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2326A -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32326A
CN113632326A CN202080024857.0A CN202080024857A CN113632326A CN 113632326 A CN113632326 A CN 113632326A CN 202080024857 A CN202080024857 A CN 202080024857A CN 113632326 A CN113632326 A CN 113632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erminal
power unit
electric power
main body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48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2326B (zh
Inventor
松永直树
神原史吉
太田能司
村冈敬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32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2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32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2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01R13/5221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having cable sea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2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laid-down unset materials
    • E01C19/30Tamping or vibr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rollers ; Devices for ramming individual paving elements
    • E01C19/34Power-driven rammers or tampers, e.g. air-hammer impacted shoes for ramming stone-sett paving; Hand-actuated ramming or tamping machines, e.g. tampers with manually hoisted dropping weight
    • E01C19/35Hand-held or hand-guided to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02K7/145Hand-held machine to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能够针对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的保护部件的所在或非连接状态的连接端子自身的所在,提高作业性;提供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包括:动力单元主体;电装零件,驱动动力单元主体;及,连接端子,设置在从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的前端,能够相对于电装零件进行连接;连接端子采用能够相对于动力单元主体的安装部拆装的构造。

Description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作为平板夯、夯锤等的夯地装置、及割草机等的切割机等的作业机的驱动源,使用具有电动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需求增加。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沥青夯,其在壳体内具有充电电池及由充电电池进行电力供给的电动机。充电电池构成为藉由连接充电线来再充电。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682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作业机多在暴露于尘埃、灰尘、或雨中的环境下使用。因此,在将具有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端子的电动动力单元搭载于作业机的情况下,需要防止连接端子被尘埃、灰尘、或雨污染。这是因为,在作业机不使用时等,连接端子会被设为非连接状态而露出至外部。
通常,为了防止连接端子的污染,考虑利用盖体等的保护部件覆盖连接端子来进行保护。但是,由于保护部件在连接端子处于连接状态时会被取下,因此存在容易丢失的问题。进一步,连接端子也由于在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在由保护部件所保护的状态下突出至电动动力单元的外部,因此在搬送电动动力单元时等,可能碰撞到外部的物体而破损等。因此,在电动动力单元中,需要一种处理:用于针对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的保护部件的所在或非连接状态的连接端子自身的所在,来提高作业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能够针对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的保护部件的所在或非连接状态的连接端子自身的所在,来提高作业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动动力单元(例如,后述的电动动力单元1、5、7、8)包括:动力单元主体(例如,后述的动力单元主体2、6);电装零件(例如,后述的电池4),驱动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及,连接端子(例如,后述的连接端子24),设置在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例如,后述的线束23)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前述电装零件进行连接;前述连接端子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安装部(例如,后述的第一安装部38、第二安装部28)拆装。
根据上述(1),在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期间,可以将连接端子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的安装部,因此在搬送电动动力单元自身或搭载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时等,可以避免连接端子误碰撞到外部的物体而破损的担忧。因此,能够针对非连接状态下的连接端子的所在,提高作业性。
(2)在(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其具有能够保护从前述电装零件上拆下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保护部件(例如,后述的盖体25)。
根据上述(2),在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时,可以藉由保护部件来保护连接端子,因此可以进一步避免连接端子破损的担忧。
(3)在(1)或(2)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其具有供能够拆装地设置前述电装零件的载置部件(例如,后述的电池托盘3),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
根据上述(3),藉由将安装部设置于电装零件的载置部件,可以将从电装零件上取下的连接端子保持在电装零件的附近。由此,可以抑制导电路径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紧凑地构成电动动力单元。
(4)在(3)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前述连接端子所指向的方向(例如,后述的方向D2)、与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第一安装部时前述连接端子所指向的方向(例如,后述的方向D1)为同一方向。
根据上述(4),可以抑制导电路径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紧凑地构成电动动力单元。
(5)在(3)或(4)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连接端子具有能够拆装于前述安装部的拆装部(例如,后述的突起部244),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的上表面(例如,后述的上表面31b),前述拆装部在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或者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时,设置于配置在与前述连接端子的端子部(例如,后述的端子部241)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侧面(例如,后述的侧面240b)。
根据上述(5),在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时,可以将连接端子横向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因此即使忘记将保护部件安装在连接端子上,仍可以抑制雨水等浸入连接端子内。
(6)在(5)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载置部件的前述上表面为大致水平面。
根据上述(6),在连接端子横向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时,即使忘记将保护部件安装在连接端子上,仍可以更进一步抑制雨水等浸入连接端子内。
(7)在(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载置部件具有以从前述电装零件的周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覆盖部(例如,后述的装饰罩31),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覆盖部。
根据上述(7),可以使连接端子连接于电装零件时的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与连接端子安装于安装部时的连接端子的安装位置接近。因此,可以更进一步抑制导电路径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更紧凑地构成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时的电动动力单元。
(8)在(7)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安装部由在前述覆盖部的上表面(例如,后述的上表面31b)开口的凹槽(例如,后述的凹槽381)构成,前述凹槽的远离前述电装零件侧的侧方被封闭,前述连接端子的前述拆装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前述凹槽的防脱部(例如,突起部244)的突起状。
根据上述(8),可以将连接端子牢固地安装保持于安装部。由于安装部难以从外侧目视确认到,因此可以提高电动动力单元的设计性。
(9)在(8)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载置部件具有在上表面安装前述覆盖部的载置部件主体(例如,后述的托盘主体30),前述凹槽具有将靠近前述电装零件侧的侧方开放而成的侧方开口部(例如,后述的侧方开口部381b),前述载置部件主体具有比前述凹槽的底部(例如,后述的底部381c)靠下方配置且俯视时相对于前述侧方开口部重叠的突出部(例如,后述的突出部302),并且藉由前述凹槽的前述底部与前述突出部之间形成迷宫结构。
根据上述(9),在水浸入凹槽时,藉由迷宫结构可以减弱浸入的水的水势。因此,可以缓和对电动动力单元内部的零件的受水影响。
(10)在(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连接端子具有能够拆装于前述安装部的拆装部(例如,后述的连结基部243),前述拆装部跨前述连接端子与前述导电路径部件而设置。
根据上述(10),可以藉由拆装部,加强连接端子与导电路径部件的连接部位,并且可以减少拆装部对连接端子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
(11)在(10)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其具有能够保护从前述电装零件上拆下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保护部件(例如,后述的盖体25)。
根据上述(11),在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时,可以藉由保护部件来保护连接端子,因此可以进一步避免连接端子破损的担忧。
(12)在(1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在由前述保护部件所保护的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的状态下,安装在前述安装部上的部位以外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一部分或前述保护部件的一部分(例如,盖体25的具有金属板253的面)抵接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外表面(例如,后述的风扇罩203f)。
根据上述(12),连接端子由安装部与安装部以外的这至少两点所支承,因此连接端子或安装部不会受到不必要的负荷,可以将连接端子稳定地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
(13)在(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拆装部以与前述连接端子的侧面(例如,后述的侧面240a)连续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13),可以维持对连接端子与导电路径部件的连接部位的加强效果,同时将拆装部对连接端子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14)在(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连接端子设置成能够藉由磁铁(例如,后述的磁铁281)相对于前述安装部拆装。
根据上述(14),可以容易且迅速地使连接端子相对于电动动力单元的安装部拆装。
(15)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动动力单元(例如,后述的电动动力单元1、5、7、8)包括:动力单元主体(例如,后述的动力单元主体2、6);电装零件(例如,后述的电池4),驱动前述动力单元主体;连接端子(例如,后述的连接端子24),设置在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例如,后述的线束23)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前述电装零件进行连接;及,保护部件(例如,后述的盖体25),能够保护前述连接端子;前述保护部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保护部件安装部(例如,后述的第二安装部28)拆装。
根据上述(15),在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期间,藉由利用保护部件保护连接端子,可以实现连接端子的受水、防尘,并且在将连接端子连接于电装零件期间,可以将保护部件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的保护部件安装部。进一步,在保护部件安装于保护部件安装部的状态下,可以防止保护部件因搭载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的振动等而摇晃,而影响作业者。因此,能够针对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的保护部件的所在,提高作业性。
(16)在(15)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保护部件具有与前述连接端子连结的连结部件(例如,后述的缆线26)。
根据上述(16),可以防止安装在动力单元主体的保护部件安装部上的保护部件意外脱落而丢失。而且,可以利用连结部件容易地将保护部件拉近连接端子附近,因此也提高保护部件安装于连接端子时的安装作业性。
(17)在(16)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连接端子中与前述连结部件的连结部(例如,后述的连结基部243)跨前述连接端子与前述导电路径部件而设置。
根据上述(17),可以藉由连结部,加强连接端子与导电路径部件的连接部位,并且可以减少连结部对连接端子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
(18)在(17)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连结部以与前述连接端子的侧面(例如,后述的侧面240a)连续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18),可以维持对连接端子与导电路径部件的连接部位的加强效果,同时将连结部对连接端子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19)在(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保护部件具有插入前述连接端子的插入口(例如,后述的插入口251),并且构成为能够以使前述插入口朝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的方式相对于前述保护部件安装部进行安装。
根据上述(19),不会在保护部件的内部滞留尘埃、灰尘或水等。
(20)在(15)至(19)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保护部件设置成能够藉由磁铁(例如,后述的磁铁281)相对于前述保护部件安装部拆装。
根据上述(20),可以容易且迅速地使保护部件相对于电动动力单元的保护部件安装部拆装。
(21)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动动力单元(例如,后述的电动动力单元1、5、7、8)包括:动力单元主体(例如,后述的动力单元主体2、6);电装零件(例如,后述的电池4),驱动前述动力单元主体;连接端子(例如,后述的连接端子24),设置在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例如,后述的线束23)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前述电装零件进行连接;及,保护部件(例如,后述的盖体25),能够保护前述连接端子;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具有能够拆装前述保护部件及前述连接端子的共同安装部(例如,后述的第二安装部28)。
根据上述(21),由于动力单元主体具有共同安装部,因此可以将保护部件与连接部件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的共同安装部。因此,能够针对保护部件与连接端子的所在,提高作业性。
(22)在(2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中,可以是:前述共同安装部设置成:在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能够安装前述保护部件,在前述连接端子从前述电装零件上取下时,能够安装该连接端子。
根据上述(22),在连接端子连接于电装零件时,可以防止保护部件因搭载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的振动等而摇晃,而影响作业者。而且,在连接端子从电装零件上取下时,可以防止连接端子妨碍作业者。
(23)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作业机(例如,后述的作业机100、100A)包括:驱动部件(动力单元主体2、6、动力传递机构部102、起振机构部103、105),由电力驱动;及,电装零件(例如,后述的电池4),用于向前述驱动部件供给电力;前述驱动部件至少包括动力单元主体(例如,后述的动力单元主体2、6),并且还具有连接端子(例如,后述的连接端子24),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例如,后述的线束23)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前述电装零件进行连接,前述连接端子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安装部(例如,后述的第一安装部38)拆装。
根据上述(23),在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期间,可以将连接端子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的安装部,因此,在搬送作业机时等,可以避免连接端子误碰撞到外部的物体而破损的担忧。因此,能够针对非连接状态下的连接端子的所在,提高作业性。
(24)在(23)所述的作业机中,可以是:其具有能够保护从前述电装零件上拆下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保护部件(例如,后述的盖体25)。
根据上述(24),在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时,可以藉由保护部件来保护连接端子,因此可以进一步避免连接端子破损的担忧。
(25)在(23)或(24)所述的作业机中,可以是:其具有供能够拆装地设置前述电装零件的载置部件,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
根据上述(25),藉由将安装部设置于电装零件的载置部件,可以将从电装零件上取下的连接端子保持在电装零件的附近。由此,可以抑制导电路径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紧凑地构成作业机。
(26)在(25)所述的作业机中,可以是: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前述连接端子所指向的方向、与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时前述连接端子所指向的方向为同一方向。
根据上述(26),可以抑制导电路径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紧凑地构成作业机。
(27)在(25)或(26)所述的作业机中,可以是:前述连接端子具有能够拆装于前述安装部的拆装部,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的上表面,前述拆装部在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或者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时,设置于配置在与前述连接端子的端子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侧面。
根据上述(27),在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时,可以将连接端子横向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因此即使忘记将保护部件安装在连接端子上,仍可以抑制雨水等浸入连接端子内。
(28)在(27)所述的作业机中,可以是:前述载置部件的前述上表面为大致水平面。
根据上述(28),在连接端子横向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时,即使忘记将保护部件安装在连接端子上,仍可以更进一步抑制雨水等浸入连接端子内。
(29)在(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中,可以是:前述载置部件具有以从前述电装零件的周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覆盖部,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覆盖部。
根据上述(29),可以使连接端子连接于电装零件时的连接端子的连接位置、与连接端子安装于安装部时的连接端子的安装位置接近。因此,可以更进一步抑制导电路径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更紧凑地构成从电装零件上取下了连接端子时的作业机。
(30)在(29)所述的作业机中,可以是:前述安装部由在前述覆盖部的上表面开口的凹槽构成,前述凹槽的远离前述电装零件侧的侧方被封闭,前述连接端子的前述拆装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前述凹槽的防脱部的突起状。
根据上述(30),可以将连接端子牢固地安装保持于安装部。由于安装部难以从外侧目视确认到,因此可以提高作业机的设计性。
(31)在(30)所述的作业机中,可以是:前述载置部件具有在上表面安装前述覆盖部的载置部件主体,前述凹槽具有将靠近前述电装零件侧的侧方开放而成的侧方开口部,前述载置部件主体具有比前述凹槽的底部靠下方配置且俯视时相对于前述侧方开口部重叠的突出部,并且藉由前述凹槽的前述底部与前述突出部之间形成迷宫结构。
根据上述(31),在水浸入凹槽时,藉由迷宫结构可以减弱浸入的水的水势。因此,可以缓和对作业机内部的零件的受水影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能够针对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下的保护部件的所在或非连接状态的连接端子自身的所在,提高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搭载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的构造例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正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背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右侧面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平面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绘示取下电池及电池托盘的装饰罩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绘示图8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平面图。
图10是放大绘示卡合部件与托盘主体的安装部位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12是绘示设置在电池托盘上的弹性部件的正面图。
图13是电池的平面图。
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电池的右侧面的立体图。
图15是从背面侧观察电池的左侧面的立体图。
图16是绘示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7是说明将电池安装于电池托盘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将电池安装于电池托盘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9是说明将电池安装于电池托盘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20是以截面来绘示盖体的立体图。
图21是呈现用盖体保护着连接端子的情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22是绘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3是绘示呈现已将盖体安装于保护部件安装部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图。
图24是绘示呈现从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5是绘示呈现从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
图26是绘示搭载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的构造例的立体图。
图27是呈现连接端子连接于电池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图2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呈现从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图3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正面图。
图3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连接端子的正面图。
图34是绘示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上取下了电池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5是绘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中的连接端子安装部的放大图。
图36是绘示将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连接端子安装部安装连接端子的情形的放大图。
图37是绘示已将连接端子安装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连接端子安装部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38是绘示已将连接端子安装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连接端子安装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9是绘示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电池托盘上取下了装饰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0是绘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托盘主体的突出部的放大图。
图41是沿着图34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42是绘示搭载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作业机的构造>
首先,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电动动力单元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绘示搭载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的构造例的立体图。在本发明中,具体的作业机无任何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夯地装置、割草机、耕运机、除雪机等的土木机械或农业机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机100,例示了作为夯地装置的一形态的平板夯。
作业机100是搭载电动动力单元1作为动力源的作业机。详细地说,作业机100包括电动动力单元1、作业机构部101、动力传递机构部102、起振机构部103及把手104。
电动动力单元1具有:具有电动机(图1中未图示)的动力单元主体2;设置在该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部的电池托盘3;及载置于该电池托盘3上,作为驱动动力单元主体2的驱动源的电池4。关于该电动动力单元1的构造,将在后文中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业机构部101是主要进行地面的碾压的部位,是接地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作业机构部101具有与地面相接的碾压板101a、及配置在该碾压板101a的上表面的基台101b。电动动力单元1安装于基台101b的上表面。
动力传递机构部102将动力单元主体2所具有的电动机的旋转动力经由带、链等动力传递部件(未图示)传递至起振机构部103。
起振机构部103具有与动力传递机构部102可传递动力地连结的偏心载荷(未图示)。起振机构部103利用由动力传递机构部102传递的电动机的旋转动力使偏心载荷旋转,由此使作业机构部101的碾压板101a上下振动,产生相对于地面的紧固力。
另外,这些动力单元主体2、动力传递机构部102以及起振机构部103是用于利用电力来驱动接地部件的驱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把手104构成为作业者能够在立位状态下握持的杆状。由此,作业者可以一边利用把手104按压作业机100,一边进行地面的碾压作业。
<电动动力单元的构造>
接下来,对电动动力单元1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正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背面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右侧面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平面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用于安装各零件的螺钉、螺栓等的紧固部件的图示。
(电动动力单元的整体构造)
电动动力单元1具有动力单元主体2、电池托盘3、及电池4。该动力单元主体2具有电动机20及动力传递单元(Power Delivery Unit,PDU)21。电动机20将输出轴(旋转轴)20a以朝向电动动力单元1的背面侧的方式安装于基板201,所述基板201用于将动力单元主体2安装在作业机构部101的基台101b上。
PDU 21用于将来自电池4的电力配电控制至动力单元主体2内的电动机20或其他电气零件。PDU 21安装在从基板201起跨电动机20的侧面及上表面而设置的支承框板202上。PDU 21具有多个连接部,在其中一个连接部21a上连接具有连接端子24的线束23,用于与电池4电连接,将来自电池4的电力导入PDU 21。另外,在PDU 21上连接用于将经由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而导入的电力供给至电动机20的线束、或用于与传感器等的其他电气零件电连接的线束,但在图7中省略了这些线束的图示。
电动机20的周围由前侧电动机罩203a、后侧电动机罩203b、右侧电动机罩203c及左侧电动机罩203d覆盖。这些电动机罩203a~203d构成覆盖动力单元主体2的侧面的壳体。PDU 21被收容在左侧电动机罩203d与支承框板202之间。而且,与PDU 21连接的线束23也被收容在前侧电动机罩203a与左侧电动机罩203d的内侧。前侧电动机罩203a具有配置在电动机20的前侧的冷却风扇用的气体取入口203e。气体取入口203e由风扇罩203f覆盖。
(电池托盘)
电池托盘3用于载置电池4并安装在动力单元主体2上,是载置并固定电池4的载置部件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托盘3具有:矩形状的托盘主体30,作为安装在支承框板202的上表面的载置部件主体;及,矩形框状的装饰罩31,作为以包围托盘主体30的外周的方式安装在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的覆盖部。
装饰罩31为树脂制,设置成从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的周缘部向上方突出,并包围载置在电池托盘3上的电池4的下部外周。装饰罩31的上表面31b形成为平坦的大致水平面。装饰罩31的前侧的外周的一部分形成为局部凹陷,由此构成与前侧电动机罩203a和左侧电动机罩203d的内侧连通的线束引出部31a。线束引出部31a在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侧,与PDU21对应地配置在从正面看偏向左侧的位置。收容在前侧电动机罩203a与左侧电动机罩203d的内侧的线束23被从该线束引出部31a朝向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方引出至外侧。
进一步参照图8~图12来详细说明电池托盘3的构造。图8是绘示取下电池及电池托盘的装饰罩后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绘示图8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平面图。图10是放大绘示卡合部件与托盘主体的安装部位的立体图。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12是绘示设置在电池托盘上的弹性部件的正面图。
在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在左右方向的一端部(正面观察动力单元主体2时的右端部)设置保持部32,并且在另一端部(正面观察动力单元主体2时的左端部)设置带扣33。该带扣33为使电池4卡合而固定于电池托盘3的卡合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保持部32用于将电池4的一端部卡止而保持在电池托盘3上,并以朝向托盘主体30的中央且呈倒L字型立起的方式设置。保持部32藉由图8中记载的螺钉或螺栓等的紧固部件321,可拆装地安装于托盘主体30。
带扣33用于相对于电池4进行卡合,将电池4与保持部32一起固定于电池托盘3,具有:可动部331,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托盘主体30摆动;及,杆部332,以与该可动部331的前端连续的方式可转动地设置。
可动部331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一对平行的线部331a,331a及将线部331a,331a的下端部彼此连结的轴部331b,藉由将截面圆形状的金属线材弯曲而形成。线部33la,331a的前端在直立于托盘主体30上的状态下,朝向保持部32弯曲,并且其前端进一步朝向两侧弯曲,由此构成相对于杆部332的安装轴部331c,331c。而且,可动部331的轴部331b由突出设置于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的一对钩挂爪部34,34卡止。由此,可动部331被安装成能够在动力单元主体2的左右方向上(相对于保持部32接近或远离的方向)摆动。
杆部332是按压电池4的按压部的一实施方式。杆部332在下端部具有一对支承脚332a,332a。在该支承脚332a,332a上,以从支承脚332a,332a的内侧朝向外侧贯通的方式安装可动部331的安装轴部331c,331c。由此,杆部332以能够以安装轴部331c,331c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可动部331的前端。而且,杆部332在比安装轴部331c,331c的安装部位靠下端侧且比线部33la,33la靠内侧(靠托盘主体30)的位置具有跨一对支承脚332a,332a的一根棒轴状的卡止轴部332b。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设置于托盘主体30的一对钩挂爪部34,34之间,配置会在可动部331以轴部331b为中心摆动时,产生摩擦引起的阻力的阻力部件35。一般来说,阻力部件35由橡胶或树脂等的具有弹性或可挠性的部件形成,设置成在与钩挂爪部34,34之间将可动部331的轴部331b夹在电池托盘3上。藉由该阻力部件35,可以抑制从电池托盘3上取下电池4后的带扣33在作业机100的搬送中等中意外摆动,因此可以容易地搬送作业机100。而且,藉由适当地改变阻力部件35的阻力值(形状、原材料),可以将带扣33临时固定在任意的摆动角度的位置,带扣33不会因自重而意外倒下。因此,可以提高相对于电池托盘3安装电池4时的作业性。
如图8及图9所示,在托盘主体30上的外周,突出设置适当数量的引导支承部36,所述引导支承部36用于将电池4引导至适当位置并对其进行支承。引导支承部36分别配置在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中的各长边侧(正面侧及背面侧),并且以夹持带扣33的方式分别配置在托盘主体30的上表面中的配置带扣33的短边侧(左侧)。各引导支承部36的表面被设置为朝向托盘主体30的中央侧倾斜的倾斜面。在倾斜面的表面设置由橡胶或树脂等构成的缓冲材。因此,当电池4载置在电池托盘3上时,电池4藉由这些引导支承部36,自然地被引导至托盘主体30的中央的适当位置,并且从下表面侧被支承。
托盘主体30在比引导支承部36稍内侧的位置设置例如由橡胶或树脂等的弹性材构成的多个弹性部件37。弹性部件37在电池4载置在电池托盘3上时,受到电池4的载荷而弹性变形,由此来弹性地支承电池4。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37具有安装在托盘主体30上的基部37a、及突出设置在基部37a的上部的多个突部37b。相邻的突部37b,37b之间以与突部37b相同程度的宽度分离。各突部37b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方而变细的形状,从而可以在受到电池4的载荷时容易地挠曲。而且,由于弹性部件37的基部37a侧的宽度较宽,因此可以对电池4作用适度的弹性斥力。
(电池)
接下来,进一步使用图13~图15来说明电池4的构造。图13是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平面图。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右侧面的立体图。图15是从背面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左侧面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4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部的电池托盘3拆装。该电池4是驱动动力单元主体2的电装零件的一实施方式。
在电池4中,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用于收容设置于线束23的前端的连接端子24,并使其与电池4内的连接器部(未图示)连接。连接部41配置于电池4的前侧面4a,在电池4安装在电池托盘3上的状态下,在配置线束23及连接端子24的方向(图2中的左方向)上具有供连接端子24插入的开口部41a。
如图14所示,在电池4的右侧面4b的下部设置卡止槽部42。卡止槽部42接受托盘主体30上的保持部32的前端,将电池4卡止于保持部32。而且,如图15所示,从与卡止槽部42相反的电池4的左侧面4c起到上表面4d,设置与托盘主体30上的带扣33卡合的被卡合部43。被卡合部43具有:一对第一收容凹部431,431,能够收容带扣33的可动部331的一对线部331a,331a;及,第二收容凹部432,与所述第一收容凹部431,431的上端连续,能够收容带扣33的杆部332。在一对第一收容凹部431,431之间,设置能够对带扣33的卡止轴部332b进行卡止的轴卡止部433。第一收容凹部431,431设置于电池4的左侧面4c,第二收容凹部432从电池4的左侧面4c起设置至上表面4d。进一步,在电池4的上表面4d设置搬运电池4时的手抓部44。
(线束及连接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电连接动力单元主体2与电池4的线束23具有:第一部分230,被收容在动力单元主体2的内侧,与PDU 21的连接部21a电连接;及,第二部分231,从动力单元主体2被引出至外侧,并朝向电池4延伸。线束23构成为能够容易地向任意方向挠曲。在线束23的中途,以呈壁状包围线束23的外周的方式,一体设置树脂制的密封部232。如图2所示,密封部232以与前侧电动机罩203a及左侧电动机罩203d嵌合的方式安装,而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以通过设置在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上的线束引出部31a的方式配置。由此,线束引出部31a被密封部232密封,防止尘埃、灰尘、或雨等的异物沿着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的外表面侵入动力单元主体2的内部。该线束23是从动力单元主体2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连接端子24连接于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的前端。使用图16来说明该连接端子24的构造。图16是绘示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连接端子24具有树脂制的连接端子主体240及从连接端子主体240的前端突出的端子部241。与线束23相比,连接端子主体240形成得足够宽,以便作业者容易握持。端子部241是经由电池4的开口部41a相对于电池4内的连接器部(未图示)进行电连接的部位。在图2及图4~图6中,示出了连接端子24经由电池4的开口部41a而电连接的状态(电动动力单元1的可使用状态)。在该状态下,线束23使从电池托盘3的线束引出部31a向上方延伸的第二部分231朝向电池4的开口部41a沿着大致直角方向弯曲,并且将前端的连接端子24插入开口部41a内,连接于内部的连接器部(未图示)。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1构成为经由从动力单元主体2朝向电池4延伸的线束23及连接端子24,将作为动力单元主体2的驱动源的电池4与动力单元主体2之间电连接。由此,电动动力单元1能够不经由电池托盘3而直接将动力单元主体2与电池4电连接。由于不需要在电池托盘3上设置用于与电池4电连接的端子,因此电池4的安装方向不会受到限制,可以提高包括电池4的构成零件(例如作业机100的把手104等)的布局自由度。而且,在将电池4安装于电池托盘3时,不需要担心端子破损,因此还可以轻松地进行电池4的安装。进一步,由于可以经由电池托盘3将动力单元主体2与电池4接近配置,因此也能够缩短线束23。
(电池的安装方法)
此处,使用图17~图19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将电池4安装于电池托盘3的方法。图17~图19是说明将电池安装于电池托盘的方法的说明图。
(1)握着电池4的手抓部44,将具有卡止槽部42的一侧朝向保持部32侧,以卡止槽部42侧稍微朝向斜下方的姿势,将电池4搬送到托盘主体30上,并将电池4的卡止槽部42卡止于保持部32。此时,带扣33以停在不妨碍电池4搬入的任意摆动角度的位置的状态配置(图17)。
(2)在使电池4的卡止槽部42卡止于保持部32之后,将电池4载置在托盘主体30上。电池4由多个引导支承部36自然地引导至托盘主体30的中央部的规定载置位置。此时,由于弹性部件37受到电池4的载荷而适度地弹性变形,因此电池4相对于托盘主体30紧贴固定。其后,将带扣33的卡止轴部332b钩挂于电池4的轴卡止部433,并且使带扣33的杆部332向电池4侧转动,收容在被卡合部43内(图18)。
(3)当将带扣33的杆部332收容在电池4的被卡合部43内时,带扣33的卡止轴部332b藉由可动部331的线部331a,331a的弹性,向下方按压电池4的轴卡止部433。由此,电池4被固定于电池托盘3(图19)。此时,由于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37的弹性斥力作用于电池4,因此可以不晃动地固定电池4。因此,可以抑制在电池4受到振动等时电池4与电池托盘3的相对移动,可以抑制电池4与电池托盘3之间产生磨损。
在如上所述将电池4固定于电池托盘3之后,如图2所示,藉由将连接端子24相对于电池4进行连接,而能够驱动动力单元主体2。也就是说,电池4与动力单元主体2藉由具有连接端子24的线束23而直接电连接。
(盖体)
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24具有在从电池4上取下时能够保护端子部241的盖体25。进一步使用图20及图21来说明该盖体25。图20是以截面来绘示一实施方式的盖体的立体图。图21是呈现用盖体保护着连接端子的情形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
盖体25例如由橡胶或树脂等具有弹性或可挠性的材质,形成为能够以包覆的方式相对于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进行安装的有底的容器状。该盖体25是保护连接端子24的保护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盖体25形成为具有盖体主体250及插入口251的有底容器状,所述插入口251配置在盖体主体250的一面,开口成能够插入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的矩形状。在从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期间,如图21所示,藉由将盖体25盖在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上,能够保护连接端子24,详细地说,能够防止由尘埃、灰尘、或水引起的污染和损伤。
在盖体25的插入口251的内周设置遍及整周的凹槽部252。凹槽部252构成为:在盖体25安装于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时,相对于沿着连接端子主体24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或者整周设置的突条部242(参照图16)弹性卡合。由此,盖体25构成为在安装于连接端子24时,保持于连接端子24而不容易掉落。
在盖体主体250的其中一侧面,如图20所示,设置能够被磁铁吸附的矩形状的金属板253。金属板253由设置在盖体主体250的侧面的卡止缘部254,254卡止,以使大部分露出至外部的方式安装于盖体主体250。但是,金属板253的安装构造不限定于此,可以藉由粘接剂粘接于盖体主体250,也可以使用螺钉等的紧固部件固定于盖体主体250。而且,金属板253也可以一体埋设于盖体主体250的内部。
(缆线)
盖体25具有与连接端子24连结的缆线26。该缆线26是连结部件的一实施方式。缆线26例如由与构成盖体25的材质相同的材质或其他适当的材质,形成为具有可挠性的绳状,将盖体主体250与设置于连接端子24的连结基部243之间连结。由此,盖体25被设置为藉由缆线26始终与连接端子24连结的状态。因此,当从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时,可以利用缆线26容易地将盖体25拉近手边。由此,可以提高将盖体25安装于连接端子24时的作业性。
此处,进一步说明连接端子24的连结基部243。如图16所示,连结基部243跨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而设置。详细地说,连结基部243与作为连接端子主体240的握持部的其中一侧面240a连续,从该侧面240a延伸至与连接端子24的连接部位附近的第二部分231。如图2所示,该连接端子主体240的侧面240a是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的状态下,以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的侧面。
连结基部243具有如下形状:从与连接端子24的连接部位附近的第二部分231的表面向侧方伸出,直至与连接端子24的其中一侧面240a相同的位置。藉由跨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来设置该连结基部243,连接端子24与线束23的连接部位得到加强,并且可以减少对连接端子24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而且,如图2所示,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的状态下,由于连结基部243配置在上侧,因此在将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时,藉由以该连结基部243配置在上侧为目标,可以无误地进行连接端子24的插入作业。进一步,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基部243以与作为连接端子24的握持部的其中一侧面240a连续的方式设置,因此可以维持对连接端子24与线束23的连接部位的加强效果,并且将连结基部243对连接端子24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连结基部243具有用于连结缆线26的缆线安装孔243a。缆线安装孔243a以贯通的方式形成在连结基部243的一部分向侧方突出的部位。缆线26在与盖体25的连结端的相反端具有短圆柱状的连结轴261,该连结轴261藉由压入、热铆接、粘接、螺固等的手段从正面侧安装于缆线安装孔243a。也就是说,从盖体25经由缆线26而与连接端子24连结的观点来看,连结基部243表示连接端子24中的缆线26(连结部件)的连结部的一实施方式。
除了缆线26以外,在连结基部243上还安装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金属制的销27。本实施方式的销27中,从圆板状的销主体271的一面突出安装突部272。安装突部272藉由压入、粘接、螺固等的手段从背面侧安装于贯通连结基部243而形成的销安装孔243b。
(安装部)
本实施方式的盖体25构成为能够拆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第二安装部28。使用图22及图23进一步说明该第二安装部28。图22是绘示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3是绘示呈现已将盖体安装于安装部的状态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安装部28设置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侧电动机罩203a的上端的大致中央部。第二安装部28藉由在从前侧电动机罩203a的外表面以规定的突出量突出设置的橡胶或树脂制的罩部件280的内部收容磁铁281而构成。第二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为矩形状的平坦面。该前端面28a的面积与设置于盖体25的金属板253的面积(露出至盖体25的外部的部分的面积)大致相等。而且,由于第二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也设置成与卡止缘部254,254之间的面积相等,因此可以将前端面28a设置成与各卡止缘部254,254的内表面抵接,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盖体25的脱落。
盖体25藉由使具有金属板253的面与第二安装部28抵接而被磁力吸附,从而被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8。因此,从安装作为保护部件的盖体25的观点来看,第二安装部28也可以说是保护部件安装部。由此,如图2及图23所示,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期间,藉由将盖体25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第二安装部28,可以防止盖体25的丢失。并且,还可以防止盖体25因搭载电动动力单元1的作业机100的振动等而摇晃,而影响作业者。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及搭载其的作业机100能够针对连接端子24的连接状态下的盖体25的所在,提高作业性。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安装部28是利用磁铁281来吸附盖体25,因此可以容易且迅速地拆装盖体25。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8的盖体25藉由克服磁铁281的吸附力而拉开,而能够容易地从第二安装部28上取下。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盖体25藉由缆线26而连结于连接端子24,因此即使在盖体25从第二安装部28上意外脱落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盖体25的丢失。
另外,如图2及图23所示,盖体25构成为能够以使插入口251朝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8。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的状态下,缆线26被设定成能够使盖体25朝下地安装在第二安装部28上所需的足够长度。如此,藉由将盖体25朝下地安装在第二安装部28上,不会在盖体25内滞留尘埃、灰尘、或水等,在盖体25安装在连接端子24上时,不用担心污染端子部241。
(关于在连接端子上安装盖体的状态)
使用图24及图25,进一步说明在连接端子24上安装了盖体25的情况。图24是绘示呈现从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5是绘示呈现从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右侧面。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24在从电池4上取下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第二安装部28拆装。因此,从可以将连接端子24与盖体25双方可共同拆装地安装的观点来看,该第二安装部28也可以称为共同安装部。
如图24及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端子24上,在已从电池4上取下的期间,安装用于保护端子部241的盖体25。连接端子24在安装盖体25的状态下,可拆装地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第二安装部28。详细地说,如图16所示,在连接端子24的连结基部243上安装金属制的销27。如图24所示,从电池4上取下的连接端子24藉由利用第二部分231的可挠性使线束23向下方弯曲,而使销27抵接于第二安装部28。第二安装部28藉由利用内部的磁铁281吸附销27来保持连接端子24。
如此,在从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期间,可以将连接端子24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第二安装部28,因此在搬送电动动力单元1自身或搭载电动动力单元1的作业机100时等,可以避免连接端子24误碰撞到外部的物体而破损等的担忧。因此,能够针对非连接状态下的连接端子24的所在,提高作业性。而且,被磁力吸附在第二安装部28上的连接端子24藉由克服磁铁281的吸附力从第二安装部28拉开,而能够容易地取下。
另外,如图16所示,被第二安装部28磁力吸附的连接端子24的销27设置于连接端子24的连结基部243。因此,从将连接端子24可拆装地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8的观点来看,连结基部243表示连接端子24相对于第二安装部28的第二拆装部的一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由于跨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来设置连结基部243,因此,连接端子24与线束23的连接部位得到加强,并且可以减少对连接端子24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基部243以与作为连接端子24的握持部的其中一侧面240a连续的方式设置,因此可以维持对连接端子24与线束23的连接部位的加强效果,并且将连结基部243对连接端子24的操作性(握持容易性)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进一步,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安装部28利用磁铁281来吸附连接端子24,因此可以容易且迅速地拆装从电池4上取下的连接端子24。
如图25所示,在由盖体25所保护的连接端子24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8的状态下,盖体25的一部分抵接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外表面。详细地说,盖体25的具有金属板253的面抵接于安装在前侧电动机罩203a上的风扇罩203f的外表面。此时,将连接端子24的销27与第二安装部28正常地进行面接触来安装,销27的表面相对于第二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不倾斜。换言之,将第二安装部28朝向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方而突出的高度设定为以下高度:在连接端子24的销27正常地以面接触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的状态下,盖体25的具有金属板253的面能够与风扇罩203f的外表面抵接。由此,连接端子24由第二安装部28及第二安装部28以外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盖体25与风扇罩203f的抵接部位)的这至少两点支承,因此连接端子24或第二安装部28不会受到不必要的负荷,从而可以稳定地将非连接状态的连接端子24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
第二安装部28以外的部位可以不设置于盖体25,也可以是销27以外的连接端子24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连接端子主体240的其中一侧面与前侧电动机罩203a或风扇罩203f的外表面抵接。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藉由在盖体25上设置第二安装部28以外的部位,可以尽可能地扩大支承连接端子24的两点间的距离,因此可以进一步使连接端子24相对于第二安装部28的安装状态稳定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藉由将第二安装部28的突出高度设为与风扇罩203f相同的突出高度,第二安装部28的前端面28a与风扇罩203f的前端面(盖体25的抵接部位)构成为配置在同一面上。这是因为,连接端子24的销27的表面与安装在连接端子24上的盖体25的具有金属板263的面配置在同一面上。如此,藉由适当调整第二安装部28的突出高度(前端面28a的位置),可以利用两点稳定地支承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8的连接端子24。
[第二实施方式]
<作业机的构造>
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电动动力单元的第二实施方式。图26是绘示搭载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作业机的构造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机100A,例示了作为夯地装置的一形态的夯锤。
作业机100A是搭载电动动力单元5作为动力源的作业机。详细地说,作业机100A包括电动动力单元5、起振机构部105、作业机构部106及把手107。
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1同样地,电动动力单元5具有:具有电动机20的动力单元主体6、及作为驱动该动力单元主体6的驱动源的电池4。关于该电动动力单元5的构造,将在后文中进一步详细说明。
起振机构部105具有与电动机20可传递动力地连结的曲柄(未图示)。起振机构部105藉由曲柄将电动机20的旋转动力转换为上下移动,并传递至作业机构部106。
作业机构部106是主要进行地面的紧固的部位,是接地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作业机构部106具有能够上下伸缩的脚部106a、及设置于该脚部106a的下端部并与地面相接的碾压板106b。脚部106a藉由起振机构部105而上下移动,利用此时的反作用将作业机100A自身顶起。作业机100A藉由利用碾压板106b使落下时的冲击作用于地面,而产生对于地面的紧固力。
另外,这些动力单元主体6及起振机构部105是用于利用电力来驱动接地部件的驱动部件的一实施方式。
把手107安装于起振机构部105,构成为作业者能够在立位状态下握持的杆状。本实施方式的把手107由主把手107a、上部把手107b、一对侧部把手107c,107c构成。主把手107a藉由托架108,108,并经由图27、图30所示的振动抑制部件(弹性部件)109,而安装于起振机构部105的两侧面,配置成大致矩形状地包围设置在作业机100A的上部的动力单元主体6的周围。上部把手107b从主把手107a上的配置在动力单元主体6的左右的部位立起,以将主把手107a左右连接的方式延伸。上部把手107b配置于电池4的紧靠背面侧。侧部把手107c,107c从主把手107a上的配置在动力单元主体6的左右的部位分别向下延伸,并且向起振机构部105侧弯曲为L型,并藉由托架108,108而安装于起振机构部105。
<电动动力单元的构造>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5的构造进行说明。图27是呈现连接端子连接于电池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图2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0是呈现从电池上取下了连接端子的状态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立体图。图31是图30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的左侧面图。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5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符号相同的部位表示相同构造的部位,因此,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予以省略。而且,在图29中,省略了用于安装各零件的螺钉、螺栓等的紧固部件的图示。
电动动力单元5具有动力单元主体6、电池托盘3、电池4及电动机20。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0的配置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的电动机20的配置构造不同,是远离动力单元主体6而配置。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0将未图示的输出轴(旋转轴)与起振机构部105的曲柄(未图示)连结,安装在作业机100A的起振机构部105的正面侧。
进一步,动力单元主体6具有动力传递单元(Power Delivery Unit,PDU)21及PDU壳体60。
PDU壳体60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矩形容器状,在内部收容PDU 21。收容PDU 21的PDU壳体60由顶板61包盖,并且经由安装在主把手107a上的适当数量的支承脚62,呈悬挂状地安装在主把手107a的内侧。电池托盘3载置在顶板61上。
如图26所示,PDU 21藉由主线束53而与电动机20电连接。而且,如图27所示,具有与作为电池4的连接部的连接端子24的线束23在PDU壳体60内与PDU 21电连接,并且插通设置于电池托盘3的线束引出部31a,从PDU壳体60内被引出至外部,并朝向电池4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拆装连接端子24及盖体25的第二安装部28设置于动力单元主体6中的PDU壳体60的前表面60a。由此,如图27及图28所示,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期间,可以将盖体25安装于PDU壳体60的前表面60a的第二安装部28。另一方面,如图30及图31所示,在从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期间,可以在已将盖体25安装于连接端子24的状态下,将连接端子24安装于PDU壳体60的前表面60a的第二安装部28。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5及搭载该电动动力单元5的作业机100A,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如图30及图3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作业机100A仅利用连接端子24的销27这一点将安装盖体25的连接端子24支承于第二安装部28,但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100同样地,在PDU壳体60的前表面60a等上,设置用于支承连接端子24自身或者安装在连接端子24上的盖体25的支承专用零件,以便也能够利用第二安装部28以外的部位来支承连接端子24。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7的构造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7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符号相同的部位表示相同构造的部位,因此,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予以省略。图32是呈现连接端子连接于电池的状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正面图。图3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的连接端子的正面图。
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1,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7的用于将从电池4上取下的连接端子24可拆装地安装在动力单元主体2上的构造不同。详细地说,电动动力单元7中的连接端子24具有突起部244,电动动力单元7具有第一安装部38,所述第一安装部38是使连接端子24的拆装部244卡合,可拆装地安装连接端子24的安装部。
突起部244是将连接端子24可拆装地安装在第一安装部38上的第一拆装部的一实施方式。突起部244设置在连接端子主体240中相反配置的两个侧面240a,240b中的另一侧面240b。如图32所示,该侧面240b是在连接端子24经由电池4的开口部41a而连接于连接部41时,配置在与其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侧面。具体地说,侧面240b是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的连接部41时,朝向配置动力单元主体2的下方配置的面,是与设置后述第一安装部38的电池托盘3的上表面31b相向配置的面。如图32所示,突起部244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的连接部41时,以配置在开口部41a的外侧的方式设置于侧面241b,且,如图33所示,在盖体25已安装于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时,以配置在不与盖体25干涉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侧面240b。
突起部244为树脂制,从侧面240b呈大致圆柱状地突出。如图33所示,突起部244具有局部小径的小径部244a及与小径部244a的前端侧邻接的大径部244b。大径部244b在突起部244中,构成比小径部244a更向径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该大径部244b构成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以下述方式防脱:在突起部244安装于后述第一安装部38时,防止突起部244容易地从第一安装部38脱落。
接下来,参照图34~图38来说明电动动力单元7的第一安装部38。图34是绘示从电动动力单元7上取下了电池4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5是绘示电动动力单元7中的连接端子安装部的放大图。图36是绘示将对电动动力单元7的连接端子安装部安装连接端子24的情形的放大图。图37是绘示已将连接端子24安装于电动动力单元7的连接端子安装部的状态的放大图。图38是绘示已将连接端子24安装于电动动力单元7的连接端子安装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可拆装地安装连接端子24的第一安装部38配置于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所述电池托盘3配置于动力单元主体2的上表面。详细地说,第一安装部38配置在与配置线束引出部31a的部位相同的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表面侧的装饰罩31的上表面31b上。更详细地说,如图36所示,第一安装部38配置成:在将连接端子24的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以沿着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表面侧的装饰罩31的上表面31b的方式横向弯折时,可以与连接端子24的突起部244相向。
如图35所示,第一安装部38由凹槽381构成,所述凹槽381在装饰罩31的由大致水平面构成的上表面31b上具有上方开口部381a。凹槽381是将装饰罩31的由大致垂直面构成的内周面31c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在凹槽381中,在装饰罩31的内周面31c侧的侧方,也就是在靠近载置于电池托盘3的电池4侧的侧方,具有朝向所载置的电池4开放的侧方开口部381b。在凹槽381中,远离所载置的电池4的一侧的侧方(侧面)被封闭。从上方开口部381a起至底部381c为止的凹槽381的深度,与突起部244从连接端子24的侧面240b突出的高度大致相等。
从装饰罩31的内侧观察凹槽381时的凹槽381的宽度,也就是侧方开口部381b的宽度在上方开口部381a侧较小,在底部381c侧较大。详细地说,如图35所示,凹槽381具有以使上方开口部381a侧的侧方开口部381b的宽度局部变窄的方式相向地突出的一对突部381d,381d。一对突部381d,381d的间隔Y1与连接端子24的突起部244的小径部244a的外径相比,相等或稍小。凹槽381的上方开口部381a的内径Y2形成为比突起部244的大径部244b的外径Y3更小,比小径部244a的外径稍大。与此相对,底部381c侧的侧方开口部381b的宽度Y4与连接端子24的突起部244的大径部244b的外径Y3相比,相等或稍大。
在具有该突起部244及第一安装部38的电动动力单元7中,连接端子24相对于第一安装部38如下进行安装。首先,如图36所示,已解除与电池4的连接的连接端子24以使突起部244接近由凹槽381构成的第一安装部38的方式,也就是,以使连接端子24的线束23的第二部分231沿着动力单元主体2的前表面侧的装饰罩31的上表面31b的方式,横向弯折。其后,当连接端子24从装饰罩31的内侧朝向凹槽381的侧方开口部381b被按压时,如图37所示,突起部244与凹槽381弹性地嵌合而被收容在凹槽381内。由此,如图38所示,连接端子24被安装于第一安装部38。
由于凹槽381的上方开口部381a的内径Y2比突起部244的大径部244b的外径Y3更小,因此收容在凹槽381内的突起部244不会向上方脱落,而且,由于凹槽381的一对突部381d,381d的间隔Y1与突起部244的小径部244a的外径相比,相等或稍小,因此得以牢固地维持连接端子24的安装状态。由于凹槽381的前表面(远离所载置的电池4的一侧的侧面)侧被封闭,因此无论在电池4载置于电池托盘3时,还是从电池托盘3上取下时,均难以从外侧目视确认到第一安装部38。因此,可以提高电动动力单元7的设计性。
由于第一安装部38设置于电池托盘3,因此可以将从电池4上取下的连接端子24保持在电池4的附近。由此,可以抑制线束23的长度,从而可以紧凑地构成电动动力单元7。进一步,由于第一安装部38设置于电池托盘3的上表面31b,而连接端子24的突起部244设置于连接端子24的侧面240b,因此可以将连接端子24横向安装于第一安装部38。因此,即使忘记将盖体25安装在连接端子24的端子部241,端子部241仍横向配置,可以抑制雨水等浸入连接端子24内。进一步,由于电池托盘3的上表面31b为大致水平面,因此可以更进一步抑制雨水等浸入连接端子24内。
由于第一安装部38在电池托盘3中,设置在以从电池4的周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装饰罩31上,因此可以使连接端子24相对于第一安装部38的安装位置、与连接端子24相对于电池4的连接位置接近。由此,可以将线束23的长度抑制为所需最小限度,从而可以更进一步紧凑地构成电动动力单元7。
如图37及图38所示,连接端子24安装于第一安装部38时的连接端子24所指向的方向D1如图32所示,与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时连接端子24所指向的方向D2为同一方向。连接端子24所指向的方向D1是端子部241相对于连接端子主体240突出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方向D1是相对于方向D2大致平行的方向,也是相对于电池4的载置面也就是电池托盘3的上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由此,从电池4上取下的连接端子24无需大幅改变姿势,便可以相对于第一安装部38进行安装。因此,可以进一步缩短线束23的长度。将从电池4上取下的连接端子24安装于第一安装部38时的移动距离为最小限度的移动距离即可,因此也缩短了将连接端子24安装于第一安装部38时的作业时间。
图39是绘示从电动动力单元7的电池托盘3上取下了装饰罩3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0是绘示电动动力单元7的托盘主体30的突出部的放大图。图41是沿着图34中的B-B线的剖面图。在图39中,电池4被取下。连接端子24及线束23的图示被省略。
如图39所示,电池托盘3的托盘主体30具有从外周缘朝向上方突出的突壁部301。突壁部301是由装饰罩31覆盖或接近装饰罩31的内周缘配置的部位,以分别沿着电池4的前方侧(配置线束引出部31a的一侧)与后方侧的下部的方式竖立设置。
在突壁部301的前侧面301b设置突出部302。突出部302从正面看形成为矩形状,从突壁部301的前侧面301b向前方稍微突出。如图34所示,设置突出部302的前侧面301b的部位与设置在装饰罩31上的第一安装部38的位置对应。
如图40所示,突出部302具有从突壁部301的前侧面301b向前方呈矩形状突出的突出面302a。突出面302a跨突壁部301的前侧面301b的大致整个高度而设置。因此,突出部302的上表面302b与突壁部301的上表面301a为同一面。如图41所示,突出面302a配置在:比设置在装饰罩31上的凹槽381的底部381c的内端部381e的位置稍靠前方侧(图41中的左侧)。
在突出部302的上部,设置以相对于突出面302a从前方及上方凹陷的方式设置的凹部303。如图40及图41所示,凹部303具有相对于突壁部301的前侧面301b以成为同一面的方式平行地配置的第一侧面303a、及相对于突壁部301的上表面301a平行地配置的第二侧面303b。第一侧面303a的上端连接于突壁部301的上表面301a。第二侧面303b相对于第一侧面303a大致正交,跨第一侧面303a的下端及突出面302a的上端而设置。由此,配置突出部302的突壁部301藉由凹部303的第一侧面303a、第二侧面303b及突出面302a而形成为阶梯状。
如图41所示,设置在装饰罩31上的凹槽381的底部381c配置在比凹部303的第二侧面303b稍靠上方的位置,并且比突出部302的突出面302a更进入凹部303内,而接近第一侧面303a。凹部303的第一侧面303a比凹槽381的底部381c稍向上方突出,从内侧覆盖凹槽381的侧方开口部381b的下部。因此,突出部302配置在比凹槽381的底部381c靠下方、且比底部381c的内端部381e稍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俯视凹槽381时,突出部302(更详细地说是第二侧面303b)以与凹槽381的底部381c重叠的方式配置。
由此,在装饰罩31中的第一安装部38与托盘主体30的突壁部301之间,如图41所示,形成阶梯状的微小的间隙S。详细地说,间隙S由凹槽381的侧方开口部381b与凹部303的第一侧面303a之间、凹槽381的底部381c的内端部381e与凹部303的第一侧面303a之间、凹槽381的底部背面381f与凹部303的第二侧面303b之间形成。藉由该间隙S,在第一安装部38与托盘主体30的突壁部301之间形成所谓的迷宫结构。由此,即使第一安装部38由凹槽381形成,在凹槽381沾水时,也可以防止水从凹槽381内浸入动力单元主体2内,或者可以减弱浸入的水的水势。因此,可以缓和动力单元主体2的受水影响。
[第四实施方式]
图42是绘示搭载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8的作业机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与图2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5符号相同的部位表示相同构造的部位,因此,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引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5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予以省略。
与图27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5同样地,图42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8设置于作为作业机的夯锤的上部。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7同样地,在电动动力单元8中,连接端子24具有突起部244,在设置于动力单元主体6的上部的电池托盘3的装饰罩31上设置由凹槽381构成的第一安装部38。因此,在该作业机的电动动力单元8中,也可以获得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单元7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将具有磁铁281的第二安装部28设置在动力单元主体2、6侧,将与磁铁281吸附的销27、金属板253设置在连接端子24、盖体25侧,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磁铁设置在盖体25、连接端子24侧,将与该磁铁吸附的金属部件设置在动力单元主体2、6侧。
而且,用于将连接端子24、盖体25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安装部拆装的构造不限于由磁铁与金属零件的磁力吸附形成的构造。例如,也可以是凹凸卡合、使用钩进行卡止等。但是,如以上所说明,将连接端子24、盖体25构成为能够藉由使用磁铁281的磁力吸附来拆装,藉此,可以从任意方向容易地相对于安装部进行拆装操作,因此作业性也提高。
在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24安装于电池托盘3的第一安装部38,不安装于具有磁铁281的第二安装部28。因此,在连接端子24上未设置与第二安装部28的磁铁281吸附的销27。但是,连接端子24也可以构成为藉由具有销27,而能够根据需要安装于第二安装部28。
进一步,作业机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夯地装置。但是,如以上各实施方式所示,在作业机100、100A为夯地装置的情况下,具有尤其显著的效果。也就是说,在从电装零件也就是电池4上取下了连接端子24期间,可以利用保护部件也就是盖体25保护连接端子24不受由其他夯地作业卷起的尘埃、灰尘、或小石子等影响,并且在连接端子24连接于电池4期间,藉由将盖体25安装于动力单元主体2、6的第二安装部28,可以防止盖体25因夯地装置的振动等发生摇晃而妨碍作业者。
另外,作业机不限于仅搭载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动动力单元1、5、7、8而构成,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并用电动动力单元1、5、7、8与通用发动机的混合动力型作业机。
附图标记
1、5、7、8:电动动力单元
2、6:动力单元主体(驱动部件)
203f:风扇罩
23:线束(导电路径部件)
24:连接端子
240a:(连接端子的)侧面
240b:(连接端子的)侧面
241:端子部
243:连结基部(连结部、第二拆装部)
244:突起部(第一拆装部)
244b:大径部(防脱部)
25:盖体(保护部件)
251:插入口
253:金属板
26:缆线(连结部件)
28: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保护部件安装部、共同安装部)
281:磁铁
3:电池托盘(载置部件)
30:托盘主体(载置部件主体)
302:突出部
31:装饰罩(覆盖部)
31a:(装饰罩的)上表面
38:第一安装部
381:凹槽
381a:上表面开口部
381b:侧方开口部
381c:底部
4:电池(电装零件)
100、100A:作业机
101、106:作业机构部(接地部件)
102:动力传递机构部(驱动部件)
103、105:起振机构部(驱动部件)。

Claims (31)

1.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包括:
动力单元主体;
电装零件,驱动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及,
连接端子,设置在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前述电装零件进行连接;
前述连接端子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安装部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具有能够保护从前述电装零件上拆下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保护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具有供能够拆装地设置前述电装零件的载置部件,
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前述连接端子所指向的方向、与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时前述连接端子所指向的方向为同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连接端子具有能够拆装于前述安装部的拆装部,
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的上表面,
前述拆装部在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或者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时,设置于配置在与前述连接端子的端子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载置部件的前述上表面为大致水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载置部件具有以从前述电装零件的周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覆盖部,
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覆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安装部由在前述覆盖部的上表面开口的凹槽构成,
前述凹槽的远离前述电装零件侧的侧方被封闭,
前述连接端子的前述拆装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前述凹槽的防脱部的突起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载置部件具有在上表面安装前述覆盖部的载置部件主体,
前述凹槽具有将靠近前述电装零件侧的侧方开放而成的侧方开口部,
前述载置部件主体具有比前述凹槽的底部靠下方配置且俯视时相对于前述侧方开口部重叠的突出部,并且藉由前述凹槽的前述底部与前述突出部之间形成迷宫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
前述连接端子具有能够拆装于前述安装部的拆装部,
前述拆装部跨前述连接端子与前述导电路径部件而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具有能够保护从前述电装零件上拆下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保护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在由前述保护部件所保护的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的状态下,安装在前述安装部上的部位以外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一部分或前述保护部件的一部分抵接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外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拆装部以与前述连接端子的侧面连续的方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连接端子设置成能够藉由磁铁相对于前述安装部拆装。
15.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包括:
动力单元主体;
电装零件,驱动前述动力单元主体;
连接端子,设置在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前述电装零件进行连接;及,
保护部件,能够保护前述连接端子;
前述保护部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保护部件安装部拆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保护部件具有与前述连接端子连结的连结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连接端子中与前述连结部件的连结部跨前述连接端子与前述导电路径部件而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连结部以与前述连接端子的侧面连续的方式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保护部件具有插入前述连接端子的插入口,并且构成为能够以使前述插入口朝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的方式相对于前述保护部件安装部进行安装。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保护部件设置成能够藉由磁铁相对于前述保护部件安装部拆装。
21.一种电动动力单元,包括:
动力单元主体;
电装零件,驱动前述动力单元主体;
连接端子,设置在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前述电装零件进行连接;及,
保护部件,能够保护前述连接端子;
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具有能够拆装前述保护部件及前述连接端子的共同安装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动动力单元,其中,前述共同安装部设置成:在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能够安装前述保护部件,在前述连接端子从前述电装零件上取下时,能够安装该连接端子。
23.一种作业机,包括:
驱动部件,由电力驱动;及,
电装零件,用于向前述驱动部件供给电力;
前述驱动部件至少包括动力单元主体,并且,
还具有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延伸的导电路径部件的前端,能够相对于前述电装零件进行连接,
前述连接端子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安装部拆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作业机,其具有能够保护从前述电装零件上拆下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保护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作业机,其具有供能够拆装地设置前述电装零件的载置部件,
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作业机,其中,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前述连接端子所指向的方向、与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时前述连接端子所指向的方向为同一方向。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作业机,其中,前述连接端子具有能够拆装于前述安装部的拆装部,
前述动力单元主体的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载置部件的上表面,
前述拆装部在前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前述电装零件时、或者前述连接端子安装于前述安装部时,设置于配置在与前述连接端子的端子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前述连接端子的侧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作业机,其中,前述载置部件的前述上表面为大致水平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中,前述载置部件具有以从前述电装零件的周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的覆盖部,
前述安装部设置于前述覆盖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作业机,其中,前述安装部由在前述覆盖部的上表面开口的凹槽构成,
前述凹槽的远离前述电装零件侧的侧方被封闭,
前述连接端子的前述拆装部形成为具有相对于前述凹槽的防脱部的突起状。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作业机,其中,前述载置部件具有在上表面安装前述覆盖部的载置部件主体,
前述凹槽具有将靠近前述电装零件侧的侧方开放而成的侧方开口部,
前述载置部件主体具有比前述凹槽的底部靠下方配置且俯视时相对于前述侧方开口部重叠的突出部,并且藉由前述凹槽的前述底部与前述突出部之间形成迷宫结构。
CN202080024857.0A 2019-03-28 2020-03-25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Active CN113632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9/013833 2019-03-28
PCT/JP2019/013833 WO2020194727A1 (ja) 2019-03-28 2019-03-28 電動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作業機
PCT/JP2020/013263 WO2020196603A1 (ja) 2019-03-28 2020-03-25 電動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作業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2326A true CN113632326A (zh) 2021-11-09
CN113632326B CN113632326B (zh) 2023-12-26

Family

ID=7261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4857.0A Active CN113632326B (zh) 2019-03-28 2020-03-25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7818B2 (zh)
EP (1) EP3952030A4 (zh)
JP (1) JP7195409B2 (zh)
CN (1) CN113632326B (zh)
WO (2) WO20201947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87034B2 (en) * 2020-11-02 2023-10-17 Globe (jiangsu) Co., Ltd. Power head and outdoor pow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EP4355953A1 (en) * 2021-06-14 2024-04-24 Husqvarna AB An electric compactor with battery system redundancy
SE544979C2 (en) * 2021-06-14 2023-02-14 Husqvarna Ab An electric compactor with battery system redundancy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7572U (zh) * 1988-11-09 1990-05-22
JP2012190736A (ja) * 2011-03-14 2012-10-04 Hitachi Koki Co Ltd 端子カバー、インバータ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CN102852134A (zh) * 2011-06-28 2013-01-02 宝马格有限公司 包括电驱动装置的、特别手动操作的土壤压实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JP2015011909A (ja) * 2013-07-01 2015-01-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付きコネクタ
US20160172777A1 (en) * 2013-06-14 2016-06-16 Valeo Japan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compressor and compressor comprising such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JP3207870U (ja) * 2016-09-24 2016-12-08 ニシガキ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を接続した園芸用バリカン装置と、バッテリー
CN206742533U (zh) * 2017-04-25 2017-12-12 沈阳富加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igbee电源插座
CN10811233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9245A (en) * 1950-12-11 1955-05-24 Warren J Schneider Electrical connections for electric appliances
US5630419A (en) * 1994-12-20 1997-05-20 Tetrad Corporation Sealing connector for multiconductor cables
DE19957368C2 (de) 1999-11-29 2002-04-25 Gustav Thews Steckdosenvorrichtung
JP3776773B2 (ja) * 2001-08-22 2006-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芝刈機
US6676422B1 (en) * 2002-10-01 2004-01-13 Drilltec Patents & Technologies Co., Inc. Power cord composite threaded sealing cap
US6942519B2 (en) 2002-11-19 2005-09-13 Delta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function of receiving power cord
US8608402B2 (en) * 2005-06-28 2013-12-17 Settimio Argento Leveling blade, vibrating screed including the blade, and kit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7275956B1 (en) * 2006-06-08 2007-10-02 Montesano Joel J USB cord organizer
US7682102B1 (en) 2009-04-23 2010-03-23 Gary Burke Asphalt tamper
US7914306B1 (en) * 2010-10-11 2011-03-29 Donald A. Blackwell Environmental protective covering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s
US8435041B2 (en) * 2011-05-18 2013-05-07 Casco Products Corporation Magnetic closure for electrical socket
CN103213509B (zh) * 2012-01-24 2015-07-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供电系统
US10033294B2 (en) 2014-11-13 2018-07-24 Ricot Riphin Folding plug with safety cover
CN208478747U (zh) 2018-05-29 2019-02-05 苏州泰之升智能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保护端子的电脑连接线
CN208608487U (zh) 2018-09-26 2019-03-15 广州华媛线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便捷式的电源胶木插
DE202018005082U1 (de) * 2018-10-31 2018-12-03 Arman Emami Anordn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Kabelschlauf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7572U (zh) * 1988-11-09 1990-05-22
JP2012190736A (ja) * 2011-03-14 2012-10-04 Hitachi Koki Co Ltd 端子カバー、インバータ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CN102852134A (zh) * 2011-06-28 2013-01-02 宝马格有限公司 包括电驱动装置的、特别手动操作的土壤压实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20160172777A1 (en) * 2013-06-14 2016-06-16 Valeo Japan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a compressor and compressor comprising such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JP2015011909A (ja) * 2013-07-01 2015-01-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付きコネクタ
JP3207870U (ja) * 2016-09-24 2016-12-08 ニシガキ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を接続した園芸用バリカン装置と、バッテリー
CN108112339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设备
CN206742533U (zh) * 2017-04-25 2017-12-12 沈阳富加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Zigbee电源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37818B2 (en) 2023-12-05
CN113632326B (zh) 2023-12-26
JP7195409B2 (ja) 2022-12-23
WO2020194727A1 (ja) 2020-10-01
EP3952030A1 (en) 2022-02-09
JPWO2020196603A1 (zh) 2020-10-01
EP3952030A4 (en) 2022-12-14
US20220166162A1 (en) 2022-05-26
WO2020196603A1 (ja)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32326A (zh) 电动动力单元及作业机
CN108015723B (zh) 通信适配器安装装置以及电动工作机
CN102909697B (zh) 集尘装置
TWI471087B (zh) 動力工具
EP2580024B1 (en) Power tool
EP1553012A1 (en) Coupling of electrical devices for a bicycle
TWI419644B (zh) Electric tiller
US20220021065A1 (en) Electric work machine
AU2011262777A1 (en) Power tool
CN113632299A (zh) 蓄电池的安装结构及工作机
GB2433711A (en) Suction device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JP5784413B2 (ja) 電源装置
CN110911597B (zh) 电池组联接系统
CN107204722A (zh) 带有电动机的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US20230034464A1 (en) Electric power unit and working machine
JP2012190736A (ja) 端子カバー、インバータ及び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CN114793606A (zh) 作业机械
CN106998977B (zh) 适配板
JP6000098B2 (ja) ポータブル電源装置
US20230113182A1 (en) Soil processing machine
WO2023187906A1 (ja) 作業機
JP2022018068A (ja) 電動作業機器
CN114340854A (zh) 蓄电池容纳结构和人型机器人
JP2003335139A (ja) 電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