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5063A -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65063A
CN116465063A CN202310620211.4A CN202310620211A CN116465063A CN 116465063 A CN116465063 A CN 116465063A CN 202310620211 A CN202310620211 A CN 202310620211A CN 116465063 A CN116465063 A CN 116465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resh air
exhaust
temperatur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202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振坤
李金波
杜顺开
黄剑云
高卓贤
刘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202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650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65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50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和全热交换器,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空气与所述排风风道中的空气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第四换热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在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本发明能有效防止全热交换器结霜。

Description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111418362.9的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日为:2021年11月24日;母案的发明创造名称为: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不在仅仅是冷热,而且上升到健康的需求,对新鲜度与洁净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风作为有效而重要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被应用。由于新风引入后会给室内环境带来负荷,故而在新风机组中引入全热交换器对室内排风进行能量回收,以对新风进行热交换处理,降低室内环境的负荷。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新风机组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使用时,全热交换器的温度较低,室内排风遇到温度极低所述全热交换器时,容易在所述全热交换热上结霜。可见,这种新风机组在低温环境中具有结霜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新风机在较低温环境中具有结霜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和全热交换器,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空气与所述排风风道中的空气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第四换热部;所述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
在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压缩机、第二节流部件和第三换热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以及所述第四换热部形成第二换热系统,所述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的步骤包括:
开启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二节流部件,控制所述第二制热系统的冷媒从所述压缩机排出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换热部、第二节流部和所述第四换热部,形成在所述排风风道内制冷的循环回路;
或者,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对所述排风风道进行制冷时,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和/或,
减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和所述新风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待调整运行参数;
调整所述待调整运行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排风风机的转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部,所述新风防结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对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进行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换热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以及所述第一换热部形成第一换热系统;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对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进行加热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新风机所在的房间温度;
在所述房间温度小于目标温度时,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房间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和/或,减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开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系统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系统的第三换热部;在所述获取所述排风风道的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的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新风机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三换热部中的至少一个加热所述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防结霜控制方程序,所述防结霜控制方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的第四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新风机的全热交换器和排风风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第四换热器对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的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节流部件和第四换热部形成热泵冷媒循环系统,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以对新风进行加热;
或者,所述第一换热部为第一换热系统中的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部为第二换热系统中的换热部。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包括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换热部、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并位于全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第一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节流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的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一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三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压缩、第二四通阀、第三换热部、第二节流部件和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并位于所述新风机的全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第二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和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
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四节流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的第六换热部,所述第二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四节流部件和所述第六换热部,所述第六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防结霜控制方程序,所述防结霜控制方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基于所述排风风道内设置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部可对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换热。新风机在低温环境中运行时,通过检测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和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进而比较排风露点温度和新风温度,确定是否存在结霜风险。若存在,则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对排风风道进行降低,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所述新风温度,如此,经过所述第四换热部换热后的排风在所述全热交换热进行热交换时,不会结霜,起到有效防止全热交换器结霜风险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另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新风机的硬件构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附图标号: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新风机 11 新风风道
12 排风风道 13 新风风机
14 排风风机 15 全热交换器
16 第一换热系统 17 第二换热系统
161 第一压缩机 171 第二压缩机
162 第一四通阀 172 第二四通阀
163 第一换热部 173 第三换热部
164 第一节流部件 174 第二节流部件
165 第二换热部 175 第四换热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基于具有全热交换器对室内排风进行显热回收的新风机组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使用时,全热交换器上具有结霜风险,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风机,能够有效避免全热交换热结霜风险。
具体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新风机包括:
新风风道11,所述新风风道11内设有新风风机131;
排风风道12,所述排风风道12内设有排风风机14;
全热交换器15,所述全热交换器15位于所述新风风道11和所述排风风道12内,所述新风风道11中的空气与所述排风风道12中的空气在所述全热交换器15处进行热交换;
第一换热部163,所述第一换热部163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11内;
以及第四换热部175,所述第四换热部175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12内。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
所述新风风道11连通所述新风机所在室内和室外,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所述排风风道12连通所述新风机所在室内和室外,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以置换新风。所述新风风道11和所述排风风道12通过所述全热交换器15进行热交换,如此,所述排风风道12排出的空气可以加热新风风道11引入的新风,使得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升高,进而提高室内舒适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163于所述新风风道11内,可对所述新风风道11内的新风进行加热。所述第四换热部175于所述排风风道12内,可对所述排风风道12内的排风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所述新风机运行在低温环境中时,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故而需要对引入室内新风进行加热。因此在所述新风风道11内的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对室外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加热,以提高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
在新风引进的过程中,由于新风从新风风道11的进风口进入后,先经过全热交换器15与排风风道12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经过所述第一换热部163,故而全热交换器15的温度极低,排风风道12排出的空气在遇到温度极低的全热交换器15上时,在全热交换器15上存在结霜风险。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排风风道12内设置第四换热部175,以对与全热交换器15进行换热前的排风温度进行降温,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新风温度,如此排风风道12内的空气遇到所述全热交换器15时,基于全热交换器15内的温度未低于露点温度,故而排风在所述全热交换器15上不会结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四换热部175设置于所述全热交换器15和所述排风风道12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第四换热部175对所述排风风道12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通过所述第四换热器对排风进行显热和潜热回收),降低所述排风风道12内的排风含湿量和排风露点温度,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新风温度(低于全热交换器15的温度),如此露点温度较低的排风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15时不会在全热交换器15上结霜,有效防止全热交换器15的凝水而形成结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新风机通过在所述排风风道12内设置所述第四换热部175,用以对所述新风风道11内的排风温度进行降温,以使调节后的排风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15时,不会在所述全热交换热上结霜,有效防止全热交换器15结霜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四换热部175为热泵系统中的换热部,基于对热泵系统的控制实现基于排风风道12中的空气的实际情况调整所述第四换热部175中换热量,进而使得排风风道12内的排风露点温度可调整,且调整的大小基于第四换热部175的换热量不同而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75可以为同一热泵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如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163、节流部件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75形成热泵冷媒循环回路。高压冷媒进入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后,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对新风进行加热,使得新风温度升高。冷媒经过所述节流部件节流后进入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述第四换热部175对排风进行降温,以将所述排风的露点温度降低。在本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第一换热部163为第一换热系统16的冷凝器。如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一压缩机161、第一四通阀162、第一节流部件164和第二换热部165;所述第一压缩机161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163、所述第一节流部件164和所述第二换热部165,所述第二换热部165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161,以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系统16。
所述第一压缩机16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一流路流入所述第一换热部163,高温高压冷媒在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内与所述新风风道11中的新风进行热交换,加热新风。然后经过所述第一节流部件164节流后进入所述第二换热部165内,于所述第二换热部165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回流到所述第一压缩机161。
可选地,所述新风风机131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11的下游;所述排风风机14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12的下游,所述第二换热部165位于所述新风风道11外侧。或者,所述第二换热部165也可以位于所述排风风道12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新风风道11的下游是指新风风向的下游,所述排风风道14的下游是指排风风向的下游。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系统16还包括第三节流部件173和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11内的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一压缩机161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163、所述第一节流部件164、所述第二换热部165、所述第三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16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缩机161、所述第一换热部163、所述第一节流部件164、所述第二换热部165、所述第三节流部件和第五换热部形成的所述第一换热系统16,具有过冷或过热功能。如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三节流部件打开至最大开度,使得从所述第二换热部165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五换热部再次降温,使得冷媒过冷后再回流到所述第一压缩机161。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节流部件164的开度,实现对应的换热调整。
所述第四换热部175可以为制冷机、冰库等。所述第四换热部175也可以是第二换热系统17中的蒸发器。如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二压缩机171、第二四通阀172、第二节流部件174和第三换热部173;所述第二压缩机171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172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173、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74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述第四换热部175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171,以形成第二换热系统17。
所述第二压缩机17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所述第二四通阀172的第一流路流入所述第三换热部173,高温高压冷媒在所述第三换热部173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高温高压冷媒变温常温高压冷媒,然后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74节流后进入所述第四换热部175内,于所述第四换热部175与排风风道12内的排风进行热交换,降低排风的露点温度,然后回流到所述第二压缩机171。
可选地,所述第三换热部173可以设置于所述新风机外,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11内并位于所述全热交换器15的下游,结合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对所述新风风道11内的新风进行再加热,使得新风温度高,降低室内对新风的负荷。
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系统17还包括第四节流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11内的第六换热部,所述第二压缩机171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172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173、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74、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述第四节流部件和所述第六换热部,所述第六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72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17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缩机171、第二四通阀172、所述第三换热部173、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74、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述第四节流部件和第六换热部形成的所述第二换热系统17,具有过冷或过热功能。如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四节流部件打开至最大开度,使得从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六换热部再次降温,使得冷媒过冷后再回流到所述第二压缩机171。
或者,切换冷媒流向后,通过控制所述第四节流部件打开至最大开度,使得经过所述第六换热部换热后的冷媒,再次进入到所述第三换热部173进行换热,进一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再次降低。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调整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74的开度实现对应的换热调整。
可选地,为了降低新风机的成本,在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和第四换热部175均为热泵系统中的换热器时,可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部163所在热泵系统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在系统共用一个压缩机。如图2所示,所述新风机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一回气口和第二回气口。
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163、所述第一节流部件164和所述第二换热部165,所述第二换热部165还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回气口,以形成所述第一换热系统16。
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172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173、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74和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述第四换热部175还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172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回气口,以形成所述第二换热系统17。
所述第一换热系统16执行制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内的高温高压冷媒部分从所述第一排气口经所述第一四通阀162的第一流路流入所述第一换热部163,然后在第一换热部163内与新风进行热交换,对新风进行加热,再经过所述第一节流部件164后流入所述第二换热部165,于所述第二换热部165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经所述第一回气口返回所述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部分冷媒从所述第二排气口经所述第二四通阀172的第一流路流入所述第三换热部173,在所述第三换热部173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再经过所述第二节流部件174流入所述第四换热部175,于所述第四换热部175内与排风进行热交换,对排风进行降温,以降低排风的露点温度,最后经过所述第二回气口返回所述压缩机。实现基于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对新风风道11内的新风进行加热,而对所述排风风道12内的排风进行降温。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新风机还包括: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163所在的换热系统对所述新风风道11的新风进行加热;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排风温度和新风温度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在的换热系统对所述排风风道12内的空气温度进行降温调节,以降低所述排风风道12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用户设定操作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163对所述新风风道11的新风进行加热。
所述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排风温度和新风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在的换热系统,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新风温度。根据差值来控制换热,可避免换热系统能量的浪费和流失,达到节能高效运行的目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163所在的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换热系统16,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系统16中的压缩机和节流部件,实现对所述第一换热部163的换热温度进行调节。所述第四换热部175所在的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第二换热系统17,通过控制所述第二换热系统17中的压缩机和节流部件,实现对所述第四换热部175的换热温度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为新风空调器,所述新风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换热系统,室内换热系统用于对室内温度进行调整。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所述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涉及的硬件环境架构可以如图3所示。
具体地,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涉及的硬件环境架包括终端,所述终端可以为新风机,也可以为新风机的控制终端,如移动终端或智能遥控设备等。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101,例如CPU,存储器102,通信总线103。其中,通信总线1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102用于调用应用程序来执行防结霜控制功能。
存储器1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实现所述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防结霜控制程序存储在所述空调器的存储器102中,所述处理器101从所述存储器102中调用所述防结霜控制程序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
在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实现所述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防结霜控制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将所述存储介质应用到计算机上时,所述计算机的处理器101可以从所述存储介质中调用所述防结霜控制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
在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
基于上述图1和图2的新风机系统结构,以下提出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4,所述新风防结霜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
步骤S20,在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
本实施例新风机防结霜控制过程主要在新风机所处的室外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启动。在室外环境温度比较低的场景中,一般需要给室内制热。为了提高室内环境的新鲜度,在给室内制热时,也开启新风机,以向室内不断引进新风。
本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和全热交换器,所述新风风道连通室外和室内,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排风风道也连通室外和室内,用于将室内风排到室外,以替换室外新风。所述新风机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空气与所述排风风道中的空气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以对排风进行热量回收,加热新风。
本实施例在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第四换热部,用于对新风风道内的空气进行调节。如在室外新风温度比较低,低于结冰温度,且新风温度和室内排风的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则室内排风遇到全热交换器则容易结霜。基于此,通过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制冷,对室内排风进行降温处理,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所述新风温度。低于新风温度的排风露点温度遇到全热交换器时,由于全热交换器的温度没有低于排风露点温度,故而排风不会在所述全热交换器上结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排风露点温度是室内排风没有经过全热交换器换热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所述新风温度是室外新风没有经过全热交换器换热之前的新风温度。所述预设阈值小于或等于零,也即所述新风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排风露点温度。或者,在实际应用中,基于所述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新风温度存在检测误差,或者实际工程应用中,受环境影响,所述新风温度不小于排风露点温度时也可能出现结霜情况,因此,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阈值也可以大于0,但是接近于0。
可选地,排风露点温度可以通过露点测试仪进行检测,如在所述排风风道的进风口处设置露点测试仪,所述露点测试仪将检测到的排风露点温度发送至控制器,以供所述控制器确定是否要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制冷。或者,所述排风露点温度也可以通过检测排风温度和排风湿度,然后根据排风温度、排风湿度和露点温度的关系确定所述排风露点温度。
可选地,所述第四换热部可以为制冰机、冰库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部为热泵系统的换热器。如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压缩机、第二节流部件和第三换热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以及所述第四换热部形成第二换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
如:在所述第四换热部所在的第二换热系统未开启时,若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开启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二节流部件,控制所述第二制热系统的冷媒从所述压缩机排出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换热部、第二节流部和所述第四换热部,形成在所述排风风道内制冷的循环回路。也即直接开启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制冷(所述第三换热部为冷凝器,所述第四换热部为蒸发器),所述第四换热部中的冷媒蒸发时吸收排风风道内的排风的温度,使得排风温度降低,进而降低排风露点温度。
如:在所述第四换热部所在的第二换热系统已开启时,也即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对所述排风风道进行制冷过程中,若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如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冷媒量,进而增大所述第四换热部的换热量。如此,使得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实现降低排风露点温度。
或者,减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使得所述第四换热部的蒸发效率更高,吸收更多的热量,进而降低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实现降低排风露点温度。或者,增大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进一步增大第二换热系统的换热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可以先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排风风机的转速,降低排风速度。也可以在开启所述第二换热系统,或者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后,结合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排风风机的转速,使得排风风道内的排风露点温度能够迅速降低,进一步提高防结霜效果。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能量的流失,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和所述新风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待调整运行参数;
调整所述待调整运行参数。
也即判断排风露点温度和新风温度的差值大小,根据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和新风温度的差值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那个运行参数,使得所述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所述新风温度的同时,还能减少能量的流失。
如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和新风温度比较接近,此时可以通过减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即可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所述新风温度。故而确定待调整运行参数为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减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即可,无需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减少冷量的浪费。
如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和所述新风温度的差值相差较大,此时需要通过增加冷媒量的方式才能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所述新风温度。故而确定所述待调整运行参数为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如若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说明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和所述新风温度的差值相差很大,此时需要增加冷媒的同时,结合其它方式才能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所述新风温度。故而确定待调整运行参数为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同时,减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
本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排风风道内设置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部可对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换热。在新风机在低温环境中运行时,通过检测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和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进而比较排风露点温度和新风温度,确定是否存在结霜风险。若存在,则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对排风风道进行降低,使得排风露点温度低于所述新风温度,如此,经过所述第四换热部换热后的排风在所述全热交换热进行热交换时,不会结霜,起到有效防止全热交换器结霜风险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新风机在低温环境中运行是指开启新风风道内的新风机和排风风道内的排风风机。
可选地,新风机在低温环境中运行是指制热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所述排风风道的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的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新风机制热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在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二换热部在第二换热系统,在新风机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三换热部中的至少一个加热所述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
也即在开启新风风机制热时,可通过开启第一换热部和/或第三换热部所在的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加热所述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使得进入室内的温度得到提升。
第二实施例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还设有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用于对新风风道内的新风进行加热。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和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也即所述第一换热部用于加热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换热后的新风。
可选地,请参照图5,所述新风防结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对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进行加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换热部可以为电辅热装置,如加热丝等。也可以为热泵系统中的冷凝器。
如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换热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以及所述第一换热部形成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经过所述第一换热部加热新风后,经所述第一节流部流向所述第二换热部,进而返回压缩机。
本实施例中,步骤S30可以在开启新风机时即开启,也可以在调整了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之后执行。也即步骤S30可以在S10之前,也可以在S20之后。如在开启新风机时,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所在的第一换热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此时所述第一换热部对所述新风进行加热,以提升引进的新风的温度。或者,在调整了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之后,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所在的第一换热部运行制热,由于第二换热系统的第四换热部将排风温度降低,此时新风与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温度更低,通过第一换热部将新风温度升高,避免新风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第二实施例,请参照图6,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对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进行加热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所述新风机所在的房间温度;
步骤S50,判断所述房间温度是否小于目标温度;
若是,也即在所述房间温度小于目标温度时,执行步骤S60,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若否,也即在所述房间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时,返回执行步骤S10,也即进行防结霜控制: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热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
所述新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判断房间温度是否达到目标温度(如设定温度,或者当前情景下的目标运行温度等)。若未达到,则说明当前房间温度较低,还未到达舒适温度,为了提高室内舒适度,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使得新风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新风进入室内后,将室内的温度上高,以在输入新风的同时,保证室内舒适度。
可选地,所述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和/或,减小所述第一节流部件的开度。
也即可以通过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方式,提高新风温度,和/或者减小第一节流部件的开度的方式,提高新风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风机,所述新风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防结霜控制方程序,所述防结霜控制方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防结霜控制方程序,所述防结霜控制方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和全热交换器,所述新风风道中的空气与所述排风风道中的空气在所述全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第四换热部;所述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
在所述新风温度小于结冰温度,且所述新风温度和所述排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压缩机、第二节流部件和第三换热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以及所述第四换热部形成第二换热系统,所述控制所述第四换热部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的步骤包括:
开启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二节流部件,控制所述第二制热系统的冷媒从所述压缩机排出后,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换热部、第二节流部和所述第四换热部,形成在所述排风风道内制冷的循环回路;
或者,所述第二换热系统对所述排风风道进行制冷时,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以使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小于所述新风温度,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和/或,
减小所述第二节流部件的开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排风露点温度和所述新风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待调整运行参数;
调整所述待调整运行参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降低所述排风风道内的排风风机的转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部,所述新风防结霜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对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进行加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对所述新风风道的新风进行加热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新风机所在的房间温度;
在所述房间温度小于目标温度时,调整所述第一换热部所属的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所述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换热部所属的换热系统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所述第一换热部所属的换热系统的节流部件的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房间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所述排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内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一换热系统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增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和/或,减小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第一换热系统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系统的第三换热部;在所述获取所述排风风道的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排风温度以及所述新风风道的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之前的新风温度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新风机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三换热部中的至少一个加热所述新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
10.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防结霜控制方程序,所述防结霜控制方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的第四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新风机的全热交换器和排风风道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第四换热器对所述排风风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的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部、节流部件和第四换热部形成热泵冷媒循环系统,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以对新风进行加热;
或者,所述新风机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换热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以及所述第一换热部形成第一换热系统;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二节流部件和第三换热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以及所述第四换热部形成第二换热系统。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的压缩机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新风机包括第一换热系统,所述第一换热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换热部、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内并位于全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第一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节流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的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一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三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五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第二换热系统,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所述第二压缩、第二四通阀、第三换热部、第二节流部件和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设置于所述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并位于所述新风机的全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第二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和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四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系统还包括第四节流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新风机的新风风道内的第六换热部,所述第二压缩机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流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四节流部件和所述第六换热部,所述第六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防结霜控制方程序,所述防结霜控制方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310620211.4A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650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20211.4A CN116465063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8362.9A CN114061026B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310620211.4A CN116465063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8362.9A Division CN114061026B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5063A true CN116465063A (zh) 2023-07-21

Family

ID=8027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20211.4A Pending CN116465063A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11418362.9A Active CN114061026B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8362.9A Active CN114061026B (zh) 2021-11-24 2021-11-24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4650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4836B (zh) * 2022-03-02 2024-03-2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09052A5 (zh) * 1970-07-07 1972-05-26 Alsthom
CN101876469B (zh) * 2009-11-26 2012-06-27 佛山市浩特普尔人工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40176A (zh) * 2016-08-30 2017-02-22 爱康森德(深圳)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的多功能新风机组
CN110726227A (zh) * 2019-10-28 2020-01-2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系统的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40976A (zh) * 2020-01-17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54209A (zh) * 2020-11-05 2021-01-22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管制冷凝再热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61026B (zh) 2023-05-26
CN114061026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2285B (zh) 空调器系统
KR101639814B1 (ko) 냉장 및 냉동 복합 공조시스템
KR100876185B1 (ko)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항습기와 그의 현열 냉각방법 및 냉각제습방법
CN109405102B (zh) 空调系统
CN111998565A (zh) 一种双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42552A (zh) 复叠式冷媒循环系统、空调设备和复叠式冷媒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81556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32261A (zh) 冷媒循环系统和控制空调器除湿的方法及空调器
CN114061026B (zh) 新风机防结霜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20122704A (ko)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2228977A (zh)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CN114061036A (zh) 新风机防冻结控制方法、新风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78984B (zh) 多功能空调、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32262B (zh) 空调系统
CN213066334U (zh) 一种空调
KR101173736B1 (ko) 냉장 및 냉동 복합 공조시스템
CN216897677U (zh) 新风机
CN113310140A (zh) 基于两种蒸发温度的双系统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76220A (zh)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95005B (zh) 一种三管制水源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87743B (zh) 热管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10884B (zh)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5951815U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设备
CN219640473U (zh) 空调系统
CN114087742B (zh)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