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010A -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5010A
CN113645010A CN202110897948.1A CN202110897948A CN113645010A CN 113645010 A CN113645010 A CN 113645010A CN 202110897948 A CN202110897948 A CN 202110897948A CN 113645010 A CN113645010 A CN 113645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ab
link
radio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79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5010B (zh
Inventor
刘菁
戴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979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5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5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5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5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L1/1678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is for timing, e.g. time stam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最大非应答次数;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及时发现中间回传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从而及时进行链路回复,保证数据正常传输。

Description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本申请为2019年2月14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910114948.2的发明申请《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接入网络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无线接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用于传输业务。然而,在传输数据过程中,由于环境等因素影响无线链路的传输,触发无线链路失败,从而对无线链路进行恢复以进行数据重传。
现有技术中,在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例如宿主基站)之间还存在多个数据回传设备。在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设备的端到端传输过程中,终端设备向无线接入设备传输数据时,会经过多个数据回传设备传输至无线接入设备;无线接入设备向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同样会经过多个数据回传设备传输至终端设备。
然而,由于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之间存在多个数据回传设备,当采用端到端ARQ时,如果中间回传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可能无法被发现并及时进行链路的恢复,导致数据无法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能够及时发现中间回传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从而及时进行链路回复,保证数据正常传输。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重传的最大重传次数,即第一节点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向第二节点重传数据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最大非应答次数;
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数据回传设备,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或父节点。各个节点之间基于HARQ重传机制进行重传,该HARQ重传是在MAC层实现的,可以逐跳反馈,该HARQ重传可以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而不是端到端的重传,从而能够准确确定链路质量不好的接口,从而触发链路的重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包括:
若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进行HARQ重传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则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者
若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非应答次数,则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基于MAC层的HARQ传输机制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无线链路的质量情况,根据最大重传次数和最大应答次数来确定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并通过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来恢复链路,保证了数据的及时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包括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最大非应答次数;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通过宿主基站为每个节点配置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实现了宿主基站对整个链路的管理和控制,便于进行整体调配,实现方式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所述RRC消息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
通过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向第二节点配置该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减轻了宿主基站的负担,由第二节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所述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自身确定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最大非应答次数。
当第一节点作为父节点时,该第一节点自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配置,减轻了宿主基站的负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自动重传请求ARQ重传。
在上行传输过程中,通过第三指示信息触发第一终端设备执行RLC层的ARQ重传,从而保证了第一终端设备与宿主基站之间的端到端传输可以正常进行,并且保证不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执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自动重传请求ARQ重传;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第四指示信息触发宿主基站执行RLC层的ARQ重传,从而保证了宿主基站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端到端传输可以正常进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无线链路失败;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若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则所述第一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RLC层的状态报告。
通过下行参考信号来确定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可以确定每个节点之间是否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从而能够准确的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来恢复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被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被携带在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一节点非所述终端设备的父节点,则所述第一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通过中间节点的转发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在检测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RRC重建立;
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的RRC重建立结果;第三节点可以根据第二节点的RRC重建立结果来确定自身是否进行RRC重建立,以保证链路能够正常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判断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
通过第二节点在RRC重建立失败时,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用于指示RRC重建立失败的第一指示信息,使得第三节点能够触发RRC重建立,保证了第三节点能够及时进行链路重建,保证了第三节点能够正常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成功。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包括:
第三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送无线链路失败后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的RRC重建立结果;
所述第三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是否触发RRC重建立;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是否触发RRC重建立,包括: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判断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则判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RRC重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启动定时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则判断是否触发RRC重建立,包括: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则所述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立,并停止所述定时器;或者,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成功,则所述第三节点停止所述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三节点判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RRC重建立。
通过第三节点在接收到用于指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启动定时器,根据定时器内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是否触发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RRC重建立,保证了第三节点能够及时进行链路重建,保证了第三节点能够正常传输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回传设备,所述设备称为第一节点,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无线链路失败;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发送模块,用于若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RLC层的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被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被携带在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一节点非所述终端设备的父节点,则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中间节点的转发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回传设备,所述设备称为第一节点,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最大非应答次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数据回传设备,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或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进行HARQ重传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则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者
若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非应答次数,则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包括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最大非应答次数;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所述RRC消息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自身确定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最大非应答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所述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自动重传请求ARQ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所述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执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自动重传请求ARQ重传;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回传设备,所述设备称为第二节点,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RRC重建立;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的RRC重建立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判断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成功。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回传设备,所述设备称为第三节点,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送无线链路失败后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的RRC重建立结果;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是否触发RRC重建立;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判断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则判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RRC重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启动定时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则触发RRC重建立,并停止所述定时器;或者,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成功,则停止所述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判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RRC重建立。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回传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
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
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
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
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或者
如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该方法通过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判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在采用端到端ARQ机制的传输场景下,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基于MAC层的HARQ传输机制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无线链路的质量情况,如果链路质量很差,则认为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并通过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来恢复链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到端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下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下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信令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信令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下一代5G的新无线(New Radio,NR)移动通信系统。
下面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可能的网络架构进行介绍。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跳中继网络架构包括终端设备,多个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节点,以及IAB宿主网络设备(donor)。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以两跳数据回传链路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述,该网络架构包括IAB宿主节点(IAB donor,可以称为IAB宿主基站,或IAB宿主节点,或宿主IAB节点,或宿主IAB基站等,本发明并不限制),IAB节点1(IAB node1,IAB n1)以及IAB节点2(IAB node2,IAB n2),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通过IAB node1和IAB node2接入到IABdonor(IAB D),该IAB donor和核心网5GC通过NG接口相连。其中,IAB node1和IAB node2之间的链路,以及IAB node1和IAB donor之间的链路为终端设备提供两跳数据回传。
例如,该中继网络架构可以应用于毫米波的接入回传一体化,使得城市楼宇密集区以及光纤铺设困难的孤岛或山区可在IAB技术的支持下享有5G高速低延时通信。本实施例对该中继网络架构的的应用场景不做特别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网络架构采用CU-DU分离架构,则IAB donor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IAB node包括DU模块和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tion,MT)模块,其中,IAB node DU模块提供部分gNB的功能(例如:gNB的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MAC层、RLC层的功能),可供该IAB node DU的子节点提供接入服务,该IAB node DU的子节点可以是普通的终端设备或者其他IAB node;IAB node MT模块类似于终端设备,通过该IAB node MT模块接入该IAB node的上一节点,比如父节点(例如:该父节点可以是其他IAB node,或者IAB donor节点),为该IAB node DU下的子节点的数据提供数据回传。其中,由于IAB node的引入,无线传输的空口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IAB node与终端设备之间的空口,IAB node与IAB donor之间的空口/IAB node与IAB node之间的空口。示例性的,IAB node与终端之间的空口可以称为Uu接口,IAB node与IAB donor之间的空口可以称为Un接口。本专利上述空口还可以有其他称呼,本专利并不限制,都属于我们定义的范围内。
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
传统的LTE或者NR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两层的重传机制来保证,包括链路控制协议层(Radio Link Control,RLC)的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以及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IAB donor之间采用端到端的ARQ机制,即:与终端设备对等的RLC ARQ功能位于IAB donor DU上,中间节点IAB node1和IAB node2上的RLC层不包含ARQ功能,只包含对RLC SDU进行分段的功能。终端设备与IAB donor之间采用逐跳的HARQ机制,即:各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分别支持独立的HARQ功能,即:终端设备与IAB node2之间有独立的HARQ机制,IAB node1和IAB node2之间有独立的HARQ机制,IAB node1和IAB donor之间有独立的HARQ机制。
采用端到端ARQ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可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采用端到端ARQ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和IAB donor之间存在对等的协议层,包括:服务数据适配协议层(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RLC层。其中,终端设备和IABdonor之间对等的RLC层中只包含ARQ功能。终端设备与IAB node2之间存在对等的协议层,包括:RLC、MAC、PHY层。其中,终端设备和IAB node2之间对等的RLC层中只包含分段功能。IAB node1和IAB node2之间存在对等的协议层,包括:RLC、MAC、PHY层。其中,IAB node1和IAB node2之间对等的RLC层中只包含分段功能,不包含ARQ功能。IAB node1和IAB donor之间存在对等的协议层,包括:RLC、MAC、PHY层。其中,IAB node1和IAB donor之间对等的RLC层中只包含分段功能。
针对该图2所示的协议栈,该CU通过NG接口与核心网(5GC)相连接,在接入网内部控制和协调多个小区,实现控制面的RRC功能、PDCP层功能,以及用户面的IP、SDAP、PDCP功能;DU实现射频处理功能和RLC、MAC等基带处理功能。
由图2可知,终端设备的RLC ARQ功能建立在终端设备和IAB donor的DU上,中间的IAB node上的RLC层只具有分段功能。因此,中间的IAB节点无法发现回传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也无法及时进行链路恢复,导致数据无法传输,下面结合图3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被成功发送到IAB node2,但因为IAB node2和IAB node1的上行链路质量不好,导致IAB node2无法将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到IAB node1,使得IAB donor也无法接收终端设备的数据并向终端设备进行RLC ARQ的NACK反馈,从而触发终端设备进行RLC层的重传,一旦终端设备RLC层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认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触发RRC重建立。但实际上Uu接口链路质量很好,终端设备选择其他IAB节点触发RRC重建立过程是不必要的,真正需要触发RRC重建立的应该是IAB node2,可是因为端到端的ARQ,导致IAB node2无法根据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来触发RLF。
本申请实施例各个IAB node之间基于HARQ重传机制进行重传,该HARQ重传是在MAC层实现的,可以逐跳反馈。由图2可知,可以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而不是端到端的重传,从而能够准确确定链路质量不好的接口,从而触发IAB节点进行链路的重建。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最大非应答次数。
该第一节点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回传设备,即IAB node,该第一节点用于传输终端与网络设备(宿主基站,IAB donor)之间的数据。该第一节点集成了无线接入链路和无线回传链路,其中,接入链路为终端设备与该第一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无线回程链路为该第一节点与其它数据回传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第二节点可以为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或父节点。其中,父节点是指该第一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即直接接收该第一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节点或者直接向该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节点;子节点是指该第一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即:直接接收该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节点或者直接向该第一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的节点。
第一节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第一指示信息,例如从宿主基站获取,自身生成等。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该最大重传次数为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重传数据的最大次数,该最大非应答次数为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NACK的最大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在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该指示可以为显式指示也可以为隐式指示。
S402、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没有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进行HARQ重传的次数小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则第一节点认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没有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次数小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非应答次数,则第一节点认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没有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第一节点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进行HARQ重传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则第一节点认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非应答次数,则第一节点认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当第一节点确定该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第一节点可以触发进行链路的恢复,链路恢复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重建立过程或者切换过程来实现。例如,该第一节点触发RRC连接重建立过程,选择新的小区进行接入,该新的小区可以是第二节点上的其他小区,也可以是其他IAB节点的小区或者IAB donor的小区。或者,第一节点触发切换过程,第一节点切换至与其它IAB节点的小区或者IAB donor的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通过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包括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判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在采用端到端ARQ机制的传输场景下,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基于MAC层的HARQ传输机制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无线链路的质量情况,如果链路质量很差,则认为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并通过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来恢复链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图5对上行传输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6对下行传输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上行传输实施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上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新增回传链路的RLF触发条件:上行回传链路(uplink,UL)进行HARQ的重传次数等于或大于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收到UL的HARQ NACK次数等于或大于最大非应答次数。
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子节点,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上行数据,第一节点发现UL HARQ重传达到指定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从第二节点接收的HARQ NACK达到最大非应答个数时,则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RLF。
在上行传输过程中,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宿主基站(IAB donor,IAB D)为每个节点配置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
请参照图5和图2所示,IAB donor为IAB node2配置Un1接口的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IAB donor为IAB node1配置Un2接口的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
示例性地,IAB donor为IAB node2配置Un1接口的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由IAB donor CU决定分配的,并将该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IABnode2 MT。
IAB donor为IAB node1配置Un2接口的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由IAB donor CU决定分配的,并将该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IAB node1MT。
综上可知,第一节点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RRC消息中包括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其中,第一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父节点为子节点确定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父节点将该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发送给宿主基站,由宿主基站再配置给各个节点。
示例性地,IAB donor为IAB node2配置Un1接口的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IAB node1 DU决定分配的,并通过IAB node1 DU和IAB donor CU之间的F1AP消息发送给IAB donor CU,由IAB donor CU将该消息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IABnode2 MT。
IAB donor为IAB node1配置Un2接口的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IAB donor DU决定分配的,并通过IAB donor DU和IAB donor CU之间的F1AP消息发送给IAB donor CU,由IAB donor CU将该消息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IAB node1 MT。
综上可知,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该RRC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指示信息是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节点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节点通过F1AP消息发送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是:父节点为子节点确定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然后通过MAC CE或者PDCCH DCI发送给子节点。
示例性的,IAB donor为IAB node2配置Un1接口的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IAB node1 DU决定分配的,并通过MAC CE或者PDCCH DCI发送给IABnode2 MT。
IAB donor为IAB node1配置Un2接口的U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IAB donor DU决定分配的,并通过MAC CE或者PDCCH DCI发送给IAB node1 MT。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节点为IAB node2(IAB n2),第二节点为(IAB n1),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上行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中,IAB node2发现上行链路(uplink,UL)的HARQ重传次数达到UL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IAB node2发现从IAB node1接收到的HARQ NACK个数达到最大非应答次数,则IAB node2的MAC层给其上层(例如:RRC层)发送一个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L HARQ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或者HARQ NACK的接收达到最大非应答次数,IAB node2根据该指示信息认为Un1接口发生RLF,并触发RRC连接重建立过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使得上行传输过程中,各节点能够发现上行链路问题导致的无线链路失败,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RRC连接重建立过程或切换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之后,第一节点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触发第一终端设备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显式指示,也可以进行隐式指示,以触发第一终端设备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例如,对于隐式指示而言,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该无线链路失败,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例如,对于显式指示而言,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RRC消息中。具体地,以第一节点为IAB node2进行说明,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IAB node2 DU和终端设备之间的RRC消息中。或者,第三指示信息还可以携带在MAC CE或者PDCCH DCI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HARQ机制是针对MAC层设计的,ARQ机制是针对RLC层设计的,MAC层位于RLC层的下层,MAC层更靠近物理层,通过MAC层的传输情况更能体现链路的质量情况。而对于第一节点而言,一旦MAC层发现HARQ重传达到网络配置的最大重传次数,后者发现收到的HARQ NACK个数达到网络配置的最大非应答个数时,则认为发生RLF,并给RRC层发送一个指示信息,以便第一节点触发RRC连接重建立过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来进行无线链路的恢复。一旦链路恢复,则第一节点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本申请实施例在上行传输过程中,通过第三指示信息触发第一终端设备执行RLC层的ARQ重传,从而保证了第一终端设备与宿主基站之间的端到端传输可以正常进行,并且保证不丢包。
下行传输实施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下行传输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新增回传链路的RLF触发条件:
下行回传链路(Downlink,DL)进行HARQ的重传次数等于或大于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收到DL的HARQ NACK次数等于或大于最大非应答次数。
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父节点,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子节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第一节点发现DL HARQ重传达到指定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从第二节点接收的HARQ NACK达到最大非应答个数时,则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RLF。
在下行传输过程中,第一节点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宿主基站(IAB donor,IAB D)为每个节点配置进行DL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
请参照图6和图2所示,IAB donor为IAB node2配置Uu接口的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IAB donor为IAB node1配置Un1接口的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
示例性地,IAB donor为IAB node2配置Uu接口的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由IAB donor CU决定分配的,并将该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IABnode2 MT,并由IAB node2 MT通过内部接口转发给IAB node2 DU。或者,IAB donor CU将该信息携带在F1AP消息中发送给IAB node2 DU。
IAB donor为IAB node1配置Un1接口的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由IAB donor CU决定分配的,并将该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IAB node1MT,并由IAB node1 MT通过内部接口转发给IAB node1 DU。或者,IAB donor CU将该信息携带在F1AP消息中发送给IAB node1 DU。
综上可知,第一节点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RRC消息中包括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其中,第一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节点自身确定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
请继续参照图6和图2,IAB node2自身确定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IAB node2 DU决定Uu接口的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IABnode1自身确定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可以是IAB node1 DU决定Un1接口的DL 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最大非应答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节点为IAB node1(IAB n1),第二节点为(IAB n2),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子节点,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中,IAB node1发现下行链路(Downlink,DL)的HARQ重传次数达到DLHARQ最大重传次数,或者IAB node1发现从IAB node2接收到的HARQ NACK个数达到最大非应答次数,则IAB node1的MAC层给其上层(例如:RRC层)发送一个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DL HARQ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或者HARQ NACK的接收达到最大非应答次数,IAB node1根据该指示信息认为Un1接口发生RLF,并触发RRC连接重建立过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使得下行传输过程中,各节点能够发现下行链路问题导致的无线链路失败,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RRC连接重建立过程或切换过程来进行链路的恢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节点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第一节点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触发第二网络设备执行RLC层的ARQ重传;其中,第二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对宿主基站进行显式指示,也可以进行隐式指示,以触发宿主基站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例如,对于隐式指示而言,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宿主基站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宿主基站根据该无线链路失败,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例如,对于显式指示而言,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宿主基站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F1AP消息中,也可以携带在RRC消息中。具体地,以第一节点为IAB node1进行说明,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IABnode1 DU和IAB donor CU之间的F1AP消息中。或者,该第四指示信息可以由IAB node1 DU发送给IAB node1 MT,然后IAB node1 MT将该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IAB donorCU。
由上可知,通过MAC层的传输更能体现链路的质量情况。而对于第一节点而言,一旦MAC层发现HARQ重传达到网络配置的最大重传次数,后者发现收到的HARQ NACK个数达到网络配置的最大非应答个数时,则认为发生RLF,并给RRC层发送一个指示信息,以便第一节点触发RRC连接重建立过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来进行无线链路的恢复。一旦链路恢复,则第一节点向宿主基站发送给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宿主基站设备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本申请实施例在下行传输过程中,通过第四指示信息触发宿主基站执行RLC层的ARQ重传,从而保证了宿主基站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端到端传输可以正常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可以通过增加触发条件来确定各个节点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还可以基于下行参考信号来确定各个节点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第一节点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S702、若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则所述第一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RLC层的状态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检测,来判断第一节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节点根据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无线链路检测时,当连续接收到N310个下行失步指示(out-of-sync)时,则会触发定时器T310的启动。在T310持续过程中,连续又收到N311个下行同步指示(in-sync)时,则停止T310定时器,指示链路已恢复。如果定时器T310超时,则认为检测到无线链路失败,将触发RRC连接重建过程。
当第一节点发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则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即宿主基站发送RLC层的状态报告。该RLC层的状态报告用于反馈终端的接收情况,用以确认终端设备当前正确接收的数据以及丢失的需要重传的数据,从而触发网络设备执行RLC层的ARQ重传。
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被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该指示信息还可以被携带在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ontrol Element,MAC CE)中。
若该第一节点为终端的父节点时,第一节点可以直接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若所述第一节点非所述终端设备的父节点,则第一节点通过中间节点的转发将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该中间节点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若为多个,则中间节点依次转发该指示消息,直至将该指示信息转发给终端。
下面结合图8对第一节点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为IAB node2。若IAB node2发现Un1接口发生RLF,则IAB node2可以通过RRC消息或者MAC CE或者PDCCH DCI给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触发终端设备进行RLC状态报告的反馈,以便IAB donor基于终端设备的RLC状态报告反馈来触发RLC重传。
请同时结合图2所示,IAB node2 MT先通知IAB node2 DU,由IAB node2 DU将该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或者MAC CE或者PDCCH DCI中发送给终端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为IAB node1。若IAB node1发现Un2接口发生RLF,则IAB node1可以通过RRC消息或者MAC CE给IAB node2发送指示信息,并由IABnode2将该指示信息转发给终端设备,触发终端设备进行RLC状态报告的反馈,以便IABdonor基于终端设备的RLC状态报告反馈来触发RLC重传。
请同时结合图2所示,IAB node1 MT先通知IAB node1 DU,由IAB node1 DU将该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或者MAC CE或者PDCCH DCI中发送给IAB node2 MT,然后,IAB node2MT通知IAB node2 DU,由IAB node2 DU将该指示信息携带在RRC消息或者MAC CE或者PDCCHDCI中发送给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下行参考信号来确定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可以确定每个节点之间是否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从而能够准确的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或者触发切换过程来恢复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IAB node作为数据回传的节点,则IAB node节点上的RLC层只有分段功能。而IAB node作为一个节点有自己的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and Maintenance,OAM)数据需要传输,此时IAB node MT与IAB donor也存在IAB node MT的端到端ARQ。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如图9所示,IAB node1(IAB n1)与IAB donor(IAB D)之间存在对等的RLC层,该RLC层具有ARQ功能,IABnode2(IAB n2)与IAB donor(IAB D)之间也存在对等的RLC层,该RLC层具有ARQ功能。
以图9所示为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对于Un1接口而言,Un2接口会最先发现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该IAB node1基于IAB donor反馈的ARQ NACK触发RLC重传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则IAB node1确定Un2接口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并给IAB node2发送一个指示信息,用于通知IAB node2 Un2接口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如果IAB node1发现Un2接口发生RLF,则IAB node1将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来恢复Un2接口链路。一旦IAB node1的Un2接口链路恢复,则IAB node1给IAB node2发送一个指示信息,用于通知IAB node2 Un2接口链路恢复正常。
一旦IAB node2根据端到端ARQ触发RLC重传并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结合IABnode1发送的指示信息来判决Un1接口是否发生RLF。
示例性的,当IAB node2根据IAB donor反馈的ARQ NACK触发RLC重传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IAB node2可以向IAB node1发送一个请求,请求IAB node1反馈Un2接口链路是否发生RLF的情况。或者,IAB node1发现Un2接口发生RLF后主动向IAB node2发送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n2接口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者,IAB node1发现Un2接口链路通过RRC连接重建立流程来恢复后,主动向IAB node2发送一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链路正常。IABnode2需要根据IAB node1的指示信息来判决Un1接口是否发生RLF。例如,若该Un2接口链路正常,则IAB node2确定Un1接口发生了RLF。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IAB donor分别根据向IAB node2和IAB node1反馈的ARQ NACK个数,来判决Un1接口是否发生RLF。例如:Un2接口链路正常,IAB donor向IABnode1反馈的ARQ NACK个数少于预设个数。Un1接口链路RLF,则IAB donor向IAB node2反馈的ARQ NACK个数多于预设个数,则认为Un1接口发生RLF。然后IAB donor可以通过RRC消息或者F1AP消息通知IAB node2其Un1接口发生RLF,触发IAB node2进行RRC连接重建立或者切换过程来恢复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在端到端ARQ场景下,各节点能够及时发现链路问题导致的RLF,并触发RRC连接重建立或者切换过程来恢复链路。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链路失败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多跳中继网络架构给出了多跳场景,该网络架构包括终端设备、多个IAB node以及IAB donor。在本实施例中,以三跳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当IAB node2(IAB n2)检测到IAB node1(IAB n1)和IAB node2之间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IAB node2会进行RRC重建立,若IAB node2在预设时间内RRC重建立失败,则IABnode3会进行RRC重建立,从而保证IAB node3的无线链路正常。
其中,IAB node2检测IAB node1和IAB node2之间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方式有多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节点之间可以根据数据传输是否达到RLC层配置的最大重传次数来检测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下行参考信号来检测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对于其它可能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实施例对IAB node3是否进行RRC重建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以第二节点(IAB node2)为第一节点(IAB node1)的子节点,且为第三节点(IAB node3)的父节点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且为第三节点的子节点时,其实现方式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信令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1、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S1102、第二节点在检测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RRC重建立;
S1103、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判断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立;
S1104、第三节点确定触发RRC重建立。
当第二节点检测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RRC重建立。
若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则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当第三节点获知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时,则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立过程。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适配层或MAC层进行发送。其中,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RLC层之上还存在一个适配层,可通过适配层的control PDU进行发送,MAC层可通过MAC CE进行发送。
示例性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显示的或者隐式的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本实施例不限定。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指示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立的指示信息,即隐式的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
若第二节点RRC重建立成功,则第二节点不会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即对于第三节点而言,第三节点始终认为无线链路正常。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二节点在RRC重建立失败时,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用于指示RRC重建立失败的第一指示信息,使得第三节点能够触发RRC重建立,保证了第三节点能够及时进行链路重建,保证了第三节点能够正常传输数据。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信令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201、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S1202、第二节点在检测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RRC重建立;
S1203、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S1204、第三节点启动定时器;
S1205、若第三节点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是否触发RRC重建立;
S1206、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则判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确定触发RRC重建立。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节点检测到无线链路发生失败时,第二节点触发RRC重建立。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用以指示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其中,第二节点触发RRC重建立和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的先后顺序不限定,第二节点可以先触发RRC重建立,在进行RRC重建立的过程中,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或者,第二节点先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然后第二节点再触发RRC重建立。
当第三节点接收到该第二指示信息时,启动定时器,该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可以为宿主节点配置的,也可以是其他节点配置的,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若在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RC重建立失败,则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立,并停止定时器。
若在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RRC重建立成功,则第三节点关闭定时器。
若定时器超时,则第三节点判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确定触发RRC重建立。其中,定时器超时也即在定时器超时之前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收到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信息与第二指示信息的发送方式与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的发送方式类似,可以是显示的指示,也可以是隐式的指示,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三节点在接收到用于指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启动定时器,根据定时器内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是否触发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RRC重建立,保证了第三节点能够及时进行链路重建,保证了第三节点能够正常传输数据。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回传设备130称为第一节点,如图13所示,该数据回传设备130包括:
获取模块1301,用于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最大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最大非应答次数;
处理模块1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数据回传设备,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或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1302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进行HARQ重传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重传次数,则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者
若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HARQ NACK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示信息中指示的最大非应答次数,则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模块1301具体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中包括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最大非应答次数;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所述RRC消息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中包括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最大非应答次数,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所述获取模块1301具体用于:自身确定所述最大重传次数或所述最大非应答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所述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1303;
所述发送模块130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执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自动重传请求ARQ重传。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所述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1303;
所述发送模块130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执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的自动重传请求ARQ重传;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宿主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3至图6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回传设备140称为第一节点,如图14所示,该数据回传设备140包括:
处理模块1401,用于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判断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是否无线链路失败;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发送模块1402,用于若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RLC层的状态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被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被携带在介质访问控制层控制元素MAC CE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一节点非所述终端设备的父节点,则所述发送模块1402具体用于:通过中间节点的转发将所述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7至图9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回传设备150称为第二节点,如图15所示,该数据回传设备150包括:
处理模块1501,用于在检测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RRC重建立;
发送模块1502,用于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的RRC重建立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判断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1502还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成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回传设备160称为第三节点。如图16所示,该数据回传设备160包括:
接收模块1601,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送无线链路失败后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的RRC重建立结果;
处理模块1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判断是否触发RRC重建立;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1602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判断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则判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RRC重建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模块16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三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启动定时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处理模块1602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失败,则触发RRC重建立,并停止所述定时器;或者,
若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RRC重建立成功,则停止所述定时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则所述处理模块1602还用于判断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RRC重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三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进行硬件实现时,本实施例的处理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实现,发送模块可以集成在发送器中实现,接收模块可以集成在发送器中实现。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170包括:处理器1701以及存储器1702;其中
存储器17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回传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例如,执行图3至图6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7至图9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三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7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70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1702是独立于处理器17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数据回传设备170还可以包括:总线17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1702和处理器1701。
图17所示的数据回传设备17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发送器1704和接收器1705。发送器1704可以发送各种指示信息,接收器1705可以接收各种指示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回传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各节点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执行图3至图6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7至图9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三节点所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3至图6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7至图9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三节点所执行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图3至图6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7至图9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执行图10至图12所述实施例中第三节点所执行的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模块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Claims (2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在检测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链路恢复;
响应于所述第二节点链路恢复失败,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节点链路恢复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确定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链路恢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恢复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通过适配层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通过适配层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通过适配层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control PDU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响应于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且所述第二节点链路恢复失败后发送的;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链路恢复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确定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链路恢复,则所述第三节点确定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链路恢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通过适配层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通过适配层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通过适配层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control PDU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三节点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启动定时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
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则所述第三节点触发链路恢复,并停止所述定时器;或者,
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三节点确定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或触发链路恢复。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恢复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链路恢复;
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节点链路恢复失败,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链路恢复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确定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链路恢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恢复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适配层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适配层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control PDU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响应于所述第二节点在确定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且所述第二节点链路恢复失败后发送的;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链路恢复失败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确定无线链路失败RLF或用于指示第三节点触发RRC重建,确定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或触发链路恢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且为所述第三节点的父节点。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恢复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适配层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适配层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control PDU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所述接收模块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后,启动定时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链路恢复,并停止所述定时器;或者,
若所述定时器超时,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或触发链路恢复。
2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97948.1A 2019-02-14 2019-02-14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3645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7948.1A CN113645010B (zh) 2019-02-14 2019-02-14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4948.2A CN111565408B (zh) 2019-02-14 2019-02-14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CN202110897948.1A CN113645010B (zh) 2019-02-14 2019-02-14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4948.2A Division CN111565408B (zh) 2019-02-14 2019-02-14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5010A true CN113645010A (zh) 2021-11-12
CN113645010B CN113645010B (zh) 2022-07-29

Family

ID=7204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4948.2A Active CN111565408B (zh) 2019-02-14 2019-02-14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CN202110897948.1A Active CN113645010B (zh) 2019-02-14 2019-02-14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4948.2A Active CN111565408B (zh) 2019-02-14 2019-02-14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7757A1 (zh)
EP (1) EP3917199A4 (zh)
CN (2) CN111565408B (zh)
WO (1) WO20201644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70696A1 (en) * 2019-02-15 2022-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haul status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56450B2 (en) * 2020-02-27 2023-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ge extension for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ing
WO2022056730A1 (en) * 2020-09-16 2022-03-24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CN114765774B (zh) * 2021-01-15 2024-04-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设备
US11722912B2 (en) * 2021-01-25 2023-08-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CN114867076A (zh) * 2021-02-03 2022-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节点、网络侧设备及装置
CN117751601A (zh) * 2021-08-03 2024-03-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触发生成回传链路无线链路失败通知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93228A1 (en) * 2022-04-08 2023-10-1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Devices,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edium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 transmission
CN116015565A (zh) * 2022-12-07 2023-04-25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658A (zh) * 2010-04-19 201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CN105228188A (zh) * 2010-10-11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781373A (zh) * 2016-08-12 2018-11-09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Hf-nr系统中无线链路失败检测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710322A2 (pt) * 2006-05-05 2011-08-09 Interdigital Tech Corp procedimentos de detecção de falhas de links de rádio em link superior e link inferior de evolução a longo prazo e aparelho para esse procedimento
CN101483927B (zh) * 2008-01-08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CN102056190A (zh) * 2009-11-10 2011-05-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对载波聚合系统中无线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1112017A2 (en) * 2010-03-11 2011-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degradation of radio link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relays
US9609688B2 (en) * 2010-04-05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relay startup and radio link failure (RLF) handling
US20180213426A1 (en) * 2015-08-21 2018-07-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reporting latency of packet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80279319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provisioning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8924853B (zh) * 2017-03-23 2024-04-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监测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2470508B (zh) * 2018-08-03 2023-07-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处置无线电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WO2020061569A1 (en) * 2018-09-21 2020-03-26 Perk-Up, Inc. D/B/A Kari-Out Co. Leak-resistant paper clamshell containers
EP3912398A4 (en) * 2019-01-15 2022-09-07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ONN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DAT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658A (zh) * 2010-04-19 201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CN105228188A (zh) * 2010-10-11 2016-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781373A (zh) * 2016-08-12 2018-11-09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Hf-nr系统中无线链路失败检测的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TT: ""Summary of 7.2.3.1 Enhancements to support NR backhaul link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4 R1-1809857》 *
LENOVO等: ""Radio link failure in backhaul link"",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3BIS R2-1814501》 *
LG ELECTRONICS: ""Discussions on node behavior for IAB link management"", 《3GPP TSG RAN WG1 #95 R1-181256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70696A1 (en) * 2019-02-15 2022-03-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haul status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63024B2 (en) * 2019-02-15 2024-04-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haul status repor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17199A1 (en) 2021-12-01
US20210377757A1 (en) 2021-12-02
CN111565408B (zh) 2022-04-22
EP3917199A4 (en) 2022-04-13
CN111565408A (zh) 2020-08-21
CN113645010B (zh) 2022-07-29
WO2020164459A1 (zh)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408B (zh)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KR101455015B1 (ko) 무선 디바이스에서 다수의 무선 액세스 베어러들의 재구성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631977B1 (ko) 링크 실패를 복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85375B (zh) 用于为切换而配置链路层实体的技术
JP4016032B2 (ja) 無線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受信ウインドウ移動方法
US9036596B2 (en) Transmitt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636549B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N11114816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49490B2 (en) Relay apparatus
JP2020519107A (ja) レポート送信方法、レポート受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2021037798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7413507B2 (ja) 通信制御方法
CN115669215A (zh) 通信控制方法
WO2018120619A1 (zh) 数据调度传输方法、调度实体、传输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942868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rlc实体及pdcp实体
WO2020198961A1 (zh) 链路失败的恢复方法和设备
WO2018196767A1 (zh) 一种提升数据通路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4402650A (zh) 链路状态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204112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WO2024090357A1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WO202215117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WO2023140334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286689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US2024004925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regarding a mrb in a mr-dc scenario
EP4290794A1 (en) Survival time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