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7823A - 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7823A
CN113737823A CN202110996822.XA CN202110996822A CN113737823A CN 113737823 A CN113737823 A CN 113737823A CN 202110996822 A CN202110996822 A CN 202110996822A CN 113737823 A CN113737823 A CN 113737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eam
slope frame
adjustable
suppo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68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7823B (zh
Inventor
鲍海凌
曹国强
张松军
卢亚军
林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68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7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7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7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7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7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02B3/128Coherent linings made on the spot, e.g. cast in situ, extruded on the spo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该加固装置包括:两个L型支撑杆、两个侧边固定撑、两个侧边可调撑和至少一个顶部可调撑;其中,两个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之间位置可调地相连接;两个侧边固定撑分别设置在两个L型支撑杆的第二支撑部上;调节杆与第二支撑部沿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并且,侧边可调撑与调节杆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各顶部可调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本发明形成整个加固系统,无需较大作业面和斜撑在土体上达到梁模加固稳定性,支撑造型简易,拼装安拆简单方便,可周转使用且可重复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些年我国公路、水利的快速发展,道路山体边坡及河道坡体的加固工艺已不断完善起来。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梁防护形式为合理有效的边坡加固措施,提供稳固的加固支撑,便于施工,与生态环境景观协调性好。传统加固支撑方式需要对梁侧模进行斜向支撑,支撑落脚点在边坡土体上,并用钢筋打入土壤定住,该加固方式需要较大的作业面,使得边坡框格梁两侧土体二次人工挖除,支撑落脚点加固要求高,浇筑混凝土时易造成斜撑滑移或悬空,使得框架梁胀模,后期修补混凝土会严重影响外观质量。
目前,提高梁模加固稳定性往往需要对拉螺栓进行夹紧固定,而对拉螺栓只能一次使用,并且外露混凝土表面的螺杆需割除,浪费材料和人工。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框架梁通过对拉螺栓进行夹紧固定不可重复使用且需后期切割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该加固装置包括:两个L型支撑杆、两个侧边固定撑、两个侧边可调撑和至少一个顶部可调撑;其中,两个所述L型支撑杆相对设置形成倒U型结构,并且,两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之间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距,以调节所述倒U型结构的宽度,使其与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的木方相适配;两个所述侧边固定撑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二支撑部上,并且,两个所述侧边固定撑相对设置,用于卡设在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上木方上;两个所述侧边可调撑上均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并且,所述侧边可调撑与所述调节杆沿所述倒U型结构的宽度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抵压接触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下木方上;各所述顶部可调撑均沿所述倒U型结构的深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用于顶压接触在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顶部的顶木方上。
进一步地,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所述调节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动槽,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滑动锁止件,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杆固定至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位置,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进一步地,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所述第一滑动锁止件为螺栓螺母组件,其固定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背向所述调节杆的侧壁上,用于配合螺栓紧固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进一步地,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套管,所述顶部可调撑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并且,所述顶部可调撑与所述第一套管螺纹连接;和/或,所述调节杆上设有与所述调节杆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套管,所述侧边可调撑穿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并且,所述侧边可调撑与所述第二套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所述顶部可调撑设置在所述倒U型结构内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顶压板,用于顶压接触在顶木方的顶壁上;和/或,所述侧边可调撑设置在所述倒U型结构内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顶压板,用于顶压接触在下木方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所述顶部可调撑设置在所述倒U型结构外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板,用于限定所述顶部可调撑伸入至所述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和/或,所述侧边可调撑设置在所述倒U型结构外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限位板,用于限定所述侧边可调撑伸入至所述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中一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动槽,并且,另一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滑动锁止件,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用于调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搭接距离,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或,其中一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调位孔,并且,另一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滑动锁止件,所述第二滑动锁止件选择性地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调位孔内,用于调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搭接距离,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
进一步地,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所述侧边固定撑的卡固端设有U型卡固板,用于卡固在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顶木方上。
进一步地,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斜撑杆。
本发明提供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通过两个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之间的位置调节,可调节两个第二支撑部上的两个侧边固定撑之间的对接间距,进而使得两个侧边固定撑分别卡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上,以实现上木方的固定;通过调节杆可调节侧边可调撑的高度位置,使得侧边可调撑可对准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下木方,同时,通过侧边可调撑沿倒U型结构的宽度方向位置调节,可调节侧边可调撑端部的位置,以使侧边可调撑逐步顶压接触在下木方的侧壁上,以实现下木方的固定,进而实现边坡框架梁侧模板的加固;通过顶部可调撑沿第一支撑部的高度调节,可调节顶部可调撑端部的位置,以使顶部可调撑逐步顶压接触在顶木方的顶壁上,以实现顶木方的固定,进而实现边坡框架梁顶模板的加固,以形成整个加固系统。
该加固装置形成整体无需较大作业面和斜撑在土体上达到梁模加固稳定性,解决传统边坡框格梁模板加固前需对两侧土体二次人工挖除进行支撑,原状土体土质无法控制,支撑落脚点加固要求高,浇筑混凝土时易造成斜撑滑移或悬空,使得框架梁胀模,后期修补混凝土会严重影响外观质量等问题。
另外,该装置支撑造型简易,拼装安拆简单方便,可周转使用且可重复利用,解决传统支撑采用对拉螺栓只能一次使用,并且外露混凝土表面的螺杆需割除浪费材料和人工等问题。同时,该装置支撑造型简易,安拆方便,周转使用,组装时由一人负责即可,可依据不同尺寸框架梁模进行加固支撑,因此能够减少人力、节省成本。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采用上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该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之间的间距,并据此调节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的两个L型支撑杆之间的位置并初步固定,以使两个侧边固定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木方之间的间距相适配;将初步固定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设置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上,并通过两个侧边固定撑分别卡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上;调节顶部可调撑的上下位置,使得其底壁抵压接触在边坡框架梁模板顶部的顶木方的顶壁上;通过调节杆调节两个侧边固定撑的上下位置,以使两个侧边固定撑与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两个下木方对准,并调节侧边可调撑的侧向位置,使得侧边可调撑顶压接触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下木方的侧壁上。
由于加固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采用该加固装置的加固方法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搭接调节杆和第一套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杆和侧边可调撑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加固装置包括:两个L型支撑杆1、两个侧边固定撑2、两个侧边可调撑3和至少一个顶部可调撑4;其中,
两个L型支撑杆1相对设置形成倒U型结构,并且,两个L型支撑杆1的第一支撑部11之间沿第一支撑部11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调节两个L型支撑杆1的第二支撑部12之间的间距,以调节倒U型结构的宽度(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使其与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的木方5相适配,进而通过两个侧边固定撑2卡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的两个木方5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L型支撑杆1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两个L型支撑杆1可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支撑部11均可水平设置且沿水平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两个第二支撑部12之间间隔设置,以便通过倒U型结构卡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上,通过两个第一支撑部11提供顶部可调撑4的水平支撑点,通过第二支撑部12提供侧边固定撑2和侧边可调撑3的支撑点;为确保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的稳固性,优选地,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之间设有斜支撑13。同时,两个第一支撑部11之间位置可调,可使得两个第二支撑部12之间的间距可调,以相适配边坡框架梁模板的宽度,使得该倒U型结构可卡设在宽度不同的边坡框架梁模板上。在本实施例中,边坡框架梁模板包括边坡框架梁顶模板、四个边坡框架梁侧模板,边坡框架梁顶模板、两个边坡框架梁侧模板围设形成浇筑腔体,并且,边坡框架梁顶模板、边坡框架梁侧模板上均设有木方5,以对边坡框架梁顶模板、边坡框架梁侧模板进行顶压固定,即边坡框架梁侧模板侧壁设置的上木方51和下木方52,边坡框架梁顶模板上方设置的顶木方53。
两个侧边固定撑2分别设置在两个L型支撑杆1的第二支撑部12上,并且,两个侧边固定撑2相对设置,用于卡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上木方51上。具体地,侧边固定撑2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左侧侧边固定撑2的左端)为固定端,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部12上,侧边固定撑2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左侧侧边固定撑2的右端)为卡固端,以卡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上木方51上,进而实现该装置的初步限位固定。为提高该装置的初步限位固定稳定性,优选地,侧边固定撑2的卡固端设有U型卡固板21,用于卡固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上木方51上,即通过U型卡固板21的顶壁抵压接触在上木方51的顶壁上,通过U型卡固板21的侧壁抵压接触在上木方51的侧壁上,通过U型卡固板21的底壁进行限位,以实现U型卡固板21和上木方51之间的固定支撑,即通过上木方51实现U型卡固板21的支撑固定,进而实现L型支撑杆1的卡固,从而实现该装置的固定限位,也就是说,U型卡固板21相比顶压板而言,可避免侧边固定撑2和U型卡固板21之间相对上下活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侧边固定撑2对两侧的上木方51进行两侧固定,进而实现边坡框架梁侧模板的固定。
两个侧边可调撑3上均设有调节杆6,调节杆6与第二支撑部12沿第二支撑部12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并且,侧边可调撑3与调节杆6沿倒U型结构的宽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抵压接触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下木方52上。具体地,调节杆6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在第二支撑部12的底部,可调节侧边可调撑3和侧边固定撑2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两者的间距与上木方51和下木方52之间的间距相适配,以使侧边可调撑3可对准下木方52;侧边可调撑3沿水平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在调节杆6上,以便调节侧边可调撑3伸入至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进而使得侧边可调撑3自外侧逐步顶压接触下木方52的侧壁,例如左侧的侧边可调撑3可自左侧逐步向右移动,以顶压接触在左侧的下木方52的左侧壁,进而实现两个下木方52的固定,则侧边可调撑3和侧边固定撑2配合实现上木方51和下木方52的固定,即实现边坡框架梁侧模板两处固定,确保边坡框架梁侧模板的固定稳固性。
各顶部可调撑4均沿倒U型结构的深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1上,用于顶压接触在边坡框架梁模板顶部的顶木方53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以两个顶部可调撑4为例进行说明,两个顶部可调撑4分别设置在两个L型支撑杆1的两个第一支撑部11上,当然,顶部可调撑4亦可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顶部可调撑4沿竖直方向位置可调地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1的端部,以便调节顶部可调撑4伸入至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进而使得顶部可调撑4自上方逐步向下运动以顶压接触顶木方53的顶壁,进而实现顶木方53的固定,从而实现边坡框架梁顶模板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第一支撑部之间位置可调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见图1至图3,其中一个L型支撑杆1(如图1所示的右侧的L型支撑杆1)的第一支撑部11上沿其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设有若干个调位孔111,并且,另一个L型支撑杆(如图1所示的左侧的L型支撑杆1)的第一支撑部1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滑动锁止件7,第二滑动锁止件7选择性地安装在其中一个调位孔111内,用于调节两个第一支撑部11之间的搭接距离,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两个第一支撑部11。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右侧的第一支撑部11之间的左端可设有搭接调节杆112,其搭接在左侧的第一支撑部11的上方,并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二滑动锁止件7进行锁紧。如图3所示,搭接调节杆112上可设有若干个调位孔111,左侧的第一支撑部11上可设有一个贯穿孔(图中未示出);如图1所示,第二滑动锁止件7可以为螺栓组件,其可穿设于其中一个调位孔111和贯穿孔,使得左侧的第一支撑部11与搭接调节杆112连接固定,实现两个第一支撑部11之间的锁紧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调位孔111的设置,以便通过选择其中一个调位孔111进行第二滑动锁止件7的安装,即可实现不同的调位孔111对其贯穿孔,实现左侧的第一支撑部11与搭接调节杆112之间搭接长度的调节,也就是实现倒U型结构的宽度的调节;同时,通过多个调位孔111不仅能够根据模板宽度进行调整对准支撑点,而且能够抵抗混凝土浇筑时产生侧向力,使其无法滑移。
在本实施例第一支撑部之间位置可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L型支撑杆1的第一支撑部1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动槽,并且,另一个L型支撑杆1的第一支撑部11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滑动锁止件,其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二滑动槽,用于调节两个第一支撑部11之间的搭接距离,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两个第一支撑部11。
继续参见图1和图2,第一支撑部11上设有与第一支撑部11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套管113,顶部可调撑4穿设于第一套管113,并且,顶部可调撑4与第一套管113螺纹连接,以实现顶部可调撑4沿倒U型结构的深度方向的位置调节。具体地,第一套管113的内壁设有内螺纹,顶部可调撑4可以为螺纹杆,螺纹杆穿设于第一套管113且与第一套管113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螺纹杆的尺寸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可通过旋钮螺纹杆进而使得螺纹杆自身沿高度方向移动,以便调节螺纹杆伸入至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即调节顶部可调撑4底端与第一支撑部11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螺纹杆与第一套管113配合调节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调节顶部可调撑4底端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套管113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1和搭接调节杆112之间。
继续参见图1和图2,顶部可调撑4设置在倒U型结构内的第一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下端)设有第一顶压板41,用于顶压接触在顶木方53的顶壁上;顶部可调撑4设置在倒U型结构外的第二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板42,用于限定顶部可调撑4伸入至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具体地,第一顶压板41还可限位顶部可调撑4伸出至倒U型结构外的长度,以配合第一限位板42避免顶部可调撑4自第一套管113内滑出。第一顶压板41的设置可增大对顶木方53抵压接触的接触面积,可进一步确保顶木方53的固定稳固性。
继续参见图5,调节杆6沿其长度方向(如图5所示的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滑动槽61,并且,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部12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滑动锁止件8,其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滑动槽61,用于调节调节杆6固定至第二支撑部12上的位置,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调节杆6和第二支撑部12。具体地,第二支撑部12的底部可设有贯穿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滑动锁止件8可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一滑动槽61和第二支撑部12的贯穿孔,使得调节杆6与第二支撑部12连接固定,实现调节杆6与第二支撑部12之间的锁紧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滑动槽61的设置,以便通过第一滑动锁止件8沿第一滑动槽61的滑动,使得第二支撑部12和调节杆6相对上下滑动,实现上下位置的调节,进而实现侧边可调撑3的高度位置调节。当然,第二支撑部12上亦可设有多个贯穿孔,以提供多个固定点,实现对准支撑点的调整。
其中,两个第一支撑部11之间通过第二滑动槽进行搭接长度的调节可参考调节杆6的第一滑动槽61,调节杆6的上下滑动亦可参考上述两个第一支撑部11之间通过多个调位孔111进行调节;两者调节原理可相互参考,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赘述。
继续参见图1和图2,第一滑动锁止件8可以为螺栓螺母组件,其固定螺母82可设置在第二支撑部12背向调节杆6的侧壁(如图2所示的右侧壁)上,用于配合螺栓81紧固调节杆6和第二支撑部12。
继续参见图1、图4至图5,调节杆6上设有与调节杆6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套管62,侧边可调撑3穿设于第二套管62,并且,侧边可调撑3与第二套管62螺纹连接,以实现侧边可调撑3沿倒U型结构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调节。具体地,第二套管6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侧边可调撑3可以为螺纹杆,螺纹杆穿设于第二套管62且与第二套管62螺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螺纹杆的尺寸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可通过旋钮螺纹杆进而使得螺纹杆自身沿水平方向移动,以便调节螺纹杆伸入至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即调节侧边可调撑3端部与第二支撑部12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螺纹杆与第二套管62配合调节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调节侧边可调撑3端部的位置。
继续参见图1、图4,侧边可调撑3设置在倒U型结构内的第一端(如图4所示的右端)设有第二顶压板31,用于顶压接触在下木方52的侧壁上;侧边可调撑3设置在倒U型结构外的第二端(如图4所示的左端)设有第二限位板32,用于限定侧边可调撑3伸入至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具体地,第二顶压板31还可限位侧边可调撑3伸出至倒U型结构外的长度,以配合第二限位板32避免侧边可调撑3自第二套管62内滑出。第二顶压板31的设置可增大对下木方52抵压接触的接触面积,可进一步确保下木方52的固定稳固性。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通过两个L型支撑杆1的第一支撑部11之间的位置调节,可调节两个第二支撑部12上的两个侧边固定撑2之间的对接间距,进而使得两个侧边固定撑2分别卡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51上,以实现上木方51的固定;通过调节杆6可调节侧边可调撑3的高度位置,使得侧边可调撑3可对准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下木方52,同时,通过侧边可调撑3沿倒U型结构的宽度方向位置调节,可调节侧边可调撑3端部的位置,以使侧边可调撑3逐步顶压接触在下木方52的侧壁上,以实现下木方52的固定,进而实现边坡框架梁侧模板的加固;通过顶部可调撑4沿第一支撑部11的高度调节,可调节顶部可调撑4端部的位置,以使顶部可调撑4逐步顶压接触在顶木方53的顶壁上,以实现顶木方53的固定,进而实现边坡框架梁顶模板的加固,以形成整个加固系统。
该加固装置形成整体无需较大作业面和斜撑在土体上达到梁模加固稳定性,解决传统边坡框格梁模板加固前需对两侧土体二次人工挖除进行支撑,原状土体土质无法控制,支撑落脚点加固要求高,浇筑混凝土时易造成斜撑滑移或悬空,使得框架梁胀模,后期修补混凝土会严重影响外观质量等问题。
另外,该装置支撑造型简易,拼装安拆简单方便,可周转使用且可重复利用,解决传统支撑采用对拉螺栓只能一次使用,并且外露混凝土表面的螺杆需割除浪费材料和人工等问题。同时,该装置支撑造型简易,安拆方便,周转使用,组装时由一人负责即可,可依据不同尺寸框架梁模进行加固支撑,因此能够减少人力、节省成本。
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的流程框图。如图所示,该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测量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之间的间距,并据此调节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的两个L型支撑杆之间的位置并初步固定,以使两个侧边固定撑之间的间距与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木方之间的间距相适配。
具体地,操作前,首先拿2个钢尺靠在边坡框架梁模板的方木面上,十字交叉量取外截面的长、高尺寸,再用钢尺梁模板两侧、及上部方木间距。然后,根据上部方木位置即两个上方木51之间的间距,利用调位孔111对两侧L型支撑杆1进行调节,并进行调整后通过第二滑动锁止件7进行初步安装。
步骤S2,将初步固定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设置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上,并通过两个侧边固定撑分别卡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上。
具体地,将步骤S1初步安装的两个L型支撑杆1放置边坡框架梁模板上,并通过两个侧边固定撑2分别卡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51上.
步骤S3,调节顶部可调撑的上下位置,使得其底壁抵压接触在边坡框架梁模板顶部的顶木方的顶壁上。
具体地,调整两侧顶部可调撑4的上下位置使其与顶方木53的顶表面接触,并对两侧顶部可调撑4进行初拧;亦可调节顶方木53的水平位置使得顶方木53位于顶部可调撑4的正下方。
步骤S4,通过调节杆调节两个侧边固定撑的上下位置,以使两个侧边固定撑与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两个下木方对准,并调节侧边可调撑的侧向位置,使得侧边可调撑顶压接触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下木方的侧壁上。
具体地,首先,以侧边固定撑2对准梁模两侧上方的上方木51为基准,利用第一滑动槽61即卡槽调整两边的底侧侧边可调撑3的高度,使得侧边可调撑3对准梁模两侧下方的下方木53位置后,将第一滑动锁止件8的螺栓81拧入第二支撑部12的螺孔并与固定螺母82进行初拧,使得两各侧边可调撑3对准两个下木方52;然后,调整两个侧边可调撑3的位置使其端部与下木方52的侧壁接触,并对两个侧边可调撑3进行初拧。最后,将所有的支撑构件对准所需要接触的方木初拧后,进行观察,确认方木完全被支撑构件面涵盖后进行最后终拧,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梁架设在边坡上与预应力锚索结合,由于框架梁架设在边坡上具有一定斜度,在局部框架梁模板上方浇捣混凝土,需待下方混凝土形成硬塑状态再封住框架梁顶面模板。这时只需将两侧顶部可调撑4上拧,待下混凝土形成硬塑状态再通过顶部可调撑4封住框架梁顶面模板。
步骤S5,待混凝土达到可拆卸模板的规范强度要求后,拧开两侧L型支撑杆1衔接处的第二滑动锁止件7就可将整个装置拆卸,脱离梁模板。
由于加固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采用该加固装置的加固方法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L型支撑杆、两个侧边固定撑、两个侧边可调撑和至少一个顶部可调撑;其中,
两个所述L型支撑杆相对设置形成倒U型结构,并且,两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之间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距,以调节所述倒U型结构的宽度,使其与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的木方相适配;
两个所述侧边固定撑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二支撑部上,并且,两个所述侧边固定撑相对设置,用于卡设在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上木方上;
两个所述侧边可调撑上均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并且,所述侧边可调撑与所述调节杆沿所述倒U型结构的宽度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抵压接触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下木方上;
各所述顶部可调撑均沿所述倒U型结构的深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用于顶压接触在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顶部的顶木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滑动槽,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滑动锁止件,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用于调节所述调节杆固定至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位置,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锁止件为螺栓螺母组件,其固定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背向所述调节杆的侧壁上,用于配合螺栓紧固所述调节杆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套管,所述顶部可调撑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并且,所述顶部可调撑与所述第一套管螺纹连接;和/或,
所述调节杆上设有与所述调节杆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套管,所述侧边可调撑穿设于所述第二套管,并且,所述侧边可调撑与所述第二套管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可调撑设置在所述倒U型结构内的第一端设有第一顶压板,用于顶压接触在顶木方的顶壁上;和/或,
所述侧边可调撑设置在所述倒U型结构内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顶压板,用于顶压接触在下木方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可调撑设置在所述倒U型结构外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板,用于限定所述顶部可调撑伸入至所述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和/或,
所述侧边可调撑设置在所述倒U型结构外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限位板,用于限定所述侧边可调撑伸入至所述倒U型结构内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动槽,并且,另一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滑动锁止件,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用于调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搭接距离,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或,
其中一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调位孔,并且,另一个所述L型支撑杆的第一支撑部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滑动锁止件,所述第二滑动锁止件选择性地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调位孔内,用于调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搭接距离,并在调节到位时锁止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边固定撑的卡固端设有U型卡固板,用于卡固在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顶木方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斜撑杆。
10.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测量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之间的间距,并据此调节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的两个L型支撑杆之间的位置并初步固定,以使两个侧边固定撑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木方之间的间距相适配;
将初步固定的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设置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上,并通过两个侧边固定撑分别卡放在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上方的两个上木方上;
调节顶部可调撑的上下位置,使得其底壁抵压接触在边坡框架梁模板顶部的顶木方的顶壁上;
通过调节杆调节两个侧边固定撑的上下位置,以使两个侧边固定撑与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两个下木方对准,并调节侧边可调撑的侧向位置,使得侧边可调撑顶压接触边坡框架梁模板两侧下方的下木方的侧壁上。
CN202110996822.X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Active CN113737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822.XA CN113737823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822.XA CN113737823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7823A true CN113737823A (zh) 2021-12-03
CN113737823B CN113737823B (zh) 2023-05-16

Family

ID=7873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6822.XA Active CN113737823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782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0459A (ja) * 1997-08-01 1999-02-23 Oyo Kikaku:Kk 放射状の支圧用法枠を形成する型枠
CN110259185A (zh) * 2019-05-20 2019-09-20 徐州天盈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梁固定支撑装置
CN110565945A (zh) * 2019-08-28 2019-12-13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机构及建筑后浇坎台支撑方法
CN210086879U (zh) * 2019-03-08 2020-02-18 赵兴峰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N211666265U (zh) * 2019-10-25 2020-10-13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模板加固扣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0459A (ja) * 1997-08-01 1999-02-23 Oyo Kikaku:Kk 放射状の支圧用法枠を形成する型枠
CN210086879U (zh) * 2019-03-08 2020-02-18 赵兴峰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N110259185A (zh) * 2019-05-20 2019-09-20 徐州天盈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梁固定支撑装置
CN110565945A (zh) * 2019-08-28 2019-12-13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机构及建筑后浇坎台支撑方法
CN211666265U (zh) * 2019-10-25 2020-10-13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模板加固扣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7823B (zh)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22404U (zh) 一种窄端墙单侧支模水平加固装置
JP2002506495A (ja) 再使用可能建物基礎型枠装置及び方法
CN109555311A (zh) 可调式防水导墙模板支撑结构及其作业方法
CN209145280U (zh) 一种梁模板支撑结构
CN113685024A (zh) 一种框架柱模板支撑装置
CN113737823A (zh) 一种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装置及边坡框架梁模板加固方法
CN214169553U (zh) 复合保温钢骨混凝土集成建筑结构
CN210828338U (zh) 一种墙柱模板固定工具
CN209779689U (zh) 管廊施工铝模板一体式内支撑装置
CN207700643U (zh) 防水层地坪模板
CN218176647U (zh) 一种建筑有水房间止水台定型化模板加固工具
CN220666929U (zh) 一种简易式混凝土柱模板加固用紧固件
CN206468002U (zh) 梁侧面模板加固装置
CN218623393U (zh) 一种柱墙根部混凝土面平整度的找平装置
CN215671031U (zh) 一种后浇带pvc管素砼支撑体系
CN216446503U (zh) 一种带模板缓冲垫块的加固结构
CN117266589A (zh) 一种预埋钢板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5926729U (zh) 一种楼梯支模结构
CN210976615U (zh) 外墙外侧模板调节加固装置
CN216196610U (zh) 梁侧帮整体式夹具
CN113565139B (zh) 便于地梁与地板的模板脱模的施工方法
CN214656519U (zh) 一种公路声屏障基础预埋件埋设定位装置
CN209082983U (zh) 一种轻钢龙骨隔墙的弧形砼导墙模板支模结构
CN219548376U (zh) 一种侧模支模装置
CN218758735U (zh) 一种梁柱模板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