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3197A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3197A
CN113653197A CN202111029519.9A CN202111029519A CN113653197A CN 113653197 A CN113653197 A CN 113653197A CN 202111029519 A CN202111029519 A CN 202111029519A CN 113653197 A CN113653197 A CN 113653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guide
liquid storage
precast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95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3197B (zh
Inventor
熊卓亚
李�昊
谢霖军
范奎涛
李小君
谢嘉成
胡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ohu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ohu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ohu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ohu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95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3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3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3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3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3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02Joists; Girders, trusses, or trusslike structures, e.g. prefabricated; Lintels; Transoms; Br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wage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包括预制梁、预制板以及辅助导向装置,辅助导向装置设置有N个,N为整数且不小于1,辅助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安装座,导向杆通过安装座与预制梁宽度方向的侧壁连接,导向杆顶端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上,预制板的下表面竖向贯通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竖向穿设于导向孔内,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适配;预制梁的上表面开设有加深槽,加深槽平行预制梁设置,预制板的侧向预留筋为弯折筋,弯折筋背离预制板的一端伸入至加深槽内,预制板上表面还连接有用于向加深槽灌注粘接浆液的灌浆装置。本申请具有在吊装时,提高预制板水平方向稳定性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板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通常是连接于跨度较小的次梁上,次梁作为载体并将叠合楼板承受的荷载传递给跨度较大的主梁上。
叠合楼板其在施工前通常会采用BIM进行安装模拟,以确保预制板安装的可实施性。同时,BIM还能给各参见单位提供操作便利,例如造价单位便于计算造价、业主单位便于把控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等。
叠合楼板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建立BIM模型,通过建模软件运算在现场吊装时预制板碰撞情况。
预制板的周侧壁上会固定连接侧向预留筋,预制梁的上表面会固定连接顶端预留筋。侧向预留筋均会沿预制板的侧壁间隔排布有若干根。顶端预留筋会沿预制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若干根。
在预制板安装时,需将侧向预留筋和顶端预留筋间隔设置。在位于预制梁宽度两侧的两预制板均吊运、调节完毕后,在预制梁的上表面绑扎叠合次梁的上部钢筋笼,在预制板上绑扎叠合楼板的上部钢筋网,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的板梁结构。
在BIM模拟过程中通常会忽视现场风荷载对吊装的影响,因此,预制板吊装时受到现场风荷载作用下,预制板易发生晃动,易降低安装精度以及安装安全性能。并且,由于预制板的晃动,还易造成预制板的侧向预留筋与预制梁上的顶端预留筋发生碰撞、干涉。
对于由碰撞而弯曲的侧向预留筋或是顶端预留筋均需要一根一根得进行纠正,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施工工作量,较为繁琐、不便。
因此,发明人认为:现有叠合楼板的吊装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安装连接叠合楼板和叠合梁,本申请提供一种叠合楼板与次梁连接的施工方法及连接节点,其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包括预制梁、预制板以及辅助导向装置,所述辅助导向装置设置有N个,N为整数且不小于1,所述辅助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安装座,所述导向杆通过安装座与预制梁宽度方向的侧壁连接,所述导向杆顶端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上,所述预制板的下表面竖向贯通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竖向穿设于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适配;所述预制梁的上表面开设有加深槽,所述加深槽平行预制梁设置,所述预制板的侧向预留筋为弯折筋,所述弯折筋背离预制板的一端伸入至加深槽内,所述预制板上表面还连接有用于向加深槽灌注粘接浆液的灌浆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先在预制梁上安装辅助导向装置,导向杆通过安装座与预制梁连接。在将预制板缓慢下放时,令导向杆穿设进入至导向孔内,导向杆和导向孔的插接配合,从而使得导向杆能够对预制板形成水平方向的约束,减少预制板吊装下放时受到自然风荷载作用带来的晃动,从而保障预制板下放的稳定性能,减少了预制板的侧向预留筋和预制梁的顶端预留筋发生碰撞、干涉的概率。
在下放过程中,弯折筋将伸入至加深槽内,从而使得预制板受到弯折经和加深槽槽壁抵接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提高对预制板靠近预制梁时的水平稳定性能。
灌浆装置将向加深槽内灌注粘接浆液,粘接浆液为水泥砂浆,使得弯折筋和预制梁形成固定连接,从而对预制梁和预制板之间的连接性能。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抵板,所述侧抵板的上表面贴合预制板的下表面,所述安装座上还连接有上升杆,所述上升杆平行导向杆,所述预制板上还竖向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升杆对应预制板上的通孔设置;所述导向杆与上升杆之间连接有用于驱使上升杆朝向通孔移动的联动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侧抵板与预制板相抵,从而在预制板下放且靠近预制梁时,导向杆随着预制板向下移动,同时通过联动组件使得上升杆向上移动并穿设进入至通孔内,以提高对于预制板的水平约束。在下放预制板时,先安装导向杆与导向孔,通孔和上升杆在下放过程中自动对应穿设。
在下放预制板靠近预制梁时,直接连接导向杆和导向孔,通孔和上升杆的施工步骤,操作难度难,较为不便。相较而言,本申请先对准导向杆和导向孔,通孔和上升杆在后续下放过程中自动穿设,减少了前期穿设上升杆和通孔的步骤,施工更为便捷。
优选的,所述上升杆和导向杆均为丝杆结构,所述联动部件包括安装平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限制上升杆转动的锁定部件,所述安装平板固定连接于安装座背离预制梁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于安装平板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导向杆和上升杆均安装平板上,所述导向杆与第一齿轮同轴且螺纹连接,所述上升杆与第二齿轮同轴且螺纹连接,所述锁定部件连接与上升杆的底端侧壁与安装座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杆向下移动,通过导向杆和第一齿轮螺纹连接,驱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向转动,第二齿轮将在与上升杆的螺纹连接以及锁定部件限制上升杆转动的作用下,得以实现上升杆在导向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向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侧抵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与预制板下表面相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片将提高侧抵板与预制板下表面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在预制板与侧抵板的挤压作用下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对导向杆形成转动约束。
优选的,所述灌浆装置包括连接于预制板上的储液箱、连接于储液箱上用于出液的注浆管以及用于隔断储液箱内部和注浆管的开关组件,所述储液箱上设置有供粘接浆液进入至储液箱内的注入管,所述注浆管背离储液箱的一端朝向加深槽,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挡板、联动杆、支撑杆以及推杆,所述挡板竖向滑动连接于储液箱内,所述挡板能够隔断储液箱和注浆管;所述联动杆穿设于储液箱的顶端箱壁上;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储液箱的上表面,所述推杆铰接连接于支撑杆上,所述推杆和支撑杆的转动轴线与预制梁平行;所述联动杆的底端与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的顶端与推杆铰接连接,所述推杆和联动杆之间还设置有转动补偿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浆管用于注浆,储液箱可以在预制板吊装前通过注入管注入粘接浆液。通过转动推杆,从而使得推杆一端下降,而连接有联动杆的一端箱上移动,在通过转动补偿件,使得联动杆和挡板能够向上移动,注浆管和储液箱形成连通,储液箱内的粘接浆液将通过注浆管进入至加深槽内。
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组支撑杆和铰接与支撑杆上的推杆,该组支撑杆和推杆形成第一转向部件,与所述联动杆通过转动补偿件连接的推杆和支撑杆形成第二转向部件;第一转向部件的支撑杆的底端通过导液部件与储液箱连接,第一转向部件位于第二转向部件背离联动杆的一侧,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靠近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转动轨迹与第二转向部件的推杆背离联动杆的一端的转动轨迹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转向部件推杆靠近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能够抵接于第二转向部件推杆背离联动杆的一端上表面,所述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背离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位于通孔的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部件的推杆将在上升杆的向上移动过程中发生抵接,使得第一导向部件的推杆发生转动,在第一导向部件转动过程中与第二导向部件的推杆相抵并且驱使第二导向部件的推杆转动,从而驱使联动杆和挡板发生位移,即在本申请中,驱使挡板和联动杆向上移动,在预制板下放且靠近预制梁的过程中,令注浆管和储液箱连通,对加深槽进行粘接浆液的灌注。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时,第二齿轮的转速低于第一齿轮的转速,从而起到减速作用,减少上升杆的向上移动速率过快,而致使在预制板与预制梁还未靠近时,上升杆驱使开关组件中的第一转向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的推杆相对转动,注浆管和储液箱连通,储液箱内的粘接浆液提前下落。
优选的,所述导液部件包括竖向穿设于储液箱顶端箱壁上的移动板以及铰接连接于移动板底端的起翘板,所述移动板相对滑动连接于储液箱的顶端箱壁上,所述移动板背离移动板的一端靠近注浆管与储液箱连接位置,起翘板与储液箱的底端内壁相抵,所述移动板和起翘板上还固定连接有柔性的密封层,所述密封层遮蔽移动板和起翘板铰接位置;所述移动板和起翘板均与储液箱相适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层遮蔽移动板和起翘板,并且在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使得第二转向部件的推杆与储液箱相抵时,移动板将向上移动,起翘板将与移动板发生转动,起翘板背离移动板的一端相对滑动,从而形成一个能够将储液箱内的粘接浆液导向注浆管的倾斜板件,提高灌浆的速率,减少储液箱内粘接浆液残留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位于通孔上的一端重量大于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靠近第二转向部件一端的重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升杆未驱动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转动时,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将在自然重力作用下,背离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向下转动,靠近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向上转动,从而减少在上升杆未驱使第一转向部件,挡板仍隔断注浆管和储液箱时,第一转向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相互作用而对挡板施加额外的荷载,保障挡板对注浆管和储液箱之间的隔断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之一的效果:
预先在预制梁上安装辅助导向装置,在将预制板缓慢下放时,令导向杆穿设进入至导向孔内,导向杆和导向孔的插接配合,从而使得导向杆能够对预制板形成水平方向的约束,减少预制板吊装下放时受到自然风荷载作用带来的晃动,从而保障预制板下放的稳定性能;
橡胶垫片将提高侧抵板与预制板下表面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在预制板与侧抵板的挤压作用下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对导向杆形成转动约束;
在上升杆未驱动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转动时,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将在自然重力作用下,背离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向下转动,靠近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向上转动,减小在上升杆未与第一转动部件的推杆相抵时,第一转向部件和第二转向部件相互作用而对挡板施加额外的荷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辅助导向装置与预制梁以及与预制板连接时的工况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右侧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出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储液装置的放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起翘板和移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辅助导向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制梁;2、预制板;3、辅助导向装置;4、灌浆装置;5、加深槽;6、弯折筋;7、锚固段;8、竖向段;9、水平段;10、导向孔;11、储液箱;12、注浆管;13、开关组件;14、出浆侧板;15、安装侧板;16、移动板;17、起翘板;18、密封层;19、凸块;20、铰接转轴;21、避让槽;22、第一转向部件;23、第二转向部件;24、挡板;25、联动杆;26、支撑杆;27、推动转轴;28、推杆;29、腰形槽;30、推动块;31、水平限位槽;32、水平限位块;33、嵌入槽;34、适配杆;35、导向杆;36、安装座;37、上升杆;38、第一齿轮;39、第二齿轮;40、齿轮孔;41、支撑板;42、螺线槽;43、螺纹肋;44、侧抵板;45、橡胶垫片;46、限位板;47、水平限位部;48、滑槽;49、安装平板;50、注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1-7,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参照图1、2,连接节点包括预制梁1、预制板2以及用于预制板2竖向定位且限制预制板2水平移动的辅助导向装置3。
预制梁1的顶端竖向开设有加深槽5,加深槽5平行预制梁1长度方向设置,加深槽5横截面呈矩形。
参照图2、3,预制板2的周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弯折筋6,弯折筋6包括锚固段7、竖向段8以及水平段9。锚固段7一端穿设于预制楼板内,相对的另一端水平设置并且与竖向段8一体固定连接。竖向段8顶端与锚固段7连接,竖向段8的底端与锚固段7固定连接。水平段9背离竖向段8的一端同时背离预制板2。辅助导向装置3导向预制板2竖向移动过程中,水平段9竖向对应加深槽5,当预制板2逐渐靠近预制梁1时,水平段9将逐渐伸入至加深槽5内,直至预制板2与预制梁1相抵。预制板2上还连接有用于向加深槽5灌注水泥砂浆的灌浆装置4。
每次预制板2与预制梁1连接时,均会用灌浆装置4向加深槽5内灌注粘接浆液,粘接浆液为水泥砂浆,每次灌注的高度为粘接浆液没过水平段9,并且灌注的高度小于1/2加深槽5的深度尺寸。
通过粘接浆液没过水平段9,从而提高预制板2和预制梁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能,并且由于每次灌注的高度尺寸小于加深槽5的1/2,在预制梁1两侧的预制板2安装完成后,仍存在部分加深槽5,增大预制梁1顶端的粗糙度,提高在后期浇筑混凝土时提高与混凝土的连接性能。
预制板2上竖向开设有贯通的导向孔10,导向孔10与灌浆装置4间隔设置。
辅助导向装置3连接于预制梁1宽度方向的侧壁上,每一预制梁1上的辅助导向装置3有N个,N大于1且为整数。
参照图3、4,灌浆装置4包括储液箱11、连接于储液箱11上的注浆管12以及用于隔断储液箱11与注浆管12之间的开关组件13。
注浆管12呈倒L形,注浆管12一端与储液箱11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端对应设置于加深槽5的上方。
储液箱11整体呈矩形体,储液箱11螺接于预制板2的上表面,储液箱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注入管50。储液箱11与导向孔10间隔布置。通过注入管50,在预制板1吊装前向储液箱11内注入粘接浆液,粘接浆液内掺有缓凝液。
储液箱11与注浆管12连接的一侧壁为出浆侧板14,储液箱11相对的另一侧壁为安装侧板15。安装侧板15靠近出浆侧板14的一侧竖向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竖向设置,移动板16的底端铰接有起翘板17。移动板16和起翘板17形成导液部件。
移动板16沿储液箱11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储液箱11宽度方向两端的箱壁相抵,移动板16的顶端竖向穿设于储液箱11的顶端箱壁,移动板16与储液箱11的顶端箱壁相对竖向滑动连接。
起翘板17位于移动板16靠近出浆侧板14的一侧。起翘板17与移动板16之间连接有铰接部件和遮蔽铰接部件的柔性的密封层18。
参照图4、5,铰接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移动板16上的两凸块19以及连接于两凸块19之间的铰接转轴20。起翘板17的一端套设于铰接转轴20上,起翘板17靠近移动板16的一端对应凸块19设置有避让槽21,避让槽21沿起翘板17的厚度方向贯通设置,避让槽21用于容纳凸块19。起翘板17沿储液箱11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储液箱11宽度方向两端的箱壁相抵。
当移动板16竖向移动时,起翘板17通过铰接部件随着移动板16的移动而发生相对转动,起翘板17背离铰接部件的一端将在储液箱11内粘接浆液的重力作用下与储液箱11的箱底内壁相抵,从而使得起翘板17原上表面形成一朝向注浆管12倾斜的斜面,以便将粘接浆液导向注浆管12,提高注浆效果。
再参照图3、4,开关组件13包括第一转向部件22、第二转向部件23、挡板24以及联动杆25。第一转向部件22和第二转向部件23均位于储液箱11上,且第一转向部件22位于第二转向部件23靠近出浆侧板14的一端。
第一转向部件22和第二转向部件23均包括支撑杆26、推动转轴27以及推杆28。
支撑杆26沿储液箱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根,支撑杆26竖向设置。推动转轴27的端部穿设于支撑杆26上,推动转轴27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支撑杆26上,推动转轴27的轴向平行预制梁1的长度方向。
推杆28套设于推动转轴27上,推杆28与推动转轴27固定连接。
第一转向部件22的支撑杆26固定连接于移动板16的顶端,第二转向部件23的支撑杆26固定连接于储液箱11的顶端。
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上开设有腰形槽29,腰形槽29的长度方向平行所在推杆28的长度方向,腰形槽29平行预制梁1的宽度方向贯通所在的推杆28。
挡板24竖向滑动连接于出浆侧板14上,挡板24的底端与储液箱11的内壁底端相抵接,挡板24的顶端与储液箱11的内壁顶端间隔设置形成滑动空间。挡板24竖向遮蔽并且隔断注浆管12和储液箱11。挡板24靠近出浆侧板14的一侧开设有水平限位槽31,水平限位槽31竖向设置,水平限位槽31横截面呈燕尾状。出浆侧板14靠近挡板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限位块32,水平限位块32横截面呈燕尾状并且与水平限位槽31相适配,水平限位块32竖向滑动连接于水平限位槽31内。
联动杆25固定连接于挡板24的顶端,联动杆25穿设于储液箱11的顶端箱壁,联动杆25相对竖向滑动连接于储液箱11上。
联动杆25的顶端与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连接,联动杆25的顶端竖向开设有嵌入槽33,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设有腰形槽29的一端穿设于嵌入槽33内,嵌入槽33的槽壁固定连接有适配杆34,适配杆34滑动连接于腰形槽29内。腰形槽29、嵌入槽33以及适配杆34形成转动补偿件。
辅助导向装置3包括导向杆35、上升杆37以及安装座36。
安装座36呈竖向设置板件,安装座36厚度方向的一侧与预制梁1宽度方向的一侧壁贴合,安装座36螺接连接于预制梁1上。
安装平板49一体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6上,安装平板49位于安装座36竖向的中部,安装平板49的下表面与安装座36背离预制梁1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的支撑板41,支撑板41沿预制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块。
参照图6、7,安装平板49的上表面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均平行安装平板49设置,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均与安装平板49之间连接有嵌入环,嵌入环与所在的第一齿轮38或是与所在的第二齿轮39同轴,嵌入环嵌入至安装平板49内,嵌入环转动连接于安装平板49上。
第一齿轮38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39的直径,在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进行传动的同时,减缓第二齿轮39的转速。
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上均竖向开设有贯通的齿轮孔40,齿轮孔40与所在的第一齿轮38或是与所在的第二齿轮39同轴设置。齿轮孔40的孔壁上均设置有螺纹肋43。
导向杆35和上升杆37均为丝杆,且导向杆35和上升杆37的周侧壁上均设置有螺旋形的螺线槽42,螺线槽42围绕导向杆35或是上升杆37的轴线设置,螺线槽42平行导向杆35或是上升杆37的轴向设置。
导向杆35同轴穿设于第一齿轮38的齿轮孔40内,且导向杆35还竖向穿设于安装平板49上,导向杆35与支撑板41间隔设置, 导向杆35相对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平板49上。导向杆35的螺线槽42与第一齿轮38的螺纹肋43相互配合、螺接。导向杆35的顶端高于预制梁1的顶端预留筋,并且令导向杆35与预制板2的导向孔10竖向对应设置。
导向杆35上还固定连接有侧抵板44,侧抵板44围绕导向杆35外侧壁一周设置,侧抵板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侧橡胶垫片45,侧抵板44通过橡胶垫片45与预制板2的下表面相抵。橡胶垫片45与预制板2相抵时,橡胶垫片45将与预制板2形成较大的摩擦力,能够提高预制板2与橡胶垫片45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橡胶垫片45与预制板2相抵还能够约束导向杆35的转动。
在吊放预制板2时,预先令导向杆35伸入至导向孔10内,直至预制板2与侧抵板44相抵,随后,随着预制板2的缓慢下放过程中,导向杆35将随着预制板2一同移动,从而驱使第一齿轮38转动。
上升杆37同轴穿设于第二齿轮39的齿轮孔40内上,上升杆37竖向穿设于安装平板49上并且与支撑板41间隔设置,上升杆37相对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平板49上。上升杆37的螺线槽42与第二齿轮39的螺纹肋43相互配合、螺接。上升杆3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制上升杆37转动的锁定部件。锁定部件、安装平板49、第一齿轮38以及第二齿轮39形成联动部件。
锁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上升杆37底端的限位板46以及连接于安装座36与限位板46之间的水平限位部47。
安装座36背离预制梁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8,滑槽48的长度方向平行上升杆37的轴向,水平限位部47位于滑槽48内,水平限位部47竖向滑动连接于滑槽48内。滑槽48的横截面呈燕尾状,水平限位部47位于滑槽48内的一端呈燕尾状并且与滑槽48相适配。
本申请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的实施原理为:预先在预制梁1的侧壁上安装辅助导向装置3,并且在预制板2的上表面安装灌浆装置4。
并且在预制板2上预先竖向开设若干导向孔10以及用于供上升杆37通过的通孔。
在吊装预制板2时,并且在预制板2与预制梁1相抵接前,先令导向杆35对应穿设于导向孔10内。此时,预制板2将受到导向杆35水平方向的约束,从而减少预制板2在吊装时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提高预制板2在下放时的稳定性能。
在导向孔10与导向杆35同轴连接后,缓慢下放预制板2时,侧抵板44上的橡胶垫片45与预制板2的下表面相抵,导向杆35随着预制板2的向下移动而移动。橡胶垫片45通过与预制板2的下表面相抵,从而将为导向杆35提供转动约束。
导向杆35向下移动时,在导向杆35与第一齿轮38之间螺接配合作用下,驱使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转动,并且在上升杆37与第二齿轮39之间螺接配合作用下,从而驱使上升杆37相对向上移动并且穿设进入至预制板2上的通孔。导向杆35和上升杆37将对预制板2形成约束,减少了预制板2的侧向预留筋和预制梁1的顶端预留筋发生碰撞、干涉的概率。
上升杆37移动过程中,上升杆37的顶端将与第一转向部件22的推杆28的推动块30相抵,使得推动块30向上转动,而第一转向部件22推杆28背离推动块30的一端将向下转动,并且第一转向部件22的推杆28将与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相抵,从而驱使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转动。
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靠近第一转向部件22的一端向下转动,而第二转向部件23推杆28的另一端将向上转动,从而使得联动杆25和挡板24向上移动,注浆管12和储液箱11连通,粘接浆液将通过注浆管12灌注进入加深槽5。粘接浆液在硬化后,将使加深槽5的槽壁和弯折筋6的水平段9形成连接,从而提高预制板2和预制梁1的连接性能。
于此同时,当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靠近第一转向部件22的一端与储液箱11相抵时,第一转向部件22的推杆28与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相对滑动,推动块30与上升杆37的端部相对滑动,而移动板16向上移动,使得起翘板17靠近移动板16的一端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起翘板17呈一朝向注浆管12倾斜的板件,以便储液箱11内粘接浆液沿着起翘板17向注浆管12移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1)、预制板(2)以及辅助导向装置(3),所述辅助导向装置(3)设置有N个,N为整数且不小于1,所述辅助导向装置(3)包括导向杆(35)和安装座(36),所述导向杆(35)通过安装座(36)与预制梁(1)宽度方向的侧壁连接,所述导向杆(35)顶端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36)上,所述预制板(2)的下表面竖向贯通开设有导向孔(10),所述导向杆(35)竖向穿设于导向孔(10)内,所述导向杆(35)与导向孔(10)相适配;所述预制梁(1)的上表面开设有加深槽(5),所述加深槽(5)平行预制梁(1)设置,所述预制板(2)的侧向预留筋为弯折筋(6),所述弯折筋(6)背离预制板(2)的一端伸入至加深槽(5)内,所述预制板(2)上表面还连接有用于向加深槽(5)灌注粘接浆液的灌浆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35)的顶端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抵板(44),所述侧抵板(44)的上表面贴合预制板(2)的下表面,所述安装座(36)上还连接有上升杆(37),所述上升杆(37)平行导向杆(35),所述预制板(2)上还竖向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升杆(37)对应预制板(2)上的通孔设置;所述导向杆(35)与上升杆(37)之间连接有用于驱使上升杆(37)朝向通孔移动的联动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杆(37)和导向杆(35)均为丝杆结构,所述联动部件包括安装平板(49)、第一齿轮(38)、第二齿轮(39)以及限制上升杆(37)转动的锁定部件,所述安装平板(49)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6)背离预制梁(1)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均转动连接于安装平板(49)上,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相互啮合,所述导向杆(35)和上升杆(37)均安装平板(49)上,所述导向杆(35)与第一齿轮(38)同轴且螺纹连接,所述上升杆(37)与第二齿轮(39)同轴且螺纹连接,所述锁定部件连接与上升杆(37)的底端侧壁与安装座(3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39)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38)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抵板(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45),所述橡胶垫片(45)与预制板(2)下表面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装置(4)包括连接于预制板(2)上的储液箱(11)、连接于储液箱(11)上用于出液的注浆管(12)以及用于隔断储液箱(11)内部和注浆管(12)的开关组件(13),所述储液箱(11)上设置有供粘接浆液进入至储液箱(11)内的注入管(50),所述注浆管(12)背离储液箱(11)的一端朝向加深槽(5),所述开关组件(13)包括挡板(24)、联动杆(25)、支撑杆(26)以及推杆(28),所述挡板(24)竖向滑动连接于储液箱(11)内,所述挡板(24)能够隔断储液箱(11)和注浆管(12);所述联动杆(25)穿设于储液箱(11)的顶端箱壁上;所述支撑杆(26)固定连接于储液箱(11)的上表面,所述推杆(28)铰接连接于支撑杆(26)上,所述推杆(28)和支撑杆(26)的转动轴线与预制梁(1)平行;所述联动杆(25)的底端与挡板(2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25)的顶端与推杆(28)铰接连接,所述推杆(28)和联动杆(25)之间还设置有转动补偿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1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组支撑杆(26)和铰接与支撑杆(26)上的推杆(28),该组支撑杆(26)和推杆(28)形成第一转向部件(22),与所述联动杆(25)通过转动补偿件连接的推杆(28)和支撑杆(26)形成第二转向部件(23);第一转向部件(22)的支撑杆(26)的底端通过导液部件与储液箱(11)连接,第一转向部件(22)位于第二转向部件(23)背离联动杆(25)的一侧,第一转向部件(22)的推杆(28)靠近第二转向部件(23)的一端转动轨迹与第二转向部件(23)的推杆(28)背离联动杆(25)的一端的转动轨迹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转向部件(22)推杆(28)靠近第二转向部件(23)的一端能够抵接于第二转向部件(23)推杆(28)背离联动杆(25)的一端上表面,所述第一转向部件(22)的推杆(28)背离第二转向部件(23)的一端位于通孔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件包括竖向穿设于储液箱(11)顶端箱壁上的移动板(16)以及铰接连接于移动板(16)底端的起翘板(17),所述移动板(16)相对滑动连接于储液箱(11)的顶端箱壁上,所述移动板(16)背离移动板(16)的一端靠近注浆管(12)与储液箱(11)连接位置,起翘板(17)与储液箱(11)的底端内壁相抵,所述移动板(16)和起翘板(17)上还固定连接有柔性的密封层(18),所述密封层(18)遮蔽移动板(16)和起翘板(17)铰接位置;所述移动板(16)和起翘板(17)均与储液箱(11)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部件(22)的推杆(28)位于通孔上的一端重量大于第一转向部件(22)的推杆(28)靠近第二转向部件(23)一端的重量。
CN202111029519.9A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Active CN113653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9519.9A CN113653197B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9519.9A CN113653197B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3197A true CN113653197A (zh) 2021-11-16
CN113653197B CN113653197B (zh) 2022-10-25

Family

ID=7848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9519.9A Active CN113653197B (zh) 2021-09-03 2021-09-03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319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3152A (zh) * 2023-05-11 2023-09-12 深圳市特区建工科工集团盛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侧向调节机构的预制预应力双t板
CN117468624A (zh) * 2023-12-06 2024-01-30 佳木斯大学 一种装配式钢竹塑组合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2704A (ko) * 2009-02-13 2010-08-23 지석원 댑 단부 pc 중공 슬래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방법
CN112323990A (zh) * 2020-07-17 2021-02-05 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楼板和结构柱的连接方法
CN112376689A (zh) * 2020-12-04 2021-02-19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装配式预制墙板与预制梁
CN113026965A (zh) * 2021-03-17 2021-06-25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预制梁与免支撑预制板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92704A (ko) * 2009-02-13 2010-08-23 지석원 댑 단부 pc 중공 슬래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방법
CN112323990A (zh) * 2020-07-17 2021-02-05 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楼板和结构柱的连接方法
CN112376689A (zh) * 2020-12-04 2021-02-19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装配式预制墙板与预制梁
CN113026965A (zh) * 2021-03-17 2021-06-25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预制梁与免支撑预制板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3152A (zh) * 2023-05-11 2023-09-12 深圳市特区建工科工集团盛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侧向调节机构的预制预应力双t板
CN116733152B (zh) * 2023-05-11 2024-01-02 深圳市特区建工科工集团盛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侧向调节机构的预制预应力双t板
CN117468624A (zh) * 2023-12-06 2024-01-30 佳木斯大学 一种装配式钢竹塑组合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7468624B (zh) * 2023-12-06 2024-04-12 佳木斯大学 一种装配式钢竹塑组合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3197B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53197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CN113233309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吊装设备
CN111335490A (zh) 一种全混凝土外墙窗下填充墙与剪力墙接缝处抗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88752U (zh) 一种阻尼接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调谐质量阻尼墙
CN114876085B (zh) 一种叠合楼板与预制墙体的装配式抗震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4033089B (zh) 一种叠合式混凝土构件及其节点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10396919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混凝土组合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4989422B (zh) 一种隧道用半预制速成中隔墙施工工艺
CN107740423B (zh) 一种预制拼装式城市下穿隧道施工方法
CN105888281A (zh) 一种利用顶升增层技术提升小区整体功能的方法
CN116575602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竖向预制构件连接安装方法
CN110700503B (zh) 一种用于楼梯节点连接的耗能转动式连接方法
CN111561075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房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108886B (zh) 一种预制劲性混凝土剪力墙板
CN112696212B (zh) 一种抑制隧道底鼓的可压缩式隧道底部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296894U (zh) 一种包含预制构件的模块化住宅
CN209779683U (zh) 一种拼板装配式综合管廊
CN110939156A (zh) 预制板定位机构
CN111733874A (zh) 装配式地铁车站顶层组件的拼装设备
CN111733875A (zh) 装配式地铁车站中层组件的拼装设备
CN218479189U (zh) 一种压入式沉井工程的锚箱及地锚
CN212026327U (zh) 预制板定位机构
WO2020140139A2 (ru)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стен с помощью ко-робота
CN212612624U (zh) 装配式地铁车站顶层组件的拼装设备
CN115262804B (zh) 一种便于拆改的建筑填充墙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