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7697A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47697A CN113647697A CN202110968473.0A CN202110968473A CN113647697A CN 113647697 A CN113647697 A CN 113647697A CN 202110968473 A CN202110968473 A CN 202110968473A CN 113647697 A CN113647697 A CN 1136476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ng unit
- heater
- atomizing
- section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7—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和加热雾化装置,加热器开设有用于收容雾化介质载体的容置腔并包括:磁场发生单元,设置在加热器内并用于产生交变磁场。第一感应单元,至少部分收容在容置腔内,第一感应单元能够穿设在雾化介质载体之内并通过交变磁场产生热量。及第二感应单元,位于容置腔内并环绕第一感应单元设置,第二感应单元能够环绕在雾化介质载体之外并通过交变磁场产生热量。如此使得雾化介质载体各区域内的雾化介质在短时间内同时达到雾化温度而产生雾化,从而提高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速度。同时,使得雾化介质受热均匀,一方面防止出现部分雾化介质因低于雾化温度而无法雾化的现象,提高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器及包含该加热器的加热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器用于对雾化介质载体通过加热不燃烧的方式进行雾化,以便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如此可以减少气溶胶内有害物质的含量。但是,对于传统的加热器,通常存在对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速度和雾化利用率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加热器对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速度和雾化利用率。
一种加热器,开设有用于收容雾化介质载体的容置腔并包括:
磁场发生单元,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内并用于产生交变磁场;
第一感应单元,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能够穿设在雾化介质载体之内并通过所述交变磁场产生热量;及
第二感应单元,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环绕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设置,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能够环绕在所述雾化介质载体之外并通过所述交变磁场产生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背离所述雾化介质载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截面大致为C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相对两个边缘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面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空隙,所述温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间隔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由所述两个边缘相向平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凸出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面,用于收容挤压所述雾化介质载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面上的隔热件,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两个边缘分别连接所述隔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厚度为0.015mm至0.3mm且长度为0.8mm至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持续上升至加热温度后并保持加热温度恒定不变,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持续上升至加热温度后并保持加热温度恒定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同时升温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在同一时刻抵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居里温度为250℃至350℃,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居里温度为150℃至2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在所述加热器的外表面上存在敞开口,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基础段和尖刺段,所述基础段的横截面尺寸均匀设置且所述尖刺段的横截面尺寸非均匀设置,所述尖刺段相对所述基础段更临近所述敞开口并具有相对临近所述敞开口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具有相对临近所述敞开口的第二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更临近所述敞开口且两者之间沿所述加热器轴向的间距为0.5mm至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支撑件和发热件,所述支撑件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位于所述容置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发热件为强导磁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玻璃或陶瓷制成,所述发热件为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或铁及铁基合金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为柱状结构且横截面尺寸为1.5mm至2.5mm,所述发热件为筒状结构,所述发热件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且长度为8mm至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宽度为3mm至6mm且厚度为0.3mm至0.55mm,所述发热件为片状结构,所述发热件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且长度为8mm至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还包括覆盖在所述发热件上的陶瓷层或玻璃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所述发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能够与所述雾化介质载体相抵接,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承载单元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段,所述第一容置段在所述加热器的外表面上存在敞开口,所述第一容置段的口径沿远离所述敞开口的方向减少,所述第一容置段的内侧壁面和所述雾化介质载体之间存在通过所述敞开口连通外界的进气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场发生单元为线圈,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容置腔之外而环绕所述容置腔设置。
一种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所述电源与所述加热器连接并对所述加热器供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第一感应单元能够穿设在雾化介质载体之内,使得第一感应单元的热量能够从雾化介质载体的中心区域往边缘区域传递;且第二感应单元能够环绕在雾化介质载体之外,使得第二感应单元的热量能够从雾化介质载体的边缘区域往中心区域传递,当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同时工作时,可以实现热量在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的双向传递,从而缩短热量传递时间,使得雾化介质载体各区域内的雾化介质在短时间内同时达到雾化温度而产生雾化,从而提高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速度。同时,使得雾化介质受热均匀,一方面防止出现部分雾化介质因低于雾化温度而无法雾化的现象,确保全部雾化介质能够完全雾化,从而提高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利用率;另一方面避免雾化介质因局部高温而产生焦化,防止有害物质或异味物质产生,提高加热器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雾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雾化介质载体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收容雾化介质载体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中第一示例第一感应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
图6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中第二示例第一感应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加热雾化装置中第二感应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述加热雾化装置中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图1所述加热雾化装置中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加热器11和电源12,加热器11和电源12连接,两者可以为一体式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电源12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池12a和控制芯片12b,电池12a可以采用锂电池。控制芯片12b用于控制电池12a对加热器11的供电情况,例如可以控制电池12a停止或继续对加热器11供电,还可以控制电池12a对加热器11供电的功率大小等。
加热器11用于对雾化介质载体20中的雾化介质22a加热雾化以形成气溶胶,雾化介质载体20可以大致为圆柱状,雾化介质载体2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嘴段21和雾化段22,当用户在吸嘴段21抽吸时,雾化介质22a雾化形成的气溶胶可以被用户吸收。吸嘴段21具有透气性,雾化段22包括雾化介质22a和包裹层22b,包裹层22b可以为非透气性的结构,雾化介质22a被包裹在该包裹层22b内。吸嘴段21内开设有进气孔21a,在用户抽吸的情况下,进入进气孔21a中的外界气体直接进入吸嘴段21,雾化段22内产生的雾化颗粒被吸入吸嘴段21内,以便吸嘴段21内的外界气体与该雾化颗粒混合形成气溶胶而被用户吸收。
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11包括壳体组件100、磁场发生单元200、第一感应单元300、第二感应单元400、承载单元500和隔热件600,壳体组件100作为载体,使得磁场发生单元200、第一感应单元300、第二感应单元400、承载单元500和隔热件600均设置在该壳体组件1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0上开设有容置腔110,容置腔110实际为一敞口腔,该容置腔110在壳体组件10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敞开口111a,显然,该敞开口111a直接连通外界。容置腔110可以分为两段,即容置腔11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段111和第二容置段112,敞开口111a位于第一容置段111上,使得第一容置段111位于第二容置段112的上方。第一容置段111的口径非均匀设置,例如沿远离敞开口111a的方向,即从上往下的方向,第一容置段111的口径可以逐渐减少,使得第一容置段111大致为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第二容置段112的口径可以均匀设置,使得第二容置段112为柱状结构,第二容置段112的口径可以小于第一容置段111的口径。
雾化介质载体20的直径可以与第二容置段112的口径大致相等,当雾化介质22a通过敞开口111a收容在容置腔110中时,雾化段22与第二容置段112配合,雾化段22与第二容置段112的内侧壁面113之间并不存在间隙,换言之,雾化段22与第二容置段112形成一定程度的紧配合关系。吸嘴段2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段111之外以便用户抽吸,吸嘴段21的另一部分收容在第一容置段111内,进气孔21a位于第一容置段111内,吸嘴段21与第一容置段111的内侧壁面113之间存在一定宽度的进气间隙111b,显然,该进气间隙111b通过敞开口111a直接连通外界,且进气孔21a与进气间隙111b相互连通。
当用户在吸嘴段21抽吸时,外界气体依次经敞开口111a、进气间隙111b和进气孔21a进入至吸嘴段21内,雾化段22内雾化介质22a雾化产生的雾化颗粒被吸入吸嘴段21内,以便吸嘴段21内的外界气体与该雾化颗粒混合形成气溶胶而被用户吸收,图3中虚线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气体的流动方向。因此,当雾化段22内的雾化介质22a在雾化的过程中,外界气体难以进入雾化段22内,使得雾化介质22a处于低氧(贫氧)烘烤环境,如此一方面可以消除雾化介质22a因与氧气参与而反应所得的有害物质或异味物质,从而提高加热器11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溶胶的成分和浓度,从而使得雾化介质载体20具有更香纯的抽吸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场发生单元200设置在壳体组件100内,且磁场发生单元200位于容置腔110之外而环绕容置腔110设置,磁场发生单元200可以为线圈,该线圈与电源12内的电池12a电性连接,电池12a对线圈供电,使得线圈产生强度随时间变化的交变磁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单元500可以大致呈圆盘状结构,承载单元500可以收容在容置腔110的第二容置段112中,承载单元500同时抵接第二容置段112的内侧壁面113和内底壁面。当雾化介质载体20收容在容置腔110中时,雾化介质载体20的下端可以与承载单元500相抵接,从而对雾化介质载体20相对容置腔110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参阅图3、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从组成结构的角度考虑,第一感应单元300包括支撑件310和发热件320,支撑件310可以插置在承载单元500中,发热件320设置在支撑件310上,发热件320可以全部位于第二容置段112中。支撑件310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等弱导磁材料制成,例如支撑件310可以采用铝、铜、玻璃、陶瓷或不锈钢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发热件320采用强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发热件320可以采用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或铁及铁基合金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如此使得发热件320在磁场发生单元200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热量。具体而言,交变磁场将使发热件320内形成大量的涡电流,该涡电流将具有热效应而使发热件320产生热量。发热件320的居里温度可以为250℃至350℃,例如为260℃至290℃。当发热件320的温度达到居里温度时,发热件320的磁性消失而无法继续产生热量,当发热件320的温度低于居里温度时,发热件320的磁性恢复而产生热量,如此可以避免发热件320温度过高,继而可以控制发热件320正常工作时的加热温度小于或等于自身的居里温度。
参阅图3和图5,第一感应单元300可以为柱状结构,例如为棱柱状或圆柱状结构。第一感应单元300的横截面尺寸为1.5mm至2.5mm,例如为1.8mm至2mm,当第一感应单元300为圆柱状结构时,该横截面尺寸实际为第一感应单元300的直径。支撑件310为柱状结构,发热件320为筒状结构,发热件320套设在支撑件310上,发热件320的厚度A为自身的壁厚,当发热件320为圆筒状结构时,发热件320的厚度A为其外径与内径之差的一半。发热件320的厚度A为10μm至150μm,例如为12μm至50μm。发热件320沿自身轴向的长度为8mm至15mm,例如为10mm至12mm,发热件320的长度可以小于支撑件310的长度。
参阅图3和图6,第一感应单元300可以为片状结构,使得支撑件310和发热件320两者均为片状结构,对于支撑件310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发热件320可以直接贴附在该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第一感应单元300的宽度可以为3mm至6mm,例如为4mm至5mm,支撑件310和发热件320两者的宽度可以相等。第一感应单元300的厚度可以为0.3mm至0.55mm,例如为0.4mm至0.5mm,显然,第一感应单元300的厚度为支撑件310和发热件320的厚度之和。发热件320的厚度可以为10μm至150μm,例如为12μm至50μm。
当雾化介质载体20收容在容置腔110中时,第一感应单元300插置在雾化介质载体20的雾化段22中,第一感应单元300的中心轴线可以与雾化介质载体20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雾化段22中的雾化介质22a覆盖发热体,即发热件320与雾化介质22a直接接触。当发热件320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时,该热量由雾化段22的中心区域向边缘区域传递,从而对位于雾化段22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22a进行加热雾化。因此,第一感应单元300对雾化介质载体20的加热模式为中心加热模式。
第一感应单元300还可以包括陶瓷层或玻璃釉层,陶瓷层或玻璃釉层覆盖在发热件320的表面上。如此一方面使得陶瓷层或玻璃釉层对发热件320形成保护作用,防止外界冲击对发热件320构成损伤,同时也防止外界液滴和粉尘粘附在发热件320上以对其构成侵蚀,从而提高发热件32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陶瓷层或玻璃釉层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在第一感应单元300插置在雾化介质载体20的过程中,可以减少第一感应单元300与雾化介质载体20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第一感应单元300在较大的摩擦阻力作用下产生弯曲,确保第一感应单元300顺利插置在雾化介质载体20中;同时可以防止雾化介质22a在雾化过程中产生的凝固物质粘附在陶瓷层或玻璃釉层上,防止该凝固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影响用户抽吸口感的颗粒或气体。
参阅图1、图5和图6,从连接位置的角度考虑,第一感应单元300包括基础段330和尖刺段340,基础段330可以还包括支撑件310和发热件320,尖刺段340同样可以包括支撑件310和发热件320。尖刺段340位于基础段330的上方,使得尖刺段340相对基础段330更加临近容置腔110的敞开口111a设置。基础段330的横截面尺寸可以保持恒定而均匀设置,尖刺段340的横截面尺寸产生变化而非均匀设置,从基础段330指向尖刺段340的方向,即从下往上的方向,尖刺段340的横截面尺寸可以逐渐减少,使得尖刺段340大致呈锥形结构。通过设置尖刺段340,可以减少第一感应单元300插入雾化介质载体20过程中的配合阻力,避免第一感应单元300因阻力过大而产生弯曲,同时也提高第一感应单元300与雾化介质载体20的配合速度,确保雾化介质载体20顺利插置在容置腔110中,从而提高加热器11使用的方便性。
参阅图1、图4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感应单元400可以为筒状结构,第二感应单元400收容在容置腔110内并环绕第一感应单元300设置。当雾化介质载体20收容在容置腔110中时,第二感应单元400可以与雾化介质载体20接触而套设在雾化介质载体20上。第二感应单元400可以采用强导磁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铁氧体、镍基合金或铁基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与第一感应单元300中的发热件320相类似,在磁场发生单元200所产生的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第二感应单元400内形成大量的涡电流而产生热量。第二感应单元400的居里温度为150℃至220℃,例如为180℃至220℃,鉴于发热件320的居里温度为250℃至350℃,故第二感应单元400的居里温度小于第一感应温度的居里温度,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使得第一感应单元300所形成的加热温度高于第二感应单元400所形成的加热温度。第二感应单元400的厚度L为0.015mm至0.3mm,例如厚度L为0.1mm至0.2mm,该厚度L实际为筒状第二感应单元400的壁厚。第二感应单元400沿自身的轴向长度可以为0.8mm至2.5mm,例如为1mm至1.5mm。
参阅图1和图3,当雾化介质载体20收容在容置腔110中时,第二感应单元400可以套设在雾化段22上,使得第二感应单元400与雾化段22直接接触,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中心轴线可以与雾化介质载体20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当第二感应单元400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时,该热量由雾化段22的边缘区域向中心区域传递,从而对位于雾化段22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22a进行加热雾化。因此,第二感应单元400对雾化介质载体20的加热模式为边缘加热模式。
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600可以环状结构,隔热件600设置在容置腔110的内侧壁面113上,隔热件60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隔热件600沿容置腔110的轴向(即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上边缘与上方的隔热件600连接,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下边缘与下方的隔热件600连接。隔热件600具有较低的热传递系数,可以有效防止第二感应单元400产生的热量通过壳体组件100传递至外界而产生热量损失,提高第二感应单元400的能量利用率。同时,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中间部分与容置腔110的内侧壁面113不直接接触,使得两者之间形成间隔空隙420,如此也可以减少第二感应单元400传递至壳体组件100上的热量,进一步防止热量损失而提高第二感应单元400的能量利用率。间隔空隙420的上端为靠近敞开口111a的一端,间隔空隙420的下端为远离敞开口111a的另一端,显然,间隔空隙420的上端相对其下端更加靠近敞开口111a。沿间隔空隙420的上端指向其下端的方向,也即从上向下的方向,间隔空隙420的宽度M先增大或减小,使得间隔空隙420的纵截面大致呈C型。如此可以合理增大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中间部分与容置腔110内侧壁面113之间的间距,从而降低第二感应单元400的热损失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同时,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上、下两个边缘相向平滑延伸,且第二感应单元400朝容置腔110的中心轴线凸出容置腔110的内侧壁面113。沿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上边缘指向其下边缘的方向,第二感应单元400到容置腔110中心轴线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使得第二感应单元400的纵截面大致为C型。当雾化介质载体20收容在容置腔110中时,第二感应单元400收容并挤压雾化介质载体20,提高雾化介质载体20收容的稳定性,同时第二感应单元400直接接触雾化介质载体20,可以提高第二感应单元400的热传递速度和热量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加热器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单元700,温度传感单元700设置在容置腔110内,温度传感单元70对第二感应单元400的温度进行适时检测。具体而言,温度传感单元70设置在第二感应单元400背离雾化介质载体20所处的一侧,例如温度传感单元70设置在上述间隔空隙420内。
第二感应单元40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感应单元300上发热件320的长度,使得第二感应单元400在第一感应单元300的正投影覆盖部分发热件320,如此可以防止筒状的第二感应单元400对发热件320所构成的电磁屏蔽作用,确保第一感应单元300和第二感应单元400两者能够同时产生热量,使得雾化介质载体20能同时形成中心加热模式和边缘加热模式。
参阅图1和图8,当第一感应单元300存在尖刺段340时,尖刺段340的上端相对其下端更加临近容置腔110的敞开口111a,将尖刺段340的上端记为第一端341。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上端相对其下端更加临近容置腔110的敞开口111a,将第二感应单元400的上端记为第二端410。第二端410相对第一端341更加靠近该敞开口111a,使得第一端341和第二端410沿容置腔110的轴向间隔设置而形成一定的间距H,该间距H的取值为0.5mm至2mm。鉴于尖刺段340第一端341的加热温度相对较低,该加热温度可以通过第二感应单元400的工作来进行弥补,从而确保整个雾化段22内的雾化介质22a受热均匀。
参阅图3和图9,在使用加热雾化装置10对雾化介质载体20进行加热雾化时,可以将雾化介质载体20插置在容置腔110中,如此使得第一感应单元300插置在雾化段22内,且第二感应单元400套设在雾化段22上。当用户在吸嘴段21抽吸时,电池12a对磁场发生单元200供电以产生交变磁场,使得第一感应单元300和第二感应单元400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同时产生热量,确保雾化介质载体20能同时形成中心加热模式和边缘加热模式。工作时,第一感应单元300的温度在零时刻到t1时刻之间呈线性持续上升变化规律,使得第一感应单元300的温度可以在t1时刻升温至加热温度T1,后续时间段内保持加热温度T1恒定。第二感应单元400的温度在零时刻到t1时刻之间呈线性持续上升变化规律,使得第二感应单元400的温度可以在相同的t1时刻升温至加热温度T2,后续时间段内保持加热温度T2恒定,加热温度T1大于加热温度T2。故热量主要来自第一感应单元300,从而形成第一感应单元300加热为主,第二感应单元400加热为辅的工作模式。
假如加热器11只具有第一感应单元300而只形成中心加热模式,当第一感应单元300工作时,热量只能单向从雾化段22的中心区域传递至边缘区域,鉴于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差,雾化段22中心区域的雾化介质22a相对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22a升温较快,即中心区域的雾化介质22a相对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22a更早达到雾化温度而雾化。为了提高雾化速度,使得雾化段22内的所有雾化介质22a在设定短时间内同时到达雾化温度,必须加大第一感应单元300的加热温度,此时,由于雾化介质22a热传递系数的制约,使得雾化段22中心区域的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快速传递至边缘区域,导致中心区域的雾化介质22a因局部过热而产生焦化现象,从而引发有害物质和异味物质产生,导致影响用户抽吸体验。同时,边缘区域可能因吸收热量不够而存在低于雾化温度的局部低温,使得边缘区域的部分雾化介质22a无法完全雾化,从而影响雾化介质22a和整个雾化介质载体20的利用率。同样地,假如加热器11只具有第二感应单元400而只形成边缘加热模式,热量只能单向从雾化段22的边缘区域传递至中心区域,为提高雾化速度,必然将导致边部区域的雾化介质22a产生焦化现象,也会影响用户抽吸体验。并且中心区域的雾化介质22a因无法完全雾化而影响雾化介质22a的利用率。
参阅图3,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器11,第一感应单元300和第二感应单元400同时工作而形成中心加热模式和边缘加热模式,使得雾化段22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22a均能够与热源接触,热量既可从中心区域往边缘区域传递,还可以从边缘区域往中心区域传递,使得热量可以实现双向传递,从而大幅减少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差,确保雾化段22内全部雾化介质22a在短时间内即可同时达到雾化温度,从而提高雾化介质22a的雾化速度。同时,在保证具有较高雾化速度的基础上,不仅无需过于加大第一感应单元300和第二感应单元400的加热温度,而且可以适当降低第一感应单元300和第二感应单元400的加热温度,防止雾化介质22a在过高温度下产生焦化现象,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并且,雾化段22内各处雾化介质22a受热均匀,确保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22a同时达到雾化温度而完全雾化,最终提高雾化介质22a和整个雾化介质载体20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5)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开设有用于收容雾化介质载体的容置腔并包括:
磁场发生单元,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内并用于产生交变磁场;
第一感应单元,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能够穿设在雾化介质载体之内并通过所述交变磁场产生热量;及
第二感应单元,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环绕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设置,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能够环绕在所述雾化介质载体之外并通过所述交变磁场产生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背离所述雾化介质载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截面大致为C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相对两个边缘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面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隔空隙,所述温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间隔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由所述两个边缘相向平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凸出于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面,用于收容挤压所述雾化介质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面上的隔热件,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两个边缘分别连接所述隔热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厚度为0.015mm至0.3mm且长度为0.8mm至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持续上升至加热温度后并保持加热温度恒定不变,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持续上升至加热温度后并保持加热温度恒定不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同时升温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在同一时刻抵达。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居里温度为250℃至350℃,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居里温度为150℃至22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在所述加热器的外表面上存在敞开口,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基础段和尖刺段,所述基础段的横截面尺寸均匀设置且所述尖刺段的横截面尺寸非均匀设置,所述尖刺段相对所述基础段更临近所述敞开口并具有相对临近所述敞开口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具有相对临近所述敞开口的第二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更临近所述敞开口且两者之间沿所述加热器轴向的间距为0.5mm至2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支撑件和发热件,所述支撑件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热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位于所述容置腔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弱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发热件为强导磁材料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玻璃或陶瓷制成,所述发热件为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或铁及铁基合金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为柱状结构且横截面尺寸为1.5mm至2.5mm,所述发热件为筒状结构,所述发热件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且长度为8mm至1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宽度为3mm至6mm且厚度为0.3mm至0.55mm,所述发热件为片状结构,所述发热件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且长度为8mm至1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还包括覆盖在所述发热件上的陶瓷层或玻璃釉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所述发热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能够与所述雾化介质载体相抵接,所述第一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承载单元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段,所述第一容置段在所述加热器的外表面上存在敞开口,所述第一容置段的口径沿远离所述敞开口的方向减少,所述第一容置段的内侧壁面和所述雾化介质载体之间存在通过所述敞开口连通外界的进气间隙。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发生单元为线圈,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容置腔之外而环绕所述容置腔设置。
25.一种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和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所述电源与所述加热器连接并对所述加热器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8473.0A CN113647697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PCT/CN2022/108261 WO2023024810A1 (zh) | 2021-08-23 | 2022-07-27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8473.0A CN113647697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7697A true CN113647697A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49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68473.0A Pending CN113647697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47697A (zh) |
WO (1) | WO2023024810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58787A (zh) * | 2021-12-06 | 2022-03-11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雾化系统及其气溶胶形成装置 |
WO2023024811A1 (zh) * | 2021-08-23 | 2023-03-02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WO2023024810A1 (zh) * | 2021-08-23 | 2023-03-02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317501U (zh) * | 2014-12-01 | 2015-05-13 | 深圳佳品健怡科技有限公司 | 电磁感应烟雾生成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电子烟 |
CN207766584U (zh) * | 2018-01-31 | 2018-08-24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
CN112773000A (zh) * | 2021-02-07 | 2021-05-11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涡流加热的发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CN113197368B (zh) * | 2021-05-07 | 2024-01-26 |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测温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温度测量方法 |
CN113647697A (zh) * | 2021-08-23 | 2021-11-16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2021
- 2021-08-23 CN CN202110968473.0A patent/CN1136476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27 WO PCT/CN2022/108261 patent/WO202302481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24811A1 (zh) * | 2021-08-23 | 2023-03-02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WO2023024810A1 (zh) * | 2021-08-23 | 2023-03-02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CN114158787A (zh) * | 2021-12-06 | 2022-03-11 |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雾化系统及其气溶胶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24810A1 (zh) | 2023-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47697A (zh)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KR102363814B1 (ko) | 흡연 가능한 재료를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 |
KR102360002B1 (ko) | 흡연 가능한 재료를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 |
CN112739227B (zh) | 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和感受器组件的可感应加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 | |
KR20190011284A (ko) | 흡연가능 물질을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 |
TW201544024A (zh) | 包含具有內部空氣流動通道之匣筒的霧劑產生系統 | |
TW201603724A (zh) | 包含流體可透過感受器元件之氣溶膠產生系統 | |
WO2020133914A1 (zh) | 加热模组、可控加热模组以及电子烟具 | |
AU2015263326A1 (en) |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omprising a planar induction coil | |
CN113647698A (zh)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
CN210158014U (zh) | 雾化器及电子烟 | |
US20240245131A1 (en) |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 |
CN216674712U (zh)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
CN216416048U (zh)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CN114259090B (zh)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CN209862308U (zh) | 加热模组、可控加热模组以及电子烟具 | |
CN221204159U (zh) | 一种感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7161102U (zh) |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20458608U (zh) | 感受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458615U (zh)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4098165B (zh)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CN221785327U (zh)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6965597A (zh) | 一种感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6429866B (zh) | 针对光谱仪的解吸器 | |
US20240245140A1 (en) |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