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4740A - 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4740A
CN113654740A CN202110908363.5A CN202110908363A CN113654740A CN 113654740 A CN113654740 A CN 113654740A CN 202110908363 A CN202110908363 A CN 202110908363A CN 113654740 A CN113654740 A CN 113654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air tightness
detection
movable plate
earphon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83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4740B (zh
Inventor
任晓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aq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QS Inf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QS Inf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QS Inf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83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47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4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4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4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4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系统包括定位装置和气密性检测装置;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对耳机壳体定位的定位件,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部,每个所述定位部均用于容纳一个耳机壳体;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调节组件和至少两个气密性检测组件,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容纳在定位件内耳机壳体的气密性,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位置;其中,每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检测一个对应耳机壳体的气密性;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一次性对多个耳机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且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各自独立工作,相互间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耳机壳体气密性检测的速度,检测过程更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耳机组装过程中,需要对耳机壳体的尺寸段差和气密性进行检测;故激光检测模块和气密性检测模块在耳机组装中,越来越重要,激光检测模块和气密性检测模块已经成为耳机组装领域的核心技术。
现有激光检测模块和气密性检测模块主要为了保证组装后的良率,检出不良品,但现有气密性检测模块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一次只能检测一个耳机壳体,检测效率低,影响生成进度。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一次性对多个耳机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且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各自独立工作,相互间不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耳机壳体气密性检测的速度;且优化了结构,将气密性检测装置和位置检测装置高度集成,使得气密性检测装置和位置检测装置能够同时对耳机壳体进行尺寸检测和气密性检测,检测过程更高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包括定位装置和气密性检测装置;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对耳机壳体定位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部,每个所述定位部均用于容纳一个所述耳机壳体;
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调节组件和至少两个气密性检测组件,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容纳在定位件内耳机壳体的气密性,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位置;其中,每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检测一个对应耳机壳体的气密性。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
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活动板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
沿着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上,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以使得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或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数量和所述定位部的数量相一致,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数量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件和三个气缸;
三个所述气缸均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气缸还与所述第二活动板连接,所述气缸的数量与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个所述气缸与一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三活动板和第四活动板,所述第三活动板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孔,所述第四活动板上设置有第四调节孔;
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动板上,所述第三活动板和所述第四活动板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件能够沿着第三调节孔和/或第四调节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的包胶头,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包胶头和所述气缸相连通,以使得所述气缸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包胶头进入待检测的耳机壳体内,进而对耳机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包括位置检测装置、限位装置和如上所述的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
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耳机壳体移动;
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设置在定位件上的耳机壳体尺寸的尺寸检测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尺寸检测组件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所述尺寸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件的一侧,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件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尺寸检测组件检测耳机壳体的尺寸时,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能够检测所述耳机壳体的气密性。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抵接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待安装面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抵接组件连接,所述抵接组件至少包括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包括镂空部和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环绕形成所述镂空部;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耳机壳体抵接,所述尺寸检测组件能够透过所述镂空部检测所述耳机壳体的尺寸。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耳机壳体是否放置在所述定位件内;
当所述耳机壳体放置在所述定位件内后,获取所述耳机壳体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限位装置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抵接位置;其中,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限位装置未与所述耳机壳体抵接的位置,所述抵接位置为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耳机壳体抵接的位置;
控制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对所述耳机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同时控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对所述耳机壳体进行尺寸检测,并生成检测完成信息;
根据所述检测完成信息控制所述限位装置由抵接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
控制将所述定位件由工作位置转动至上料位置;其中,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耳机壳体能够进行检测的位置;所述上料位置为取下所述耳机壳体或重新放入耳机壳体的位置。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一次性对多个耳机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且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各自独立工作,相互间不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耳机壳体气密性检测的速度。
2.本发明优化结构,将气密性检测装置和位置检测装置高度集成,使得气密性检测装置和位置检测装置能够同时对耳机壳体进行尺寸检测和气密性检测,检测过程更高效。
3.本发明的三个气密性检测装置各自单独设计,各自独立控制行程/气压等参数,便于设备调试和稳定性使用;气密性测头采用特殊包胶工艺,气密性测头的硬度选择和制作工艺也在保护范围内,优化测头的结构和接触面的材质硬度,达成更好的贴合性能,确保气密性检测可靠稳定。
4.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再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了气密性检测组件位置的逐步调节,能够精准调节气密性检测组件位置,使其与耳机壳体紧密贴合,确保耳机壳体气密性检测可靠稳定。
5.本发明通过在第三活动板上设置第二调节孔和在所述第四活动板上设置第四调节孔,使得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能够一起沿着所述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和/或所述第四调节孔的长度方向调节位置;并通过在第一活动上设置第一调节孔和在所述第二活动板上设置第二调节孔,使得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调节孔的长度方向和/或所述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调节位置,实现了气密性检测组件位置的逐步调节,能够精准调节气密性检测组件位置,使其与耳机壳体紧密贴合,确保耳机壳体气密性检测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上料装置连接后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定位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施例所述定位部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施例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耳机壳体连接后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施例所述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的结构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1-上料装置;2-位置检测装置;3-气密性检测装置;4-定位装置;5-耳机壳体;11-定位板;12-第一驱动组件;13-定位件;21-第二驱动组件;22-尺寸检测组件;31-调节组件;32-气密性检测组件;33-固定件;34-气缸;41-抵接组件;42-支撑组件;131-定位部;311-第一调节组件;312-第二调节组件;411-抵接件;3111-第一活动板;3112-第二活动板;3113-第三活动板;3114-第四活动板;4111-抵接部;31111-第一调节孔;31121-第二调节孔;31131-第三调节孔;31141-第四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现有激光检测模块和气密性检测模块主要为了保证组装后的良率,检出不良品,但现有气密性检测模块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一次只能检测一个耳机壳体,检测效率低,影响生成进度。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一次性对多个耳机壳体进行气密性检测,且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各自独立工作,相互间不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耳机壳体气密性检测的速度;且本发明优化了结构,将气密性检测装置和位置检测装置高度集成,使得气密性检测装置和位置检测装置能够同时对耳机壳体进行尺寸检测和气密性检测,检测过程更高效;其次,三个气密性检测装置各自单独设计,各自独立控制行程/气压等参数,便于设备调试和稳定性使用;气密性测头采用特殊包胶工艺,气密性测头的硬度选择和制作工艺也在保护范围内,优化测头的结构和接触面的材质硬度,达成更好的贴合性能,确保气密性检测可靠稳定。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包括定位装置1和气密性检测装置3;
所述定位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对耳机壳体5定位的定位件13,所述定位件13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部131,每个所述定位部131均用于容纳一个所述耳机壳体5;
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包括调节组件31和至少两个气密性检测组件32,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用于检测容纳在定位件13内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所述调节组件31用于调节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位置;其中,每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检测一个对应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32一次性对多个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且多个气密性检测组件32各自独立工作,相互间不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耳机壳体5气密性检测的速度。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装置1还包括定位板11和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板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12,所述定位件13设置在所述定位板11上。
如图7所示,所述定位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13间隔设置在所述定位板11,且两个所述定位件13的连线经过所述定位板11的中心。
具体地,在所述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工作时,所述定位板11上的两个定位件13一个处于工作位置,另一个一定处于上料位置;其中,所述耳机壳体5处于工作位置时进行检测,所述耳机壳体5处于上料位置时能够进行上料、下料。
如图8所示,所述定位件13包括三个定位部131,每个所述定位部131均容纳一个所述耳机壳体5。
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组件31包括第一调节组件311和第二调节组件312,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用于调节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位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2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和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位置;本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2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和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位置进行调节,再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11对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了气密性检测组件32位置的逐步调节,能够精准调节气密性检测组件32位置,使其与耳机壳体5紧密贴合,确保耳机壳体5气密性检测可靠稳定。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包括第一活动板3111和第二活动板3112;
所述第一活动板311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31111,所述第二活动板3112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31121;
沿着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第一活动板3111和第二活动板3112,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3111上,所述第一活动板311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112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以使得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1和/或第二调节孔31121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1为长条孔,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1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1为长条孔,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1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具体地,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1在第二活动板311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数量和所述定位部131的数量相一致,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数量为三个;通过设置三个气密性检测组件32一次性对三个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耳机壳体5气密性检测的速度,也满足了生产速率。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还包括固定件33和三个气缸34;
三个所述气缸34均固定在所述固定件33上,所述气缸34还与所述第二活动板3112连接,所述气缸34的数量与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个所述气缸34与一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相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3还与所述第三活动板3113连接,三个所述气缸34固定在所述固定件33上,形成一个能够一起移动的整体。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33为固定支架,三个所述气缸34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动板3113连接,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板3112连接。
具体地,一个所述气缸34与一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相互独立不相互影响,其中一个气密性检测组件32出现故障,只需更换一个气密性检测组件32即可,无需全部更换,节省了成本。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2包括第三活动板3113和第四活动板3114,所述第三活动板3113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孔31131,所述第四活动板3114上设置有第四调节孔31141;
所述固定件33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动板3113上,所述第三活动板3113和所述第四活动板3114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件33能够沿着第三调节孔31131和/或第四调节孔31141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三活动板3113上设置第二调节孔31121和在所述第四活动板上设置第四调节孔31141,使得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2能够一起沿着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1的长度方向和/或所述第四调节孔31141的长度方向调节位置;并通过在第一活动板3111上设置第一调节孔31111和在所述第二活动板3112上设置第二调节孔31121,使得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1的长度方向和/或所述第二调节孔31121的长度方向调节位置,实现了气密性检测组件32位置的逐步调节,能够精准调节气密性检测组件32位置,使其与耳机壳体5紧密贴合,确保耳机壳体5气密性检测可靠稳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孔31131为长条孔,所述第三调节孔311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调节孔31131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三调节孔3113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调节孔31141为长条孔,所述第四调节孔311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调节孔31141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四调节孔3114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具体地,所述第三调节孔31131在第四活动板3114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四调节孔3114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为螺栓、螺钉等。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包括第三连接件和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的包胶头,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活动板3111固定连接,且所述包胶头和所述气缸34相连通,以使得所述气缸34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包胶头进入待检测的耳机壳体5内,进而对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
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件为板状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壳体5通过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检测气密性,具体为将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伸入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并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控制所述气缸34通过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对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腔体充气,并检测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腔体的压强是否在压强预设范围,当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腔体的压强在压强预设范围则判定所述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良好;当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腔体的压强不在压强预设范围内则判定所述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出现问题,判定为不良品或需要重新组装当前耳机壳体5。
具体地,所述包胶头伸入所述耳机壳体5后,所述包胶头与所述耳机壳体5贴合,贴合后检测所述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包胶头采用包胶处理,所述包胶头的硬度为肖氏55度,优化测头的结构和接触面的材质硬度,使得产品被测轮廓吻合良好,达成更好的贴合性能,确保气密性检测可靠稳定。
具体地,所述包胶头依照所述耳机壳体5的产品轮廓进行仿形设计,使得所述包胶头能够与所述耳机壳体5更好的贴合,确保所述耳机壳体5密封,从而更容易检测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
如图9所示本发明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包括位置检测装置2、限位装置4和如上所述的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
所述限位装置4用于限制耳机壳体5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位置检测装置2包括用于检测设置在定位件13上的耳机壳体5尺寸的尺寸检测组件22和用于驱动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21;
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设置在所述定位件13的一侧,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设置在所述定位件13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检测耳机壳体5的尺寸时,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能够检测所述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优化了结构,将气密性检测装置3和位置检测装置2高度集成,使得气密性检测装置3和位置检测装置2能够同时对耳机壳体5进行尺寸检测和气密性检测,检测过程更高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为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获取耳机壳体5的第一位置信息、三个第二位置信息和三个第三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为耳机壳体5表面特定点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为耳机壳体5上热熔完成后的PIN表面,所述第三位置信息为耳机壳体5安装镜片后的表面;
具体地,根据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获取所述耳机壳体5上特定点的第一位置信息、根据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获取所述镜片上的三个第三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获取三个热熔后的PIN表面的第二位置信息。
更进一步地,将获取到的三个第二位置信息进行比较获取到三个PIN表面的高度值差异;并将三个第二位置信息分别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分别得到三个第二位置信息与第一位置信息的段差信息;根据所述段差信息和第一预设段差范围,判断三个PIN尺寸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段差范围为段差合理范围,所述第一预设段差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将获取到第一位置信息分别与镜片上的三个第三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分别得到三个第三位置信息与第一位置信息的段差信息;根据所述段差信息和第二预设段差范围,判断耳机壳体5安装镜片后的表面倾斜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段差范围为倾斜合理范围,所述第二预设段差范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抵接组件41和支撑组件42,所述支撑组件42的一端与待安装面连接,所述支撑组件42的另一端与抵接组件41连接,所述抵接组件41至少包括抵接件411,所述抵接件411包括镂空部和抵接部4111,所述抵接部4111环绕形成所述镂空部;
所述抵接部4111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能够透过所述镂空部检测所述耳机壳体5的尺寸。
如图6所示,所述抵接组件41包括三个抵接件411,三个所述抵接件411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42上;
一个所述抵接件411与一个定位部131的位置相对应,且一个所述抵接件411能够抵接在一个所述定位部131内的耳机壳体5。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上料装置1、所述位置检测装置2和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限位装置4来限制所述耳机壳体5移动,同时控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2检测耳机壳体5的尺寸,且控制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检测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内存储有抵接组件41的移动轨迹,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三个所述气缸34,使得三个气密性检测组件32能够独立工作,即可分别对三个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且三个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检测不需要同步进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三个气密性检测装置3各自单独设计,各自独立控制行程/气压等参数,便于设备调试和稳定性使用;气密性测头采用特殊包胶工艺,气密性测头的硬度选择和制作工艺也在保护范围内,优化测头的结构和接触面的材质硬度,达成更好的贴合性能,确保气密性检测可靠稳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器获取到所述抵接组件41由抵接位置移动为初始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带动所述定位板11转动,使得一个所述定位件13由工作位置转动至上料位置,另一个所述定位件13由上料位置转动至工作位置;再控制所述抵接组件41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抵接位置,最后控制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对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并控制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对同一耳机壳体5进行尺寸检测。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定位板11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设置在所述定位件13内的指定的耳机壳体5的位置信息,当定位件13内的耳机壳体5被取出后,第一位置传感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带动所述定位板11转动;
具体地,所述指定的耳机壳体5是指在一个定位件13上最后被取下的耳机壳体5。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4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42上,且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抵接组件41移动;且所述抵接组件41存在两种工作位置,第一种为抵接位置,所述抵接位置为所述抵接组件41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另一种为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抵接组件41未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抵接组件41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抵接位置,以使得所述抵接组件41能够对放置在定位件13内的耳机壳体5进行抵接;所述控制器还能够在完成尺寸检测和气密性检测后,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抵接组件41由抵接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
所述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的工作过程:当操作员将耳机壳体5放置在定位件13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驱动所述定位板11转动,将放置耳机壳体5的定位件13转动至工作位置;控制所述限位装置4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定位;所述耳机壳体5定位后,通过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尺寸检测,同时通过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当尺寸检测和气密性检测均完成后,控制所述限位装置4不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定位,并控制所述定位板11转动,将容纳有检测完成的所述耳机壳体5的定位件13转动至上料位置进行上、下料操作。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耳机壳体5是否放置在所述定位件13内;
当所述耳机壳体5放置在所述定位件13内后,获取所述耳机壳体5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限位装置4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抵接位置;其中,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限位装置4未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的位置,所述抵接位置为所述限位装置4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的位置;
控制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同时控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2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尺寸检测,并生成检测完成信息;
根据所述检测完成信息控制所述限位装置4由抵接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
控制将所述定位件13由工作位置转动至上料位置;其中,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耳机壳体5能够进行检测的位置;所述上料位置为取下所述耳机壳体5或重新放入耳机壳体5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判断所述耳机壳体5是否放置在所述定位件13内包括:
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获取所述耳机壳体5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位置信息,判断所述耳机壳体5是否放置在所述定位件13内;
当所述位置信息与所述预设位置信息不匹配,判定所述耳机壳体5未放置到位;当所述耳机壳体5未放置到位,则展示提示信息,以使得操作员能够重新放置所述耳机壳体5;其中,所述提示信息为声音或文字信息。
当所述位置信息与所述预设位置信息相匹配,判定所述耳机壳体5放置在所述定位件13内。
具体地,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放置在所述定位件13上耳机壳体5的位置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件13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件13间隔设置在所述定位板11上;其中一个所述定位件13为上料位置,另一个所述定位件13一定处于工作位置,即两个所述定位件13可一边上料一边检测,这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所述控制将所述定位件13由工作位置转动至上料位置包括:
控制一个所述定位件13由工作位置转动至上料位置,另一个所述定位件13由上料位置转动至工作位置。
具体地,所述控制将所述定位件13由工作位置转动至上料位置之后还包括:
将在一个所述定位件13内的耳机壳体5取下,并重新放置耳机壳体5在所述定位件13内;
对另一个所述定位件13内的耳机壳体5进行尺寸检测和气密性检测。
具体地,所述控制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包括:
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与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抵接后,控制气缸34通过气密性检测组件32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充气;
检测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腔体的压强是否在压强预设范围;
当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腔体的压强不在压强预设范围则判定所述耳机壳体5气密性出现问题,为不良品;
当所述耳机壳体5内部腔体的压强在压强预设范围则判定所述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良好,为良品。
本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设置于服务器之中以保存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方法相关的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该至少一条指令、该至少一段程序、该代码集或指令集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耳机壳体的检测方法。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网络服务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1)和气密性检测装置(3);
所述定位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对耳机壳体(5)定位的定位件(13),所述定位件(13)包括至少两个定位部(131),每个所述定位部(131)均用于容纳一个所述耳机壳体(5);
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包括调节组件(31)和至少两个气密性检测组件(32),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用于检测容纳在定位件(13)内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所述调节组件(31)用于调节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位置;其中,每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检测一个对应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1)包括第一调节组件(311)和第二调节组件(312),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用于调节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位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2)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和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11)包括第一活动板(3111)和第二活动板(3112);
所述第一活动板(311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孔(31111),所述第二活动板(3112)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31121);
沿着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第一活动板(3111)和第二活动板(3112),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3111)上,所述第一活动板(311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112)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以使得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调节孔(31111)和/或第二调节孔(31121)的长度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数量和所述定位部(131)的数量相一致,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数量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还包括固定件(33)和三个气缸(34);
三个所述气缸(34)均固定在所述固定件(33)上,所述气缸(34)还与所述第二活动板(3112)连接,所述气缸(34)的数量与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个所述气缸(34)与一个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12)包括第三活动板(3113)和第四活动板(3114),所述第三活动板(3113)上设置有第三调节孔(31131),所述第四活动板(3114)上设置有第四调节孔(31141);
所述固定件(33)设置在所述第三活动板(3113)上,所述第三活动板(3113)和所述第四活动板(3114)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件(33)能够沿着第三调节孔(31131)和/或第四调节孔(31141)的长度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包括第三连接件和固定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的包胶头,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活动板(3111)固定连接,且所述包胶头和所述气缸(34)相连通,以使得所述气缸(34)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包胶头进入待检测的耳机壳体(5)内,进而对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
8.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检测装置(2)、限位装置(4)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
所述限位装置(4)用于限制耳机壳体(5)移动;
所述位置检测装置(2)包括用于检测设置在定位件(13)上的耳机壳体(5)尺寸的尺寸检测组件(22)和用于驱动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21);
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设置在所述定位件(13)的一侧,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设置在所述定位件(13)的另一侧,使得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检测耳机壳体(5)的尺寸时,所述气密性检测组件(32)能够检测所述耳机壳体(5)的气密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4)包括抵接组件(41)和支撑组件(42),所述支撑组件(42)的一端与待安装面连接,所述支撑组件(42)的另一端与抵接组件(41)连接,所述抵接组件(41)至少包括抵接件(411),所述抵接件(411)包括镂空部和抵接部(4111),所述抵接部(4111)环绕形成所述镂空部;
所述抵接部(4111)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所述尺寸检测组件(22)能够透过所述镂空部检测所述耳机壳体(5)的尺寸。
10.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8-9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壳体的检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耳机壳体(5)是否放置在所述定位件(13)内;
当所述耳机壳体(5)放置在所述定位件(13)内后,获取所述耳机壳体(5)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限位装置(4)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抵接位置;其中,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限位装置(4)未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的位置,所述抵接位置为所述限位装置(4)与所述耳机壳体(5)抵接的位置;
控制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气密性检测,同时控制所述位置检测装置(2)对所述耳机壳体(5)进行尺寸检测,并生成检测完成信息;
根据所述检测完成信息控制所述限位装置(4)由抵接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
控制将所述定位件(13)由工作位置转动至上料位置;其中,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耳机壳体(5)能够进行检测的位置;所述上料位置为取下所述耳机壳体(5)或重新放入耳机壳体(5)的位置。
CN202110908363.5A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Active CN113654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8363.5A CN113654740B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8363.5A CN113654740B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4740A true CN113654740A (zh) 2021-11-16
CN113654740B CN113654740B (zh) 2022-08-30

Family

ID=7849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8363.5A Active CN113654740B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47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1855A (zh) * 2023-10-08 2023-11-10 深圳市湘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水密性检测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39024U (zh) * 2015-01-30 2015-07-01 深圳市领略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自动检测机
CN205333268U (zh) * 2016-01-15 2016-06-22 宁波新邦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头动态密封性检测工位
CN107421452A (zh) * 2017-08-28 2017-12-01 苏州康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旋转检测整形机构
CN207622937U (zh) * 2017-12-20 2018-07-17 武汉芬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性检测自动化流水线
CN208012824U (zh) * 2018-04-08 2018-10-26 华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产品气密性的设备
CN109297405A (zh) * 2018-10-05 2019-02-01 苏州佳裕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精密结构件任意孔径螺牙位置度及尺寸快速检测器具
CN110132504A (zh) * 2019-05-13 2019-08-16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气密性测试方法
CN210807657U (zh) * 2019-11-07 2020-06-19 深圳市美迪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出厂前防水性能检测装置
CN112880613A (zh) * 2021-01-15 2021-06-01 珠海市南特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兰检测一体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439024U (zh) * 2015-01-30 2015-07-01 深圳市领略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自动检测机
CN205333268U (zh) * 2016-01-15 2016-06-22 宁波新邦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头动态密封性检测工位
CN107421452A (zh) * 2017-08-28 2017-12-01 苏州康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旋转检测整形机构
CN207622937U (zh) * 2017-12-20 2018-07-17 武汉芬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性检测自动化流水线
CN208012824U (zh) * 2018-04-08 2018-10-26 华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产品气密性的设备
CN109297405A (zh) * 2018-10-05 2019-02-01 苏州佳裕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精密结构件任意孔径螺牙位置度及尺寸快速检测器具
CN110132504A (zh) * 2019-05-13 2019-08-16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气密性测试装置及气密性测试方法
CN210807657U (zh) * 2019-11-07 2020-06-19 深圳市美迪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出厂前防水性能检测装置
CN112880613A (zh) * 2021-01-15 2021-06-01 珠海市南特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兰检测一体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1855A (zh) * 2023-10-08 2023-11-10 深圳市湘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水密性检测装置
CN117041855B (zh) * 2023-10-08 2024-02-27 深圳市湘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水密性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4740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4740B (zh) 一种耳机壳体的检测系统、设备及方法
JP6502946B2 (ja) 付加製造装置および付加製造方法
JP7174683B2 (ja) ロボット溶接ガンの姿勢の正規化
US6333488B1 (en) Method for setting up and controlling confinement media flow in laser shock peening
CN100367067C (zh) 工作工具或传感器的机器人定位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改进
US5758406A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d electrical testing of a magnetic head
EP2179173B1 (en) Levelling of root bushings on blades for wind turbines
WO2005005089A1 (en) A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welding robot tool
US20200393328A1 (en) Wireless antenna system for sensors on circumferential interior surface of turbomachine casing
BR102016016884A2 (pt) métodos para usinar uma peça de trabalho e para reparar uma ponta de aerofólio
JP2015171260A (ja) 位置決め部材、位置決め装置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046399A (ja) パラレルリンクロボット
US20150336221A1 (en) Tool for assembling components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ame
JP6812455B2 (ja) 部品製造方法及び部品製造システム
CN110785551A (zh) 用于组装涡轮机的方法
US11179820B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tool for machining circumferential interior surface of turbomachine casing
US1195290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ors on only part of circumferential interior surface of turbomachine casing
JP3523249B1 (ja) カム溝付円筒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カム溝付円筒
CN107462410A (zh) 一种淋浴房活动门滑轮的寿命检测装置
CN212399639U (zh) 工具快换装置
BR112015025047B1 (pt) conjunto de eletrodo superior para fixadores de solda, conjunto de pistola de solda e método de detecção de uma característica de soldagem de fixador durante a soldagem
JP5722668B2 (ja) タイヤ製造装置及びタイヤ製造方法
JP2006091010A (ja) 媒体装置の動作トルクを測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回動ドアをテストするための装置、媒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ドアに関連付けられるトルクを直接測定する方法
CN108759747B (zh) 切割支架校验系统
TWM474148U (zh) 精密控制組裝力與量測高度之組裝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11 No. 2, Kunlun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Jiaqish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11 No. 2, Kunlun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IAQISHI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