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0853A - 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0853A CN113740853A CN202010480791.8A CN202010480791A CN113740853A CN 113740853 A CN113740853 A CN 113740853A CN 202010480791 A CN202010480791 A CN 202010480791A CN 113740853 A CN113740853 A CN 1137408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ircuit board
- vehicle
- connection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83 diese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2 gasol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车载雷达包括电路板以及承载电路板的第一壳体。电路板固定在第一壳体内,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第一壳体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可插拔连接的第二连接器。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天线电路。通过采用第一连接器设置在与天线电路相背的表面(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器通过设置在第二表面的电路与电路板连接,使得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与天线电路位于两个不同的面,因此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不会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在电路板上无需再额外预留规避区域,便于车载雷达的小型化发展。同时,第一表面减少了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的器件,提高了车载雷达的探测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车载雷达是汽车上比较重要的器件,因此雷达的性能十分重要。而现有技术中的雷达与汽车连接时,是通过一体化连接器将雷达的外部器件与雷达的内部器件电连接。但是一体化连接器的走线都需要穿过车载雷达的天线平面后再与PCB板通过引脚连接,导致走线会对天线具有较大的辐射区域,为避免走线对天线的影响,需要在PCB板设计时增加约5mm的规避距离,不利于后续车载雷达小型化产品的设计架构实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用以改善车载雷达的探测效果,便于车载雷达的小型化发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雷达,应用于交通工具上,用于实现对交通工具外界环境的探测。车载雷达主要包括电路板以及承载电路板的第一壳体。在装配时,电路板固定在第一壳体内,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第一壳体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可插拔连接的第二连接器,通过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实现电路板与外部电路的连接。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天线电路,第一表面为与第二表面相背的表面。天线电路用于实现车载雷达的探测功能,因此其性能十分重要。通过采用第一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与天线电路相背的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位于第二表面的电路连接,使得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与天线电路位于两个不同的面,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不会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因此无需在电路板上额外预留规避区域,便于车载雷达的小型化发展。同时,第一表面减少了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的器件,提高了车载雷达的探测性能。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浮动连接。避免外界器件影响到电路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连接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插槽;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与所述多个连接插槽一一对应浮动连接。通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浮动连接,可减少电路板在装配时产生的应力影响到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也提高了电路板与第一壳体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在连接时的浮动方向沿电路板装配到第一壳体内的装配方向。降低装配应力对连接器之间连接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连接插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方便电路板在装配时,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连接端子具有刀片式的第一连接端;每个连接插槽具有一对弹性片,所述一对弹性片用于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浮动连接。通过刀片式的第一连接端保证了在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对浮动时,仍存在可靠地电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一对弹性片设置有倒刺结构。通过设置的倒刺结构增大了弹性片与第一连接器连接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器设置有与电路板配合的定位销。方便了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对位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具有冗余区域,所述冗余区域用于增大与对应的弹性片的接触面积。通过冗余区域增大了与弹性片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浮动连接时,连接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连接端子具有与外部器件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多个第一连接端单排排列,多个第二连接端呈单排排列或两排排列。可以采用不同方式的第二连接端的排列方式,以适应于外部电路的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多个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壳体对多个连接端子固定,保证了第二连接器的整体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结构。将第二连接器直接形成在第一壳体,简化了车载雷达的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的台阶结构。提高了电路板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层。降低了外界振动对电路板的影响。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腔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电路板配合的定位柱,提高了电路板装配时的准确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延伸到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缺口。进一步的降低电路板的尺寸,便于车载雷达的小型化发展。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该交通工具可为不同的类型的车辆,如采用汽油驱动的汽车、列车、公交车等,也可以为电能驱动的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该交通工具包括信息处理模块,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其中,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插拔连接的第三连接器。通过采用第一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与天线电路相背的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位于第二表面的电路连接,使得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与天线电路位于两个不同的面,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不会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因此无需在电路板上额外预留规避区域,便于车载雷达的小型化发展。同时,第一表面减少了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的器件,提高了车载雷达的探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体用的电路板与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的对比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通工具中信息处理器与车载雷达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为在车上应用的探测雷达的简称,包括且不限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为方便理解车载雷达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
车载雷达应用于交通工具上,上述的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定以非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作为驱动的交通工具,其中非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交通工具可以包括以汽油、柴油、乙醇等燃料驱动的汽车、公交车、卡车等。新能源作为驱动的交通工具可以包括以电能作为驱动的汽车、公交车、卡车等。
车载雷达用于探测交通工具周边环境,并将探测的数据反馈给交通工具的中控电脑,以给中控电脑提供判断信息的数据。如图1示出了车载雷达在设置在汽车时的示意图,图1中的虚线示意的是车载雷达100与中控电脑200的数据交互,并不代表车载雷达100与中控电脑200的实际连接线缆。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载雷达100可探测其探测区域内的外界环境,并将探测的信息反馈给中控电脑200,中控电脑200通过车载雷达100探测数据进行判断。以防止撞击为例,在有人驾驶时,探测雷达100探测到障碍物时,会将障碍物的信息发送给中控电脑200,中控电脑200根据探测的障碍物信息进行判断,并发送给驾驶员警示信息,如提醒前方或后方存在障碍物、提示驾驶员规避障碍物等。在汽车为自动驾驶时,中控电脑200可根据车载雷达100的探测数据来规划汽车的行走路线等。由上述描述可看出,车载雷达100为交通工具上比较重要的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雷达100。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车载雷达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的分解示意图。车载雷达的主体结构可包括第一壳体10以及电路板20,其中,第一壳体10作为整个车载雷达的承载结构,而电路板20用于实现车载雷达的探测功能。电路板20具有用于探测外界环境的天线电路,以及与天线电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30。第一壳体1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器30可插拔连接的第二连接器40。如图2中方向a所示,在电路板20装配在第一壳体10内时,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实现电连接。第二连接器40作为整个车载雷达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其一端与第一连接器30连接,另一端可作为车载雷达在装配到交通工具时与交通工具的电连接端口。由上述描述可看出,在采用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时,可方便车载雷达的装配,电路板20在放入到第一壳体10内时,可通过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配合实现电路板20与第一壳体10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浮动连接。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且在浮动时,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仍可可靠地电连接。示例性的,如图2中所示的方向a,第一连接器30与第二连接器40在连接时的浮动方向沿电路板20装配到第一壳体10内的装配方向。在采用浮动连接时,可增大各零部件的生产工艺窗口,在各个零部件存在生产误差,或者各个零部件之间存在装配误差时,仍能保证组装后车载雷达的可靠性。另外,在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采用浮动连接时,还可避免电路板20在装配时产生的应力施加到第一连接器30时,对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装配造成的影响。在车载雷达使用时,当外界振动影响到车载雷达时,通过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浮动连接,仍可保证车载雷达的可靠性。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第一连接器30可为公连接器,第二连接器40可为母连接器;或者,第一连接器30为母连接器,第二连接器40为公连接器。
图3示出了电路板2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电路板20包括第一表面24,第一表面24设置有电路层,该电路层包含天线电路23,天线电路23用于发射以及接收探测的信号。天线电路23的形状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定,如图3中所示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天线电路23沿第一表面24的边沿设置,以是的天线电路23具有较大的布线,增强了天线电路23的辐射效果。一并参考图2,电路板20沿方向a装配在第一壳体时,第一表面24朝向第一壳体内。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定天线电路的具体结构,上述的天线电路可采用印刷电路,或者在第一表面贴附的金属层,或者还可通过蒸镀工艺在第一表面形成的金属图形。在实际制备时,可采用不用的制备方式形成天线电路,只需可实现天线功能即可。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电路板20可采用常见的印刷电路板20,或者常见的表面铺设金属电路图案的电路板20。
图4示出了电路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电路板20包括第二表面21,第二表面21为与第一表面相背的表面。第二表面21还作为承载功率器件(在图4中未示出)的表面,如电容、电感、射频器件等。第一连接器40设置在第二表面21,并通过设置在第二表面21的电路与电路板20电连接。由于第二表面21本身即为承载功率器件的表面,因此增设的第一连接器40不会对电路板20的高度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电路板设置有与缺口22,形成一个“凹”字形。第一连接器40的开口端(第二连接器的插入口)可设置在缺口22位置,使得的第一连接器40的设置位置可更靠近天线电路,相比电路板采用规则的矩形形状,第一连接器40设置在电路板外的结构,进而可缩小电路板的面积。
结合图3及图4,电路板20上的天线电路和第一连接器40分别设置在电路板20相背的两个表面,并且第一连接器40和电路板20通过第二表面21的电路连接,因此在第一连接器40无需穿过电路板20,在第一表面也没有形成接线柱。第一连接器40与电路板20的连接点与天线电路位于两个不同的面,因此第一连接器40与电路板20的连接点不会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在电路板20上无需再额外预留规避区域,便于车载雷达的小型化发展。同时,第一表面减少了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的器件,还可提高车载雷达的探测性能。
为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电路板尺寸上的区别,结合图5及图6进行说明。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电路板的尺寸,图6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的尺寸。为方便描述,定义了方向b,方向b平行于电路板的长度方向。
由图5可看出,在将天线电路24和第一连接器40设置在相对的两个表面时,天线电路24的尺寸可沿电路的边沿设置,电路板20在方向b的长度L1=L2+L3,其中,L2为第一连接器40的长度,L3为天线电路24的长度。
由图6可看出,在采用连接器端子4与电路板1连接时,连接器端子4需要穿过电路板1的天线面(设置有天线电路2的表面)后才能与电路板1相连接。连接器端子4在设置有天线电路2的表面形成突起,在车载雷达工作时,突起会产生干扰天线电路2的辐射,为了避免干扰到天线电路2,在突起与天线电路2之间设置有宽度为L5的规避区域3,示例性的L5可以约为5mm。图6中的电路板1在方向b的长度L4=L5+L3+L6;其中,L6为连接端子在方向b的长度。
对比图5及图6可以看出,连接器端子4和第一连接器40为功能相同的器件,因此其尺寸可近似相等,即L2和L6的尺寸近似相等。对比图5和图6中的尺寸,可得到L4-L1=L5。由此可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20通过采用第一连接器40作为电路板20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器件,避免了在电路板20的第一表面形成连接点,因此无需再设置规避区域(L5),从而可减小电路板的尺寸。
图7示出了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为方便描述,定义了方向c,方向c与方向a位于同一平面,且方向a与方向c相互垂直。第一连接器40为母连接器,对应的第二连接器则选用公连接器。第一连接器40可包括多个连接插槽42,多个连接插槽42沿方向a呈单排排列。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每个连接插槽42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结合图2中描述的电路板与第一壳体的装配说明,可以看出在每个连接插槽42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表面时,当电路板插入到第一壳体的过程中,连接插槽42可直接插入到第二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上。并且连接端子与连接插槽42可一一对应浮动连接,保证了在装配后第一连接器40和第二连接器的稳定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每个连接插槽42的开口也可朝向第二连接器的连接端子,在装配时,将电路板倾斜放入,将连接插槽42套入到连接端子上,再将电路板放入到第一壳体内的装配位置。
一并参考图7及图8,图8示出了第一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第一连接器40包括绝缘壳体41,如采用绝缘塑胶体、绝缘塑料体等。绝缘壳体41内设置有多个插槽422,参考图8中的方向a,多个插槽422沿方向a呈单排排列,插槽422沿方向b的方向开口,且插槽422的开口方向即为连接插槽的开口方向。
每个插槽422可作为连接插槽的一部分,如图7中所示,连接插槽还具有与每个插槽422一一对应的弹性端子421,每个弹性端子421设计有弹性触点(一对弹性片4211)和安装固定座4212。在与插槽422装配时,弹性端子421的安装固定座4212与插槽422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采用如锁扣锁紧、粘接或其它固定方案。一对弹性片4211用于与第二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进行浮动连接。弹性端子421还包括与弹性片4211连接的引脚,该引脚用于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连接,如引脚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以实现弹性端子421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安装固定座4212可通过粘接、焊接等不同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插槽422。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弹性端子421还可仅包含一对弹性片4211,可通过将弹性片4211直接固定在插槽422内。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第一连接器40还设置有加强引脚43,加强引脚43固定在绝缘壳体41,在第一连接器40装配到电路板时,加强引脚抵压在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以避免弹性端子421与电路板连接的引脚受力,保证弹性端子421与电路板的连接效果。
继续参考图7及图8,第一连接器40设置有与电路板配合的定位销412,定位销412可与电路板上的定位孔配合,以定位第一连接器40。如图8中所示的一种具体的定位销412设置方式,定位销412设置在绝缘壳体41上,两个定位销412分列在一排连接插槽42开口的两侧。但是在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定位销412的个数,可采用至少两个定位销412来限定第一连接器40的位置,如定位销412的个数为两个、三个、四个等不同的个数。
图9示出了弹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9中的部分标号可参考图8中的相同标号。在图9中,一对弹性片4211设置有倒刺结构4213,即弹性端子421还包括倒刺结构4213。倒刺结构4213设置在固定安装座422背离弹性片4211的一面,在弹性端子421装配到插槽内时,可通过设置的倒刺结构4213与插槽的配合增强弹性端子421的连接效果,提高了弹性端子421装配后的稳定性。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设置有与电路板对应的腔体11,以及与第一连接器配合的第二连接器30。在图示中,腔体11的形状与电路板的形状匹配。示例性的,在电路板为矩形时,腔体11对应为矩形;或者在电路板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时,腔体11对应设置为椭圆形、圆形以及其他匹配的形状。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腔体1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支撑电路板的台阶结构13。示例性的,腔体11的四个侧壁均设置了用于支撑电路板的台阶结构13,台阶结构13具有一台阶面,各个侧壁的台阶面高度相同,在电路板放置到腔体11内时,台阶面支撑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可实现对电路板的稳定支撑。在本申请中并不具体限定台阶结构13的设置方式,如腔体11的全部侧壁或者部分侧壁可设置台阶结构13:在腔体11上相对的两个侧壁设置台阶结构13、在腔体11相邻的两个侧壁设置台阶结构13、在腔体11三个侧壁设置台阶结构13等不同的情况,只需能够稳定支撑电路板即可。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壳体10内还可设置有减振层14,减振层14用于减少外界振动对电路板的影响。减振层14至少设置在台阶面上,在电路板固定在腔体11内时,减振层14位于台阶结构13与电路板之间。在外界振动传递到第一壳体10内时,可通过减振层14的减振效果,降低对电路板的影响,保证了电路板的稳定性,也改善了电路板的工作环境,有效的提高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与电路板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的减振层14可采用具有弹性性能的材质,如弹性橡胶、胶条或者弹性的塑料等常见的材质。
上述减振层14可通过粘接、卡装等常见的固定方式固定在台阶结构13。为改善减振层14与台阶结构13的稳定性,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减振层14可延伸至台阶结构13的侧壁,以方便减振层4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腔体11内设置有与电路板配合的定位柱15,如图10中所示,腔体11内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5,对应的电路板设置有与两个定位柱15配合的定位孔。在电路板装配时,通过定位柱15与定位孔的配合,保证了电路板在装配时的准确性。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定位柱15的个数,可以采用至少两个定位柱15来对位电路板。示例性的,定位柱15的个数可为两个、三个、四个等不同个数。定位柱15的设置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不具体限定。即可采用如图10中所示的定位柱15靠近同一侧壁,也可采用定位柱15靠近不同的侧壁,只需满足电路板对位即可。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为提高定位柱15的稳定性,可在定位柱15的底部设置定位柱加强台阶16,定位柱加强台阶16的直径大于定位柱15的直径,使得定位柱15形成下粗上细的台阶结构13,保证了定位柱15的结构强度,降低了在于电路板配合时,定位柱15弯曲的情况,提高了电路板对位时的准确性。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定位柱加强台阶16可与支撑电路板的台阶结构13配合一起支撑电路板,以提高电路板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10,第一壳体10设置有第二连接器30,第二连接器30用于与第一连接器配对连接,同时,第二连接器30还作为整个车载雷达与外部器件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器。在第一连接器为母连接器时,第二连接器30对应采用公连接器。
第一壳体10上设置用于容纳第二连接器30的连接端12,第二连接器30可固定在连接端12中。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第二连接器30延伸到壳体内,且电路板设置有避让第二连接器30的缺口。从而保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30在配合时,具有配合的空间,同时还可降低电路板的尺寸,便于车载雷达的小型化发展。
下面结合上述描述的第一连接器来说明一下第二连接器30的具体结构。如图11所示的第二连接器30,第二连接器30包括多个连接端子31,每个连接端子31包括第一连接端311和第二连接端312,其中,第一连接端311用于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二连接端312作为车载雷达的外接连接器的连接端。在与第一连接器配合时,多个连接端子31的第一连接端311呈单排排列,且排列方向与第一连接器的多个连接插槽的排列方向相同,以使每个连接端子31与对应的连接插槽(具体为连接插槽内的一对弹性片)一一对应浮动连接。
为保证在浮动连接时,连接端子31的第一连接端311与第一连接器的弹性触点可靠地接触,第一连接端311采用刀片式结构,该结构使得第一连接端311在方向a具有一定的宽度,在连接端子31相对第一连接器浮动的范围内,可保证第一连接端311始终与弹性触点接触,提高了第二连接器30和第一连接器在电连接时的稳定性。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多个第二连接端312可采用单排排列,或者呈两排排列等不同方式排列。如图12所示,第二连接端312呈两排排列,以对应于车载雷达配合的连接器中插槽的设置方式。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端312呈单排排列,以对应于车载雷达配合的连接器中插槽的设置方式。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二连接器30还包括第二壳体32,第二壳体32作为一个承载结构,用于固定多个连接端子,第二壳体32包裹连接端子的中间部分,第一连接端311及第二连接端312外露在第二壳体32外。通过第二壳体32对多个连接端子固定,保证了第二连接器30的整体性。在与第一壳体装配时,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连接器30固定在第一壳体中。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上述描述。在第二连接器30与第一壳体装配时,连接端子与第二壳体32可以通过一体式注塑成型,也可以通过先将连接端与第一壳体进行局部注塑成型后再进行装配,也可以将连接端子直接与第一壳体进行单独装配。此时,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为一体结构,可将第二连接器30直接形成在第一壳体,简化了车载雷达的结构。
图14示出了另一种第二连接器30,每个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端311具有冗余区域3111,冗余区域3111用于增大与对应的弹性片的接触面积。通过冗余区域3111增大了连接端子与弹性片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浮动连接时,两个连接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30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接触不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雷达还可包括现有技术中车载雷达包含的其他结构,在第一壳体、电路板和第二连接器完成装配后,再通过第一壳体的腔体的侧壁与车载雷达的其它结构件可以通过胶结、过盈配合、超声波或其它方式完成固定,完成雷达整体装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上述的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定以非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作为驱动的交通工具,其中非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交通工具可以包括以汽油、柴油、乙醇等燃料驱动的汽车、公交车、卡车等。新能源作为驱动的交通工具可以包括以电能作为驱动的汽车、公交车、卡车等。
如图15所示,交通工具包括信息处理模块300,以及上述任一项的车载雷达400;其中,信息处理模块300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器401可插拔连接的第三连接器301。其中,信息处理模块300可为汽车上的中空电脑或者其他具有信号处理功能的芯片。通过采用第一连接器设置在电路板上与天线电路相背的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一连接器通过电路板的内部电路与天线电路连接。使得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与天线电路位于两个不同的面,因此第一连接器与电路板的连接点不会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在电路板上无需再额外预留规避区域,便于车载雷达400的小型化发展。同时,第一表面减少了对天线电路造成干扰的器件,提高了车载雷达400的探测性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天线电路;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位于第二表面的电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电路板相背的两个表面;
第一壳体,用于承载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插拔连接的第二连接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浮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插槽;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端子;
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与所述多个连接插槽一一对应浮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插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端子具有刀片式的第一连接端;
每个连接插槽具有一对弹性片,所述一对弹性片用于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浮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片设置有倒刺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端子的第一连接端具有冗余区域,所述冗余区域用于增大与对应的弹性片的接触面积。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端子具有与外部器件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中,多个第一连接端单排排列,多个第二连接端呈单排排列或两排排列。
9.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所述多个连接端子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的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的台阶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层。
13.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延伸到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缺口。
14.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处理模块,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雷达;其中,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插拔连接的第三连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80791.8A CN113740853A (zh) | 2020-05-30 | 2020-05-30 | 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80791.8A CN113740853A (zh) | 2020-05-30 | 2020-05-30 | 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0853A true CN113740853A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872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80791.8A Pending CN113740853A (zh) | 2020-05-30 | 2020-05-30 | 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40853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34328A1 (de) * | 2007-09-05 | 2009-03-11 | Hella KG Hueck & Co. | Radarsensor |
US20090284440A1 (en) * | 2008-05-09 | 2009-11-19 | Innosent Gmbh | Rada antenna array |
CN105143911A (zh) * | 2013-04-24 | 2015-12-09 |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雷达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雷达装置 |
KR20170119171A (ko) * | 2016-04-18 | 2017-10-26 | (주)탑중앙연구소 | 레이더 센서 모듈 |
CN107535057A (zh) * | 2015-04-10 | 2018-01-02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控制器 |
CN207516540U (zh) * | 2017-11-16 | 2018-06-19 |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微波雷达 |
CN108598839A (zh) * | 2018-03-07 | 2018-09-28 |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安装工装及方法 |
CN111090076A (zh) * | 2020-01-22 | 2020-05-01 |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电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183626A (zh) * | 2017-09-29 | 2020-05-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 |
-
2020
- 2020-05-30 CN CN202010480791.8A patent/CN11374085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34328A1 (de) * | 2007-09-05 | 2009-03-11 | Hella KG Hueck & Co. | Radarsensor |
US20090284440A1 (en) * | 2008-05-09 | 2009-11-19 | Innosent Gmbh | Rada antenna array |
CN105143911A (zh) * | 2013-04-24 | 2015-12-09 | 黑拉许克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雷达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的雷达装置 |
CN107535057A (zh) * | 2015-04-10 | 2018-01-02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控制器 |
KR20170119171A (ko) * | 2016-04-18 | 2017-10-26 | (주)탑중앙연구소 | 레이더 센서 모듈 |
CN111183626A (zh) * | 2017-09-29 | 2020-05-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 |
CN207516540U (zh) * | 2017-11-16 | 2018-06-19 |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微波雷达 |
CN108598839A (zh) * | 2018-03-07 | 2018-09-28 |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安装工装及方法 |
CN111090076A (zh) * | 2020-01-22 | 2020-05-01 |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电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03148B2 (en) | Connector | |
US8187038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1667231B1 (ko) | 루프 톱 안테나, 특히 관련 플러그형 연결 장치를 구비한 자동차 루프 톱 안테나 | |
US7931502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
US762865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nserting method thereof | |
KR101083449B1 (ko) | 고전압 차폐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US20140148019A1 (en) | Component module, mating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component module and mating connector | |
US11031736B2 (en) | Outer conductor terminal and shield connector | |
CN109473615B (zh) | 电池连接模块 | |
EP3329557B1 (en) | Modular connector | |
US10014635B2 (en) | Grounding clip for an airbag ignition system | |
CN111628353A (zh) | 屏蔽端子及屏蔽连接器 | |
CN110444945B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US704478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3437595A (zh) | 子连接器及其晶片 | |
CN11288634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65261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19043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085565U (zh) | 电连接器 | |
KR20230171978A (ko) | 전자 제어 유닛을 위한 하우징, 및 제조 방법 | |
CN113740853A (zh) | 一种车载雷达及交通工具 | |
CN218257983U (zh) | 车载多媒体装置及汽车 | |
CN116544691A (zh) | 端子模组以及电连接器 | |
CN111431000B (zh) | 电连接器 | |
JPH11301379A (ja) | アース線の接続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