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1404A - 一种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1404A
CN113701404A CN202110963680.7A CN202110963680A CN113701404A CN 113701404 A CN113701404 A CN 113701404A CN 202110963680 A CN202110963680 A CN 202110963680A CN 113701404 A CN113701404 A CN 113701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vaporator
inlet
branch
e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36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1404B (zh
Inventor
杨锘
陈健勇
陈颖
罗向龙
黄锟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9636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1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1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1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4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2Details of evaporators
    • F25B2339/021Evaporators in which refrigerant is sprayed on a surface to be cooled

Abstract

一种蒸发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根连接管、蒸发器入口、蒸发器出口,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若干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若干第二集流腔,若干第一集流腔与若干第二集流腔通过连接管相间连接形成蛇形通道,所述蒸发器入口及蒸发器出口分别设置在蛇形通道的入口及出口处,若干第一集流腔中除了首个第一集流腔外的至少一个腔体通过支路也与蒸发器入口连接。本发明中,工质在整个流动过程干度差异不大,使得蒸发过程中传热也比较均匀,传热系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器制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蒸发器。
背景技术
对于制冷系统,蒸发器是非常重要的部件,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能够影响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低温的冷凝液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气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微通道蒸发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但由于流道入口与各扁管之间的距离存在差异,导致工质流入扁管的流速不一致,存在流量分配不均的现象,出现“干蒸”或“供液过多”等现象,使得蒸发器的换热情况恶化,温度场分布不均,换热性能明显下降。除此之外,由于在蒸发过程,随着工质干度的增加,工质的传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波动较大,传热效果有待优化。
公开号为CN209415844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双供液管和导气细管的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汇流集管和主集管;所述汇流集管和主集管相对的一侧通过多根横向分布的扁管相连通;所述主集管内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分程挡板,分程挡板将所述主集管分成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两个空腔;入口集管内设置有分液挡板,分液挡板将所述入口集管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两个空腔;入口集管的上空腔与上供液管相连通,所述入口集管的下空腔与下供液管相连通;出口集管的右侧上部通过单向阀与排气管相连通;汇流集管的顶部通过导气细管与排气管相连通。
但上述方案通过牺牲下空腔的换热效果换取上空腔更优的换热效果,而且,由于导气细管将部分气体排至排气管,使出口集管对应的扁管工质流量减少,蒸发器换热量降低。同时,上述方案不能实现工质干度精准调控,由于工质在蒸发过程中,随着干度的增加,传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干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工质的传热,工质的干度在0.6-0.8之间最有利于换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换热效果不够好的不足,提供一种蒸发器。本发明中,工质在整个流动过程干度差异不大,使得蒸发过程中传热也比较均匀,传热系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一种蒸发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根连接管、蒸发器入口、蒸发器出口,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若干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若干第二集流腔,若干第一集流腔与若干第二集流腔通过连接管相间连接形成蛇形通道,所述蒸发器入口及蒸发器出口分别设置在蛇形通道的入口及出口处,若干第一集流腔中除了首个第一集流腔外的至少一个腔体通过支路也与蒸发器入口连接。
工质从蒸发器入口进入,通过连接管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来回流动,即工质进入一个第一集流腔后通过该第一集流腔连接管进入与该连接管连通的第二集流腔,然后再次通过连接管进入下一个第一集流腔后,又通过连接管进入下一个第二集流腔,这样工质的流动方式为蛇形。除了第一个第一集流腔与蒸发器入口直接相连外,所述蒸发器入口上设有至少一条与其他的第一集流腔连通的支路,蒸发器入口处的工质直接进入工质流动过程中间的腔室,直接对该处的工质干度起了很大的调控作用,若支路较多,这样就能使工质整个流程的干度都比较均匀。
进一步的,还包括能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集流管上至少两个第二集流腔内的工质干度的喷射器。第一集流管通过若干支路调配蒸发器入口处的工质进入所述第一集流管,而喷射器用于调节第二集流管上的第二集流腔内的工质干度。所述喷射器可以为单级喷射器,将工质流程后面的第二集流腔内的气态工质调配到在前面的第二集流腔内;也可以是双级喷射器,或三级喷射器等多级喷射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流管上的若干第一集流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若干第二集流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室、第二室和第三室,所述蒸发器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四腔连通,所述蒸发器入口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连通的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三腔相连通的第三支路。
工质从蒸发器入口进入蒸发器内,工质从蒸发器入口分为三路,一路进入到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第一腔内,一路通过第二支路进入到第二腔内,一路通过第三支路进入到第三腔内。进入第一腔的工质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二集流管内的第一室内之后,又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二腔内;从连接管进入到第二腔内的工质与从第二支路进入到第二腔内的工质混合之后,又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二室;进入第二室的工质通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三腔后,与通过所述第三支路进入的工质混合,然后又通过连接管进入第三室;进入第三室的工质通过连接管进入第四腔,然后工质通过与第四腔连通的蒸发器出口流出蒸发器,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所述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只允许液体通过,通过所述第二支路、第三支路配液分流,工质从入口进入蒸发器之后,不是全部进入第一腔,而是通过支路分配到工质流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液态工质流出的第一腔内的工质干度提高,液态工质流入的第二腔和第三腔内工质的干度降低。这样,就能使得蒸发过程的初始的干度提高,终末的干度降低,从而使整个过程工质的干度比较均匀并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使传热系数维持在较高的位置,提高蒸发器的换热能力。这样,就解决了一般蒸发器在换热过程中传热系数波动大,换热效果不均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喷射器为双级喷射器,所述双级喷射器包括喷射器入口、一级引射入口、二级引射入口、喷射器出口,所述喷射器入口与所述蒸发器入口之间设有第一支路,所述一级引射入口与第一室之间设有第一通路,所述二级引射入口与第三室之间设有第二通路,所述喷射器出口与所述第二室之间设有第三通路。
工质在蒸发器入口除了分为上述的三路还有分有一路进入到双级喷射器的喷射器入口内,即蒸发器入口处一部分工质通过所述第一支路进入到喷射器内。同时,第一室的工质通过第一通路进入双级喷射器内,第三室的工质通过第二通路进入双级喷射器内。从第一支路、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进入双级喷射器的工质进行混合及喷射,通过与喷射器出口连通的第三通路进入到第二室当中。所述第一支路只允许液体通过,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只允许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通过与双级喷射器连接,利用入口工质与引射工质之间的压差进行引射,实现蒸发器内部干度的改变。为了充分利用蒸发器内部不同压力的饱和气相工质,在单级喷射器之后加装第二级喷射器,构成双级喷射器,并将第一级喷射器排出的混合流体作为第二级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可以引射多股气相工质对蒸发器内部干度进行调节。相比于将气相工质直接抽离蒸发器,不参与后续流程的换热,采用双级喷射器能够充分利用气相工质,获得比传统解决方案更好的性能表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上均设有阻气通液装置以及液相调节阀,所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上均设有阻液通气装置以及气相调节阀。所述阻气通液装置只允许液体通过而阻挡气体,所述阻液通气装置只允许气体通过而阻挡液体,这样,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均允许液体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只允许气体通过。所述液相调节阀用于调节通过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的液体的流量,所述气相调节阀用于调节通过所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的气体的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内均设有用于混合工质的流量均布装置。所述流量均布装置可以使得工质均匀通过连接管,也可以使得从通路或支路进入的工质与从连接管进入的工质充分混合、流入各连接管的流量一致,达到均匀换热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流量均布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集流腔出入口之间将第一集流腔分割成入口腔和出口室的竖板、设于出口室上将出口室分割成中间腔和出口腔的横板,所述竖板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入口腔与所述中间腔连通的混合孔,横板上设有若干个均布孔,第二集流腔内的流量均布装置与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流量均布装置的结构相同。
工质先进入入口腔,然后通过混合孔进入中间腔,再通过出口腔流入连接管。第一集流腔中,连接管流出的工质与来自蒸发器入口或者喷射器的工质在第一集流腔的入口腔中混合,并通过混合孔进入到中间腔内,由于混合孔口面积较小,工质流速增加,气液两相的工质不易分离。然后,工质再通过均布孔进入到出口腔内,所述均布孔的位置可以与所述连接管的入口相对应,这样就能将工质均匀分配到各连接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孔为腰圆形,所述均布孔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为扁管,所述扁管的伸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部的深度为6mm。集流管内的扁管插入深度会对流量分配产生影响,侵入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因此需要调整扁管插入深度使流量均匀分配。
进一步的,所述扁管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扁管包括若干平铺的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平铺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垂直,所述微通道的截面为正方形,每根扁管中包括12条大小一致的微通道,相邻的两根扁管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换热效率的翅片。所述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内均设有四根扁管,所述横板上的均布孔可以在每根对应的微通道下设置一个均布孔,也可以沿微通道的排列方向设置两列均布孔,每列均布孔位于相对应的两根扁管的中间,每列均布孔包括三个均布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辅助联箱和第二辅助联箱,所述第一联箱用于将所述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与蒸发器主体集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二辅助联箱用于将所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第三通路与所述蒸发器构成一个整体,这种一体化设计便于蒸发器作为一个产品推广销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工质在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多次来回,在扁管中通过多次,使蒸发器形成多流程换热,换热效率大大提升。
(2)通过蒸发器入口处的支路以及喷射器的调配,使蒸发过程初始的干度提高,终末的干度降低,使传热系数维持在较高的位置,提高蒸发器的换热能力。
(3)采用两级喷射器对两股气相工质分别进行引射,无需外载动力装置,在节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解决了一般蒸发器在换热过程中传热系数波动大,换热效果不均等问题。
(4)流量均布装置使工质状态充分混合,且流入各扁管的流量一致,达到均匀换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流量均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级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热系数随蒸发过程的变化示意图。
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集流管,11-第一腔,12-第二腔,13-第三腔,14-第四腔,2-第二集流管,21-第一室,22-第二室,23-第三室,3-连接管,31-微通道,32-翅片,41-蒸发器入口,42-蒸发器出口,51-第一支路,52-第二支路,53-第三支路,61-第一通路,62-第二通路,63-第三通路,71-液相调节阀,72-气相调节阀,8-双级喷射器,81-喷射器入口,82-一级引射入口,83-二级引射入口,84-喷射器出口,901-入口腔,902-中间腔,903-出口腔,91-竖板,911-混合孔,912-均布孔,92-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蒸发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的若干根连接管3、蒸发器入口41、蒸发器出口42,所述第一集流管1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若干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管2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若干第二集流腔,若干第一集流腔与若干第二集流腔通过连接管3相间连接形成蛇形通道,所述蒸发器入口41及蒸发器出口42分别设置在蛇形通道的入口及出口处,若干第一集流腔中除了首个第一集流腔外的至少一个腔体通过支路也与蒸发器入口41连接。
工质从蒸发器入口41进入,通过连接管3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来回流动,即工质进入一个第一集流腔后通过该第一集流腔连接管进入与该连接管3连通的第二集流腔,然后再次通过连接3管进入下一个第一集流腔后,又通过连接管3进入下一个第二集流腔,这样工质的流动方式为蛇形。除了第一个第一集流腔与蒸发器入口41直接相连外,所述蒸发器入口41上设有至少一条与其他的第一集流腔连通的支路,蒸发器入口41处的工质直接进入工质流动过程中间的腔室,直接对该处的工质干度起了很大的调控作用,若支路较多,这样就能使工质整个流程的干度都比较均匀。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集流管1上的若干第一集流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腔11、第二腔12、第三腔13和第四腔14,所述第二集流管2的若干第二集流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室21、第二室22和第三室23,所述蒸发器入口41与所述第一腔11连通,所述蒸发器出口42与所述第四腔14连通,所述蒸发器入口4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12连通的第二支路52、与所述第三腔13相连通的第三支路53。
工质从蒸发器入口41进入蒸发器内,工质从蒸发器入口41分为三路,一路进入到所述第一集流管1内的第一腔11内,一路通过第二支路52进入到第二腔12内,一路通过第三支路53进入到第三腔13内。进入第一腔11的工质通过连接管3进入到第二集流管2内的第一室21内之后,又通过连接管3进入到第二腔12内;从连接管3进入到第二腔12内的工质与从第二支路52进入到第二腔12内的工质混合之后,又通过连接管3进入到第二室22;进入第二室22的工质通过连接管3进入到第三腔13后,与通过所述第三支路53进入的工质混合,然后又通过连接管3进入第三室23;进入第三室23的工质通过连接管3进入第四腔14,然后工质通过与第四腔14连通的蒸发器出口42流出蒸发器,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所述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只允许液体通过,通过所述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配液分流,工质从入口进入蒸发器之后,不是全部进入第一腔11,而是通过支路分配到工质流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液态工质流出的第一腔11内的工质干度提高,液态工质流入的第二腔12和第三腔13内工质的干度降低。这样,就能使得蒸发过程的初始的干度提高,终末的干度降低,从而使整个过程工质的干度比较均匀并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使传热系数维持在较高的位置,提高蒸发器的换热能力。这样,就解决了一般蒸发器在换热过程中传热系数波动大,换热效果不均等问题。
如图1至图5所示,还包括能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集流管2上至少两个第二集流腔内的工质干度的喷射器。第一集流管1通过若干支路调配蒸发器入口41处的工质进入所述第一集流管1,而喷射器用于调节第二集流管2上的第二集流腔内的工质干度。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喷射器为双级喷射器8,所述双级喷射器8包括喷射器入口81、一级引射入口82、二级引射入口83、喷射器出口84,所述喷射器入口81与所述蒸发器入口41之间设有第一支路51,所述一级引射入口82与第一室21之间设有第一通路61,所述二级引射入口83与第三室23之间设有第二通路62,所述喷射器出口84与所述第二室22之间设有第三通路63。
工质在蒸发器入口41除了分为上述的三路还有分有一路进入到双级喷射器8的喷射器入口81内,即蒸发器入口41处一部分工质通过所述第一支路51进入到喷射器内。同时,第一室21的工质通过第一通路61进入双级喷射器内,第三室23的工质通过第二通路62进入双级喷射器内。从第一支路51、第一通路61和第二通路62进入双级喷射器的工质进行混合及喷射,通过与喷射器出口84连通的第三通路63进入到第二室22当中。附图中所示的箭头为工质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支路51只允许液体通过,所述第一通路61和第二通路62只允许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路61、第二通路62通过与双级喷射器8连接,利用入口工质与引射工质之间的压差进行引射,实现蒸发器内部干度的改变。为了充分利用蒸发器内部不同压力的饱和气相工质,在单级喷射器之后加装第二级喷射器,构成双级喷射器8,并将第一级喷射器排出的混合流体作为第二级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可以引射多股气相工质对蒸发器内部干度进行调节。相比于将气相工质直接抽离蒸发器,不参与后续流程的换热,采用双级喷射器8能够充分利用气相工质,获得比传统解决方案更好的性能表现。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支路51、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上均设有阻气通液装置以及液相调节阀71,所述第一通路61、第二通路62上均设有阻液通气装置以及气相调节阀72。所述阻气通液装置只允许液体通过而阻挡气体,所述阻液通气装置只允许气体通过而阻挡液体,这样,所述第一支路51、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均允许液体通过,所述第一通路61、第二通路62只允许气体通过。所述阻气通液装置为有孔的隔板,所述阻液通气装置为具有丝网结构的网板。所述液相调节阀71用于调节通过所述第一支路51、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的液体的流量,所述气相调节阀72用于调节通过所述第一通路61、第二通路62的气体的流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11、第二腔12、第三腔13、第一室21、第二室22、第三室23内均设有用于混合工质的流量均布装置。所述流量均布装置可以使得从通路或支路进入的工质与从连接管3进入的工质充分混合、流入各连接管3的流量一致,达到均匀换热的目的。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腔12内的流量均布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腔12出入口之间将第二腔12分割成入口腔901和出口室的竖板91、设于出口室上将出口室分割成中间腔902和出口腔903的横板92,所述竖板91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入口腔901与所述中间腔902连通的混合孔911,横板92上设有若干个均布孔912,所述第一腔11、第三腔13、第一室21、第二室22、第三室23内流量均布装置与所述第二腔12内的流量均布装置的结构相同。
工质先进入入口腔901,然后通过混合孔911进入中间腔902,再通过出口腔903流入连接管3。第二腔12中,连接管3流出的工质与第二支路52流出的工质在第二腔12的入口腔901中混合,并通过混合孔911进入到中间腔902内,由于混合孔911口面积较小,工质流速增加,气液两相的工质不易分离。然后,工质再通过均布孔912进入到出口腔903内,所述均布孔912的位置可以与所述连接管3的入口相对应,这样就能将工质均匀分配到各连接管3中。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混合孔911为腰圆形,所述均布孔912为圆形。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连接管3为扁管,所述扁管的伸入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内部的深度为6mm。集流管内的扁管插入深度会对流量分配产生影响,侵入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因此需要调整扁管插入深度使流量均匀分配。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扁管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所述扁管包括若干平铺的微通道31,所述微通道31平铺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的轴线垂直,所述微通道31的截面为正方形,每根扁管中包括12条大小一致的微通道31,相邻的两根扁管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换热效率的翅片32。所述第一腔11、第二腔12、第三腔13、第一室21、第二室22、第三室23内均设有四根扁管,所述横板92上的均布孔912可以在每根对应的微通道31下设置一个均布孔912,也可以沿微通道31的排列方向设置两列均布孔912,每列均布孔912位于相对应的两根扁管的中间,每列均布孔912包括三个均布孔912。
如图1至图5所示,还包括第一辅助联箱和第二辅助联箱,所述第一联箱用于将所述第二支路52和第三支路53与蒸发器主体集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二辅助联箱用于将所述第一通路61、第二通路62、第三通路63与所述蒸发器构成一个整体,这种一体化设计便于蒸发器作为一个产品推广销售。
如图1至图5所示,从第一腔11到第一室21为第一流程,从第一室21到第二腔12为第二流程,从第二腔12到第二室22为第三流程,从第二室22到第三腔13为第四流程,从第三腔13到第三室23为第五流程,从第三室23到第四腔14为第六流程,传热系数随蒸发过程的变化如图5所示,其中虚线为没有设有所述第一支路51、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和第一通路61、第二通路62、第三通路63时各流程之间的传热系数,实线为本实施例中的蒸发器中各流程的传热系数,可以看出,有了各支路的配液和各通路的配气,整个流程当中的传热系数比较稳定,一个流程能交换的热量大大提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路61上的气相调节阀72常闭,或没有所述第一通路61即所述喷射器为单级喷射器。所述第一室21中的工质能调节的范围较小,为了使得装置更精简,可以不设置第一通路6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路61不是连通所述第一室21与一级引射入口82,所述第三通路63不是连通第二室22以及喷射器出口84,而是,第一通路61连通第二室22以及引射入口使得第二室22内的工质进入双级喷射器8,第三通路63连通第一室21以及喷射器出口84使得喷射器内的工质喷出进入第一室21内。由于工质通过扁管时干度会不断提升,若没有第一支路51、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和第一通路61、第二通路62、第三通路63,则工质的干度每经过一次扁管则干度升高一点,所述第一室21、第二室22、第三室23之间的干度逐渐提升。为了平衡第一室21、第二室22、第三室23之间的干度,则通过喷射器将第二室22和第三室23之中的气体抽调到第一室21内,提升前面流程的工质的干度,使得工质在蒸发器内整个流程的干度波动不会太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上还设有第五腔,所述第二集流管2上还设有第四室,所述蒸发器出口42设于所述第五腔上,所述蒸发器入口41与所述第四腔14之间还设有第四支路,所述第四支路上也设有阻气通液装置以及液相调节阀71。所述第四腔和第四室内也设有流量均布装置。所述第四腔14与第四室之间为第七流程,所述第四室与所述第五腔为第八流程。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的若干根连接管(3)、蒸发器入口(41)、蒸发器出口(42),所述第一集流管(1)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若干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管(2)上设有相互独立的若干第二集流腔,若干第一集流腔与若干第二集流腔通过连接管(3)相间连接形成蛇形通道,所述蒸发器入口(41)及蒸发器出口(42)分别设置在蛇形通道的入口及出口处,若干第一集流腔中除了首个第一集流腔外的至少一个腔体通过支路也与蒸发器入口(4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集流管(2)上至少两个第二集流腔内的工质干度的喷射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上的若干第一集流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腔(11)、第二腔(12)、第三腔(13)和第四腔(14),所述第二集流管(2)的若干第二集流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室(21)、第二室(22)和第三室(23),所述蒸发器入口(41)与所述第一腔(11)连通,所述蒸发器出口(42)与所述第四腔(14)连通,所述蒸发器入口(4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12)连通的第二支路(52)、与所述第三腔(13)相连通的第三支路(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为双级喷射器(8),所述双级喷射器(8)包括喷射器入口(81)、一级引射入口(82)、二级引射入口(83)、喷射器出口(84),所述喷射器入口(81)与所述蒸发器入口(41)之间设有第一支路(51),所述一级引射入口(82)与第一室(21)之间设有第一通路(61),所述二级引射入口(83)与第三室(23)之间设有第二通路(62),所述喷射器出口(84)与所述第二室(22)之间设有第三通路(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51)、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上均设有阻气通液装置以及液相调节阀(71),所述第一通路(61)、第二通路(62)上均设有阻液通气装置以及气相调节阀(7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内均设有用于混合工质的流量均布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流量均布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集流腔出入口之间将第一集流腔分割成入口腔(901)和出口室的竖板(91)、设于出口室上将出口室分割成中间腔(902)和出口腔(903)的横板(92),所述竖板(91)上设有用于使所述入口腔(901)与所述中间腔(902)连通的混合孔(911),横板(92)上设有若干个均布孔(912),第二集流腔内的流量均布装置与所述第一集流腔内的流量均布装置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孔(911)为腰圆形,所述均布孔(912)为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为扁管,所述扁管伸入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内部的深度为6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所述扁管包括若干平铺的微通道(31),所述微通道(31)平铺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的轴线垂直,所述微通道(31)的截面为正方形,每根扁管中包括12条大小一致的微通道(31),相邻的两根扁管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换热效率的翅片(32)。
CN202110963680.7A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蒸发器 Active CN1137014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3680.7A CN113701404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3680.7A CN113701404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蒸发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404A true CN113701404A (zh) 2021-11-26
CN113701404B CN113701404B (zh) 2022-11-01

Family

ID=78653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3680.7A Active CN113701404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140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1547A (ja) * 2001-11-21 2003-06-06 Kobe Steel Ltd 蒸発器用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01464078A (zh) * 2009-01-13 2009-06-24 天津商业大学 带有扰动和安全回油的高效管外蒸发换热器
CN101520282A (zh) * 2009-04-13 2009-09-02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01779927U (zh) * 2010-09-02 2011-03-3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平行流蒸发器
CN102150001A (zh) * 2008-09-08 2011-08-10 开利公司 减小水截留的微通道热交换器模块设计
CN208635379U (zh) * 2018-06-04 2019-03-22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CN110966808A (zh) * 2019-10-28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210892266U (zh) * 2019-10-28 2020-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112128858A (zh) * 2020-09-14 2020-1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1547A (ja) * 2001-11-21 2003-06-06 Kobe Steel Ltd 蒸発器用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02150001A (zh) * 2008-09-08 2011-08-10 开利公司 减小水截留的微通道热交换器模块设计
CN101464078A (zh) * 2009-01-13 2009-06-24 天津商业大学 带有扰动和安全回油的高效管外蒸发换热器
CN101520282A (zh) * 2009-04-13 2009-09-02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01779927U (zh) * 2010-09-02 2011-03-3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平行流蒸发器
CN208635379U (zh) * 2018-06-04 2019-03-22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
CN110966808A (zh) * 2019-10-28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210892266U (zh) * 2019-10-28 2020-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112128858A (zh) * 2020-09-14 2020-1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404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5857C (zh) 在集管中带有多级流体膨胀的热交换器
CN102980328B (zh) 板式换热器
CN101487669A (zh) 包括多管式分配器的热交换器
CN101111735A (zh) 微流道热交换器的集管
KR930020135A (ko) 고효율증발기, 그 냉각방법 및 열 교환기
MX2007009256A (es) Termointercambiador con lamina perforada en colector.
CN102027308A (zh) 具有增强的制冷剂分布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CN208595829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7817549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EP1167910A3 (en) Condenser
CN205919730U (zh) 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进气/液分配结构及微通道换热器
CN104567113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CN20364256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CN113701404B (zh) 一种蒸发器
CN112128858A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0892266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214120448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泵系统
CN211781887U (zh) 一种具有管内外分流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01522146U (zh) 平行流蒸发器
CN112413932A (zh) 集液管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6288522A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它的热泵系统
CN202885637U (zh) 集流管及平行流换热器
CN213334692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4148433U (zh) 集液管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7357638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