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5153A - 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5153A
CN113715153A CN202111136479.8A CN202111136479A CN113715153A CN 113715153 A CN113715153 A CN 113715153A CN 202111136479 A CN202111136479 A CN 202111136479A CN 113715153 A CN113715153 A CN 113715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assembly
mold assembly
additional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64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15153B (zh
Inventor
张明熠
张广杰
王康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647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5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5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5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15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5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1/00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 B28B21/76Moulds
    • B28B21/82Moulds built-up from several parts; Multiple moulds; Moulds with adjustabl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1/00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 B28B21/86Co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提供一种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塔架预制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件、第二模具组件和附加模具。第二模具组件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内,并与第一模具组件之间形成型腔。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重叠尺寸,使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从而调整型腔的间隙。第一模具组件和/或第二模具组件沿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组装有附加模具,使组装附加模具后的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重叠尺寸,来调整型腔的间隙。如此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可提高塔架预制模具的利用率和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和高塔化的市场需求逐渐显现,采用混凝土塔架结构相比纯钢塔结构更具经济性优势,已逐渐成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高塔的首选方案。其中,从塔底到塔顶呈现截面尺寸的线性缩小是主流塔架垂直高度布置方案,也符合此类高耸结构对截面承载能力的客观要求规律。常规的混凝土塔架预制模具,通过采用更换混凝土标号提高塔架模具的适用性,对原材料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降低了已有设备的可利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利用率和适用范围的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塔架预制模具,包括:
第一模具组件,呈筒状;
第二模具组件,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之间形成型腔;其中,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重叠尺寸,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从而调整所述型腔的间隙;以及
附加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组装有所述附加模具,使组装所述附加模具后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错开;所述附加模具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和第二类附加模具,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后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向上错开,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向下错开,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平齐,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平齐,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平齐,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平齐,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横截面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堆叠的筒状模具,每个所述筒状模具包括多片沿所述筒状模具的周向分布、且依次相接的模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塔架预制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件、第二模具组件和附加模具,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内,使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之间形成型腔;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以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的重叠尺寸,从而调整所述型腔的间隙;
将附加模具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叠加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或第二模具组件,使组装所述附加模具后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模具的高度相同;所述附加模具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和第二类附加模具;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错开;
将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将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后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向上错开;
将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并将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向下错开;
将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并将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对齐;
将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对齐;
将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对齐;
将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对齐;
将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堆叠的筒状模具,每个所述筒状模具包括多个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错位标记,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错开高度,至少以单个所述错位标记为错开单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重叠尺寸,使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从而来调整型腔的间隙;以及结合附加模具,将附加模具叠加于第一模具组件和/或第二模具组件,使组装附加模具后的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如此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可提高塔架预制模具的利用率和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第六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所示为图8所示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六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包括两个,相当于至少两个。“包括”或者“包含”等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模具组件、第二模具组件和附加模具。其中,第一模具组件呈筒状;第二模具组件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内,并与第一模具组件之间形成型腔;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重叠尺寸,使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从而调整型腔的间隙;第一模具组件和/或第二模具组件沿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组装有附加模具,使组装附加模具后的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
如此设置,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重叠尺寸,使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从而来调整型腔的间隙;以及结合附加模具,将附加模具叠加于第一模具组件和/或第二模具组件,使组装附加模具后的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如此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可提高塔架预制模具的利用率和适用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10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塔架预制模具10包括第一模具组件11、第二模具组件12及附加模具13。具体地,第一模具组件11呈筒状。第二模具组件12可以呈筒状或实心柱状。第二模具组件12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11内,第二模具组件12与第一模具组件1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型腔14。型腔14内用于注入预制塔架的材料,例如混凝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均呈上小下大的锥台形结构,例如圆锥台,但不仅限于此。第一模具组件11套设于第二模具组件12的外侧,第一模具组件11与第二模具组件12中的一者可以为定模,另一者为动模。第一模具组件11的顶部截面积至少大于第二模具组件12的顶部截面积。第一模具组件11的底部截面积至少大于第二模具组件12的底部截面积。
调整第一模具组件11与第二模具组件12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上的重叠尺寸,使第一模具组件11与第二模具组件12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上部分错开设置,从而调整型腔14的间隙。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为第一模具组件11或第二模具组件12的轴向方向Y。错开设置指的是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上部分重叠,其对应的顶部和底部不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的顶部与第二模具组件12的顶部可以不对齐,底部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的底部与第二模具组件12的底部可以不对齐,顶部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的顶部、底部与第二模具组件12的顶部、底部均不对齐。
第一模具组件11和/或第二模具组件12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组装有附加模具13,使组装附加模具13后的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高度平齐。这里“第一模具组件11和/或第二模具组件12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组装有附加模具13”包含以下三种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附加模具13可以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131和第二类附加模具132,第一类附加模具131沿高度方向Y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11,第二类附加模具132沿高度方向Y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12。在一个实施例中,仅第一模具组件11组装有附加模具13。例如,仅第一模具组件11组装于第一类附加模具13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仅第二模具组件12组装有附加模具13。例如,仅第二模具组件12组装于第二类附加模具132。
由于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上部分错开设置,通过在第一模具组件11和/或第二模具组件12叠加附加模具13,使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之间能够形成闭合的型腔14。在闭合的型腔14内填充混凝土以形成筒状的混凝土塔架,如此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完整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附加模具13呈筒状。可以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上叠加一个或一个以上附加模具13。例如,在第一模具组件11叠加附加模具13时,附加模具13的尺寸与第一模具组件11的尺寸相适配。在第二模具组件12叠加附加模具13时,附加模具13的尺寸与的第二模具组件12的尺寸相适配。在叠加多个附加模具13时,叠加的多个附加模具13的尺寸相适配。在上述方案中,调整第一模具组件11与第二模具组件12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上的重叠尺寸,使第一模具组件11与第二模具组件12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上部分错开设置,从而来调整型腔14的间隙。以及结合附加模具13,将附加模具13叠加于第一模具组件11和/或第二模具组件12,使组装附加模具13后的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高度平齐。本申请提供的塔筒塔架预制模具10,可以通过叠加附加模具13调整型腔14的间隙,以使得加工出的塔架可以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提高塔架预制模具10的适用范围和利用率。对于原材料和混凝土搅拌设备条件有限的地区,投入成本较低,适用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重叠尺寸,可增大型腔14的间隙,可加厚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具体参见下文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第一模具组件11的高度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高度相同。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错开。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错开设置表示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部分重叠。附加模具13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131和第二类附加模具132。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类附加模具1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11。第二类附加模具1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12。第一类附加模具1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11后的高度,与第二类附加模具1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12后的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12向上错开,第一类附加模具1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11的底部,第二类附加模具1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12的顶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件12相对于第一模具组件11向下错开。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相对错开。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类附加模具131的尺寸与第一模具组件11的尺寸相适配。第二类附加模具132的尺寸与第二模具组件12的尺寸相适配。
第一模具组件11的尺寸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12的尺寸较大,将较大尺寸的第一模具组件11朝相对于远离第二模具组件12的底部方向移动(向上错开),或将较小尺寸的第二模具组件12朝相对于远离第一模具组件11的顶部方向移动(向下错开),使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重叠尺寸减小,以使第一模具组件11与第二模具组件12之间形成的型腔14的间隙增大,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加厚,满足更高的载荷要求。如此设置,在混凝土标号已经升级到较高标号时,通过增加型腔14的间隙,来满足更大的载荷设计要求,提高塔架预制模具10的适用范围和利用率,且成本较低。
在本申请中,对第一模具组件11的横截面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横截面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环形、正多边形、圆角多边形中的其中一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件12的横截面也可以是圆环形、正多边形、圆角多边形中的其中一者。第一模具组件11的横截面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横截面相匹配。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均包括多个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堆叠的筒状模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包括多个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堆叠的第一筒状模具1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件12均包括多个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堆叠的第二筒状模具121。多个筒状模具的数量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包括三个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堆叠的第一筒状模具111。第二模具组件12均包括三个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堆叠的第二筒状模具121。在本申请中不仅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错位设置的距离可以是单个筒状模具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的尺寸。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错位设置的距离可以是多个筒状模具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的尺寸。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筒状模具包括多个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间隔设置的错位标记15。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上均设有错位标记15。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在第一模具组件11的内壁示出多个错位标记15进行说明,但不仅限于此。第一模具组件11与第二模具组件12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上的错开高度可以是单个错位标记15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的尺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错位设置的距离可以是多个错位标记15在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的尺寸。具体错位的距离可根据混凝土塔架的实际壁厚的设定,即根据实际需要的型腔14的间隙尺寸设定错位的距离,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错位标记15设有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内壁,从附图1中看出错位标记15向型腔14内延伸,仅表示出错位标记15,但不影响形成混凝土塔架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筒状模具包括多片沿筒状模具的周向分布、且依次相接的模片(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筒状模具包括多片沿塔架预制模具10的高度方向Y延伸的弧形模片,多片弧形模片可以分片预制,且依次拼接形成筒状模具。将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每个筒状模具分多片弧形模片设置,方便运输。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20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主要的区别点是,第一模具组件21的高度小于第二模具组件22的高度。附加模具23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21,附加模具23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21后的高度,与第二模具组件22的高度相同。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附加模具23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231。第一类附加模具2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21。第一类附加模具2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21后的高度,与第二模具组件22后的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21的顶部与第二模具组件22的顶部平齐,附加模具23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21的底部。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调整第一模具组件21,沿塔架预制模具20的高度方向Y,朝远离第二模具组件22的底部方向移动,使第一模具组件21的顶部与第二模具组件22的顶部平齐,将第一类附加模具2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21的底部,使第一类附加模具2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21后,第一类附加模具231的底部与第二模具组件22的底部平齐,并使第一模具组件21组装有第一类附加模具231的高度,与第二模具组件22后的高度相同。其中,第一类附加模具231的尺寸与第一模具组件21的尺寸相适配。
在第一模具组件21的高度小于第二模具组件22的高度的情况下,需在第一模具组件21的底部叠加第一类附加模具231,如此使第一模具组件21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22沿塔架预制模具20的高度方向Y向上移动,使第一模具组件21与第二模具组件22之间的间隙增大,以使型腔24的间隙增大,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加厚,满足更高的载荷要求。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减少了附加模具23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和组装难度。
图3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30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主要的区别点是,第一模具组件31的高度大于第二模具组件32的高度。附加模具33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31,附加模具33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32后的高度,与第一模具组件31的高度相同。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附加模具33包括第二类附加模具332。第二类附加模具3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32。第二类附加模具3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32后的高度,与第一模具组件31的的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件32的底部与第一模具组件31的底部平齐,附加模具33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32的顶部。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调整第二模具组件32,沿塔架预制模具20的高度方向Y,朝远离第一模具组件31的顶部方向移动,使第二模具组件32的底部与第一模具组件31的底部平齐,将第二类附加模具3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32的顶部,使第二类附加模具3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32后,第二类附加模具332的顶部与第一模具组件31的顶部平齐,并使第二模具组件32组装有第二类附加模具332的高度,与第一模具组件31的高度相同。其中,第二类附加模具332的尺寸与第二模具组件32的尺寸相适配。
在第一模具组件31的高度大于第二模具组件32的高度的情况下,需在第二模具组件32的顶部叠加第二类附加模具331,如此使第二模具组件32相对于第一模具组件31沿塔架预制模具30的高度方向Y向下移动,使第一模具组件31与第二模具组件32之间的间隙增大,以使型腔34的间隙增大,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厚度加厚,满足更高的载荷要求。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减少了附加模具33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和组装难度。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11和第二模具组件12的重叠尺寸,可减小型腔14的间隙,可减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具体参见下文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
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40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主要的区别点是,第一模具组件41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42向下错开,附加模具43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41的顶部,附加模具43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42的底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件42相对于第一模具组件41向上错开,附加模具43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42的底部,附加模具43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41的顶部。附加模具43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41的顶部后的高度,与附加模具43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42的底部后的高度相同。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类附加模具4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41的顶部,第一类附加模具431的尺寸与第一模具组件41的尺寸相适配。第二类附加模具4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42的底部,第二类附加模具432的尺寸与第二模具组件42的尺寸相适配。
第一模具组件41的尺寸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42的尺寸较大,将较大尺寸的第一模具组件41朝相对于远离第二模具组件42的顶部方向移动(向下错开),或将较小尺寸的第二模具组件42朝相对于远离第二模具组件42的底部方向移动(向上错开),使第一模具组件41和第二模具组件42的重叠尺寸减小,以使第一模具组件41与第二模具组件42之间形成的型腔44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减薄,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在需要减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时,可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来满足更多的设计要求,适用范围更广。
图5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50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图4所述的实施例相似,主要的区别点是,第一模具组件51的高度小于第二模具组件52的高度。第一模具组件51的底部与第二模具组件52的底部平齐,附加模具53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51的顶部。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附加模具53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531。第一类附加模具5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51的顶部,使第一类附加模具531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51后,第一类附加模具531的顶部与第二模具组件52的顶部平齐,并使第一模具组件51组装有第一类附加模具531的高度,与第二模具组件52的高度相同。其中,第一类附加模具531的尺寸与第一模具组件51的尺寸相适配。
在第一模具组件51的高度小于第二模具组件52的高度的情况下,需在第一模具组件51的顶部叠加第一类附加模具531,如此使第一模具组件51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52沿塔架预制模具50的高度方向Y向下移动,使第一模具组件51与第二模具组件52之间的间隙减小,以使型腔54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减薄,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减少了附加模具53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和组装难度。
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60的第六个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图4所述的实施例相似,主要的区别点是,第一模具组件61的高度大于第二模具组件62的高度。第二模具组件62的顶部与第一模具组件61的顶部平齐,附加模具63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62的底部。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附加模具63包括第二类附加模具632。第二类附加模具6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62的底部,使第二类附加模具632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62后,第二类附加模具632的底部与第二模具组件62的底部平齐,并使第二模具组件62组装有第二类附加模具632的高度,与第一模具组件61的高度相同。其中,第二类附加模具632的尺寸与第二模具组件62的尺寸相适配。
在第一模具组件61的高度大于第二模具组件62的高度的情况下,需在第二模具组件62的底部叠加第二类附加模具632,如此使第二模具组件62相对于第一模具组件61沿塔架预制模具60的高度方向向上移动,使第一模具组件61与第二模具组件62之间的间隙减小,以使型腔64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厚度减薄,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减少了附加模具63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和组装难度。
图7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7所示,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模具组件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内,使与第一模具组件之间形成型腔。
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或第二模具组件,使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以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的重叠尺寸,从而调整型腔的间隙。
将附加模具沿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叠加于第一模具组件和/或第二模具组件,使组装附加模具后的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调整塔架预制模具的型腔的间隙时,可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调整塔架预制模具的型腔的间隙时,可调整第二模具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调整塔架预制模具的型腔的间隙时,可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如此设置,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的重叠尺寸,使调整型腔的间隙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加厚或减薄。由于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通过使用附加模具使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形成闭合的型腔,从而保证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完整性。
本申请提供的塔筒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来调整型腔的间隙,以使得加工出的塔架可以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提高塔架预制模具的适用范围和利用率。对于原材料和混凝土搅拌设备条件有限的地区,投入成本较低,适用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重叠尺寸,使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部分错开,可增大型腔的间隙,可加厚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具体参见下文图8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
图8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图1和图8所示,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与第二模具的高度相同。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第一模具组件或第二模具组件,使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错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整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向上错开。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调整第二模具组件相对于第一模具组件向下错开。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部分错开。
附加模具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和第二类附加模具。将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将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使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后的高度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附加模具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类附加模具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如此保证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相同以形成完整的型腔。
本申请提供的塔筒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来调整型腔的间隙,以使得加工出的塔架可以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提高塔架预制模具的适用范围和利用率。
图9所示为图8所示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具体流程图。结合图1、图8和图9所示,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使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向上错开。在此过程中,调整第一模具组件朝远离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方向移动。
将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并将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
第一模具组件的尺寸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的尺寸较大,将较大尺寸的第一模具组件朝相对于远离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方向移动(向上错开),或将较小尺寸的第二模具组件朝相对于远离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方向移动(向下错开),使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重叠尺寸减小,以使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之间形成的型腔的间隙增大,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加厚,满足更高的载荷要求。如此设置,在混凝土标号已经升级到较高标号时,通过增加型腔的间隙,来满足更大的载荷设计要求,提高塔架预制模具的适用范围和利用率,且成本较低。
例如,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在同一高度位置时,形成的型腔的间隙可以用T1来表示。在第一模具组件下接有第一类附加模具或第二模具组件上接有第二类附加模具时,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低于第一模具组件的标高以形成错位后,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之间的型腔的间隙参数可以用T2来表示,T2大于T1,此时型腔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的壁厚是T2-T1=△t。
在此过程中,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错开高度,调整单位至少以单个错位标记为错开单位。例如,单个筒状模具的高度用H来表示,以单个筒状模具的高度H为单位时,通过N个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错位时,即可实现多次壁厚N*△t的调整。
为了提高调整型腔的间隙精度,每个筒状模具可通过对接法兰实现标记错位标记,错位标记对单个筒状模具的单位高度H进行n次均分。如此设置,可实现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最小高度错位。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错开高度,至少以单个错位标记为错开单位。例如,可以是以单个筒状模具的高度的n分一为错位单位。这样来看,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错开高度为H/n时,可实现最小△t/n的壁厚调整。
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方向错位的使用方法,以实现塔架预制模具可调型腔的壁厚的技术特征,提高模具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并且,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错位差,可以是单个筒状模具的高度H为调整单位,可实现较大幅度的厚度调整。也可在高度方向n次均分称多个错位标记,以H/n为调整单位,以及较小幅度的厚度调整,从而使可调范围更广,调整精度更高。
图10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图2和图10所示,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主要区别是,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小于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使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与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对齐。在此过程中,调整第一模具组件朝远离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方向移动。
将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在此过程中,将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
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可以只需要调整第一模具组件或第二模具组件,对应的只需增加第一类附加模具,降低成本,降低组装难度。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图3和图11所示,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主要区别是,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大于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第二模具组件,使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与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对齐。在此过程中,调整第二模具组件朝远离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方向移动。
将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在此过程中,将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
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可以只需要调整第二模具组件,对应的只需增加第二类附加模具,降低成本,降低组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重叠尺寸,可减小型腔的间隙,可减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具体参见下文图12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
图12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结合图4和图12所示,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使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向下错开。在此过程中,调整第一模具组件,朝远离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方向移动。
将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并将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第一模具组件的尺寸相对于第二模具组件的尺寸较大,将较大尺寸的第一模具组件朝相对于远离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方向移动(向下错开),或将较小尺寸的第二模具组件朝相对于远离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方向移动(向上错开),使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重叠尺寸减小,以使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之间形成的型腔的间隙减小,从而使形成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减薄,满足更多的载荷需求。在需要减薄混凝土塔架的壁厚时,可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来满足更多的设计要求,适用范围更广。
例如,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在同一高度位置时,形成的型腔的间隙可以用T1来表示。在第一模具组件上接有第三类附加模具或第二模具组件下接有第二类附加模具时,第二模具组件的标高高于第一模具组件的标高以形成错位后,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之间的间隙(型腔)的参数可以用T3来表示,T3小于T1,此时型腔在原来的基础上减薄的壁厚是T3-T1=△t。
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方向错位的使用方法,以实现塔架预制模具可调型腔的壁厚的技术特征,提高模具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减薄的尺寸。
图13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图5和图13所示,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主要区别是,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小于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调整第一模具组件,使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与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对齐。在此过程中,调整第一模具组件朝远离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方向移动。
将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在此过程中,将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
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只需要调整第一模具组件,对应的只需增加第一类附加模具,降低成本,降低组装难度。
图14所示为本申请的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六个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图6和图14所示,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相似,主要区别是,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大于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使用方法具体包括:
调整第二模具组件,使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与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对齐。在此过程中,调整第二模具组件朝远离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方向移动。
将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在此过程中,将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只需要调整第二模具组件,对应的只需增加第二类附加模具,降低成本,降低组装难度。
本申请各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互为补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塔架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具组件,呈筒状;
第二模具组件,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之间形成型腔;其中,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重叠尺寸,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从而调整所述型腔的间隙;以及
附加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组装有所述附加模具,使组装所述附加模具后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错开;所述附加模具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和第二类附加模具,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后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架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向上错开,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或
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向下错开,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架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平齐,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或
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平齐,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架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平齐,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或
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平齐,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架预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横截面相匹配;和/或
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堆叠的筒状模具,每个所述筒状模具包括多片沿所述筒状模具的周向分布、且依次相接的模片。
9.一种塔架预制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预制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件、第二模具组件和附加模具,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内,使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之间形成型腔;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部分错开设置,以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的重叠尺寸,从而调整所述型腔的间隙;
将所述附加模具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叠加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或第二模具组件,使组装所述附加模具后的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模具的高度相同;所述附加模具包括第一类附加模具和第二类附加模具;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或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错开;
将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将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后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后的高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向上错开;
将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并将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或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向下错开;
将所述第一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并将所述第二类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对齐;
将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或
调整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对齐;
将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高度;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顶部对齐;
将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或
调整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使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底部对齐;
将所述附加模具组装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和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堆叠的筒状模具,每个所述筒状模具包括多个沿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错位标记,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所述塔架预制模具的高度方向上的错开高度,至少以单个所述错位标记为错开单位。
CN202111136479.8A 2021-09-27 2021-09-27 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715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6479.8A CN113715153B (zh) 2021-09-27 2021-09-27 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6479.8A CN113715153B (zh) 2021-09-27 2021-09-27 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5153A true CN113715153A (zh) 2021-11-30
CN113715153B CN113715153B (zh) 2023-02-17

Family

ID=7868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6479.8A Active CN113715153B (zh) 2021-09-27 2021-09-27 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515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8042A (ja) * 1999-02-25 2000-09-05 Hitachi Chem Co Ltd 成形用型
JP2005030066A (ja) * 2003-07-14 2005-02-03 Ohbayashi Corp プレキャスト成形体を用いた塔体の構築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に用いられる型枠
CN103252832A (zh) * 2013-05-20 2013-08-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高度和截面积可调的圆形微型抗滑桩模具
CN109382897A (zh) * 2018-09-28 2019-02-26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塔筒、设计方法、成型方法以及模具
CN209176089U (zh) * 2018-12-17 2019-07-30 深圳市勇创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面板模具固定调节机构
CN110886199A (zh) * 2019-11-01 2020-03-17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空心高墩的模板系统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CN210282675U (zh) * 2019-06-04 2020-04-10 湖南安仁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预制件成型模具
CN113102537A (zh) * 2021-04-14 2021-07-13 中北大学 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薄壁锥形壳体省力成形的成套模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8042A (ja) * 1999-02-25 2000-09-05 Hitachi Chem Co Ltd 成形用型
JP2005030066A (ja) * 2003-07-14 2005-02-03 Ohbayashi Corp プレキャスト成形体を用いた塔体の構築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に用いられる型枠
CN103252832A (zh) * 2013-05-20 2013-08-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高度和截面积可调的圆形微型抗滑桩模具
CN109382897A (zh) * 2018-09-28 2019-02-26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塔筒、设计方法、成型方法以及模具
CN209176089U (zh) * 2018-12-17 2019-07-30 深圳市勇创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面板模具固定调节机构
CN210282675U (zh) * 2019-06-04 2020-04-10 湖南安仁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混凝土预制件成型模具
CN110886199A (zh) * 2019-11-01 2020-03-17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空心高墩的模板系统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CN113102537A (zh) * 2021-04-14 2021-07-13 中北大学 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薄壁锥形壳体省力成形的成套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5153B (zh)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0438B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裙型件的缠绕固化装置
CN109663860B (zh) 带纵横内筋构件旋压成形模具及尺寸设计方法
CN104080555B (zh) 含一体式头部切边和边框切边外壳部件的深拉装置及方法
CN104923779A (zh) 一模多出环型磁铁胚料等压浮动压制模具和方法
CN107708980A (zh) 一组模制元件和模具
CN113715153B (zh) 塔架预制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0377805C (zh) 铆接方法及其工具
CN101362181A (zh) 离合器齿轮制造装置以及离合器齿轮制造方法
CN201922496U (zh) 芯模振动混凝土检查井成型机
CN103180070A (zh) 用于模制应用的粉末金属轴向和径向保持结构
CN102553991A (zh) 板金上冲压高凸台的方法及冲头
CN108687153B (zh) 薄壁宽凸缘立筋筒形件轴向-径向分流挤压成形模具
CN106311886A (zh) 一种电池盖帽的连续冲压模具及其连续冲压工艺
KR101622208B1 (ko) 회전자 및 고정자의 코어 제작용 프로그레시브 금형
CN1045069C (zh) 模制小齿轮的压塑模组件
CN110479928A (zh) 大型复杂薄壁异型环形构件分体式空间包络成形方法
CN102922633B (zh) 原型法硅胶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41122B (zh) 单储料缸式三层塑料共挤模头
CN102059776A (zh) 负荷开关上壳体模具
CN101500780B (zh) 具有型坯壁厚分布系统的用于中空体吹塑的挤压头
CN1962230A (zh) 模制塑料透镜的模具
CN114226704B (zh) 一种喇叭型水口的加工方法
CN108194512A (zh) 塑料轴承保持架、轴承及轴承的组装方法
CN103935003B (zh) 一种挤出两片型坯的平面口模装置以及成型方法
CN203752380U (zh) 一种氟塑料衬里叶轮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