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2923A - 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2923A
CN113652923A CN202110958965.1A CN202110958965A CN113652923A CN 113652923 A CN113652923 A CN 113652923A CN 202110958965 A CN202110958965 A CN 202110958965A CN 113652923 A CN113652923 A CN 113652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ulling
base layer
top surfac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89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2923B (zh
Inventor
李军
苏敏
邱志雄
李卫民
李伟雄
熊春龙
王端宜
李善强
吴传海
陈楚鹏
许新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lu Transport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Xiaoning Institute Of Roadway Engineering Co ltd
Kaiyang Expansion Management Office Of Guangdong Expresswa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lu Transport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Xiaoning Institute Of Roadway Engineering Co ltd
Kaiyang Expansion Management Office Of Guangdong Expresswa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lu Transport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Xiaoning Institute Of Roadway Engineering Co ltd, Kaiyang Expansion Management Office Of Guangdong Expressway Co lt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lu Transpo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89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2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2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2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2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2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02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Methods of making joints; Packing for joi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旧路面开挖成若干级台阶;在开挖面底部铺设防拉裂部件顺延至第一级台阶,在开挖面底部的防拉裂部件上开设锚固孔固定,浇筑第一新路面层;在第一级台阶上铺设防拉裂部件并顺延第二级台阶上,第一级台阶上的防拉裂部件与开挖面底部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第一新路面层的顶面铺设防拉裂部件顺延至搭接区域,在第一级台阶顶面的防裂部件和搭接区域内打设锚固孔并固定,浇筑第二新路面层;重复上述施工,直至完成新旧路面施工;新路面结构对该层路面结构底部的防拉裂部件进行压紧,随着新路面结构的继续施工,累加的上层新路面结构会对下部的防拉裂部件形成进一步的压紧,增强新旧路面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背景技术
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已运营高速公路以双向四车道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量超过预测交通量,交通拥挤和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与改扩建工程相比,新建高速公路投入大、工期长、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在既有高速公路基础上进行搭接拼宽,可以充分利用既有路网结构和部分既有路基路面结构,缩短工期、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和资金投入。广东地处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日趋紧张,通过对既有高速公路实施改扩建工程来改善道路的通行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改扩建路面涉及新旧路面结构的拼接,新、旧路面结构的拼接区域,存在明显的接缝,且接缝两侧的材料性能可能相差较大,易造成通车后改扩建新旧路面纵向拼接缝位置产生纵向开裂。老路面结构与新路面的结构性质差异很大,结构性质差异将导致结合部产生非协调变形,路基差异沉降致使路面结构产生纵向裂缝。
目前改扩建路面搭接拼宽采取在新旧路面结构的拼接缝上对称铺设一层0.5~1.5m的聚酯玻纤布或玻纤格栅类土工织物,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工织物仅铺设在拼接缝顶面一定宽度范围内,无法封住从结构层顶面水平方向渗入下部结构层的水;2.土工织物对新旧路面结构的整体稳定作用不强,新旧路面结构易沿拼接缝拉裂;3.土工织物铺设后,由于铺设宽度小于摊铺机等施工机械,易被施工机械从边部卷起而使土工织物失去原有功能。
如公开号为CN110924262A的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中,新旧路面的搭接处采用常规的土工织物进行铺设,在进行新路面施工时,容易造成土工织物的移位或者脱落,导致新旧路面接缝处连接不牢固且容易发生渗水的问题。又如公开号为CN111576127A的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中在新旧路面的接缝处并未设置相关的紧固措施,仅仅设置排水带,无法增强新旧路面的连接强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来解决新旧路面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来达到增强新旧路面连接稳定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对旧路面进行开挖并形成若干级台阶;
在所述开挖面底部铺设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第一级台阶的顶面,在开挖面底部的防拉裂部件上向下打设锚固孔至开挖面底部以下并用锚固钉贯穿所述锚固孔进行固定,在开挖面底部上的防拉裂部件表面浇筑第一新路面层并与所述第一级台阶对接;
在第一台阶顶面继续铺设防裂部件并顺延至第二级台阶的顶面,第一台阶顶面的防拉裂部件与开挖面底部顺延上来的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第一新路面层的顶面铺设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第一级台阶顶面的防裂部件上和搭接区域内打设锚固孔至第一级台阶顶面以下并用锚固钉贯穿所述锚固孔进行固定,在第一新路面层顶面的防拉裂部件和第一级台阶顶面的防拉裂部件上浇筑第二新路面层并与第二级台阶对接;
重复上述施工,直至第N级台阶与第N新路面层对接,完成新旧路面的拼接施工。
优选地,若干所述旧路面台阶为三层,从下向上依次为路基顶面、底基层、基层和沥青面层;
在所述路基顶面铺设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底基层顶面,在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上向下打设路基顶面锚固孔并用路基顶面锚固钉贯穿所述路基顶面锚固孔进行固定,在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上施工新路面底基层并与旧路面底基层台阶对接;
在所述底基层顶面铺设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基层顶面,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与所述路基顶面顺延上来的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底基层顶面铺设底基层顶面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搭接区域上打设底基层顶面锚固孔并用底基层顶面锚固钉贯穿所述底基层顶面锚固孔进行固定,在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上施工新路面基层并与所述旧路面基层台阶对接;
在所述基层顶面铺设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沥青面层顶面,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与所述底基层顶面顺延上来的基层底面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基层顶面铺设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搭接区域上打设基层顶面锚固孔并用基层顶面锚固钉贯穿所述基层顶面锚固孔进行固定,在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上施工新路面沥青面层并与所述旧路面沥青面层台阶对接;
在所述沥青面层顶面铺设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并与基层底面顺延上来的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沥青面层顶面铺设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搭接区域上打设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并用沥青面层顶面锚固钉贯穿所述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进行固定,在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上铺设沥青加铺下层,在所述沥青加铺下层上表面铺设沥青加铺上层。
优选地,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以及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连接处均进行搭接,且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优选地,所述路基顶面锚固孔、底基层顶面锚固孔、基层顶面锚固孔和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的的数量均不少于1个,锚固孔的排布间距的确定是通过构建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开展标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不同尝试,得到新旧路面沥青面层拼接缝两侧、基层拼接缝两侧、底基层拼接缝两侧的位移差均为最小时的锚固孔排布间距即为最优的锚固孔的排布间距。
优选地,定义H为各级台阶锚固孔的深度、L1为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L2为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L3为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L4为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通过构建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初拟参数L1、L2、L3、L4的数值,设置所述仿真模型的基本参数,所述基本参数包括所述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路基和防拉裂部件的模量、泊松比、厚度以及密度,开展标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不同尝试,得到新旧路面沥青面层拼接缝两侧A和B点、基层拼接缝两侧C和D点、底基层拼接缝两侧E和F点的位移差均为最小时的参数组合为设计参数。
优选地,所述底基层顶面锚固孔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处,所述基层顶面锚固孔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处,所述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至少有一个位于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处。
优选地,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长度均不小于10cm。
优选地,旧路面进行开挖完毕后,对台阶的表层进行平整处理。
优选地,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以及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可选用聚酯玻纤布或玻纤格栅类土工织物。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旧路面台阶上开设锚固孔,锚固钉贯穿防拉裂部件并插设在锚固孔内,增强防拉裂部件与每层台阶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达到增强新旧路面连接结构稳定性的目的,同时,施工的新路面结构对铺设的防拉裂部件进行压紧,随着新路面结构的继续施工,累加的上层新路面结构会对下部的防拉裂部件形成进一步的压紧,增强新旧路面结构连接的稳定性,此外,也避免了进行下一层施工时,对防拉裂部件造成移位破坏的问题。
2、本发明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以及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连接处均进行搭接,保证了彼此之间贴合的紧密性,同时搭接的长度将接缝处覆盖,避免了水流的下渗。
3、本发明中路基顶面锚固孔、底基层顶面锚固孔、基层顶面锚固孔和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的数量均不少于1个,锚固孔的排布间距的确定是通过构建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开展标准荷载作用(100KN双圆均布荷载)下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不同尝试,得到新旧路面沥青面层拼接缝两侧、基层拼接缝两侧、底基层拼接缝两侧的位移差均为最小时的锚固孔排布间距即为最优的锚固孔的排布间距,从而达到增强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与各台阶面层的连接强度的目的。
4.本发明中路基顶面锚固孔、底基层顶面锚固孔、基层顶面锚固孔和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的深度通过构建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开展标准荷载作用(100KN双圆均布荷载)下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不同尝试,得到新旧路面沥青面层拼接缝两侧、基层拼接缝两侧、底基层拼接缝两侧的位移差均为最小时的锚固孔的深度为最优的锚固孔的深度,用以增强各层防拉裂部件与台阶面层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施工完毕后的新旧路面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路基;2、底基层;3、基层;4、沥青面层;5、路基顶面锚固孔;6、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7、路基顶面锚固钉;8、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9、底基层顶面锚固孔;10、底基层顶面锚固钉;11、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2、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3、基层顶面锚固孔;14、基层顶面锚固钉;15、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6、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7、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18、沥青面层顶面锚固钉;19、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20、沥青加铺下层;21、沥青加铺上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来达到增强新旧路面连接稳定性的目的。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旧路面进行开挖并形成若干级台阶;在所述开挖面底部铺设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第一级台阶的顶面,在开挖面底部的防拉裂部件上向下打设锚固孔至开挖面底部以下并用锚固钉贯穿所述锚固孔进行固定,在开挖面底部上的防拉裂部件表面浇筑第一新路面层并与所述第一级台阶对接;在第一台阶顶面继续铺设防裂部件并顺延至第二级台阶的顶面,第一台阶顶面的防拉裂部件与开挖面底部顺延上来的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第一新路面层的顶面铺设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第一级台阶顶面的防裂部件上和搭接区域内打设锚固孔至第一级台阶顶面以下并用锚固钉贯穿所述锚固孔进行固定,在第一新路面层顶面的防拉裂部件和第一级台阶顶面的防拉裂部件上浇筑第二新路面层并与第二级台阶对接;重复上述施工,直至第N级台阶与第N新路面层对接,完成新旧路面的拼接施工;本发明通过在旧路面台阶上开设锚固孔,锚固钉贯穿防拉裂部件并插设在锚固孔内,增强防拉裂部件与每层台阶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达到增强新旧路面连接结构稳定性的目的,同时,施工的新路面结构对铺设的防拉裂部件进行压紧,随着新路面结构的继续施工,累加的上层新路面结构会对下部的防拉裂部件形成进一步的压紧,增强新旧路面结构连接的稳定性,此外,也避免了进行下一层施工时,对防拉裂部件造成移位破坏的问题。
参考图1,若干所述旧路面台阶为三层,从下向上依次为路基1顶面、底基层2、基层3和沥青面层4;在所述路基顶面铺设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6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底基层顶面,在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6上向下打设路基顶面锚固孔5并用路基顶面锚固钉7贯穿所述路基顶面锚固孔5进行固定,在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6上施工新路面底基层并与旧路面底基层台阶对接;在所述底基层顶面铺设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基层顶面,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与所述路基顶面顺延上来的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6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底基层顶面铺设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1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和所述搭接区域上打设底基层顶面锚固孔9并用底基层顶面锚固钉贯10穿所述底基层顶面锚固孔9进行固定,在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和所述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1上施工新路面基层并与所述旧路面基层台阶对接;在所述基层顶面铺设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12件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沥青面层4顶面,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与所述底基层顶面顺延上来的基层底面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基层顶面铺设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5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和所述搭接区域上打设基层顶面锚固孔并用基层顶面锚固钉14贯穿所述基层顶面锚固孔13进行固定,在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和所述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5上施工新路面沥青面层并与所述旧路面沥青面层4台阶对接;在所述沥青面层4顶面铺设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并与基层底面顺延上来的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沥青面层4顶面铺设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9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和搭接区域上打设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17并用沥青面层顶面锚固钉18贯穿所述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17进行固定,在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和所述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9上铺设沥青加铺下层20,在所述沥青加铺下层20上表面铺设沥青加铺上层21。
参考图1,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和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和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以及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连接处均进行搭接,且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保证了彼此之间贴合的紧密性,同时搭接的长度将接缝处覆盖,避免了水流的下渗。
参考图1,路基顶面锚固孔5、底基层顶面锚固孔9、基层顶面锚固孔13和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17的数量均不少于1个,锚固孔的排布间距的确定是通过构建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开展标准荷载作用(100KN双圆均布荷载)下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不同尝试,得到新旧路面沥青面层拼接缝两侧、基层拼接缝两侧、底基层2拼接缝两侧的位移差均为最小时的锚固孔排布间距即为最优的锚固孔的排布间距,从而达到增强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6、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与各台阶面层的连接强度的目的。
参考图1,本发明涉及到的参数L1、L2、L3、L4、H,通过构建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模型基本参数示例见下表),初拟参数L1、L2、L3、L4、H的数值,开展标准荷载作用(100KN双圆均布荷载)下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不同尝试,得到新旧路面沥青面层拼接缝两侧A和B点、基层3拼接缝两侧C和D点、底基层2拼接缝两侧E和F点的位移差均为最小时的参数组合为设计参数;
其中L1为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
其中L2为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
其中L3为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
其中L4为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
其中H为锚固孔的深度;
Figure BDA0003221452410000081
Figure BDA0003221452410000091
参考图1,底基层顶面锚固孔9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和所述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1的搭接处,所述基层顶面锚固孔13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和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5的搭接处,所述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17至少有一个位于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处;进一步达到增强各防拉裂部件与各台阶面层连接强度的目的。
参考图1,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和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1,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和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15,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长度均不小于10cm;保证了彼此之间贴合的紧密性,同时搭接的长度将接缝处覆盖,避免了水流的下渗。
进一步的,旧路面进行开挖完毕后,对台阶的表层进行平整处理,方便个防拉裂部件的平整铺设。
进一步的,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6、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8、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2、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16以及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可选用聚酯玻纤布或玻纤格栅类土工织物。
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旧路面进行开挖并形成若干级台阶;
在所述开挖面底部铺设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第一级台阶的顶面,在开挖面底部的防拉裂部件上向下打设锚固孔至开挖面底部以下并用锚固钉贯穿所述锚固孔进行固定,在开挖面底部上的防拉裂部件表面浇筑第一新路面层并与所述第一级台阶对接;
在第一台阶顶面继续铺设防裂部件并顺延至第二级台阶的顶面,第一台阶顶面的防拉裂部件与开挖面底部顺延上来的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第一新路面层的顶面铺设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第一级台阶顶面的防裂部件上和搭接区域内打设锚固孔至第一级台阶顶面以下并用锚固钉贯穿所述锚固孔进行固定,在第一新路面层顶面的防拉裂部件和第一级台阶顶面的防拉裂部件上浇筑第二新路面层并与第二级台阶对接;
重复上述施工,直至第N级台阶与第N新路面层对接,完成新旧路面的拼接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旧路面台阶为三层,从下向上依次为路基顶面、底基层、基层和沥青面层;
在所述路基顶面铺设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底基层顶面,在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上向下打设路基顶面锚固孔并用路基顶面锚固钉贯穿所述路基顶面锚固孔进行固定,在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上施工新路面底基层并与旧路面底基层台阶对接;
在所述底基层顶面铺设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基层顶面,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与所述路基顶面顺延上来的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底基层顶面铺设底基层顶面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搭接区域上打设底基层顶面锚固孔并用底基层顶面锚固钉贯穿所述底基层顶面锚固孔进行固定,在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上施工新路面基层并与所述旧路面基层台阶对接;
在所述基层顶面铺设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并沿台阶顺延至所述沥青面层顶面,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与所述底基层顶面顺延上来的基层底面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基层顶面铺设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搭接区域上打设基层顶面锚固孔并用基层顶面锚固钉贯穿所述基层顶面锚固孔进行固定,在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上施工新路面沥青面层并与所述旧路面沥青面层台阶对接;
在所述沥青面层顶面铺设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并与基层底面顺延上来的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形成搭接区域,在新路面沥青面层顶面铺设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并顺延至搭接区域完成对搭接区域的覆盖,在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搭接区域上打设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并用沥青面层顶面锚固钉贯穿所述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进行固定,在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上铺设沥青加铺下层,在所述沥青加铺下层上表面铺设沥青加铺上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以及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连接处均进行搭接,且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顶面锚固孔、底基层顶面锚固孔、基层顶面锚固孔和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的的数量均不少于1个,锚固孔的排布间距的确定是通过构建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开展标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不同尝试,得到新旧路面沥青面层拼接缝两侧、基层拼接缝两侧、底基层拼接缝两侧的位移差均为最小时的锚固孔排布间距即为最优的锚固孔的排布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H为各级台阶锚固孔的深度、L1为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L2为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L3为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L4为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长度,通过构建ABAQUS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初拟参数L1、L2、L3、L4的数值,设置所述仿真模型的基本参数,所述基本参数包括所述沥青面层、基层、底基层、路基和防拉裂部件的模量、泊松比、厚度以及密度,开展标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不同位置的力学响应分析,通过不同尝试,得到新旧路面沥青面层拼接缝两侧A和B点、基层拼接缝两侧C和D点、底基层拼接缝两侧E和F点的位移差均为最小时的参数组合为设计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底基层顶面锚固孔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处,所述基层顶面锚固孔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处,所述沥青面层顶面锚固孔至少有一个位于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所述底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所述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基层顶部防拉裂部件,所述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和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的搭接长度均不小于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旧路面进行开挖完毕后,对台阶的表层进行平整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沥青面层底部防拉裂部件、加铺层底部防拉裂部件以及沥青面层顶部防拉裂部件可选用聚酯玻纤布或玻纤格栅类土工织物。
CN202110958965.1A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Active CN113652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8965.1A CN11365292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8965.1A CN11365292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2923A true CN113652923A (zh) 2021-11-16
CN113652923B CN113652923B (zh) 2023-01-06

Family

ID=7848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8965.1A Active CN11365292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292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124056A (ko) * 2008-05-29 2009-12-03 서동수 보도 포장 공법
CN104988827A (zh) * 2015-06-11 2015-10-21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新旧路搭接方法
CN108221528A (zh) * 2018-01-02 2018-06-29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路基建筑搭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914173A (zh) * 2019-03-26 2019-06-21 山东大学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泡沫轻质土浇筑台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24262A (zh) * 2019-12-03 2020-03-27 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124056A (ko) * 2008-05-29 2009-12-03 서동수 보도 포장 공법
CN104988827A (zh) * 2015-06-11 2015-10-21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新旧路搭接方法
CN108221528A (zh) * 2018-01-02 2018-06-29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路基建筑搭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914173A (zh) * 2019-03-26 2019-06-21 山东大学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泡沫轻质土浇筑台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24262A (zh) * 2019-12-03 2020-03-27 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新旧路面基层搭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2923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4324A (zh) 一种改扩建新老路拼接施工方法
US6802669B2 (en) Void-maintaining synthetic drainable base courses and methods for extending the useful life of paved structures
CN109958018A (zh) 一种强降雨城市道路透水性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20020044842A1 (en) Void-maintaining geosynthetic laminates and drainage systems
CN208777093U (zh) 山区公路填挖交界路段防差异沉降结构
CN107119520A (zh) 滨海滩涂软基复合式换填结构及处治方法
CN111576127A (zh) 一种公路工程新旧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hristopher et al. Roadway base and subgrade geocomposite drainage layers
RU2366782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насып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типа дамбы с 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ой дорогой на слабых грунтах
CN201865023U (zh) 公路封闭防水型中央分隔带
CN111005278B (zh) 一种局部加筋路堤的快速修复加固方法
CN113652923B (zh) 一种改扩建新旧路面拼接方法
CN206800092U (zh) 滨海滩涂软基复合式换填结构及滨海软土路基
CN214656089U (zh) 一种应用于井工煤矿沉陷区的装配式路面结构
RU2273687C1 (ru) Дорожное полотн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возведения
AU2021102288A4 (en) Composite Replacement Structure and Treatment for Soft Base of Coastal Mudflat
CN114687263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路基拼宽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268375A (zh) 一种道路施工工艺
CN113152628A (zh) 一种v字型冲沟高填方临时排水系统及其构筑方法
JP2018115475A (ja) 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敷設構造物
CN113005839A (zh) 一种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工艺
CN215629078U (zh) 一种高速公路气泡轻质土拼宽路基结构
CN220927361U (zh) 一种市政道路扩宽新老路基纵向搭接结构
CN212611787U (zh) 路面接缝的搭接结构
Shteyn et al. Evaluation of options for strengthening weak bases of embankments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