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9861A -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9861A
CN113639861A CN202110868266.8A CN202110868266A CN113639861A CN 113639861 A CN113639861 A CN 113639861A CN 202110868266 A CN202110868266 A CN 202110868266A CN 113639861 A CN113639861 A CN 113639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value
light
intensity values
val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82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计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ar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ar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ar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ar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82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39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9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9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04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determina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周围环境光线强度的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设备,通过对周围环境光线强度进行长时间的检测并记录,再根据记录的光线强度值计算出第一线性均值,再将此第一线性均值与预设的标准光线值进行比较,根据结论提示用户调低或调高环境的光线强度。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简单易用,通过对比采集到的周围环境光线与符合用户习惯的标准光线,能使一般民众便捷的知晓自己所处的环境光线是否符合自身习惯,在引起眼部的疲劳与不适前调整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光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判断环境光线是否符合用户自身习惯的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很多针对环境光线进行各种维度测量的方法和仪器,利用这些方法和仪器可以知道当前环境光线是否适合视觉上的照明要求,长期处在过强或过弱的环境光线下用眼会引起眼部的不适与疲劳,而便捷的测量环境光线的各项数据有助于人们在特定条件下针对不同的情况判断当前周围的环境光线是否会引起眼部疲劳和不适,以此来决定是否调整环境光线以达到护眼且防止视觉疲劳目的。但市场上鲜有针对测量环境光线简单易用的工具,以至需要各项专业的仪器和专业的知识才能测量周围环境光线,但一般民众并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也很难使用相关设备,从而无法便捷的知晓自己所处的环境光线是否会引起眼部的疲劳与不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民众无法便捷的知晓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光线是否符合自身习惯,是否会引起眼部的疲劳与不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值;
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
将所述第一线性均值与标准光线值比较;
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大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提示调低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小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提示调高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
进一步地,检测当前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值,包括:
检测当前环境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包括:
根据一组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其中,每组光线强度值包含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进一步地,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包括:
向后台服务器上传光线强度值;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线性均值,其中,所述第一线性均值由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得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
进一步地,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包括:
从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中筛选出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
计算所述有效值的第二线性均值;
根据所述第二线性均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
进一步地,从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中筛选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包括:
获取多组光线强度值,并从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筛选出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其中,每组光线强度值包括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计算所述有效值的第二线性均值,包括:
根据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的有效值,计算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的数学期望值;
剔除最大和最小的数学期望值,并根据剩余的数学期望值计算第二线性均值。
进一步地,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包括:
将所述光线强度值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标准光线值,其中,所述标准光线值由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的值调整获得。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环境光源建立通讯连接;
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大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向所述环境光源发送调低光线强度的控制指令,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小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向所述环境光源发送调高光线强度的控制指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光感检测的可穿戴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设备执行上述的可穿戴设备的光感检测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光感检测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通过对周围环境光线强度进行长时间的检测记录,再根据光线强度值计算出线性均值,最后将此线性均值与预设的标准光线值进行比较,根据结论提示用户调低或调高环境的光线强度。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简单易用,通过对比采集到的周围环境光线与符合用户习惯的标准光线,能使一般民众便捷的知晓自己所处的环境光线是否符合自身习惯,在引起眼部的疲劳与不适前调整周围环境光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方法涉及的一项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服务网络的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申请所述可穿戴设备为具有光感检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值;
步骤S102: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
步骤S103:将所述第一线性均值与标准光线值比较;
步骤S104: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大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提示调低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小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提示调高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
下面结合图1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所述方法及实施例。
步骤S101: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值。
可穿戴设备通过自身的光感检测功能检测周围环境光线强度值并记录,此过程是对周围环境光线强度值的采集过程。比如:可穿戴设备每间隔5秒记录一次周围环境光线的光线强度值,其中,所述记录光线强度值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自行设定,间隔时间越少,则记录的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采集到的环境光线强度值越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当前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值时还可以是检测当前环境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比如:可穿戴设备每间隔5秒记录一次周围环境光线的光线强度值,持续记录3分钟,总共将记录36个光线强度值,如果持续记录了15分钟的光线强度值,则总共记录了180个光线强度值。
步骤S102: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
所述多个光线强度值是在一定时间内记录到的若干个光线强度值,比如,可穿戴设备每5秒记录一次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值,持续记录3分钟,即连续记录了36个周围环境光线的光线强度值。所述计算第一线性均值可以为计算多个光线强度值的平均值,即这36个光线强度值的平均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出第一线性均值,还可以是根据一组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其中,每组光线强度值包含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检测当前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值可以是多个光线强度值,比如连续记录了60个光线强度值时,可以先将这60个光线强度值分成5组,每组12个光线强度值。根据这些光线强度值来计算第一线性均值。
比如:将上述每组光线强度值计算出平均值,再将5组光线强度值的平均值再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出这60个光线强度值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即为第一线性均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来计算第一线性均值的这个过程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完成:可穿戴设备向后台服务器上传光线强度值,再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线性均值,其中,所述第一线性均值由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得出。
也就是说,其计算过程可以由可穿戴设备自行完成,也可以由后台服务器来完成。例如,当由后台服务器完成时,其交互过程如下:首先,可穿戴设备将记录的光线强度值发送到网络上的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器完成第一线性均值的计算。然后,后台服务器再将计算结果,即第一线性均值发送至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接收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线性均值后可以显示在自身的I/O设备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将计算过程交由后台服务器完成就不会占用可穿戴设备的计算资源。当可穿戴设备计算能力有限时并不会影响其它程序的正常运行,从而减轻了可穿戴设备的计算压力,使可穿戴设备可以针对计算模块适配较低规格的芯片。这样既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能耗,延长了续航时间,又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制造成本。将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也有助于服务器对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便于对相关算法的更新。
步骤S103:将所述第一线性均值与标准光线值比较。
标准光线值为符合用户习惯的光线强度值,此值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获得,第一种是在可穿戴设备出厂时由厂家根据一般大众可接受的最佳光线强度来设定此值。第二种是用户可根据自身习惯直接对此值进行设定。第三种是通过可穿戴设备长久的记录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计算自行生成或更替,本申请涉及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标准光线值是根据第三种方式获得的。
标准光线值被视为衡量可穿戴设备周围环境光线强度值是否过高或过低的标准,即可穿戴设备采集周围环境光线强度值后进行排噪处理,再将处理后的光线强度值与标准光线值对比衡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
在可穿戴设备通过长时间的记录光线强度值中也可以总结出用户对自身周围环境光线强度的使用习惯,且记录时间越长,得到的光线强度值的数据越多,参考数据也就越多,对用户自身使用习惯的判断就越准确。将多个光线强的值用来调整标准光线值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可以将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出平均值来作为标准光线值,即假设得到了5个光线强度值【77、68、90、83、71】,则平均值为77.8,可以将此平均值直接作为标准光线值,也可以将此平均值与原标准光线值的中间数值作为新的标准光线值,假设原标准光线值为72,则新的标准光线值为77.8与72的平均数,即74.9。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还可以使用另一种方式,具体为先从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中筛选出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再将得出的所有有效值计算第二线性均值,根据计算出的第二线性均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
在实际的适用场景中,用户所处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并不是相对稳定的,比如,用户从屋内短暂的经过客厅可能会经过强烈太阳光的照射,此时,可穿戴设备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值急剧升高。或者,晚上在家看书时突然遭遇短暂的跳闸停电,屋内一片漆黑,此时可穿戴设备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值急剧降低。所以,将多个光线强度值选取符合正态分布的值才是具有参考意义的有效值,正态分布的作用就是为了将这些不寻常的无参考意义的光线强度值予以剔除,保留的光线强度值就是具有有效参考价值的光线强度值。筛选出有效的光线强度值后,再将这些光线强度值进行计算取第二线性均值。
例如,可穿戴设备每5秒记录一次光线强度值,连续记录1分钟共12个值,这12个值为【1.5、37.8、0.3、80.0、33.4、36.0、89.4、209、117.6、83.3、97.3、81.3】,从中筛选出符合正态分布的值为【37.8、80.0、33.4、36.0、89.4、83.3、97.3、81.3】,再从这些值中计算第二线性均值为67.3125。根据计算出的第二线性均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有多种方法,比如,可以将第二线性均值直接作为标准光线值,也可以将此值与原标准光线值的中间数值作为新的标准光线值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从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中筛选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获取多组光线强度值,并从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筛选出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其中,每组光线强度值包括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即在获取了多个光线强度值后,可以将多个光线值分组处理,从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筛选出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其中,每组光线强度值包括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比如,可穿戴设备每5秒记录一次光线强度值,连续记录1分钟共12个值,记录5分钟共60个值。将这60个值分成5组,再将每组进行正态分布筛选出有效值,最后依据这些有效值计算第二线性均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计算所述有效值的第二线性均值,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根据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的有效值,计算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的数学期望值;
剔除最大和最小的数学期望值,并根据剩余的数学期望值计算第二线性均值。
也就是说,第二线性均值的计算方法还可以是如下实施例:根据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的有效值,计算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的数学期望值,然后剔除最大和最小的数学期望值,并根据剩余的数学期望值取平均值得出第二线性均值。
比如:可穿戴设备调整记录周期为秒每5秒记录一次光线强度值,连续记录5分钟。在60个光线强度值中取第一个分钟的12个光线强度值做为一组数据,假设得到数据为:【1.5、37.8、0.3、80.0、33.4、36.0、89.4、209、117.6、83.3、97.3、81.3】,从中筛选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为【0.3、117.6、209、1.5】,剩下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为【37.8、80.0、33.4、36.0、89.4、83.3、97.3、81.3】,根据这些有效值计算数学期望值E(x)=67.3125。此组光线强度值的数学期望值就为67.3125。再假设,记录并经计算获得其他四组光线强度值的数学期望值为63.7632、65.9981、69.0132、66.1001,剔除最大和最小的数学期望值后,剩下65.9981、66.1001、67.3125这三个数据,再依据这三个数据计算平均值得出66.4702作为第二线性均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完成:
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光线强度值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再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标准光线值,其中,所述标准光线值由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的值调整获得。
也就是说,对于第二线性均值和标准光线值的计算与更新可以由网络上的后台服务器完成,比如,可穿戴设备将记录的所有光线强度值上传至后台服务器,由后台服务器进行第二线性均值的计算后得出结果。再根据此结果调整原标准光线值,最后将调整好的新的标准光线值发送至可穿戴设备。
计算过程交由后台服务器完成可以不占用可穿戴设备的计算资源,当可穿戴设备计算能力有限时不会影响其它程序的正常运行。这样减轻了可穿戴设备的计算压力,使可穿戴设备可以将自身计算模块适配低规格的芯片,既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能耗,延长了续航时间,又降低了可穿戴设备的制造成本。将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也有助于服务器对数据的管理,也便于对相关计算算法的更新。
步骤S104: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大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提示调低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小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提示调高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
当经计算得出的光线强度的平均值即第一线性均值大于可穿戴设备内设的标准光线值时,说明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较高,不符合用户习惯或一般用户可接受的最佳光线强度,继而可穿戴设备向用户提示调整降低光源的光线强度。反之,经计算得出的光线强度的平均值即第一线性均值小于可穿戴设备内设的标准光线值时,则说明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较低,不符合用户习惯或一般用户可接受的最佳光线强度,继而可穿戴设备向用户提示调整提高光源的光线强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实现本申请方法的实施例,与所述环境光源建立通讯连接,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大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向所述环境光源发送调低光线强度的控制指令,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小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向所述环境光源发送调高光线强度的控制指令。
可穿戴设备可以与环境光源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环境光源可以为照明设备或其他光源设备。建立通讯连接即为建立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连接,在形式上可以是有线的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比如,通过蓝牙、WIFI等无线通讯技术建立。
在对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值与标准光线强度值进行比较后,除了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的I/O设备输出相关信息,也可以自行生成使光源设备调高/调低发光强度的控制指令,再通过自身与光源设备建立的通讯连接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光源设备,由光源设备自行执行。比如,当可穿戴设备判断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值大于标准光线值后,由可穿戴设备自行生成调低光线强度的控制指令并通过通讯连接发送至智能照明灯,智能照明灯执行控制指令,周围环境光线强度值降低。同理,当可穿戴设备判断周围环境的光线强度值小于标准光线值后,由可穿戴设备自行生成调高光线强度的控制指令并通过通讯连接发送至环境光源设备,环境光源设备执行控制指令,周围环境光线强度值升高。这样做可免去人工操作的繁琐和误差,且对环境光线的强度值调整的更为准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光感检测的可穿戴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属设备执行本申请相关的方法和实施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相关方法和实施例。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用目的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一部分可被应用为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通过该计算机的操作,可以调用或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而调用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指令,可能被存储在固定的或可移动的记录介质中,和/或通过广播或其他信号承载媒体中的数据流而被传输,和/或被存储在根据所述程序指令运行的计算机设备的工作存储器中。在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该装置运行基于前述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或技术方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0)

1.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值;
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
将所述第一线性均值与标准光线值比较;
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大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提示调低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小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提示调高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当前环境光源的光线强度值,包括:
检测当前环境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包括:
根据一组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其中,每组光线强度值包含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第一线性均值,包括:
向后台服务器上传光线强度值;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线性均值,其中,所述第一线性均值由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多个光线强度值计算得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包括:
从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中筛选出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
计算所述有效值的第二线性均值;
根据所述第二线性均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中筛选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包括:
获取多组光线强度值,并从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筛选出符合正态分布的有效值,其中,每组光线强度值包括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
计算所述有效值的第二线性均值,包括:
根据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的有效值,计算每组光线强度值中的数学期望值;
剔除最大和最小的数学期望值,并根据剩余的数学期望值计算第二线性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标准光线值,包括:
将所述光线强度值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接收所述后台服务器返回的标准光线值,其中,所述标准光线值由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连续检测到的多个光线强度的值调整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与所述环境光源建立通讯连接;
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大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向所述环境光源发送调低光线强度的控制指令,若所述第一线性均值小于所述标准光线值,则向所述环境光源发送调高光线强度的控制指令。
9.一种用于光感检测的可穿戴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68266.8A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Pending CN113639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8266.8A CN113639861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8266.8A CN113639861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9861A true CN113639861A (zh) 2021-11-12

Family

ID=78419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8266.8A Pending CN113639861A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39861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8282A1 (en) * 2011-02-25 2012-08-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isplay Brightness Adjustment
CN103117044A (zh) * 2013-01-07 2013-05-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CN103383282A (zh) * 2012-05-03 2013-11-06 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环境光感测器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428951A (zh) * 2012-05-25 2013-12-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亮度调节系统
CN105390088A (zh) * 2015-12-04 2016-03-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60324432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Whoop, Inc. Heart rate detection using ambient light
CN106453965A (zh) * 2016-12-05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背光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8811271A (zh) * 2018-04-28 2018-11-13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光调节方法、装置、智能台灯和存储介质
CN109116924A (zh) * 2018-08-14 2019-01-01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91253A (zh) * 2017-09-11 2019-03-19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在线学习型个性化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120028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的智能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0069102A (zh) * 2019-04-29 2019-07-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区域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14216A (zh) * 2020-12-17 2021-04-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US20210142765A1 (en) * 2019-11-13 2021-05-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roach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display screen setting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CN113012653A (zh) * 2021-03-22 2021-06-22 上海七十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动车自动亮度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13110817A (zh) * 2021-04-08 2021-07-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环境光亮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8282A1 (en) * 2011-02-25 2012-08-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isplay Brightness Adjustment
CN103383282A (zh) * 2012-05-03 2013-11-06 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校正环境光感测器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3428951A (zh) * 2012-05-25 2013-12-0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亮度调节系统
CN103117044A (zh) * 2013-01-07 2013-05-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US20160324432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Whoop, Inc. Heart rate detection using ambient light
CN105390088A (zh) * 2015-12-04 2016-03-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453965A (zh) * 2016-12-05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背光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9491253A (zh) * 2017-09-11 2019-03-19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在线学习型个性化智能家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9120028A1 (zh) * 2017-12-20 2019-06-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的智能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8811271A (zh) * 2018-04-28 2018-11-13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灯光调节方法、装置、智能台灯和存储介质
CN109116924A (zh) * 2018-08-14 2019-01-01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提示光源亮度的调节方法、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69102A (zh) * 2019-04-29 2019-07-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区域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142765A1 (en) * 2019-11-13 2021-05-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roach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display screen setting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CN112714216A (zh) * 2020-12-17 2021-04-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3012653A (zh) * 2021-03-22 2021-06-22 上海七十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动车自动亮度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13110817A (zh) * 2021-04-08 2021-07-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环境光亮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景泉: "《数据挖掘原理与应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 pages: 109 - 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5366B (zh) 切换背光调节速度的方法及系统
EP3852096A1 (en) Method for modulating brightness-grayscale curve 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009729A (zh) 設備資料的上傳週期更新系統及更新方法
CN105280160A (zh) 终端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0213138B2 (en)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to discover hearing sensitivity of user on smart phone
EP2976750B1 (en) Geospatial smoothing in web applications
CN113639861A (zh)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1996230B (zh) 信息处理装置、基准值确定方法及程序
WO2020133413A1 (zh) 应用分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210870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electronic device temperature threshold adjustment
WO2017070853A1 (zh) 一种睡眠状态判断方法及智能可穿戴设备
CN113728294B (zh) 功耗控制与方案生成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748878A (zh) 一种数据写入速度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TW201521674A (zh) 用於個人化驗光之適應性校正鏡片處方系統、方法與其電腦程式產品
CN108834015B (zh) 耳机及其音量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1039993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220159085A1 (en) Localized weather application
CN117561535A (zh) 满意度计算装置、满意度计算方法以及满意度计算程序
CN109522836A (zh) 一种用户行为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952131A (zh)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访客来访时间登记方法及装置
CN109240779A (zh) 移动终端的时间管理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739737A (zh) 头戴显示设备的延迟检测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289889B (zh) 基于智能护眼的平板电脑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7500033B (zh) 火灾预警用温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系统
CN113903153B (zh) 一种降雨量的报警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