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0088A -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0088A
CN105390088A CN201510890387.7A CN201510890387A CN105390088A CN 105390088 A CN105390088 A CN 105390088A CN 201510890387 A CN201510890387 A CN 201510890387A CN 105390088 A CN105390088 A CN 105390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environmental light
interval
light brightness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03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0088B (zh
Inventor
陈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Luan 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903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0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90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0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0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0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背光控制方法通过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不断采集环境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从而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使自动背光控制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带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pad等)往往设置有背光亮度调节功能。随着电子设备的逐渐智能化,背光亮度调节也可以实现智能调节。
比如当前电子设备的自动背光控制:系统周期性的获取到环境的亮度,然后利用预先设定的环境亮度和背光亮度设定值的关系,设定电子设备的背光。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环境亮度和背光亮度设定值的关系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这样的调节方式,只能机械的在不同的亮度值之间切换,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自动背光控制,使得背光调整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预设多个环境光亮度区间、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以及每个区间的采样阈值;所述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步骤包括: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存入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
其中,所述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包括: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与所述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其中,所述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当有不在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时,以所述对应的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与所述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最接近的值替代所述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
其中,所述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与所述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之后,还包括: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最小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N开始,判断随着区间的增大,区间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是否增大,其中,区间越大,环境光亮度越大;当出现区间N+X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小于所述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继续对比下一个区间背光值的平均值,直到找到下一个区间N+M,满足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修改所述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为:(BN+M-BN)×X/M+BN,其中,BN+M、BN分别为区间N+M、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
其中,所述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包括: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启动计时器;在计时器超时后,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采集模块、构建模块以及调整模块,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所述构建模块用于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预设模块,所述预设模块用于预设多个环境光亮度区间、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以及每个区间的采样阈值;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存入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
其中,所述构建模块用于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所有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与所述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判断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有不在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时,以所述对应的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与所述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最接近的值替代所述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
其中,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最小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N开始,判断随着区间的增大,区间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是否增大;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出现区间N+X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小于所述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继续对比下一个区间背光值的平均值,直到找到下一个区间N+M,满足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修改所述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为:(BN+M-BN)×X/M+BN,其中,BN+M、BN分别为区间N+M、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
其中,所述采集模块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启动计时器,在计时器超时后,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不断采集环境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从而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基于用户常规使用下对背光的设定值作为自动背光调整的参考,从而使得自动背光调整能够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背光调整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背光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其中,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之前,还包括预设步骤,预设多个环境光亮度区间、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以及每个区间的采样阈值。
在具体实现时,将环境光划分为多个区间,由暗到亮,比如0-20,20-40,40-60,60-80,80-100…,最后一个区间为大于某个阈值(如1000nit)。预设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即背光设定的最大亮度值和最小亮度值)。这样,环境光亮度的范围被分为了有限个区间。并设定每个区间的采样阈值(即每个区间可以存储若干个采样点(例如1000))。
在电子设备屏幕点亮后,如果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也就是用户通过手动调整背光)。通过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在具体实现时,如果用户关闭自动背光,则启动一个计时器,在计时器超时后,再开始采集环境光亮度。
其中,将采集到的环境光亮度以及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存入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如果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存储已经存满,则清除原始的数据,以存储当前采集的环境光亮度和对应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S102:判断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是否达到预设采样阈值。
判断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是否达到预设采样阈值,当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执行S103,否则,返回继续执行S101。
S103: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当新采集到的环境光亮度足够多(达到预设采样阈值),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案,当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以背光值的平均值与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其中,以背光值的平均值与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之前,还包括:判断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当有不在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时,以对应的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与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最接近的值替代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
该步骤主要是剔除因采样误差导致的背光值误差。具体实现可以是:找出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所有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该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即判断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大于该区间背光值调整最大值的或者小于该区间背光值调整最小值的,如果有,比如区间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1用户设定的背光值A大于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大值,则以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大值替代背光值A,如果用户设定的背光值B小于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小值,则以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小值替代背光值B。
对所有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都经过上述的替代过程,以除去错误的采样值,然后以经过上述处理过后的背光值来计算背光值的平均值。
当以背光值的平均值与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之后,还包括:以背光值的平均值最小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N开始,判断随着区间的增大,区间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是否增大,其中,区间越大,环境光亮度越大,当出现区间N+X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小于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继续对比下一个区间背光值的平均值,直到找到下一个区间N+M,满足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大于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修改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为:(BN+M-BN)×X/M+BN,其中,BN+M、BN分别为区间N+M、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
区间越大,代表该区间的环境光亮度值越大,从常规上理解,环境光越亮,对应的背光就应该越亮,这样显示才能清晰。因此,本步骤主要是对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做数学上的单调处理,以保证随着环境光亮度的增加,自动背光开启时的背光设定值不会出现减小的情况。
针对所有区间都执行该步骤,从而确保所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更加合理。
S104: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在以上构建好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的关系后,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具体地,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周期性获取环境光亮度,并利用电子设备当前保存的环境光亮度-背光亮度值设定关系,来设定电子设备背光。
现有技术在使用带屏幕的电子设备的时候,开启了自动背光,在有些环境下,因为个体差异,有的环境下用户会觉得亮了一些,有些环境下,用户会觉得暗了,但不是人人都是同一个结论。而现有的解决该问题的方式只能是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然后自己调节背光来适应自己的喜好。而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来改变自动环境光亮度与自动背光的调节关系,以适应个人的喜好。从而可以实现两个电子设备,不同的人使用,最后在同一环境下,开启自动背光,两个电子设备的背光设定值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能更好的符合两个电子设备各自的使用者的喜好。
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通过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通过不断采集环境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从而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基于用户常规使用下对背光的设定值作为自动背光调整的参考,从而使得自动背光调整能够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背光调整更加人性化。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包括采样模块11、构建模块12以及调整模块13,其中:
采集模块11用于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其中,请继续结合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预设模块14,预设模块用于预设多个环境光亮度区间、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以及每个区间的采用阈值。
在具体实现时,将环境光划分为多个区间,由暗到亮,比如0-20,20-40,40-60,60-80,80-100…,最后一个区间为大于某个阈值(如1000nit)。预设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即背光设定的最大亮度值和最小亮度值)。这样,环境光亮度的范围被分为了有限个区间。并设定每个区间的采样阈值(即每个区间可以存储若干个采样点(例如1000))。
在电子设备屏幕点亮后,如果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也就是用户通过手动调整背光)。采集模块11通过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在具体实现时,如果用户关闭自动背光,采集模块11先启动一个计时器,在计时器超时后,再开始采集环境光亮度。
其中,采集模块11将采集到的环境光亮度以及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存入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如果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存储已经存满,则清除原始的数据,以存储当前采集的环境光亮度和对应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构建模块12用于当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当新采集到的环境光亮度足够多(达到预设采样阈值),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案,当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构建模块12通过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以背光值的平均值与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判断模块15以及处理模块16,其中:
判断模块15用于判断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
处理模块16用于当有不在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时,以对应的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与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最接近的值替代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
该步骤主要是剔除因采样误差导致的背光值误差。具体实现可以是:找出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所有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该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即判断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大于该区间背光值调整最大值的或者小于该区间背光值调整最小值的,如果有,比如区间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1用户设定的背光值A大于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大值,则以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大值替代背光值A,如果用户设定的背光值B小于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小值,则以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小值替代背光值B。
对所有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都经过上述的替代过程,以除去错误的采样值,然后以经过上述处理过后的背光值来计算背光值的平均值。
其中,判断模块15还用于在以背光值的平均值与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之后,以背光值的平均值最小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N开始,判断随着区间的增大,区间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是否增大,其中,区间越大,环境光亮度越大。
处理模块16还用于当出现区间N+X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小于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继续对比下一个区间背光值的平均值,直到找到下一个区间N+M,满足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大于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修改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为:(BN+M-BN)×X/M+BN,其中,BN+M、BN分别为区间N+M、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
区间越大,代表该区间的环境光亮度值越大,从常规上理解,环境光越亮,对应的背光就应该越亮,这样显示才能清晰。因此,本步骤主要是对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做数学上的单调处理,以保证随着环境光亮度的增加,自动背光开启时的背光设定值不会出现减小的情况。
针对所有区间都执行该步骤,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给构建模块12用于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从而确保所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更加合理。
调整模块13用于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在以上构建好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的关系后,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调整模块13以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具体地,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周期性获取环境光亮度,并利用电子设备当前保存的环境光亮度-背光亮度值设定关系,来设定电子设备背光。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背光控制方法。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接收器23以及总线系统24,其中:
处理器21控制电子设备200的操作,处理器2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2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2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2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2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电子设备20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24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2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该总线系统可以是ISA(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是一条或多条物理线路,当是多条物理线路时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存储器22以及接收器23也可以通过通信线路直接连接。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24。
存储器22用于存储电子设备的系统数据。
处理器21用于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控制接收器23接收电子设备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以及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其中,处理器21还用于预设多个环境光亮度区间、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以及每个区间的采用阈值,并将预设的数据保存在存储器22中。
在具体实现时,将环境光划分为多个区间,由暗到亮,比如0-20,20-40,40-60,60-80,80-100…,最后一个区间为大于某个阈值(如1000nit)。预设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即背光设定的最大亮度值和最小亮度值)。这样,环境光亮度的范围被分为了有限个区间。并设定每个区间的采样阈值(即每个区间可以存储若干个采样点(例如1000))。
在电子设备屏幕点亮后,如果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也就是用户通过手动调整背光)。处理器21控制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处理器21通过接收器23获取环境光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在具体实现时,处理器21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时,控制启动一个计时器,在计时器超时后,再控制环境光传感器开始采集环境光亮度。
其中,处理器21将获取到的环境光亮度以及在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存入存储器22中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如果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存储已经存满,则处理器21控制清除原始的数据,以存储当前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对应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处理器21用于在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当新采集到的环境光亮度足够多(达到预设采样阈值),处理器31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其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现方案,当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处理器21通过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以背光值的平均值与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在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之前,处理器21还用于判断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如果有不在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时,以对应的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与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最接近的值替代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
该步骤主要是剔除因采样误差导致的背光值误差。具体实现可以是:找出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所有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该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即判断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大于该区间背光值调整最大值的或者小于该区间背光值调整最小值的,如果有,比如区间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1用户设定的背光值A大于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大值,则以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大值替代背光值A,如果用户设定的背光值B小于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小值,则以该区间1背光值调整最小值替代背光值B。
对所有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都经过上述的替代过程,以除去错误的采样值,然后处理器31以经过上述处理过后的背光值来计算背光值的平均值。
处理器21还用于在以背光值的平均值与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之后,以背光值的平均值最小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N开始,判断随着区间的增大,区间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是否增大,其中,区间越大,环境光亮度越大。
当出现区间N+X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小于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处理器21继续对比下一个区间背光值的平均值,直到找到下一个区间N+M,满足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大于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修改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为:(BN+M-BN)×X/M+BN,其中,BN+M、BN分别为区间N+M、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
区间越大,代表该区间的环境光亮度值越大,从常规上理解,环境光越亮,对应的背光就应该越亮,这样显示才能清晰。因此,本步骤主要是对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做数学上的单调处理,以保证随着环境光亮度的增加,自动背光开启时的背光设定值不会出现减小的情况。
针对所有区间都执行该步骤,处理器21依据处理后的数据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从而确保所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更加合理。
处理器21还用于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控制以上述构建好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在以上构建好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的关系后,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处理器21以构建的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具体地,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周期性获取环境光亮度,并利用电子设备当前保存的环境光亮度-背光亮度值设定关系,来设定电子设备背光。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1中,或者由处理器2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22,处理器21读取存储器2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通过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通过不断采集环境光亮度和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从而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基于用户常规使用下对背光的设定值作为自动背光调整的参考,从而使得自动背光调整能够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自动背光调整更加人性化。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预设多个环境光亮度区间、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以及每个区间的采样阈值;
所述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步骤包括:
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存入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包括:
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与所述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
当有不在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时,以所述对应的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与所述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最接近的值替代所述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与所述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之后,还包括:
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最小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N开始,判断随着区间的增大,区间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是否增大,其中,区间越大,环境光亮度越大;
当出现区间N+X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小于所述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继续对比下一个区间背光值的平均值,直到找到下一个区间N+M,满足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修改所述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为:
(BN+M-BN)×X/M+BN,其中,BN+M、BN分别为区间N+M、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包括:
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启动计时器;
在计时器超时后,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采集模块、构建模块以及调整模块,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所述构建模块用于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以采集的环境光亮度与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构建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在开启自动背光的情况下,以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自动调整背光亮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预设模块,所述预设模块用于预设多个环境光亮度区间、每个区间对应的背光值调整范围以及每个区间的采样阈值;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存入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模块用于当所述环境光亮度的采样点达到预设采样阈值时,计算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所有用户设定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与所述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的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环境光亮度与背光亮度值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判断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存储的用户设定的背光值中,是否有不在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有不在所述对应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内的背光值时,以所述对应的环境光亮度区间背光值调整范围与所述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最接近的值替代所述不在范围内的背光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以所述背光值的平均值最小的预设环境光亮度区间N开始,判断随着区间的增大,区间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是否增大;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出现区间N+X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小于所述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继续对比下一个区间背光值的平均值,直到找到下一个区间N+M,满足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大于所述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时,修改所述区间N+M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为:
(BN+M-BN)×X/M+BN,其中,BN+M、BN分别为区间N+M、区间N对应的背光值的平均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在用户关闭自动背光的情况下,启动计时器,在计时器超时后,采集环境光亮度,同时获取在所述环境光亮度下用户设定的背光值。
CN201510890387.7A 2015-12-04 2015-12-04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390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0387.7A CN105390088B (zh) 2015-12-04 2015-12-04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0387.7A CN105390088B (zh) 2015-12-04 2015-12-04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0088A true CN105390088A (zh) 2016-03-09
CN105390088B CN105390088B (zh) 2020-10-30

Family

ID=5542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0387.7A Active CN105390088B (zh) 2015-12-04 2015-12-04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9008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6411A (zh) * 2017-01-22 2018-07-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87900A (zh) * 2018-11-06 2019-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灯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CN112688739A (zh) * 2020-12-16 2021-04-20 武汉永鼎光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背光的apc控制电路
CN113593488A (zh) * 2021-08-13 2021-11-0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调整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639861A (zh) * 2021-07-30 2021-11-12 上海探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WO2023279894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79518A1 (en) * 2005-06-09 2006-1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capable of controlling backligh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cklight thereof
CN102024429A (zh) * 2010-11-29 2011-04-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自动调整系统及其方法
CN102402970A (zh) * 2011-12-21 2012-04-04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显示屏对比度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2547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背光亮度的智能调节方法及其系统
CN102946494A (zh) * 2012-11-27 2013-02-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背光亮度的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79518A1 (en) * 2005-06-09 2006-1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capable of controlling backligh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cklight thereof
CN102024429A (zh) * 2010-11-29 2011-04-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自动调整系统及其方法
CN102402970A (zh) * 2011-12-21 2012-04-04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显示屏对比度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2547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背光亮度的智能调节方法及其系统
CN102946494A (zh) * 2012-11-27 2013-02-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背光亮度的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6411A (zh) * 2017-01-22 2018-07-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87900A (zh) * 2018-11-06 2019-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灯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CN112688739A (zh) * 2020-12-16 2021-04-20 武汉永鼎光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背光的apc控制电路
WO2023279894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3639861A (zh) * 2021-07-30 2021-11-12 上海探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感检测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13593488A (zh) * 2021-08-13 2021-11-0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调整方法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0088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0088A (zh)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204620A (zh)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8966439B (zh) 室内亮度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4394278B (zh) 调整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281436B (zh) 一种调节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226438A (zh) 基于光强度调节平板终端桌面主题显示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31344A (zh) 一种屏幕色温的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51831A (zh) 一种基于环境光的屏幕显示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6357989A (zh) 一种亮度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465737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66081A (zh)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959574A (zh) 一种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57918A (zh)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9884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375809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91804A (zh) 电子烟自动调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2443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406433A (zh) 一种亮度调节系统
CN111984337B (zh) 操作模式的收藏方法及终端设备、按摩设备、存储介质
US10809957B2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 screen
CN102737611A (zh) 显示器亮度自动调整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6851099A (zh) 一种拍摄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851170A (zh) 一种视频通话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970002B (zh) 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376152A (zh) 一种亮度调节方法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6

Address after: Room 1203, No. 2 Houkenanli,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Xiamen Luan Ch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Zhongkai hi tech Zone, Huizhou, Guangdong, 86 Chang seven Road West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