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1096B - 双面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双面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1096B
CN113741096B CN202111013124.XA CN202111013124A CN113741096B CN 113741096 B CN113741096 B CN 113741096B CN 202111013124 A CN202111013124 A CN 202111013124A CN 113741096 B CN113741096 B CN 113741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sub
pixel
layer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31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1096A (zh
Inventor
陈伟
郑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31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1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1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1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1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1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3Direct backlight characterized by the sequence of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double-sided display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和灯源组件,液晶层设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灯源组件设于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彩膜基板上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设有反射层;灯源组件对应反射区的区域透明,所述灯源组件包括灯源;所述灯源包括红光灯源、绿光灯源和蓝光灯源,在每个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设置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本申请对应不同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不同颜色的灯源,则彩膜基板不需要设置色阻,如此可以避免反射区的光多次穿过色阻层,造成光的损耗,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双面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显示面板大多以单面显示为主,在许多场合中,例如在数字标牌、电子通讯器材、收银设施、窗口问询设施、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广告播放设施中往往需要两个人从显示面板的正反两面同时观看显示的画面。
由于双面显示的其中一面的显示需要通过将光线再次返回在入光面形成画面,若要实现彩色画面,对应反射的地方需要设置色阻,光经过色阻层得到彩色光,彩色光需要再次经过色阻最终在入光面显示彩色画面,光需要两次经过色阻,造成光的损耗,最后达到入光面的光亮度大大折扣,从而影响反面显示的画面。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显示面板,旨在解决因反射区的色阻导致光损耗,从而影响反面显示效果的问题。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所述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和灯源组件,所述液晶层设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灯源组件设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设有反射层;所述灯源组件对应所述反射区的区域透明,所述灯源组件包括灯源;所述灯源包括红光灯源、绿光灯源和蓝光灯源,在每个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设置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
可选的,所述灯源还包括白光灯源,所述白光灯源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设置,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设置有色阻,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对应的色阻的颜色与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的灯源的颜色相同。
可选的,在每个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对应设置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的彩膜基板包括上透明电极层、上玻璃基板,所述上透明电极层和上玻璃基板之间为空气层。
可选的,在每个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对应设置的所述灯源和在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设置的所述灯源为同一个灯源,所述灯源对应设于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之间。
可选的,所述反射层采用铝、银、铝银合金中的任一种材料或组合材料形成,所述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300埃米,且小于等于3000埃米。
可选的,所述彩膜基板包括上透明电极层、色阻层、上玻璃基板层;所述色阻层包括反射层和黑色矩阵,对应所述反射区,从所述彩膜基板沿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黑色矩阵和反射层依次设置。
可选的,所述灯源为micro-LED,所述micro-LED呈矩阵式分布于所述灯板上。
可选的,任意一列或任意一行所述子像素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透射区列或透射区行;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反射区列或反射区行;对应透射区列或者透射区行设置扩散条。
可选的,所述双面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扩散条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扩散条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玻璃基板层、薄膜晶体管层和像素电极层,所述子像素透射区的像素电极和反射区的像素电极设于同一层且相连;每个所述子像素对应设置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和子像素透射区的像素电极连接。
双面显示中,在反面显示画面时,若对应反射区设置色阻,则反射光需要两次穿透色阻造成光的损耗;因此本申请通过对应子像素的反射区设置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如此反射区不需要再对应设置色阻,那么反射区的反射光无需两次穿透色阻层,反射光可以直接由反射层反射回来,减少了光的大量损耗,进而提升双面显示面板的反面显示效果,防止因光的损耗造成正反两面的显示画面的差异。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示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的扩散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双面显示面板;200、阵列基板;210、下玻璃基板层;220、薄膜晶体管;230、像素电极层;300、彩膜基板;310、上透明电极层;320、色阻层;321、色阻;322、黑色矩阵;330、上玻璃基板层;340、反射层;400、液晶层;500、灯源组件;510、灯源;511、红光灯源;520、灯板;530、透明区域;600、扩散条;700、子像素;710、反射区;711、反射区列;720、透射区;721、透射区列;800、固定板;900、扩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作为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面显示面板100,所述双面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200、彩膜基板300、液晶层400和灯源组件500,所述液晶层400设于阵列基板200和彩膜基板300之间,所述灯源组件500设于所述阵列基板200远离所述彩膜基板300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20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700;每个所述子像素700通过一个薄膜晶体管220连接及控制,每个所述子像素700包括透射区720和反射区710;所述彩膜基板300上对应每个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设有反射层340,所述反射层340用于反射光线,灯源组件500发出的光可以直接穿过透射区720,在反射区710内,灯源组件500发出的光穿过液晶层400后,最后会由反射层340反射,再次穿过液晶层400反射回来。
一般的,所述灯源组件500包括灯板520和灯源510,所述灯源510设置于所述灯板520靠近阵列基板200的一侧,另外关于灯板520的制造,一般的为了方便制造,可以将一整块灯板520制造为透明的,当然也可以是半透明的,可根据光线反射的强弱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灯板520对应不同的区域进行制造,比如对应透射区720的灯板520的区域可以是不透光的,也可以是半透光的,如此可以防止在透射区720显示画面的另一面受到自然光的影响;对应反射区710的灯板520的区域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的。
其中,关于灯源510的选择和设置,是本申请需要着重讲述的,所述灯源510包括红光灯源、绿光灯源和蓝光灯源,在每个所述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对应设置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中的其中一种光源,不同的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的灯源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射层340对应设置的灯源可以选择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中的任意一种灯源,由于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可以分别发出红绿蓝等不同颜色的光,如此彩膜基板300对应反射区的位置不需要设置色阻,灯源发出的光无需多次穿过色阻,从而减少光的损耗,保证反面的显示画面与正面的显示画面的亮度相接近;附图1中以红光灯源进行示例,但不代表仅设置红光灯源,红光灯源可以由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进行替代,相邻的三个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的光源可以依次是红光灯源、绿光灯源和蓝光灯源,也是是其他顺序排列,当然也可以依次是相同颜色的三个灯源。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是对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灯源510还包括白光灯源514,所述白光灯源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720设置,一个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和反射区分别各自对应一个灯源510,透射区720和反射区710之间设有黑色矩阵322,反射层两侧的黑色矩阵,使得反射后的光线在黑色矩阵构筑的通道之间发生散射,反射光线经过黑色矩阵构筑的通道直射入液晶层,从而对反射光线起到校准校直的作用,进而进一步改善反射光线在阵列基板200和灯源组件500之间发生混光的效果。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子像素700之间的黑色矩阵322的宽度大于同一个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与反射区710之间的黑色矩阵322的宽度,灯源510主要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子像素700之间的黑色矩阵322下;所述彩膜基板3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透明电极层310、色阻层320、上玻璃基板层330;所述色阻层320内和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对应之处设置有色阻321,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对应的色阻的颜色与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的灯源的颜色相同,即当一个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对应的色阻颜色为红色,则该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对应的灯源的颜色为红色灯源,或当一个子像素的透射区对应的色阻颜色为绿色,则该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的灯源的颜色为绿色灯源,当然,对应透射区我们也可以不设置色阻,如此反面显示彩色画面,而正面显示黑白画面也是可行的,在黑色矩阵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彩膜基板对应透射区和反射区都不设置色阻,可以减少双面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灯源,一般选择为micro-LED,所述micro-LED灯源包括多个micro-LED灯珠,一个micro-LED灯珠对应子像素700的透射区或者反射区设置,所述micro-LED呈阵列式分布于所述灯板520上,由于micro-LED与子像素的透射区或反射区一一对应,如此也可以进一步避免子像素700的透射区和反射区之间的混光。
对应的,所述阵列基板200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玻璃基板层210和像素电极层230,所述薄膜晶体管220设置在所述下玻璃基板层210上,所述像素电极层230设置在述薄膜晶体管220上;所述子像素700透射区720的像素电极和反射区710的像素电极设于同一层且相连;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和透射区720连接同一个薄膜晶体管220,连接相同的数据线;也即每个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和透射区720通过同一个TFT(薄膜晶体管220)控制,并输入相同的数据信号,从而可以使得双面显示面板100在正反两面显示相同画面。
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每个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对应设置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所述上透明电极层310和上玻璃基板300之间为空气层,对应透射区也设置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如此透射区可以不用设置色阻,黑色矩阵322可根据反射层340的厚度进行调整设置,由于之前黑色矩阵322需要根据色阻和反射层340的整体厚度进行设定,从而保证齐平,现在去除了色阻层,则黑色矩阵322的厚度可以设置与所述反射层340厚度相当,如此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所述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300埃米,且小于等于3000埃米;通过选择反射效果好的材料制作较薄的反射层,也可以进一步的改善双面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其中所述反射层340采用铝、银、铝银合金中的任一种材料或组合材料形成。
图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申请的第四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每个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对应设置的所述灯源510和在每个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对应设置的所述灯源为同一个灯源510,所述灯源510对应设于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和反射区710之间,具体的,灯源510设置在透射区720和反射区710之间的黑色矩阵322下方,从而保证一个灯源510的发出光的可以同时射入到透射区720和反射区710,也就是说一个子像素对应一个灯源510,该灯源510可以是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如此彩膜基板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都不需要设置色阻,彩膜基板300上的对应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与透射区720之间的黑色矩阵322与反射层的厚度相当即可,从而减少双面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图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申请的第五实施例,针对上述任一实施例,对应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从所述彩膜基板沿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黑色矩阵322和反射层340依次设置,即反射层340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黑色矩阵322,用于吸收显示正面画面的一侧的自然光,不用担心反射层340将自然光进行反射从而影响正面显示的画面,为了保证双面显示面板的平整度,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和反射区710之间的黑色矩阵322的厚度与反射层340和反射层上的黑色矩阵322的整体厚度相等,从而减少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当然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与反射区710之间的黑色矩阵322的厚度也可以大于反射层340和反射层340上的黑色矩阵322的整体厚度,那么可以在反射层340下预留了镂空部分,反射层340两侧的黑色矩阵322也可以限制光的反射区域的宽度,避免大量光通过反射层的侧边反射到子像素的透射区或者其他子像素的反射区。
图6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的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示意图;作为本申请的第六实施例,如图6至图7所示,在任意一列所述子像素700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排成一列,形成透射区列721;所有的所述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排成一列,形成反射区列711;对应每个所述透射区列721设置有扩散条600,所述扩散条600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200和所述灯源组件500之间;或在任意一行所述子像素700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排成一行,形成透射区行;所有的所述子像素700的反射区710排成一行,形成反射区行;对应每个所述透射区行或列设置有扩散条600,行或者列可以根据双面显示面板100的像素排布和基板的有效利用率进行选择;仅针对透射区720设置扩散条600,反射区710不设置扩散条600,如此反射区710经反射层反射回来的光线不需要经过扩散条,所述反射区710不受扩散条的影响,从而减少反射区710混光,改善双面显示面板100的两面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双面显示面板100包括固定板800,多个所述扩散条600与所述固定板800垂直连接以形成扩散结构900,若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左右划分,那么每一列子像素中,所有的透射区排成一列形成透射区列,对应透射区列的扩散条600通过固定板800垂直连接在一起,更加方便安装;若是将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以上下进行划分,那么所有的透射区排成一行形成透射区行,而每一个透射区行都对应有一个扩散条600,通过固定板800将所有的扩散条600连接在在一起,通过将多个竖向或者横向的扩散条600通过一块横向或者纵向的板子,即固定板800连起来,使得所有的扩散条连接成为一整块,这样在安装扩散条600时,较为简单,而且高效,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图9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的一种双面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作为本申请的第七实施例,是对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扩散条600的厚度h、宽度d以及材料进行说明,具体的,所述扩散条600采用聚氯乙烯材料或玻璃制成,这样形成的扩散条600的厚度较薄,避免扩散条600厚度过厚影响整个双面显示面板的厚度;所述扩散条600的厚度h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2毫米;若厚度小于0.5毫米,则扩散效果会出现明显下降,带来扩散效果差,画面显示效果差的问题,若大于2毫米,对于扩散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双面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故将扩散条600的厚度优选控制在0.5毫米至2毫米之间。在沿所述阵列基板至所述彩膜基板的垂直方向上,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在所述扩散条60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扩散条600,所述扩散条600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的宽度,所述扩散条600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200靠近所述灯源组件500的一侧;通过进一步的限定扩散条600的宽度值以及摆放位置,进而进一步减少扩散条600的边缘延伸到反射区造成反射区的光线反射回来造成混光。
每个所述子像素700中,所述子像素700的透射区720面积和反射区710面积相等;当然,所述透射区720的面积也可以大于所述反射区710的面积,一般的透射区720的比例与反射区710的比例可以设置为7:3或者6:4,该比例可以根据市面上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制作后以出厂售卖,当然也可以是反射区的面积大于所述透射区的面积,为了保证第一扩散条在阵列基板的上的稳定,可以选择将所述扩散条600通过光学胶粘合于所述阵列基板200远离所述彩膜基板300的一侧,防止扩散条600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实施例,但是申请文件的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出,因而,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或技术特征组合之后,将会增强原有的技术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层和灯源组件,所述液晶层设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所述灯源组件设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子像素;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子像素包括透射区和反射区;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设有反射层;
所述灯源组件对应所述反射区的区域透明,所述灯源组件包括灯源;所述灯源包括红光灯源、绿光灯源和蓝光灯源,在每个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设置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还包括白光灯源,所述白光灯源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设置,所述彩膜基板上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设置有色阻,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对应的色阻的颜色与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的灯源的颜色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对应设置所述红光灯源或者绿光灯源或者蓝光灯源;对应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的彩膜基板包括上透明电极层、上玻璃基板,所述上透明电极层和上玻璃基板之间为空气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对应设置的所述灯源和在每个子像素的反射区对应设置的所述灯源为同一个灯源,所述灯源对应设于子像素的透射区和反射区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采用铝、银、铝银合金中的任一种材料或组合材料制成,所述反射层的厚度大于等于300埃米,且小于等于3000埃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上透明电极层、色阻层、上玻璃基板层;所述色阻层包括反射层和黑色矩阵,对应所述反射区,从所述彩膜基板沿阵列基板的方向上,所述黑色矩阵和反射层依次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组件包括灯板,所述灯源为micro-LED,所述micro-LED呈矩阵式分布于所述灯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一列或任意一行所述子像素中,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透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透射区列或透射区行;所有的所述子像素的反射区排成一列或行,形成反射区列或反射区行;对应透射区列或者透射区行设置扩散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扩散条垂直设置,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扩散条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下玻璃基板层、薄膜晶体管层和像素电极层,所述子像素透射区的像素电极和反射区的像素电极设于同一层且相连;每个所述子像素对应设置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和子像素透射区的像素电极连接。
CN202111013124.XA 2021-08-31 2021-08-31 双面显示面板 Active CN113741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3124.XA CN113741096B (zh) 2021-08-31 2021-08-31 双面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3124.XA CN113741096B (zh) 2021-08-31 2021-08-31 双面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1096A CN113741096A (zh) 2021-12-03
CN113741096B true CN113741096B (zh) 2022-03-22

Family

ID=78734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3124.XA Active CN113741096B (zh) 2021-08-31 2021-08-31 双面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1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2542B (zh) * 2022-05-19 2024-02-2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2103444A1 (ja) * 2001-06-15 2004-10-07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構造
TW200502886A (en) * 2003-07-04 2005-01-16 Display Optronics Corp M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double-sided display image
CN103246105A (zh) * 2013-04-26 2013-08-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5467656A (zh) * 2015-12-18 2016-04-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工艺
CN105676533A (zh) * 2016-03-30 2016-06-15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399270A (zh) * 2020-03-26 2020-07-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2047A1 (en) * 2002-12-06 2006-04-06 Kanetaka Sekiguch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460129A (zh) * 2014-12-10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反式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5974648B (zh) * 2016-07-18 2019-06-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2103444A1 (ja) * 2001-06-15 2004-10-07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構造
TW200502886A (en) * 2003-07-04 2005-01-16 Display Optronics Corp M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double-sided display image
CN103246105A (zh) * 2013-04-26 2013-08-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CN105467656A (zh) * 2015-12-18 2016-04-0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工艺
CN105676533A (zh) * 2016-03-30 2016-06-15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399270A (zh) * 2020-03-26 2020-07-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1096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22641A (en) Image or picture projecting system using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lides
CN113270049A (zh) 显示装置
KR10149370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4669965U (zh)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5929593A (zh) 阵列基板、透明显示基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CN109765717B (zh) 像素结构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41096B (zh) 双面显示面板
CN113534520B (zh) 双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JP5323355B2 (ja) 大規模液晶構造
CN113741087B (zh) 双面显示面板
CN113741085B (zh) 双面显示面板
CN111427190A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1088B (zh) 双面显示面板
CN114973984B (zh) 显示屏及拼接显示装置
CN116096166A (zh)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和双面显示装置
CN113885240A (zh)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08380B (zh) 双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CN113885241A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12032745A1 (ja) 表示装置、表示パネル、表示モジュール、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US11714316B2 (en) Highly reflective electrostatic shutter display
CN101477265B (zh) 液晶显示装置、多视角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7420707B (zh)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18272992U (zh) 一种彩色滤光片及其量子点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859610B (zh) 显示屏和显示装置
CN116841070B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