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513B -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0513B
CN113690513B CN202110949237.4A CN202110949237A CN113690513B CN 113690513 B CN113690513 B CN 113690513B CN 202110949237 A CN202110949237 A CN 202110949237A CN 113690513 B CN113690513 B CN 113690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e cell
termi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heating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92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0513A (zh
Inventor
谢红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92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0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0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0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8Cells or batteries combined with indicating means for external visual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e.g. by change of colour or of ligh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1Resistive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该电池模块包括: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裸电芯、加热单元和第二裸电芯;其中,加热单元用于在加载电信号时产生热量以对电芯组件进行加热;封装组件,设置于电芯组件的外周面;封装组件包括用于与第一裸电芯、第二裸电芯及加热单元连接的导电件,导电件用于连接供电电路,以将供电电路提供的电信号传输至电芯组件。本申请能够直接对电芯组件内部进行加热以改变充电倍率,提升电池模块的充电速度,并且不会过多占用电子设备中的空间,优化空间设计,满足电子设备小型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功能地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耗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电池容量也不断增加,进而出现了多电芯电池,以提高电池容量。但电池的充电倍率受到电池温度的一定影响,例如电池低温下的充电效率较低,在增大电池容量的同时若进一步设置加热器件,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能够在提高电池充电效率的同时满足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需求。
一种电池模块,包括:
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裸电芯、加热单元和第二裸电芯;其中,所述加热单元用于产生热量以对所述第一裸电芯和所述第二裸电芯进行加热;
封装组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外周面;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一部分经所述封装组件封装,且与所述第一裸电芯、所述第二裸电芯及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用于传输电信号。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如上述的电池模块。
上述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在电池模块的封装组件内封装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裸电芯、加热单元和第二裸电芯,通过设置多个裸电芯提高电池的容量,同时将加热单元集成在电芯组件中,能够直接对电芯组件内部的裸电芯进行加热以改变充电倍率,提升电池模块的充电速度,并且不会过多占用电子设备中的空间,优化空间设计,满足电子设备小型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裸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一实施例的加热层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另一实施例的加热层结构示意图;
图5c为又一实施例的加热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与导电件的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8为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与导电件的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9为又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与导电件的连接示意图之三;
图11为一实施例的电芯组件与导电件的连接示意图之四;
图12为一实施例中的加热回路控制电路框图;
图13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关部分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裸电芯称为第二裸电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裸电芯称为第一裸电芯。第一裸电芯和第二裸电芯两者都是裸电芯,但其不是同一裸电芯。另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可包括显示屏组件120、壳组件及电池模块。显示屏组件120固定于壳组件上,与壳组件一起形成电子设备10的外部结构。壳组件可以包括中框110和后盖。中框110可以为具有通孔的框体结构。其中,中框110可以收容在显示屏组件120与后盖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后盖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0的外部轮廓。后盖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指纹识别模组、天线装置安装孔等结构。其中,后盖可以为非金属后盖,例如,后盖可以为塑胶后盖、陶瓷后盖、3D玻璃后盖等。电池模块设置于显示屏组件120与后盖形成的收容空间中,电池模块用于为电子设备的运行提供电能。显示屏组件120可用来显示画面或字体,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或其他包括电池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模块20包括但不限于为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铅-酸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镍-锰-钴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铁电池、纳米电池等所有固态电池。本申请实施例以电池模块20为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容易想到对于其他种类的电池进行结构设计。
本申请对于电池模块20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电池模块20可呈柱状形式、袋状形式、弧状形式、软包方状、圆柱形式、菱柱形式或异形等。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20,包括电芯组件21、封装组件22和导电件23。其中,电芯组件2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裸电芯211、加热单元212和第二裸电芯213,封装组件22设置于电芯组件21的外周面,导电件23与第一裸电芯211、第二裸电芯213及加热单元212电连接,导电件23用于传输电信号。具体的,导电件23用于与供电电路电连接,供电电路包括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根据电子设备当前处于电池充电或电池放电模式,导电件23分别导通与充电电路或放电电路之间的通路;例如,当电子设备处于电池充电模式,导电件23导通与充电电路之间的通路,此时电信号包括充电电路输入的充电电信号及加热电信号,充电电信号用于为第一裸电芯211及第二裸电芯213充电,加热电信号用于使加热单元212产生热量;当电子设备处于电池放电模式,导电件23导通与放电电路之间的通路,此时电信号包括第一裸电芯211和第二裸电芯213共同输出至放电电路的供电电信号,经放电电路处理后用于为电子设备的各器件供电。
其中,加热单元212设置于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之间,加热单元212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与第一裸电211芯、第二裸电芯213相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芯组件21包括两个以上裸电芯,任意两个相邻排布的裸电芯之间设置有一个加热单元。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裸电芯(以第一裸电芯211为例,第二裸电芯213结构与第一裸电芯211相同)包括第一极片2111、隔膜2112和第二极片2113,裸电芯经封装组件22封装后,封装组件22内被注入有电解液。其中,第一极片2111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2113为负极极片;或者第一极片2111为负极极片,第二极片2113为正极极片。具体的,第一极片2111包括正极集流体及设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第二极片2113包括负极集流体及设于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第一极片2111与第二极片2113被浸于电解液中,以使第一极片2111消耗电子,第二极片2113产生电子。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裸电芯可以为多个第一极片2111、多个隔膜2112及多个第二极片2113层叠设置形成,即第一极片2111、隔膜2112、第二极片2113、隔膜2112、第一极片2111、隔膜2112、第二极片2113……依次设置,也可以是形成卷绕式电芯,即第一极片2111、隔膜2112、第二极片2113依次层叠设置后卷绕形成。
封装组件22是用于将电芯组件21及电解液封装的结构。可以理解的,封装组件22包括但不限于可形变结构或不可以形变结构。封装组件22的初始基材为薄片结构,经冲压形变形成收容槽,可将电芯组件21设于该收容槽,然后将封装组件22包覆于电芯组件21的外周面,压紧封装组件22与电芯组件21,密封封装组件22的边缘,以使封装组件22紧密包覆电芯组件21,并在封装组件22内注入电解液,减小电池模块20的封装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模块20的封装组件22内封装电芯组件21,电芯组件2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裸电芯211、加热单元212和第二裸电芯213,通过设置多个裸电芯提高电池的容量,同时将加热单元212集成在电芯组件21中,能够直接对电芯组件21内部进行加热以改变充电倍率,提升电池模块20的充电速度,并且不会过多占用电子设备10中的空间,优化空间设计,满足电子设备10小型化的需求。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单元21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2121、加热层2122和第二保护层2123,其中,加热层2122与导电件23连接,以经导电件23接收电信号;第一保护层2121覆盖于加热层2122靠近第一裸电芯211的一侧,以隔绝第一裸电芯211与加热层2122接触;第二保护层2123覆盖于加热层2122靠近第一裸电芯211的一侧,以隔绝第二裸电芯213与加热层2122接触。
在电芯组件21温度较低时,电池模块20可能会无法正常使用,可能会导致电芯组件21内部的反应速度下降,使得无法实现快速充电,充电速度受限,进一步地,在低温环境下电芯组件21内的负极极片可能会发生析锂,会对电池的容量产生损耗,还可能导致析出的锂枝晶穿透隔膜2112从而发生安全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加热层2122经导电件23与供电电路电连接,形成加热回路,在加热回路工作时,加热回路有电流流通,加热层2122产生热量,对电芯组件21进行加热,提高电芯组件21内部温度,提升充电倍率,提高充电速度。加热层2122如果直接与裸电芯接触,由于加热层2122能够导电,导致加热层2122与裸电芯之间会相互影响,并且,加热层2122若直接暴露于电解液中,可能会被电解液腐蚀,通过第一保护层2121和第二保护层2123包裹覆盖与加热层2122外部,将加热层2122与外部隔绝,保证加热层2122和裸电芯的正常工作。具体的,第一保护层2121和第二保护层2123为耐电解液腐蚀且不导电的材料层,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酰亚胺膜(PI)、聚酰胺膜(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氨纶或芳纶膜等材料层。加热层2122为内阻较大的导电物理层,例如金属层,具体的,加热层2122可以由铝、铜、镍、铜、钴、钨、锡、铅、铁、银、金、铂或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单元212的总厚度为0.1~1000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2121和第二保护层2123的单层厚度为0.1~1000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层2122的厚度为1~100μm。
如图5a-图5c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层2122包括呈迂回状的金属条,以增大加热层2122的总内阻,以及增大加热层2122与裸电芯的换热面积,使加热速度最大化。具体的,金属条可以呈蛇形弯折状、盘旋状、“W”形等等。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串联连接,即电芯组件21包括串联双电芯结构。加热单元212沿堆叠方向在封装组件22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裸电芯211沿堆叠方向在封装组件22上的正投影面积,且大于第二裸电芯213沿堆叠方向在封装组件22上的正投影面积,即加热单元212与第一裸电芯211的接触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裸电芯211的面积,加热单元212与第二裸电芯213的接触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裸电芯213的面积,使得加热单元212存在一部分区域不与第一裸电芯211接触,并且也不与第二裸电芯213接触,这部分区域用于与封装组件22封装连接,即封装组件22通过封装工艺与加热单元212密封连接,将封装后的封装组件22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裸电芯211被隔离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第二裸电芯213被隔离设置于第二腔体内,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分别注入有电解液,基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被密封隔离,因此第一腔体内的电解液与第二腔体内的电解液单独与各自对应的裸电芯反应,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通过各自的极耳在腔体外实现串联连接,使得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内的电解液及其他材料依然仅承受单个裸电芯的电压,不至于由于串联裸电芯结构提高加载于电解液和其他内部材料的电压使得电池设计没有合适的材料可以实现选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裸电芯211的面积与第二裸电芯213的面积相同,且加热层2122的面积与第一裸电芯211的面积(以及第二裸电芯213的面积)相同,使得加热层2122能与第一裸电芯211、第二裸电芯213充分换热,保证换热效率。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件23包括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第一裸电芯211设有第一正极耳2114和第一负极耳2115,第一正极耳2114与第一裸电芯211的正极极片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一裸电芯211的负极极片电连接;第二裸电芯213设有第二正极耳2131和第二负极耳2132,第二正极耳2131与第二裸电芯213的正极极片电连接,第二负极耳2132与第二裸电芯213的负极极片电连接;加热单元212设有第一导电端子2124和第二导电端子2125。
其中,第一正极耳2114与正极端子231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二正极耳2131电连接,第二负极耳2132与负极端子232电连接,以使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串联设置于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之间,形成串联双裸电芯结构。第一导电端子2124与正极端子231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125与负极端子232电连接,即加热单元212与第一裸电芯211、第二裸电芯213共用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与供电电路电连接,节约电芯组件21所占用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2124的两端分别与正极端子231、加热单元212中的加热层2122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125的两端分别与负极端子232、加热单元212中的加热层2122电连接,以使加热层2122经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与供电电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正极端子231与第一正极耳2114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负极端子232与第二负极耳2132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件23包括第一正极端子233、第一负极端子234、第二正极端子235和第二负极端子236,第一裸电芯211设有第一正极耳2114和第一负极耳2115,第一正极耳2114与第一裸电芯211的正极极片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一裸电芯211的负极极片电连接;第二裸电芯213设有第二正极耳2131和第二负极耳2132,第二正极耳2131与第二裸电芯213的正极极片电连接,第二负极耳2132与第二裸电芯213的负极极片电连接;加热单元212设有第一导电端子2124和第二导电端子2125。
其中,第一正极耳2114与第一正极端子233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二正极耳2131电连接,第二负极耳2132与第一负极端子234电连接,以使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串联设置于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之间,形成串联双裸电芯结构。第一导电端子2124与第二正极端子235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125与第二负极端子236电连接,即加热单元212单独通过第二正极端子235、第二负极端子236与供电电路电连接,使得加热单元212能够独立于串联的第一裸电芯211和第二裸电芯213实现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2124的两端分别与正极端子231、加热单元212中的加热层2122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125的两端分别与负极端子232、加热单元212中的加热层2122电连接,以使加热层2122经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与供电电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正极端子233与第一正极耳2114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第一负极端子234与第二负极耳2132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第二正极端子235与第一导电端子2124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第二负极端子236与第二导电端子2125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裸电芯211及第二裸电芯213均为卷绕结构电芯,且第一裸电芯211的卷绕层数与第二裸电芯213的卷绕层数相同,且第一裸电芯211的材料与第二裸电芯213的材料一致。具体的,第一裸电芯211的正极极片材料与第二裸电芯213的正极极片材料一致,第一裸电芯211的负极极片材料与第二裸电芯213的负极极片材料一致。
如图9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并联连接,即电芯组件21包括并联双电芯结构。加热单元212沿堆叠方向在封装组件22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一裸电芯211沿堆叠方向在封装组件22上的正投影面积相等,和/或,加热单元212沿堆叠方向在封装组件22上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二裸电芯213沿堆叠方向在封装组件22上的正投影面积相等。封装组件22经封装形成用于容置电芯组件21的腔体,电解液被注入至该腔体内。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并联设置时,封装组件22可以与加热单元212封装连接,以将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隔绝;封装组件22也可以不与加热单元212封装连接,使得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容置于同一腔体内。
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件23包括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第一裸电芯211设有第一正极耳2114和第一负极耳2115,第一正极耳2114与第一裸电芯211的正极极片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一裸电芯211的负极极片电连接;第二裸电芯213设有第二正极耳2131和第二负极耳2132,第二正极耳2131与第二裸电芯213的正极极片电连接,第二负极耳2132与第二裸电芯213的负极极片电连接;加热单元212设有第一导电端子2124和第二导电端子2125。
其中,第一正极耳2114与第二正极耳2131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二负极耳2132电连接,以使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并联,且第一正极耳2114与正极端子231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负极端子232电连接,第一导电端子2124与正极端子231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125与负极端子232电连接。即加热单元212与第一裸电芯211、第二裸电芯213共用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与供电电路电连接,节约电芯组件21所占用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2124的两端分别与正极端子231、加热单元212中的加热层2122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125的两端分别与负极端子232、加热单元212中的加热层2122电连接,以使加热层2122经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与供电电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正极端子231与第一正极耳2114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负极端子232与第一负极耳2115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
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件23包括第一正极端子233、第一负极端子234、第二正极端子235和第二负极端子236,第一裸电芯211设有第一正极耳2114和第一负极耳2115,第一正极耳2114与第一裸电芯211的正极极片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一裸电芯211的负极极片电连接;第二裸电芯213设有第二正极耳2131和第二负极耳2132,第二正极耳2131与第二裸电芯213的正极极片电连接,第二负极耳2132与第二裸电芯213的负极极片电连接;加热单元212设有第一导电端子2124和第二导电端子2125。
其中,第一正极耳2114与第二正极耳2131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二负极耳2132电连接,以使第一裸电芯211与第二裸电芯213并联,且第一正极耳2114与第一正极端子233电连接,第一负极耳2115与第一负极端子234电连接,第一导电端子2124与第二正极端子235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125与第二负极端子236电连接。即加热单元212单独通过第二正极端子235、第二负极端子236与供电电路电连接,使得加热单元212能够独立于串联的第一裸电芯211和第二裸电芯213实现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2124的两端分别与正极端子231、加热单元212中的加热层2122电连接,第二导电端子2125的两端分别与负极端子232、加热单元212中的加热层2122电连接,以使加热层2122经正极端子231和负极端子232与供电电路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正极端子233与第一正极耳2114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第一负极端子234与第二负极耳2132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第二正极端子235与第一导电端子2124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第二负极端子236与第二导电端子2125电连接的一端封装于封装组件22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0还包括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隔离膜,第一隔离膜设置于第一裸电芯211与加热单元212之间,用以进一步隔绝第一裸电芯211与加热单元212;第二隔离膜设置于第二裸电芯213与加热单元212之间,用以进一步隔绝第二裸电芯213与加热单元212,以提高电池模块20的安全性,避免加热单元212与第一裸电芯211或第二裸电芯213之间发生短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封装组件22为铝塑膜,可使得电池模块20具有高阻氧、防潮、抗穿刺等能力,提高电池模块20的可靠性。
如图1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7、加热开关组件26及控制器24。其中,控制器24分别与温度传感器27、加热开关组件26连接,加热开关组件26设置于导电件23与加热单元212之间的通路;温度传感器27用于检测电芯组件21的温度,并反馈至控制器24,控制器24根据温度传感器27反馈的温度检测值控制加热单元212在加热模式与非加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加热模式下控制加热开关组件26导通导电件23与加热单元212之间的通路,以闭合加热回路,使加热单元212加载电信号进行产生热量;在非加热模式下控制加热开关组件26截止,切断导电件23与加热单元212之间的通路,使加热单元212停止加热。具体的,在温度检测值低于正常充电温度区间(例如0~20℃)时,电芯组件21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速率较低,导致电池模块20无法以正常充电倍率充电,此时控制器24控制加热开关组件26导通,将电芯组件21加热至正常红点温度区间,使其能正常充电。在温度检测值低于快充温度区间(例如20~50℃)时,电池模块20无法以正常的快速充电倍率充电,此时控制器24控制加热开关组件26导通,加热单元212继续加热提高电芯组件21温度,当电芯组件21的温度达到快充温度区间,电池模块20能够以快速充电倍率充电,此时控制器24可以控制加热开关组件26断开;或,控制加热单元212继续加热,进一步提高电池模块20的充电倍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块20以及供电电路25,在电子设备10接入电源时,电源经供电电路25向电池模块20提供电能。当电子设备10与电源断开,电池模块20经供电电路25为电子设备10的各器件提供电能。
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射频(RF,Radio Frequency)电路390、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50、输入单元380、显示单元370、传感器360、音频电路330、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320、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310、以及电池模块2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电子设备10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射频电路39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交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310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39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用户身份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39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该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等。
存储器350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350存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有可执行代码。应用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50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5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1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5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35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310和输入单元380对存储器350的访问。
输入单元38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用户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入单元380可包括触敏表面38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82。触敏表面381,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381上或在触敏表面38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38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10,并能接收处理器3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显示单元37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1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370可包括显示面板37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敏表面381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敏表面38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3中,触敏表面381与显示面板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381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110可以包括输入单元380和显示单元370。
电子设备1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6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1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电子设备1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330可通过扬声器331、传声器332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3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331,由扬声器33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33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33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310处理后,经射频电路39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电子设备10,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50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330还可能包括耳机座,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电子设备10的通信。
无线保真(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电子设备10通过无线保真模块32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3示出了无线保真模块32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电子设备1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310是电子设备1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50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5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1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3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
电子设备1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池模块20。优选的,电池模块20可以通过电池模块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池模块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池模块2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池模块、再充电系统、电池模块故障检测电路、电池模块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池模块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图13中未示出,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裸电芯、加热单元和第二裸电芯;其中,所述加热单元用于产生热量以对所述第一裸电芯和所述第二裸电芯进行加热;
封装组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外周面;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一部分经所述封装组件封装,且与所述第一裸电芯、所述第二裸电芯及所述加热单元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用于传输电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裸电芯与所述第二裸电芯串联连接;
所述加热单元沿堆叠方向在所述封装组件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裸电芯沿所述堆叠方向在所述封装组件上的正投影面积,且大于所述第二裸电芯沿所述堆叠方向在所述封装组件上的正投影面积;
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封装组件封装连接,以将所述封装组件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分别注入有电解液,所述第一裸电芯容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裸电芯容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层、加热层和第二保护层;
所述加热层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于所述加热层靠近所述第一裸电芯的一侧,以隔绝所述第一裸电芯与所述加热层;
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于所述加热层靠近所述第二裸电芯的一侧,以隔绝所述第二裸电芯与所述加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包括呈迂回状的金属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第一裸电芯设有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所述第二裸电芯设有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
所述第一正极耳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耳与所述第二正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负极耳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
所述加热单元还设有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正极端子、第一负极端子、第二正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端子,所述第一裸电芯设有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所述第二裸电芯设有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
所述第一正极耳与所述第一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耳与所述第二正极耳电连接,所述第二负极耳与所述第一负极端子电连接;
所述加热单元还设有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负极端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裸电芯的卷绕层数与所述第二裸电芯的卷绕层数相同,且所述第一裸电芯的材料与所述第二裸电芯的材料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隔离膜;
所述第一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裸电芯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所述第二隔离膜设置于所述第二裸电芯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组件为铝塑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组件的温度;
加热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的通路;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开关组件导通,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在加热模式与非加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在所述加热模式下控制所述加热开关组件导通。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
CN202110949237.4A 2021-08-18 2021-08-18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690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237.4A CN113690513B (zh) 2021-08-18 2021-08-18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237.4A CN113690513B (zh) 2021-08-18 2021-08-18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513A CN113690513A (zh) 2021-11-23
CN113690513B true CN113690513B (zh) 2023-08-29

Family

ID=78580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9237.4A Active CN113690513B (zh) 2021-08-18 2021-08-18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0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4618B (zh) * 2021-02-09 2023-11-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4709534A (zh) * 2022-03-31 2022-07-05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0721A (en) * 1978-10-09 1980-04-12 France Etat Piezooelectric twin resonator
CN105633507A (zh) * 2016-03-04 2016-06-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17161835A1 (zh) * 2016-03-22 2017-09-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828942A (zh) * 2019-10-25 2020-02-21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平面加热膜及锂电子动力电池
CN111600061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加热膜的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1816956A (zh) * 2020-07-13 2020-10-23 长沙优力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883731A (zh) * 2020-07-08 2020-11-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12011154U (zh) * 2020-04-30 2020-11-24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芯及电池包和车辆
CN112201864A (zh) * 2020-09-27 2021-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2510296A (zh) * 2020-11-30 2021-03-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其加热方法、电子设备
CN213989035U (zh) * 2021-01-07 2021-08-17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模组框架及电芯模组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0721A (en) * 1978-10-09 1980-04-12 France Etat Piezooelectric twin resonator
CN105633507A (zh) * 2016-03-04 2016-06-0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WO2017161835A1 (zh) * 2016-03-22 2017-09-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1600061A (zh) * 2019-02-21 2020-08-28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加热膜的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10828942A (zh) * 2019-10-25 2020-02-21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平面加热膜及锂电子动力电池
CN212011154U (zh) * 2020-04-30 2020-11-24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芯及电池包和车辆
CN111883731A (zh) * 2020-07-08 2020-11-03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CN111816956A (zh) * 2020-07-13 2020-10-23 长沙优力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201864A (zh) * 2020-09-27 2021-01-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2510296A (zh) * 2020-11-30 2021-03-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其加热方法、电子设备
CN213989035U (zh) * 2021-01-07 2021-08-17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模组框架及电芯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513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5095B2 (en) Solid-state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ic motor vehicle, power storage system, electric to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530167B2 (en)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power output from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pack
CN109937505B (zh) 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车辆、蓄电系统、工具及设备
CN113690513B (zh)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10212607B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300006B (zh)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JP7036189B2 (ja) 全固体電池
CN110138052A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350619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5005096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wer sharing capabilities and methods therefor
US11949127B2 (en) Battery including adhesive layer formed on extended region of separator of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8461801B (zh) 链式电池及电子装置
US20230155161A1 (en)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1403792A (zh) 电池、电池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1480236U (zh)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216850218U (zh) 终端设备
CN110365081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613762B (zh) 电池组、电子设备和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1403793A (zh) 电池、电池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30103568A1 (en)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064291A1 (en) Battery includ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2784814U (zh) 充电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CN110311447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16850133U (zh) 电池以及终端设备
EP3599658B1 (en) Battery including multiple unit cells having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anod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