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8188A -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8188A
CN105228188A CN201510657434.3A CN201510657434A CN105228188A CN 105228188 A CN105228188 A CN 105228188A CN 201510657434 A CN201510657434 A CN 201510657434A CN 105228188 A CN105228188 A CN 105228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f
rlfindication
rrc
base station
radio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74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8188B (zh
Inventor
亨里克·奥鲁佛松
王君
季莉
张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574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81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8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8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8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8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无线链路失败指示;根据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中携带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发送时机;如果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中不包含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将根据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统计切换参数问题和覆盖漏洞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等待时间。

Description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2010年10月11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010502872.X,发明名称为“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的中国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3GPPR9(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R9,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第9版本)协议中定义了几种由于切换参数设置不当造成移动性优化场景,即切换过晚场景、切换过早场景及切换到错误小区场景,通过周期性地对这些异常切换场景的识别统计,到优化调整周期到达时对切换参数进行调整以减少或避免这些异常切换场景。
根据R9(Release9,第9版本)规定,在以上异常切换场景下,无论UE的重建是否成功,重建目标基站都会给源基站发送RLFindication(RadioLinkFailureindication,无线链路失败指示),该RLFindication中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RLFReport(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然而,根据R10(Release10,第10版本)规定,UE在RLF后未成功选到小区或重建失败进入空闲态,随后成功建立了新的RRC连接,若其中UE中保存有RLFReport,RRC建立目标基站会根据RLFReport内容向先前发生RLF小区发送RLFIndication。由于源基站是根据收到的RLFIndication来统计切换过晚或覆盖漏洞,因此,若UE在RRC重建时和后续RRC建立时都发送这个RLFIndication,就可能重复统计,或者RRC重建时不发而等到后续RRC建立时发送,又可能会有统计遗漏。
目前,一种解决方案是对于那些拒绝了UERRC重建的基站,将不必立即发送RLFindication,而是等到认为后续UE发起新的RRC建立时不会上报RLFReport时才向源发生RLF的基站发送RLFindication。由于这种方案要求拒绝RRC重建的基站必须等待,即要在基站上设置定时器,而如果基站下的UE很多且发生这种状况的UE较多,那么基站侧要维护的定时器会很多,造成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无线链路失败原因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资源浪费。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无线链路失败指示;根据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中携带的标识确定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发送时机;如果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中不包含无线链路失败报告,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将根据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中携带的标识确定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发送时机;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中不包含无线链路失败报告时,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将根据所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发生RLF的基站在接收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后发送的切换报告;根据所述切换报告将切换报告中指示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生RLF的基站在接收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后发送的切换报告;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切换报告,将切换报告中指示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统计切换参数问题和覆盖漏洞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晚时收到第二条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晚时收到第二条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晚时收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晚时收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外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晚时UE未选到合适小区且收到无线链路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晚时UE未选到合适小区且收到无线链路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早时收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早时收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早时收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早时收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程中发生切换失败的切换过早情况下,收到第二条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程中发生切换失败的切换过早情况下,收到第二条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到错误小区时接收到发生RLF的基站发送的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到错误小区时接收到发生RLF的基站发送的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程中发生切换失败的切换到错误小区情况下,接收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过程中发生切换失败的切换到错误小区情况下,接收到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置组成框图;
图2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装置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RLFindication)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收到RLFindication的基站,例如发生RLF的基站,或者RRC重建目标基站,请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RLFindication;
其中,在UE发生RLF后发起RRC重建被拒后,拒绝该RRC连接重建的基站,在本实施例中称为RRC重建目标基站会给发生RLF的基站发送未携带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而后,当该UE选择新的小区进行新的RRC连接建立并且成功后,UE会在新的RRC连接建立过程中携带RLFreport,该新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的基站,在本实施例中称为RRC建立目标基站,会给发生RLF的基站或者RRC重建目标基站发送携带该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
其中,根据不同的异常切换类型,该RRC建立目标基站与RRC重建目标基站或者发生RLF的基站可能是同一个基站,也可能不同,以下将分别通过不同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步骤102: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RLFindication的发送时机;
在本实施例中,该RLFindication的发送时机可以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也可以是在UE进行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根据发送时机的不同,本实施例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RLFindication中携带标识来区别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进行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因此,根据该标识可以确定该RLFindication的发送时机。
步骤103:如果所述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所述RLFindication中不包含无线链路失败报告(RLFreport),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在本实施例中,当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时,该RLFindication中不包含RLFreport,因此,本实施例不能根据RLFreport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故默认为切换参数问题,并将根据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在本实施例中,异常切换类型可以根据RLFindication确定,具体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的手段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异常切换类型的不同,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可能并非发生RLF的基站,因此,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也可以通过向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发送切换报告的方式,指示该问题基站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在本实施例中,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是指由于切换参数设置有问题导致出现异常切换的基站。
其中,针对不同的异常切换类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源基站调整相应的统计次数或者通知RRC重建目标基站调整相应的统计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过晚,则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为发生RLF的基站,故发生RLF的基站将切换过晚统计次数加1。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过早,则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为RRC重建目标基站,则发生RLF的基站向RRC重建目标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指示该RRC重建目标基站将切换过晚统计次数加1。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到错误小区,则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为UE发生RLF之前的基站,则发生RLF的基站向该UE发生RLF之前的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指示该UE发生RLF之前的基站将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加1。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后续接收到减计数指示,则可以根据接收到该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来决定对该统计次数的处理。当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时,可以将该统计次数减1;当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时,则对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不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确定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可以通过将所述减计数指示中的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与本地计算的从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到最近的前一次统计调整时间之间时间长度进行比较的方法实现。
如果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小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则确认为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如果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则确认为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其中,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起始时间为:UE发生RLF时或UE发起RRC重建请求时或UE进入空闲态时或UE重建被拒时;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UE接收到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或UE在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RLFindication的发送时机,进而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以及调整异常切换类型对应的统计次数,可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统计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漏洞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资源浪费。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RLFindication)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也应用于接收到RLFindication的基站,请参照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至步骤202可以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3:如果所述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且所述RLFindication中包含RLFreport,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第二标识确定UE是否被重建拒绝过;
在本实施例中,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而UE可能在发生RLF后被重建拒绝过,也即UE发生RLF后选择到某小区进行RRC连接重建但被该小区拒绝,而后发起该新的RRC建立;UE也有可能在发生RLF后没有选择到合适的小区进行RRC连接重建,导致进入空闲态,而后发起该新的RRC建立。其中,如果该UE曾被重建拒绝过,则说明已经存在步骤103的不包含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如果该UE没有被重建拒绝过,则说明不存在步骤103的不包含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而由于在步骤103的处理中已经默认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因此对于这两种情况,要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通过在RLFindication中或者RLFreport中携带的第二标识来区别该UE是否曾被重建拒绝过,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表明UE是否曾被重建拒绝的第二标识可以与步骤202中表明RLFindication发送时机的第一标识为同一标识或不同标识。当采用同一个标识实现时,例如通过一个二进制的数值表示;当采用不同标识实现时,例如通过两个标识实现,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步骤204:根据所述RLFreport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并根据确定的UE是否曾被重建拒绝过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确定UE被重建拒绝过,则说明之前已经存在如图1中步骤103所示的不包含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由于之前没有接收到RLFreport,无法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而将该原因默认为了切换参数问题,因此,当接收到RLFreport后,要根据该RLFreport确定真正的失败原因。
其中,由于之前已经根据默认的切换参数问题,将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因此,如果此时根据该RLFreport确定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默认的切换参数问题,说明之前的默认是对的,此时不做处理;如果此时根据该RLFreport确定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不是默认的切换参数问题,说明之前的默认是错误的,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减1,也即将错误的统计减掉。
同样的,由于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可能不是发生RLF的基站,因此,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减1,也可以通过向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发送减计数指示的方式,指示该问题基站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减1。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确定UE未被重建拒绝过,说明之前不存在如图1中步骤103所示的不包含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也即UE可能是在RLF后没有选到合适的小区重建导致空闲后发起的新的RRC连接建立,此时,可以直接根据该RLFreport确定失败原因,并根据失败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其中,如果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则将所述RLFindication对应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如果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不是切换参数问题,则不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UE发起新的RRC建立可能是在第一次被重建拒绝后很短的时间,也可能过了很长时间,而切换优化算法根据统计次数进行切换参数调整是有一定周期的,也即,接收到该UE进行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RLFindication的时间可能已经过了优化调整点,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一统计调整周期已经做过参数调整,不需要任何处理。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法中,在接收到该UE进行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RLFindication后,还要确定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如果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则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中的标识确定UE是否被重建拒绝过,并执行步骤204;如果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则不做处理。
其中,可以通过将所述RLFreport中的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与本地计算的从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到最近的前一次统计调整时间之间时间长度进行比较的方式,确定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如果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小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则确认为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如果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则确认为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其中,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起始时间为:UE发生RLF时或UE发起RRC重建请求时或UE进入空闲态时或UE重建被拒时;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UE接收到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或UE在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RLFindication的发送时机,进而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以及调整异常切换类型对应的统计次数,可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统计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漏洞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资源浪费。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RLFindication)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对应图1或图2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中,切换过早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的异常切换类型,应用于上述异常切换类型中的问题基站,请参照图3,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发生RLF的基站在接收到RLFindication后发送的切换报告;
其中,当发生RLF的基站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该RLFindication中不包含RLFreport时,由于异常切换类型是切换过早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也即该发生RLF的基站并非是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则该发生RLF的基站向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指示该问题基站将相应的切换过早统计次数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加1。
步骤302:根据所述切换报告将切换报告中指示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其中,当本实施例的问题基站接收到切换报告后,根据该切换报告中的指示,将相应的切换过早统计次数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加1。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生RLF的基站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且该RLFindication中包含RLFreport时,由于异常切换类型是切换过早或者切换到错误小区,也即该发生RLF的基站并非是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则当确定需要对相应的统计次数减1时,该发生RLF的基站向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发送减计数指示,指示问题基站将相应的切换过早统计次数或者切换过晚统计次数减1。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302将切换报告中指示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后,如果收到发生RLF的基站发送的该减计数指示,则当接收到该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时,将相应的统计次数减1,当接收到该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则对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确定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也可以通过将所述减计数指示中的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与本地计算的从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到最近的前一次统计调整时间之间时间长度进行比较的方法实现。如果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小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则确认为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如果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则确认为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其中,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起始时间为:UE发生RLF时或UE发起RRC重建请求时或UE进入空闲态时或UE重建被拒时;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UE接收到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或UE在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切换报告以及减计数指示对异常切换类型对应的统计次数进行调整,可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统计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漏洞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资源浪费。
为了使图1-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UE发生RLF的不同异常切换类型以及不同场景,对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4-图7为UE发生RLF的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过晚时,UE与发生RLF的基站eNB0、RRC重建目标基站eNB1、RRC建立目标基站eNB2进行信息交互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UE在eNB0下小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选择到eNB1下的某小区进行重建,重建被拒绝进入空闲态后,在eNB2成功建立新的RRC连接,并将RLFreport发送到eNB2,eNB2获取到UE的RLFreport后,根据RLFindication或者RLFreport中携带的标识可以向发生RLF的基站eNB0,也即参数设置可能有误的问题基站发送RLFindication(图4、图5),也可以向UE发起重建的基站eNB1发送该RLFindication(图6、图7)。
其中,图4为eNB2向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接收到该指示的时间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图5为eNB2向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接收到该指示的时间不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图6为eNB2向eNB1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接收到eNB1发送的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图7为eNB2向eNB1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接收到eNB1发送的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
请参照图4,该流程包括:
步骤401:UE在eNB0下某小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步骤402:UE选择到eNB1下的某小区进行重建请求;
步骤403:eNB1拒绝了UE的重建请求;
步骤404:eNB1向eNB0发送第一条不包含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
其中,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有标识,表示该RLFindication是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同时,该RLFindication中还携带标识,表示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以上两个标识可以利用同一个标识实现,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标识实现,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
步骤405:eNB0默认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的问题,在根据第一条RLFindication判断为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过晚的情况下,eNB0根据第一条RLFindication中的标识增加向对应小区的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一次。
其中,由于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该RLFindication中不包含RLFreport,所以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默认的切换参数问题,将切换过晚统计次数加1。
步骤406:UE发起重建被拒绝后进入空闲态,随后在eNB2下的某小区发起新的RRC建立请求;
其中,在该RRC连接请求中包含了RLFreport或者RLFreport指示。
步骤407:eNB2根据上述RRC连接请求获取到UE的RLFreport后,根据RLFreport中的信息向UE发生RLF的eNB0通过X2或S1口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
其中,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也携带有标识,表明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并表明该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408:eNB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切换过晚统计次数减1或者,对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eNB0接收到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后,也要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
其中,由于UE发起新的RRC建立可能是在第一次被重建拒绝后很短的时间,也可能过很长时间,而切换优化算法根据统计次数进行切换参数调整是有一定周期的,也即eNB0在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时可能落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也可能落在下一个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为了在eNB0作正确的统计,可在UE侧增加一个定时器,在UE的RRC重建被拒时启动该定时器,或者在UE发生RLF时启动该定时器,或者在UE发起RRC重建请求时启动该定时器,或者在UE进入空闲态时启动该定时器;在UE收到新发起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停止定时器,或者在UE的新的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停止该定时器。将该定时器记录的时间包含在RLFreport中发送给eNB2,eNB2再向eNB0发送包含这个RLFreport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假定eNB0将这个指示消息中定时器记录时间长度为T1,eNB0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与最近的前一个参数调整时间之间的长度为T2,若T1<T2,则确定eNB0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时落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若T1>T2,则确定eNB0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时落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外,例如下一个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eNB0在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eNB0再进一步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在本实施例中,确定UE曾经被重建拒绝过,也即之前有过第一条RLFindication,则eNB0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的信息,也即RLFreport判断先前的RLF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漏洞问题,若的确为切换参数问题说明先前默认统计是正确的,则无需修改过晚的统计次数;而若为覆盖漏洞问题则说明先前默认统计是错误的,则需从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中减去一次。
请参照图5,该流程包括:
步骤501-507可以参照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1-407,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08:eNB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eNB0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而且eNB0收到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由于eNB0在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时已经超过了本优化调整点,落到了下一个统计调整周期之内,而这个指示消息由于是与前一周期内的第一条RLFindication相关联的,由于前一周期已做过参数调整,对于下一个统计周期来说就不应该再对这条指示信息有任何响应,即不对这个新统计周期的切换过晚次数作任何修改。
请参照图6,该流程包括:
步骤601-606可以参照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1-406,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7:eNB2根据上述RRC连接请求获取到UE的RLFreport后,根据该RLFreport中的信息向UE进行RRC重建请求的eNB1通过X2或S1口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
其中,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也携带标识,表明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并表明该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608:eNB1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对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或者向eNB0发送减计数指示。
其中,eNB1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且该UE曾经被重建拒绝过,但由于自己并非是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则eNB1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的RLFreport判断前次RLF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问题,若的确为切换参数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正确的,无需做任何处理;若为覆盖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错误的,eNB1可向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也即eNB0发送减计数指示信息,通知eNB0从切换过晚次数中减去一次。
步骤609:eNB0根据接收到的减计数指示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切换过晚统计次数减1。
其中,根据前面定义的UE侧定时器记录从UE发生RLF时或UE发起RRC重建请求时或UE进入空闲态时或UE重建被拒时到UE接收到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或UE在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的时间长度T1,且需在减计数指示中携带此时间T1,eNB0收到该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与最近的前一个参数调整时间之间的长度假设为T3,eNB0收到减计数指示时,若判断出T1<T3,则确定收到上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此时可以根据该减计数指示从过晚切换统计次数中减一;若T1>T3,则确定收到上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表明这个通知对当前优化调整周期无效,无需响应这个通知消息不对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eNB0接收该减计数指示的时间落入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也即eNB0收到上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则eNB0可以从过晚切换统计次数中减一。
请参照图7,该流程包括:
步骤701-708可以参照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601-607,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9:eNB0根据接收到的减计数指示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eNB0接收该减计数指示的时间落入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外,也即收到上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则eNB0不做任何处理,以确保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图8-图9为UE发生RLF的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过晚时,UE与发生RLF的基站eNB0、RRC重建目标基站eNB1、RRC建立目标基站eNB2进行信息交互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UE在eNB0下小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未选择到合适的小区进行重建,从而进入空闲状态,随后UE在eNB2下的某小区发起新的RRC建立请求,eNB2获取到UE的RLFreport后,根据其中标识信息通过X2或S1口向eNB0发送RLFindication。
其中,图8为eNB2向eNB0发送RLFindication,eNB0接收到该指示的时间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图9为eNB2向eNB0发送RLFindication,eNB0接收到该指示的时间不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
请参照图8,该流程包括:
步骤801:UE在eNB0下某小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步骤802:UE未选择到合适的小区驻留从而进入空闲状态,随后UE在eNB2下的某小区发起新的RRC建立请求;
其中,该RRC建立请求中携带有UE的RLFreport或者RLFreport指示。
步骤803:eNB2获取到UE的RLFreport后,根据该RLFreport中的信息通过X2或S1口向eNB0发送RLFindication;
其中,该RLFindication也携带有标识,表明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并表明该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804:eNB0根据接收到的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切换过晚统计次数加1或者,对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eNB0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
其中,UE发起新的RRC建立可能是在进入空闲态后很短的时间,但也可能过了很长时间,而切换优化算法根据统计次数进行切换参数调整是有一定周期的,也即eNB0收到RLFindication时可能落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也可能落在本统计周期之外。
其中,为了在eNB0作正确的统计,需记录UE进入空闲态到UE收到新发起RRC建立成功的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长度,实际上可以利用UE定时器,启动时间为UE进入空闲态时,停止时间为UE收到新发起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UE在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假定eNB0将RLFindication中定时器记录时间长度为T1,eNB0收到该RLFindication的时间与最近的前一个参数调整时间之间的长度为T2,若T1<T2,则确定收到RLFindication时落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若T1>T2,则确定收到RLFindication时可能落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外。
在本实施例中,eNB0收到RLFindication时落在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eNB0再进一步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在本实施例中,确定UE不曾被重建拒绝过,也即之前没有第一条RLFindication,则eNB0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的信息,也即RLFreport判断先前的RLF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漏洞问题,若为切换参数问题则对切换过晚的次数加一;而若为覆盖漏洞问题则不对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请参照图9,该流程包括:
步骤901-903可以参照图8所示实施例中步骤801-803,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904:eNB0根据接收到的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过晚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eNB0在收到RLFindication时已经超过了本优化调整点而落到了下一个统计调整周期之内,而这个指示消息由于是前一周期内发生的RLF事件相关联的,而由于前一周期已做过参数调整,对于下一个统计周期来说就不应该再对这条指示信息有任何响应,即不对这个新统计周期的过晚次数作任何修改。
图10-图13为UE发生RLF的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过早时,UE与发生RLF的基站eNB0、RRC重建目标基站eNB1、RRC建立目标基站eNB2进行信息交互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UE成功从eNB1下某小区切换到eNB0下某小区,在该小区短时间停留后即发生RLF并向源小区所属基站eNB1发起重建请求,根据切换过晚的判断准则,eNB1会先向eNB0发送一条RLFindication,eNB0根据该UE最近的成功切换到发生RLF时间长度判断为切换过早,即向eNB1发送Handoverreport以便eNB1侧增加切换过早统计次数一次。
其中,UE在eNB0下小区发生无线链路失败,选择到eNB1下的某小区进行重建,重建被拒绝进入空闲态后,可能在eNB2成功建立新的RRC连接,eNB2获取到UE的RLFreport后可以根据其中标识向发生RLF的基站eNB0,也即参数设置可能有误的问题基站发送RLFindication(图10、图11),也可以向UE发起重建的基站eNB1发送这个RLFindication(图12、图13)。
其中,图10为eNB2向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eNB1接收到eNB0发送的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图11为eNB2向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确定无线失败原因,eNB1接收到eNB0发送的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图12为eNB2向eNB1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1接收到该指示的时间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图13为eNB2向eNB1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接收到该指示的时间不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
请参照图10,该流程包括:
步骤1001:UE成功从eNB1切换到eNB0;
步骤1002:UE在eNB0短暂停留后发生无线链路失败;
步骤1003:UE选择到eNB1下的某小区进行重建请求;
步骤1004:eNB1拒绝了UE的重建请求;
步骤1005:eNB1向eNB0发送第一条不包含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
其中,该第一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标识,表示该第一条RLFindication是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同时,该第一条RLFindication中还携带标识,表示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以上两个标识可以利用同一个标识实现,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标识实现,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则不需要再判断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1006:eNB0根据前次切换成功到发生RLF的时间长度判断为过早切换,默认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导致的切换过早,从而eNB0向eNB1发送Handoverreport,指示eNB1增加切换过早一次;
其中,由于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该RLFindication中没有RLFreport,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默认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导致的切换过早,又由于eNB0并非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则该eNB0向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eNB1发送Handoverreport,指示该eNB1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增加一次。
步骤1007:eNB1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增加一次;
其中,eNB1根据Handoverreport中的指示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增加一次。
步骤1008:UE在eNB2发起新的RRC建立;
其中,在该RRC连接请求中包含了RLFreport或者RLFreport指示。
步骤1009:eNB2向eNB0通过X2或S1发送带有RLFreport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
其中,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也携带有标识,表明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并表明该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1010:eNB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向eNB1发送减计数指示或者,对切换过早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eNB0确定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
其中,由于eNB0并不是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因此,eNB0不需要确定其收到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而是进一步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在本实施例中,确定UE曾被重建拒绝过,也即之前有过第一条RLFindication,则eNB0根据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的RLFreport判断前次RLF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问题,若的确为切换参数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正确的,无需做任何处理;若为覆盖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错误的,由于eNB0并不是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故eNB0可向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eNB1发送指示信息,通知eNB1从切换过早统计次数中减去一次。
步骤1011:eNB1根据接收到的减计数指示进行相应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减1。
其中,与切换过晚中类似,请参考图6、图7,要考虑eNB1收到减计数指示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还是之后。根据前面定义的UE侧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T1,且需在减计数指示中携带此时间T1,eNB1收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与最近的前一个参数调整时间之间的长度假设为T3,eNB1收到减计数指示时,若判断出T1<T3,则确定收到减计数指示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可以根据该减计数指示从统计的过早次数中减一;若判断出T1>T3,则确定收到减计数指示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即表明这个指示对当前优化调整周期无效,无需响应这个通知消息不对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eNB1收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其本统计调整周期之内。eNB1根据该减计数指示,将统计的过早切换次数减去一次。
请参照图11,该流程包括:
步骤1101-1110可以参照图10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01-10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111:eNB1根据接收到的减计数指示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过早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eNB1接收该减计数指示的时间落入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外,也即收到上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则eNB1不做任何处理,以确保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请参照图12,该流程包括:
步骤1201-1208可以参考图10实施例中的步骤1001-1008,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09:eNB2向eNB1通过X2或S1发送带有RLFreport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
其中,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也携带有标识,表明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并表明该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1210:eNB1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减1或者,对切换过早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eNB1确定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
其中,eNB1要考虑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还是之后。根据前面定义的UE侧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T1,eNB1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与最近的前一个参数调整时间之间的长度为T2,当eNB1收到带有RLFreport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时,若判断出T1<T2,则确定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若判断出T1>T2,则确定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表明这个通知对当前优化调整周期无效,无需响应这个通知消息不对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则eNB1再进一步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在本实施例中,确定UE曾被重建拒绝过,也即之前有过第一条RLFindication,而该eNB1为此次切换过早的问题基站,则eNB1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的RLFreport判断前次RLF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问题,若的确为切换参数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正确的无需做任何处理;若为覆盖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错误的,eNB1从切换过早次数中减去一次。
请参照图13,该流程包括:
步骤1301-1309可以参考图1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201-1209,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310:eNB1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过早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则表明这个通知对当前优化调整周期无效,无需响应这个通知消息,eNB1不对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图14-15为切换过早的另外一个应用场景,即UE从eNB0切换到eNB1的过程中发生切换失败,然后UE重建到eNB0被拒,而后UE向eNB2发起新的RRC建立。其中,图14为eNB2向eNB0发送RLFindication,eNB0收到该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示意图;图15为eNB2向eNB0发送RLFindication,eNB0收到该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4,该流程包括:
步骤1401:UE从eNB0切换到eNB1过程中发生切换失败;
步骤1402:UE选择到eNB0下的某小区进行重建请求;
步骤1403:eNB0拒绝了UE的重建请求;
其中,由于eNB0是此次切换过程中的问题基站,而UE又重建到该问题基站,因此,eNB0在默认切换参数问题导致的切换过早的情况下,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加1。
步骤1404:UE在eNB2发起新的RRC建立;
其中,在该RRC连接请求中包含了RLFreport或者RLFreport指示。
步骤1405:eNB2向eNB0通过X2或S1发送带有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
其中,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携带有标识,表明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并表明该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1406:eNB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减1或者,对切换过早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eNB0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
其中,eNB0要考虑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还是之后。根据前面定义的UE侧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T1,eNB0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与最近的前一个参数调整时间之间的长度为T2,当eNB0收到带有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时,若判断出T1<T2,则确定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若判断出T1>T2,则确定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表明这个通知对当前优化调整周期无效,无需响应这个通知消息不对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则eNB0再进一步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在本实施例中,确定UE曾被重建拒绝过,尽管之前没有过第一条RLFindication,但由于重建基站与问题基站是同一个,也即eNB0,所以该问题基站已经作了默认的无线链路失败原因的处理,则eNB0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的RLFreport判断前次RLF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问题,若的确为切换参数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正确的无需做任何处理;若为覆盖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错误的,eNB0从切换过早次数中减去一次。
请参照图15,该流程包括:
步骤1501-1505可以参考图1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401-1405,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506:eNB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过早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则表明这个通知对当前优化调整周期无效,无需响应这个通知消息,eNB0不对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在图14和图15所示实施例中,与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类似,eNB2也可以将RLFindication发送到eNB1,eNB1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的标识确定是不做任何处理还是向eNB0发送减计数指示,使得问题基站eNB0根据收到该减计数指示送时间是否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决定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加1,还是不做任何处理。该实施例与图6、图7实施例的处理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6-图17为UE发生RLF的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到错误小区时,UE与发生RLF的基站eNB0、问题基站eNB1、RRC重建目标基站eNB2、以及RRC建立目标基站eNB3进行信息交互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UE成功从eNB1下某小区切换到eNB0下某小区,在该小区发生短暂停留后发生RLF,然后向eNB2发起重建请求,依据切换过晚的判断原则,首先eNB2向eNB0发送RLFindication,eNB0侧根据前次切换成功到发生RLF的时间长度及小区标识判断为切换到错误小区,则eNB0向eNB1发送handoverreport以使问题小区所属基站eNB1统计切换到错误小区一次。若UE重建被拒后向eNB3发起新的RRC建立,eNB3根据RLFreport中的标识信息可能向UE发生RLF的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图16、图17);也可能向UE发起重建的eNB2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或者向问题基站,即,应进行参数调整优化的基站eNB1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
其中,图16为eNB3向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1接收到eNB0发送的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图17为eNB3向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1接收到eNB0发送的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流程图。
请参照图16,该流程包括:
步骤1601:UE成功从eNB1切换到eNB0;
步骤1602:UE在eNB0短暂停留后发生RLF;
步骤1603:UE选择到eNB2下的某小区进行重建请求;
步骤1604:eNB2拒绝了UE的重建请求;
步骤1605:eNB2向eNB0发送第一条不包含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
其中,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标识,表示该RLFindication是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同时,该RLFindication中还携带标识,表示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以上两个标识可以利用同一个标识实现,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标识实现,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则不需要再判断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1606:eNB0侧根据前次切换成功到发生RLF的时间长度判断为切换到错误小区,则eNB0向eNB1发送handoverreport以使问题小区所属基站eNB1统计切换到错误小区一次;
其中,由于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该RLFindication中没有RLFreport,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默认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导致的切换过早,又由于eNB0并非问题基站,则该eNB0向问题基站eNB1发送Handoverreport,指示该eNB1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增加一次。
步骤1607:eNB1增加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一次;
其中,eNB1根据Handoverreport中的指示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增加一次。
步骤1608:UE在eNB3发起新的RRC建立;
其中,在该RRC连接请求中包含了RLFreport或者RLFreport指示。
步骤1609:eNB3向eNB0通过X2或S1发送带有RLFreport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
其中,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也携带有标识,表明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并表明该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1610:eNB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向eNB1发送减计数指示或者,对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该步骤与步骤101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611:eNB1根据接收到的减计数指示进行相应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减1。
其中,该步骤与步骤101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7,该流程包括:
步骤1701-1710可以参考图16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601-161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711:eNB1根据接收到的减计数指示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该步骤与步骤111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16和图17所示实施例中,与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类似,eNB3也可以将RLFindication发送到eNB2,eNB2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的标识确定是不做任何处理还是向eNB1发送减计数指示,使得问题基站eNB1根据收到该减计数指示时间是否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决定将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加1,还是不做任何处理。该实施例与图6、图7实施例的处理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16和图17所示实施例中,与图12和图13所示实施例类似,eNB3也可以将RLFindication发送到问题基站eNB1,eNB1根据接收到该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否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决定如何处理,例如,如果eNB1收到该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则根据RLFindication中的RLFreport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是否为默认的切换参数问题,如果是则不做任何处理,如果不是,则将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减1;如果eNB1收到该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则不做任何处理。该实施例与图12、图13实施例的处理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8-图19为切换到错误小区的另一个应用场景,即UE从eNB0切换到eNB1过程中发生切换失败,然后,UE重建到eNB2被拒,而后UE向eNB3发起新的RRC建立。其中,图18为eNB3向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收到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示意图;图19为eNB3向eNB0发送第二条RLFindication,eNB0收到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8,该流程包括:
步骤1801:UE从eNB0切换到eNB1过程中发生切换失败;
步骤1802:UE选择到eNB2下的某小区进行重建请求;
步骤1803:eNB2拒绝了UE的重建请求;
步骤1804:eNB2向eNB0发送第一条不包含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
其中,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标识,表示该RLFindication是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同时,该RLFindication中还携带标识,表示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以上两个标识可以利用同一个标识实现,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标识实现,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则不需要再判断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1805:eNB0默认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的问题,在根据第一条RLFindication判断为异常切换类型为切换到错误小区的情况下,eNB0根据第一条RLFindication中的标识增加切换到错误小区的统计次数一次。
其中,由于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该RLFindication中不包含RLFreport,所以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默认的切换参数问题,将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加1。
步骤1806:eNB0在eNB3发起新的RRC建立;
其中,在该RRC连接请求中包含了RLFreport或者RLFreport指示。
步骤1807:eNB3向eNB0通过X2或S1发送带有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
其中,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携带有标识,表明该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还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并表明该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
步骤1808:eNB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切换过早统计次数减1或者,对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其中,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eNB0确定该RLFindication是在UE发起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
其中,eNB0要考虑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还是之后。根据前面定义的UE侧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T1,eNB0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与最近的前一个参数调整时间之间的长度为T2,当eNB0收到带有RLFreport的RLFindication时,若判断出T1<T2,则确定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若判断出T1>T2,则确定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表明这个通知对当前优化调整周期无效,无需响应这个通知消息不对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收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前,则eNB0再进一步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标识确定UE是否曾经被重建拒绝过,在本实施例中,确定UE曾被重建拒绝过,也即之前有过第一条RLFindication,则eNB0根据该RLFindication中的RLFreport判断前次RLF是由于切换参数问题还是覆盖问题,若的确为切换参数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正确的无需做任何处理;若为覆盖问题,则表明先前的默认统计是错误的,eNB0从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中减去一次。
请参照图19,该流程包括:
步骤1901-1907:与步骤1801-1807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908:eNB0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条RLFindication进行相应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不做任何处理,也即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eNB0收到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在优化调整点之后,则表明这个通知对当前优化调整周期无效,无需响应这个通知消息,eNB0不对统计次数作任何调整。
在图18和图19所示实施例中,与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类似,eNB3也可以将第二条RLFindication发送到eNB1或eNB2,eNB1或eNB2根据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的标识确定是不做任何处理还是向eNB0发送减计数指示,使得问题基站eNB0根据收到该减计数指示时间是否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决定将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加1,还是不做任何处理。该实施例与图6、图7实施例的处理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18和图19所示实施例中,与图12和图13所示实施例类似,eNB3也可以将第二条RLFindication发送到问题基站eNB0,eNB0根据接收到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否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决定如何处理,例如,如果eNB0收到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则根据第二条RLFindication中的RLFreport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是否为默认的切换参数问题,如果是则不做任何处理,如果不是,则将切换到错误小区统计次数减1;如果eNB0收到该第二条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其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则不做任何处理。该实施例与图12、图13实施例的处理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统计切换参数问题和覆盖漏洞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等待时间。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RLFindication)的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该装置可以包含于基站,请参照图20,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2001,用于接收RLFindication;
第一确定单元2002,用于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RLFindication的发送时机;
第一处理单元2003,用于在所述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RRC重建后发送的,且所述RLFindication中不包含RLFreport时,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2003具体用于:直接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或者向导致无线链路失败的问题基站发送切换报告,指示所述问题基站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2004,用于在所述RLFindication是在UE进行新的RRC建立后发送的,且所述RLFindication中包含RLFreport时,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第二标识确定UE是否被重建拒绝过。
第二处理单元2005,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UE被重建拒绝过时,根据所述RLFreport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如果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如果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不是切换参数问题,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减1。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为同一标识或不同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2005具体用于在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不是切换参数问题时,向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问题基站发送减计数指示,指示所述问题基站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减1。
第三处理单元2006,用于在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确定UE未被重建拒绝过时,根据所述RLFreport确定无线链路失败原因,如果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为切换参数问题,将所述RLFindication对应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如果所述无线链路失败原因不是切换参数问题,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2007,用于确定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如果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时,通过所述第二确定单元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中携带的第二标识确定UE是否被重建拒绝过;如果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时,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确定单元2007可以包括:
第一比较模块20071,用于将所述RLFreport中的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与本地计算的从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到最近的前一次统计调整时间之间时间长度进行比较;
第一确定模块20072,用于在所述第一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为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小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时,确定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用于在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为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时,确定接收到所述RLFindication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其中,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起始时间为:UE发生RLF时或UE发起RRC重建请求时或UE进入空闲态时或UE重建被拒时;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UE接收到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或UE在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2008,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将根据所述RLFindication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后,接收RRC重建目标基站发送的减计数指示;
第四确定单元2009,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第四处理单元2010,用于在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时,将所述统计次数减1;在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处理单元2010可以包括:
第二比较模块20101,将所述减计数指示中的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与本地计算的从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到最近的前一次统计调整时间之间时间长度进行比较;
第二确定模块20102,用于在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为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小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在所述第二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为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其中,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起始时间为:UE发生RLF时或UE发起RRC重建请求时或UE进入空闲态时或UE重建被拒时;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UE接收到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或UE在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
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前述图1、图2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的各步骤,由于在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已经对各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统计切换参数问题和覆盖漏洞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等待时间。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链路失败指示(RLFindication)的处理装置的组成框图,请参照图21,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211,用于接收发生RLF的基站在接收到RLFindication后发送的切换报告;
第一处理单元2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切换报告,将切换报告中指示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213,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切换报告,将切换报告中指示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加1之后,接收发生RLF的基站发送的减计数指示;
确定单元214,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是否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第二处理单元215,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时,将所述统计次数减1;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时,将确定的异常切换类型的统计次数保持不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单元214可以包括:
比较模块2141,用于将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减计数指示中的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与本地计算的从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到最近的前一次统计调整时间之间时间长度进行比较;
确定模块2142,用于在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为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小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在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为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本地计算的时间长度时,确定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减计数指示的时间不在本次统计调整周期之内;
其中,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起始时间为:UE发生RLF时或UE发起RRC重建请求时或UE进入空闲态时或UE重建被拒时;所述UE定时器记录的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UE接收到RRC建立成功响应消息时或UE在RRC建立成功后发送RLFreport时。
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前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的各步骤,由于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已经对各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在满足能够正确区分统计切换参数问题和覆盖漏洞问题的前提下,减少基站侧过多信息存储以及等待时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用户设备UE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且所述UE进行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被拒绝或所述UE没有选择到合适小区进行RRC重建而进入空闲态的情况下,所述UE进行新的RRC连接建立;
在所述RRC连接建立后,所述UE向与所述UE建立了RRC连接的基站发送RLF报告,所述RLF报告包含从发生所述RLF时开始记录的时间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所述UE在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后发送所述RLF报告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从发生所述RLF时开始记录所述时间长度。
4.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用户设备UE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且所述UE进行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被拒绝或所述UE没有选择到合适小区进行RRC重建而进入空闲态的情况下,基站与所述UE建立RRC连接;
在所述RRC连接建立后,所述基站从所述UE接收到RLF报告,所述RLF报告包含从发生所述RLF时开始记录的时间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所述UE在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后发送所述RLF报告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与所述UE发生RLF的基站发送RLF指示,所述RLF指示中包含所述RLF报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F指示还包含标识,所述标识用于确定所述RLF指示是在所述RRC连接建立后发送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LF指示还包含标识,所述标识用于标识所述UE进行的RRC重建被拒绝过。
9.如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拒绝所述UE进行的RRC重建的基站,发送所述RLF指示。
10.一种通信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在用户设备UE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且所述UE进行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被拒绝或所述UE没有选择到合适小区进行RRC重建而进入空闲态的情况下,进行新的RRC连接建立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RRC连接建立后,向与所述UE建立了RRC连接的基站发送了RLF报告的装置,其中,所述RLF报告包含从发生所述RLF时开始记录的时间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所述UE在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后发送所述RLF报告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从发生所述RLF时开始记录所述时间长度的装置。
13.一种通信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在用户设备UE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且所述UE进行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被拒绝或所述UE没有选择到合适小区进行RRC重建而进入空闲态的情况下,与所述UE建立RRC连接的装置;
用于在所述RRC连接建立后,从所述UE接收到RLF报告的装置,其中,所述RLF报告包含从发生所述RLF时开始记录的时间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长度的结束时间为所述UE在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后发送所述RLF报告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向与所述UE发生RLF的基站发送RLF指示的装置,其中,所述RLF指示中包含所述RLF报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RLF指示还包含标识,所述标识用于确定所述RLF指示是在所述RRC连接建立后发送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RLF指示还包含标识,所述标识用于标识所述UE进行的RRC重建被拒绝过。
18.如权利要求15-18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向拒绝所述UE进行的RRC重建的基站,发送所述RLF指示的装置。
CN201510657434.3A 2010-10-11 2010-10-11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2281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7434.3A CN105228188B (zh) 2010-10-11 2010-10-11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2872.XA CN102448184B (zh) 2010-10-11 2010-10-11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1510657434.3A CN105228188B (zh) 2010-10-11 2010-10-11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2872.XA Division CN102448184B (zh) 2010-10-11 2010-10-11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8188A true CN105228188A (zh) 2016-01-06
CN105228188B CN105228188B (zh) 2019-09-20

Family

ID=459378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2872.XA Active CN102448184B (zh) 2010-10-11 2010-10-11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1510657434.3A Active CN105228188B (zh) 2010-10-11 2010-10-11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2872.XA Active CN102448184B (zh) 2010-10-11 2010-10-11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2448184B (zh)
WO (1) WO20120486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010A (zh) * 2019-02-14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4019B1 (ko) * 2012-08-03 2019-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성 매개변수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0104612B2 (en) * 2012-08-07 2018-10-16 Hfi Innovation Inc. UE preference indication and assistance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5764065A (zh) * 2014-12-15 2016-07-1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小区连接建立失败报告的方法及设备
CN106900015B (zh) * 2015-12-18 2021-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重建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366359B (zh) * 2018-10-25 2020-10-16 毛海龙 高稳定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磨床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4414B (zh) * 2008-12-16 2012-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rc连接重建的方法、装置
US9107133B2 (en) * 2009-01-06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ation of handover parameters
CN101848476A (zh) * 2009-03-27 2010-09-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切换参数自优化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83115B (zh) * 2010-11-03 2013-09-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rlf指示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5010A (zh) * 2019-02-14 2021-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发无线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48627A1 (zh) 2012-04-19
CN102448184B (zh) 2015-09-09
CN102448184A (zh) 2012-05-09
CN105228188B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8184B (zh)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2562198B1 (ko) 정보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50454B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和设备
JP5185997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リンク障害を取り扱うための技術
RU2517410C2 (ru) Способ выработки ключ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WO2019242460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3298004A (zh) 汇报无线链路失败信息的方法
CN104243081A (zh) 无线通信终端及其通信方法、基站及其通信方法
CN103391568A (zh) 支持检测rlf或者切换失败原因的方法
CN103906270A (zh) 无线链路失败指示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JP2023500137A (ja) モビリティ最適化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装置
US20090005085A1 (en) Selective retry system for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tack for call setup failures
CA2920995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dio link failure in multiple base station connectivity base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10392404A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12105092A (zh) 双连接重建立中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131215A (zh) 切换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1867924A (zh) 空中接口密钥的更新、生成方法及无线接入系统
CN102083063B (zh) 一种确定as密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217434B (zh) 一种接入网关状态检测方法
CN104782179B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369603A (zh) 自组织网络的互操作方法与装置
CN102857964A (zh) 一种终端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07539B (zh) 链路重建方法、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用户设备及装置
CN101835150B (zh) 一种共享加密数据更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491585B (zh) 一种建立x2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