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2802A - 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2802A
CN113702802A CN202110817268.4A CN202110817268A CN113702802A CN 113702802 A CN113702802 A CN 113702802A CN 202110817268 A CN202110817268 A CN 202110817268A CN 113702802 A CN113702802 A CN 113702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test
terminal
voltage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72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qiu Titanium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qiu Titanium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qiu Titanium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qiu Titanium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72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2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2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2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转接板包括:通信接口组;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组包括:采用第一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连接的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采用第二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和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的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本申请提供的转接板及测试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接板成本消耗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产品的转接板,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板及其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摄像头等模组产品出厂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在测试中需要使用转接板来保护产品接口。而对不同型号的产品或不同的测试项目,往往有不同的连接要求。故目前是对每种产品定制测试转接板,来满足不同产品的测试需求。
然而,一种产品对应一个转接板,就需要制备大量的转接板,会造成成本浪费。
申请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转接板及其测试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转接板,包括:
通信接口组;
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组包括:采用第一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连接的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采用第二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和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的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
可选的,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均为USB通信接口;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均为I2C通信接口。
可选的,所述转接板还包括:电压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初始电源端口,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组连接,以将所述初始电源端口的初始电压转换为一个以上的转换电压,提供给所述通信接口组的电源端。
可选的,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将初始电压为5V转换为1.8V的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将初始电压为5V转换为3.3V的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其中,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包括一个电源端,为5V;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包括两个电源端,分别为5V和3.3V;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均包括两个电源端,分别为3.3V和1.8V。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端与所述初始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隔离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组的1.8V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的并联电路隔离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端与所述初始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隔离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组的3.3V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的并联电路隔离连接;其中,所述并联电路为发光二极管与电阻串联后再与两个并联电容并联的三路并联电路。
可选的,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的接地端设置有抗干扰电路,以避免两个USB通信接口的接地端之间的干扰。
可选的,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包括第一接地端、第二接地端和第三接地端;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并联单元,所述并联单元为两个电容与一个电阻的三路并联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和所述第三接地端均通过所述并联单元与地隔离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通过所述并联单元和电阻的串联电路与地隔离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转接板。
可选的,所述的测试系统还包括:测试终端和测试主板;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连接,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技术连接待测产品模组;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之间通过所述测试主板连接,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连接待测产品模组。
可选的,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之间通过USB通信技术连接;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测试主板之间通过USB通信技术连接;所述测试主板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之间通过I2C通信技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板及测试系统,在转接板上集成不同通信技术的多种通信接口,使得转接板能用于不同通信技术产品的测试,通过一个转接板能满足多种产品的测试需求,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转接板及测试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USB通信接口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I2C通信接口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5V转1.8V的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5V转3.3V的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一种转接板,如图1所示,包括:
通信接口组;
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组包括:采用第一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连接的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采用第二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和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连接的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
本申请提供的转接板可以用于测试摄像头模组,也可以用于测试飞行时间模组,在此不作限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和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均为USB通信接口。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和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均为I2C通信接口。由于现有产品中USB通信技术和I2C通信技术能涵盖90%以上的产品通信技术需求,故设置这两种通信接口集成于转接板能满足大多数产品的测试需求。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和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均为USB通信接口时,均包括VBUS端(电源端)、D+端和D-端(两个信号端)、GND端(接地端)。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的VBUS端与测试终端(电脑)的电源输出端连接(一般为5V,也可以为其他电压值),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的D+端和D-端在转接板内与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的D+端和D-端分别对应连接,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的D+端和D-端在外连接测试终端的通信信号线,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的GND端接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的VBUS端与待测产品模组的电源端连接,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的D+端和D-端在外连接待测产品的通信信号线,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的GND端接地。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转接板还包括电压转换模块1,其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初始电源端口,所述电压转换模块1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组连接,以将所述初始电源端口的初始电压转换为一个以上的转换电压,提供给所述通信接口组的电源端。
其中,一个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可以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通信接口22,每个第一通信接口22的VBUS端提供给待测产品模组的电压值可以不相同,例如,分别为3.3V和5V。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采用USB通信技术的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的GND端设置有抗干扰电路,以避免两个USB通信接口的接地端之间的干扰。当然,该抗干扰电路也可以设置于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的GND端,或者两个GND端均设置抗干扰电路。由于USB信号较易受地端干扰,所有通过抗干扰电路的设置能保证测试准确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采用USB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为CON1,CON1的管脚1为VBUS端,管脚2和3为D+端和D-端,管脚4-6为3个GND端。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为CON2,CON2的管脚1和2为不同电压值的VBUS端,管脚4和3分别为D+端和D-端,管脚5为GND端。抗干扰电路包括并联单元,所述并联单元为两个电容(C7和C8)与一个电阻(R2)的三路并联单元。其中,CON1的第二接地端(管脚5)和第三接地端(管脚6)均通过所述并联单元与地隔离连接,CON1的所述第一接地端(管脚4)通过所述并联单元和电阻(R3)的串联电路与地隔离连接。该抗干扰电路能较优的起到隔离地端干扰的效果。
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和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均为I2C通信接口时,均包括VBUS端(电源端)、RESET端(重置端)、SDA端、SCL端和INT端(三个信号端)、GND端(接地端)。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的VBUS端与测试终端(电脑和测试主板)的电源输出端连接(一般为5V,也可以为其他电压值),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的RESET端、SDA端、SCL端和INT端在转接板内与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的RESET端、SDA端、SCL端和INT端分别对应连接,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的RESET端、SDA端、SCL端和INT端在外连接测试终端的通信信号线,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的GND端接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的VBUS端与待测产品模组的电源端连接,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的RESET端、SDA端、SCL端和INT端在外连接待测产品的通信信号线,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的GND端接地。
其中,如图3所示,采用I2C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为CON3,CON3的管脚1-2为不同电压值的VBUS端,管脚3为重置端,管脚4-6为信号端,管脚7为GND端。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为CON4,CON4的管脚1-2为不同电压值的VBUS端,管脚3为重置端,管脚4-6为信号端,管脚7为GND端。其中,一个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可以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通信接口32,每个第二通信接口32的VBUS端提供给待测产品模组的电压值可以不相同,例如,分别为3.3V和1.8V。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述通信接口组提供的多个电压值可以通过电压转换模块1实现,电压转换模块1包括将初始电压为5V转换为1.8V的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将初始电压为5V转换为3.3V的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由于现有产品中5V、3.3V和1.8V能涵盖大多摄像头模组、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测试电源需求,故设置这三种电源电压集成于转接板能满足大多数产品的测试需求。举例来讲,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包括一个电源端,为5V;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包括两个电源端,分别为5V和3.3V;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和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均包括两个电源端,分别为3.3V和1.8V。
如图4所示,将初始电压为5V转换为1.8V的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11,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11的输入电压端(管脚3)与所述初始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C4隔离连接。其中,该初始电源端可以为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和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的电源端,通过与测试终端(电脑)连接来获取电源;该初始电源端也可以是外接额外提供的电源,在此不作限制。电压转换器11的输出电压端(管脚2和4)与所述通信接口组的1.8V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C5和C6)的并联电路隔离连接。电压转换器11的接地端(管脚1)接地。通过该电路来进行转换能保证输出稳定的1.8V电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4中的电压转换器11可以为1117系列(APL1117-1.8SOT223)、spx1117系列、TAR5S系列小功率稳压IC、LM1117-1.8、XC6206-18、Mic5207、AP432、APL117-1.8或AS1118等有电压转换功能的器件,在此不作限制。
如图5所示,将初始电压为5V转换为3.3V的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11,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11的输入电压端(管脚3)与所述初始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C1隔离连接。其中,该初始电源端可以为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和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的电源端,通过与测试终端(电脑)连接来获取电源;该初始电源端也可以是外接额外提供的电源,在此不作限制。所述电压转换器11的输出电压端(管脚2和4)与所述通信接口组的3.3V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的并联电路隔离连接,其中,所述并联电路为发光二极管D1与电阻R1串联后再与两个并联电容(C2和C3)并联的三路并联电路。通过该电路来进行转换能保证输出稳定的3.3V电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5中的电压转换器11可以为1117系列(APL1117-3.3SOT223)、spx1117系列、TAR5S系列小功率稳压IC、LM1117-3.3、XC6206-33、Mic5207、AP432、APL117-3.3或AS1118等有电压转换功能的器件,在此不作限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接板上还可以设置多种类型的连接器,以满足不同产品的测试需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转接板101。
如图1所示,测试系统还包括:测试终端102和测试主板103;所述测试终端102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连接,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技术连接待测产品模组104;所述测试终端102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之间通过所述测试主板103连接,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1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连接待测产品模组104。
其中,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和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均为USB通信接口时,所述测试终端102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之间通过USB通信技术连接。
举例来讲,当待测产品模组为USB通信接口时,将待测产品模组连接至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当然,根据待测产品模组需要的测试电压值不同,将其连接至对应的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测试终端102发送测试信号,该信号依次经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和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后,传输至待测产品,待测产品的测试数据依次经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和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后汇集至测试终端102进行分析。
其中,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和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均为I2C通信接口时,所述测试终端102与所述测试主板103之间通过USB通信技术连接;所述测试主板103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31之间通过I2C通信技术连接。由于测试终端102往往支持USB通信技术,故设置通过测试主板103来实现测试终端102和转接板之间的不同通信技术的转换。
举例来讲,当待测产品模组为I2C通信接口时,将待测产品模组连接至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32。当然,根据待测产品模组需要的测试电压值不同,将其连接至对应的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测试终端102发送测试信号,该信号依次经测试主板、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和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后,传输至待测产品,待测产品的测试数据依次经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22、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21和测试主板后汇集至测试终端102进行分析。
由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系统,其包括的转接板101为本申请实施例前述提供的转接板,故而在此不再赘述转接板101的结构特征。凡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接板的系统都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接板及测试系统,在转接板上集成不同通信技术的多种通信接口,并设置电压转换模块将所述初始电源端口的初始电压转换为一个以上的转换电压来提供给通信接口组的电源端,使得转接板不仅能用于不同通信技术产品的测试,还能用于不同测试电压需求的产品的测试,通过一个转接板能满足多种产品的测试需求,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组;
其中,所述通信接口组包括:采用第一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连接的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采用第二通信技术的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和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连接的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和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均为USB通信接口;
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均为I2C通信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压转换模块,其中,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初始电源端口,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组连接,以将所述初始电源端口的初始电压转换为一个以上的转换电压,提供给所述通信接口组的电源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将初始电压为5V转换为1.8V的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和将初始电压为5V转换为3.3V的第二电压转换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包括一个电源端,为5V;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包括两个电源端,分别为5V和3.3V;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均包括两个电源端,分别为3.3V和1.8V。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端与所述初始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隔离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组的1.8V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的并联电路隔离连接;
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包括:电压转换器,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端与所述初始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隔离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端与所述通信接口组的3.3V电源端连接,并与地之间通过电容的并联电路隔离连接;其中,所述并联电路为发光二极管与电阻串联后再与两个并联电容并联的三路并联电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的接地端设置有抗干扰电路,以避免两个USB通信接口的接地端之间的干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包括第一接地端、第二接地端和第三接地端;所述抗干扰电路包括并联单元,所述并联单元为两个电容与一个电阻的三路并联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和所述第三接地端均通过所述并联单元与地隔离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通过所述并联单元和电阻的串联电路与地隔离连接。
8.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转接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试终端和测试主板;
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连接,所述测试端第一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技术连接待测产品模组;
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之间通过所述测试主板连接,所述测试端第二通信接口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技术连接待测产品模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控制端第一通信接口之间通过USB通信技术连接;
所述测试终端与所述测试主板之间通过USB通信技术连接;所述测试主板与所述控制端第二通信接口之间通过I2C通信技术连接。
CN202110817268.4A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 Pending CN113702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7268.4A CN113702802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7268.4A CN113702802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2802A true CN113702802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49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7268.4A Pending CN113702802A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280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341A (zh) * 2017-09-11 2017-12-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板
CN108957164A (zh) * 2018-04-27 2018-12-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扣板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WO2019194369A1 (ko) * 2018-04-05 2019-10-10 한국전력공사 지능형 전자장치의 테스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지능형 전자 장치를 테스트하는 방법
CN212229622U (zh) * 2020-04-28 2020-12-25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导航模组测试装置及系统
CN112968428A (zh) * 2021-02-03 2021-06-15 深圳市普洛威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转接保护板及测试方法
CN213633549U (zh) * 2020-08-24 2021-07-06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组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5341A (zh) * 2017-09-11 2017-12-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板
WO2019194369A1 (ko) * 2018-04-05 2019-10-10 한국전력공사 지능형 전자장치의 테스트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지능형 전자 장치를 테스트하는 방법
CN108957164A (zh) * 2018-04-27 2018-12-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扣板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2229622U (zh) * 2020-04-28 2020-12-25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导航模组测试装置及系统
CN213633549U (zh) * 2020-08-24 2021-07-06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组测试装置
CN112968428A (zh) * 2021-02-03 2021-06-15 深圳市普洛威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转接保护板及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35C (zh) 提供电耦合到控制卡的远程定位外侧卡的方法和装置
US8433839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30265076A1 (en) Adapter board and dc power supply test system using same
US20160154762A1 (en) Ele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112752090A (zh) 测试装置
CN103516961A (zh) 图像处理机及其制备方法及母卡
CN102339251A (zh) 测试系统及其usb接口测试连接卡
US9904640B2 (en) Program loading system for multiple motherboards
CN113702802A (zh) 一种转接板及测试系统
US20130328580A1 (en) Test circuit for power supply unit
CN101135986B (zh) 接口功率消耗测试卡
CN212229622U (zh) 导航模组测试装置及系统
US20130171841A1 (en) Test device for testing usb sockets
CN116340220A (zh) Usb通信接口适配器
CN114416455A (zh) 一种多功能应用的新型cpu检测装置
CN201134093Y (zh) 负载测具
CN103150280A (zh) 一种总线接口转接板和数据传输系统
CN103185847B (zh) 辅助测试装置
CN206076685U (zh) 一种usb连接电路、连接线和连接器
CN215181496U (zh) 一种usb转四口uart电路
CN203324984U (zh) 总线型模块化的嵌入式系统实验装置
CN210323841U (zh) 一种用于微控制器单元mcu的开发验证平台
CN214473521U (zh) 一种用于掉电测试的pcb板
CN216116654U (zh) 一种显示模组测试设备和系统
CN215986249U (zh) 一种电压和波形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