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7104A - 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87104A CN113787104A CN202111000670.XA CN202111000670A CN113787104A CN 113787104 A CN113787104 A CN 113787104A CN 202111000670 A CN202111000670 A CN 202111000670A CN 113787104 A CN113787104 A CN 1137871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 gap
- roll
- hydraulic cylinder
- actual
- spiral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72 metallurg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49 continuous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9/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controlling its movement,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39/14—Guiding, positioning or aligning work
- B21B39/16—Guiding, positioning or aligning work immediately before entering or after leaving the pass
- B21B39/165—Guides or guide rollers for rods, bars, rounds, tubes ; Aligning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第一辊缝液压缸,驱动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其中,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第一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一液压杆上,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上夹送辊;通过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根据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一距离,对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通过再次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根据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二距离,对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该方法提高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飞剪是半无头和全无头薄板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的核心装备之一,其安装于卷取机前,用于带钢的定尺分卷。飞剪装配的出口夹送辊不仅可以保证在剪切过程中带钢的张力稳定,还可以防止在剪切完成后,带钢出现的翘头、甩尾等现象。因此,高速飞剪出口的夹送辊对提高剪切的稳定性、保证带头穿带的稳定性和控制带尾的卷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高速飞剪出口的夹送辊投入使用前,首先需要对驱动夹送辊的辊缝调整液压缸和空心螺旋套筒进行零点位置标定,标零过程是机械人员在现场手动操作完成的。需要专业的机械人员拆开液压缸保护罩,并由机械人员确认辊缝调整液压缸内的空心螺旋套筒与安装在辊缝调整液压缸中的液压杆的挡块接触后,才能完成标零操作。所以,由于标零过程耗时较长并且需要多位专业的机械人员协同进行,并在每次更换剪框时均需要对夹送辊的辊缝进行重新标定,造成了飞剪出口的夹送辊的标定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带钢的生产质量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应用于与飞剪出口的上夹送辊连接的液压缸装置,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第一辊缝液压缸,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设置在所述上夹送辊的传动侧,所述方法包括:
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一液压杆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夹送辊;
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
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第二辊缝液压缸时,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设置在所述上夹送辊的操作侧,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所述操作侧辊缝和所述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其中,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二液压杆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夹送辊;
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根据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
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根据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优选的,所述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所述操作侧辊缝和所述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包括:
在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后,对所述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
在通过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和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低速下压的过程中,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一液压杆的所述传动侧辊缝,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一液压杆的第一压力值,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二液压杆的所述操作侧辊缝,及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第二压力值,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液压杆连接,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二液压杆连接;
若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或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辊缝压力阈值或所述第二压力值大于所述辊缝压力阈值,则输出第一报错信息;
在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且所述第一压力值不大于辊缝压力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不大于所述辊缝压力阈值时,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标零压力值,将所述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包括:
当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后,控制所述上夹送辊和所述下夹送辊以初始速度旋转,并控制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至标定等待位;
当所述上夹送辊在所述标定等待位停留预设时间后,将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一初始压力数值清零,及将通过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二初始压力数值清零。
优选的,所述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根据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包括:
在将所述上夹送辊与所述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后,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顶部,及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顶部;
在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检测位置,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检测位置后,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和所述第二液压杆同时以目标压力值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位置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检测位置的高度一致;
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若判断出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二报错信息;
否则,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第一实际压力值为所述目标压力值,且所述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时,获取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所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并将所述第一距离标定为所述第一实际辊缝,所述第三距离标定为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其中,所述第一实际辊缝是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第三实际辊缝是通过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目标压力值不小于所述标零压力值。
优选的,所述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根据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包括:
再次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顶部,及再次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顶部;
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校验位置,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校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校验位置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校验位置的高度一致;
在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和所述第二液压杆同时以校验压力值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若判断出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三报错信息;
若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的第二实际压力值为所述校验压力值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所述第二实际辊缝,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所述第四实际辊缝。
优选的,在得到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四距离、所述第一实际辊缝、所述第二实际辊缝、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
若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校验阈值,且所述第四距离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所述校验阈值,则确定所述上夹送辊标定完成。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装置,应用于与飞剪出口的上夹送辊连接的液压缸装置,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第一辊缝液压缸,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设置在所述上夹送辊的传动侧,所述装置包括:
辊缝标定模块,用于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一液压杆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夹送辊;
套筒标定模块,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
校验模块,用于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首先需要通过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控制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完全下降,进而使上夹送辊完全与下夹送辊接触。当上夹送辊逐渐下降至与下夹送辊接触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以当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接触时,对此时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然后,通过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对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以及通过调节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对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以将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标定正确。最后,需要对第一辊缝液压缸和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在对第一辊缝液压缸和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后,通过再次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并根据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二距离实现校验的;以及通过再次调节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并根据第四实际辊缝和第四距离实现校验的。因此,本方法提高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带钢的生产质量,还提高了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两个辊缝液压缸与上夹送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辊缝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辊缝液压缸与上夹送辊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如图1所示。由于该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的应用于液压缸装置,液压缸装置与飞剪出口的上夹送辊相连接,为了容易理解该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先对液压缸装置进行介绍。还需要注意的是,与上夹送辊对应的下夹送辊不进行位置移动,只进行旋转动作。
如图2所示,液压缸装置200包括: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和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第一辊缝液压缸210设置在上夹送辊的传动侧,第二辊缝液压缸220设置在上夹送辊的操作侧。其中,传动侧为有夹送辊的驱动电机的一侧,操作侧为没有驱动电机的一侧,夹送辊的驱动电机控制夹送辊的旋转速度和夹送辊的张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结构与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结构完全相同,则仅对一个辊缝液压缸的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3所示,辊缝液压缸230包括:液压杆231、空心螺旋套筒232、丝杠233、丝杠驱动电机234、丝杠位置编码器235、位置传感器236、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罩子腔体238和液压缸腔体腔体239。液压杆231和空心螺旋套筒232置于辊缝液压缸内,液压杆231内的一端连接上夹送辊,液压杆231内的另一端设有截至挡块237。其中,截至挡块237与液压杆231为一个整体的,液压杆231上下移动时,带动截至挡块237在罩子腔体238内进行上下移动。空心螺旋套筒232套设在液压杆231上,空心螺旋套筒232与丝杠233螺旋连接。丝杠驱动电机234一端连接丝杠233,另一端连接丝杠位置编码器235。位置传感器236与液压杆231连接,用于测量液压杆231在辊缝液压缸内上下移动的距离或液压杆231在辊缝液压缸中所处位置或截至挡块237在罩子腔体238内所处位置。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辊缝液压缸230内连接,用于测量液压杆231上下移动时,辊缝液压缸的压力。
如图2所示,虽然,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结构与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结构完全相同;但是,是通过同一个丝杠233、丝杠驱动电机234和丝杠位置编码器235进行工作的。具体为:通过同一个丝杠233,将第一辊缝液压缸210与第二辊缝液压缸220连接起来;通过同一个丝杠驱动电机234驱动该丝杠233;通过同一个丝杠位置编码器235测得丝杠位置或丝杠移动距离。
辊缝液压缸的原理是:丝杠驱动电机234通过驱动丝杠233旋转,使空心螺旋套筒232在液压杆231上进行上下移动。当空心螺旋套筒232停留在罩子腔体238内A位置时,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235读取A位置。然后,液压杆231在辊缝液压缸内进行上下移动,当液压杆231上的截至挡块237与A位置的空心螺旋套筒232接触时,通过截至挡块237与空心螺旋套筒232的相互作用力,截至挡块237保持停留在A位置,从而液压杆231保持A位置时的高度,以使上夹送辊也保持A位置时的相应高度进行工作。此时,位置传感器236测量出液压杆231处于A位置时离零辊缝时的距离,或是截至挡块237处于A位置时离零辊缝时的距离,或是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之间辊缝的距离。并且,当空心螺旋套筒232下降至液压缸腔体腔体239内时,即空心螺旋套筒232的上沿与液压缸腔体腔体239的上沿一致,此时表示空心螺旋套筒232完全缩回至液压缸腔体腔体239内,截至挡块237也下降至罩子腔体238的底部,从而使上夹送辊下降至与下夹送辊接触的位置。
下面,结合图1来详细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的具体步骤之前,需要对飞剪及飞剪出口的夹送辊进行设备自检和电气系统检查。当设备自检的和电气系统检查的结果均是正常时,开始执行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的具体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101,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和第二辊缝液压缸220,驱动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其中,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内的第一液压杆上,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上夹送辊;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第二辊缝液压缸220内的第二液压杆上,第二液压杆的一端连接上夹送辊。
步骤S101是对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的辊缝进行标定,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底部,及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底部后,对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
其中,预处理的具体过程是:当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底部(即下降至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液压缸腔体内),及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底部后(即下降至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液压缸腔体内),即表示当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完全处于缩回状态时,控制上夹送辊和与上夹送辊对应的下夹送辊以初始速度旋转,并控制上夹送辊下压至标定等待位;当上夹送辊在标定等待位停留预设时间后,则将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一初始压力数值清零,及将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二初始压力数值清零。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液压杆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液压杆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速度是根据操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的。标定等待位通常是第一液压杆上的截至挡块下降至离辊缝液压缸的罩子腔体底部的20毫米的位置,也是上夹送辊处于与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为20毫米的位置。当然,标定等待位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预设时间是根据操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的。
具体来讲,当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完全缩回后,上夹送辊和下夹送辊以初始速度启动旋转,并通过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同时控制上夹送辊下压至标定等待位。上夹送辊在标定等待位停留预设时后,将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一液压杆的第一初始压力数值清零,及将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二液压杆的第二初始压力数值清零。
对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由于上夹送辊移动时,辊缝液压缸会产生晃动,导致在上夹送辊停留在标定等待位时,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会产生压力。需将上夹送辊进行压力清零,为后续为上夹送辊的辊缝标定时,避免不必要的因素影响上夹送辊的辊缝的后续标定操作,保障上夹送辊的辊缝的标定操作的准确性。
第二步,在通过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和第二辊缝液压缸220驱动上夹送辊低速下压的过程中,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一液压杆的传动侧辊缝,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第一液压杆的第一压力值,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二液压杆的操作侧辊缝,及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第二液压杆的第二压力值,其中,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第一液压杆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第二液压杆连接。
具体地,上夹送辊在标定等待位停留预设时内,将第一初始压力数值和第二初始压力数值清零后,通过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和第二辊缝液压缸220驱动上夹送辊低速下压,以使上夹送辊保持平稳下压,避免快速下压产生过大的阻力和压力使上夹送辊倾斜的现象发生。在上夹送辊低速下压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以对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的辊缝进行标零处理。在上夹送辊低速下压的过程中,需要测量出操作侧辊缝、传动侧辊缝、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若传动侧辊缝和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辊缝阈值或第一压力值大于辊缝压力阈值或第二压力值大于辊缝压力阈值,则输出第一报错信息。其中,辊缝阈值通常为8毫米,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第一报错信息为:在步骤S101中,上夹送辊在下压过程中出现故障等信息。
第三步,在传动侧辊缝和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且第一压力值不大于辊缝压力阈值,以及第二压力值不大于辊缝压力阈值时,直到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标零压力值,则将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零辊缝表示上、下夹送辊相互接触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小的接触力。标零压力值是该接触力,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对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的辊缝进行标定,本质是对零辊缝的标定。其标定原理是:当上、下夹送辊相互接触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小的接触力时,上、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为零,称为零辊缝。在标定出零辊缝后,不意味着第一液压杆上的截至挡块处于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罩子腔体的最底部(表示该截至挡块至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罩子腔体的下侧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以及第二液压杆上的截至挡块处于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罩子腔体的最底部(第二液压杆上的截至挡块同理)。
通过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底部,及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第二辊缝液压缸220底部后,在对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之后通过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驱动上夹送辊低速下压过程中,需要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对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进行标零处理,以提高对辊缝进行标零处理的精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效率,还避免卡筒、机械卡阻、套筒位置不准导致辊缝不能正确标零的现象发生。
接着,执行步骤S102,在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根据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一距离,对第一辊缝液压缸210进行标定;以及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根据第三实际辊缝和第三距离,对第二辊缝液压缸220进行标定。
步骤S102是对辊缝液压缸中的空心螺旋套筒进行标定,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将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后,控制第一液压杆上升至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顶部(即上升至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罩子腔体的顶部),及控制第二液压杆上升至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顶部(上升至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罩子腔体的顶部)。这里,将第一液压杆处于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顶部和将第二液压杆处于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顶部时,上夹送辊上升至第一目标位置,第一目标位置为:通过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和第二个辊缝液压缸220,允许上夹送辊上升的最高位置。
第二步,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检测位置,及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检测位置后,控制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同时以目标压力值驱动上夹送辊下压,其中,第一检测位置的高度与第二检测位置的高度一致。
这里,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从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液压缸腔体内上升至第一检测位置,以及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从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液压缸腔体内上升至第二检测位置时,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测量出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处于第一检测位置时距完全缩回状态时的距离。
举例来讲,当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检测位置,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检测位置时,即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测量出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上升移动了10毫米,则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均为10毫米。
第三步,在控制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同时以目标压力值驱动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若判断出传动侧辊缝和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二报错信息。在这里,在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仍然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即需要保持上夹送辊平稳地移动,若判断出传动侧辊缝和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二报错信息,其中,第二报错信息为在步骤S102中,上夹送辊在下压过程中出现故障等信息。
第四步,否则,直到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第一实际压力值为目标压力值,且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时,则获取第一距离、第三距离、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三实际辊缝,并将第一距离标定为第一实际辊缝,第三距离标定为第三实际辊缝;其中,第一实际辊缝是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第三实际辊缝是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目标压力值不小于标零压力值。
具体地,在上夹送辊下压的过程中,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以使上夹送辊平稳下降至第二目标位置,第二目标位置为:第一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与第一空心螺旋套筒接触,及第二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与第二空心螺旋套筒接触时,上夹送辊下降至停留的位置。例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上升移动了10毫米,第一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与第一空心螺旋套筒接触时,第一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也停在10毫米处,同理,第二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与第二空心螺旋套筒接触时,第二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也停在10毫米处。并且,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上升移动了10毫米,表示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均为10毫米。
当上夹送辊下降至第二目标位置时,即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第一实际压力值为目标压力值时,若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则对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进行标定处理。其中,目标压力值不小于标零压力值,通常比标零压力值大20KN,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设定偏差范围内的最大值小于辊缝阈值,通常设定偏差范围为[-1mm,1mm],当然设定偏差范围也能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该标定处理过程为:获取第一距离、第三距离、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三实际辊缝,并将第一距离标定为第一实际辊缝(即将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测量出的第一距离清除,将第一实际辊缝作为第一距离),第三距离标定为第三实际辊缝(即将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测量出的第三距离清除,将第三实际辊缝作为第三距离)。其中,第一实际辊缝是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第三实际辊缝是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
对辊缝液压缸中的空心螺旋套筒进行标定的原理是:由于空心螺旋套筒是从完全缩回状态开始进行上升的,导致空心螺旋套筒的标零位置和截至挡块的标零位置不同。其中,截至挡块的标零位置为零辊缝时截至挡块的位置。为了使空心螺旋套筒和截至挡块的标零位置一样,则需要对空心螺旋套筒进行标定。
举例来讲,当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上升移动了10毫米后(表示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均为10毫米),即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第一实际压力值为目标压力值时:
若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一实际辊缝为10.5毫米,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三实际辊缝为10毫米,且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表示第一实际辊缝与第三实际辊缝的偏差在设定偏差范围内,即10.5-10=0.5,-1<0.5≤1毫米)时,则将第一距离标定为第一实际辊缝,即第一实际辊缝作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10.5毫米,将第三距离标定为第三实际辊缝,即第三实际辊缝作为第三距离,第三距离也为10毫米。此时,对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标定成功。其中,将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测量出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直接被清除即可。
若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一实际辊缝为15毫米,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三实际辊缝为16毫米,且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表示第一实际辊缝与第三实际辊缝的偏差在设定偏差范围内,即16-15=1,-1<1≤1毫米)时,则将第一距离标定为第一实际辊缝,即第一实际辊缝作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15毫米,将第三距离标定为第三实际辊缝,即第三实际辊缝作为第三距离,第三距离也为16毫米。此时,对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标定成功。
若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一实际辊缝为9毫米,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三实际辊缝为11毫米,且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在设定偏差范围内(表示第一实际辊缝与第三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在设定偏差范围内,即9-11=-2)时,则将上夹送辊上升至第一目标位置,即将上夹送辊上升至最高位置,并重新执行步骤S102中的第一步至第三步。若重新执行3次步骤S102中的第一步至第三步,仍然对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标定不成功,则输出空心螺旋套筒提升高度异常信息,或空心螺旋套筒上升的距离异常或截至挡块故障等信息。
若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一实际辊缝为10毫米,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三实际辊缝为12毫米,且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在设定偏差范围内(表示第一实际辊缝与第三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在设定偏差范围内,即12-10=2,2>1)时,则将上夹送辊上升至第一目标位置,即将上夹送辊上升至最高位置,并重新执行步骤S102中的第一步至第三步。若重新执行3次步骤S102中的第一步至第三步,仍然对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标定不成功,则输出空心螺旋套筒提升高度异常信息,或空心螺旋套筒上升的距离异常,或截至挡块故障等信息。
若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一实际辊缝为-1毫米,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三实际辊缝为-2毫米,且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表示第一实际辊缝与第三实际辊缝的偏差在设定偏差范围内,即-2-(-1)=-1,-1≤-1<1)时,则将上夹送辊上升至第一目标位置,即将上夹送辊上升至最高位置,并重新执行步骤S102中的第一步至第三步。若重新执行3次步骤S102中的第一步至第三步,仍然对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标定不成功,则输出空心螺旋套筒提升高度异常信息,或空心螺旋套筒上升的距离异常或截至挡块故障等信息。这里,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有由于目标压力值小于标零压力值时,由于空心螺旋套筒或截至挡块出现故障,及上夹送辊的刚性,导致上夹送辊在下夹送辊上压下产生的。
在对辊缝标零后,控制上夹送辊上升至移动范围内的最高位置后,再控制上夹送辊下压,在下压过程中仍然需要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以保证上夹送辊平稳下压,避免快速下压导致压力阻力使上夹送辊倾斜的情况发生。然后,当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第一实际压力值为目标压力值,且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时,则对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进行标定。在这里,对空心螺旋套筒的标定是为了能准确的对空心螺旋套筒进行位置控制进而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调节空心螺旋套筒位置影响夹送辊辊缝大小,并确认空心螺旋套筒是否存在故障,是否升至有效高度,与空心螺旋套筒接触的截至挡块是否存在故障,进而确定辊缝液压缸的机械设备状态是正常的,以提高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效率,提升标定的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带钢的质量。
最后,执行步骤S103,通过再次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根据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二距离,对第一辊缝液压缸210进行校验;以及通过再次调节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根据第四实际辊缝和第四距离,对第二辊缝液压缸220进行校验。
步骤S103是对辊缝液压缸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校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对空心螺旋套筒进行标定之后,保持对空心螺旋套筒进行标定的状态。再次控制第一液压杆上升至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的顶部,及再次控制第二液压杆上升至第二辊缝液压缸220的顶部。该步骤表示将上夹送辊上升至第一目标位置,即允许移动范围内的最高位置。
第二步,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校验位置,及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校验位置,其中,第一校验位置的高度与第二校验位置的高度一致。
这里,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校验位置,以及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校验位置时,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测量出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后的第二距离,即测量出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处于第一校验位置时的距离。同理,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测量出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后的第四距离,即测量出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处于第二校验位置时的距离。
第三步,在控制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同时以校验压力值驱动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若判断出传动侧辊缝和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三报错信息。在这里,在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仍然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即需要保持上夹送辊平稳地移动,若判断出传动侧辊缝和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三报错信息,其中,第三报错信息为在步骤S103中,上夹送辊在下压过程中出现故障等信息。
第四步,若传动侧辊缝和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则直到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的第二实际压力值为校验压力值时,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第二实际辊缝,以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第四实际辊缝。
具体地,在上夹送辊下压的过程中,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以使上夹送辊平稳下降至第三目标位置。第三目标位置为:在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到第一校验位置且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至第二校验位置后,第一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与第一空心螺旋套筒接触,及第二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与第二空心螺旋套筒接触时,上夹送辊下降至停留的位置。例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在第一检测位置的基础上上升了10毫米,且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在第二检测位置的基础上上升移动了10毫米,第一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与第一空心螺旋套筒接触时,第一液压杆的截至挡块停在第一检测位置处,同理,第二液压杆的截至挡块与第二空心螺旋套筒接触时,第二液压杆的截至挡块停在第二检测位置处。
当上夹送辊下降至第三目标位置时,即当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出校验压力值时,则对辊缝液压缸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校验处理。其中,校验压力值可为目标压力值,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该校验处理过程为: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第二实际辊缝,以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第四实际辊缝,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获得第二距离和第四距离。若第二距离和第二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校验阈值,且第四距离和第四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校验阈值,则确定上夹送辊标定完成。校验阈值通常为0.1毫米,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举例来讲,当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均再次上升移动了10毫米后,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测得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为20毫米,以及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为20毫米。测得第二距离和第四距离后,当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第二实际压力值为校验压力值时:
通过丝杠位置编码器获得第二距离和第四距离,第二距离和第四距离均为20毫米。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二实际辊缝为20.01毫米,以及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第四实际辊缝为20.05毫米。当第二距离和第二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校验阈值(20.01-20=0.01),且第四距离和第四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校验阈值(20.05-20=0.05),则确定上夹送辊标定完成。
对辊缝液压缸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校验的原理是:对空心螺旋套筒标定成功后,则表示空心螺旋套筒的标零位置和截至挡块的标零位置是一样的,那么空心螺旋套筒从标零位置上升多少毫米,通过截至挡块与空心螺旋套筒的相互作用,上夹送辊就会从零辊缝上升多少毫米。为了保证对空心螺旋套筒标定的精确性,需要对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当上夹送辊标定完成后,将上夹送辊上升至第一目标位置,以等待对后续带钢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一个辊缝液压缸控制上夹送辊,实现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如图4所示,控制上夹送辊上升或下降的液压缸装置为一个辊缝液压缸,记为第一辊缝液压缸210。第一辊缝液压缸210设置在上夹送辊的传动侧,则上夹送辊的操作侧通过钢管、绳子或其他连接装置与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固定连接,以使通过第一辊缝液压缸210控制上夹送辊的上升或下降。另外,只有一个辊缝液压缸控制上夹送辊时,该辊缝液压缸也可设置在上夹送辊中间位置或根据需求而设置的位置。
通过一个辊缝液压缸标定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方法,包括:
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第一辊缝液压缸210,驱动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其中,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第一辊缝液压缸210内的第一液压杆上,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上夹送辊;
通过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根据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一距离,对第一辊缝液压缸210进行标定;
通过再次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根据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二距离,对第一辊缝液压缸210进行校验。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一个辊缝液压缸标定飞剪出口夹送辊的过程与通过两个辊缝液压缸标定飞剪出口夹送辊的过程一致,所以,具体详细实施步骤请参见上述通过两个辊缝液压缸标定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首先需要通过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控制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完全下降,进而使上夹送辊完全与下夹送辊接触。当上夹送辊逐渐下降至与下夹送辊接触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以当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接触时,对此时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然后,通过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对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以及通过调节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对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以将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标定正确。最后,需要对第一辊缝液压缸和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在对第一辊缝液压缸和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后,通过再次调节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并根据第二实际辊缝和第二距离实现校验的;以及通过再次调节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并根据第四实际辊缝和第四距离实现校验的。因此,本方法提高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带钢的生产质量,还提高了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精度。
实施例二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辊缝标定模块301,用于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一液压杆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夹送辊;
套筒标定模块302,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
校验模块303,用于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第二辊缝液压缸时,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设置在所述上夹送辊的操作侧,辊缝标定模块301,还用于在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所述操作侧辊缝和所述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其中,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二液压杆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夹送辊;
套筒标定模块302,还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根据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
校验模块303,还用于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根据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所述操作侧辊缝和所述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包括:
在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后,对所述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
在通过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和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低速下压的过程中,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一液压杆的所述传动侧辊缝,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一液压杆的第一压力值,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二液压杆的所述操作侧辊缝,及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第二压力值,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液压杆连接,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二液压杆连接;
若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或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辊缝压力阈值或所述第二压力值大于所述辊缝压力阈值,则输出第一报错信息;
在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且所述第一压力值不大于辊缝压力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不大于所述辊缝压力阈值时,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标零压力值,将所述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对所述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包括:
当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后,控制所述上夹送辊和所述下夹送辊以初始速度旋转,并控制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至标定等待位;
当所述上夹送辊在所述标定等待位停留预设时间后,将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一初始压力数值清零,及将通过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二初始压力数值清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根据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包括:
在将所述上夹送辊与所述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后,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顶部,及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顶部;
在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检测位置,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检测位置后,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和所述第二液压杆同时以目标压力值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位置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检测位置的高度一致;
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若判断出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二报错信息;
否则,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第一实际压力值为所述目标压力值,且所述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时,获取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所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并将所述第一距离标定为所述第一实际辊缝,所述第三距离标定为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其中,所述第一实际辊缝是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第三实际辊缝是通过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目标压力值不小于所述标零压力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根据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包括:
再次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顶部,及再次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顶部;
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校验位置,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校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校验位置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校验位置的高度一致;
在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和所述第二液压杆同时以校验压力值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若判断出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三报错信息;
若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的第二实际压力值为所述校验压力值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所述第二实际辊缝,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所述第四实际辊缝。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得到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四距离、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
若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校验阈值,且所述第四距离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所述校验阈值,则确定所述上夹送辊标定完成。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装置为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所采用的装置,故而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所介绍的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施例的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各种变化形式,所以在此对于该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装置如何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方法不再详细介绍。只要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所采用的装置,都属于本申请所欲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存储器404、处理器402及存储在存储器404上并可在处理器4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4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中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400来代表),总线4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400将包括由处理器4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4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4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406在总线400和接收器401和发送器4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401和发送器4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402负责管理总线4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4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4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实施例四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实施例一所述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与飞剪出口的上夹送辊连接的液压缸装置,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第一辊缝液压缸,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设置在所述上夹送辊的传动侧,所述方法包括:
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一液压杆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夹送辊;
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
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第二辊缝液压缸时,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设置在所述上夹送辊的操作侧,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所述操作侧辊缝和所述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其中,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二液压杆上,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夹送辊;
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根据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
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根据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所述操作侧辊缝和所述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包括:
在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后,对所述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
在通过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和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低速下压的过程中,通过第一位置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一液压杆的所述传动侧辊缝,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一液压杆的第一压力值,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二液压杆的所述操作侧辊缝,及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所述第二液压杆的第二压力值,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液压杆连接,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二液压杆连接;
若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或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辊缝压力阈值或所述第二压力值大于所述辊缝压力阈值,则输出第一报错信息;
在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且所述第一压力值不大于辊缝压力阈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不大于所述辊缝压力阈值时,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标零压力值,将所述上夹送辊与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上夹送辊进行预处理,包括:
当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下降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底部后,控制所述上夹送辊和所述下夹送辊以初始速度旋转,并控制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至标定等待位;
当所述上夹送辊在所述标定等待位停留预设时间后,将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一初始压力数值清零,及将通过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第二初始压力数值清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三距离,根据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包括:
在将所述上夹送辊与所述下夹送辊之间的辊缝标定为零辊缝后,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顶部,及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顶部;
在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检测位置,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检测位置后,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和所述第二液压杆同时以目标压力值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位置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检测位置的高度一致;
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若判断出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二报错信息;
否则,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第一实际压力值为所述目标压力值,且所述偏差值在设定偏差范围内时,获取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所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并将所述第一距离标定为所述第一实际辊缝,所述第三距离标定为所述第三实际辊缝;其中,所述第一实际辊缝是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第三实际辊缝是通过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所述目标压力值不小于所述标零压力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四距离,根据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距离,对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包括:
再次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的顶部,及再次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杆上升至所述第二辊缝液压缸的顶部;
控制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一校验位置,及控制所述第二空心螺旋套筒上升至第二校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校验位置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校验位置的高度一致;
在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杆和所述第二液压杆同时以校验压力值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过程中,若判断出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输出第三报错信息;
若所述传动侧辊缝和所述操作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所述辊缝阈值,则直到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均测量到的第二实际压力值为所述校验压力值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测得所述第二实际辊缝,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测得所述第四实际辊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第四距离、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
若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校验阈值,且所述第四距离和所述第四实际辊缝的偏差不大于所述校验阈值,则确定所述上夹送辊标定完成。
8.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与飞剪出口的上夹送辊连接的液压缸装置,所述液压缸装置包括:第一辊缝液压缸,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设置在所述上夹送辊的传动侧,所述装置包括:
辊缝标定模块,用于在控制第一空心螺旋套筒下降后,通过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驱动所述上夹送辊下压,控制操作侧辊缝和传动侧辊缝的偏差值不大于辊缝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内的第一液压杆上,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夹送辊;
套筒标定模块,用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移动的第一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标定;
校验模块,用于通过再次调节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得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一空心螺旋套筒再次移动后的第二距离,根据所述第二实际辊缝和所述第二距离,对所述第一辊缝液压缸进行校验。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00670.XA CN113787104B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00670.XA CN113787104B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7104A true CN113787104A (zh) | 2021-12-14 |
CN113787104B CN113787104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7918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00670.XA Active CN113787104B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87104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0035942A (ko) * | 1999-10-05 | 2001-05-07 | 이구택 | 후판 압연기의 롤갭 자동 위치 결정장치 및 방법 |
CN102553944A (zh) * | 2012-02-20 | 2012-07-11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轧机辊缝的标定方法 |
CN103203374A (zh) * | 2013-04-19 | 2013-07-17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热轧卷取机夹送辊的标定方法 |
US20190047029A1 (en) * | 2016-02-22 | 2019-02-14 |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 In-line calibration of the roll gap of a roll stand |
CN110227726A (zh) * | 2019-07-12 | 2019-09-13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精轧立辊辊缝在线平移控制方法 |
CN110788165A (zh) * | 2019-10-31 | 2020-02-14 | 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七辊矫直机辊缝快速标定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1570528A (zh) * | 2020-05-22 | 2020-08-25 | 东北大学 | 一种全连续热轧薄带线夹送辊辊缝曲线的标定方法 |
CN112125020A (zh) * | 2020-09-22 | 2020-12-25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一种板带夹送辊辊缝调整装置 |
-
2021
- 2021-08-30 CN CN202111000670.XA patent/CN1137871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0035942A (ko) * | 1999-10-05 | 2001-05-07 | 이구택 | 후판 압연기의 롤갭 자동 위치 결정장치 및 방법 |
CN102553944A (zh) * | 2012-02-20 | 2012-07-11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轧机辊缝的标定方法 |
CN103203374A (zh) * | 2013-04-19 | 2013-07-17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热轧卷取机夹送辊的标定方法 |
US20190047029A1 (en) * | 2016-02-22 | 2019-02-14 |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 In-line calibration of the roll gap of a roll stand |
CN110227726A (zh) * | 2019-07-12 | 2019-09-13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精轧立辊辊缝在线平移控制方法 |
CN110788165A (zh) * | 2019-10-31 | 2020-02-14 | 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七辊矫直机辊缝快速标定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1570528A (zh) * | 2020-05-22 | 2020-08-25 | 东北大学 | 一种全连续热轧薄带线夹送辊辊缝曲线的标定方法 |
CN112125020A (zh) * | 2020-09-22 | 2020-12-25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一种板带夹送辊辊缝调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7104B (zh) | 202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20598B2 (en) | Bushing press-fitting inspectio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and bushing press-fitting apparatus | |
CN109269424B (zh) | 一种试件标记点位置精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03541178U (zh) | 一种t型电梯导轨扭曲矫直机 | |
US10081151B2 (en) | Servo press and control method | |
EP2960126A2 (en) | Pedal feel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20240003122A1 (en) | Boom corr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orking machine | |
CN114162507A (zh) | 自动化立体库中堆垛机与货格自适应定位系统及定位方法 | |
CN110498312B (zh) | 一种电梯抱闸的预诊断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3787104A (zh) | 一种飞剪出口夹送辊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 |
CN206944917U (zh) | 外星轮长度和外圆自动检测装置 | |
WO2023071774A1 (zh) | 添加载荷施加体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4374355A (zh) | 一种测量驾驶员操纵装置位移的装置及方法 | |
DE112018007974T5 (de) | Fehlererfass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Aufzug | |
EP3851343B1 (en) | Tray extensio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system | |
EP3307468B1 (de) | Automatische bondkraftkalibrierung | |
CN109712728B (zh) | 核电站反应堆掉棒事故的诊断方法及装置 | |
CN106017797B (zh) | 一种无人机的惯量测量装置及无人机的惯量测量方法 | |
CN109292560B (zh) | 电梯井道数据调试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06315066A (ja) | プレス装置および該プレス装置に用いる圧入法、ならびに圧入プログラム | |
CN114913165B (zh) | 一种步进电机的校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965592B (zh) | 利用数字虚拟空间在生产过程中标记工件缺陷的方法 | |
CN109919327A (zh) | 一种轴承维修时机获取方法 | |
EP4360862A1 (en) | Tire bui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JP4425232B2 (ja) | 圧入工程における割れの有無の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1886909B (zh) | 一种自动对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