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5254B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5254B
CN113765254B CN202111147732.XA CN202111147732A CN113765254B CN 113765254 B CN113765254 B CN 113765254B CN 202111147732 A CN202111147732 A CN 202111147732A CN 113765254 B CN113765254 B CN 113765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source
motor body
shel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77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5254A (zh
Inventor
李洁
王江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umaox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umaox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umaox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umaox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77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5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5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5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5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5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包括双源电机体、顶壳、保护壳、尾壳和控制盒,双源电机体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双源电机体一端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孔,双源电机体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孔,双源电机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滑槽框。通过设置的扇叶,当转轴转动时带动扇叶转动,扇叶将气流向外抽送,气流初始位置从外界进入防尘网,并经过防尘网进入第一孔的内部,由第一孔进入双源电机体的外壳内,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气流而后通过第二孔排出到保护壳和双源电机体之间,可以有效地对双源电机体内大功率使用时的热量进行导出,增加散热效率减少了双源电机体高压绕组的烧坏几率,增加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转向机就是在司机打方向盘的同时,帮助司机用力,以减轻司机转向时的用力度,达到开车时司机轻松、方便的目的的机器,主要分为齿轮齿条式转向和蜗轮蜗杆式转向。
如中国专利CN201877928U所公开的一种双电源专用电机,其利用一种双电源专用电机,包括壳体、电机轴、固定座,壳体的安装面向外侧形成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电机轴安装在壳体的安装端,电机轴与壳体的安装端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有一固定座,所述壳体的安装面向外侧四角按矩形排列设置有四块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一圆孔,以达到了通过以上设置,将原本双电源专用电机的安装端面两侧的两块安装板改进为以矩形方式排列的四块安装板,通过安装板上的孔与其他装置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更牢靠更稳定,不会由于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而出现松动,且将原本用于固定电机轴的固定座改进为金属材料制作的固定座,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电机高速旋转而产生的对固定座的磨损伤害,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电机的使用寿命的效果,然而在其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其的一体化结构,虽然可以防止松动,但是导致了内部大功率使用时散热的效能较差。
2、由于原本用于固定电机轴的固定座改进为金属材料制作的固定座,导致了在安装时未能适应多种作业场景。
3、由于其的特殊连接结构未设有连接装置,导致了无法进行双源切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解决了大功率散热效能差和不能适应多种安装作业场景以及无法进行双源切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包括双源电机体、顶壳、保护壳、尾壳和控制盒,所述双源电机体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双源电机体一端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孔,所述双源电机体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孔,所述双源电机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滑槽框,所述滑槽框的一端开设有铰接孔,所述双源电机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四个卡块,所述转轴远离卡块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扇叶。
所述顶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防尘网,所述顶壳的内部铰接有连接螺栓,所述顶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内部铰接有安装螺栓。
所述保护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条,所述保护壳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三组紧箍,三组所述紧箍的一侧均铰接有环板,所述环板和紧箍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部铰接有紧固螺栓,所述保护壳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滑条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螺栓孔。
所述尾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四个防护网,所述尾壳外侧的内部铰接有固定螺栓。
所述控制盒的外侧开设有三个接线槽,所述控制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三个接线端口,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安装有转速传感器,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安装有电流监测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的数量与位置和防尘网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所述螺纹孔的规格尺寸与安装螺栓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所述连接螺栓的规格尺寸与铰接孔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第一孔和防尘网相对应使得气流可以将防尘网过滤后进入双源电机体的内部带出热量,避免了其内部的灰尘堆积,增加散热的能力,安装螺栓铰接安装在螺纹孔内部可以使得顶壳安装在双源电机体的外侧便于安装。
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栓铰接贯穿密封条和铰接孔并延伸至螺栓孔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铰接孔的内部铰接连接螺栓使得顶壳与保护壳进行安装力矩限位,使得整体装置连为一体,避免了机构的不稳定。
优选的,所述环板和紧箍相对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保护壳的规格尺寸与顶壳规格尺寸相适配,所述滑条的数量与位置和滑槽框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环板和紧箍之间的安装槽适用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尺寸,使得安装可以更便利,增加产品的适用性,滑条可以活动限位在滑槽框的内部,防止偏转并增加外侧的环形抗力能力。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的规格尺寸与螺栓孔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固定螺栓铰接安装在螺栓孔的内部使得尾壳安装在保护壳的一侧,配合顶壳、保护壳将双源电机体包裹,使得度多角度防护。
优选的,所述控制盒通过螺栓铰接安装在尾壳的外侧,所述尾壳套接在扇叶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控制盒可以组装安装在尾壳的外侧,便于为其提供支撑,并且配合防护网防止外侧尘土和杂物进入,进一步增加了防护性能。
优选的,三个所述接线槽的位置与接线端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速传感器活动贯穿控制盒和尾壳并延伸至尾壳的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接线槽用以卡接穿过的汽车的连接线端,使其连接在接线端口的连接处,转速传感器测量其的转动数据并传递和记录数据给控制盒并由其传递给汽车。
优选的,所述第二孔呈圆环线性均匀分布在双源电机体的外侧,且第二孔与和滑槽框呈环形交叉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交叉分布的第二孔与和滑槽框使得不影响力矩支撑的情况下,交叉分布逐一形成连通气道,增加了排气导流的性能,便于气流的排出,并不妨碍保护壳的力矩支撑,增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安装有微处理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个接线端口的其中一个连接,并由其连接至汽车的控制台用以报送数据。
优选的,三个所述接线端口的两端与双源电机体的两项输入端电性连接,三个所述接线端口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接线端口的两端分别连接双源电机体的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端,便于对双源电机体的转动供电导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打开环板并将环板和紧箍相对侧设置的安装槽对接需要安装的轴位处,套接后转动紧固螺栓带动限位板和环板相邻近、将安装轴进行夹持使得装置固定,而后将转轴和螺纹槽以及卡块对应连接传动位置,其次将接线槽插接线端,两个线端连接接线端口的高低压端,而后另一端通过接线端连接汽车的控制台,而后使用时高压端位双源电机体高压绕组进行供电,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对转向位置进行传动,该方案可以根据需求便捷的安装使用,增加了不同需求的适用能力,并且各个配件生产更具有标准化流程化,减少了资源使用。
2、通过设置的扇叶,当转轴转动时带动扇叶转动,扇叶将气流向外抽送,气流初始位置从外界进入防尘网,并经过防尘网进入第一孔的内部,由第一孔进入双源电机体的外壳内,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气流而后通过第二孔排出到保护壳和双源电机体之间,接着通过扇叶的导向进入尾壳最后由防护网排出,可以有效地对双源电机体内大功率使用时的热量进行导出,增加散热效率减少了双源电机体高压绕组的烧坏几率,增加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通过设置的控制盒,当双源电机体的高压绕组出现问题时,电流监测器监测双源电机体内部电压情况,当出现电流异常,或可得知高压绕组烧坏,并结合转速传感器监测转轴和扇叶的转动信息,微处理器当确定高压绕组烧坏时,微处理器将信息通过一个接线端口报送给汽车的控制端并显示,而后微处理器将接线端口的低压端与双源电机体连通,使得双源电机体内部低压绕组通电暂时为其提供一定的转向和运行能力,使得汽车的驾驶者具有一定的备用能力并驾驶至维修站,提高了安全性和自纠能力,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前视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后视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隐去尾壳及紧箍后视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隐去尾壳左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源电机体前视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顶壳前视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源电机体;101、转轴;102、卡块;103、螺纹槽;104、扇叶;105、滑槽框;106、第二孔;107、铰接孔;108、第一孔;109、螺纹孔;2、顶壳;201、防尘网;202、连接螺栓;203、安装条;204、安装螺栓;3、保护壳;301、密封条;302、紧箍;303、限位板;304、紧固螺栓;305、环板;306、安装槽;307、滑条;308、螺栓孔;4、尾壳;401、固定螺栓;402、防护网;5、控制盒;501、接线槽;502、微处理器;503、转速传感器;504、电流监测器;505、接线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案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案,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包括双源电机体1、顶壳2、保护壳3、尾壳4和控制盒5,双源电机体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09,双源电机体1一端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孔108,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孔106,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滑槽框105,滑槽框105的一端开设有铰接孔107,双源电机体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101,转轴101一端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103,转轴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四个卡块102,转轴101远离卡块102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扇叶104。
顶壳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防尘网201,顶壳2的内部铰接有连接螺栓202,顶壳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条203,安装条203的内部铰接有安装螺栓204。
保护壳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条301,保护壳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三组紧箍302,三组紧箍302的一侧均铰接有环板305,环板305和紧箍302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03,限位板303的内部铰接有紧固螺栓304,保护壳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条307,滑条307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螺栓孔308。
尾壳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四个防护网402,尾壳4外侧的内部铰接有固定螺栓401。
控制盒5的外侧开设有三个接线槽501,控制盒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三个接线端口505,控制盒5的内部安装有转速传感器503,控制盒5的内部安装有电流监测器50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作业时,作业人员首先将安装条203通过安装螺栓204铰接在螺纹孔109的内部使其安装在双源电机体1的一端,使得顶壳2可以安装在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接着第一孔108的位置与防尘网201的位置相对应,进而将保护壳3套接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使得滑条307对接滑槽框105的内部,进行滑动到另一端,使得铰接孔107和螺栓孔308与连接螺栓202相对应,接着转动连接螺栓202使得保护壳3和密封条301固定在顶壳2一侧和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进而将尾壳4对接保护壳3的远离顶壳2的一端,使其罩在扇叶104的外侧,并将固定螺栓401铰接在滑条307远离顶壳2一端内部的螺栓孔308内部,将尾壳4固定,而后将控制盒5铰接安装尾壳4的外侧,进而通过打开环板305并将环板305和紧箍302相对侧设置的安装槽306对接需要安装的轴位处,套接后转动紧固螺栓304带动限位板303和环板305相邻近、将安装轴进行夹持使得装置固定,而后将转轴101和螺纹槽103以及卡块102对应连接传动位置,其次将接线槽501插接线端,两个线端连接接线端口505的高低压端,而后另一端通过接线端连接汽车的控制台,而后使用时高压端位双源电机体1高压绕组进行供电,电机转动带动转轴101转动,转轴101转动对转向位置进行传动,并且当转轴101转动时带动扇叶104转动,扇叶104将气流向外抽送,气流初始位置从外界进入防尘网201,并经过防尘网201进入第一孔108的内部,由第一孔108进入双源电机体1的外壳内,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气流而后通过第二孔106排出到保护壳3和双源电机体1之间,接着通过扇叶104的导向进入尾壳4最后由防护网402排出,可以有效地对双源电机体1内大功率使用时的热量进行导出,增加散热效率减少了双源电机体1高压绕组的烧坏几率,增加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其次当双源电机体1的高压绕组出现问题时,电流监测器504监测双源电机体1内部电压情况,当出现电流异常,或可得知高压绕组烧坏,并结合转速传感器503监测转轴101和扇叶104的转动信息,控制盒5当确定高压绕组烧坏时,控制盒5将信息通过一个接线端口505报送给汽车的控制端并显示,而后控制盒5将接线端口505的低压端与双源电机体1连通,使得双源电机体1内部低压绕组通电暂时为其提供一定的转向和运行能力,使得汽车的驾驶者具有一定的备用能力并驾驶至维修站,提高了安全性和自纠能力,使用效果好。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第一孔108的数量与位置和防尘网201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螺纹孔109的规格尺寸与安装螺栓204的规格尺寸相适配,连接螺栓202的规格尺寸与铰接孔107的规格尺寸相适配,连接螺栓202铰接贯穿密封条301和铰接孔107并延伸至螺栓孔308的内部。
第一孔108和防尘网201相对应使得气流可以将防尘网201过滤后进入双源电机体1的内部带出热量,避免了其内部的灰尘堆积,增加散热的能力,安装螺栓204铰接安装在螺纹孔109内部可以使得顶壳2安装在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便于安装,铰接孔107的内部铰接连接螺栓202使得顶壳2与保护壳3进行安装力矩限位,使得整体装置连为一体,避免了机构的不稳定。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环板305和紧箍302相对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306,保护壳3的规格尺寸与顶壳2规格尺寸相适配,滑条307的数量与位置和滑槽框105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
环板305和紧箍302之间的安装槽306适用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尺寸,使得安装可以更便利,增加产品的适用性,同时保护壳3和顶壳2的尺寸一致便于结构之间的稳定力矩,滑条307可以活动限位在滑槽框105的内部,配合保护壳3和双源电机体1的环形限位使得力矩稳定,防止偏转并增加外侧的环形抗力能力,便于保护壳3固定在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螺栓401的规格尺寸与螺栓孔308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控制盒5通过螺栓铰接安装在尾壳4的外侧,尾壳4套接在扇叶104的外侧。
固定螺栓401铰接安装在螺栓孔308的内部使得尾壳4安装在保护壳3的一侧,配合顶壳2、保护壳3将双源电机体1包裹,使得360度多角度防护,控制盒5可以组装安装在尾壳4的外侧,便于为其提供支撑,并且尾壳4为扇叶104提供了外部保护,配合防护网402防止外侧尘土和杂物进入,进一步增加了防护性能。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2和图7所示,三个接线槽501的位置与接线端口505的位置相对应,转速传感器503活动贯穿控制盒5和尾壳4并延伸至尾壳4的内侧。
接线槽501用以卡接穿过的汽车的连接线端,使其连接在接线端口505的连接处,转速传感器503与转轴101和扇叶104外端接触,便于转速传感器503测量其的转动数据并传递和记录数据给控制盒5并由其传递给汽车,可以在双源电机体1停止转动时上报转动数据,并在第一时间得知其的运行数据,避免了损坏时产生的信息差。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5所示,第二孔106呈圆环线性均匀分布在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且第二孔106与和滑槽框105呈环形交叉均匀分布。
当气流进入第一孔108的内部时,由第一孔108进入双源电机体1的外壳内,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气流而后通过第二孔106排出到保护壳3和双源电机体1之间,交叉分布的第二孔106与和滑槽框105使得不影响力矩支撑的情况下,交叉分布逐一形成连通气道,增加了排气导流的性能,便于气流的排出,并不妨碍保护壳3的力矩支撑,增加稳定性。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7所示,控制盒5的内部安装有微处理器502,三个接线端口505的两端与双源电机体1的两项输入端电性连接,三个接线端口505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502电性连接。
微处理器50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三个接线端口505的其中一个连接,并由其连接至汽车的控制台用以报送数据,微处理器50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转速传感器503和电流监测器50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便于监控数据,同时电流监测器504的测量端分别与三个接线端口505的另外两个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连接端连接用以测量高低压端的电流数据,三个接线端口505的两端分别连接双源电机体1的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端,其中微处理器502控制接线端口505的连通和关闭,便于根据汽车的下发命令进行控制双源电机体1的转动和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作业时,作业人员首先将安装条203通过安装螺栓204铰接在螺纹孔109的内部使其安装在双源电机体1的一端,使得顶壳2可以安装在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接着第一孔108的位置与防尘网201的位置相对应,进而将保护壳3套接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使得滑条307对接滑槽框105的内部,进行滑动到另一端,使得铰接孔107和螺栓孔308与连接螺栓202相对应,接着转动连接螺栓202使得保护壳3和密封条301固定在顶壳2一侧和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进而将尾壳4对接保护壳3的远离顶壳2的一端,使其罩在扇叶104的外侧,并将固定螺栓401铰接在滑条307远离顶壳2一端内部的螺栓孔308内部,将尾壳4固定,而后将控制盒5铰接安装尾壳4的外侧,进而通过打开环板305并将环板305和紧箍302相对侧设置的安装槽306对接需要安装的轴位处,套接后转动紧固螺栓304带动限位板303和环板305相邻近、将安装轴进行夹持使得装置固定,而后将转轴101和螺纹槽103以及卡块102对应连接传动位置,其次将接线槽501插接线端,两个线端连接接线端口505的高低压端,而后另一端通过接线端连接汽车的控制台,而后使用时高压端位双源电机体1高压绕组进行供电,电机转动带动转轴101转动,转轴101转动对转向位置进行传动,并且当转轴101转动时带动扇叶104转动,扇叶104将气流向外抽送,气流初始位置从外界进入防尘网201,并经过防尘网201进入第一孔108的内部,由第一孔108进入双源电机体1的外壳内,将其内部产生的热量导出,气流而后通过第二孔106排出到保护壳3和双源电机体1之间,接着通过扇叶104的导向进入尾壳4最后由防护网402排出,可以有效地对双源电机体1内大功率使用时的热量进行导出,增加散热效率减少了双源电机体1高压绕组的烧坏几率,增加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其次当双源电机体1的高压绕组出现问题时,电流监测器504监测双源电机体1内部电压情况,当出现电流异常,或可得知高压绕组烧坏,并结合转速传感器503监测转轴101和扇叶104的转动信息,微处理器502当确定高压绕组烧坏时,微处理器502将信息通过一个接线端口505报送给汽车的控制端并显示,而后微处理器502将接线端口505的低压端与双源电机体1连通,使得双源电机体1内部低压绕组通电暂时为其提供一定的转向和运行能力,使得汽车的驾驶者具有一定的备用能力并驾驶至维修站,提高了安全性和自纠能力,使用效果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案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包括双源电机体(1)、顶壳(2)、保护壳(3)、尾壳(4)和控制盒(5),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源电机体(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09),所述双源电机体(1)一端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孔(108),所述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孔(106),所述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滑槽框(105),所述滑槽框(105)的一端开设有铰接孔(107),所述双源电机体(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101),所述转轴(101)一端的外侧开设有螺纹槽(103),所述转轴(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四个卡块(102),所述转轴(101)远离卡块(102)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扇叶(104);
所述顶壳(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防尘网(201),所述顶壳(2)的内部铰接有连接螺栓(202),所述顶壳(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条(203),所述安装条(203)的内部铰接有安装螺栓(204);
所述保护壳(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条(301),所述保护壳(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三组紧箍(302),三组所述紧箍(302)的一侧均铰接有环板(305),所述环板(305)和紧箍(302)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303),所述限位板(303)的内部铰接有紧固螺栓(304),所述保护壳(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条(307),所述滑条(307)两端的内部均开设有螺栓孔(308);
所述尾壳(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四个防护网(402),所述尾壳(4)外侧的内部铰接有固定螺栓(401);
所述控制盒(5)的外侧开设有三个接线槽(501),所述控制盒(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三个接线端口(505),所述控制盒(5)的内部安装有转速传感器(503),所述控制盒(5)的内部安装有电流监测器(5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108)的数量与位置和防尘网(201)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所述螺纹孔(109)的规格尺寸与安装螺栓(204)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所述连接螺栓(202)的规格尺寸与铰接孔(107)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202)铰接贯穿密封条(301)和铰接孔(107)并延伸至螺栓孔(308)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305)和紧箍(302)相对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槽(306),所述保护壳(3)的规格尺寸与顶壳(2)规格尺寸相适配,所述滑条(307)的数量与位置和滑槽框(105)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401)的规格尺寸与螺栓孔(308)的规格尺寸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5)通过螺栓铰接安装在尾壳(4)的外侧,所述尾壳(4)套接在扇叶(104)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接线槽(501)的位置与接线端口(50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速传感器(503)活动贯穿控制盒(5)和尾壳(4)并延伸至尾壳(4)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106)呈圆环线性均匀分布在双源电机体(1)的外侧,且第二孔(106)与和滑槽框(105)呈环形交叉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5)的内部安装有微处理器(5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接线端口(505)的两端与双源电机体(1)的两项输入端电性连接,三个所述接线端口(505)的另一端与微处理器(502)电性连接。
CN202111147732.XA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Active CN113765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7732.XA CN113765254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7732.XA CN113765254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5254A CN113765254A (zh) 2021-12-07
CN113765254B true CN113765254B (zh) 2022-07-08

Family

ID=78798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7732.XA Active CN113765254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525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68902U (zh) * 2018-02-22 2018-09-14 重庆新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用永磁电机保护用壳体
CN208015506U (zh) * 2018-04-17 2018-10-26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拥有散热降温功能的电机
CN212462982U (zh) * 2020-05-13 2021-02-02 张家旺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固定装置
CN111564934B (zh) * 2020-06-02 2021-04-02 安徽省龙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向输出轴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5254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525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双源转向电机
CN11136143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防护装置
CN214255473U (zh) 一种电缆接头环切修整装置
CN213905988U (zh) 一种智能化断电的低压动力箱
CN2440282Y (zh) 内藏驱动及控制电路的马达
CN108792771A (zh) 一种橡胶管输放卷机
CN211105516U (zh) 一种无缝包芯线机上的冷却结构
CN217717934U (zh) 一种配线自动化馈线终端
CN219627532U (zh) 一种汽车发电机转子装配工装
CN2325155Y (zh) 全封闭、多功能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枪
CN216083676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故障警报装置
CN21207369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防护装置
CN220652905U (zh) 一种方便拆装导线的变频器
CN214953861U (zh) 一种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终端的散热结构
CN203504360U (zh) 一种旋转变压器机构与电机的装配结构
CN216489246U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配电控制箱
CN218905241U (zh) 紧侧装齿轮空压机工装
CN221102732U (zh) 一种配电柜防水装置
CN2354293Y (zh) 电动自行车用永磁直流无刷力矩电动机
CN219095934U (zh) 一种全自动热熔对接焊机机箱
CN216975130U (zh)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机用位移监测装置
CN215071798U (zh) 一种配电线路远程运行监视装置
CN216194179U (zh) 一种电力检修警示装置
CN220852492U (zh) 一种暖通空调风量调节装置
CN220638484U (zh) 线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