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4739A -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4739A
CN113784739A CN202080033149.3A CN202080033149A CN113784739A CN 113784739 A CN113784739 A CN 113784739A CN 202080033149 A CN202080033149 A CN 202080033149A CN 113784739 A CN113784739 A CN 113784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ower
medical device
coil
pow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31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末松克辉
八木健
樋村敦司
奈良一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84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47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8Electrical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61M2005/142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with needle inser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5Communication
    • A61M2205/3576Communication with non implante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s, e.g. using external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82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 A61M2205/8262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connectable to external power source, e.g. connecting to automobile battery through the cigarette ligh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确认埋入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中的给定部位的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医疗装置(1)具备:送电部(22),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电力;医疗器具(10),其具有接收从送电部(22)传输的电力的受电部,埋入体内而使用;以及发光部(218),其在伴随着送电部(22)的移动而送电部(22)与医疗器具(10)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已成为该给定的状态。

Description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埋入被检测体的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的位置进行检测的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具中,为了向体内投入药液,使用在体内埋入主体部的体内埋入型的医疗装置。该医疗器具减轻为了投入药液而必须频繁进行注射的患者的负担。医疗器具在主体部具有插通注射针的软质部。该软质部例如由硅橡胶等形成。而且,医疗器具通过软质部向药液容器注入药液。药液通过导管被输送至血管。
这样的医疗器具由于主体部被埋入体内,所以难以通过从身体的外部进行视觉辨认来确定软质部的位置。
因此,考虑应用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技术,使通过照射近红外激发光而发出近红外荧光的发光材料与树脂材料混合而构成软质部的医疗器具。如果是这样的医疗器具,则通过将近红外荧光转换为可见光,从而有可能能够通过视觉辨认来确定软质部的位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58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使发光材料与树脂材料混合而构成软质部的情况下,发光材料凝聚,因浓度消光而发光材料发出的近红外荧光量减少,结果有可能难以确定软质部的位置。
另外,在此,对具有软质部的医疗器具进行了叙述,但是在不具有软质部的体内埋入型的医疗装置中也具有同样的问题。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确认埋入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中的给定部位的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公开的医疗装置具备:送电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电力;受电部,其接收从所述送电部传输的所述电力;医疗器具,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受电部中的其中一者,埋入体内而使用;以及通知部,其在伴随着所述送电部和所述受电部中的其中一者的移动而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已成为该给定的状态。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通知部基于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所述电力,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通知部在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值超过给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通知部包括以下部件中的一个以上:发光部,其通过发出光来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输出部,其通过输出声音来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以及显示部,其通过显示表示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的信息来进行通知。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医疗器具具有:埋入体内而使用的主体部;以及所述主体部中的插通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针的软质部,所述受电部具有:第1线圈,其设置于所述软质部的周围。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具备:体外单元,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通知部。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体外单元还具有:电源部,其向所述送电部供给电力;以及壳体部,其收纳所述电源部,所述送电部相对于所述壳体部装卸自如。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送电部具有:片材部,其呈板状;用于传输所述电力的第2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一方;以及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另一方,将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电源部电连接。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片材部在所述第2线圈内具有能够注入注射针的孔。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片材部还具有:孔,其设置在所述第2线圈的附近,能够注入注射针;以及缺口部,其从所述孔的外周朝向所述片材部的外缘被切除而形成。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片材部还具有:粘合构件,其能够在两面中的其中一者中粘附于被检测体。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具备:收纳部,其能够收纳所述片材部,能够粘附于被检测体。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收纳部将所述片材部以能够在内部移动的方式收纳。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收纳部具有:窗部,其形成在表面侧,能够移动所述片材部的位置;以及粘合构件,其设置在背面侧,能够粘附在被检测体。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医疗器具具有:计测部,其计测电力值;以及第1通信部,其经由所述受电部发送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到的所述电力值,所述体外单元还具有:第2通信部,其接收经由所述送电部从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的所述电力值,所述通知部通知基于由所述第2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电力值的信息。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体外单元还具备:控制部,其至少控制通知部,所述医疗器具还具备:记录部,其记录识别被检测体的被检测体信息,所述第1通信部经由所述受电部发送所述被检测体信息,所述控制部基于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被检测体信息,控制所述送电部发送的所述电力。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所述医疗器具具有:埋入体内而使用的主体部;以及所述主体部中的插通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针的软质部,所述受电部具有:第1线圈,其设置于所述软质部的周围,所述通知部在所述软质部的周围以给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基于经由所述第1线圈接收到的所述电力,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装置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具备:体外单元,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通知部,所述医疗器具具有:埋入体内而使用的主体部;以及所述主体部中的插通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针的软质部,所述受电部具有:磁性体,其设置于所述软质部的周围;以及第1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磁性体,所述体外单元还具有:壳体部,其收纳向所述送电部供给电力的电源部,所述送电部具有:片材部,其呈板状;用于传输所述电力的第2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一方;以及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另一方,将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电源部电连接,所述通知部设置在所述片材部,在所述第2线圈中被供给所述电力的情况下,所述第2线圈经由被检测体粘着在所述磁性体且使所述第2线圈与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关系相对地变化,由此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体外单元检测埋入体内而使用并且具有接收从外部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的电力的受电部的医疗器具的给定部位,所述体外单元具备:送电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所述电力;以及通知部,其在伴随着该体外单元的移动而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体外单元检测埋入体内而使用并且具有接收从外部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的电力的受电部的医疗器具的给定部位,所述体外单元具备:送电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所述电力;以及通知部,其在伴随着该体外单元的移动而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器具埋入体内而使用,并接收从体外单元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的电力,所述医疗器具具备:埋入体内而使用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中的插通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针的软质部;以及具有设置于所述软质部的周围的第1线圈,经由该第1线圈接收所述电力的受电部。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医疗器具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作为医疗器具,还具备:通知部,其在所述软质部的周围以给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基于经由所述第1线圈接收到的所述电力,通知所述体外单元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
此外,本公开所涉及的位置检测方法由医疗装置执行,所述医疗装置具备:送电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电力;受电部,其接收从所述送电部传输的所述电力;医疗器具,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受电部中的其中一者,埋入体内而使用;以及体外单元,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受电部中的其中另一者,在所述位置检测方法中,在一边使所述体外单元移动一边由所述送电部向所述受电部传输所述电力的情况下,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状态时,通知已成为该给定的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发挥如下效果,即,能够容易地确认埋入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中的给定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外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5A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送电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5B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送电部的其他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5C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送电部的其他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5D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送电部的其他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6A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所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概要的图。
图6B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所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概要的图。
图6C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所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概要的图。
图6D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所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概要的图。
图7A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送电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7B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送电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7C是将图7B所示的区域A1的一部分示意性地放大的放大图。
图7D是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送电部的安装时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7E是将图7D所示的区域A2的一部分示意性地放大的放大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送电部安装于被检测体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送电部的立体图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送电部的安装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体外单元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6A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6B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其他医疗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与附图一起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另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只不过是以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内容的程度概略地示出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即,本公开并不仅限定于在各图中例示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进而,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说明对埋入到包含人以及动物的被检测体的生物体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中的给定部位进行检测的医疗装置、体外单元、接收装置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实施方式1)
〔医疗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1以及图2所示的医疗装置1具备被埋入被检测体的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和对医疗器具10中的给定部位进行检测的体外单元20。
〔医疗器具的结构〕
首先,对医疗器具10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医疗器具1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图3所示的医疗器具10例如被称为皮下埋入型端口(CV端口)。如图1~图3所示,医疗器具10通过将主体部11埋入生物体100内来使用。
主体部11例如是包含环氧树脂等的壳体。如图1~图3所示,主体部11具备药液容器12、软质部13、导管14、第1线圈15、受电电路16以及第1通信部17。
药液容器12是暂时贮存药液的室。药液容器12在体外侧具有呈圆状的开口12a。
软质部13被称为所谓的隔膜。而且,软质部13封闭药液容器12的开口12a。软质部13例如是包含硅橡胶的软质的盖体(硅酮隔膜),以从主体部11露出的方式设置。此外,软质部13呈圆柱状。软质部13是在主体部11被埋入生物体100内之后,通过被检测体的体表101能够插通用于注入药液(输液)的注射针的部分。
导管14的一端与药液容器12连通,另一端插入未图示的血管等。该导管14输送暂时贮存在药液容器12中的药液。
第1线圈15在药液容器12的体外侧的端面呈圆环状卷绕多个而形成,没置在软质部13的周围而形成。第1线圈15为了小型且增大供电电力而主要由铜线构成,但是为了更轻量化,也可以由铝线构成。例如,第1线圈15形成为5g左右。第1线圈15以与主体部11成为一体的方式通过模具(mold)成型而形成。
受电电路16接收在第1线圈15中产生的电力(感应电动势),并将该接收到的受电结果向第1通信部17输出。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第1线圈15和受电电路16作为受电部发挥功能。
第1通信部17接收经由第1线圈15从受电电路16输入的受电结果,向体外单元20发送电波。另外,受电电路16以及第1通信部17可以一体地形成在IC芯片内,也可以分别形成。另外,在将医疗器具10埋入身体的被试验者利用MRI的情况下,IC芯片有可能暴露于强磁场。因此,医疗器具10也可以是具有对流过第1线圈15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探测功能、以及将第1线圈、受电电路16和第1通信部17电切断的开关等切断功能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IC芯片在通过电流探测功能探测到给定的阈值以上的大电流的情况下,通过切断功能将第1线圈、受电电路16和第1通信部17电切断,从而能够切断流过第1通信部17的电流。
〔体外单元的结构〕
接着,对体外单元2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体外单元2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图2以及图4所示的体外单元20对埋入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中的给定部位进行检测。体外单元20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后述的送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第1线圈15与后述的送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体外单元20具备壳体部21和相对于壳体部21装卸自如的送电部22。另外,也可以将壳体部21以及送电部22一体地形成。
〔壳体部的结构〕
首先,对壳体部21的结构进行说明。壳体部21在内部收纳安装有后述的电源、IC芯片等的电路基板。壳体部21对送电部22供给电力,并且接收送电部22接收到的受电结果。壳体部21具备第1连接部211、电源部212、第2通信部213、输入部214、记录部215、输出部216、显示部217、发光部218以及控制部219。
第1连接部211能够与装配于壳体部21的送电部22电连接,将从电源部212输入的电力向送电部22供给。第1连接部211例如使用母型的电耦合器构成。
电源部212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经由第1连接部211向送电部22供给电力。电源部212使用电池、升压电路等构成。
第2通信部213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将由送电部22经由第1连接部211接收到的受电结果(信号)向控制部219输出。
输入部214接受用户操作的输入。输入部214使用按钮、开关以及触摸面板等来实现。在此,所谓用户,是医生、护士、护理者以及被检测体的患者自身中的其中一个。
记录部215记录体外单元20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信息。记录部215使用易失性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来实现。
输出部216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输出声音。输出部216例如使用扬声器等来实现。
显示部217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显示给定的信息。显示部217使用液晶、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来实现。
发光部218在控制部219的控制下发光。发光部218使用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来实现。
控制部219控制构成体外单元20的各部。控制部219在输入部214被按下的情况下,控制电源部212,经由第1连接部211向送电部22供给电力。此外,控制部219在从第2通信部213输入了受电结果的情况下,通过使发光部218发光,使其通知送电部22与医疗器具10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具体地,控制部219基于来自第2通信部213的受电结果的电力,通过使发光部218发光来使其通知与医疗器具10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例如后述的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位于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上的状态。控制部219使用存储器和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硬件的处理器来实现。
〔送电部的结构〕
接着,对送电部2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A是示出送电部22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送电部22具有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电力的功能。
图1、图2以及图5A所示的送电部22具有片材部221、第2线圈222、第2连接部223以及孔224。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送电部22作为送电片发挥功能。在此,在对软质部13刺入注射针时,存在多次向相同的部位刺入注射针的情况。因此,如图1所示,为了不使刺入注射针的位置集中于一处,孔224的内径尺寸R2优选设计为比软质部13的外径尺寸R1稍小。例如,考虑孔224的内径尺寸R2比软质部13的外径尺寸R1小中1mm左右的结构。
片材部221呈板状,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为圆弧状。片材部221例如使用无纺布等来实现。此外,片材部221通过两片无纺布夹着第2线圈222以及第2连接部223而形成。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在片材部221的背面侧(被检测体侧)设置能够粘附于被检测体的粘附构件或施加了粘合构件等的密封构件。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在片材部221的背面侧(被检测体侧)代替密封构件而设置润滑剂,使得能够使被检测体的体表101平滑地移动。
第2线圈222呈圆环状,设置在片材部2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方。第2线圈222根据经由第2连接部223从壳体部21输入的电力而产生磁通。
第2连接部223设置在片材部221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方,将第2线圈222与壳体部21的电源部212电连接。第2连接部223例如使用公型的电耦合器而构成。
孔224设置在第2线圈222内。例如,孔224设置在设置有第2线圈222的中央。孔224能够插拔注射针。另外,第2线圈222的内径和孔224的直径能够根据软质部13的直径适当地进行变更。
此外,如图5B、图5C以及图5D所示,孔224也可以由多个构成。例如,在孔224如图5B那样由三个构成的情况下,用户在第一次刺入注射针时,利用孔224a。然后,用户在第二次刺入注射针时,利用孔224b。进而,用户在第三次刺入注射针时,利用孔224c。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刺入注射针的位置有效地分散,能够抑制软质部13的劣化。另外,孔224的数量以及形成的位置能够任意地决定,并不限定。
〔医疗装置所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
接着,对医疗装置1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图6A~图6D是示意性地示出医疗装置1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概要的图。另外,在图6A~图6D中,对医疗器具10被埋入生物体100内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首先,用户通过按下体外单元20的输入部214,从壳体部21的电源部212向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供给电力。然后,用户一边搜索埋入生物体100内的医疗器具10一边使体外单元20的送电部22靠近(图6A→图6B)。在该情况下,第2线圈222经由第2连接部223以及第1连接部211从电源部212被供给电力,从而产生磁通。
接下来,用户使体外单元20进一步靠近医疗器具10(图6B→图6C)。在该状况下,发光部218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给定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进行表示到达了医疗器具10中的给定部位的发光来通知用户。在该情况下,医疗装置1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位置关系到达了在铅垂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发光来通知给用户。具体地,医疗装置1利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的中心与第2线圈222的中心的偏差越小,供电电力越大这一点。即,医疗装置1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的中心与第2线圈222的中心一致的情况下,流过第2线圈222的电流达到成为IC芯片的一部分的受电电路16以及第1通信部17的驱动电力。另外,严格地说,由于深度方向根据患者而不是一定的,所以体外单元20优选具有调整供电电力量的功能的结构。由此,医疗器具10的第1通信部17发送经由第1线圈15从送电部22接收到电力的受电结果。而且,控制部219在经由送电部22以及第2通信部213接收到受电结果的情况下,通过使发光部218发光,向用户通知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给定的位置。其结果是,用户能够容易地确认埋入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具体地,用户能够掌握在发光部218发光的部位,软质部13位于孔224的下方。
另外,控制部219也可以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给定的位置的情况下,不仅使发光部218发光,还通过使输出部216输出声音来通知用户。进而,控制部219也可以通过使显示部217显示表示第2线圈222到达了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信息来通知用户。
然后,用户在发光部218发光的状态下,利用胶带30等将送电部22固定在埋入有医疗器具10的生物体100的体表101,将送电部22从壳体部21拆卸(图6C→图6D)。然后,用户以送电部22中的孔224为标记插通注射针40。由此,用户能够在不迷惑医疗器具10的软质部13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注射针40插通在软质部13,因此能够容易地向药液容器12注入药液。另外,在图6D中,用户使用胶带30等将送电部22固定在医疗器具10的正上方,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在送电部22的背面侧设置密封构件、粘合构件等粘附构件,从而能够粘附在生物体100的体表101。进而,在图6D中,也可以不将送电部22固定在生物体100,而经由送电部22的孔224插通注射针40。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发光部218发光来通知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埋入生物体100内而使用的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体外单元20的送电部22相对于壳体部21装卸自如,因此即使是其他被检测体也能够重复使用壳体部21,因此能够减少导入医疗装置1时的成本。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第1线圈15在软质部13的周围被设置为圆环状,因此,通过发光部218发光来进行通知,能够容易地确认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形状)。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在送电部22的设置有第2线圈222的中央设置了孔224,所以能够在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位置的状态下,将注射针容易地插入到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电可以是第1连接部211和第2连接部223通过电缆(未图示)连接的结构。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将壳体部21载置于桌子上等,仅手持片材部221来进行医疗器具10的搜索。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在送电部22中的第2线圈222的中央设置有孔224,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送电部的形状。
〔送电部的结构〕
图7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送电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7A所示的送电部22A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送电部22的片材部221、第2线圈222以及孔224而具有片材部221A、第2线圈222A以及孔224A。送电部22A还具有缺口部225。
片材部221A呈板状,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为圆弧状。片材部221A例如使用无纺布等来实现。此外,片材部221A通过两片无纺布夹着第2线圈222A以及第2连接部223而形成。
第2线圈222A以电流E1的流动所对置的部分分离的方式配置在片材部221A上而形成,以使不引起由电流E1引起的反向磁通B1的抵消。具体地,第2线圈222A沿着片材部221A的边缘配置而形成。特别是,在形成有孔224A的部分,片材部221A的宽度R2也可以形成为与孔224A的直径R1相等或其以上(R2≥R1)。此外,如图7A所示,第2线圈222A优选除了形成于孔224A附近的部分以外,被具有导电性的片材X覆盖。具有导电性的片材X发挥屏蔽的作用,因此能够屏蔽从形成于孔224A附近的部分以外的第2线圈222A向外部的磁场的辐射,能够防止这里的部分与第1线圈15相互作用。另外,具有导电性的片材X例如可以考虑金属片。
孔224A设置在第2线圈222A的附近。孔224A能够插拔注射针。
缺口部225从孔224A朝向片材部221A的外缘被切除而形成。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用户在将注射针插通于医疗器具10的状态下,能够将送电部22A从被检测体的体表去除,能够保持清洁性。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用户在检测到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的情况下,在通过胶带等将片材部221A暂时地暂时固定于被检测体之后,将注射针插入到医疗器具10。然后,用户在留下注射针的状态下,经由缺口部225将包含片材部221A的体外单元20从被检测体拆卸。拆卸后的体外单元20能够多次利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送电部22中的第2线圈222的形状与向被检测体的粘附状态的有无无关,始终相同,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第2线圈以及送电部的形状。
图7B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送电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7C是将图7B所示的区域A1的一部分示意性地放大的放大图。
图7B以及图7C所示的送电部22AA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送电部22的片材部221、第2线圈222以及孔224而具有片材部221AA、第2线圈222AA。送电部22AA还具有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孔224A以及缺口部225。
片材部221AA呈板状,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为圆弧状。片材部221AA例如使用无纺布等来实现。此外,片材部221AA通过两片无纺布夹着第2线圈222AA以及第2连接部223而形成。
第2线圈222AA呈圆环状,设置在片材部221AA的长边方向上的一方。第2线圈222AA根据经由第2连接部223从壳体部21输入的电力而产生磁通。此外,第2线圈222AA具有圆环部226、以及将圆环部226的一端226a与另一端226b电连结且安装自如的连结部227。连结部227使用将密封件等构件与圆环部226的一端226a和另一端226b电连结的电线、铝线等构成。另外,连结部227不需要是从圆环部226的一端226a以及另一端226b拆卸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在中央设置切口线而使圆环部226断线那样的结构,也可以是能够使用耦合器等来插拔圆环部226的一端226a以及另一端226b的结构。
如图7D以及图7E所示,这样构成的送电部22AA在用户检测到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的情况下,在通过胶带等将片材部221AA暂时地暂时固定于被检测体之后,将注射针插入到医疗器具10。然后,将连结部227从片材部221AA拆卸。由此,用户能够留下注射针而经由缺口部225将包含片材部221AA的体外单元20从被检测体拆卸。拆卸后的体外单元20能够多次利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在第2线圈222AA设置有将圆环部226的一端226a和另一端226b电连结且安装自如的连结部227,因此,在留下注射针的状态下,能够经由缺口部225将包含片材部221AA的体外单元20从被检测体拆卸,因此,能够多次利用体外单元20,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成本。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送电部22安装于生物体100的外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送电部安装于生物体100的外表。
〔送电部的结构〕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送电部安装于被检测体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送电部的立体图的图。
图8以及图9所示的送电部22B具有平板状的片材部221B、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2线圈222、装卸自如地与上述的壳体部21的第1连接部211电连接的第2连接部223、以及孔224。进而,送电部22B以收纳于能够粘附于被检测体的收纳部50的状态装配在被检测体102。
收纳部50将片材部221B以能够在内部移动的方式收纳。收纳部50的上表面的面积比片材部221B的上表面的面积大。此外,收纳部50在表面侧具有能够操作片材部221B的位置的窗部51,在背面侧具有能够粘附于物体的粘合构件52。此外,收纳部50通过摩擦系数小的构件、例如聚碳酸酯等形成。
这样构成的送电部22B在收纳部50粘附于被检测体102且收纳于收纳部50的状态下,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位置检测方法,在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正上方从壳体部21拆卸。另外,用户知道埋入有医疗器具10的大致的部位,因此将收纳部50粘附在埋入有医疗器具10的部位附近的被检测体102。然后,如图10所示,送电部22B在用户经由窗部51进行了片材部221B的位置的微调整之后,通过胶带等固定在收纳部50内。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由于在将送电部22B收纳于收纳部50的状态下装配在被检测体102,所以能够在使被检测体102处的摩擦较小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医疗器具10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医疗器具10接收到的电力发送到体外单元20,来通知医疗器具10中的给定部位的位置,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基于接收装置从医疗器具接收的电力值,变更通知的内容。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医疗装置的结构〕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11所示的医疗装置1C具备:医疗器具10C,其埋入被检测体的生物体100内而使用;以及体外单元20C,其检测医疗器具10C中的给定部位。
〔医疗器具的结构〕
首先,对医疗器具10C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医疗器具10C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医疗器具10C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器具10的第1通信部17而具备第1通信部17C。进而,医疗器具10C还具备计测部18和记录部19。
第1通信部17C经由第1线圈15将计测部18计测出的计测结果发送到体外单元20C。进而,第1通信部17C经由第1线圈15将记录部19记录的信息发送到体外单元20C。
计测部18计测受电电路16接收到的电力的电力值,并将该计测结果输出到第1通信部17C。
记录部19记录与埋入医疗器具10C的被检测体相关的被检测体信息。在此,所谓被检测体信息是指,用于识别被检测体(患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体重、担当医生、能够应用的药液的种类等。记录部19使用IC存储器等来实现。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受电电路16、第1通信部17C、计测部18以及记录部19可以一体地形成在IC芯片内,也可以分别形成于IC芯片内。
〔体外单元的结构〕
接着,对体外单元20C的结构进行说明。体外单元20C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控制部219而具备控制部219C。
控制部219C对构成体外单元20C的各部进行控制。控制部219C在输入部214被按下的情况下,基于经由第2通信部213输入的电流值,控制发光部218发光的发光状态。控制部219C使用存储器和具有CPU等硬件的处理器来实现。
〔体外单元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
接着,对医疗装置1C执行的位置方法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体外单元执行的位置检测方法的概要的流程图。另外,在图13中,对医疗器具10C被埋入生物体100内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首先,控制部219C在用户按下输入部214而从电源部212向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供给电力的状态下,在使片材部221移动而接近于埋入生物体100内的医疗器具10的情况下(例如参照上述的图6A→图6B),判断经由第2通信部213输入的由医疗器具10C接收到的电力值是否为第1阈值以上(步骤S101)。在由控制部219C判断为经由第2通信部213由医疗器具10C接收到的电力值不是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体外单元20C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2。相对于此,在由控制部219C判断为经由第2通信部213由医疗器具10C接收到的电力值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体外单元20C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3。
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219C通过第1点亮使发光部218发光。具体地,控制部219C使发光部218以蓝色点亮。在步骤S102之后,体外单元20C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6。
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219C通过第2点亮使发光部218发光。具体地,控制部219C使发光部218以黄色或橙色点亮。
接下来,控制部219C在从电源部212向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供给电力的状态下,在使片材部221移动而进一步接近埋入生物体100内的医疗器具10的情况下(例如参照上述的图6A→图6B→图6C),判断经由第2通信部213输入的由医疗器具10C接收到的电力值是否为第2阈值以上(步骤S104)。在由控制部219C判断为经由第2通信部213输入的由医疗器具10C接收到的电力值为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体外单元20C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5。相对于此,在由控制部219C判断为经由第2通信部213输入的由医疗器具10C接收到的电力值不是第2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体外单元20C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6。
在步骤S105中,控制部219C通过第3点亮使发光部218发光。具体地,控制部219C使发光部218以绿色发光。发光部218的点亮为绿色的部位表示软质部13位于孔224的下方。因而,用户在发光部218的点亮为绿色的部位,若以孔224为标记插通注射针40,则能够在不迷惑医疗器具10的软质部13的位置的情况下向软质部13插通注射针40。
接下来,控制部219C判断是否结束检测医疗器具10C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步骤S106)。具体地,控制部219C判断用户是否通过将手指等从输入部214离开而从输入部214停止了信号。在由控制部219C判断为结束检测医疗器具10C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体外单元20C结束本处理。相对于此,在由控制部219C判断为不结束检测医疗器具10C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101。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2,发光部218基于通过第2通信部213接收到的电力值,变更发光的状态来进行通知,因此能够直观地掌握医疗器具10C的软质部13与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的距离。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即,控制部219C基于经由第2通信部213输入的被检测体信息来控制电源部212供给的电力的电力值。根据该结构,能够从体外单元20C向医疗器具10C供给适合于每个被检测体的电力。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通过体外单元20、20C的发光部218进行发光等来通知医疗器具10、10C中的第1线圈15与第2线圈222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但是在实施方式3中,通过在医疗器具设置通知部来进行通知。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医疗装置的结构〕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医疗器具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医疗装置1D具备:医疗器具10D,其埋入被检测体的生物体100内而使用;以及体外单元20D,其检测医疗器具10中的给定部位。
〔医疗器具的结构〕
首先,对医疗器具10D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6A是示出医疗器具10D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14~图16A所示的医疗器具10D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备多个发光部60,并省略了第1通信部17。
发光部60在软质部13的周围以给定的间隔配置为圆环状。具体地,发光部60在第1线圈15的中心每隔120度呈圆环状地在软质部13的周围配置在三个部位。发光部60根据受电电路16接收到的电力而发光。发光部60使用LED构成。具体地,发光部60优选使用指向性高的LED。更具体地,发光部60优选使用在被检测体等的生物体透射上发出红色的波段的光的红色LED。另外,如图16B所示,发光部60的数量、配置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体外单元的结构〕
接着,对体外单元20D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体外单元20D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壳体部21的结构中省略了第2通信部213、输出部216、显示部217以及发光部218。进而,体外单元20D还具备第2线圈230。
第2线圈230呈圆环状,根据从电源部212输入的电力产生磁通,向第1线圈发送电力。此外,第2线圈230供给的电力是即使第2线圈230与第1线圈15为给定的距离、例如几十cm左右的距离,也能够使发光部60发光的程度的电力。
这样构成的医疗装置1D从体外单元20D供给电力,通过医疗器具10D中的多个发光部60发光来通知埋入有医疗器具10D的部位。由此,用户能够从被检测体的外部直观地掌握医疗器具10D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以及中心。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3,通过医疗器具10D中的多个发光部60发光来进行通知,因此能够从被检测体的外部直观地掌握医疗器具10D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体外单元20D仅向医疗器具10D发送电力,例如也可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2那样,在医疗器具10D设置第1通信部17C、记录部19,在体外单元20D设置第2通信部213以及控制部219C等,由此记录被检测体信息,或者进行被检测体信息的读写。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3中,在通过电磁感应方式使医疗器具与体外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发光部发光来通知了医疗器具与体外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但是在实施方式4中,通过医疗器具磁化且体外单元粘着在被检测体的表面来通知医疗器具与体外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以下,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医疗装置的结构〕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17所示的医疗装置1E具备:医疗器具10E,其埋入被检测体的生物体100内而使用;以及体外单元20E,其向医疗器具10E供电。
〔医疗器具的结构〕
首先,对医疗器具10E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所示的医疗器具10E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器具10的第1线圈15而具备第1线圈70,并省略了受电电路16以及第1通信部17。进而,医疗器具10E还具备:磁性体71,其在药液容器12的体外侧的端面形成为圆环状,并且设置在软质部13的周围而形成。第1线圈70相对于磁性体71卷绕而形成。
〔体外单元的结构〕
接着,对体外单元20E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7所示的体外单元20E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体外单元20的送电部22而具备送电部22E。送电部22E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送电部22的片材部221而具备片材部221E。片材部221E还具有:变化部300,其在长边方向上形成为波纹状,能够伸缩,并且伸缩自如。
这样构成的医疗装置1E在用户按下体外单元20E的输入部214而从壳体部21的电源部212向送电部22的第2线圈222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在用户一边搜索埋入生物体100内的医疗器具10E一边使体外单元20E靠近的情况下,在医疗器具10E与体外单元20E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时,变化部300粘着在被检测体的体表101。具体地,第2线圈222通过被磁性体71的磁力吸引而粘着在被检测体的体表101(参照图18)。由此,用户通过变化部300变化,从体外单元20E模拟地通知已成为相对关系,因此能够容易地确定医疗器具10E中的给定部位、即软质部13的位置。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4,第2线圈222通过被磁性体71的磁力吸引而粘着在被检测体的体表101,通过变化部300变化来进行通知,因此能够容易地确定医疗器具10E中的软质部13的位置。
(实施方式5)
接着,对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在壳体部21设置有电源部212,但是在实施方式5中,在送电部设置电源部,并且能够通过无线使送电部与体外单元双向地进行通信。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医疗装置的结构〕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医疗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19以及图20所示的医疗装置1F具备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医疗器具10、检测医疗器具10中的给定部位的送电部400、和接收并通知送电部400检测到的检测结果的体外单元500。
〔送电部的结构〕
首先,对送电部400的结构进行说明。送电部400呈矩形形状,具备能够粘附于被检测体的片材部401、第2线圈222、以及孔224。进而,送电部400还具备电源部212F、第2通信部213、控制部219F、以及第3通信部402。
电源部212f设置在片材部401。电源部212f例如使用极薄型的按钮电池等构成。电源部212f在控制部219F的控制下,向第2线圈222供给电力。
控制部219F控制电源部212F、第2通信部213以及第3通信部402。控制部219F使用存储器和具有CPU等硬件的处理器来实现。
第3通信部402在控制部219F的控制下,与后述的体外单元500的第4通信部501双向地进行通信。第3通信部402在控制部219F的控制下,将第2通信部213接收到的受电结果(信号)发送到后述的体外单元500的第4通信部501。第3通信部402例如使用能够按照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局域网)(注册商标)等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而构成。
〔体外单元的结构〕
接着,对体外单元500的结构进行说明。体外单元500具备电源部212、输入部214、记录部215、输出部216、显示部217、发光部218、第4通信部501、以及控制部502。
第4通信部501在控制部502的控制下,接收从送电部400的第3通信部402发送的受电结果,并向控制部502输出。第4通信部501例如使用能够按照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Wi-Fi等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而构成。
控制部502对构成体外单元500的各部进行控制。控制部502基于经由第4通信部501输入的从送电部400的第3通信部402发送的受电结果,使发光部218发光,由此使其通知送电部22与医疗器具10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控制部502使用存储器和具有CPU等硬件的处理器来实现。控制部502也可以不仅使发光部218发光,还可以使输出部216输出声音,或者使显示部217显示信息。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5,通过在送电部400设置电源部212F,能够省略用于从体外单元500供给电力的电缆、连接器等,因此能够实现简易的结构。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5中,在通过磁感应方式使医疗器具与体外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了用户,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磁场共振方式、电波接收方式以及电场耦合方式。
此外,在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5中,送电部与壳体部为独立体,但是并不限定于此,送电部与壳体部也可以是一体。
此外,在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5中,通过将送电部与壳体部电连接来向送电部供给电力,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无线供电来从壳体部向送电部供给电力。
此外,在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5中,在壳体部设置有电源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送电部设置电源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送电部设置发送天线,并且在壳体部设置接收天线,在医疗器具与体外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从发送天线向接收天线发送通知医疗器具与体外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的信号。
此外,在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5中,体外单元的第2线圈朝向医疗器具的第1线圈发送电力,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从第1线圈向第2线圈发送电力。
此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5所涉及的医疗装置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4所涉及的医疗装置所记载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进而,也可以适当组合在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4所涉及的医疗装置中说明的构成要素。
此外,在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5所涉及的医疗装置中,上述的“部”能够改称为“单元”、“电路”等。例如,控制部能够改称为控制单元、控制电路。
此外,使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5所涉及的医疗装置执行的程序以能够安装的形式或能够执行的形式的文件数据记录在CD-ROM、软盘(FD)、CD-R、DVD(Digital VersatileDisk,数字多功能盘)、USB介质、闪速存储器等通过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来提供。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流程图的说明中,使用“首先”、“然后”、“接下来”等表述来明示了步骤间的处理的前后关系,但是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需要的处理的顺序并不由这些表述唯一确定。即,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的顺序能够在不矛盾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申请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这些是例示,以本发明的公开一栏所记载的方式为代表,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各种变形、改良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符号说明
1、1C、1D、1E、1F:医疗装置;
10、10C、10D、10E:医疗器具;
11:主体部;
12:药液容器;
12a:开口;
13:软质部;
14:导管;
15:第1线圈;
16:受电电路;
17、17C:第1通信部;
18:计测部;
19:记录部;
20、20C、20D、20E、500:体外单元;
21:壳体部;
22、22A、22AA、22B、22E、400:送电部;
30:胶带;
40:注射针;
50:收纳部;
51:窗部;
52:粘合构件;
60:发光部;
70:第1线圈;
71:磁性体;
100:生物体;
101:体表;
102:被检测体;
211:第1连接部;
212、212F:电源部;
213:第2通信部;
214:输入部;
215:记录部;
216:输出部;
217:显示部;
218:发光部;
219、219C、219f、502:控制部;
221、221A、221AA、221B、221E、401:片材部;
222、222AA、230:第2线圈;
223:第2连接部;
224、224A:孔;
225:缺口部;
226:圆环部;
227:连结部;
300:变化部;
402:第3通信部;
501:第4通信部。

Claims (23)

1.一种医疗装置,具备:
送电部,其以非接触传输电力;
受电部,其接收从所述送电部传输的所述电力;
医疗器具,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受电部中的其中一者,被埋入体内而使用;以及
通知部,其在伴随着所述送电部和所述受电部中的一者的移动而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已成为该给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基于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所述电力,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在所述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值超过给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包括以下部件中的一个以上:
发光部,其通过发出光来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输出部,其通过输出声音来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以及显示部,其通过显示表示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的信息来进行通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医疗器具具有:
埋入体内而使用的主体部;以及
所述主体部中的插通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针的软质部,
所述受电部具有:
第1线圈,其设置于所述软质部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医疗装置还具备:体外单元,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通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体外单元还具有:
电源部,其向所述送电部供给电力;以及
壳体部,其收纳所述电源部,
所述送电部相对于所述壳体部装卸自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送电部具有:
片材部,其呈板状;
用于传输所述电力的第2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一方;以及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另一方,将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电源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部在所述第2线圈内具有能够注入注射针的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部还具有:
孔,其设置在所述第2线圈的附近,能够注入注射针;以及
缺口部,其从所述孔的外周朝向所述片材部的外缘被切除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部还具有:
粘合构件,其能够在两面中的其中一者中粘附于被检测体。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医疗装置还具备:收纳部,其能够收纳所述片材部,能够粘附于被检测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收纳部将所述片材部以能够在内部移动的方式收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收纳部具有:
窗部,其形成在表面侧,能够移动所述片材部的位置;以及
粘合构件,其设置在背面侧,能够粘附在被检测体。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医疗器具具有:
计测部,其计测电力值;以及
第1通信部,其经由所述受电部发送由所述计测部计测到的所述电力值,
所述体外单元还具有:
第2通信部,其接收经由所述送电部从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的所述电力值,
所述通知部通知基于由所述第2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电力值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体外单元还具备:
控制部,其至少控制通知部,
所述医疗器具还具备:
记录部,其记录识别被检测体的被检测体信息,
所述第1通信部经由所述受电部发送所述被检测体信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被检测体信息,控制所述送电部发送的所述电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医疗器具具有:
埋入体内而使用的主体部;以及
所述主体部中的插通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针的软质部,
所述受电部具有:
第1线圈,其设置于所述软质部的周围,
所述通知部在所述软质部的周围以给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基于经由所述第1线圈接收到的所述电力,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装置,其中,
所述医疗装置还具备:体外单元,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通知部,
所述医疗器具具有:
埋入体内而使用的主体部;以及
所述主体部中的插通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针的软质部,
所述受电部具有:
磁性体,其设置于所述软质部的周围;以及
第1线圈,其卷绕于所述磁性体,
所述体外单元还具有:
壳体部,其收纳向所述送电部供给电力的电源部,
所述送电部具有:
片材部,其呈板状;
用于传输所述电力的第2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一方;以及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另一方,将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电源部电连接,
所述通知部设置在所述片材部,在所述第2线圈中被供给所述电力的情况下,所述第2线圈经由被检测体粘着在所述磁性体且使所述第2线圈与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关系相对地变化,由此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19.一种体外单元,检测埋入体内而使用并且具有接收从外部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的电力的受电部的医疗器具的给定部位,所述体外单元具备:
送电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所述电力;以及
通知部,其在伴随着该体外单元的移动而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已成为所述给定的状态。
20.一种送电片,相对于体外单元装卸自如,所述体外单元检测埋入体内而使用并且具有接收从外部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的电力的受电部的医疗器具的给定部位,所述送电片具备:
片材部,其呈板状;
用于传输所述电力的第2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一方;以及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另一方,将所述第2线圈和所述体外单元的电源部电连接。
21.一种医疗器具,埋入体内而使用,并接收从体外单元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的电力,所述医疗器具具备:
埋入体内而使用的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中的插通用于注入药液的注射针的软质部;以及
具有设置于所述软质部的周围的第1线圈,经由该第1线圈接收所述电力的受电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医疗器具,其中,
所述医疗器具还具备:通知部,其在所述软质部的周围以给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基于经由所述第1线圈接收到的所述电力,通知所述体外单元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已成为给定的状态。
23.一种位置检测方法,由医疗装置执行,所述医疗装置具备:送电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传输电力;受电部,其接收从所述送电部传输的所述电力;医疗器具,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受电部中的其中一者,埋入体内而使用;以及体外单元,其具有所述送电部以及所述受电部中的其中另一者,在所述位置检测方法中,
在一边使所述体外单元移动一边由所述送电部向所述受电部传输所述电力的情况下,在所述送电部与所述受电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达到了给定的状态时,通知已成为该给定的状态。
CN202080033149.3A 2019-05-08 2020-04-22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37847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8521 2019-05-08
JP2019088521A JP6858218B2 (ja) 2019-05-08 2019-05-08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PCT/JP2020/017398 WO2020226059A1 (ja) 2019-05-08 2020-04-22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医療器具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4739A true CN113784739A (zh) 2021-12-10

Family

ID=73044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3149.3A Pending CN113784739A (zh) 2019-05-08 2020-04-22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40404A1 (zh)
EP (1) EP3967339A4 (zh)
JP (2) JP6858218B2 (zh)
CN (1) CN113784739A (zh)
WO (1) WO20202260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9324A (zh) * 2020-08-28 2022-08-1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及医疗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27265A (ja) * 2021-02-19 2022-08-3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医療装置および光量調節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0168A (ja) * 1989-07-25 1991-04-16 Medtronic Inc 皮下埋設機器
JPH11506646A (ja) * 1995-06-07 1999-06-15 サルザー インターメデ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埋込み可能な医療装置のための経皮膚エネルギ伝送回路
JP2010172653A (ja) * 2009-02-02 2010-08-12 Toray Ind Inc 穿刺補助具
JP2013531999A (ja) * 2010-05-05 2013-08-15 シー・アール・バード・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埋め込まれた装置を識別し、位置を特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263572A (zh) * 2013-07-29 2016-01-20 艾尔弗雷德·E·曼科学研究基金会 用于植入式装置的高效率磁链路
JP2018501021A (ja) * 2015-01-09 2018-01-18 アクソニクス モジュレーショ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神経刺激充電デバイスとの使用のための取り付けデバイスおよび関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1468A (ja) * 1988-10-03 1990-07-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皮下端子
US20040064030A1 (en) * 2002-10-01 2004-04-01 Peter Forsell Detection of implanted injection port
US7191011B2 (en) * 2003-04-07 2007-03-13 Advanced Neuromodulation Systems, Inc. Access port indicator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EP3173121B8 (en) * 2005-04-27 2021-03-24 C.R. Bard Inc. Infusion apparatuses provided with septum
US8171938B2 (en) * 2007-11-27 2012-05-08 Bradley P Bengts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magnetic injection fill ports
US8529525B2 (en) * 2011-03-22 2013-09-10 Medtronic, Inc. Implantable vascular access system
EP2856965B1 (en) 2012-06-01 2020-04-01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Kochi University Medical product that emits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and medical-product usage-status ascertain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90168A (ja) * 1989-07-25 1991-04-16 Medtronic Inc 皮下埋設機器
JPH11506646A (ja) * 1995-06-07 1999-06-15 サルザー インターメデ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埋込み可能な医療装置のための経皮膚エネルギ伝送回路
JP2010172653A (ja) * 2009-02-02 2010-08-12 Toray Ind Inc 穿刺補助具
JP2013531999A (ja) * 2010-05-05 2013-08-15 シー・アール・バード・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埋め込まれた装置を識別し、位置を特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263572A (zh) * 2013-07-29 2016-01-20 艾尔弗雷德·E·曼科学研究基金会 用于植入式装置的高效率磁链路
JP2018501021A (ja) * 2015-01-09 2018-01-18 アクソニクス モジュレーション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神経刺激充電デバイスとの使用のための取り付けデバイスおよび関連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9324A (zh) * 2020-08-28 2022-08-1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及医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98121A (ja) 2021-07-01
EP3967339A1 (en) 2022-03-16
US20220040404A1 (en) 2022-02-10
EP3967339A4 (en) 2023-01-04
JP2020182679A (ja) 2020-11-12
JP6858218B2 (ja) 2021-04-14
WO2020226059A1 (ja) 2020-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5530B2 (en) Resposable biosens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sensing
ES2907146T3 (es) Dispositivo compacto de monitorización fisiológica en el cuerpo
CN113784739A (zh) 医疗装置、体外单元、送电片、医疗器具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JP5624984B2 (ja) 連続分析装置
US11554257B2 (en) Medical device, extracorporeal unit, power transmission sheet, and medical instrument
JP2013516239A (ja) 接続整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30281802A1 (en)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ensor system
JP2011212117A (ja) 体液成分測定システム
JP7129542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WO2022044911A1 (ja) 給電装置及び医療装置
JP7233514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JP7129544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JP7129541B2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EP4295893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light-quantity adjusting device
JP2022036150A (ja) 医療装置、体外ユニット、送電シートおよび医療器具
WO2022102393A1 (ja) 医療装置、医療器具部品および医療器具
JP2019154711A (ja) 医療機器システム及び報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