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1698B -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1698B
CN113771698B CN202111047511.5A CN202111047511A CN113771698B CN 113771698 B CN113771698 B CN 113771698B CN 202111047511 A CN202111047511 A CN 202111047511A CN 113771698 B CN113771698 B CN 113771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ower battery
battery
adjustmen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75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71698A (zh
Inventor
王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75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16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1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1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71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1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电动汽车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动力电池与充电装置处于接通状态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如果所述初始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加热电能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本申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调节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使动力电池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优化用户的用车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有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动力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发挥最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在冬季或者环境温度较低时,用户结束用车并插枪充电。当充电完成后,现有的动力电池只能保温时间一般较短,会导致第二天用户用车时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较低,不处于最佳工作温范围内,放电性能较差,整车动力性能较差,严重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
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一种能有效调节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的技术方案,使动力电池能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优化用户的用车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调节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使动力电池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优化用户的用车体验。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动力电池与充电装置处于接通状态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如果所述初始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加热电能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针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用车时刻,以及获取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时长;基于所述调节时长和所述用车时刻,确定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的调节时刻;在所述调节时刻,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获取针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用车时刻,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用户的预约用车时刻,以将所述预约用车时刻确定为所述用车时刻;获取用户在历史上的历史用车时刻,以根据所述历史用车时刻确定所述用车时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获取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时长,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能量值;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温度调节过程中的热损失参数;基于所述调节能量值和所述热损失参数,计算所述调节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能量值:
Q=cm(T2-T1)+d(T1-T3)
其中,Q为所述调节能量值,c为动力电池比热容,d为所述动力电池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m为动力电池质量,T1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2为所述第二温度阈值,T3为环境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热损失参数包括: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以及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时长:
Figure BDA0003251560690000021
其中,t为所述调节时长,Q为所述调节能量值,P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功率,a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b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e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T1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3为所述环境温度,T4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用于在所述动力电池与充电装置处于接通状态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第一控制单元,被用于如果所述初始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第二控制单元,被用于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加热电能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至少有以下优点或进步效果:
在本申请中,当动力电池与充电装置处于接通状态时,检测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如果初始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将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调节至最佳工作温度范围,使得动力电池能在用户用车时具有优异的放电性能,避免了由于环境温度过低导致的动力电池放电性能下降,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能够有效优化用户的用车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简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简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简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动汽车控制装置简图;
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简图,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和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S3:
步骤S1,在所述动力电池与充电装置处于接通状态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
步骤S2,如果所述初始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步骤S3,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加热电能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
例如,现有一连接着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可以以30min作为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获取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当重复获取至第3次时,发现获取到的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A低于第一温度阈值B,则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充电装置上获取加热电能,将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初始温度A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C,其中C大于B。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如图1所示步骤S2中,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可以按照如图2所示的步骤执行。
参阅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简图,具体包括步骤S201-S203:
步骤S201,获取针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用车时刻,以及获取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时长。
步骤S202,基于所述调节时长和所述用车时刻,确定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的调节时刻。
步骤S203,在所述调节时刻,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例如,现有一辆电动汽车,获取到用车时刻为次日8:00,获取到所述所需调节时长为3小时,由此可以将所述调节时刻确定为次日5:00。如此一来,在用户用车时,所述动力电池已经处于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放电性能优异,整车动力性能较好,用户有较好的用车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获取针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用车时刻,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实现:
第一种,获取用户的预约用车时刻,以将所述预约用车时刻确定为所述用车时刻。
第二种,获取用户在历史上的历史用车时刻,以根据所述历史用车时刻确定所述用车时刻。
在本申请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预约需要用车的时间。例如,用户A预约次日9:00用车,即可将次日9:00作为所述用车时刻,再获取到所述所需调节时长为3小时。由此根据所述调节时长和所述用车时刻,可以确定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的调节时刻为次日6:00。当到达次日6:00时,可以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在本申请中,也可以根据用户在历史上的历史用车时刻确定所述用车时刻。例如,用户B在工作日的用车时间为8:00、9:00、8:00、8:00、8:30,可以对工作日用车时间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将8:30确定为用户习惯用车时刻,即可以将8:30作为所述用车时刻。再获取到所述所需调节时长为3小时。由此根据所述调节时长和所述用车时刻,可以确定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的调节时刻为次日5:30。当到达次日5:30时,可以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方案,还可以执行如图3所示步骤的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如图2所示步骤S201中,获取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时长,可以按照如图3所示的步骤执行。
参阅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的流程简图,具体包括步骤S301-S303:
步骤S301,计算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能量值。
步骤S302,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温度调节过程中的热损失参数。
步骤S303,基于所述调节能量值和所述热损失参数,计算所述调节时长。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调节能量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Q=cm(T2-T1)+d(T1-T3)
其中,Q为所述调节能量值,c为动力电池比热容,d为所述动力电池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m为动力电池质量,T1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2为所述第二温度阈值,T3为环境温度。
而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热损失参数可以包括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以及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基于此,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时长:
Figure BDA0003251560690000071
其中,t为所述调节时长,Q为所述调节能量值,P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功率,a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b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e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T1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3为所述环境温度,T4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温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结合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功率、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以及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计算所述调节时长,其主要依托于能量守恒定律,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释放的能量等于各个环节损失的能量以及所述动力电池接收到的能量之和,通过这一关系推导出调节时长的计算方法,可以提高所确定调节时长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确定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的调节时刻的准确性。
接下来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深入理解本申请。
例如,现有一辆电动汽车,连接于充电装置,已经结束充电。此时动力电池比热容为c,所述动力电池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为d,动力电池质量为m,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为10℃,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35℃,环境温度为5℃。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能量值:
Q=cm(T2-T1)+d(T1-T3)=cm(35-10)+d(10-5)=25cm+5d
此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功率为P,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为a,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为b,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为e,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1为10℃,所述环境温度T3为5℃,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温度T4为100℃。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时长:
Figure BDA0003251560690000081
为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接下来将通过完整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现有一电动汽车,用户结束驾驶,插枪充电,并预约次日8:00用车。所述电动汽车连接于充电装置,此时动力电池比热容为c,所述动力电池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为d,动力电池质量为m,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为10℃,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35℃,环境温度为5℃。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能量值:
Q=cm(T2-T1)+d(T1-T3)=cm(35-10)+d(10-5)=25cm+5d
此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功率为P,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为a,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为b,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为e,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1为10℃,所述环境温度T3为5℃,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温度T4为100℃。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时长:
Figure BDA0003251560690000082
根据用户用车时刻为8:00,可以根据次日8:00和所述调节时长
Figure BDA0003251560690000083
确定所述调节时刻,在所述调节时刻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加热电能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10℃调节至35℃。
当用户用车时,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为35℃,处于最佳工作温度的范围内,放电性能较强,整车动力性能优异,用户用车体验良好。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上述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动汽车控制装置简图。
参照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控制装置400,包括:获取单元401、第一控制单元402以及第二获取单元403。
其中,获取单元401,被用于在所述动力电池与充电装置处于接通状态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第一控制单元402,被用于如果所述初始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第二控制单元403,被用于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加热电能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5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系统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5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5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5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9。通信部分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5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控件配置方法。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控件配置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6)

1.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和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动力电池与充电装置处于接通状态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
如果所述初始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加热电能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包括:获取针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用车时刻;计算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能量值;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温度调节过程中的热损失参数;基于所述调节能量值和所述热损失参数,计算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时长;基于所述调节时长和所述用车时刻,确定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的调节时刻;在所述调节时刻,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能量值:
Q=cm(T2-T1)+d(T1-T3)
其中,Q为所述调节能量值,c为动力电池比热容,d为所述动力电池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m为动力电池质量,T1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2为所述第二温度阈值,T3为环境温度;
所述热损失参数包括: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以及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时长:
Figure QLYQS_1
其中,t为所述调节时长,Q为所述调节能量值,P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功率,a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b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e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T1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3为所述环境温度,T4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包括:
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针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用车时刻,包括如下任意一种:
获取用户的预约用车时刻,以将所述预约用车时刻确定为所述用车时刻;
获取用户在历史上的历史用车时刻,以根据所述历史用车时刻确定所述用车时刻。
4.一种电动汽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用于在动力电池与充电装置处于接通状态时,获取所述动力电池的初始温度;
第一控制单元,被用于如果所述初始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第二控制单元,被用于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通过所述加热电能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包括:获取针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用车时刻;计算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能量值;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在温度调节过程中的热损失参数;基于所述调节能量值和所述热损失参数,计算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从所述初始温度调节至第二温度阈值所需的调节时长;基于所述调节时长和所述用车时刻,确定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温度调节的调节时刻;在所述调节时刻,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从所述充电装置获取加热电能;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能量值:
Q=cm(T2-T1)+d(T1-T3)
其中,Q为所述调节能量值,c为动力电池比热容,d为所述动力电池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m为动力电池质量,T1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2为所述第二温度阈值,T3为环境温度;
所述热损失参数包括: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以及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调节时长:
Figure QLYQS_2
其中,t为所述调节时长,Q为所述调节能量值,P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功率,a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热转换损失效率值,b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环境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e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动力电池热交换的效率损失系数,T1为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T3为所述环境温度,T4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温度。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控制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CN202111047511.5A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71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7511.5A CN113771698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7511.5A CN113771698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1698A CN113771698A (zh) 2021-12-10
CN113771698B true CN113771698B (zh) 2023-07-04

Family

ID=78841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7511.5A Active CN113771698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16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7822B (zh) * 2022-01-05 2023-09-12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46991A1 (de) * 2009-11-23 2011-05-26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Leistungsverbesserung von elektrisch betriebenen Fahrzeugen
CN104409788B (zh) * 2014-11-24 2016-06-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低温环境下预热充电损耗最优化电池组充电方法
JP2018073565A (ja) * 2016-10-27 2018-05-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暖機方法
CN110015201A (zh) * 2018-01-31 2019-07-1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保温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1251944B (zh) * 2018-11-30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预约管理系统、预约系统、预约管理方法
CN112744125B (zh) * 2020-05-07 2022-06-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的充电保温方法、系统
CN112824139B (zh) * 2020-05-07 2022-06-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电池保温方法、系统
CN112109591A (zh) * 2020-06-12 2020-12-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预热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2109592A (zh) * 2020-06-17 2020-12-2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电池的控制方法、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07375B (zh) * 2020-06-29 2022-03-29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预热方法及系统
CN112810422B (zh) * 2021-02-01 2022-07-2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远程预热方法、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1698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8363B1 (ko) 에너지 거래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3771698B (zh)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70060162A1 (e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tility grid frequency regulation programs
US20170117744A1 (en) PV Ramp Rate Control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echnique Through Integration of Battery Storage System
CN113689068A (zh) 一种电力电量平衡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23034422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ximizing solar energy usage and optimizing non-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P290311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ower-consuming bod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KR20180036972A (ko) 미래 에너지 레벨 결정들에 기반한 부하 및 에너지원의 제어
WO2015064267A1 (ja) 情報処理装置、電力需要体、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513545A (zh) 电量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5347648A (zh) 多电池包并机充电方法、装置、配电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03873388A (zh) 一种网络内容控制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3479101A (zh) 电动车辆充电模块高效运行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834567B (zh) 适用于双枪充电桩的充电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283807B (zh) 光储充电站的运营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6056286B (zh) 降低光源电路压降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587654B (zh) 作业车放电优化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49838A (zh) 动力电池充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95305B (zh)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KR102191091B1 (ko) 실시간 부하 변동 대응을 위한 적응형 타임 스케일링 기반 분산전원 운영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7277499A (zh) 基于分布式双向逆变电源系统的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8040794A (zh) 一种光储充一体化功率变换方法及系统
CN117078326B (zh) 一种光伏储能装置租借计费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2803524B (zh) 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7578488B (zh) 考虑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实时灵活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