣线在B面留下的打籽针脚隐藏于B面的打籽绣迹图案背后,第二绣线在A面留下的打籽针脚隐藏于A面的打籽绣迹图案背后,从而获得双面异色打籽绣图案。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料”是指刺绣底料,亦称绣布,通常为软质弹性纺织品面料。
2.上述方案中,所述“打籽绣针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针法,亦称“打籽针”或“打籽绣”。
3.上述方案中,所述“双面异色打籽绣”既包括正反两面互成镜像的异色花纹图案,也包括正反两面互成镜像的同色花纹图案。但双面异色是本发明的特色,一定要做成双面同色也可以。本发明双面同色与现有技术中描述的正面和反面打籽均为同一种颜色的区别在于打籽效果无差异,而现有技术中描述的打籽绣针法应用于双面绣是有明显差异。
4.在刺绣领域中,花纹图案通常都需要事先勾画在底料的正反面。
5.上述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手工刺绣,而且同样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机器刺绣(机绣)。采用机绣时,可以将本发明所有的走针都转换成平面座标中的点位,然后通过编程让刺绣机器来完成。
本发明的原理和效果: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在刺绣领域中双面打籽绣不能实现双面异色以及相同打籽效果的问题,本发明针对同一刺绣底料正反两面互成镜像的花纹图案,利用两套绣针及绣线,采用打籽绣针法在带有花纹图案的底料正反两面同时进行操作。其中,一套绣针及绣线在正面打籽,在反面藏针,另一套绣针及绣线则在反面打籽,在正面藏针。正反面的打籽操作一对一轮流进行,藏针相对打籽操作交替进行。正反面的打籽位置相同,针脚长短一致。以此使得第一种绣线在正面形成打籽图案,第二种绣线在反面形成打籽图案,其中,第一种绣线在反面留下的针脚隐藏于反面的打籽图案背后,而第二种绣线在正面留下的针脚隐藏于正面的打籽图案背后,这样从正面观察只能看到第一种绣线在正面留下的打籽图案,从反面观察只能看到第二种绣线在反面留下的打籽图案。由于正反两面同时进行对等和同步刺绣操作,因此可以获得双面异色且效果相同的打籽绣作品。总之,本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刺绣领域中双面打籽绣不能实现双面异色以及相同打籽效果的难题,与现有刺绣方法相比,工艺设计合理,技术构思巧妙,适合于两人位于底料正反两面同步且配合进行刺绣操作,在刺绣领域中是一种大胆积极地创新和突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准备刺绣的花纹图案梅花线条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勾画好梅花图案的底料在绷架上上绷后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两个绣娘在进行双面异色打籽绣刺绣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起针准备后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一打籽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一打籽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一打籽状态三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一藏针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一藏针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一打籽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一打籽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一打籽状态三示意图;
附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一藏针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一藏针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二打籽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二打籽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二藏针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二藏针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二打籽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二打籽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二藏针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二藏针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三打籽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三打籽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三藏针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三藏针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三打籽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B面第三打籽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三藏针状态一示意图;
附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A面第三藏针状态二示意图;
附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完成刺绣后A面示意图;
附图32是图3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完成刺绣后B面示意图;
附图34是图33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附图中:以上附图中:1.花纹图案(梅花);2.底料;3.绷架;4.拉线;5.第一绣针;6.第二绣针;7.第一绣线;8.第二绣线;9.第一指引针;10.第二指引针;11.第一绣娘;12.第二绣娘;13.A面第一打籽;14.B面第一打籽;15.A面第二打籽;16.B面第二打籽;17.A面第三打籽;18.B面第三打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双面异色梅花刺绣
图1表示本实施例准备刺绣的梅花花纹图案1的线条图,从线条图中可以看出该梅花主要由花体、花包和枝杆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花体和花包采用双面异色打籽绣进行刺绣,而枝杆采用咖啡色套针进行刺绣(也可以采用抢针或绕针进行刺绣)。枝杆的双面同色、纹理相同。
图2表示勾画好梅花花纹图案1的底料2在绷架3上上绷后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底料2上端和下端缠绕和绷紧在绷架3的框架上,左端和右端通过拉线4张紧在绷架3两侧的框架上。这是刺绣前的常规准备工作。
图3表示两个绣娘在底料2正反两面同时进行双面异色打籽绣刺绣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绣娘11座在底料2的A面(正面),第二绣娘12座在底料2的B面(反面)。
下面重点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如图4-30所示,该双面异色打籽绣刺绣方法,针对同一刺绣底料2正反两面互成镜像的花纹图案1,利用两根绣针及两根不同颜色的绣线,采用打籽绣针法对底料2上花纹图案1的局部或者全部进行双面刺绣。
定义两根绣针中一根为第一绣针5,另一根为第二绣针6。
定义两根不同颜色的绣线中一根为红色的第一绣线7,另一根为黄色的第二绣线8,其中,第一绣线7穿引第一绣针5,第二绣线8穿引第二绣针6。
定义底料2正面为A面,反面为B面。
所述双面刺绣做法是:
第一,使用第一绣针5及第一绣线7在A面打籽,在B面藏针;使用第二绣针6及第二绣线8在B面打籽,在A面藏针;
第二,在A面和B面的打籽操作一对一轮流进行,在A面和B面的藏针相对打籽操作交替进行;
第三,在A面和B面的打籽位置相同,在A面和B面的打籽针脚长短一致,且使用短针脚;
以此使第一绣线7在A面形成打籽绣迹图案,第二绣线8在B面形成打籽绣迹图案,而第一绣线7在B面留下的打籽针脚隐藏于B面的打籽绣迹图案背后,第二绣线8在A面留下的打籽针脚隐藏于A面的打籽绣迹图案背后,从而获得双面异色打籽绣图案。
下面详细本实施例双面异色打籽绣刺绣方法:
步骤一:起针准备
如图4所示,将穿引好第一绣线7的第一绣针5,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一打籽点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
如图4所示,将穿引好第二绣线8的第二绣针6,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一打籽点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
步骤二:A面和B面轮流打籽,交替藏针
第一步,A面第一打籽
如图5-7所示,在A面将第一绣线7根部缠绕第一绣针5至少两圈(见图5),然后将第一绣针5在第一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见图6和图7),在A面的第一打籽点位置形成A面第一打籽13(见图7)。
第二步,B面第一藏针
如图8-9所示,将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二打籽点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见图8和图9),在B面上的第一打籽点位置至第二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一绣线7在B面的第一短针脚(图中未显示)。
为了使第二打籽点位置准确,事先准备了一根第一指引针9(见图8),在B面第一藏针中使用第一指引针9从A面观察准确的第二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B面进行指引(见图8),让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按此指引位置刺针。
第三步,B面第一打籽
如图10-12所示,在B面将第二绣线8根部缠绕第二绣针6至少两圈(见图10),然后将第二绣针6在第一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见图11和图12),在B面的第一打籽点位置形成B面第一打籽14(见图12)。
第四步,A面第一藏针
如图13-14所示,将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二打籽点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见图13和图14),在A面上的第一打籽点位置至第二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二绣线8在A面的第一短针脚(图中未显示),该A面的第一短针脚隐藏在A面第一打籽13背后。
为了使第二打籽点位置准确,事先准备了一根第二指引针10(见图13),在A面第一藏针中使用第二指引针10从B面观察准确的第二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A面进行指引(见图13),让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按此指引位置刺针。
第五步,A面第二打籽
如图15-16所示,在A面将第一绣线7根部缠绕第一绣针5至少两圈(见图15),然后将第一绣针5在第二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见图16),在A面的第二打籽点位置形成A面第二打籽15(见图16)。
第六步,B面第二藏针
如图17-18所示,将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三打籽点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见图17和图18),在B面上的第二打籽点位置至第三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一绣线7在B面的第二短针脚(图中未显示),该B面的第二短针脚隐藏在B面第一打籽14背后。
为了使第三打籽点位置准确,在B面第二藏针中使用第一指引针9从A面观察准确的第三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B面进行指引(见图17),让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按此指引位置刺针。
第七步,B面第二打籽
如图19-20所示,在B面将第二绣线8根部缠绕第二绣针6至少两圈(见图19),然后将第二绣针6在第二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见图20),在B面的第二打籽点位置形成B面第二打籽16(见图20)。
第八步,A面第二藏针
如图21-22所示,将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三打籽点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见图21和图22),在A面上的第二打籽点位置至第三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二绣线8在A面的第二短针脚(图中未显示),该A面的第二短针脚隐藏在A面第二打籽15背后。
为了使第三打籽点位置准确,在A面第二藏针中使用第二指引针10从B面观察准确的第三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A面进行指引(见图21),让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按此指引位置刺针。
第九步,A面第三打籽
如图23-24所示,在A面将第一绣线7根部缠绕第一绣针5至少两圈(见图23),然后将第一绣针5在第三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见图24),在A面的第三打籽点位置形成A面第三打籽17(见图24)。
第十步,B面第三藏针
如图25-26所示,将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四打籽点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见图25和图26),在B面上的第三打籽点位置至第四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一绣线7在B面的第三短针脚(图中未显示),该B面的第三短针脚隐藏在B面第二打籽16背后。
为了使第四打籽点位置准确,在B面第三藏针中使用第一指引针9从A面观察准确的第四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B面进行指引(见图25),让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按此指引位置刺针。
第十一步,B面第三打籽
如图27-28所示,在B面将第二绣线8根部缠绕第二绣针6至少两圈(见图27),然后将第二绣针6在第三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见图28),在B面的第三打籽点位置形成B面第三打籽18(见图28)。
第十二步,A面第三藏针
如图29-30所示,将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四打籽点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见图29和图30),在A面上的第三打籽点位置至第四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二绣线8在A面的第三短针脚(图中未显示),该A面的第三短针脚隐藏在A面第三打籽17背后。
为了使第四打籽点位置准确,在A面第三藏针中使用第二指引针10从B面观察准确的第四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A面进行指引(见图29),让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按此指引位置刺针。
以此规律循环往复,直至按照花纹图案1要求,刺绣出打籽绣图案。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梅花花体和花包上进行双面异色打籽绣时,打籽一般从外圈往内旋转走针。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以采用其他走针方式。
图31表示本实施例完成刺绣后A面示意图,图32是图31的局部放大图。从图32中可以看出梅花的花体和花包采用双面异色打籽绣进行刺绣,而枝杆采用套针进行刺绣。由于第一绣线7为红色因此梅花的花体和花包显示为红色,而枝杆采用咖啡色套针进行刺绣显示为咖啡色。而第二绣线8为黄色,第二绣线8在A面留下的针脚隐藏于A面的打籽图案背后。
图33表示本实施例完成刺绣后B面示意图,图34是图33的局部放大图。从图34中可以看出梅花的花体和花包采用双面异色打籽绣进行刺绣,而枝杆采用套针进行刺绣。由于第二绣线8为黄色因此梅花的花体和花包显示为黄色,而枝杆采用咖啡色套针进行刺绣显示为咖啡色。而第一绣线7为红色,第一绣线7在B面留下的针脚隐藏于B面的打籽图案背后。枝杆的双面同色、纹理相同。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情况以及结构变化作如下说明:
1.以上实施例中,是两个绣娘在底料2正反两面同时进行双面异色打籽绣刺绣(见图3)。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以由一个绣娘来进行双面异色打籽绣刺绣。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两个绣娘在底料2正反两面同时操作,只要配合配合默契,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效果更好。如果由一个绣娘来刺绣则需要不停翻转绷架3或者在绷架3正反面来回走动。一般情况下,小幅面的刺绣可由一个绣娘来刺绣,但大幅面的刺绣以两个绣娘在底料2正反两面配合操作为佳。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认知的变化。
2.以上实施例中,两根绣线采用不同颜色,即第一绣线7为红色,第二绣线8为黄色,从而获得了双面异色的效果。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一绣线7和第二绣线8可以采用相同颜色的绣线,只是没有异色的效果。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认知的变化。
3.以上实施例中,在第二步、第六步以及第十步的B面藏针中,为了使打籽点位置准确,使用了第一指引针9从A面观察准确的下一个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B面进行指引,让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按此指引位置刺针。而在第四步、第八步以及第十二步的A面藏针中,为了使打籽点位置准确,使用了第二指引针10从B面观察准确的下一个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A面进行指引,让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按此指引位置刺针。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以不使用指引针进行指引,但缺点刺绣的准确性和效果会降低,降低多少与实际操作有关。另一方面,如果要使用指引针进行指引也可以两个绣娘共用一根指引针,还可以利用第一绣针5和第二绣针6相互作为指引针。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认知的变化。
4.以上实施例中,步骤二:A面和B面轮流打籽,交替藏针的具体次序如下:第一步,A面第一打籽;第二步,B面第一藏针;第三步,B面第一打籽;第四步,A面第一藏针;第五步,A面第二打籽;第六步,B面第二藏针;第七步,B面第二打籽;第八步,A面第二藏针;第九步,A面第三打籽;第十步,B面第三藏针;第十一步,B面第三打籽;第十二步,A面第三藏针。
从以上规律可以看出,一个基本轮回为四步,比如:第一步,A面第一打籽;第二步,B面第一藏针;第三步,B面第一打籽;第四步,A面第一藏针。其余为按照前四步的次序规律重复循环。
从四步基本轮回来看,本发明也不局限于此实施例给出的次序,四步基本轮可以按以下次序进行刺绣:
基本轮回次序一:第一步,A面第一打籽;第二步,B面第一打籽;第三步,A面第一藏针;第四步,B面第一藏针。
基本轮回次序二:第一步,B面第一打籽;第二步,A面第一藏针;第三步,A面第一打籽;第四步,B面第一藏针。
基本轮回次序三:第一步,B面第一打籽;第二步,A面第一打籽;第三步,B面第一藏针;第四步,A面第一藏针。
基本轮回次序四:第一步,A面第一打籽;第二步,B面第一打籽;第三步,B面第一藏针;第四步,A面第一藏针。
基本轮回次序五:第一步,B面第一打籽;第二步,A面第一打籽;第三步,A面第一藏针;第四步,B面第一藏针。
从以上规律可以看出,不论何种次序第一步均为打籽,A面和B面的打籽操作一对一轮流进行,A面和B面的藏针相对打籽操作交替进行。但是实施例给出的次序为最佳,因为实施例给的次序在实际刺绣操作中比较顺手和连贯,效率也最高,符合两人刺绣操作的最佳配合。比如,参见图3所示,第一步,第一绣娘11在A面做完A面第一打籽13后,第一绣针5已由第二绣娘12接手,此时第二绣娘12顺手在B面接着做B面第一藏针,将第一绣针5再穿过底料2传递给第一绣娘11是最连贯的操作,对于第一绣针5从A面打籽到B面藏针没有停顿。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认知的变化。
5.以上实施例中,花体和花包采用双面异色打籽绣进行刺绣,而枝杆采用套针进行刺绣(也可以采用抢针或绕针进行刺绣)。由此可见,本发明双面异色打籽绣刺绣方法可以运用于花纹图案的局部或者全部。
6.以上实施例中,在A面将第一绣线7根部缠绕第一绣针5至少两圈(见图5),其中,打籽所缠绕圈数可以是两圈、三圈、四圈,甚至更多圈,在实际刺绣中可以根据绣线的粗细以及实际需要来确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同一刺绣底料(2)正反两面互成镜像的花纹图案(1),利用两根绣针及两根不同颜色的绣线,采用打籽绣针法对底料(2)上花纹图案(1)的局部或者全部进行双面刺绣;
定义两根绣针中一根为第一绣针(5),另一根为第二绣针(6);
定义两根不同颜色的绣线中一根为第一绣线(7),另一根为第二绣线(8),其中,第一绣线(7)穿引第一绣针(5),第二绣线(8)穿引第二绣针(6);
定义底料(2)正面为A面,反面为B面;
所述双面刺绣做法是:
第一,使用第一绣针(5)及第一绣线(7)在A面打籽,在B面藏针;使用第二绣针(6)及第二绣线(8)在B面打籽,在A面藏针;
第二,在A面和B面的打籽操作一对一轮流进行,在A面和B面的藏针相对打籽操作交替进行;
第三,在A面和B面的打籽位置相同,在A面和B面的打籽针脚长短一致,且使用短针脚;
以此使第一绣线(7)在A面形成打籽绣迹图案,第二绣线(8)在B面形成打籽绣迹图案,而第一绣线(7)在B面留下的打籽针脚隐藏于B面的打籽绣迹图案背后,第二绣线(8)在A面留下的打籽针脚隐藏于A面的打籽绣迹图案背后,从而获得双面异色打籽绣图案;
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步骤一:起针准备
将穿引好第一绣线(7)的第一绣针(5),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一打籽点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
将穿引好第二绣线(8)的第二绣针(6),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一打籽点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
步骤二:A面和B面轮流打籽,交替藏针
第一步,A面第一打籽
在A面将第一绣线(7)根部缠绕第一绣针(5)至少两圈,然后将第一绣针(5)在第一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在A面的第一打籽点位置形成A面第一打籽(13);
第二步,B面第一藏针
将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二打籽点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在B面上的第一打籽点位置至第二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一绣线(7)在B面的第一短针脚;
第三步,B面第一打籽
在B面将第二绣线(8)根部缠绕第二绣针(6)至少两圈,然后将第二绣针(6)在第一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在B面的第一打籽点位置形成B面第一打籽(14);
第四步,A面第一藏针
将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二打籽点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在A面上的第一打籽点位置至第二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二绣线(8)在A面的第一短针脚,该A面的第一短针脚隐藏在A面第一打籽(13)背后;
第五步,A面第二打籽
在A面将第一绣线(7)根部缠绕第一绣针(5)至少两圈,然后将第一绣针(5)在第二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在A面的第二打籽点位置形成A面第二打籽(15);
第六步,B面第二藏针
将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三打籽点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在B面上的第二打籽点位置至第三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一绣线(7)在B面的第二短针脚,该B面的第二短针脚隐藏在B面第一打籽(14)背后;
第七步,B面第二打籽
在B面将第二绣线(8)根部缠绕第二绣针(6)至少两圈,然后将第二绣针(6)在第二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在B面的第二打籽点位置形成B面第二打籽(16);
第八步,A面第二藏针
将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三打籽点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在A面上的第二打籽点位置至第三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二绣线(8)在A面的第二短针脚,该A面的第二短针脚隐藏在A面第二打籽(15)背后;
第九步,A面第三打籽
在A面将第一绣线(7)根部缠绕第一绣针(5)至少两圈,然后将第一绣针(5)在第三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在A面的第三打籽点位置形成A面第三打籽(17);
第十步,B面第三藏针
将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四打籽点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一绣线(7)至第一绣线(7)根部,在B面上的第三打籽点位置至第四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一绣线(7)在B面的第三短针脚,该B面的第三短针脚隐藏在B面第二打籽(16)背后;
第十一步,B面第三打籽
在B面将第二绣线(8)根部缠绕第二绣针(6)至少两圈,然后将第二绣针(6)在第三打籽点位置或者附近位置,从B面穿过底料(2)到A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在B面的第三打籽点位置形成B面第三打籽(18);
第十二步,A面第三藏针
将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在底料(2)上所述花纹图案(1)的第四打籽点位置,从A面穿过底料(2)到B面并拉动第二绣线(8)至第二绣线(8)根部,在A面上的第三打籽点位置至第四打籽点位置之间形成第二绣线(8)在A面的第三短针脚,该A面的第三短针脚隐藏在A面第三打籽(17)背后;
以此规律循环往复,直至按照花纹图案(1)要求,刺绣出打籽绣图案;
准备一根第一指引针(9),在第二步、第六步以及第十步的B面藏针中,为了使打籽点位置准确,使用第一指引针(9)从A面观察准确的下一个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B面进行指引,让位于B面的第一绣针(5)按此指引位置刺针;
准备一根第二指引针(10),在第四步、第八步以及第十二步的A面藏针中,为了使打籽点位置准确,使用第二指引针(10)从B面观察准确的下一个打籽点位置穿过底料(2)到A面进行指引,让位于A面的第二绣针(6)按此指引位置刺针。
CN202111179605.8A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Active CN113789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9605.8A CN113789619B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9605.8A CN113789619B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9619A CN113789619A (zh) 2021-12-14
CN113789619B true CN113789619B (zh) 2023-07-21

Family

ID=7918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9605.8A Active CN113789619B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961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6735A (zh) * 2012-08-20 2012-11-14 王文兄 乱针双面三异绣技艺
RU2469136C1 (ru) * 2011-10-25 2012-12-10 Олеся Николаевна Сахро Способ вышивания гладью изделия
CN106350952A (zh) * 2016-10-30 2017-01-25 贵州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刺绣用便捷式精确定位进针装置
CN107815797A (zh) * 2017-08-24 2018-03-20 向丹 一种双面三异真丝带刺绣工艺
CN107881675A (zh) * 2017-12-18 2018-04-06 大冶刘小红刺绣艺术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面打籽绣的翻转式刺绣工作台及刺绣方法
CN108589093A (zh) * 2018-06-20 2018-09-28 康宁 一种双扣针刺绣技法及其应用
CN109162029A (zh) * 2018-08-06 2019-01-08 洛阳雀金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雀金绣立式双面绣支撑框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11256298U (zh) * 2019-08-26 2020-08-14 诸暨市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刺绣机用刺绣定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69136C1 (ru) * 2011-10-25 2012-12-10 Олеся Николаевна Сахро Способ вышивания гладью изделия
CN102776735A (zh) * 2012-08-20 2012-11-14 王文兄 乱针双面三异绣技艺
CN106350952A (zh) * 2016-10-30 2017-01-25 贵州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刺绣用便捷式精确定位进针装置
CN107815797A (zh) * 2017-08-24 2018-03-20 向丹 一种双面三异真丝带刺绣工艺
CN107881675A (zh) * 2017-12-18 2018-04-06 大冶刘小红刺绣艺术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双面打籽绣的翻转式刺绣工作台及刺绣方法
CN108589093A (zh) * 2018-06-20 2018-09-28 康宁 一种双扣针刺绣技法及其应用
CN109162029A (zh) * 2018-08-06 2019-01-08 洛阳雀金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雀金绣立式双面绣支撑框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11256298U (zh) * 2019-08-26 2020-08-14 诸暨市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刺绣机用刺绣定位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打籽绣技艺研究及现代创新设计;黄敏婕,李欣华;《丝绸》;第第56卷卷(第第10期期);第61-6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9619A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46144A (en) Rug hooking kit and method for handicapped
CN105297306A (zh) 叠艺绣品的制作方法
CN108866860A (zh) 彩色苞金线及利用彩色苞金线制作盘金绣品的方法
KR101914695B1 (ko) 파일의 기립상태가 개선된 날염 파일 니트 원단의 제조방법
US3807200A (en) Knitted flat double paneled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13789619B (zh) 一种双面异色打籽绣的刺绣方法
CN107574549B (zh) 利用单根纱直接织成有图案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24395A (zh) 粗纺绒线双面机绣的方法和应用
US1265920A (en) Method of smocking.
CN100494549C (zh) 一种蜡染绣及其制作工艺
CN105177802A (zh) 一种复合加工集成绗缝及绣花效果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CN107164891B (zh) 一种多线刺绣机
CN105113102A (zh) 一种通过里纬充当绗线的仿绗缝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Akinrujomu Embroidery as a form of decorative stitches in art
CN104790140A (zh) 一种鳞形刺绣的方法
CN205011948U (zh) 一种针织文官补服
CN103866509A (zh) 用于表现绳股的刺绣方法
Davidson Knitting: Essential Hobby
US2334202A (en) Method of ornamenting fabric
KR102025126B1 (ko) 단추고리 연결부재와 그 단추고리 연결부재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RU185333U1 (ru) Трубчатое трикотажное чулочно-носочное изделие
CN105177846A (zh) 一种针织文官补服
Brown The Crocheter's Companion: Revised and Updated
CN111218781A (zh) 一种3d立体绣品制作工艺
CN110230157A (zh) 一种新型的环形绣花碟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