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9682B -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9682B
CN113779682B CN202111091662.0A CN202111091662A CN113779682B CN 113779682 B CN113779682 B CN 113779682B CN 202111091662 A CN202111091662 A CN 202111091662A CN 113779682 B CN113779682 B CN 113779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raw material
target member
rebar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16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79682A (zh
Inventor
张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d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d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d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od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16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9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9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9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79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9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

Description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工程项目BIM模型创建过程中,无论是设计阶段的设计模型,还是在招投标阶段创建的算量模型,亦或是CAD蓝图作为底图创建的蓝图模型,都只能用于呈现桥梁板柱等半成品类构件的连接关系及其外貌形态,但无法显示形成各个构件的内部钢筋分布情况,导至现有BIM模型不能指导现场钢筋施工,也无法统计现场钢筋实际消耗量。因此,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钢筋管控缺乏数据依据,导致现场施工效率低下,原材料浪费严重的现象普遍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基于建筑物的现有BIM构件模型快速、准确地生成内部钢筋模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
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
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预设规则包括钢筋选型规则、钢筋排布规则、钢筋连接规则、端部处理规则,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形状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构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构件长度;所述第一方向是位于所述目标构件内部的钢筋的任一设置方向;
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和所述端部处理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长度;其中,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包括钢筋连接区域和钢筋接头方式;所述端部处理规则包括在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对应钢筋的延伸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原料长度和所述钢筋选型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钢筋段;其中,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符合所述钢筋连接规则,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符合所述端部处理规则;
基于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原料钢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预设规则还包括钢筋错开百分比,所述基于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原料钢筋段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相同的第二原料钢筋段;
将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排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垂直距离为所述预设间距的第二方向上;
沿轴向调整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的同一端部轴向距离满足所述钢筋错开百分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确定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或任意两个第二原料钢筋段之间的连接装置;
根据所述钢筋接头方式确定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或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的延伸状态;
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延伸状态生成所述施工钢筋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和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对所述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和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对所述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的连接装置确定第一调整数值;所述第一调整数值包括所述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连接在一起之后的重叠部分或间距部分;
获取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的弯折角度,根据所述弯折角度确定对应的第二调整数值;所述第二调整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由于弯折而被拉伸延长的部分;
根据所述第一原料长度、所述第一调整数值和所述第二调整数值计算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单排钢筋长度;
基于所述单排钢筋长度计算所述目标构件内的全部钢筋长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和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对所述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的步骤还包括:
确定所述施工钢筋模型中的措施筋,所述措施筋包括任意两个原料钢筋段在连接处的箍筋和所述目标构件底部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筋;
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和所述措施筋对所述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
基础模型获取模块,适用于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
钢筋方案确定模块,适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
钢筋模型生成模块,适用于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基于现有建筑物构件的BIM模型,快速、准确地生成内部施工钢筋的BIM模型。本发明通过对现有的基础BIM模型进行解析以获取每个需要内部设置钢筋的目标构件,根据预设规则确定每个目标构件内部的钢筋设置方案,最后基于每个目标构件的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本发明的预设规则结合具体工艺需求及施工业务要求提供深化算法,保证所生成钢筋三维模型与施工现场的一致性,从而优化施工进度,减少原材料浪费,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确定钢筋设置方案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实施例一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
S100: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
基础BIM模型可以包括目标建筑物在设计阶段生成的设计BIM模型、在算量阶段生成的算量BIM模型,或者是利用其它任意第三方软件在任意阶段生成的构件BIM模型。上述基础BIM模型主要用于展现建筑物的外观、内部构件以及空间形态等内容,其基本组成单位为已成型构件,例如墙、梁、板、柱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已成型构件实际上需要在施工阶段利用钢筋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得到的,因此可以认为,现有基础BIM模型中所展示的很多构件是以钢筋为原料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本实施例中,将基础BIM模型中内部需要设置钢筋的所有构件称为目标构件。
S200: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实际的钢筋施工过程中需要满足多种行业规范,例如需要满足建筑结构图中标注的钢筋直径、钢筋规格、钢筋排布间距、钢筋数量,满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关于不同应用场景下钢筋的端部形状、模数长度、在目标构件中的放置位置、钢筋之间的连接方式等等规定。本发明将上述多种行业规范统一提取以生成预设规则并进行存储,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构件适配不同的预设规则,满足实际施工场景的需要。例如,为应用在不同场景下的相同或不同目标构件分配唯一识别标识,将该唯一识别标识与对应的预设规则匹配存储,例如目标构件标识A01对应预设规则01和预设规则02,目标构件标识A02对应预设规则01和预设规则03,目标构件标识A03对应预设规则03、预设规则04和预设规则05,等等。通过上述存储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目标构件在进行实际钢筋施工时所应遵循的规范。
S300: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
在确定每个目标构件内部的钢筋设置方案的基础上,将所有目标构件对应的钢筋设置方案进行汇总,由此可生成目标建筑物对应的整体施工钢筋模型。
通过上述步骤,本实施例对现有的基础BIM模型进行解析和重构,自动创建满足施工业务需要的属性构件信息,并由此生成满足施工阶段规范的施工钢筋模型,从而优化施工进程,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个示例中,预设规则包括钢筋选型规则、钢筋排布规则、钢筋连接规则、端部处理规则。在此基础上,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确定钢筋设置方案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步骤S200包括:
S210:获取所述目标构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构件长度;所述第一方向是位于所述目标构件内部的钢筋的任一设置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目标构件可以包括墙、梁、板、柱等需要通过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构件,第一方向通常是目标构件的横向或纵向。以剪力墙为例,第一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是竖直方向。第一构件长度指的是目标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距离,以剪力墙为例,当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时,第一构件长度指的是剪力墙的水平墙长;当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时,第一构件长度指的是剪力墙的垂直墙高。
S220: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和所述端部处理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长度;其中,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包括钢筋连接区域和钢筋接头方式;所述端部处理规则包括在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对应钢筋的延伸状态参数。
第一原料长度指的是目标构件内部在第一方向上所需的一排或一列钢筋的预估总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影响第一原料长度的因素包括第一构件长度,相邻两根钢筋之间的间隙距离或重叠距离,以及钢筋在目标构件端部的延伸距离或弯折距离等。本实施例通过钢筋连接规则确定相邻两根钢筋之间的间隙距离或重叠距离,例如当相邻两根钢筋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箍接时,第一原料长度需要减去箍圈内部的空隙长度;当相邻两根钢筋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绑扎连接时,第一原料长度需要增加绑扎部位的重叠长度。进一步,本实施例通过钢筋端部处理规则确定钢筋在目标构件端部的长度信息。例如规定目标构件1和目标构件2在相接处,需要目标构件1中的钢筋穿插进目标构件2一定长度D,那么第一原料长度需要增加穿插长度D;又例如规定目标构件1和目标构件3在相接处,需要目标构件1中的钢筋端部弯折成直径d的半圆形,那么第一原料长度就需要增加直径d的半圆形的周长长度。总之,不同的钢筋连接规则和端部处理规则会影响第一原料长度的计算。
S230:根据所述第一原料长度和所述钢筋选型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钢筋段;其中,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符合所述钢筋连接规则,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符合所述端部处理规则。
本实施例中的钢筋选型规则包括钢筋模数,其中钢筋模数指的是现有钢筋原料的标准长度,例如9米、6米、4.5米等。可以理解,当第一原料长度大于钢筋模数时,需要将多个第一原料钢筋段相连接。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原料长度和钢筋选型规则确定第一原料钢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现有的钢筋原料尽量物尽其用避免浪费。因此对于第一原料长度L,尽量选择符合钢筋模数的第一原料钢筋段组成长度L,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减少钢筋原料切割。当必须进行钢筋原料切割时,例如在现有的钢筋模数组合之下无法得到第一原料长度L,需要从另外的初始长度为p的钢筋原料中切割一段长度为q的第一原料钢筋段作为补充,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考虑p-q的值,使p-q满足现有的钢筋模数。这样可以保证钢筋原料在切割长度q之后的余料能够直接使用,避免浪费。
S240:基于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原料钢筋段。
可以理解,为了保证目标构件的牢固性,通常在目标构件内部不会设置一排或一列钢筋,而是包含多排或多了。本步骤中的第二方向指的就是与第一方向平行并且间隔预设距离的另一排或另一列的方向,沿第二方向布置的钢筋段则称为第二原料钢筋段。其中,第二原料钢筋段的规格、长度、连接方式、端部形状等可以和对应的第一原料钢筋段完全相同。在排布方式上,可以根据钢筋错开百分比将连接后的所有第二原料钢筋段沿轴向移动一段距离,以便在垂直方向上与连接后的第一原料钢筋段错开一段距离。例如某第一原料钢筋段两端点的坐标位置分别为(x1,y1)和(x2,y2),相对应的第二原料钢筋段两端点的位置就可以是(x1+m,y1+d0)和(x2+m,y2+d0)。其中m是根据钢筋错开百分比换算的错开距离,d0为上文中提到的预设间隔。通过根据钢筋错开百分比对不同行或不同列之间的钢筋段错开排列,可以保证目标构件更加稳定牢固,避免出现接口位于同一直线附近而出现构件断裂的情况。
与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可以包含多个,这样就可以根据上述步骤设置多行或多列原料钢筋段,通过这些等间隔设置的原料钢筋段,可以形成目标构件的内部坚固框架,从而指导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上述内容描述了目标建筑物中一个目标构件沿一个方向上的钢筋设置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一个目标建筑物中可以包含多个目标构件,一个目标构建中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钢筋排布方向。这样,当确定了目标建筑物中所有目标构件中所有方向上的钢筋设置方案之后,就可以生成该目标建筑物完整的施工钢筋模型。由此可以指导具体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在生成施工钢筋模型之后,本实施例还可以基于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例如计算钢筋原材料的总长度。图3示出了基于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钢筋算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10:根据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的连接装置确定第一调整数值;所述第一调整数值包括所述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连接在一起之后的重叠部分或间距部分。
当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具有连接关系时,不同的连接装置会需要不同的原料长度。例如,当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为螺纹搭接时,由于螺纹环内一般会留有间隙,使得螺纹搭接后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的实际长度大于该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的长度之和;当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为绑扎连接时,由于绑扎部位需要两个原料钢筋段的重叠,因此使得绑扎连接后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的实际长度小于该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的长度之和。假设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本身的长度分别为L1和L2,当它们之间为螺纹搭接时,得到的实际长度为L1+L2+K1,其中K1是螺纹环内部的间隙长度;当它们之间为绑扎连接时,得到的实际长度为L1+L2-K2,其中K2是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重叠部分的长度。这里的K1和K2即为本实施例所称的第一调整数值。
S320:获取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的弯折角度,根据所述弯折角度确定对应的第二调整数值;所述第二调整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由于弯折而被拉伸延长的部分。
可以理解,当一段直线钢筋被弯折一定角度时,该弯折钢筋的外缘长度产生拉伸同时内缘长度产生压缩,其中拉伸长度或者压缩长度与具体的外这角度有关,通常来说,弯折角度越大,产生的拉伸长度或压缩长度越多。本领域大多数情况下按照外缘进行长度计算,由此可以预先存储不同弯折角度与被拉伸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弯折角度下对应的具体拉伸长度即为第二调整数值。
S330:根据所述第一原料长度、所述第一调整数值和所述第二调整数值计算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单排钢筋长度。
S340:基于所述单排钢筋长度计算所述目标构件内的全部钢筋长度。
上述步骤可以准确计算施工过程中的钢筋用量,有利于合理统筹资源,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个示例中,除了上文提到的第一原料钢筋段和第二原料钢筋段之外,还可能包括用于起到底部支撑作用的支撑筋以及为提高钢筋强度而设置的箍筋,上述支撑筋和箍筋在本实施例中统称为措施筋,即不属于钢筋主体结构的辅助钢筋。这些措施筋也需要耗费一定的钢筋原材料,因此可以进一步根据全部第一原料钢筋段、第二原料钢筋段和措施筋对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从而提高钢筋算量的准确性。
请继续参阅图4,示出了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40可以包括或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模块被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并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执行,以完成本发明,并可实现上述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本发明所称的程序模块是指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比程序本身更适合于描述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40在存储介质中的执行过程。以下描述将具体介绍本实施例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基础模型获取模块41,适用于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
钢筋方案确定模块42,适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
钢筋模型生成模块43,适用于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可以执行程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或机柜式服务器(包括独立的服务器,或者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50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的存储器51、处理器52,如图5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图5仅示出了具有组件51-52的计算机设备5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本实施例中,存储器51(即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1可以是计算机设备5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50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1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5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5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51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5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5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50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实施例一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40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5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处理器5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52通常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50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处理器52用于运行存储器5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40,以实现实施例一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相应功能。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40,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它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
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
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
所述预设规则包括钢筋选型规则、钢筋排布规则、钢筋连接规则、端部处理规则,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形状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构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构件长度;所述第一方向是位于所述目标构件内部的钢筋的任一设置方向;
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和所述端部处理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长度;其中,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包括钢筋连接区域和钢筋接头方式;所述端部处理规则包括在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对应钢筋的延伸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原料长度和所述钢筋选型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钢筋段;其中,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符合所述钢筋连接规则,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符合所述端部处理规则;
基于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原料钢筋段;
所述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确定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或任意两个第二原料钢筋段之间的连接装置;
根据所述钢筋接头方式确定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或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的延伸状态;
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延伸状态生成所述施工钢筋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还包括钢筋错开百分比,所述基于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原料钢筋段的步骤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相同的第二原料钢筋段;
将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排布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垂直距离为所述预设间隔的第二方向上;
沿轴向调整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的同一端部轴向距离满足所述钢筋错开百分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和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对所述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和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对所述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的连接装置确定第一调整数值;所述第一调整数值包括所述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连接在一起之后的重叠部分或间距部分;
获取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的弯折角度,根据所述弯折角度确定对应的第二调整数值;所述第二调整数值包括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由于弯折而被拉伸延长的部分;
根据所述第一原料长度、所述第一调整数值和所述第二调整数值计算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单排钢筋长度;
基于所述单排钢筋长度计算所述目标构件内的全部钢筋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和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对所述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的步骤还包括:
确定所述施工钢筋模型中的措施筋,所述措施筋包括任意两个原料钢筋段在连接处的箍筋和所述目标构件底部起支撑作用的支撑筋;
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和所述措施筋对所述施工钢筋模型进行钢筋算量。
6.一种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模型获取模块,适用于获取基础BIM模型,解析所述基础BIM模型中的目标构件;其中,所述目标构件是指需要在内部设置钢筋的构件;
钢筋方案确定模块,适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构件的外形参数以及预设规则确定每个所述目标构件中的钢筋设置方案;所述预设规则用于规定所述目标构件内部所包含的钢筋规格、钢筋长度、钢筋形状、钢筋放置位置、钢筋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钢筋选型规则、钢筋排布规则、钢筋连接规则、端部处理规则;
钢筋模型生成模块,适用于根据所述钢筋设置方案生成施工钢筋模型;
所述钢筋方案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构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一构件长度;所述第一方向是位于所述目标构件内部的钢筋的任一设置方向;
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和所述端部处理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长度;其中,所述钢筋连接规则包括钢筋连接区域和钢筋接头方式;所述端部处理规则包括在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对应钢筋的延伸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原料长度和所述钢筋选型规则确定所述目标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原料钢筋段;其中,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之间符合所述钢筋连接规则,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符合所述端部处理规则;
基于预设间隔和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确定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原料钢筋段;
所述钢筋模型生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钢筋连接规则确定任意两个第一原料钢筋段或任意两个第二原料钢筋段之间的连接装置;
根据所述钢筋接头方式确定位于所述目标构件的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或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的延伸状态;
根据全部所述第一原料钢筋段、所述第二原料钢筋段、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延伸状态生成所述施工钢筋模型。
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091662.0A 2021-09-17 2021-09-17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79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662.0A CN113779682B (zh) 2021-09-17 2021-09-17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1662.0A CN113779682B (zh) 2021-09-17 2021-09-17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9682A CN113779682A (zh) 2021-12-10
CN113779682B true CN113779682B (zh) 2024-01-19

Family

ID=7885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1662.0A Active CN113779682B (zh) 2021-09-17 2021-09-17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9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8647A (zh) * 2021-12-17 2022-03-22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一种剪力墙的墙长设计方法
CN114741773A (zh) * 2022-05-24 2022-07-12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凹槽楼板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081076A (zh) * 2022-06-29 2022-09-20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钢筋用量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82594B (zh) * 2022-07-21 2023-12-29 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构件跨层钢筋下料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2696A (ja) * 2009-07-14 2011-02-03 Haseko Corp 配筋施工図とその自動作成装置と方法
CN107862117A (zh) * 2017-10-27 2018-03-30 广东星层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实体钢筋生成方法及设备
CN109308361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钢筋算量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装置
CN109697322A (zh) * 2018-12-26 2019-04-30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钢筋参数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008420A (zh) * 2019-11-26 2020-04-14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钢筋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2217396B1 (ko) * 2020-06-16 2021-02-19 리바솔루션 주식회사 3d 철근 배근 시공도 생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784340A (zh) * 2021-01-28 2021-05-11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bim模型的转换方法及转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2696A (ja) * 2009-07-14 2011-02-03 Haseko Corp 配筋施工図とその自動作成装置と方法
CN109308361A (zh) * 2017-07-28 2019-02-05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钢筋算量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装置
CN107862117A (zh) * 2017-10-27 2018-03-30 广东星层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三维实体钢筋生成方法及设备
CN109697322A (zh) * 2018-12-26 2019-04-30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钢筋参数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008420A (zh) * 2019-11-26 2020-04-14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钢筋数据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2217396B1 (ko) * 2020-06-16 2021-02-19 리바솔루션 주식회사 3d 철근 배근 시공도 생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784340A (zh) * 2021-01-28 2021-05-11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bim模型的转换方法及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9682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79682B (zh) 施工钢筋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16370B (zh) 预制构件深化图纸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1832131A (zh) 基于bim模型的钢筋建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948914B (zh) 自动生成梁配筋图的方法、处理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9558629B (zh) 钢筋布置方案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2784340B (zh) 施工bim模型的转换方法及转换装置
CN113821860B (zh) 在钢筋图元上确定断点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163580B1 (ko) 철근 상세 도면 작성방법
CN112560147A (zh) 一种异形顶板下柱结构的bim建模算量方法及系统
CN113887043A (zh) 在钢筋图元上确定断点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im et al. Automatic estimation system of building frames with integrated structural design information (AutoES)
CN115319911A (zh) 一种复杂形状混凝土预制构件数字化生产工艺
Nadoushani et al. A framework for optimizing lap splice positions within concrete elements to minimize cutting waste of steel bars
CN115994404B (zh) 一种桥墩顶帽钢筋大样快速生成与工程算量方法
JP2004013332A (ja) 鉄筋加工仕様算出装置
CN113722807B (zh) 一种计算梁端处钢筋样式和尺寸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079213B (zh) 建筑物的屋面结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86351A (zh) 坡道侧墙配筋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0173892B1 (ko) 용접철망 단위 모듈의 자동설계 방법
CN113886916B (zh) 在钢筋图元上确定断点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85024A (zh) 一种调整建筑结构的构件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464355A (zh) 一种基于bim的异形顶板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4840902B (zh) 目标对象的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im Crafting an Automated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the Quantity of Beam Rebar
CN111104705B (zh) 预制构件现浇节点的竖向钢筋自动绘制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