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7763A - 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7763A
CN113777763A CN202110955139.1A CN202110955139A CN113777763A CN 113777763 A CN113777763 A CN 113777763A CN 202110955139 A CN202110955139 A CN 202110955139A CN 113777763 A CN113777763 A CN 113777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es
lens
camera modul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51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778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68544A/zh
Priority to CN202110955139.1A priority patent/CN113777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7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7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2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reproducing or copying at short object distan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微距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和多个镜头,感光组件用于设于智能终端中,感光组件具有感光侧,感光侧具有感光面,在垂直于感光面的方向上,多个镜头依次排列设于感光组件的感光侧,且各个镜头的光轴同轴设置,多个镜头用于接收被观察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感光组件的感光面,多个镜头中至少一个镜头为放大镜头。本申请通过将放大镜头集成在智能终端,使得智能终端具有放大拍摄功能,而且当本申请采用多个放大镜头时,使得微距摄像模组的放大率可以通过多个镜头的放大率相乘而得到,提高微距摄像模组的放大倍数,能够提供高的分辨率和低的畸变,从而可以提升放大效果,使得被观察物放大后能够显示清晰。

Description

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普遍安装有内置的用于拍摄的摄像头。虽然智能终端的摄像头在拍摄方面越来越强,并且能够拍摄远处的被摄物,但是,目前内置于智能终端的摄像头的最短拍摄距离一般为十几厘米至最短数厘米。如果被摄体位于最短拍摄距离以内,则无法进行拍摄,或者由于失焦而不能清晰拍摄,因而,目前内置摄像头的智能终端难以拍摄肉眼不可直接分辨的细微结构,即,不具有显微观察和拍摄的功能。
即使目前出现了可附着固定于智能终端的放大镜配件,但是,该类放大镜配件在安装至智能终端时,通常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放大镜配件的位置才能对准智能终端上的摄像头,如此,操作比较繁琐,安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不仅能使智能终端具有显微观察和拍摄的功能,还能提高微距摄像模组的放大倍数,提升放大效果,使得被观察物放大后能够显示清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距摄像模组,所述微距摄像模组应用于智能终端,所述微距摄像模组包括:
感光组件,所述感光组件用于内置于所述智能终端中,所述感光组件具有感光侧,所述感光侧具有感光面;以及
多个镜头,多个所述镜头用于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中,在垂直或大致垂直于所述感光面的方向上,多个所述镜头依次排列位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侧,且各个所述镜头的光轴同轴设置,多个所述镜头用于放大被观察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面,多个所述镜头中至少一个镜头为放大镜头,以放大所述被观察物的光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光源组件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用于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中并位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侧,所述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导光件并位于所述智能终端中,所述导光件用于将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入射光线传导至多个所述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最远的镜头的物侧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对应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面设置,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多个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多个所述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的镜头最远的像侧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多个所述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的镜头最近的物侧端朝向所述第二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周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线的进光面,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周具有用于透出光线至所述安装腔外的出光面,所述安装腔具有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平行的轴线,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内,所述进光面的位置偏离于所述出光面的位置;
所述导光件还设有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所述进光面接收的所述入射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反射面,各个所述反射面分别与所述轴线倾斜设置,所述进光面接收的所述入射光线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反射面反射传导至所述出光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进光面为多个,多个所述进光面间隔环绕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周;
所述反射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反射结构间隔环绕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周,且多个所述反射结构分别与多个所述进光面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为环绕所述第二开口的一周设置的环形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倾斜于所述安装腔的轴线并朝向所述安装腔的轴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外壁面设置有为晒纹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涂覆有颜色与所述入射光线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涂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线路板和led灯,所述线路板包括连接部和接线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导光件,且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安装腔设置有避空孔,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避空孔的外周且对应所述进光面设置,所述led灯用于朝向所述进光面出光,所述接线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并自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避空孔的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部用于接线以实现所述线路板的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遮光件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相同的第三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口朝向相同的第四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环设在多个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最远的镜头的物侧端的外周,至少一个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对焦机构,所述对焦机构电连接于所述感光组件,且所述对焦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镜头连接,所述对焦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镜头相对所述感光组件移动,以进行对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设于多个所述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最远的镜头的物侧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设有拍摄窗口;以及
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所述感光组件设于所述终端壳体内并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主板电连接,多个所述镜头通过所述拍摄窗口取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夹持支架,所述夹持支架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当所述夹持支架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夹持支架与所述微距摄像模组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夹持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的方向为横向;
所述夹持支架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朝向所述终端壳体的竖向开口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所述夹持支架的横向开口,当所述夹持支架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与所述微距摄像模组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的所述夹持空间,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所述横向开口插入所述夹持空间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底面设有贯通的观察视窗,当所述夹持支架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观察视窗对应所述微距摄像模组的镜头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开口的边缘处设有倒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开口处设有向靠近所述终端壳体的方向延伸及向外倾斜的第一限位斜面,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斜面配合的第二限位斜面,当所述微距摄像模组抵接于所述竖向开口时,所述第二限位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斜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壳体内设有第一磁性部件,所述夹持支架中设有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支架与所述终端壳体的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壳体的外表面对应所述微距摄像模组的周缘的位置设有装饰件,所述夹持支架对应所述装饰件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装饰件配合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该微距摄像模组采用多个镜头,多个镜头在垂直于感光组件的感光面的方向上依次排列设于感光组件的感光侧,并且多个镜头中至少一个镜头为放大镜头,以使该微距摄像模组具有放大拍摄功能,能够拍出更细微的效果。另外,该微距摄像模组可以包括多个放大镜头,使得微距摄像模组的放大率可以通过多个镜头的放大率相乘而得到,提高微距摄像模组的放大倍数,从而能够为该微距摄像模组提供高的分辨率和低的畸变,以使微距摄像模组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提升放大效果,进而使得被观察物放大后能够显示清晰,便于用户观察和拍摄微小物体。
当该微距摄像模组应用于智能终端时,使得智能终端可以集成有放大镜头,从而使得智能终端可以具备显微观察和拍摄的功能,可以观察和拍摄微小物体,扩大用户的视野;而且相较于搭配放大镜配件使用的智能终端,本申请无需进行将放大镜配件安装在智能终端的这一步骤,也无需考虑放大镜配件的放大镜头是否对准智能终端的摄像头,便可使用智能终端的放大拍摄功能,操作过程方便快速,便于用户使用。
当该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光源组件和导光件时,可以利用该导光件导光,以使光源组件发出的入射光线传导至多个镜头中的远离感光组件的镜头的物侧端,使得光源组件发出的入射光线可以照射至被观察物,以提高被观察物的亮度,从而提高观察和拍摄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微距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微距摄像模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微距摄像模组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微距摄像模组处于其中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微距摄像模组处于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导光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导光件处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12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2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15是图12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夹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夹持支架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标:100、微距摄像模组;10、感光组件;11、镜头;11a、第一镜头;11b、第二镜头;101、感光面;102、电路板;103、感光芯片;12、光源组件;121、线路板;1211、连接部;1212、接线部;1213、避空孔;1214、第二定位部;122、led灯;13、导光件; 13a、第一安装部;13b、第二安装部;131、固定部;1311、第一螺纹孔;132、安装腔; 1321、第一开口;1322、第二开口;1323、进光面;1324、出光面;1325、第一表面;1326、第二表面;133、反射结构;1331、反射面;134、外延伸部;1341、第一定位部;135、点胶槽;14、遮光件;141、安装孔;1411、第三开口;1412、第四开口;15、对焦机构; 16、保护盖板;17、限位件;171、第二限位斜面;200、智能终端;20、终端壳体;201、背面;202、摄像头;21、夹持支架;210、夹持空间;211、第二磁性部件;212、凹槽; 213、容置槽;214、竖向开口;2141、第一限位斜面;215、横向开口;2151、倒角;216、观察视窗;22、第一磁性部件;23、装饰件;300、扁平状被观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距摄像模组,该微距摄像模组100可以应用于智能终端(例如平板电脑、学习机或手机等),从而使得该智能终端可以具有显微观察和拍摄的功能,可以拍摄微小物体。该微距摄像模组100包括感光组件10以及多个镜头11,感光组件10用于设置在智能终端中,并且用于电连接于智能终端的主板,且该感光组件10具有感光侧,该感光侧具有感光面101;在垂直或大致垂直于感光面101 的方向(即微距摄像模组100的光轴方向,例如图1中向上、向下方向)上,多个镜头 11设置于智能终端中,多个镜头11依次排列设于感光组件10的感光侧,各个镜头11的光轴同轴设置,并且多个镜头11用于放大被观察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感光组件10的感光面101,多个镜头11中至少一个镜头为放大镜头,以放大被观察物的光信号,也即是,成像时,被观察物的光信号依次进入多个镜头11,同时被多个镜头11中的放大镜头放大并最终成像于感光组件10的感光面101上,感光组件10可以将对应于被观察物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从而让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的显示屏观察到肉眼不可直接分辨的细微结构。
其中,所述感光组件10可以包括电路板102和设于所述电路板102上的感光芯片103,所述电路板102用于设置在智能终端中,所述感光芯片103具有所述感光侧。垂直或大致垂直于感光面101的方向,指的是该方向与感光面101之间形成的角度为90°(完全垂直),或者该方向与感光面101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处于(85°,90°)或(90°,95°) 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提供的微距摄像模组100中,该微距摄像模组100包括多个镜头11,例如两个镜头11(如图3所示)、三个镜头11、四个镜头11或者更多个镜头11等,多个镜头11在垂直于感光面101的方向(例如图1中的向上方向)上依次排列设于感光组件10 的感光侧,并且多个镜头11中至少一个镜头为放大镜头,以使该微距摄像模组100具有放大拍摄功能,能够拍出更细微的效果。另外,该微距摄像模组100的多个放大镜头中至少一个镜头为放大镜头,则该微距摄像模具可以包括多个放大镜头,使得该微距摄像模组 100的放大率可以通过多个镜头11的放大率相乘而得到,以提高微距摄像模组100的放大倍数,从而能够为该微距摄像模组100提供高的分辨率和低的畸变,以使微距摄像模组 100可以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提升放大效果,进而使得被观察物放大后能够显示清晰,便于用户观察和拍摄微小物体。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图5所示,该微距摄像模组100还包括光源组件12 和导光件13,该导光件13可以用于设置在智能终端中并位于感光组件10的感光侧,例如,该导光件13可以通过螺钉、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智能终端中。具体地,导光件13 的两侧可以延伸有固定部131,该固定部131可以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311,则该智能终端上对应第一螺纹孔13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从而螺钉、螺丝等紧固件可以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1311和第二螺纹孔以将导光件13固定在智能终端中。该光源组件12 可以设置在导光件13并位于智能终端中,而且该光源组件12用于电连接于智能终端的主板,以接入电流,从而可以利用所述导光件13将所述光源组件12发出的入射光线传导至多个镜头11中的远离感光组件10的镜头11的物侧端。
通过设置光源组件12和导光件13,并利用该导光件13导光,以使光源组件12发出的入射光线传导至多个镜头11中的远离感光组件10的镜头11的物侧端,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沿着垂直于感光面101的方向,例如图3中的向上、向下方向上,该感光组件 10所在的一侧为像侧,例如图3中的下侧,而背离该感光组件10的一侧为物侧,例如图 3中的上侧,且多个镜头11为两个,此时,两个镜头11可分别为第一镜头11a和第二镜头11b,第一镜头11a朝向该感光组件10设置,而则第二镜头11b位于该第一镜头11a 的背离感光组件10的一侧,换言之,此时,该第二镜头11b为最靠近物侧的镜头(即,第二镜头11b为离该感光组件10最远的镜头)。从而在被观察物靠近第二镜头11b的物侧端(即,多个镜头11中的离感光组件10的镜头11最远的镜头的物侧端)时,光源组件12发出的入射光线可以照射至被观察物,以提高被观察物的亮度,从而提高观察和拍摄的清晰度。
其中,在第一镜头11a和第二镜头11b中,可以仅有一个镜头为具有放大功能的放大镜头,例如,第一镜头11a可以为不具有放大功能的普通镜头,而第二镜头11b可以为具有放大功能的放大镜头。或者,第一镜头11a和第二镜头11b都为具有放大功能的放大镜头,使得该微距摄像模组100的放大率可以通过第一镜头11a和第二镜头11b的放大率相乘而得到,以提高微距摄像模组100的放大倍数,从而能够为该微距摄像模组100提供高的分辨率和低的畸变,以使微距摄像模组100可以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提升放大效果,进而使得被观察物放大后能够显示清晰,便于用户观察和拍摄微小物体。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7所示,所述导光件13可以设有安装腔132,该安装腔132对应感光组件10的感光面101设置,且该安装腔132可以具有第一开口1321和第二开口1322,多个镜头11安装于安装腔132中,且多个镜头11中的离感光组件10最远的镜头11的像侧端朝向第一开口1321设置,多个镜头11中的离感光组件10最近的镜头 11的物侧端朝向第二开口1322设置,以使被观察物的光信号可以依次进入多个镜头11 并最终成像于感光组件10的感光面101上。
通过在导光件13上设置安装腔132,以利用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安装多个镜头11,使得导光件13既能起到导光的作用,又能起到安装固定多个镜头11的作用,无需额外再设置固定件安装多个镜头11,可以减少零部件的使用,使得微距摄像模组100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有利于降低微距摄像模组100的整体体积,以使微距摄像模组100符合小型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开口1321的外周具有用于接收入射光线的进光面1323,第二开口1322的外周具有用于透出光线至安装腔132外的出光面1324,所述安装腔132具有与镜头11的光轴平行的轴线L,在垂直于安装腔132的轴线L的平面内,所述进光面1323 的位置偏离于所述出光面1324的位置,也即是,进光面1323在垂直于安装腔132的轴线 L的平面的投影与出光面1324在垂直于安装腔132的轴线L的平面的投影至少有部分不重合,换言之,进光面1323在垂直于安装腔132的轴线L的平面的投影与出光面1324 在垂直于安装腔132的轴线L的平面的投影可以存在部分重合,另一部分不重合,或者,进光面1323在垂直于安装腔132的轴线L的平面的投影与出光面1324在垂直于安装腔 132的轴线L的平面的投影完全不重合。该导光件13还设有反射结构133,该反射结构 133可以用于将进光面1323接收的入射光线传导至出光面1324,
通过在第一开口1321的外周设置用于接收入射光线的进光面1323,在第二开口1322 的外周设置用于透出光线至安装腔132外的出光面1324,以及在导光件13设置反射结构 133,从而可以利用该导光件13的进光面1323接收光源组件12的入射光线,并利用反射结构133将入射光线反射至出光面1324并透出至安装腔132外,当被观察物靠近多个镜头11中的离感光组件10最远的镜头的物侧端时,从导光件13的出光面1324透出的光线可使得被观察物变得较亮,提高观察和拍摄的清晰度,便于用户观察和拍摄。
在图7和图8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导光件13包括第一安装部13a和第二安装部13b,第二安装部13b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3a上,且该第二安装部13b大致呈圆柱状,第一安装部13a大致呈长方体柱状,第二安装部13b的外径小于第一安装部13a的外径。该安装腔 132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3a,且该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开口1321,第二部分设置于第二安装部13b,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开口1322,第一安装部13a具有进光面1323,第二安装部13b具有出光面1324。导光件13包括外径不一样的第一安装部13a和第二安装部13b,有利于使与出光面1324不完全重合的进光面1323接收的入射光线经反射结构133反射至出光面1324,并透出至安装腔132外,当被观察物靠近多个镜头11中的离感光组件10最远的镜头的物侧端时,从导光件13的出光面1324透出的光线可使得被观察物变得较亮,提高观察和拍摄的清晰度,便于用户观察和拍摄。
值得注意的,导光件13在实际应用时,需考虑各个参与对象(如被观察物、光源组件12、镜头11、用户等)的布置,避免各个参与对象布置时出现干涉,故进光面1323 一般无法与出光面1324完全重合设置。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限定在垂直于安装腔132的轴线L的平面内,进光面1323的位置偏离于出光面1324的位置,从而避免导光件13在实际应用时各个参与对象之间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确保导光件13能够正常使用。
具体地,该导光件13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325以及第二表面1326,该第一表面1325具有该进光面1323,第二表面1326具有该出光面1324,并且,该安装腔132 贯穿第一表面1325和第二表面1326,第一开口1321位于第一表面1325,第二开口1322 位于第二表面1326。可以理解的是,导光件13在实际应用时,导光件13的第一表面1325 可朝向感光组件10,第二表面1326可朝向被观察物。
进一步地,考虑到进光面1323与出光面1324的位置关系导致导光件13无法简单地直接将进光面1323接收的入射光线直接传导至出光面1324,例如沿直线传导光线。因此,本实施例对导光件13导光光路进行设计,利用反射结构133将大致沿竖向进入进光面 1323的入射光线大致进行竖向传导、横向传导再进行竖向传导到达出光面1324,其中大致进行横向传导主要是为了补偿进光面1323和出光面1324的偏离位置,从而使得入射光线能够顺利到达出光面1324并透出安装腔132外,从而可以使被观察物变得较亮,提高观察和拍摄的清晰度,以便于用户观察和拍摄。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反射结构133包括多个反射面1331,例如两个反射面1331、三个反射面1331、四个反射面1331或者更多个反射面1331,各个所述反射面1331分别与所述安装腔132的轴线L倾斜设置,进光面1323接收的入射5光线依次经过多个反射面1331反射传导至出光面1324。也即是,通过多个反射面1331可使将光源组件12发出的入射光线从进光面1323传导至出光面1324,形成了导光件13的导光光路。其中,图8示出了导光件13的导光光路(如图8中虚线箭头示出的光路),虚线面表示位于导光件13内的面。图8作为光路示意图,其重点在于展示导光件13的与导光光路相关的进光面1323、反射面1331和出光面1324,并通过箭头的方式示出导光光路的传导路径。且本实施例的其他用于示出导光件13的其他导光光路的示意图与图8的表达初衷相同,不一一进行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该出光面1324可为环绕第二开口1322的一周设置的环形出光面1324,且该出光面1324倾斜于安装腔132的轴线并朝向安装腔132的轴线。这样便于让光源组件12发出的入射光线反射至被观察物上,以提高被观察物的亮度,便于显微观察和拍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13的外表面可以为晒纹表面,即所述导光件13的安装腔 132的外壁面可以为晒纹表面,由于出光面1324属于导光件1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则所述出光面1324可以为晒纹表面,即可以对导光件13的出光面1324做晒纹处理,以在该出光面1324上形成晒纹纹路,也正是因为该出光面1324存在晒纹纹路,当光源组件12 发出的入射光线从进光面1323进入,并经过多个反射面1331反射至该出光面1324时,由于出光面1324呈现相对应的凹凸不平的形状,入射光线将会产生漫反射而向各个方向扩散照射至被观察物上,从而能够使得出光面1324的出光更加均匀,以使被观察物的亮度可以大致保持一致,便于显微观察和拍摄,提高观察和拍摄的效果;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弱化表面刮花的效果。另外,通过在将导光件13的外表面设置为晒纹表面,还可以起到遮蔽导光件13内部结构(例如设置在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中的多个镜头 11)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的内壁面可以涂覆有颜色与入射光线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涂层(未图示),例如,光源组件12发出的入射光线是白色,即光源组件 12发白光时,则该涂层为白色涂层。通过在安装腔132的内壁面可以涂覆有颜色与入射光线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涂层,当光线照射至涂层时,光线不会透过该涂层进入到多个镜头11,而是会发生反射并会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反射更加均匀,有利于使出光面1324的出光更加均匀,以使被观察物的亮度可以大致保持一致,便于显微观察和拍摄,提高观察和拍摄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遮蔽导光件13内部结构的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图9所示,该进光面1323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多个进光面1323间隔环绕在第一开口1321的外周,对应地,该反射结构133也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多个反射结构133间隔环绕在所述第二开口1322的外周,且多个所述反射结构133分别与多个进光面1323对应设置。设置多个进光面1323以及多个反射结构133,使得出光面1324 可以在不同的出光位置出光至安装腔132外,以使出光面1324可以出光较为均匀,即使得出光面1324可以形成一圈亮度较为均匀的光圈,以使被观察物的各个位置的亮度可以保持一致,避免光线集中于出光面1324的某一个位置透出,导致被观察物部分区域较暗,部分区域较亮,而影响显微观察和拍摄的清晰度的情况。
如图10所示,以及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12可以包括线路板121和led灯122,线路板121包括连接部1211和接线部1212,连接部1211连接于导光件13,且连接部1211对应安装腔132设置有避空孔1213,led灯122设置在避空孔1213的外周且对应进光面设置,led灯122用于朝向进光面1323出光,接线部1212 连接于连接部1211并自连接部1211沿背离避空孔1213的方向延伸,且该接线部1212 用于接线(例如通过导线与智能终端的主板电连接)以实现线路板121的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该线路板121将led灯122设置在导光件13上,以将led灯122集成在微距摄像模组100中,便于导光件13将光线导光至被观察物,以照亮该被观察物。其中,所述线路板121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
在图9和图1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导光件13的两侧可以设置有外延伸部134,该外延伸部134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341,该线路板121的连接部1211对应第一定位部1341 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部1214,该第一定位部1341和第二定位部1214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为定位孔,另一个可以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配合插接,以对线路板121的安装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线路板121上的led灯122对准所述进光面1323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ed灯122也可以为多个,多个led灯122沿着避空孔1213的外周间隔设置在线路板121的连接部1211上,并且多个led灯122分别与多个进光面1323 对应设置。在图8、图9和图1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led灯122为六个,进光面1323 对应也为六个,反射结构133也对应为六个,六个led灯122环绕间隔设置在线路板121 的连接部1211上,六个进光面1323环绕间隔设置在导光件13上,并且六个进光面1323 分别对应六个led灯122设置,以及六个反射结构133分别对应六个进光面1323设置,以使出光面1324可以形成一圈亮度较为均匀的光圈,以使被观察物的各个位置的亮度可以保持一致,避免光线集中于出光面1324的某一个位置透出,导致被观察物部分区域较暗,部分区域较亮,而影响显微观察和拍摄的清晰度的情况。
此外,在图9和图10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的外周设置有六个间隔设置的避让槽,六个避让槽的底面分别形成一个进光面1323。该避让槽可以用于避让对应的led灯122,以将led灯122隐藏在导光件13内。
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5,该微距摄像模组100还可以包括遮光件14,该遮光件14可以安装于安装腔132中,且该遮光件14设有安装孔141,该安装孔141具有与第一开口1321朝向相同的第三开口1411以及与第二开口1322朝向相同的第四开口 1412,且所述第三开口1411环设在多个镜头11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10最远的镜头11 的物侧端的外周,至少一个镜头11安装于安装孔141中。通过设置遮光件14,能够遮挡光线以避免导光件13将光线直接导光至镜头11,以抑制杂散光线进入镜头11,避免产生杂光,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与色彩还原度。
示例性地,该遮光件14可以通过点胶固定在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中,而且该遮光件14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而安装腔132的内壁面设置有内螺纹,从而可以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连接,以将遮光件14固定在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中,也即是,该遮光件 14可以通过点胶和螺纹的连接方式固定在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中,使得遮光件14的安装固定更加紧固,同时精度也更高。
一些实施例中,该微距摄像模组100还可以包括对焦机构15(未图示),该对焦机构15电连接于感光组件10,且该对焦机构15与至少一个镜头11连接,从而对焦机构15 可以用于驱动该镜头11相对感光组件10移动,以进行对焦,实现清晰成像,即该微距摄像模组100不仅仅局限于只能对位于一个固定的拍摄距离d的被观察物进行清晰的显微观察和拍摄,而是可以对位于不同的拍摄距离d的被观察物进行清晰的显微观察和拍摄,示例性地,微距摄像模组100可以对位于0.7mm~1.0mm的范围内的被观察物均可进行清晰的显微观察和拍摄,例如,可以位于0.7mm、0.745mm、0.8mm、0.855mm、0.9mm、0.949 或1.0mm的被观察物均可进行清晰的显微观察和拍摄。其中,拍摄距离是指被观察物与多个镜头11中的离感光组件10最远的镜头11的物侧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对焦机构15可为音圈马达,例如可以包括底座、外壳、上弹片、下弹片、载体和动力部件,外壳与底座连接并形成容置空间,上弹片和下弹片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且上弹片和下弹片分别位于容置空间中并分别与底座连接,载体位于容置空间中并与上弹片和下弹片连接,载体用于承载镜头11,动力部件设于容置空间中并与载体连接,以使该动力部件可以用于驱动载体相对底座移动,以使镜头11可以相对底座移动,进行对焦。其中,所述动力部件可以包括磁铁和驱动线圈,磁铁和驱动线圈对应设置,驱动线圈设于载体,该驱动线圈在通电时产生的推力可以推动载体相对底座移动,从而实现镜头 11相对底座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该微距摄像模组100还可以包括保护盖板16,该保护盖板16设于多个镜头11中的离感光组件10最远的镜头11的物侧面。通过设置保护盖板16,使得灰尘和水被阻挡于保护盖板16处,灰尘或者水不易进入镜头11内,那么,也就能够防止镜头 11粘到灰尘或者水,从而提高镜头11的成像效果。此外,保护盖板16设于镜头11的外部,还能够防止镜头11被刮花。当保护盖板16被灰尘、水污染或者被刮花时,更加便于擦拭和更换,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请再次参阅图3和图9,在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镜头11为两个。其中,两个镜头中的离感光组件10最近的镜头为第一镜头11a,而离感光芯片最远的镜头为第二镜头11b,第一镜头11a承设于对焦机构的载体,从而第一镜头11a的镜头组件能够在该对焦机构15的驱动下相对感光芯片移动,进行对焦。该对焦机构的外壳可以通过点胶固定在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中,例如,可以在安装腔132的内壁面对应外壳的四个角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点胶槽135,从而可以在点胶槽135中点胶以对焦机构的外壳固定在在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中。该第二镜头11b安装于遮光件14的安装孔141中,以通过该遮光件14安装在导光件13的安装腔132中,从而可以利用遮光件14遮挡光线以避免导光件13将光线直接导光至镜头,以抑制杂散光线进入镜头,避免产生杂光,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该保护盖板16设置在第二镜头11b的物侧面,以避免灰尘或者水进入至第二镜头11b,以及也可以避免灰尘或者水进入至第一镜头11a。
请参阅图11至图13,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200可以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学习机等。具体地,该智能终端200可以包括终端壳体20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的微距摄像模组100,终端壳体20设有拍摄窗口,微距摄像模组100的感光组件10设于终端壳体20内并与终端壳体20内的主板电连接,以及微距摄像模组100 的多个镜头通过拍摄窗口取景,以使用户可以通过该智能终端的显示屏观察到肉眼不可直接分辨的细微结构。
其中,该微距摄像模组100可以安装在终端壳体20的背面201,这样能够避免因微距摄像模组100安装在终端壳体20的正面而有可能减小智能终端的屏占比的情况。以及为了不影响智能终端的拍照功能,该终端壳体20还设有不具有放大功能的摄像头202。
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终端还可以包括夹持支架21,该夹持支架21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终端壳体20,当夹持支架21连接于终端壳体20时,夹持支架21与微距摄像模组100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夹持空间210。这样可以利用该夹持空间210 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300,避免在放大观察过程中因移动、晃动或倾斜智能终端而导致扁平状被观察物300偏离光路观察位置甚至从夹持空间210脱落,解决了因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而无法清楚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问题,也即是说,即便是在放大观察过程中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仍能清晰地观察到扁平状被观察物300。
也即是说,在放大观察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手持终端壳体20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300,尽管此时的扁平状被观察物300会悬空设置,但由于该夹持空间210可以夹持扁平状被观察物300,扁平状被观察物300也不会脱离夹持空间210脱落下来,换言之,在放大观察过程中,无需将智能终端放置在放置平面(例如桌面、台面等)以利用放置平面支撑扁平状被观察物300,以使扁平状被观察物300和智能终端保持相对静止,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其中,本申请中提及的扁平状可以理解为其厚度远小于长度和/或宽度的结构,例如薄片状结构;本申请中提及的扁平状被观察物300可以理解为标本装片(蜜蜂翅膀的标本装片、蚊子口器的标本装片、人体动静脉横切的标本装片等)、标本涂片(如人血永久涂片、细菌三型涂片等)或标本切片(大豆茎或玉米茎的永久横切片)等。
值得注意的,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300放置在夹持空间210中以进行放大观察时,除了可以利用智能终端的显示屏幕呈现出放大图像,以便观察,同时还可以借助智能终端的识别软件对扁平状被观察物300上的标本进行识别、解释,帮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认识所观察的标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放大镜玩具而言,更具有学习性和科学性,是一款有益于儿童、青少年等用户的辅助学习用具,能够帮助儿童、青少年等用户系统地了解微观世界,以及学习知识点。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观察时可以快速进入识别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模式,减少使用者的操作,且基于霍尔开关具有无触电、能耗低、使用寿命长、响应频率快等特点,终端壳体20内设有霍尔开关(未图示),夹持支架21对应霍尔开关的位置设有磁铁,所述磁铁用于与霍尔开关导通或断开连接,以使霍尔开关控制终端壳体20上的识别软件的启动或关闭。例如,当一旦将夹持支架21装配至终端壳体20上时,磁铁便可快速与霍尔开关导通,以快速打开智能终端上的识别软件,以对扁平状被观察物300上的标本进行识别、解释,帮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认识所观察的标本,操作更加简便。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夹持支架21可拆卸连接于终端壳体20,该终端壳体20内可以设置有第一磁性部件22,夹持支架21中对应第一磁性部件22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第二磁性部件211,该第二磁性部件211与第一磁性部件22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支架21与终端壳体2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模块也可以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在终端壳体20上。
其中,第一磁性部件22和第二磁性部件211中的至少一个为磁铁,也即是,当第一磁性部件22为磁铁时,第二磁性部件211可以为磁铁,也可以为金属件。而当第一磁性部件22为金属件时,第二磁性部件211仅可以磁铁。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4至图17所示,该终端壳体20的外表面对应微距摄像模组100的周缘的位置环设有装饰件23,夹持支架21对应装饰件23的位置设有凹槽212,该凹槽212与装饰件23配合卡接。夹持支架21通过设置凹槽212,在将夹持支架21安装至终端壳体20时,可以利用凹槽212与装饰件23的配合起到定位作用,如此,在将夹持支架21安装至终端壳体20安装后,夹持模块的观察视窗216便可对准微距摄像模组100 的镜头设置,而无需再调整夹持支架21相对终端壳体20的位置,可以一步到位,安装高效。同时利用微距摄像模组100原有的装饰件23与夹持支架21的凹槽212相配合,这样无需要额外在终端壳体20的背面201设置凸缘,能够使终端壳体20的背面201保留原有的外观效果。
为了便于描述,限定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的方向为横向,例如图14向左向右的方向。如图14和图15所示,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213,该容置槽213具有朝向终端壳体20的竖向开口214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夹持支架21的横向开口215,当夹持支架21 连接于终端壳体20时,容置槽213的底面与微距摄像模组100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夹持空间210,扁平状被观察物300可经横向开口215插入夹持空间210 中。当夹持支架21连接于终端壳体20时,容置槽213的底面(即,容置槽213的朝向终端壳体20的一面)与微距摄像模组100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夹持空间210,该扁平状被观察物300可以经横向开口215插入夹持空间210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示例性地,该容置槽213可以具有沿横向贯穿连通的两个横向开口215。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300插入至夹持空间210中时,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两端可以通过对应的开口伸出至夹持空间210外,这样便于操作者通过手持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端部在横向上移动扁平状被观察物300,更换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观察位置,以使扁平状被观察物300 上的实物对准镜头,操作方式比较便捷。
一些实施例中,该容置槽213的底面设有贯通的观察视窗216,当夹持支架21连接于终端壳体20时,该观察视窗216对应微距摄像模组100的镜头设置,这样,不仅方便用户观测扁平状被观察物300上的标本是否对准镜头设置,以方便对焦;同时还有可以让外界的光线通过该观察视窗216照射至扁平状被观察物300,起到补光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中,容置槽213的底面也可以不设置该观察视窗216,这样使得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颜色不会因外界环境光线的颜色变化导致微距摄像模组100 观测到的颜色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提高识别软件的识别准确率,方便识别软件识别扁平状被观察物300;同时也能够保持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背景一致,使得智能终端的显示效果更加清晰。
一些实施例中,该横向开口215的边缘处设有倒角2151,即在横向开口215的边缘处做倒倾斜角(C角)或者倒圆角(R角)处理,以避免横向开口215的边缘处形成尖角而刮花扁平状被观察物300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在插入扁平状被观察物300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用户更好地插入平状被观察物。
一些实施例中,竖向开口214处设有向靠近终端壳体20的方向延伸及向外倾斜的第一限位斜面2141,微距摄像模组100还包括限位件17,限位件17设有与第一限位斜面2141配合的第二限位斜面171,当微距摄像模组100抵接于竖向开口214时,第二限位斜面171抵接于第一限位斜面2141,以限制微距摄像模组100伸入至该容置槽213的位置,也即是在装配时,夹持支架21的第一限位斜面2141会抵接至微距摄像模组100的第二限位斜面171,从而能够限制夹持支架21沿朝向微距摄像模组100的方向相对微距摄像模组100移动,以避免微距摄像模组100伸入容置槽213中的厚度过大,而导致夹持空间 210的高度的范围变小,从而能够确保夹持空间210大致可以装载常规所有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300。
尤其当夹持支架21采用磁吸的方式可拆连接于终端壳体20时,一旦夹持支架21靠近在微距摄像模组100的附近,有利于第一磁性部件22和第二磁性部件211的相互吸合作用,夹持支架21便可磁吸在终端壳体20上,也正是因为第一限位斜面2141和第二限位斜面171的存在,便于避免微距摄像模组100过多地伸入至容置槽213中,从而能够确保夹持空间210大致可以装载常规所有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300。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距摄像模组应用于智能终端,所述微距摄像模组包括:
感光组件,所述感光组件内置于所述智能终端中,所述感光组件具有感光侧,所述感光侧具有感光面;以及
多个镜头,多个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中,在垂直或大致垂直于所述感光面的方向上,多个所述镜头依次排列位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侧,且各个所述镜头的光轴同轴设置,多个所述镜头用于接收被观察物的光信号并投射到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面,多个所述镜头中至少一个镜头为放大镜头,以放大所述被观察物的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光源组件和导光件,所述导光件用于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中并位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侧,所述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导光件并位于所述智能终端中,所述导光件用于将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入射光线传导至多个所述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最远的镜头的物侧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对应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面设置,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多个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多个所述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最远的镜头的像侧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多个所述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最近的镜头的物侧端朝向所述第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周具有用于接收所述入射光线的进光面,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周具有用于透出光线至所述安装腔外的出光面,所述安装腔具有与所述镜头的光轴平行的轴线,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内,所述进光面的位置偏离于所述出光面的位置;
所述导光件还设有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所述进光面接收的所述入射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反射面,各个所述反射面分别与所述轴线倾斜设置,所述进光面接收的所述入射光线依次经过多个所述反射面反射传导至所述出光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面为多个,多个所述进光面间隔环绕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周;
所述反射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反射结构间隔环绕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周,且多个所述反射结构分别与多个所述进光面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为环绕所述第二开口的一周的环形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为沿朝向所述安装腔的轴线的方向倾斜设置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外壁面为晒纹表面,和/或,所述安装腔的内壁面涂覆有颜色与所述入射光线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线路板和led灯,所述线路板包括连接部和接线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导光件,且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安装腔设置有避空孔,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避空孔的外周且对应所述进光面设置,所述led灯用于朝向所述进光面出光,所述接线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并自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避空孔的方向延伸,所述接线部用于接线以实现所述线路板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遮光件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朝向相同的第三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口朝向相同的第四开口,且所述第三开口环设在多个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最远的镜头的物侧端的外周,至少一个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对焦机构,所述对焦机构电连接于所述感光组件,且所述对焦机构与至少一个所述镜头连接,所述对焦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镜头相对所述感光组件移动,以进行对焦,和/或,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设于多个所述镜头中的离所述感光组件的镜头最远的物侧面。
12.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设有拍摄窗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微距摄像模组,所述感光组件设于所述终端壳体内并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主板电连接,多个所述镜头通过所述拍摄窗口取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夹持支架,所述夹持支架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当所述夹持支架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夹持支架与所述微距摄像模组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夹持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的方向为横向;
所述夹持支架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朝向所述终端壳体的竖向开口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所述夹持支架的横向开口,当所述夹持支架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与所述微距摄像模组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的所述夹持空间,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所述横向开口插入所述夹持空间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设有贯通的观察视窗,当所述夹持支架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观察视窗对应所述微距摄像模组的镜头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开口的边缘处设有倒角,和/或,所述竖向开口处设有向靠近所述终端壳体的方向延伸及向外倾斜的第一限位斜面,所述微距摄像模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斜面配合的第二限位斜面,当所述微距摄像模组抵接于所述竖向开口时,所述第二限位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斜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壳体内设有第一磁性部件,所述夹持支架中设有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支架与所述终端壳体的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壳体的外表面对应所述微距摄像模组的周缘的位置设有装饰件,所述夹持支架对应所述装饰件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装饰件配合卡接。
CN202110955139.1A 2021-08-19 2021-08-19 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Pending CN113777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77850.XA CN118068544A (zh) 2021-08-19 2021-08-19 智能终端
CN202110955139.1A CN113777763A (zh) 2021-08-19 2021-08-19 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5139.1A CN113777763A (zh) 2021-08-19 2021-08-19 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77850.XA Division CN118068544A (zh) 2021-08-19 2021-08-19 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7763A true CN113777763A (zh) 2021-12-10

Family

ID=788384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77850.XA Pending CN118068544A (zh) 2021-08-19 2021-08-19 智能终端
CN202110955139.1A Pending CN113777763A (zh) 2021-08-19 2021-08-19 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77850.XA Pending CN118068544A (zh) 2021-08-19 2021-08-19 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80685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7705A (zh) * 2023-10-18 2023-11-17 深圳前海量子云码科技有限公司 微观编码图像的识别方法、装置、扫码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8356A (ja) * 1995-12-04 1997-08-19 Keyence Corp 光学装置および照明ヘッド
CN205563038U (zh) * 2015-09-21 2016-09-07 申尧植 利用装有相机的便携式终端的近摄装置及其外置光学模块
CN110515258A (zh) * 2019-08-05 2019-11-29 肯维捷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摄照明器及包含该照明器的成像设备
CN112804383A (zh) * 2021-01-28 2021-05-14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8356A (ja) * 1995-12-04 1997-08-19 Keyence Corp 光学装置および照明ヘッド
CN205563038U (zh) * 2015-09-21 2016-09-07 申尧植 利用装有相机的便携式终端的近摄装置及其外置光学模块
CN110515258A (zh) * 2019-08-05 2019-11-29 肯维捷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摄照明器及包含该照明器的成像设备
CN112804383A (zh) * 2021-01-28 2021-05-14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7705A (zh) * 2023-10-18 2023-11-17 深圳前海量子云码科技有限公司 微观编码图像的识别方法、装置、扫码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8544A (zh) 2024-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07861B1 (ko) 카메라가 장착된 휴대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근접촬영장치 및 그 근접촬영용 외장 광학모듈
US10139712B2 (en) Magnification-purpose external optical module external to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amera, and magnification image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594495B2 (en) Short-range photographic light source module for use in image capture device and image capture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WO2020038054A1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7295226B (zh) 摄像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09791266A (zh) 摄像装置透镜镜筒、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CN110753144A (zh) 移动终端
JP2001350188A (ja) カメラ装置
JP4862208B2 (ja) 液晶用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US10911632B2 (en) Image scanning device
US20230075148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777763A (zh) 微距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CN110830703B (zh) 摄像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7566555B (zh) 投影手机
CN211047010U (zh) 外挂镜头模组以及组合套件
TWI625589B (zh) 燈杯及攝影機
CN110891102A (zh) 外置光学模块及具备该模块的显微图像采集装置
CN210958420U (zh) 移动终端
CN217061035U (zh) 刷掌设备
CN216526689U (zh) 一种光学镜组件、电子设备
CN212850689U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1956946U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925149B (zh) 摄像机
CN112764291B (zh) 摄像机
JP2553941Y2 (ja) 近接撮影用アダプ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