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5219A -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5219A
CN113685219A CN202111035372.4A CN202111035372A CN113685219A CN 113685219 A CN113685219 A CN 113685219A CN 202111035372 A CN202111035372 A CN 202111035372A CN 113685219 A CN113685219 A CN 113685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air
transverse
channel
transvers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53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85219B (zh
Inventor
黎旭
汪辉武
刘祥
曾艳华
陶伟明
张恒
郑长青
曹彧
唐思聪
粟威
汤印
辜英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REEC
Priority to CN2021110353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85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85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85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6Ventilation at the working face of galleries or tu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属于隧道施工通风领域,目的是延长极限通风长度。隔板将斜井分隔为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斜井内与左正洞的交汇处设置有风仓;对中斜井的横通道为排污横向通道;选取隧道掌子面与排污横向通道之间的两个横通道分别构成内设轴流风机四的横通道风室一和内设轴流风机五的横通道风室二;风仓内布置有轴流风机二和轴流风机三;连接轴流风机二的风管一接入横通道风室一;连接轴流风机四的风管二延伸至右正洞的掌子面;连接轴流风机三的风管三接入横通道风室二;连接轴流风机五的风管四延伸至右正洞的掌子面。通过选取横通道作为横通道风室,起到储风与接力作用,有效延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压入式通风的极限通风距离。

Description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通风领域,具体的是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隧道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修建隧道的规模逐渐向大、长化发展,隧道施工通风从初期的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通风逐步发展到借助通风管路和施工巷道进行通风,通风设备逐步大型化。通风防尘是涉及人员生命健康的大事,是隧道施工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隧道施工方案选取的控制因素之一。尤其在长大隧道施工中,洞内通风和空气净化问题更为突出。
在隧道和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通风是隧道内外空气交换的唯一手段,是隧道施工人员及作业机械的“生命线”,是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特别是对于有瓦斯、高温、有毒气体等特殊危险的隧道,必须要保证充足的通风量,降低洞内有害物质的浓度,避免瓦斯爆炸、高温、毒害等灾害的发生。
随着长大隧道工程的大量涌现,施工通风难度进一步增加。为了实现长隧短打,多采用设置斜井辅助施工方式,在单斜井双正洞多开挖面平行施工条件下,施工通风成为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突出难题。以往针对单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基本都是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其具体做法是:在离隧道洞口一定长度的隧道上方开挖与隧道斜向连通的斜井,在斜井口由轴流风机将新鲜风吸入,并通过风管将新鲜空气压送至一个隧道的掌子面,掌子面的空气再通过掌子面附近的横通道的抽风机,抽送至另一个隧道,再经该隧道沿途布置的多个射流风机排送至洞外。该通风方式具有以下弊端:受斜井断面净空限制难以布置足够数量的通风管路,导致各开挖面不能拥有独立的供风管路;风管送风距离过长和分风供应2个开挖面,难以保证开挖面获得足够的风量;施工掘进距离逐渐增长至通风系统极限通风长度后,供风系统将很难满足实际工程环境需求;斜井内通风管路维护困难、通风能耗高,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对单斜井双正洞多工作面施工的长大隧道进行长距离送风,能够有效延伸压入式通风系统的极限通风长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包括左正洞、右正洞以及与左正洞直接连接的斜井;左正洞与右正洞经间隔布置的多个横通道连通;
在斜井内设置有隔板将斜井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供风通道和位于下部的排风通道;斜井内与左正洞的交汇处设置有风仓;
多个横通道中,对中左正洞与斜井交叉口的横通道为排污横向通道;位于隧道掌子面与排污横向通道之间的横通道中,在其中两个横通道内分别设置两面挡风墙,由对应横通道和内部的挡风墙包围形成封闭的横通道风室,其中一个为横通道风室一,另一个为横通道风室二;其余横通道为常规横向通道,经过挡风墙封闭;
所述供风通道与风仓相连通;风仓内布置有轴流风机二和轴流风机三;横通道风室一内设置有轴流风机四;横通道风室二内设置有轴流风机五;
风管一一端与轴流风机二相连接,另一端沿左正洞延伸并接入横通道风室一;风管二一端与轴流风机四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右正洞的掌子面;
风管三一端与轴流风机三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排污横向通道沿右正洞延伸并接入横通道风室二;风管四一端与轴流风机五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左正洞的掌子面;
所述排污横向通道连通右正洞与左正洞相连通,所述左正洞与排风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延伸至左正洞,由隔板和左正洞位于隔板上的部分构成所述风仓;由隔板和左正洞位于隔板下的部分构成污风道;左正洞的污风道与排风通道以及排污横向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轴流风机四设置于横通道风室一临近右正洞的一端;所述轴流风机五设置于横通道风室二临近左正洞的一端。
进一步的,构成横通道风室一的挡风墙位于对应横通道的端头;构成横通道风室二的挡风墙位于对应横通道的端头。
进一步的,常规横向通道内的挡风墙设置于常规横向通道的中部。
进一步的,位于隧道掌子面与排污横向通道之间的横通道中,选取处于中部的两个横通道构造横通道风室一和横通道风室二。
进一步的,沿隧道纵向,横通道风室二位于横通道风室一与隧道掌子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供风通道起始端位于斜井的井口处,在供风通道起始端布置有轴流风机一。
进一步的,在左正洞、右正洞、斜井的排风通道以及排污横向通道内均设置有射流风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选取横通道作为横通道风室一和横通道风室二,起到储风作用与接力作用,将传统的压入式通风系统运动到风流接力之中,以多次接力的形式有效延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压入式通风的极限通风距离。
采用横通道作为储风室,有效利用隧道现有构造,对隧道影响小。
通过轴流风机二、风管一、轴流风机四和风管三组成压入式接力系统单独为右正洞供风;通过轴流风机三、风管二、轴流风机五和风管四组成压入式接力系统单独为左正洞供风,两条风流路径独立,可单独工作,也可协同工作,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风机进行调控,可做到精准供风,极大的减少了施工通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左正洞1、风仓1A、污风道1B、右正洞2、斜井3、供风通道3A、排风通道3B、隔板4、排污横向通道5、挡风墙6、横通道风室一7、横通道风室二8、轴流风机一9、轴流风机二10、风管一11、轴流风机四12、风管二13、轴流风机三14、风管三15、轴流风机五16、风管四17、射流风机18、常规横向通道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左正洞1、右正洞2以及与左正洞1直接连接的斜井3;左正洞1与右正洞2经间隔布置的多个横通道连通;其特征在于:
在斜井3内设置有隔板4将斜井3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供风通道3A和位于下部的排风通道3B;斜井3内与左正洞1的交汇处设置有风仓1A;
多个横通道中,对中左正洞1与斜井3交叉口的横通道为排污横向通道5;位于隧道掌子面与排污横向通道5之间的横通道中,在其中两个横通道内分别设置两面挡风墙6,由对应横通道和内部的挡风墙6包围形成封闭的横通道风室,其中一个为横通道风室一7,另一个为横通道风室二8;其余横通道为常规横向通道19,经过挡风墙6封闭;
所述供风通道3A与风仓1A相连通;风仓1A内布置有轴流风机二10和轴流风机三14;横通道风室一7内设置有轴流风机四12;横通道风室二8内设置有轴流风机五16;
风管一11一端与轴流风机二10相连接,另一端沿左正洞1延伸并接入横通道风室一7;风管二13一端与轴流风机四1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右正洞2的掌子面;
风管三15一端与轴流风机三14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排污横向通道5沿右正洞2延伸并接入横通道风室二8;风管四17一端与轴流风机五16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左正洞1的掌子面;
所述排污横向通道5连通右正洞2与左正洞1相连通,所述左正洞1与排风通道3B相连通。
本发明,通过隔板4将斜井3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供风通道3A和位于下部的排风通道3B,供风通道3A专用于为隧道通入新鲜空气,排风通道3B专用于排出隧道内的废气,增大了通入新鲜空气的横断面大小。
由于隧道内的废气温度通常会比外部新鲜空气温度高,在左正洞1与斜井3的交叉处,相对于在左正洞1和右正洞2内流通,废气会选择更容易流通的斜井3排到隧道外。故,通过选取对中左正洞1与斜井3交叉口的横通道为排污横向通道5,其余横通道封闭,使得左正洞1与右正洞2在出排污横向通道5之外的其它地方相互独立,不会互通,更利于隧道内的废气通过斜井3排出,左正洞1与右正洞2均作为排污通道,与传统的单个正洞作为排污通道相比,废气排出效率提高。
风仓1A起到一次储风与送风的作用。横通道风室一7和横通道风室二8起到二次储风与送风的作用。通过各个风管和轴流风机的设置,衔接各储风结构,并将新风送入掌子面。具体过程如下:
斜井3井口外的新风被抽入供风通道3A,沿供风通道3A向前汇聚于风仓1A,风仓1A内充满新风,完成一次储风。
右正洞2掌子面通风时,开启轴流风机二10,风仓1A内的新风被轴流风机二10抽入风管一11,沿着风管一11涌入横通道风室一7,横通道风室一7内充满新风,完成二次储风,以及一次风流接力。开启轴流风机四12,横通道风室一7内的新风被轴流风机四12推入风管三15,沿着风管三15流至右正洞2的掌子面附近与施工废气进行新旧风的互换,被置换的污染空气在右正洞2内向排污横向通道5方向运移,再经过排污横向通道5流向斜井3的排风通道3B,最终通过斜井3井口吹向地面,完成右正洞2掌子面的排污。
左正洞1掌子面通风时,开启轴流风机三14,风仓1A内的新风被轴流风机三14抽入风管二13,沿着风管二13涌入横通道风室二8,横通道风室二8内充满新风,完成二次储风,以及一次风流接力。开启轴流风机五16,横通道风室二8内的新风被轴流风机五16推入风管四17,沿着风管四17流至左正洞1的掌子面附近与施工废气进行新旧风的互换,被置换的污染空气在左正洞1内向斜井3方向运移,并流向斜井3的排风通道3B,最终通过斜井3井口吹向地面,完成左正洞1掌子面的排污。
上述利用轴流风机四12和风管三15向右正洞2的掌子面通风、利用轴流风机五16和风管四17为左正洞1的掌子面通风,实现了风流的二次接力。
通过轴流风机二10、风管一11、轴流风机四12和风管三15组成压入式接力系统单独为右正洞2供风;通过轴流风机三14、风管二13、轴流风机五16和风管四17组成压入式接力系统单独为左正洞1供风,两条风流路径独立,可单独工作,也可协同工作,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风机进行调控,可做到精准供风,极大的减少了施工通风能耗。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在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压入式通风的极限通风距离约为3000m,随着单一风机供风长度的增加,由风管漏风、风阻损失等一系列问题引发的风机效率锐减,使得压入式通风效果不佳。利用横通道风室对风流进行二次接力,将传统压入式通风阶段化,有效的减短了单一供风的通风长度,以接力的形式合理控制压入式通风路径长度,降低了供风过程中风管漏风、风阻损失等问题对通风系统的影响,有效延长压入式通风的极限通风长度。
本发明的公开的通风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隧道开挖的推进,掌子面附近会开挖出新的横通道,隧道长度不断增加;保持排污横通道不变,横通道风室一、二应根据实际工程需求进行替换;具体的:当隧道过长,通风效果不佳时,横通道风室应向靠近掌子面方向移动,新的横通道风室拆除原有挡风墙,在近斜井端断面与远斜井端断面分别布置挡风墙共计两面,原横通道风室拆除两面挡风墙,在横通道中部断面新布置挡风墙一面,变为常规横通道。
可以在左正洞1内设置独立的风仓,最优的,如图3所示,隔板4由斜井3的井口处一直向前延伸至左正洞1,进入左正洞1后,沿着左正洞1纵向向左正洞1两端延伸20m处中止,由隔板4和左正洞1位于隔板4上的部分构成所述风仓1A;由隔板4和左正洞1位于隔板4下的部分构成污风道1B;左正洞1的污风道1B与排风通道3B以及排污横向通道5相连通。
轴流风机四12可以设置于横通道风室一7的任意位置,但是,为了尽量增大横通道风室一7体积,提高风管二13的送风效率,所述轴流风机四12设置于横通道风室一7临近右正洞2的一端。轴流风机五16可以设置于横通道风室二8的任意位置,但是,为了尽量增大横通道风室二8体积,提高风管四17的送风效率,所述轴流风机五16设置于横通道风室二8临近左正洞1的一端。
为了提高风室的体积,从而增大储风量,构成横通道风室一7的挡风墙6位于对应横通道的端头;构成横通道风室二8的挡风墙6位于对应横通道的端头。常规横向通道19内的挡风墙6设置于常规横向通道19的中部。
若选取靠近排污横向通道5的横通道作为风室,风室到掌子面的送风距离过长,难以保证掌子面获得足够的风量;若选取靠近隧道掌子面的横通道作为风室,风室到风仓1A的送风距离过长,难以保证足够的风量存储于风室,储风效率低。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满足隧道掌子面风量需求的同时,满足风室内足够的储风量,位于隧道掌子面与排污横向通道5之间的横通道中,选取处于中部的两个横通道构造横通道风室一7和横通道风室二8。
为了使左正洞1和右正洞2的通风效率趋于一致,沿隧道纵向,横通道风室二8位于横通道风室一7与隧道掌子面之间。
为了将隧道外的新鲜空气抽入供风通道3A,所述供风通道3A起始端位于斜井3的井口处,在供风通道3A起始端布置有轴流风机一9。
为了利于污风排出,在左正洞1、右正洞2、斜井3的排风通道3B以及排污横向通道5内均设置有射流风机18。具体排风过程为:在掌子面附近,通入的新风与施工废气互换,左正洞1和右正洞2内布置的射流风机18提供压力差,被置换的废气向斜井3与左正洞1的交汇处流动,在经过斜井3的排风通道3B内的射流风机18的引流作用流向斜井3井口,最终通过斜井3井口吹向地面,完成排污。

Claims (9)

1.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包括左正洞(1)、右正洞(2)以及与左正洞(1)直接连接的斜井(3);左正洞(1)与右正洞(2)经间隔布置的多个横通道连通;其特征在于:
在斜井(3)内设置有隔板(4)将斜井(3)分隔为位于上部的供风通道(3A)和位于下部的排风通道(3B);斜井(3)内与左正洞(1)的交汇处设置有风仓(1A);
多个横通道中,对中左正洞(1)与斜井(3)交叉口的横通道为排污横向通道(5);位于隧道掌子面与排污横向通道(5)之间的横通道中,在其中两个横通道内分别设置两面挡风墙(6),由对应横通道和内部的挡风墙(6)包围形成封闭的横通道风室,其中一个为横通道风室一(7),另一个为横通道风室二(8);其余横通道为常规横向通道(19),经过挡风墙(6)封闭;
所述供风通道(3A)与风仓(1A)相连通;风仓(1A)内布置有轴流风机二(10)和轴流风机三(14);横通道风室一(7)内设置有轴流风机四(12);横通道风室二(8)内设置有轴流风机五(16);
风管一(11)一端与轴流风机二(10)相连接,另一端沿左正洞(1)延伸并接入横通道风室一(7);风管二(13)一端与轴流风机四(12)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右正洞(2)的掌子面;
风管三(15)一端与轴流风机三(14)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排污横向通道(5)沿右正洞(2)延伸并接入横通道风室二(8);风管四(17)一端与轴流风机五(16)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左正洞(1)的掌子面;
所述排污横向通道(5)连通右正洞(2)与左正洞(1)相连通,所述左正洞(1)与排风通道(3B)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延伸至左正洞(1),由隔板(4)和左正洞(1)位于隔板(4)上的部分构成所述风仓(1A);由隔板(4)和左正洞(1)位于隔板(4)下的部分构成污风道(1B);左正洞(1)的污风道(1B)与排风通道(3B)以及排污横向通道(5)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四(12)设置于横通道风室一(7)临近右正洞(2)的一端;所述轴流风机五(16)设置于横通道风室二(8)临近左正洞(1)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构成横通道风室一(7)的挡风墙(6)位于对应横通道的端头;构成横通道风室二(8)的挡风墙(6)位于对应横通道的端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常规横向通道(19)内的挡风墙(6)设置于常规横向通道(19)的中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隧道掌子面与排污横向通道(5)之间的横通道中,选取处于中部的两个横通道构造横通道风室一(7)和横通道风室二(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沿隧道纵向,横通道风室二(8)位于横通道风室一(7)与隧道掌子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通道(3A)起始端位于斜井(3)的井口处,在供风通道(3A)起始端布置有轴流风机一(9)。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左正洞(1)、右正洞(2)、斜井(3)的排风通道(3B)以及排污横向通道(5)内均设置有射流风机(18)。
CN202111035372.4A 2021-08-31 2021-08-31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Active CN113685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5372.4A CN113685219B (zh) 2021-08-31 2021-08-31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5372.4A CN113685219B (zh) 2021-08-31 2021-08-31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219A true CN113685219A (zh) 2021-11-23
CN113685219B CN113685219B (zh) 2023-07-25

Family

ID=78585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5372.4A Active CN113685219B (zh) 2021-08-31 2021-08-31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521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27858A1 (ru) * 1977-07-04 1980-04-15 Восточн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Горноспасательного Дел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давлени воздуха на выемочном участке
KR100886350B1 (ko) * 2008-07-15 2009-03-03 (주)비엔텍아이엔씨 인공지능형 선택 급배기 방식의 터널 환기시스템
CN102080560A (zh) * 2010-12-15 2011-06-01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长距离独头掘进隧道风室接力通风方法
CN104314600A (zh) * 2014-09-05 2015-01-28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三条平行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法
CN105240040A (zh) * 2015-10-30 2016-01-13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斜井辅助双洞施工的通风方法
CN105350996A (zh) * 2015-10-26 2016-02-24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高原长隧道独头多巷道通风施工方法
CN205858397U (zh) * 2016-07-05 2017-01-04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施工中斜井与正洞通风系统
CN111206952A (zh) * 2020-03-16 2020-05-29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通风结构和通风系统
CN111677539A (zh) * 2020-06-01 2020-09-18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地温隧道的通风降温系统
CN112523774A (zh) * 2020-12-24 2021-03-19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斜井辅助正洞施工通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27858A1 (ru) * 1977-07-04 1980-04-15 Восточное Отделение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Горноспасательного Дел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давлени воздуха на выемочном участке
KR100886350B1 (ko) * 2008-07-15 2009-03-03 (주)비엔텍아이엔씨 인공지능형 선택 급배기 방식의 터널 환기시스템
CN102080560A (zh) * 2010-12-15 2011-06-01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长距离独头掘进隧道风室接力通风方法
CN104314600A (zh) * 2014-09-05 2015-01-28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三条平行隧道的施工通风方法
CN105350996A (zh) * 2015-10-26 2016-02-24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高原长隧道独头多巷道通风施工方法
CN105240040A (zh) * 2015-10-30 2016-01-13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斜井辅助双洞施工的通风方法
CN205858397U (zh) * 2016-07-05 2017-01-04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隧道施工中斜井与正洞通风系统
CN111206952A (zh) * 2020-03-16 2020-05-29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通风结构和通风系统
CN111677539A (zh) * 2020-06-01 2020-09-18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地温隧道的通风降温系统
CN112523774A (zh) * 2020-12-24 2021-03-19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斜井辅助正洞施工通风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国平: "小风室接力通风在引水隧洞斜井进主洞施工中的应用", 《隧道建设》, no. 09 *
刘国平;: "小风室接力通风在引水隧洞斜井进主洞施工中的应用", 隧道建设, no. 09 *
豆小天;陈庆怀;: "大风室接力通风在长斜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隧道建设, no. 01 *
豆小天等: "大风室接力通风在长斜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隧道建设》, no. 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219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97922U (zh) 一种长大隧道多作业面通风结构
CN100595420C (zh) 隧道辅助导坑洞内调压分配室通风施工方法
CN107387145B (zh) 一种长距离送风的长大隧道通风系统
CN202768046U (zh) 单斜井双正洞隧道施工射流通风结构
CN202391448U (zh) 长距离隧道无风门巷道式通风结构
CN102080560B (zh) 长距离独头掘进隧道风室接力通风方法
CN113446045A (zh) 一种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
CN102102527A (zh) 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
CN211230483U (zh) 一种中隔板风道式铁路双洞隧道
CN109707395B (zh) 具有上下层排烟道的双层盾构隧道及排烟道设置方法
CN113685219A (zh) 隧道压入式通风接力系统
KR20120077932A (ko) 지하 터널 환기 장치 및 환기 방법
CN108756989B (zh) 一种隧道通风系统及隧道通风方法
CN201963330U (zh) 机械化盘区通风系统
CN207297062U (zh) 长距离送风的长大隧道通风装置
CN111550276B (zh) 一种水电站场内交通隧道群开挖施工通风除尘方法
CN111365056B (zh) 基于复杂洞室群施工的分阶段通风方法
CN215804669U (zh) 一种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
CN212225294U (zh) 一种用于隧道长距离施工通风的装配式异形风道
CN113356917A (zh) 一种长距离独头掘进巷道的回风装置及其回风方法
CN212774370U (zh) 一种用于隧道长距离施工通风的整体式异形风道
CN212716709U (zh) 一种基于高地温隧道的通风降温系统
CN116480397A (zh) 用于高寒高海拔超特长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
CN219492296U (zh) 一种上山斜坡道的通风系统
CN111677542A (zh) 一种用于隧道长距离施工通风的整体式异形风道及构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