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2012A -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2012A
CN113672012A CN202111025641.9A CN202111025641A CN113672012A CN 113672012 A CN113672012 A CN 113672012A CN 202111025641 A CN202111025641 A CN 202111025641A CN 113672012 A CN113672012 A CN 113672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temperature
communicated
tray
fa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56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72012B (zh
Inventor
王亮
李超
杨志国
白宇皓
赵迎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256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2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2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2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72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2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涉及温湿度控制技术领域。温湿度控制装置的托盘设置于储物窑洞库的底部,风机组件安装于储物窑洞库的顶部,托盘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托盘的至少一端穿过储物窑洞库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托盘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均与通风管道连通;风机组件也与通风管道连通,且风机组件设置有穿过储物窑洞库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阀门设置于第一通风口与第三通风口处,且阀门与风机组件电连接;风机组件用于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导通。本申请具有能够实现储物窑洞库内外部空气的置换,贮藏环境参数更容易控制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湿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马铃薯“北方一作区”范围内,以地窖或土窑洞马铃薯贮藏主要方式,这种传统贮藏模式主要以外界自然冷源为冷量来源,以贮藏空间周围大量土层为蓄冷载体,可一定程度上解决马铃薯深秋到初春的马铃薯贮藏需要,而这种传统贮藏方式,贮藏期间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通过开关库门进行内外空气交换,实现降温和保持低温的目的。但受建造材料以及工艺所限,传统窑洞无论长短(15m-40m),跨度一般在3.5m左右,侧墙高2.5m、窑顶高3.5米,是一个狭长的贮藏空间,这就造成不同位点的贮藏环境参数一致性极差的问题。
传统窑洞依靠自然通风实现内外空气交换,通风过程被动粗放,窑内温湿度及气体成分等贮藏环境参数不易控制,整个贮藏期间因失水、生理伤害、腐烂以及发芽造成的损失25%以上。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对马铃薯贮藏时,其贮藏环境参数不易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贮藏环境参数不易控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储物窑洞库,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托盘、风机组件以及阀门,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底部,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顶部,其中,
所述托盘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所述托盘的至少一端穿过所述储物窑洞库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托盘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
所述风机组件也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且所述风机组件设置有穿过所述储物窑洞库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
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且所述阀门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
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对所述储物窑洞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控。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与控制器,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机、所述阀门、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所述风机的工作状态与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内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外部,所述风机组件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以及所述第三阀门电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三阀门开启,以处于外循环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包括多个,且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不同位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任意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之间传输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以处于内循环工作模式。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述风机组件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以及所述第三阀门电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传输的湿度大于阈值时,控制其中部分风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另一部分风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三阀门关闭,以处于外循环工作模式。
可选地,托盘的顶面设置为开口朝下的弧形,所述通风管道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所述主风道与所述次风道连通,所述主风道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中间位置,所述次风道设置于所述主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的主风道的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次风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托盘包括主模块与多个次模块,所述主模块与所述次模块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主模块中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所述主风道与所述次风道连通,所述次模块中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所述主模块与所述次模块中的主风道与次风道均分别对应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系统,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温湿度控制装置的风机组件,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储物窑洞库,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托盘、风机组件以及阀门,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底部,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顶部,所述托盘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所述托盘的至少一端穿过所述储物窑洞库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托盘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风机组件也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且所述风机组件设置有穿过所述储物窑洞库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且所述阀门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对所述储物窑洞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控。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与控制器,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机、所述阀门、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传输的信息;
依据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所述风机的工作状态与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应用于储物窑洞库,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托盘、风机组件以及阀门,托盘设置于储物窑洞库的底部,风机组件安装于储物窑洞库的顶部,其中,托盘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托盘的至少一端穿过储物窑洞库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托盘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均与通风管道连通;风机组件也与通风管道连通,且风机组件设置有穿过储物窑洞库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阀门设置于第一通风口与第三通风口处,且阀门与风机组件电连接;风机组件用于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对储物窑洞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控。一方面,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托盘置于储物窑洞库的底部,而马铃薯等储物放置于托盘后,能够通过托盘上的第二通风口实现出风,进而能够穿过储物堆垛实现空气的置换。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风机组件能够实现对不同通风口与的阀门的控制,进而实现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的工作,使得能够对储物窑洞库的温湿度进行调节,贮藏环境参数更容易控制。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湿度控制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湿度控制装置的透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中:
110-托盘;120-风机组件;130-阀门;111-第一通风口;112-第二通风口;121-第三通风口;200-储物窑洞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目前,对于马铃薯窑洞库,一般采用手动方式实现内外空气的交换,贮藏环境参数不易控制。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托盘、风机组件以及阀门,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控制,进而实现对贮藏环境参数的精准控制。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湿度控制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图1与图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该温湿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储物窑洞库200,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托盘110、风机组件120以及阀门130,托盘110设置于储物窑洞库200的底部,风机组件120安装于储物窑洞库200的顶部,其中,托盘110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托盘110的至少一端穿过储物窑洞库200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111,托盘110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112,第一通风口111与第二通风口112均与通风管道连通,风机组件120也与通风管道连通,且风机组件120设置有穿过储物窑洞库200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121。阀门130设置于第一通风口111与第三通风口121处,且阀门130与风机组件120电连接;风机组件120用于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130导通,以对储物窑洞库200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控。
其中,本申请所述的储物窑洞库200,可以为贮藏储物的窑洞库,例如,贮藏马铃薯、红薯等能够存储的时间较长的储物。
通过设置多个通风口与阀门130,可以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例如,通过第二通风口112吸收外界的空气,同时通过第一通风口111将内部的空气排出,实现内外空气的置换,能够对的储物窑洞库200内的空气温湿度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将内外空气进行置换,即为外循环。将储物窑洞库200中上层空气与下层空气进行循环,而不与外界空气发生置换,即为内循环。
可以理解地,托盘110设置于储物窑洞库200的底部,当储物置于储物窑洞库200内后,储物即置于托盘110上,一方面,能够通过内循环将顶层空气与底层空气进行循环,进而使各个位置的温湿度能够中和;另一方面,通过外循环的方式,能够将内外空气进行置换,进而能够通过内循环与外循环,实现对储物窑洞库200内温湿度的调节。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托盘110的顶面设置为开口朝下的弧形,通风管道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主风道与次风道连通,主风道设置于托盘110的中间位置,次风道设置于主风道的两侧;第一通风口111与的主风道的连通,第二通风口112与次风道连通。
即本申请中提供的托盘110异于通常的果蔬托盘110,其下端与地面相平,上端成微拱形结构。利用托盘110内部空间布置通风管道,如图3-图5所示,A管道表示主风道,B管道表示次风道,主风道可以将外界冷空气引入库内,微拱形上表面留有与次风道通气孔,同时主风道与次风道连通。
可选的,本申请并不对主风道与次风道的数量进行限定,本申请以一条主风道、两条次风道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地,在实际应用作用,也可能采用更多的风道进行空气置换,例如,采用一条主风道与四条次风道进行空气置换,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一条主风道与两条次风道时,两条次风道分别位于主风道的两侧,并通过托盘110内部“王”字形管道结构相连接,实现主风道进气,然后通过次风道上的第二通风口112将空气排入储物窑洞库200内。
通过设置弧形的托盘110顶面,一方面,可以使果蔬与地面隔开,有利于底层马铃薯堆温湿度的扩散。解决了马铃薯堆内部温湿度不均匀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弧形的托盘110顶面,可以使得中间的主风道体积更大,入气量更多,然后通过次风道上的第二通风口112将空气排入,空气的出气量更大,且均匀性更好。
同时,为了方便运输及便于安装,该托盘110具有拼插式结构,可选地,托盘110包括主模块与多个次模块,主模块与次模块可拆卸连接,且主模块中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主风道与次风道连通,次模块中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主模块与次模块中的主风道与次风道均分别对应设置。例如,可以采用拼插的方式将主模块与多个次模块连接,进而将内部管路连接,同时可根据储物窑洞库200的长度进行自由拼接。
例如,储物窑洞库200的长度为10m,主模块与多个次模块的长度为1m,则仅需要1个主模块与9个次模块即可实现拼接。
可以理解地,当主模块中主风道为一条,次风道为两条时,则主风道与次风道之间形成“王”字型结构。同时,每个次模块的结构相同,即包括三条平行的风道,且风道的位置与主模块中风道的位置相同,进而在将主模块与次模块连接,或将次模块与次模块拼插后,内部的主风道与次风道能够连通。
可选地,为了实现空气置换的均匀性,次模块相对于主模块对称设置,即主模块置于中间位置,并且将次模块分别位于主模块的两侧,且两侧的次模块的数量相等,例如,主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4个次模块。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储物窑洞库200的两侧均设置第一通风口111,进而使入风量更大,且均匀性更强。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风机组件120包括风机与控制器,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风机、阀门130、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依据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控制风机的工作状态与不同的阀门130导通,以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
即本申请中可以采用自动的方式实现温室度的调节,当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温湿度信息后,或将温湿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实现整体的调控。
当然地,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手动式的调节,例如,当用户接收到储物窑洞库200内温湿度异常的反馈后,可以手动的调节风机工作状态与阀门130的导通状态,进而也能够实现对温湿度的调控,在此不做限定。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所述的内循环与外循环模式,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储物窑洞库200的内部,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储物窑洞库200的外部,风机组件120通过连接通道与通风管道连通,阀门130包括第一阀门130、第二阀门130以及第三阀门130,第一阀门130设置于第一通风口111处,第二阀门130设置于连接通道中,第三阀门130设置于第三通风口121处,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阀门130、第二阀门130以及第三阀门130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风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同时控制第二阀门130关闭、第一阀门130与第三阀门130开启,以处于外循环工作模式。
当需要进行将储物窑洞库200内部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置换时,需要确定部温度与内部温度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例如,若将第一阈值设置为1℃,且马铃薯堆内部温度高于3℃时,并且外界温度低于0℃时,则此时温度差已经达到控制要求。控制器则会控制风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向外排风,则此时储物窑洞库200内,马铃薯堆上方形成负压,使得主风道吸气,引入外部冷空气,外部冷空气通过主风道以及“王”字形结构后,分散到托盘110两侧的次风道中,通过次风道上的第二通风口112,穿过上方马铃薯堆,最后使窑内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口111,形成外循环,完成窑内外空气交换,降低储物窑洞库200内的温度。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的风机组件120可以大于一个,例如,其数量可以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储物窑洞库200的左右两侧,同时,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有多个,例如在窑外、窑内的前中后、马铃薯堆上层与底层安装温度检测器。当窑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的上限时。两风机的第三出风口同时向外排风;当马铃薯堆底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下限时,风机控制箱停止工作,关闭第三通风口121处的阀门130。
第二种,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包括多个,且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储物窑洞库200的不同位置;其中,控制器还用于当任意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之间传输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风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同时控制第一阀门130与第三阀门130关闭、第二阀门130开启,以处于内循环工作模式。
例如,第二阈值设置为0.5℃,则当不同部位温度检测器检测出温度相差1摄氏度时,控制器控制一阀门130与所述第三阀门130关闭、第二阀门130开启,使得并通过主风道的“王”字结构和次风道上的通气孔,穿过上方马铃薯堆,回到窑内上方,再进入风机与连接通道,进入下一次的循环,直至所有位点温度差值在0.5℃以内,控制器控制风机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机可以为正反转电机,以实现吸气和排气的功能,例如,当电机正转时,实现吸气功能;当电机反转时,实现排气功能。
第三种,风机组件12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风机组件120通过连接通道与通风管道连通,阀门130包括第一阀门130、第二阀门130以及第三阀门130,第一阀门130设置于第一通风口111处,第二阀门130设置于连接通道中,第三阀门130设置于第三通风口121处,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阀门130、第二阀门130以及第三阀门130电连接;其中,控制器用于当湿度传感器传输的湿度大于阈值时,控制其中部分风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另一部分风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同时控制第三阀门130开启,所述第一阀门130与所述第二阀门130关闭,以处于外循环工作模式。
例如,第三阈值可以设定为85%,当窑内湿度达到90%,并且薯堆温度在设定区间内时。第三阀门130开启,同时第一阀门130与第二阀门130关闭,此时风机电机同向运转,使风第三阀门130部分出气,部分进气,实现储物窑洞库200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的快速置换,并置换出湿度较大的空气,以降低窑内湿度。
一般地,风机组件1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且两个风机组件120分别设置于储物窑洞库200的两侧,进而在湿度过高时,第三阀门130可以一进一出,实现空气的快速置换。
此外,当处于的窑内预贮阶段时,控制器可以根据时间控制,定时换气,每工作50分钟,停止10分钟。此时不以降温为目的,主要以带走窑内及马铃薯表面的多余水分,尽可能降低窑内环境的湿度,促进马铃薯表皮成熟,伤口愈合,降低腐烂,使马铃薯块进入休眠状态。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系统,该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上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温湿度控制装置的风机组件120,温湿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储物窑洞库200,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托盘110、风机组件120以及阀门130,托盘110设置于储物窑洞库200的底部,风机组件120安装于储物窑洞库200的顶部,托盘110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托盘110的至少一端穿过储物窑洞库200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111,托盘110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112,第一通风口111与第二通风口112均与通风管道连通;风机组件120也与通风管道连通,且风机组件120设置有穿过储物窑洞库200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121;阀门130设置于第一通风口111与第三通风口121处,且阀门130与风机组件120电连接;该方法包括:
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130导通,以对储物窑洞库200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风机组件120包括风机与控制器,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温湿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风机、阀门130、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方法包括:
接收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传输的信息;
依据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控制风机的工作状态与不同的阀门130导通,以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应用于储物窑洞库,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托盘、风机组件以及阀门,托盘设置于储物窑洞库的底部,风机组件安装于储物窑洞库的顶部,其中,托盘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托盘的至少一端穿过储物窑洞库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托盘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均与通风管道连通;风机组件也与通风管道连通,且风机组件设置有穿过储物窑洞库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阀门设置于第一通风口与第三通风口处,且阀门与风机组件电连接;风机组件用于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对储物窑洞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控。一方面,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托盘置于储物窑洞库的底部,而马铃薯等储物放置于托盘后,能够通过托盘上的第二通风口实现出风,进而能够穿过储物堆垛实现空气的置换。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风机组件能够实现对不同通风口与的阀门的控制,进而实现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的工作,使得能够对储物窑洞库的温湿度进行调节,贮藏环境参数更容易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储物窑洞库,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托盘、风机组件以及阀门,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底部,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顶部,其中,
所述托盘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所述托盘的至少一端穿过所述储物窑洞库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托盘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
所述风机组件也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且所述风机组件设置有穿过所述储物窑洞库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
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且所述阀门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
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对所述储物窑洞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与控制器,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机、所述阀门、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所述风机的工作状态与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内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外部,所述风机组件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以及所述第三阀门电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达到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三阀门开启,以处于外循环工作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包括多个,且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不同位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任意两个第一温度传感器之间传输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开启,以处于内循环工作模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述风机组件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三阀门,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连接通道中,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以及所述第三阀门电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湿度传感器传输的湿度大于阈值时,控制其中部分风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另一部分风机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同时控制所述第三阀门开启,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以处于外循环工作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顶面设置为开口朝下的弧形,所述通风管道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所述主风道与所述次风道连通,所述主风道设置于所述托盘的中间位置,所述次风道设置于所述主风道的两侧;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的主风道的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次风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主模块与多个次模块,所述主模块与所述次模块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主模块中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所述主风道与所述次风道连通,所述次模块中包括主风道与次风道,所述主模块与所述次模块中的主风道与次风道均分别对应设置。
8.一种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9.一种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温湿度控制装置的风机组件,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储物窑洞库,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托盘、风机组件以及阀门,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底部,所述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储物窑洞库的顶部,所述托盘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所述托盘的至少一端穿过所述储物窑洞库并形成与外部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托盘的顶面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均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所述风机组件也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且所述风机组件设置有穿过所述储物窑洞库并与外部连通的第三通风口;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且所述阀门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控制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对所述储物窑洞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调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与控制器,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还包括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风机、所述阀门、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传输的信息;
依据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所述风机的工作状态与不同的阀门导通,以处于内循环或外循环工作模式。
CN202111025641.9A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Active CN113672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5641.9A CN113672012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5641.9A CN113672012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2012A true CN113672012A (zh) 2021-11-19
CN113672012B CN113672012B (zh) 2022-11-08

Family

ID=78548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5641.9A Active CN113672012B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201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6222A (zh) * 2009-12-28 2011-06-29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一种小型农产品储藏窖
CN102306044A (zh) * 2011-07-19 2012-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高密度计算机房室自动控制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202310649U (zh) * 2011-10-25 2012-07-1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一种压差式通风调控马铃薯贮藏窖内温湿度的通风系统
CN204191336U (zh) * 2014-10-29 2015-03-11 毛杨毅 一种窑洞式光控增绒设施
CN205030435U (zh) * 2015-09-08 2016-02-17 湖南金鹰果业有限公司 模拟窑洞橙子保鲜系统
CN206371413U (zh) * 2016-08-25 2017-08-04 益阳龙岭黑茶有限公司 一种带温湿度调节系统的茶叶烘房
CN108052141A (zh) * 2018-01-23 2018-05-1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 马铃薯贮藏通风控制装置及系统
CN111503970A (zh) * 2020-04-17 2020-08-07 山东昊坤果业有限公司 智能果蔬保鲜库及利用该库进行地瓜保鲜存储的方法
CN212876791U (zh) * 2020-08-28 2021-04-06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一种生鲜农产品贮藏设施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6222A (zh) * 2009-12-28 2011-06-29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一种小型农产品储藏窖
CN102306044A (zh) * 2011-07-19 2012-01-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高密度计算机房室自动控制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CN202310649U (zh) * 2011-10-25 2012-07-1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一种压差式通风调控马铃薯贮藏窖内温湿度的通风系统
CN204191336U (zh) * 2014-10-29 2015-03-11 毛杨毅 一种窑洞式光控增绒设施
CN205030435U (zh) * 2015-09-08 2016-02-17 湖南金鹰果业有限公司 模拟窑洞橙子保鲜系统
CN206371413U (zh) * 2016-08-25 2017-08-04 益阳龙岭黑茶有限公司 一种带温湿度调节系统的茶叶烘房
CN108052141A (zh) * 2018-01-23 2018-05-1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 马铃薯贮藏通风控制装置及系统
CN111503970A (zh) * 2020-04-17 2020-08-07 山东昊坤果业有限公司 智能果蔬保鲜库及利用该库进行地瓜保鲜存储的方法
CN212876791U (zh) * 2020-08-28 2021-04-06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一种生鲜农产品贮藏设施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陆琳: "第十二讲 多功能烘干窑", 《云南农业》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2012B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487B (zh) 一种全密闭环境植物育苗的通风方法及其通风装置
CN102282983B (zh) 一种粮仓分层通风方法及其系统
WO2022031836A1 (en) Greenhouse
US20100273412A1 (en)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 Perishable Goods Store
JP5989413B2 (ja) 植物栽培装置及び植物栽培方法
CN100410593C (zh) 平房仓低温储粮膜下通风方法及其装置
KR102006814B1 (ko) 버섯재배사
CN109144151A (zh) 畜牧养殖场舍环境控制系统
JP2001231376A (ja) 育苗装置及び育苗方法
CN201718259U (zh) 一种全密闭环境植物育苗的通风装置
KR20140102822A (ko) 식물 공장 컨테이너
CN113672012B (zh) 一种温湿度控制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KR101266488B1 (ko) 열회수형 환기방식을 포함한 농업용 냉난방장치
CN114364252B (zh) 温室
CN112066659A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烘干机的循环排湿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970806U (zh) 一种仓内制冷控温的粮仓
CN107013072B (zh) 浅圆仓、立筒仓、砖圆仓、钢板仓分层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
JP2022534816A (ja) 気候システム
JP2931532B2 (ja) 接ぎ木苗養生装置
CN114208505A (zh) 一种调节粮食仓储环境的多用途储粮机
CN202043503U (zh) 一种温室换气装置
CN207400020U (zh) 一种用于农业温室大棚的新型空气处理系统
US11957093B2 (en) Greenhouse
CN214170080U (zh) 一种三段式日光温室甘薯储藏库
CN213907571U (zh) 一种粮库智能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