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0721B - 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0721B
CN113780721B CN202110860844.3A CN202110860844A CN113780721B CN 113780721 B CN113780721 B CN 113780721B CN 202110860844 A CN202110860844 A CN 202110860844A CN 113780721 B CN113780721 B CN 1137807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server
user information
data integ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08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0721A (zh
Inventor
杨雨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deamak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deamak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deamak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deamake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08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07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0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0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0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0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整合服务器,包括: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中存储的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解析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中每个用户信息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根据所述唯一性标签判断所述每个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在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未被存储过时,则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根据存储的用户信息生成用户画像;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画像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的每个区域服务器的对应关系。本申请通过数据整合服务器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并进行唯一性保存,达到了数据整合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整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企业的用户运营由不同部门分别负责,比如互联网项目部门,以及传统的市场部门。且这些企业针对不同的地域、案场设有不同的营销渠道。不同部门的运营各司其职,很容易导致用户数据的割裂,无法形成企业统一的数据资产。
因此,现有技术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企业各部门的数据壁垒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应用于数据整合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中存储的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解析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中每个用户信息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
根据所述唯一性标签判断所述每个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
在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未被存储过时,则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
根据存储的用户信息生成用户画像;
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画像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的每个区域服务器的对应关系。
可见,本申请通过数据整合服务器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并进行唯一性保存,达到了数据整合的目的,同时生成用户画像供多个区域服务器调用,消除了数据调用障碍,打破了各部门的数据壁垒。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整合系统,包括数据整合服务器和多个区域服务器;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分别连接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用于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中存储的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解析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中每个用户信息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根据所述唯一性标签判断所述每个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在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未被存储过时,则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根据存储的用户信息生成用户画像,创建并保存所述被存储的用户信息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每个区域服务器的对应关系;
所述区域服务器,连接用户设备,用于获取并存储用户信息,然后向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上传所述用户信息,或者,用于向数据整合服务器发送针对用户信息的读取请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整合方法的一个可选的应用场景的结构原理图;
图1b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数据整合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的“至少一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中的每一个本身可以是元素,也可以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元素的集合。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等于可以与大于连用,适用于大于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与小于连用,适用于与小于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当等于与大于连用时,不与小于连用;当等于与小于连用时,不与大于连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目前,多数企业的用户运营由不同部门分别负责,比如互联网项目部门,以及传统的市场部门。且这些企业针对不同的地域、案场设有不同的营销渠道。不同部门的运营各司其职,很容易导致用户数据的割裂,无法形成企业统一的数据资产。
虽然也有部分企业使用了数据整合技术,但是现有的数据整合技术更多是依靠企业数据中台来抓取数据,这需要构建庞大的数据架构以及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人力财力等生产能力,较为耗时耗力且不普适化,无法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整合方法,旨在解决企业各部门的数据壁垒问题。
如图1a所示,图1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整合方法的一个可选的应用场景,具体为一种数据整合系统。所述数据整合系统包括用户设备100和数据整合服务器300,所述用户设备100于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连接。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00与所述线上活动服务器2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无线连接。所述用户设备100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车载终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移动陆地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的,由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存储的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解析出至少一个用户信息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根据上述。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整合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应用于数据整合服务器300,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存储的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解析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中每个用户信息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
示例的,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分别对应不同的部门和/或销售渠道,用于存储和处理不同的部门或销售渠道的数据。当用户通过用户设备100发生相应的操作时,产生的用户数据(即用户信息)存储至相应的区域服务器200中。当所述区域服务器200存储所述用户信息后,同时向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发送所述用户数据,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到所述用户信息后,接续出所述用户信息中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
可见,本示例达到了在用户触发操作的同时将用户信息同步至数据整合服务器300的目的。
步骤102、根据所述唯一性标签判断所述每个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存储。
示例的,为了避免数据重复存储和处理,本示例先根据唯一性标签判断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接收和存储。
在一个可能的实例中,所述步骤102,具体包括:
步骤1021、判断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中是否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
示例的,在解析出所述唯一性标签后,在服务器中查询所述唯一性标签,若查询出所述唯一性标签,则判断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中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若未查询出所述唯一性标签,则判断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中不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
步骤1022、若不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则判断所述用户信息未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存储。
示例的,若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中不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则所述用户信息是第一次出现。
步骤1023、若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则判断所述用户信息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存储。
示例的,若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中不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则所述用户信息已被存储,不需要再次进行存储。
步骤103、在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未被存储过时,则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
示例的,在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时,需同时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的第一唯一性标签,并存储所述第一唯一性标签与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的对应关系。
可见,本示例中,通过设置唯一性标签校验,使得用户信息不被重复存储,节省了系统资源。
步骤104、根据存储的用户信息生成用户画像。
示例的,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根据所存储的用户信息,使用CDP构建私域流量池。对所述私域流量池中的用户信息进行标签化,得到相应的用户标签。然后将所述用户信息与相应的用户标签进行关联,将所有的用户标签与用户账号进行关联,最终形成用户画像。
具体的,由于所述用户画像的构建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用户画像在用户不断产生用户信息之时,会随之产生变化,例如加入新的用户标签、修改用户标签权重等。
在一个可能的实例中,所述步骤104,具体包括:
步骤1041、将同一用户账号的用户信息进行整合,生成所述同一用户账号的用户画像。
示例的,由于所述用户信息是相应的用户账号通过用户设备100产生的,因此,每个用户信息都与所述用户账号关联。在不同的区域服务器200中获取到的用户信息其用户账号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存储所述用户信息后,将同一用户账号的用户信息进行整合,生成该用户账号的用户画像。
步骤105、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画像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的每个区域服务器200的对应关系。
示例的,在得到用户画像之后,将所述用户画像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进行关联,并存储所述对应关系,任意一个区域服务器200向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发送针对所述用户信息的读取请求时,数据整合服务器300需要查询所述对应关系,以确定是否有权限。
可见,本示例中,在数据整合之后,设置为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设置用户画像的调用权限,以使得多个渠道可以使用统一的用户数据,打通了数据壁垒。
在一个可能的实例中,所述步骤101之前,还包括:
步骤100、生成至少一个用户账号,其中,所述用户账号用于根据用户在用户设备100的相应操作生成相应的用户信息。
示例的,初始阶段,所述区域服务器200和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中均不存在用户的用户账号,需要用户产生注册、关注等操作之后,才在所述区域服务器200生成用户账号,同时在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生成相应的用户账号。在生成用户账号之后,用户则可通过用户设备100进行相应的操作生成相应的用户信息。
步骤110、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账号的第一来源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来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账号初次关注或注册的渠道所对应的区域服务器200。
示例的,当生成用户账号时,同时获取所述用户账号的初始来源(即初次关注或注册的渠道)。例如,若用户初次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关注,进而在区域服务器200和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中生成微信号作为用户账号,所述微信公众号则为所述用户账号的初始来源。所述区域服务器200根据所述初始来源生成第一来源信息,并向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发送所述第一来源信息。
可见,本示例中,通过记录用户账号的来源,进而达到来源追溯的目的。
步骤120、将所述第一来源信息与所述用户账号进行关联。
示例的,将所述第一来源信息与所述用户账号进行关联。当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获取到用户信息时,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知用户账号,根据用户账号调用第一来源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例中,所述步骤12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30、根据所述第一来源信息为所述用户账号设置分类标签,并对每个所述分类标签之间设置互斥关系。
示例的,由于所述第一来源信息指示的是区域服务器200,而每个区域服务器200分别对应不同的部门和/或销售渠道,因此,所述第一来源间接指示不同的部门或销售渠道,基于部门和/或销售渠道的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分类标签(可以是每个部门设置一个或多个分类标签),并分别将所述分类标签与相应的区域服务器200进行关联。此外,还对每个分类标签之间设置互斥关系,使得不同的分类标签不能够与相同的第一来源信息关联。
步骤140、将不具有所述互斥关系的用户账号分为同一组,得到多个用户组。
示例的,根据分类标签对所述用户账号进行分组,每个不具有互斥关系的分类标签则可为一组,最终得到多个用户组。
步骤150、为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分别配置相应的用户组进行跟进。
示例的,将所述多个用户组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进行关联,由相应的区域服务器200跟进所关联的用户组。
具体的,所述用户组还可以与相应的活动或项目进行关联,以针对活动或项目进行跟进。
在一个可能的实例中,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包括第一区域服务器200和多个第二区域服务器200,所述步骤1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00、获取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限制所述第二区域服务器200发送第一推送信息。
示例的,当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已经向第一用户账号所在的第一用户设备100发送了第一推送信息之后,同时向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接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后,向所述多个第二区域服务器200发送第一限制指令。所述第二区域服务器200接收到所述第一限制指令后,不再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100发送第一推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已经向用户设备100发送了所述第一推送信息,所述第二服务器是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除第一区域服务器200外的任意一个。
可见,本示例中,通过发送所述第一限制指令限制所述第二区域终端则所述多个第二区域服务器200不再发送第一推送消息,使得所述第一用户设备100只由一个部门进行跟进,避免了对用户的重复打扰。
在一个可能的实例中,所述步骤1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300、获取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反馈的多个活动咨询指令和/或活动参加指令,解析出所述多个活动咨询指令和/或活动参加指令中的多个第二来源信息。
示例的,当进行活动项目推广时,在各个部门或销售渠道的网站、APP、小程序或公众号中,进行相应的项目宣传,当用户参加活动时,记录用户参加活动或咨询活动的来源渠道,即第二来源信息。
其中,所述活动咨询指令和活动参加指令均由用户设备100发送至所述区域服务器200,所述第二来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100中咨询和/或参加活动的渠道所对应的区域服务器200。
具体的,可以通过带参二维码、带参条形码、带参环形码等方式作为活动参加或咨询的入口。以二维码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带参二维码所携带的参数即为所述第二来源信息,当第二用户通过第二用户设备100扫码时,将二维码中携带的参数反馈至当前渠道的第三区域服务器200,由所述区域服务器200将所述第二来源信息上传至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当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接收到所述第二来源信息时,说明所述第二用户是通过所述第三区域服务器200所对应的渠道参加或咨询活动,则为所述第三区域服务器200推广成功数进行加1计数。
其中,所述第三区域服务器200为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的任意一个。
可见,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第二来源信息对用户参加活动的渠道进行标记,实现了有效活动推广的渠道来源的追踪,精准的监测广告投放效果。
步骤310、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来源信息统计出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的活动效果排名。
示例的,当活动结束或者需要统计排名时,将获取到的所述多个第二来源信息中每种第二来源信息的次数进行统计,再对所述第二来源信息进行排名,哪种第二来源信息获取次数越多排名越高,活动效果越好,进而对应得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的活动效果排名。
可见,本示例中,通过对第二来源信息进行统计,得到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的活动效果排名,进而分析从哪个营销渠道的效果好,帮助企业及时优化渠道运营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例中,所述步骤15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501、获取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反馈的第一操作指令。
示例的,当第三用户通过第三用户设备100进行操作时,生成并向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发送第一操作指令,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接收到所述第一操作指令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向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反馈所述第一操作指令。步骤1502、若判断出发送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第三用户账号不属于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跟进,则向负责跟进所述第三用户账号的第四区域服务器200发送跳转指令。
示例的,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判断出所述第一操作指令所对应的第三用户账号所在的用户组未与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进行关联,则判断出所述第三用户账号不属于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跟进,反之则是由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跟进。判断出所述第三用户账号不属于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200跟进之后,查询出负责跟进所述第三用户账号的第四区域服务器200,向所述第四区域服务器200发送跳转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区域服务器200接收到所述跳转指令后,向所述第三用户设备100发送跳转命令,将所述第三用户设备100的界面跳转至所述第四区域服务器200所维护的网站、APP、小程序或公众号所在的页面。
其中,所述第四服务器是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除第一区域服务器200外的任意一个。
可见,本示例通过自动跳转操作,使得用户无论在哪个渠道进行操作,都可跳转至初次关注或注册的渠道进行操作,这将提高对用户进行维护和跟进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应用于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包括: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存储的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解析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中每个用户信息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根据所述唯一性标签判断所述每个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300存储;在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未被存储过时,则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根据存储的用户信息生成用户画像;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画像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的每个区域服务器200的对应关系。本申请通过数据整合服务器300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200中的用户信息,并进行唯一性保存,达到了数据整合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数据整合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25,如图1b所示,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processor)20;显示屏21;以及存储器(memory)22,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23和总线24。其中,处理器20、显示屏21、存储器22和通信接口23可以通过总线2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显示屏21设置为显示初始设置模式中预设的用户引导界面。通信接口23可以传输信息。处理器20可以调用存储器22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25可以是上文所述的电梯维护服务器200,也可以是其他终端设备,在此不做唯一性限定。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22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2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为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或模块。处理器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或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器2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25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此外,上述存储介质以及移动终端中的多条指令处理器加载并执行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中已经详细说明,在这里就不再一一陈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整合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至少一个用户账号,其中, 所述用户账号用于根据用户在用户设备的相应操作生成相应的用户信息;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账号的第一来源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来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账号初次关注或注册的渠道所对应的区域服务器;
将所述第一来源信息与所述用户账号进行关联;
根据所述第一来源信息为所述用户账号设置分类标签,并对每个所述分类标签之间设置互斥关系;
将不具有所述互斥关系的用户账号分为同一组,得到多个用户组;
为多个区域服务器分别配置相应的用户组进行跟进;
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中存储的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解析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中每个用户信息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
根据所述唯一性标签判断所述每个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
在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未被存储过时,则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
根据存储的用户信息生成用户画像;
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画像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的每个区域服务器的对应关系;
获取第一区域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指令;
若确定出发送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用户账号不属于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跟进,则向负责跟进所述用户账号的第四区域服务器发送跳转指令,所述第四区域服务器是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除第一区域服务器外的任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包括第一区域服务器和多个第二区域服务器,所述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画像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的每个区域服务器的对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限制所述第二区域服务器发送第一推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已经向用户设备发送了所述第一推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唯一性标签判断所述每个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中是否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
若不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则判断所述用户信息未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
若存在所述唯一性标签,则判断所述用户信息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存储的用户信息生成用户画像,具体包括:
将同一用户账号的用户信息进行整合,生成所述同一用户账号的用户画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并保存所述用户画像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的每个区域服务器的对应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反馈的多个活动咨询指令和/或活动参加指令,解析出所述多个活动咨询指令和/或活动参加指令中的多个第二来源信息,其中,所述活动咨询指令和活动参加指令均由用户设备发送至所述区域服务器,所述第二来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中咨询和/或参加活动的渠道所对应的区域服务器;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来源信息统计出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的活动效果排名。
6.一种数据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整合服务器和多个区域服务器;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分别连接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用于生成至少一个用户账号,其中, 所述用户账号用于根据用户在用户设备的相应操作生成相应的用户信息;以及,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用户账号的第一来源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来源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账号初次关注或注册的渠道所对应的区域服务器;以及,将所述第一来源信息与所述用户账号进行关联;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来源信息为所述用户账号设置分类标签,并对每个所述分类标签之间设置互斥关系;以及,将不具有所述互斥关系的用户账号分为同一组,得到多个用户组;以及,为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分别配置相应的用户组进行跟进;以及,获取多个区域服务器中存储的至少一个用户信息,解析出所述至少一个用户信息中每个用户信息所携带的唯一性标签,根据所述唯一性标签判断所述每个用户信息是否已被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存储,在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未被存储过时,则存储所述当前处理的用户信息,根据存储的用户信息生成用户画像,创建并保存所述被存储的用户信息的允许调用权限与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每个区域服务器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区域服务器反馈的第一操作指令;若确定出发送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的用户账号不属于所述第一区域服务器跟进,则向负责跟进所述用户账号的第四区域服务器发送跳转指令,所述第四区域服务器是所述多个区域服务器中除第一区域服务器外的任意一个;
所述区域服务器,连接用户设备,用于获取并存储用户信息,然后向所述数据整合服务器上传所述用户信息,或者,用于向数据整合服务器发送针对用户信息的读取请求。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
CN202110860844.3A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780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0844.3A CN113780721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0844.3A CN113780721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0721A CN113780721A (zh) 2021-12-10
CN113780721B true CN113780721B (zh) 2024-04-09

Family

ID=78836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0844.3A Active CN113780721B (zh) 2021-07-29 2021-07-29 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07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03934A (ja) * 2010-03-25 2011-10-13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Ltd マーケティ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5260472A (zh) * 2015-10-27 2016-01-20 珠海市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7124426A (zh) * 2017-05-26 2017-09-01 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权益的鉴权方法及装置
CN110415065A (zh) * 2018-04-28 2019-11-05 K11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数据收集系统和信息推送方法
CN111143673A (zh) * 2019-12-19 2020-05-12 上海云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渠道客户信息处理及自动化营销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3462A (ja) * 2010-06-03 2011-12-15 Sony Corp コンテンツ推薦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推薦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推薦方法
US11500522B2 (en) * 2018-09-25 2022-11-15 Salesforce.Com,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record overview of an opportunity based on an event integrated with a third-party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IM) application within a cloud bas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N110119401A (zh) * 2019-04-16 2019-08-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画像的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03934A (ja) * 2010-03-25 2011-10-13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Ltd マーケティ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5260472A (zh) * 2015-10-27 2016-01-20 珠海市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7124426A (zh) * 2017-05-26 2017-09-01 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权益的鉴权方法及装置
CN110415065A (zh) * 2018-04-28 2019-11-05 K11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数据收集系统和信息推送方法
CN111143673A (zh) * 2019-12-19 2020-05-12 上海云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渠道客户信息处理及自动化营销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0721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7088B2 (en) Cross-blockchain interaction method, system,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428058B (zh) 联邦学习模型训练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412185B2 (en) Event information system classifying message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lassification model and pushing selected messages to user
CN104392502B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二维码考勤系统的考勤方法
US1132173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server,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2015012077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formation push
CN104657428A (zh) 一种无感知的互联网广告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7181755B (zh) 一种办公平台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214301A1 (zh) 基于微信群的健康管理公众号推广系统及方法
CN105453072A (zh) 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维护
WO2018214304A1 (zh) 基于微信群的健康服务推广评估系统及方法
WO2018214303A1 (zh) 基于关注量及消费次数的健康服务推广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6528066B (zh) 一种业务流程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3780721B (zh) 一种数据整合方法及系统
CN104243597B (zh) 一种基于wlan环境下的名片发放收集系统及方法
CN112291137B (zh) 企业级通讯软件新增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214302A1 (zh) 健康服务推广及分红系统及方法
US20160191490A1 (en) Identify a radio frequency emitting device by mac address
CN113076533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2078397A1 (zh) 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78806A (zh) 流量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19642B (zh) 一种音频上传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8214300A1 (zh) 基于微信的健康服务推广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0753034B (zh) 一种权限管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3554315A (zh) 业务数据跟踪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