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8405B - 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8405B
CN113708405B CN202110977504.9A CN202110977504A CN113708405B CN 113708405 B CN113708405 B CN 113708405B CN 202110977504 A CN202110977504 A CN 202110977504A CN 113708405 B CN113708405 B CN 113708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loop
loop
bus voltage
photovoltaic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75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8405A (zh
Inventor
陈勇
杨桂贤
郑开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orixi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or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or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or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75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8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8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8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8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8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该方法包括:当光伏模块输出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大于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时,将逆变侧功率控制环作为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其中,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将第一母线电压作为参考;当光伏模块输出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小于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时,将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其中,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将第二母线电压作为参考,第一母线电压大于第二母线电压;由此保证供电的稳定。

Description

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电压光伏储能离网逆变器有两种工作模式,市电模式和逆变模式。市电模式时负责完全由市电供电,光伏能量用来对电池充电。逆变模式时,负载完全由逆变供电,若光伏能量足够支撑负载,则光伏除了逆变给负载供电,还负责给电池充电。
逆变器在这两种模式下,都有其弊端。在市电带负载工作模式时,光伏能量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光伏给电池充满电后就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光伏的能源。
逆变器在光伏逆变带负载工作模式时,如果光伏能量不足以完全支撑负载功率,则需要从电池抽取能量补充,从而导致电池后备电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高电压光伏储能离网逆变器浪费光伏能源和导致电池后备电量不足的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用于与市电共同对负载供电,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包括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和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作为外控制环的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和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以及用于作为内控制环的光伏电流控制环,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作为外控制环的逆变功率控制环和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以及用于作为内控制环的逆变电流控制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光伏模块输出到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大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时,将所述逆变侧功率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其中,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将第一母线电压作为参考;当光伏模块输出到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小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时,将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其中,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将第二母线电压作为参考,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母线电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其包括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母线以及逆变模块,所述第一升压电路用于与光伏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用于与电池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用于与负载连接,所述母线与所述第一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升压电路以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其包括光伏模块、电池、储能离网逆变器、市电以及负载,所述光伏模块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市电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与所述市电共同为所述负载供电,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为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光照强度较强时母线电压上升,由第一母线电压环作为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逆变功率控制环作为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利用第一母线电压环将母线电压稳定在第一母线电压以及利用逆变功率控制环调节逆变输出功率大小;当光照强度较弱时母线电压下降,由第二母线电压作为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利用第二母线电压环将母线电压稳定在第二母线电压,以及利用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由此,无论无论光照强度增大或减小,逆变输出功率都能稳定的跟随,而且保证母线电压能够稳定在第一母线电压和第二母线电压两个点,保证了储能离网逆变器与市电共同对负载供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3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能离网逆变器的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4展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第一环路切换判断逻辑示意图;
图6展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第二环路切换判断逻辑示意图;
图8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在光照强度增加时储能离网逆变器的调整示意图;
图9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在光照强度下降时储能离网逆变器的调整示意图;
图10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高电压光伏储能离网逆变器通常有两种工作模式,市电模式和逆变模式。市电模式时负责完全由市电供电,光伏能量用来对电池充电。逆变模式时,负载完全由逆变供电,若光伏能量足够支撑负载,则光伏除了逆变给负载供电,还负责给电池充电。
而本实施例的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是工作在混合带载模式下,在混合带载模式下,负载由市电旁路和光伏逆变同时供电。在光伏能量充足时,负载全部有光伏供电,提供给负载的电流全部由光伏提供。在光伏能量不足时,一部分能量由市电旁路提供,达到完全利用光伏能量的目的,同时又能保证负载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能提高电池电量的储备。简单来说,本实施例所阐述的混合带载模式指的是光伏和市电对负载互补供电。
在混合带载模式下,市电旁路一直与负载接通,逆变相位与市电相位保持一致,逆变输出电流越大,则市电给负载的供电越小,当逆变输出电流等于负载电流,则市电给负载供电电流为零。由于受到阳光强度变化的影响,光伏模块输出到逆变器的功率是不稳定的,因此,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也需要与光伏功率同步调节,既要保证最大程度的利用光伏能量,又要保证逆变输出的功率不大于负载功率,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为了保证系统混合带载工作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10、当光伏模块输出到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大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时,将所述逆变侧功率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其中,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将第一母线电压作为参考。
S120、当光伏模块输出到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小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时,将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其中,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将第二母线电压作为参考,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母线电压。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利用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和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以及利用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和逆变功率控制环,进行联合控制,实现工作在混合带载模式下对负载的稳定供电,无论光伏功率增大或减小,逆变功率都能够稳定跟随光伏功率,也即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也需要与光伏模块输出到逆变器的功率同步调节,而且保证母线电压能够稳定在第一母线电压和第二母线电压,提高供电质量。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包括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和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作为外控制环的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和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以及用于作为内控制环的光伏电流控制环。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作为外控制环的逆变功率控制环和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以及用于作为内控制环的逆变电流控制环。其中,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用于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用于实现母线稳定在第一母线电压;逆变功率控制环用于实现调节逆变输出功率的大小;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用于实现母线稳定在第二母线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由控制环组成的环路控制单元属于虚拟程序单元,其由软件代码构成,通过调用程序的方式执行。
本实施例中的外控制环和内控制环是双PID控制环的构成部分,双PID控制环即有两个PID控制环路串联工作,其中第一个PID控制环路的输出作为第二个PID控制环路的输入,其中,第一个PID控制环路为外控制环,第二个PID控制环路为内控制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和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均为外控制环,光伏电流控制环为内控制环。光伏电流控制环通过PWM驱动输出至驱动电路,从而驱动硬件电路实现光伏电压到母线电压的转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和光伏电压控制环是并联同时运行的,内环(光伏电流环)的输入只能从母线电压控制环和光伏电压空中环中取一个,二选一。所以实际工作中,其中一个控制环的输出是被断开的,断开的控制环处于失效状态,反之,处于生效状态。控制环生效和失效,通过第一环路切换逻辑来实现。通过第一环路切换逻辑的判断,其中一个控制环的输出将被闲置,不传输给下一级控制环,所以这个控制环处于失效状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逆变功率控制环和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均为外控制环,逆变电流控制环为内控制环。逆变电流控制环通过PWM驱动输出至逆变驱动电路,从而驱动逆变桥对负载供电。通过第二环路切换逻辑来实现逆变功率控制环和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生效和失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环路切换逻辑判断和第二环路切换逻辑判断同样也是软件程序代码,通过调用执行实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环路切换逻辑的判断流程包括步骤:S101-S105。
S101A、判断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是否小于等于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
S102A、若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小于等于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S101B、判断当前的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母线电压。
S102B、若当前的母线电压大于第一母线电压,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S103、判断当前的母线电压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减去预设的回差电压值。
S104、若当前的母线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减去预设的回差电压值,则执行所述将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S105、若当前的母线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减去预设的回差电压值,则保持原来的外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在一实施例中,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和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经过第一环路切换逻辑比较后,取其中一个值作为光伏电流的参考值IPV.REF,光伏电流作为内控制环,控制光伏的电流。其中,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母线电压参考值为VBUS.REF.H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环路切换逻辑的逻辑流程图如图5所示。首先判断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VBUS.LOOP1.OUT是否小于光伏电压控制环路的输出VPV.LOOP.OUT,或者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母线参考电压VBUS.REF.H,若条件成立则取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VBUS.LOOP1.OUT作为光伏电流控制环的参考(IPV.REF);反之如果母线电压小于等于(VBUS.REF.H-5V),则取光伏电压控制环的输出VPV.LOOP.OUT作为光伏电流环的参考(IPV.REF),其中,5V为预设的回差电压值,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其他电压值。如果母线电压处于VBUS.REF.H和(VBUS.REF.H-5V)回差之间,则保持原来的值不变,也即原来是VBUS.LOOP1.OUT则输出VBUS.LOOP1.OUT,原来是VPV.LOOP.OUT则输出VPV.LOOP.OUT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利用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和第一环路切换判断逻辑联合实现了在光伏功率较弱时运行MPPT功能,在光伏功率较强时运行母线电压环稳定母线电压,为后级逆变提供稳定的功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环路切换逻辑的判断流程包括步骤:S106-S108。
S106、判断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是否小于等于所述逆变侧功率控制环的输出量。
S107、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小于等于所述逆变侧功率控制环的输出量,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S108、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大于所述逆变侧功率控制环的输出量,则执行所述将所述逆变侧功率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和逆变功率控制环的输出经过第二环路切换逻辑判断后,取其中一个值作为逆变电流的参考,逆变电流控制环则作为内控制环用来控制逆变电流,其中,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第二母线电压参考值为VBUS.REF.L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路切换逻辑的逻辑流程图如图7所示。判断如果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VBUSLOOP2.OUT是否小于逆变功率控制环路的输出VPWRLOOP.OUT,如果满足条件,则取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VBUSLOOP2.OUT作为逆变电流控制环的参考(IINV.REF);反之,则取逆变功率控制环的输出VPWRLOOP.OUT作为逆变电流环的参考(IINV.REF)。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利用逆变功率控制环、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和第二环路切换判断逻辑联合实现了在光伏功率较弱时运行母线电压环,稳定母线电压,在光伏功率较强时运行逆变功率环,为负载提供稳定且不大于负载的功率。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在光照强度不同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进行描述:
如图8所示,当太阳光照较强或者负载功率较小,光伏模块输出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大于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因为逆变侧输出功率受到负载功率的限制(PINV≤PLOAD)不再增加,此时母线电压会上升,逆变侧的逆变功率控制环生效,逆变侧的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失效,母线电压持续上升,当母线电压上升到VBUS.REF.H时,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失效,光伏直流侧的第一母线电压环生效,从而将母线电压稳定在VBUS.REF.H附近,防止母线电压过压。
如图9所示,当太阳光照较弱或者负载功率较大,光伏模块输出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小于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逆变侧功率的增加会导致母线电压下降,此时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生效,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失效,母线电压持续降低,当母线电压下降到VBUS.REF.L时,逆变侧的第二母线电压环生效,逆变功率控制环失效,逆变侧通过降低输出功率将母线电压稳定在VBUS.REF.L附近。
参照图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其包括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母线以及逆变模块,所述第一升压电路用于与光伏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用于与电池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用于与负载连接,所述母线与所述第一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升压电路以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第一升压电路为BOOST电路,第二升压电路为LLC升降压电路。
本实施例的储能离网逆变器工作在混合带载模式下,混合带载有区别于传统的光伏市电互补供电。传统的光伏市电互补,是光伏和市电整流后的直流给电池充电,同时逆变给负载供电。其市电需要先整流再逆变给负载,需要经过两级变换,增加了市电带载时的损耗,降低了整机市电带载的效率。而本实施例所阐述的混合带载模式是市电旁路直接给负载供电,光伏逆变后进行电流补充,其市电旁路带载几乎是零损耗。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在混合带载模式下,负载由市电旁路和光伏逆变同时供电。在光伏能量充足时,负载全部有光伏供电,提供给负载的电流全部由光伏提供。在光伏能量不足时,一部分能量由市电旁路提供,达到完全利用光伏能量的目的,同时又能保证负载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能提高电池电量的储备。
继续参照图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其包括光伏模块、电池、储能离网逆变器、市电以及负载,所述光伏模块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市电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与所述市电共同为所述负载供电,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本系统可以使得储能离网逆变器和市电工作在混合带载模式下,共同对负载进行供电,且储能离网逆变器通过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和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和逆变功率控制环进行联合控制,实现稳定的混合带载工作模式,能够稳定地对负载进行供电,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用于与市电共同对负载供电,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包括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和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作为外控制环的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和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以及用于作为内控制环的光伏电流控制环,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作为外控制环的逆变功率控制环和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以及用于作为内控制环的逆变电流控制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光伏模块输出到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大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时,将所述逆变功率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其中,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将第一母线电压作为参考;
当光伏模块输出到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的功率小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输出到负载的功率时,将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其中,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将第二母线电压作为参考,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母线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是否小于等于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
若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小于等于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的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母线电压;
若当前的母线电压大于第一母线电压,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大于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或者,若当前的母线电压小于第一母线电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当前的母线电压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减去预设的回差电压值;
若当前的母线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减去预设的回差电压值,则执行所述将所述MPPT光伏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的母线电压是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减去预设的回差电压值之后,还包括:
若当前的母线电压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母线电压减去预设的回差电压值,则保持原来的外控制环作为所述光伏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回差电压值为5V。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逆变功率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以及将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是否小于等于所述逆变功率控制环的输出量;
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小于等于所述逆变功率控制环的输出量,则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是否小于等于所述逆变功率控制环的输出量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母线电压控制环的输出量大于所述逆变功率控制环的输出量,则执行所述将所述逆变功率控制环作为所述逆变侧环路控制单元的外控制环。
9.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升压电路、第二升压电路、母线以及逆变模块,所述第一升压电路用于与光伏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升压电路用于与电池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用于与负载连接,所述母线与所述第一升压电路、所述第二升压电路以及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0.一种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模块、电池、储能离网逆变器、市电以及负载,所述光伏模块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市电与所述负载连接,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与所述市电共同为所述负载供电,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为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离网逆变器;其中,所述储能离网逆变器工作在混合带载模式下,混合带载模式是市电旁路直接给负载供电,光伏逆变后进行电流补充,在混合带载模式下,负载由市电旁路和光伏逆变同时供电;在光伏能量充足时,负载全部由光伏供电,提供给负载的电流全部由光伏提供;在光伏能量不足时,一部分能量由市电旁路提供。
CN202110977504.9A 2021-08-24 2021-08-24 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Active CN113708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7504.9A CN113708405B (zh) 2021-08-24 2021-08-24 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7504.9A CN113708405B (zh) 2021-08-24 2021-08-24 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8405A CN113708405A (zh) 2021-11-26
CN113708405B true CN113708405B (zh) 2022-08-16

Family

ID=78668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7504.9A Active CN113708405B (zh) 2021-08-24 2021-08-24 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8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7993B (zh) * 2022-04-08 2022-07-29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光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963A (zh) * 2009-02-10 2010-03-17 路建乡 基于两重直流母线控制的通信基站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CN103855790A (zh) * 2014-03-24 2014-06-11 电子科技大学 具有储能功能的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9948137B2 (en) * 2014-07-22 2018-04-17 Rick Smith Grid tie charge controller
AU2014101078A4 (en) * 2014-09-05 2014-10-09 Free Renewable Energy Enterprises Pty Ltd Hybrid Solar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and Off Grid Inverter, adaptable to most existing grid interactive solar systems.
CN104242432B (zh) * 2014-09-10 2016-08-17 佛山市新光宏锐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新能源和市电互补供电的离网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CN106410933B (zh) * 2015-07-28 2019-04-26 广东爱迪贝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离网逆变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20190237969A1 (en) * 2018-01-05 2019-08-01 Carmer Love Davis, III Smart Power
CN208890396U (zh) * 2018-10-18 2019-05-21 北京凯华网联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的光伏离并网一体逆变器供电控制系统
CN109901659B (zh) * 2019-03-01 2021-09-07 湖南诺诚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离网逆变器mppt控制系统
CN110970928A (zh) * 2019-12-16 2020-04-07 广东欣顿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与市电同时互补供电的储能离网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CN111725865B (zh) * 2020-06-11 2022-08-02 深圳硕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电压逆控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00249B (zh) * 2021-01-05 2023-09-19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平顶山供电公司 可包含储能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多模式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8405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30941B2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CN111725865B (zh) 一种宽电压逆控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65959A (zh) 一种用于房车供电的服务电池充电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05207258A (zh) 一种光伏直流微电网能量协调控制装置
CN111953016B (zh) 一种移动式多能源微电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178549A (zh) 一种用于光伏辅助并网发电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970928A (zh) 一种光伏与市电同时互补供电的储能离网逆变器及控制方法
JP2001095179A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13708405B (zh) 储能离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储能离网逆变器系统
CN116247778A (zh) 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储能设备
JP2002218654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2020533931A (ja) H5トポロジー構造を有するインバータ装置用の制御処理方法
JP2007135364A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装置
KR20240024967A (ko) 차량 장착형 충전기에 대한 작업 모드 스위칭 제어 방법 및 디바이스와, 차량 장착형 충전기
KR101764651B1 (ko)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연계형 전력공급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06160162A (zh) 供电系统
JPH08280136A (ja) 電力系統と連系する分散配置型電源の制御方法
CN218183067U (zh) 一种具有mppt与ups功能的太阳能供电装置
CN115622134B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调度控制方法
CN107508320B (zh) 一种风力发电站及其黑启动方法
JP6677186B2 (ja) 直流給電システム
US11496067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with dual-mode control
JPH10127071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09861200B (zh) 离网黑启动的光储直流电网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4928102A (zh) 一种分布式储能光伏智能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Baoan District City, the third floor of the community of 13A, Wutong Industrial Park, 4 layers and 5 storie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uorixi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Baoan District City, the third floor of the community of 13A, Wutong Industrial Park, 4 layers and 5 storie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UOR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