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9588B - 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9588B
CN113789588B CN202111198706.XA CN202111198706A CN113789588B CN 113789588 B CN113789588 B CN 113789588B CN 202111198706 A CN202111198706 A CN 202111198706A CN 113789588 B CN113789588 B CN 113789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ycol
polyurethane
linking agent
diisocyanat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987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9588A (zh
Inventor
邵晓林
温作杨
杨晓印
陈敏
陈厚翔
许图远
张经翰
钟姜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fe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fe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fe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fe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987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9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9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9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9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9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6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该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含有聚氨酯和交联剂,聚氨酯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9:1~3:1;其中,所述交联剂采用二异氰酸酯与共聚多元醇反应获得;所述的共聚多元醇为环氧化合物与羟基官能度为3以上的多元醇聚合得到,分子量为500~2500,所述的环氧化合物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戊烷、环氧己烷或其异构体中的一种及以上。该弹性纤维具有无毒性、力学性能适宜、加工性能及可降解性优异,能满足包括口罩在内的医疗材料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还涉及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此外还涉及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应用;属于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制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用口罩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组成,其中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为亲肤材质,中层为隔离过滤层,外层为特殊材料抑菌层。而拉紧带一般是由氨纶与涤纶交织而成,它的作用是使防护罩能紧密贴合人的面部,保证外界空气通过防护层过滤后再进入口鼻。口罩带不仅仅是防护罩发挥防护效果的关键所在,而且直接决定着口罩佩带的舒适性。赋予口罩带能根据不同人面部宽窄进行大小伸缩调整的主要原料就是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因此,聚氨酯弹性纤维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口罩品质的高低。而与此同时,氨纶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回收利用困难,会给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
由于聚氨酯弹性纤维用于耳带,其用量少,相关企业与研究机构对耳带用氨纶工艺研究较少,鲜有报道。通常,大多制造商采用干法氨纶工艺,粗旦复合丝70~140旦尼尔规格。中国专利CN111424332A《一种口罩带专用氨纶及其制备方法》介绍了由干法生产工艺得到的一种具有伸长高、回弹好、弹力保持率高及快速热熔固化特性的氨纶产品。使氨纶在加工性能及使用舒适上均有所提高。而作为要在医疗领域应用的产品,口罩弹性耳带不应使用高毒性、致癌性或潜在致癌性物质以及已知的可导致皮肤刺激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材料,且其他限制使用物质的残留量应符合相关要求,无异味。众所周知,干法技术生产的氨纶,由于其工艺中含溶剂,其制品也含有少量低毒、有刺激性气味的DMAc或DMF溶剂,这基本上是无可避免的,可能引发一点的潜在风险。
通常,医用口罩耳带用聚氨酯弹性纤维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要求:(1)绿色低毒性:与皮肤“友好”接触,无不良反应;(2)适合的力学性能:伸长高、低模量、易拉伸,戴到耳朵上感到舒适性,不能勒太紧;(3)优异的加工性能:在超声波焊接或热压技术固定到口罩上时,氨纶能易熔融并固化。
相较于常规干法纺丝制备的聚氨酯弹性纤维,采用熔融纺法制造工艺来生产可降解耳带用聚氨酯弹性纤维,因其不含有有机溶剂,绿色环保,其制品是医疗器材的最佳选择。然而其在力学性能、耐物理化学性能上较干法纺丝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中国专利CN08705A《一种生产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方法》讲述了关于聚氨酯弹性纤维熔融法制备方法,但由于熔法制备的纤维与干法工艺相比,在力学性能、均一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推广。中国专利CN104593883A《一种高回弹、低倍牵伸差异化熔纺氨纶长丝的制备方法》通过提高交联剂组分的配比及成卷回缩率,制备一种绿色环保、强度、弹性回复率高、耐高温性能好、容易退绕等优点的纤维,但其断裂伸长率较低,适合低倍牵伸,不合适较大牵伸倍数下的工艺。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该弹性纤维具有无毒性、力学性能适宜、加工性能及可降解性优异,能满足包括口罩在内的医疗材料的应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含有聚氨酯和交联剂,聚氨酯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9:1~3:1;其中,所述交联剂采用二异氰酸酯与共聚多元醇反应获得。
其中,
所述的共聚多元醇为环氧化合物与羟基官能度为3以上的多元醇聚合得到,分子量为500~2500。
所述的环氧化合物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戊烷、环氧己烷或其异构体中的一种及以上。
所述的羟基官能度为3以上的多元醇为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甲基葡萄糖苷、大豆油多元醇、棕榈油多元醇或松香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异构体中的一种及以上。
所述的交联剂的NCO质量分数为3~8%。
所述的聚氨酯采用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聚合物二元醇反应获得。
所述的扩链剂为C2~C10二元醇;或为含有羧酸基团的C4~C12二元醇和C2~C10二元醇的混合物,其中,C2~C10二元醇占总的扩链剂的摩尔含量为80%~100%,含有羧酸基团的C4~C12二元醇占总的扩链剂的摩尔含量小于或等于20%。
所述的C2~C10二元醇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或己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所述的羧酸基团的C4~C12二元醇为二羟甲基丙酸或二羟甲基丁酸的一种及以上。
所述的聚合物二元醇为聚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或聚酯二元醇的一种或多种,分子量在3000~8000;其中,所述的聚醚酯二元醇为聚四氢呋喃-己内酯二醇、聚四氢呋喃-聚碳酸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聚酯二元醇为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聚醚二元醇为聚四氢呋喃二醇、聚三亚甲基醚二醇、聚氧化乙烯二醇或聚氧化丙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对聚氨酯进行分子设计与改性,引入大分子量的聚醚/聚酯链段,优化软段结构,提升软段比例,改善聚氨酯弹性纤维的机械性能,增大伸长率,降低模量;采用特定的交联剂,与聚氨酯协同配合,提高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加工型且赋予聚氨酯弹性纤维在废弃后可降解的特性。采用熔融法工艺技术,避免了干法生产工艺溶剂的不利影响,绿色环保、低毒性等特点,使产品能安全、稳定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其他纤维混纺后制备成耳带或者纺织品后,在佩戴及使用过程中,整体的舒适性好、松紧适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含有聚氨酯、交联剂,聚氨酯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9:1~3:1。
所述的交联剂采用包括二异氰酸酯与共聚多元醇反应获得,扩链剂的NCO质量分数为3~8%。
所述的共聚多元醇为环氧化合物与羟基官能度为3以上的多元醇聚合得到,分子量为500~2500;
所述的环氧化合物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戊烷、环氧己烷以及其异构体中的一种及以上;
所述的羟基官能度为3以上的多元醇为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甲基葡萄糖苷、大豆油多元醇、棕榈油多元醇、松香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
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其异构体中的一种及以上。
共聚多元醇的制备可将四氢呋喃与多元醇共混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通过Lewis酸催化剂反应得到共聚多元醇,反应温度控制在100~120℃;
交联剂的制备可将共聚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熔融混合反应得到交联剂,反应温度控制在50~80℃;
作为示例的,惰性气体为氮气。
所述的聚氨酯采用包括二异氰酸酯,扩链剂,聚合物二元醇反应获得;
所述的扩链剂为C2~C10二元醇,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
所述的扩链剂还可以为C2~C10二元醇和具有羧酸基团的C4~C12二元醇两种二元醇的混合物,其中,具有羧酸基团的C4~C12二元醇包括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的一种及以上;其中,所述的扩链剂中C2~C10二元醇的摩尔占比80%~100%,含有羧酸基团的C4~C12二元醇占总的扩链剂的摩尔含量小于或等于20%;
所述的聚合物二元醇为聚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聚酯二元醇的一种或多种,分子量在3000~8000;
其中,聚醚酯二元醇为聚四氢呋喃-己内酯二醇、聚四氢呋喃-聚碳酸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聚酯二元醇为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聚醚二元醇为聚四氢呋喃二醇、聚三亚甲基醚二醇、聚氧化乙烯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
其中,对于二异氰酸酯,扩链剂,聚合物二元醇各个组分的比例没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际使用调整比例,保证原料组分中的异氰酸基团与对于异氰酸基团有反应活性的基团的摩尔比为0.95~1.05:1即可。
进一步的,聚氨酯可含有任选的至少一种催化剂,和/或任选的至少一种助剂;
所述的催化剂为本领域通用的催化剂,包括机锡催化剂、羧酸钾类催化剂、有机重金属催化剂、羧酸锌、羧酸铋、钛酸酯类催化剂中的一种及以上;
所述的助剂为本领域通用的助剂,例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耐水解剂、增塑剂、光稳定剂、润滑剂、抗菌剂中一种及以上,这些添加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
聚氨酯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将二异氰酸酯,扩链剂,聚合物二元醇添加至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一步法”制得;先将二异氰酸酯与聚合物二元醇反应得到异氰酸酯预聚物后,在与余量的扩链剂反应“两步法”制得,可将聚氨酯制备成颗粒状来使用。
本发明的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在熔融的聚氨酯中加入交联剂混合后,将熔体通过喷丝组件挤出得到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作为示例的,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将聚氨酯熔融后与交联剂通过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熔体计量泵,分配板到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侧吹风冷却、纺丝甬道、上油,纺制成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其中,纺丝箱温度控制180~230℃,侧吹风温度在10~25℃,纺丝速度在500~900m/min。
作为示例的,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单丝旦数为在70D以上。
本发明的可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可与涤纶纤维混纺作为口罩的耳带,也可与其他纤维混纺应用于纺织领域。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聚氨酯制备:
聚氨酯1:将10.0mol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20.0mol二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8.0mol 1,4-丁二醇、2.0mol二羟甲基丁酸加入双螺杆反应器中熔融挤出,水下切粒,得到聚氨酯颗粒,在105℃真空干燥至水分在30ppm以下,待用。
聚氨酯2:将10.0mol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20.0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8.0mol 1,4-丁二醇、2.0mol二羟甲基丙酸、以加入双螺杆反应器中熔融、混炼、切片,得到聚氨酯切片,经去离子水清洗后,在105℃真空干燥180min,水下切粒,得到聚氨酯颗粒,在105℃真空干燥至水分在30ppm以下,待用。
聚氨酯3:将5.0mol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与5.0mol分子量3000聚己内酯二元醇PCL、20.0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8.0mol 1,4-丁二醇、2.00mol二羟甲基丁酸加入双螺杆反应器中熔融、混炼、切片,得到聚氨酯切片,经去离子水清洗后,在105℃真空干燥180min,真空度为-0.08Mpa,水分在30ppm以下,待用。
聚氨酯4:将10.0mol分子量5000聚己内酯二元醇PCL、20.0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8.0mol 1,6-己二醇、2.00mol二羟甲基丁酸加入双螺杆反应器中熔融、混炼、切片,得到聚氨酯切片,经去离子水清洗后,在105℃真空干燥180min,真空度为-0.08Mpa,水分在30ppm以下,待用。
聚氨酯5:将10.0mol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20.0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10mol 1,4-丁二醇加入双螺杆反应器中熔融、混炼、切片,得到聚氨酯切片,经去离子水清洗后,在105℃真空干燥180min,水下切粒,得到聚氨酯颗粒,在105℃真空干燥至水分在30ppm以下,待用。
聚氨酯6:将10.0mol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20.0mol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10mol二羟甲基丁酸加入双螺杆反应器中熔融、混炼、切片,得到聚氨酯切片,经去离子水清洗后,在105℃真空干燥180min,水下切粒,得到聚氨酯颗粒,在105℃真空干燥至水分在30ppm以下,待用。
(2)交联剂制备:
交联剂1:在氮气保护下,将10.0mol PTMG(分子量为250)与14.0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混合反应,生成含NCO端基质量分数为5.6%的交联剂,密封保存,待用。
交联剂2:在氮气保护下,将10.0mol山梨醇与14.0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混合反应,生成含NCO端基质量分数为5.6%的交联剂,密封保存,待用。
交联剂3:在氮气保护下,将12.0mol四氢呋喃与2.0mol山梨醇共混,添加1%Lewis酸催化剂,115℃反应3h得到分子量为500共聚多元醇;
在氮气保护下,将10.0mol共聚多元醇与16.0mol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在60℃混合反应,生成含NCO端基质量分数为5.6%的交联剂,密封保存,待用。
交联剂4:在氮气保护下,将15.0mol环氧乙烷与3.0mol甘露醇共混,添加1%Lewis酸催化剂,100℃反应4h得到分子量为1500共聚多元醇;
在氮气保护下,将10.0mol共聚多元醇与24.0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在60℃混合反应,生成含NCO端基质量分数为5.6%的交联剂,密封保存,待用。
交联剂5:在氮气保护下,将15.0mol环氧丙烷与5.0mol木糖醇共混,添1%Lewis酸催化剂,105℃反应4h得到分子量为1000共聚多元醇;
在氮气保护下,将10.0mol共聚多元醇与23.15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在60℃混合反应,生成含NCO端基质量分数为7%的交联剂,密封保存,待用。
其中,交联剂制备中的Lewis酸催化剂为包括氯化铝、溴化铁、三氟化硼中的一种及以上,本发明交联剂制备例中采用的为酸氯化铝。
对比例1
将10.00mol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与17.50mol 4,4’-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预聚反应得到预聚物PP,预聚物PP经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的溶解成预聚物溶液PPS,在低温下添加2.50mol乙二胺+0.50mol二乙胺混合胺(浓度5%的DMAC溶液),充分搅拌反应,得到35%浓度的聚氨酯纺丝原液熟化后,经干法纺丝,得到干纺对比样品1。
对比例2
将聚氨酯1熔融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对比样品2。
对比例3
将聚氨酯1熔融后与交联剂3以质量比为20: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对比样品3。
对比例4
将聚氨酯1熔融后与交联剂3以质量比为2: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对比样品4。
该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含有聚氨酯和交联剂,聚氨酯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9:1~3:1;其中,所述交联剂采用二异氰酸酯与共聚多元醇反应获得。
实施例1
将聚氨酯1熔融后与交联剂3以质量比为9: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样品1。
实施例2
将聚氨酯2熔融后与交联剂3以质量比为9: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样品2。
实施例3
将聚氨酯3熔融后与交联剂3以质量比为9: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样品3。
实施例4
将聚氨酯3熔融后与交联剂4以质量比为19: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样品4。
实施例5
将聚氨酯3熔融后与交联剂5以质量比为3: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样品5。
实施例6
将聚氨酯1熔融后与交联剂1以质量比为9: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对比样品6。
实施例7
将聚氨酯1熔融后与交联剂2以质量比为9: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对比样品7。
实施例8
将聚氨酯5熔融后与交联剂4以质量比为19: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扩链剂为纯BDO。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样品8。
实施例9
将聚氨酯6熔融后与交联剂4以质量比为19:1的比例在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后,经溶体计量泵,分配板到组件喷丝板;扩链剂为纯二羟甲基丁酸。
熔体经纺丝箱(温度200℃)、侧吹风冷却(冷却风温度20℃,冷却吹风速度为0.4m/min)、纺丝甬道、上油剂(上油率4%),卷绕成型,得到单丝70D熔纺样品9。
各个样品性能测试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70D(1H)为例):
Figure BDA0003304166720000091
Figure BDA0003304166720000101
300%定伸应力、断裂伸长率测试方法为:试样在温度为20℃±1℃、湿度为65%±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使用等速伸长型强力机,用规定的起始长度、预张力和拉伸速度将经过充分平衡的试样拉断,记录下300%伸长应力、断裂伸长率。
回弹性:试样在温度为20℃±1℃、湿度为65%±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用等速伸长强力机进行0%-300%伸长之间的拉伸回复循环,然后经规定时间的延时,根据拉伸前后相应指标的变化量,计算其300%弹性回复率。
加工性:包括熔融纺丝过程及纤维后加工性能。①熔体成型纤维过程,②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热压固定到口罩上时,产品的熔融、固化及与口罩的黏合效果,加工性效果分别以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由好到差评价。
可降解率:按GB/T19277检测方法,将试样材料与堆肥接种物混合后放入堆肥化容器中,在一定的氧气,温度(58±2C),湿度(50-55%)的条件下进行充分的堆肥化,测定材料降解45天后CO2的最终释放量(可延长至6个月),用实际的CO2释放量与其理论最大放出量的比值来表示材料的生物降解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样品1-9的300%定伸应力均保持在13-14.2cN/D的适宜范围内,断裂伸长率保持在600%左右,制成耳带后戴到耳朵上感到舒适性较好,纤维的加工性可降解率高。对比样1(市面上由干法技术生产的常规70D规格聚氨酯弹性纤维)与样品1-9相比,对比样1的回弹性虽然较好,但是其300%定伸应力(模量)明显较高且伸长率较低,制成耳带后戴到耳朵上感到舒适性较差,此外,对比样1的可降解效果也差于样品1-9。对比样2与对比品样1相比,对比样2未添加交联剂,纤维的回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明显较差,且加工性不算好。对比样3、4与样品1相比,对比样3的交联剂添加量过少,其回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明显较差,且加工性也不算好;对比样4的交联剂添加量过多,无法熔融纺丝。
在熔融的聚氨酯中加入交联剂混合后,将熔体通过喷丝组件挤出得到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可与涤纶纤维混纺作为口罩的耳带,也可与其他纤维混纺应用于纺织领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该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含有聚氨酯和交联剂,聚氨酯与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9:1~3:1;其中,所述交联剂采用二异氰酸酯与共聚多元醇反应获得;
所述的聚氨酯采用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和聚合物二元醇反应获得;
所述的聚合物二元醇为聚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或聚酯二元醇的一种或多种,分子量在3000~8000;
所述的扩链剂为含有羧酸基团的C4~C12二元醇和C2~C10二元醇的混合物,其中,C2~C10二元醇占总的扩链剂的摩尔含量为80%~100%,含有羧酸基团的C4~C12二元醇占总的扩链剂的摩尔含量小于或等于20%;
所述的共聚多元醇为环氧化合物与羟基官能度为3以上的多元醇聚合得到,分子量为500~2500;
所述的交联剂的NCO质量分数为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化合物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戊烷、环氧己烷或其异构体中的一种及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羟基官能度为3以上的多元醇为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甲基葡萄糖苷、大豆油多元醇、棕榈油多元醇或松香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其异构体中的一种及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酯二元醇为聚四氢呋喃-己内酯二醇、聚四氢呋喃-聚碳酸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聚酯二元醇为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聚醚二元醇为聚四氢呋喃二醇、聚三亚甲基醚二醇、聚氧化乙烯二醇或聚氧化丙烯二醇中的一种及以上。
CN202111198706.XA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Active CN113789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8706.XA CN113789588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8706.XA CN113789588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9588A CN113789588A (zh) 2021-12-14
CN113789588B true CN113789588B (zh) 2023-05-26

Family

ID=79185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8706.XA Active CN113789588B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95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17C (zh) * 2001-10-09 2004-10-06 江苏南黄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熔纺氨纶细旦长丝制备方法
CN101070370B (zh) * 2007-05-25 2010-04-14 张勇 熔纺氨纶用聚氨酯交联剂的生产方法
CN108560076B (zh) * 2018-05-15 2020-09-25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医用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68516B (zh) * 2018-12-26 2021-09-03 浙江吉仑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熔纺氨纶用聚氨酯交联剂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9588A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11571B1 (en) Elastic fiber containing an anti-tack additive
US7763351B2 (en) Melt spun elastic tape and process
US5959059A (en) Thermoplastic polyether urethane
EP1379591B1 (en) Polyurethane elastomeric fiber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fiber
KR20060070447A (ko) 낮은 열고정 온도를 갖는 스판덱스 및 이것의 제조를 위한물질
US6639041B2 (en) Spandex having low set at low temperatures
TWI758322B (zh) 以熱塑性聚胺甲酸酯為主之熔紡複絲、其製造及用途
EP2829642A1 (en) Elastic polyurethane fi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WO2012040076A2 (en)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elastic fiber containing an anti-tack additive
KR102434118B1 (ko) 폴리우레탄 또는 폴리우레탄 우레아 스트랜드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13789588B (zh) 一种可降解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CN1253482C (zh) 可用于生产斯潘德克斯的聚氨酯/脲和其生产方法
JP4343351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繊維
CN113527624B (zh) 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EP2524072B1 (en) Spandex with high uniformity
JP4487112B2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311578B1 (en) Spandex having low set at low temperatures
JP2002348730A (ja) サニタリー用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
JPH0649166A (ja) ポリウレタンの製造法
CN100537859C (zh) 一种制造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熔融纺丝法
CA2114281A1 (en) Non-tacky, highly e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 monofilaments and multifilaments, process for their production, their use, and partially crosslink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 for this purpose
JP2001226822A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45493B1 (ko) 분자량이 일정한 스판덱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2348728A (ja) サニタリー用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31861A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