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9442A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9442A
CN113739442A CN202111124396.7A CN202111124396A CN113739442A CN 113739442 A CN113739442 A CN 113739442A CN 202111124396 A CN202111124396 A CN 202111124396A CN 113739442 A CN113739442 A CN 113739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mmunication port
communicated
heat exchanger
wa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43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金辉
吴超
陈宁宁
奚明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11243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9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9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9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热泵系统包括室内机、室外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通过阀体组件及第七阀的控制和两个室内换热器、两个室外换热器之间的有序组合实现制冷、制热、静音、化霜、回油等不同的工作模式,而且压缩机回油和化霜这几种工作模式的运行过程通过纯热泵加热再热技术保证室内恒温,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加热进行辅热,有效的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压缩机回油的方法是提高压缩机的运转,从而提高系统管路中的回油速度,这样势必会造成温度的大幅变化,从而影响舒适度。空调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化霜处理,进入化霜也会造成温度变化,如果化霜时间较长,空间温度变化会更明显,舒适度受影响。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需要调节的空间温度出现波动,影响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停机化霜方式或制冷回油均为增加电辅热,机组进入化霜模式或制冷回油时开启电辅热,但是电辅热存在能效低且电辅热的制热量与热泵带来的制冷量无法匹配的问题,最终导致利用电辅热来保证化霜时和压缩机回油时室内温度恒定存在不可控,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机组室内温度控制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阀体组件及第七阀的切换保证室内温度恒定的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一种热泵系统,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管路,所述第一连通管路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之间设置有第七阀(47),所述第七阀具有使第一连通管路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使第一连通管路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关断的第二状态;
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连接,且所述阀体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连接管路的通断,以实现所述热泵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切换。
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外风机和第二室外风机,所述第一室外风机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外风机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外风机和所述第二室外风机中的至多一个进行工作;或,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外风机的转速和所述第二室外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第一设定转速。
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降低至第二设定转速。
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压缩机回油模式,在所述压缩机回油模式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被配置成冷凝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被配置成蒸发器,所述第七阀处于第二状态;或,在所述压缩机回油模式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被配置成蒸发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被配置成冷凝器,所述第七阀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机构和第二节流机构,所述第一节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且所述第一节流机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通管路内的流量,所述第二节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且所述第二节流机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连通管路内的流量。
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S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S连通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连通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均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一阀、第二阀、第四阀和第五阀,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一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二阀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四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五阀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三阀和第六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三阀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六阀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八阀和第九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八阀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九阀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连接。
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管间换热器,所述管间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八阀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九阀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一种上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控制阀体组件和第七阀的动作。
一种上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控制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第八阀和第九阀的动作。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第三阀、第五阀、第六阀、第八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四阀和第七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八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四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和第九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时,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五阀、第六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第七阀和第八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三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第八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二阀和第四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第三阀、第六阀、第七阀、第八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五阀和第四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第三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和第八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四阀和第九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四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四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三阀、第四阀和第八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第四发、第八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第三阀、第五阀、第六阀和第七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和第八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和第九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四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和第八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静音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静音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第七阀、第八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第五阀和第六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静音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静音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四阀、第七阀、第八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第五阀和第六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室外换热器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第五阀、第六阀、第七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三阀、第四阀和第八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第四阀、第七阀和第八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第三阀、第五阀、第六阀和第九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快速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室外换热器快速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S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第六阀、第八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第五阀、第六阀和第七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快速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室外换热器快速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的S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的S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阀、第五阀、第六阀、第八阀和第九阀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第三阀、第四阀和第七阀切换至断开状态。
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压缩机回油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压缩机回油模式时,提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藕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热泵系统,和/或,上述的控制装置。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或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通过阀体组件及第七阀的控制和两个室内换热器、两个室外换热器之间的有序组合实现制冷、制热、静音、化霜、回油等不同的工作模式,而且压缩机回油和化霜这几种工作模式的运行过程通过纯热泵加热再热技术保证室内恒温,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加热进行辅热,有效的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一制冷模式下的冷媒流向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二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一静音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三静音制冷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一制热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三制热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一静音制热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处于第二室外换热器快速化霜模式的冷媒流向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另一控制方法;
图中:
11、第一室内换热器;12、第二室内换热器;21、压缩机;22、第一室外换热器;23、第二室外换热器;31、第一连通管路;32、第二连通管路;47、第七阀;51、第一室外风机;52、第二室外风机;6、室内风机;71、第一节流机构;72、第二节流机构;81、第一四通阀;82、第二四通阀;41、第一阀;42、第二阀;43、第三阀;44、第四阀;45、第五阀;46、第六阀;48、第八阀;49、第九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的热泵系统,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21、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3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的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管路32,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1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之间设置有第七阀47,所述第七阀47具有使第一连通管路31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使第一连通管路31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关断的第二状态;
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压缩机21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21的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连通口连接,且所述阀体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连接管路的通断,以实现所述热泵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切换。
空调机组的压缩机回油和空调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化霜处理,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均是通过电辅热来保证室内温度恒定,然而现有的电辅热的能效低且存在电辅热的制热量与室内换热器的制冷量无法匹配的问题,因此本申请设置阀体组件及第七阀47,通过阀体组件的切换控制冷媒的流向,同时第七阀47能够进一步的对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方向进行控制,在制冷、制热过程中能够选择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多种制冷效果和多种制热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室内机和室外机的控制有效的降低空调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更进一步的,能够在回油和化霜过程中,利用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对冷媒分别进行制冷和制热,最终保证最终室内机的出风温度能够保持恒定,有效的提高空调机组对室内温度的控制。
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外风机51和第二室外风机52,所述第一室外风机51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所述第二室外风机52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外风机51和所述第二室外风机52中的至多一个进行工作;或,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外风机51的转速和所述第二室外风机52的转速降低至第一设定转速。为了减少风机产生的噪音,当空调机组的负荷需求不高时,则可以仅使用第一室外换热器22及第一室外风机51或仅使用第二室外换热器23及第二室外风机52来进行换热,从而有效的降低风机产生的噪音,或者可以在同时采用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时,通过降低第一室外风机51和第二室外风机52的转速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室内风机6,所述室内风机6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室内风机6的转速降低至第二设定转速。为了降低空调机组在室内产生的噪音,在空调机组的负荷需求不高时,可以采用减少室内风机6的转速来减少风燥,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压缩机回油模式,在所述压缩机回油模式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被配置成冷凝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被配置成蒸发器,所述第七阀47处于第二状态;或,在所述压缩机回油模式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被配置成蒸发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被配置成冷凝器,所述第七阀47处于第二状态。也即在整个热泵系统内形成两条相互独立的换热流路,其中一条换热流路对室内进行制热,而另一条换热流路对室内进行制冷同时对室外机的对应的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利用两条换热流路同时在室内进行制冷和制热,对进入室内的气体进行再热过程,从而保证室内的温度恒定。
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机构71和第二节流机构72,所述第一节流机构7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1上,且所述第一节流机构71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1内的流量,所述第二节流机构72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上,且所述第二节流机构72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内的流量。通过控制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内的冷媒流量而控制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对室内机内的气流的换热量,从而保证室内的出风温度恒定。优选的,所述第一节流机构71和所述第二节流机构72均为流量调节阀。
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四通阀81和第二四通阀82,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均与所述压缩机2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S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S连通口均与所述压缩机21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连通口均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通过第一四通阀81和第二四通阀82的切换,控制压缩机21的排气的流向,从而实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二室外换热器23作为冷凝器或作为蒸发器的切换,从而实现热泵系统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的切换。
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四阀44和第五阀45,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一阀41与所述压缩机2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二阀42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四阀44与所述压缩机2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五阀45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其中第一阀41和第二阀42中至多一个处于导通状态,避免冷媒不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而直接流出,同理,第四阀44和第五阀45中至多一个处于导通状态,避免冷媒不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而直接流出,保证热泵系统的正常工作。
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三阀43和第六阀46,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三阀43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六阀46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通过第三阀43和第六阀46的控制,控制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是否与第一管路连通。
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八阀48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九阀49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连通口连接。通过第八阀48的控制,控制冷媒是否经过第一连通管路31,也即控制冷媒是否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一室外换热器22,同理,通过第九阀49的控制,控制冷媒是否经过第二连通管路32,也即控制冷媒是否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
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管间换热器,所述管间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八阀48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九阀49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中的冷媒能够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提升热泵系统对室内温度的控制。
如图11所示,一种上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控制阀体组件和第七阀47的动作。
如图12所述,一种上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控制第一四通阀81、第二四通阀82、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的动作。
当室内存在制冷需求,且制冷需求较大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四阀44和第七阀47切换至断开状态。在第一制冷模式中,压缩机21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81、第八阀48、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一节流机构71、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内,另一部分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82、第九阀49、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二节流机构72、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内,此时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均在室内机内进行制冷,从而保证对室内的全负荷制冷。
当室内的制冷负荷需求较低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和第八阀48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四阀44、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九阀49切换至断开状态。在第二制冷模式时,压缩机21的排气仅经过第一四通阀81、第八阀48、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一节流机构71、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二阀42和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此时仅第一室内换热器11对室内进行制冷,同时仅第一室外换热器22进行换热。
当室内的制冷负荷需求较低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时,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五阀45、第六阀46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七阀47和第八阀48切换至断开状态。在第三制冷模式时,压缩机21的排气仅经过第二四通阀82、第九阀49、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二节流机构72、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五阀45和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此时仅第二室内换热器12对室内进行制冷,同时仅第二室外换热器23进行换热。
当室内的制冷负荷需求较低时且需要降低室外噪音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二阀42和第四阀44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四通阀81、第八阀48、第一室外换热器22流、第七阀47流至第二室内换热器12,另一部分经过第二四通阀82、第九阀49、第二室外换热器23流至第二室内换热器12,并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2内汇流后经过第五阀45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也即在热泵系统的负荷需求较低时,采用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换热后的冷媒均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进行制冷,从而在保证室内制冷量的前提下,将室外的换热量分配至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中,此时第一室外风机51的转速和第二室外风机52的转速均可以降低,从而有效的降低室外的风机噪音。
当室内的制冷负荷需求较低时且需要降低室外噪音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六阀46、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五阀45和第四阀44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四通阀81、第八阀48、第一室外换热器22流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11,另一部分经过第二四通阀82、第九阀49、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七阀47流至第一室内换热器11,并在第一室内换热器11内汇流后经过第二阀42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也即在热泵系统的负荷需求较低时,采用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换热后的冷媒均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11进行制冷,从而在保证室内制冷量的前提下,将室外的换热量分配至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中,此时第一室外风机51的转速和第二室外风机52的转速均可以降低,从而有效的降低室外的风机噪音。
当室内的制冷负荷需求较低时且需要降低室内噪音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八阀48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四阀44和第九阀49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经过第一四通阀81、第八阀48和第一室外换热器22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阀42后回流至第一管路中,另一部分经过第七阀47、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五阀45回流至第一管路中,第一管路中的冷媒一部分经过第三阀43和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经过第六阀46和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
当室内的制冷负荷需求较低时且需要降低室内噪音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四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四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三阀43、第四阀44和第八阀48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经过第二四通阀82、第九阀49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五阀45后回流至第一管路中,另一部分经过第七阀47、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阀42回流至第一管路中,第一管路中的冷媒一部分经过第三阀43和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经过第六阀46和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
当室内存在制热需求时且制热需求符合较高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第四发、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和第七阀47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阀41、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八阀48、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经过第四阀44、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九阀49、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
当室内的制热需求负荷较小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和第八阀48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九阀49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仅经过第一阀41、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八阀48和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
当室内的制热需求负荷较小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四阀44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八阀48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仅经过第四阀44、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九阀49和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
当室内的制热需求符合较小且需要降低室外噪音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静音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静音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五阀45和第六阀46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依次经过第一阀41、第一室内换热器11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八阀48、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经过第七阀47、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九阀49、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
当室内的制热需求符合较小且需要降低室外噪音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静音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静音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四阀44、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和第六阀46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依次经过第四阀44、第二室内换热器12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七阀47、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八阀48、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经过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九阀49、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
当室内的制热需求符合较小且需要降低室内噪音或需要对第一室外换热器22进行化霜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22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室外换热器22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三阀43、第四阀44和第八阀48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经过第二四通阀82、第六阀46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二阀42、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七阀47后流至第二室外换热器23,另一部分经过第五阀45、第二室内换热器12后流至第二室外换热器23,并经过第二室外换热器23后通过第九阀49、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22内不存在冷媒流动,第一室外换热器22可以在自然气温的条件下进行自行化霜,同时室内机同时采用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进行制热,能够降低室内风机6的转速,达到降低室内噪音的目的。
当室内的制热需求符合较小且需要降低室内噪音或需要对第二室外换热器23进行化霜时,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23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室外换热器23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第四阀44、第七阀47和第八阀48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和第九阀49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阀41、第一室内换热器11后流至第一室外换热器22,另一部分经过第四阀44、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七阀47后流至第一室外换热器22,并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22后通过第八阀48、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23内不存在冷媒流动,第二室外换热器23可以在自然气温的条件下进行自行化霜,同时室内机同时采用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进行制热,能够降低室内风机6的转速,达到降低室内噪音的目的。
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此时室内存在制热需求且第一室外换热器22需要进行化霜,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22快速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室外换热器22快速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S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六阀46、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五阀45、第六阀46和第七阀47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四通阀81、第八阀48、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二阀42、第一四通阀81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经过第四阀44、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九阀49、第二四通阀82后回流至压缩机21。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22内对第一室外换热器22进行化霜,同时第二室外换热器23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保证室内的制热需求,室内机的气流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冷却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再热,最终保证室内出风的温度恒定。
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此时室内存在制热需求且第二室外换热器23需要进行化霜,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23快速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室外换热器23快速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S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S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和第七阀47切换至断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二四通阀82、第九阀49、第二室外换热器23、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五阀45、第二四通阀82回流至压缩机21,另一部分经过第一阀41、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外换热器22、第八阀48、第一四通阀81后回流至压缩机21。此时,压缩机21的排气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23内对第二室外换热器23进行化霜,同时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1保证室内的制热需求,室内机的气流经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制热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制冷,最终保证室内出风的温度恒定。
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压缩机回油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压缩机回油模式时,提高压缩机21的运行频率。通过提升压缩机21的运行频率能够实现压缩机21的回油,同时可以根据第一节流机构71和第二节流机构72的流量调节保证室内出风温度的恒定。
综述各模式下的阀体开合关系表如下:(四通阀0为不得电,1为得电,第一阀至第九阀为常闭阀,0为不得电,1为得电)
Figure BDA0003278172100000181
Figure BDA0003278172100000191
Figure BDA0003278172100000201
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藕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可以为高速RAM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还可能被分块,并且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一种空调设备,包括上述的热泵系统,和/或,上述的控制装置。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或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2)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21)、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
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管路(3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的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管路(32),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1)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之间设置有第七阀(47),所述第七阀(47)具有使第一连通管路(31)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相互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使第一连通管路(31)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关断的第二状态;
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压缩机(21)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21)的排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连通口连接,且所述阀体组件被配置为控制冷媒的流向和/或连接管路的通断,以实现所述热泵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外风机(51)和第二室外风机(52),所述第一室外风机(51)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所述第二室外风机(52)的气流流经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外风机(51)和所述第二室外风机(52)中的至多一个进行工作;或,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第一室外风机(51)的转速和所述第二室外风机(52)的转速降低至第一设定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室内风机(6),所述室内风机(6)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所述工作模式包括静音模式,在所述静音模式下,所述室内风机(6)的转速降低至第二设定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压缩机回油模式,在所述压缩机回油模式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被配置成冷凝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被配置成蒸发器,所述第七阀(47)处于第二状态;或,在所述压缩机回油模式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3)被配置成蒸发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被配置成冷凝器,所述第七阀(47)处于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机构(71)和第二节流机构(72),所述第一节流机构(7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1)上,且所述第一节流机构(71)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连通管路(31)内的流量,所述第二节流机构(72)设置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上,且所述第二节流机构(72)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连通管路(32)内的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包括第一四通阀(81)和第二四通阀(82),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均与所述压缩机(2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S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S连通口均与所述压缩机(21)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连通口均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四阀(44)和第五阀(45),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一阀(41)与所述压缩机(2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二阀(42)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四阀(44)与所述压缩机(21)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五阀(45)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三阀(43)和第六阀(46),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三阀(43)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六阀(46)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通过所述第八阀(48)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的第一连通口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通过所述第九阀(49)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的第一连通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管间换热器,所述管间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八阀(48)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2)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九阀(49)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3)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11.一种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控制阀体组件和第七阀(47)的动作。
12.一种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根据工作模式控制第一四通阀(81)、第二四通阀(82)、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的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四阀(44)和第七阀(47)切换至断开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和第八阀(48)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四阀(44)、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九阀(49)切换至断开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冷模式时,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五阀(45)、第六阀(46)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七阀(47)和第八阀(48)切换至断开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二阀(42)和第四阀(44)切换至断开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六阀(46)、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五阀(45)和第四阀(44)切换至断开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八阀(48)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四阀(44)和第九阀(49)切换至断开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四静音制冷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四静音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和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三阀(43)、第四阀(44)和第八阀(48)切换至断开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第四发、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和第七阀(47)切换至断开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和第八阀(48)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九阀(49)切换至断开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三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三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四阀(44)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八阀(48)切换至断开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静音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静音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五阀(45)和第六阀(46)切换至断开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静音制热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静音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四阀(44)、第七阀(47)、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和第六阀(46)切换至断开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22)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室外换热器(22)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七阀(47)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三阀(43)、第四阀(44)和第八阀(48)切换至断开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23)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室外换热器(23)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C连通口与S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第四阀(44)、第七阀(47)和第八阀(48)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五阀(45)、第六阀(46)和第九阀(49)切换至断开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22)快速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一室外换热器(22)快速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E连通口和S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S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第六阀(46)、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一阀(41)、第五阀(45)、第六阀(46)和第七阀(47)切换至断开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第二室外换热器(23)快速化霜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第二室外换热器(23)快速化霜模式时,第一四通阀(81)的D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四通阀(81)的S连通口和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D连通口与C连通口连通,第二四通阀(82)的S连通口与E连通口连通,第一阀(41)、第五阀(45)、第六阀(46)、第八阀(48)和第九阀(49)切换至导通状态,第二阀(42)、第三阀(43)、第四阀(44)和第七阀(47)切换至断开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模式还包括压缩机回油模式,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压缩机回油模式时,提高压缩机(21)的运行频率。
30.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藕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2至29所述的控制方法。
31.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和/或,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制装置。
3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2至29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111124396.7A 2021-09-24 2021-09-24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739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4396.7A CN113739442A (zh) 2021-09-24 2021-09-24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4396.7A CN113739442A (zh) 2021-09-24 2021-09-24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9442A true CN113739442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4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4396.7A Pending CN113739442A (zh) 2021-09-24 2021-09-24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94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8694A (zh) 可连续制热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94871B (zh) 一种具有双四通阀多功能多联机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12556233B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CN113154522B (zh) 一种多联空调机系统及除霜控制方法
CN112228977B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CN109869941B (zh) 热泵系统、吸气过热度及气液分离器积液蒸发控制方法
CN107421072A (zh) 空调器及其防高温控制方法
CN111442552A (zh) 复叠式冷媒循环系统、空调设备和复叠式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891635A (zh) 冷站单元、集成冷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1336711A (zh) 热泵系统及其相应的除霜控制方法
CN112594985B (zh) 一种具有双四通阀多功能多联机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
CN112902478A (zh)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2902473A (zh) 空调换热结构、空调外机、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7685941U (zh) 一种双工况冷水机组
CN215951815U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设备
CN110595093A (zh)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CN112228992B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CN113739442A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CN213514499U (zh)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CN114198872B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143658A (zh) 一种双工况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2029919U (zh) 复叠式冷媒循环系统和空调设备
JPH089420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6465063A (zh)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3954A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