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29A - 用于控制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29A
CN1136229A CN95119145.4A CN95119145A CN1136229A CN 1136229 A CN1136229 A CN 1136229A CN 95119145 A CN95119145 A CN 95119145A CN 1136229 A CN1136229 A CN 1136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value
relation
angle
pilot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91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70C (zh
Inventor
P·-E·比约隆德
T·扬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AB
Original Assignee
Asea Brown Boveri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ea Brown Boveri AB filed Critical Asea Brown Boveri AB
Publication of CN1136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07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eries compens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6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6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7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7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 H02M7/75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7/757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hyratron or thyristor type requiring extinguishing mean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for high voltage direct transmission lin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控制设备(CE2)根据可被影响的限制信号(AMAXL)为包括在串联补偿变换站中的变换器产生控制角(α)的指令值(AOL),控制角的计算值(AMAREG)按照一种预定关系(M0,M1,M2,M3)被连续地计算,这种关系至少近似地模拟一种这样的关系,按照所述的关系,在换向裕度(γm)等于预选值(γp)时,所述控制角是变换站中的电流(Id2)和电压(Un2)的函数(F0),并且根据计算值产生所述限制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以逆变器操作的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所述变换站被包括在用于高压直流传输的设备中,还涉及一种执行所述方法的装置。
串联补偿变换站指的是这样一种变换站,在这一连接中,它的变换桥通过串联电容器,可能还有中间变压器和交流电网连接。
在两个交流电压网络之间用来进行高压直流传输的设备包括两个变换站,每个变换站的交流侧和一个单独的交流电压网络相连,还包括公共的直流连接。直流连接可以架空线与/或电缆的形式,也可以在某部分中由地或水构成代替金属导体。在某些情况下,变换器彼此直接相邻的设置,称为背对背地安装,从而直流连接由短母线构成。每个变换站包括变换器,通常具有至少一个变换器变压器,用来把变换器连接于交流电压网络,以及并联滤波器,用来产生无功功率并滤除谐波。变换器一般为线路换向的电流源变换器,由此可以理解,变换器开关元件之间的电流换向借助于交流电压网络中出现的电压来实现,并且,从变换器的观点看来,直流连接以刚性电流源的形式出现。为了减少由变换器产生的谐波,尤其是五次谐波和7次谐波,每个变换器通常包括两个互相串联的6脉冲桥,其中每个通过变换站的变压器的单独的二次绕组连接于交流电压网络,变压器被这样连接,使其二次绕组之间具有30°的相位移。
在正常操作期间,一个变换器,以后称作整流器,以整流方式操作,另一个变换器,以后称为逆变器,以逆变方式操作。用于各个变换器的控制设备产生相应于为变换器的开关元件施加触发脉冲的控制角α的控制信号。为了使变换器的无功消耗为最小,并减少变换站包括的元件的应力,最好以尽量小的控制角α控制整流器,并用能引起尽量小的熄灭角γ(换向裕度)的控制角控制逆变器,而不危及受控的操作。因此,设备的控制系统通常这样设计,即考虑到关于换向错误的安全裕度、交流电网的电压畸变、以及其它可能发生的偏离正常状态的操作,使逆变器被控制于对于设备操作条件下的最大的合适的直流电压。整流器以电流控制进行控制,其参考值取决于电流指令,它又根据功率指令以及直流电压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得直流电流因而传输的有功功率维持在所需值上。
为了保证开关元件在触发时刻具有足够的触发电压,即在阻断状态中的正向电压,整流器的控制设备还包括对控制角较低的限制,使得其最小值不低于预定的最低值。这限制通常通过用测量装置测量开关元件两端的电压来实现,从而使开关元件的触发脉冲只当检测的电压超过一预定值时才产生。
通常,用于整流器和逆变器的控制设备设计成相同的,从而在整流器中,电流控制器被启动,并在逆变器控制设备中,启动以维持熄灭角为不小于预定的最低值为目标的控制。
关于高压直流传输技术的一般的说明,请参考Erich Uhlmann:Power Transmission by Direct Current,Springer Verlag,Berlin Hcidel berg New York 1975,第125-136页。
控制角α、熄灭角γ以及重迭角U之角,已知的关系为α+U+γ=180°。这样,需要如此确定逆变器的控制角,使得熄灭角(换向裕度)维持在预定的最低值。
美国专利US4210956描述了一种控制高压直流传输设备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对于设备中包括的每个变换器,变换器的控制角根据给定的电压电流值进行计算。这一计算借助于已知的电流、电压换向电抗以及控制角之间的关系,考虑达到一种状态,借以使设备整体上可以稳定地运行来进行。最小的允许控制角,即最小的触发电压,以及最小的允许熄灭角,在这些计算中作为限制值。不被串联补偿的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似乎基本上与叫作多端系统的相同,其中有两个以上的逆变站和公共的直流连接相连。
美国专利US 4264951描述了一种控制高压直流传输的设备,该设备包括,除了进行恒流控制、恒压控制和恒熄灭角的控制的装置之外还包括一种装置,它根据在变换器检测到的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的值,计算变换器控制角的限制值,在这一限制值下,变换器开关元件的阻尼电路中的损耗保持为某一值。来自所述装置的输出信号供给选择器装置,在选择器装置中,从所述控制装置中选择控制角信号,同时考虑不超过计算的限制值。
美国专利说明书US 4563732中,尤其是图1和图2以及有关的说明中,描述了一种用于控制逆变器操作的一种装置。电流控制器包括比例放大积分器件。比例放大器件被供给直流连接中的电流的参考值,它被减去这一电流的检测值。积分器件也被供给直流连接中的电流的参考值,它被减去这一电流的检测值,此外,还减去电流裕度。从比例放大器件和积分器件中输出信号的和构成由控制系统输入给逆变器的控制脉冲装置的控制角指令。在稳定状态下,比例放大器件的输出信号等于或近于零,而积分器件的输入信号构成电流裕度。积分器件包括可控的限制输入,借助于此,其输出信号可被限制,并且由逆变器指令的控制角α的值由所述限制信号这样确定。限制输入被供给一限制信号,它由计算电路形成,并相当于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并根据变换站的主电路的一些关系进行计算,即控制角等于零时的变换器的理想直流电压、相应于电流控制器的参考值的直流电流,交流电压网络的阻抗、预定的熄灭角(换向裕度)和相应的控制角之间的关系。上述的限制信号可以由缓慢作用的控制电路校正,它具有熄灭角的检测值的负反馈,其中检测值和熄灭角的参考值进行比较。除去上述控制系统之外,还由一熄灭角控制电路产生控制脉冲,其根据的事实是,对于开关元件中包括的半导体元件,通常为可控硅元件,需要一个最小的电压——时间面积,以便在换向失败之后恢复其阻断状态。根据换向电压的检测值,同时假设其曲线为某一形状,直到换向电压过零时,连续计算电压时间面积,并对于换向时间间隔的长度进行校正,换向间隔与直流电流有关。当校正的电压时间面积等于所需的最小电压时间面积时,开始产生开关元件的触发脉冲。触发脉冲和电流控制器以及熄灭角控制电路有关,把触发脉冲送到OR电路,使得第一个到达OR电路的触发脉冲启动开关元件的触发。
已经证明,按照常规设计的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对于稳态运行中的干扰是敏感的。因为逆变器的控制产生发生在逆变器中的电流/电压特性,逆变器的交流电压网络的小的电压减小可以导致电流的雪崩式的增长。为了获得电流的稳定控制,整流器必须通过其电流控制,呈现出正的电流/电压特性,从而补偿逆变器控制系统中的负特性。当以长电缆形式进行直流连接时,所发生的直流连接中的大的对地电容意味着整流器的电流控制和逆变器的控制系统的电流控制在某种程度上互相断开了。例如在短路故障或多相或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出现的快速电压减小可以导致逆变器的电压中断。为了使逆变器通过其控制角控制来消除这种情况,在常规情况下,在稳态运行期间,非串联补偿的变换站的控制系统必须以大于相应于关于换向故障的一般安全性的换向裕度运行。然而,在另一方面,这需要在稳定运行期间增加无功功率消耗,结果带来用于补偿的高的费用,及大的设备体积。
众所周知,在变换站中包括的串联补偿变换站中,通过串联电容器把变换桥和各自的交流电网电压相连。这具有若干优点。串联电容器被通过它的电流周期地充电,并由此产生的电容器上的电压提供加于换流器开关元件上的附加的换向电压。该换向电压对于交流电网电压具有相位移,由于控制和熄灭角仍然和交流电网的电压的相位有关,因而在整流器操作中的开关元件可以用小于零的控制角控制,在逆变操作中,用小于零的熄灭角控制(虽然相对于开关元件的换向电压的换向裕度大于零)。这便能减少换流器的无功消耗。这减少了在并联滤波器中所需要产生的无功功率,并且滤波器可根据滤除谐波的需要确定尺寸。电容器的充电电流,并因而其电压正比于直流连线中的直流电流,并通过适当大小的电容器,可以补偿重迭角对直流电流的幅值的依赖性。这意味着,在快速电流瞬变的情况下,串联补偿可以维持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通过合适地选择串联电容器,换向裕度对交流电网电压幅值的依赖性也以有利的方向被串联补偿所影响,使得上述的负的电流/电压特性在换流器控制中沿稳定方向受影响,也可以产生正的电流/电压特性。
在John Reeve,John A.Baron.以及G.A.Hanley:A TechnicalAssessment of Artificial Commutation of HVDC Converterswith Series Compensation(IEEE Trans.on Power Apparatusand Systems,Vol.PAS-87,Oct.1968,P1830-1840)中对换流站的操作方式进行了一般的说明,在换流变压器和6脉冲连接的换流器之间的交流连线中引入了串联电容器。
因而,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上述的串联补偿变换站。
然而,变换站的串联补偿意味着开关元件的换向电压依赖于各部串联电容器的取决于电流的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因而,在串联补偿期间,开关元件的换向电压不能直接从交流电网的检测电压中得出,而这在非串联补偿的换流站中是可能的。并且,上述的熄灭角的控制原理以及整流器的触发电压依赖于此。
对于串联补偿换流站的主电路,可以以已知的方式建立电流/电压方程,其中具有控制角α(相对于交流电网的电压)、直流电流Id、理想的空载直流电压Udio以及换向裕度γm(在逆变器操作中)作为变量。如果在这些方程中,设定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的一个恒定预先值γp,则控制角α可以用直流电流和空载直流电压作为变量进行计算。
然而,在串联补偿换流站中,电流/电压方程变得比非串联补偿的相当的复杂。并不能象美国专利US4563732中那样简单地计算,使得能从方程中显式地解出控制角。根据这些方程的控制角的计算必须用迭代法进行,这对计算速度与/或计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逆变器的控制中计算电路适用于显式的形式,并且计算从主电路的电流/电压方程开始,信号相应于所需的控制角,如上述US4563732中所述,成为串联补档逆变器的缺点。
熄灭角的直接测量由于串联补偿的引入变得相当复杂,必须对每部开关元件进行测量,因而相当复杂且昂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引言中所述的方法,它使得逆变器的控制从技术和经济的观点看来是简单的且满意的,而不用检测开关元件两端的换向电压,并提供一种执行该方法的装置。
用这种方式,可以利用串联补偿的优点,而不用进行复杂用费钱的换流器桥每个元件熄灭角的单个测试。
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可更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特征。
从以下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中会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改进。
现在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具有串联补偿的变换站的高压直流传输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通过串联补偿电容器连接到交流电网的变换器桥;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变换站的控制设备的方块图;
图4是按照图3的控制设备的电流控制器的实施例的方框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的控制设备的逆变器操作中最大控制角的限制的方块图。
下面说明所述的方法和装置,附图可看作是装置的信号流程图和方块图,因此,“计算值”和“信号”是同一个意思。
下面假定在换向开始时控制角为α,换向结束时熄灭角为γ,它们以常规方式和交流电网电压相联系。关于变换桥中开关元件上的换向电压的熄灭角由换向裕度γm表示。对于非串联补偿的变换站,熄灭角γ等于换向裕度γm,而对于串联补偿变换站,熄灭角γ一般偏离换向裕度γm,并且也可取小于零的值。
图1表示在两个三相交流电网N1和N2之间的高压直流传输设备,只是一个略图。
变换器SR1通过串联电容SC1和变压器T1将其交流电压端连于电网N1,变换器SR2通过串联电容SC2和变压器T2连于电网N2。每个变压器分别具有抽头变换器TC1、TC2,图中用箭头表示。直流连续L1、L2把变换器SR1的直流电压端连接到变换器SR2上的相应的直流电压端。直流连线的阻抗为21、22。此外,用来产生无功功率并滤波的并联滤波器(图中未示出)连接于各自的交流电网。
为了说明本实施例,假定变换器SR1作为整流器运行,而变换器SR2作为逆变器运行。但两个变换器可以以公知的方式作为整流器和逆变器。
变换器可用公知方式设计成两个串联的6脉冲桥的形式,以形成12个脉冲连接,因而每个变压器包括两个互差30°相位移的副绕组,例如一个副绕组为Y连接,另一个为△连接。图2所示为6脉冲桥,包括6个相同的开关元件,图中用可控硅表示,通过串联电容器SC1R,SC1S,SC1T连接其交流侧到三相电网上,电网包括三个电压发生器GR,GS,GT,分别和三个电抗器LR,LS,LT串联,这一网络构成上述的变压器、并联滤波器和交流电网的等效电路。
例如,在从开关元件V1到V3的换向期间,换向电压UKV=US-UCS-UR+UCR。
6脉冲桥两端的直流电压用Udb表示,在变换器包括两个串联的6脉冲桥时,变换器的直流电压等于两倍的Udb,用Ud表示。
每个变换器分别具有一个控制设备CE1,CE2(图1)。每个控制设备包括控制角单元CAC,用来产生控制角α指令值,该控制角装置下面还要详述,以公知方式设计的CFC单元,用来根据控制角α的指令值决定各个开关元件的触发时刻,以及CPG,用来分别产生包括在变换器中的开关元件的触发时刻的控制脉冲CP1和CP2。控制角单元CAC具有来自功率控制单元POC的有功功率的参考值,该参考值以公知方式形成。控制角单元也可以接收来自高级控制系统的参考值,图中未示出,例如用于控制和交流电网之间无功功率的交换。
整流器的直流电压Ud1和逆变器的直流电压Ud2分别用电压测量装置UM1、UM2测量,它们分别输出测量值UD1、UD2。通过直流连线的电流Id分别由电流测量装置IM1、IM2测量,分别输出测量值ID1、ID2。交流电网的电压Un1、Un2分别由电压测量装置UMN1、UMN2测量,分别输出测量值UN1、UN2。
变换器的每个控制设备被供给上述的设备参数运行测量值,即,整流器的控制设备被供给交流电网电压,整流器的直流电压、直流连线中的直流电流的测量值,逆变器的控制设备被供给有关逆变器的相应的测量值。此外,每个控制设备还被供给有关代表抽头变换器的位置、功率方向信号RECT/INV的信息的输入信号,后一信号分别代表整流运行和逆变运行,这根据设备操作员设定的功率方向确定(方式未在图中示出,但是都为公知的)。
根据测量值和送到控制设备的输入信号,整流器和逆变器的控制设备分别产生控制脉冲CP1和CP2,用于换流器的开关元件并将其供给各个开关元件。
两件控制设备彼此之间的通信以公知的方式通过通信链路TL双向传输换流器的运行参数的信息。
各个控制设备也可以包括抽头变换控制单元,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按公知方式设计,用来为抽头变换器产生INCREASE/DECREASE脉冲,该脉冲被送到抽头变换操作设备。
图3所示为图1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变换站控制设备的一部分,控制设备一般对整流器和逆变器设计成相同的,因此在图3和图4中,标号1和2分别代表有关整流器的量,而逆变器没有示出。
功率控制单元POC包括计算器件IOCAL,用来计算电流指令IO,它是在直流连线中传输的有功功率的功率指令PO和在整流器中直流电压Ud1的商。电流指令被送到限制器件1,根据直流电压Ud1的测量值UD1限制电流指令,并被送到上述的限制器件。然后,从限制器件1的输出信号IOL被送到包括在控制角单元CAC中的电流控制器CC,作为这一控制器的参考值。
电流控制器的输出信号AO在限制器件2中借助于限制信号AMINL和AMAXL分别被限制于其最小值和最大值,这两个限制信号都能起作用。从限制器件2输出的输出信号AOL,它是控制角α的指令值,被送到单元CFC,用来确定各开关元件的触发时刻。
图4所示为和US4563732中所述的电流控制器相似的一类电流控制器的实施例。第1加法器3形成直流电流Id的参考值IOL和这一电流的测量值ID之间的差作为输出信号。该差值被送入增益为GP的比例放大器件4和加法器5。加法器5也被输入整流和逆变器之间的预定的电流裕度IOM,并从而产生电流裕度和来自第一加法器3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差作为输出信号。来自加法器5的输出信号被送到积分时间常数为1/GI的积分器件6。该积分器件包括限制器件7,它根据限制信号AMAXL和AMINL把来自积分器件的输出信号限制于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自比例放大器件4的积分器件7的输出信号,经过限制器件7的限制,被送到第三加法器8,它产生电流控制器的输出信号AO作为输出信号,该信号是来自积分器件的输出信号和来自比例放大器件的输出信号之间的差。
整流的和逆变器的电流指令和电流裕度通过通信链路TL同步。
电流裕度IOM对整流器通常等于零,对于逆变器,它被设定为和零的差值,其符号这样确定,使得逆变器的控制设备尽量减少被整流器控制的直流电流。这样,在逆变器稳定运行期间,对于积分器件6的输入信号由电流裕度构成,这意味着输出信号将取其被限制信号AMAXL限制的最大值。在平衡状态期间,来自比例放大器件的输出信号等于零或近于零,因此,由逆变器指令的控制角α的值由上述的限制信号确定。
图5表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何形成限制信号AMAXL。计算单元ALCAL按照某一关系M产生输出信号AMARG作为控制角的计算值,对此下面将详细说明。输出信号AMARG被送到限制器件10,它通过限制信号AMAX和AMIN分别把输出信号AMARG限制到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来自限制器件10的输出信号构成限制信号AMAXL,它被送到限制器件7,其被包括在电流控制器的积分器件中,还被送到控制角单元CAC的限制件2中。
对于以逆变器运行的串联补偿变换器的主电路,可以以公知的方式建立电流/电压方程,其中以控制角α(相对于交流电网电压)、直流电流Id2、理想空载直流电压Udi02、以及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为变量。如果在这些方程中设定一个恒定的换向裕度预定值γp,则可以用迭代法以直流电流和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为变量计算控制角α。在公式中,可以这样表示,使控制角在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等于预定值γp时,为直流电流Id2和理想空载直流电压Udi02的函数F0,即α=F0(Id2,Udi02,γp)。
从整流器11中以公知的方式形成电压值UDI02,作为输出信号,整流器11对交流电网的电压Un的测量值UN2进行整流,此时考虑了电流互感器的交流比。
通过对计算单元ALCAL提供直流电流Id2的连续测量值ID2和逆变器的理想空载直流电压的电压值UDI02,它根据连续检测的交流电网N2的检测值产生,并且包括在计算单元中的计算器件被用来按照关系M0连续地计算控制角,据此关系,控制角为上述的函数F0,并对逆变器的各开关元件提供这一控制角的计算值,逆变器桥的开关元件将按等于预选值γp的恒定的换向补度,运行于不同的直流电流和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下,而不用知道发生在各个开元元件上的换向电压。
对典型设备的研究已经表明,在串联补偿变换站中,满意的换向裕度,即使在来自计算单元的输出信号,按照近似模拟上述关系M0计算出时,也能在大的电流电压范围内达到。用这种方式,对于指定控制角和直流电流及理想空载直流电压的关系的简化的函数,在恒定换向裕度时可被采用。这意味着包括在计算单元中的计算器件可设计成较简单的并能进行较快速的计算。
借助于选择合适的串联电容器,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即使当逆变器用恒控制角控制时也可以在大的直流电流范围内只略微改变,即计算单元根据关系M1计算控制角,此时控制角是函数M1=常数=A1。然而,一般地说,这种控制逆变器的方式导至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加。为了改善逆变器抵抗过电流的能力,尤其是直流连线为长电缆时,随着直流电流的增加使控制角增加来控制逆变器是有利的,至少对于大于额定电流的电流应如此。某一设备的研究表明,在α=163°的情况下,采用恒控制角的控制,在直流电流从0到额定(from 0 to 1 per unit)的范围内,所产生的换向裕度的偏差只有2至3°,此时的空载直流电压为额定值。在超过额定电流时,换向裕度增加,在2倍额定值时,增加大约高于其最低值11°。
用电流相关的控制角进行控制,即用计算单元计算控制角,此时根据函数α=M2(Id2)=A2+B2*Id2,其中Id2是直流额定电流,从而得到换向裕度,在直流电流为2倍额定值并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为额定值时,按上述表达式计算控制角,只比其最低值增加5°。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函数M2=157°+5.5*Id2,这样把计算的值限制在最在值168°和最小值163°之间,即按照图5的AMAX和AMIN分别被设为168°和163°,对于超过额定电流的电流,控制角从最小值163°增加到最大值168°,此时直流电流Id2=2倍额定值(2 per unit)。
然而,考虑到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与电压有关时,发现用按上述计算的控制角控制时,在大电流时换向裕度随电压的增加而减少一些,当在Id2=2倍额定值电压从1倍增加到1.3倍额定值时,换向裕度改变大约5°。
采用控制角与电流、电压有关来进行控制,即按照函数α=M3(Id2,Udi02)=A3+B3*Id2/Udi02,其中Udi02是理想空载直流电压,用标么值表示,可以实现换向裕度对变换站的电流、电压的依赖性的改善。其结果是,当直流电流在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为标么值1时从标么值1增加到标么值2时,换向裕度从其最低值仅增加大约3°,当在直流电流为标么值2而理想空载电压从标么值1增加到1.5小时,则减少2到3°。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函数M3=158°+5*Id2/Udi02,并限制值AMAX和AMIN分别取168°和160°。达到了换向裕度对变换站的电流、电压依赖性的改进。在Udi02=1(标么值)时,当直流电流Id2在Udi02等于标么值1时被增加到标么值2,换向裕度仅从其最低值增加3°,而在电流等于标么值2电压从1.0增加到1.5小时,换向裕度大约减少2至3°。
当计算单元ALCAL被用来按照上述M0、M3中的任一函数计算控制角时,它被连续地供给直流电流Id2的测量值ID2和理想空载直流电压Udi02的电压值UDI02,并根据这些测量值和换向裕度的预定值γp计算控制角的值。当计算电路用于按照上述的函数M2计算控制角时,对其输入测量值ID2就足够了,当它根据上述函数M1计算控制角时,它不依赖于变换站的检测的操作参数进行计算。
以方块图表示的限制器件、计算单元和函数形成器件被设计成模块形式,包括模拟的与/或数字的装置,或被完全或局部地设计为计算装置,借助于在硬件电路中的模拟与/或数字技术进行计算或作为程序在微机中执行。
在不同的运行条件下,当用不同的换向裕度操作设备时,预选的换向裕度γp可作为参数引入计算单元中的计算器件中,并把所需的值作为可由操作员影响的值供给计算单元。
虽然图1-2表示连接于变换桥的串联电容器,但本发明也包括这些情况,即变换桥连接于变压器而串联电容器连接在变压器和电网之间。
虽然使用直流电流和理想空载直流电压作为函数F0中的变量是有利的,但也可使用各个变换站的相应的交流量,因为在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之间以及在理想空载直流电压和交流电网电压之间,考虑变压器变化和抽头的位置之后,存在着已知的关系。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把上述交流量的检测值供给计算单元。

Claims (10)

1.一种用来控制包括在用于高压直流传输的设备中的串联补偿变换站的逆变器运行的方法,所述变换站包括变换器(SR2),它被控制设备(CE2)控制,并被连接于三相交流电网(N2)上,控制设备根据能够被影响的限制值(AMAXL)产生包括在变换器中的开关元件(V1-V6)的控制角(α)的指令值(AOL),其特征在于,变换器控制角(α)的计算值(AMARG)按照预定的关系(M0,M1,M2,M3)被连续地计算,它至少近似地模拟一种关系,按照这种关系,当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γm)等于预选值(γp)时,控制角是变换站中的电流(Id2)和电压(Un2)的函数(F0),并且根据所述控制角的计算值产生限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角的计算值按照一种预定的关系(M1)进行计算,按照这种关系,控制角为一恒值(A1)。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角的计算值根据在变换站连续检测的电流(Id2)按照预定的一种关系(M2)进行计算,按照这种关系,控制角是所述电流的线性函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角的计算值还根据在变换站连续检测的电压(Un2),按照一种关系(M3)进行计算,按照这种关系,控制角是所述电流(Id2)和所述电压之间的商的线性函数。
5.如权利要求1-4任何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角的计算值被这样限制,使其不超最大值(AMAX),并且不小于最小值(AMIN)。
6.一种用来控制包括在用于高压直流传输的设备中的串联补偿变换站的逆变运行的装置,所述变换站包括变换器(SR2),它被控制设备(CE2)控制,并被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网(N2)上,控制设备包括控制角单元(CAC),用来对包括在变换器中的开关元件(V1-V6)根据能被影响的限制信号(AMAXL)产生控制角(α)的指令值(AOL),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包括,计算单元(ALCAL),它连续地为变换器计算控制角(α)的值(AMARG),所述计算这样进行:按照一种预定的关系(M0,M1,M2,M3),这种关系至少近似地模拟这样一种关系,按照这种关系,在开关元件的换向裕度(γm)等于预定值(γp)时,控制角是变换站中的电流(Id2)和电压(UM2)的函数(F0),并根据所述控制角的计算值产生所述限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计算单元按照一种预定的关系(M1)计算控制角,按照这种关系,控制角是一恒值(A1)。
8.如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变换站中连续检测的电流(Id2)的测量值(Id2)被送给计算单元,它按照一种预定的关系(M2)计算控制角,按照这种关系,控制角是所述测量值的线性函数。
9.如权利要求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在变换站中连续检测的电压(Un2)的测量值(UN2)产生的电压值(UDI02)被送到计算单元,它按照一种预定的关系(M3)计算控制角,按照这种关系(M3),控制角是所述在变换站中连续检测的电流的测量值和所述电压值之间的商的线性函数。
10.如权利要求6-9任何一个的权利要求,其特征在于,控制设备包括限制器件(10),它这样限制控制角的计算值,使其不超过最大值(AMAX),并且不小于最小值(AMIN)。
CN95119145A 1994-10-13 1995-10-10 用于控制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537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9403488 1994-10-13
SE9403488A SE514826C2 (sv) 1994-10-13 1994-10-13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styrning av en seriekompenserad strömriktarst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29A true CN1136229A (zh) 1996-11-20
CN1053770C CN1053770C (zh) 2000-06-21

Family

ID=203955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914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53770C (zh) 1994-10-13 1995-10-10 用于控制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和装置
CN9511914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53769C (zh) 1994-10-13 1995-10-10 用于控制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914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53769C (zh) 1994-10-13 1995-10-10 用于控制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5694306A (zh)
EP (2) EP0715388B1 (zh)
JP (2) JPH08256479A (zh)
CN (2) CN1053770C (zh)
DE (2) DE69526404T2 (zh)
SE (1) SE514826C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971B (zh) * 2009-07-17 2012-09-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串联补偿装置的通信管理设备及其管理方法
CN103181070A (zh) * 2010-10-28 2013-06-26 Abb技术有限公司 直流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控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6199C2 (sv) * 1996-03-26 1997-11-17 Asea Brown Boveri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bestämning av kortslutningseffekten i ett elektriskt växelströmskraftnät som är anslutet till en högspänd likströmsöverföring
US5936856A (en) * 1998-02-13 1999-08-10 Baldor Electric Compan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common-mode voltage compensation in induction motor systems
EP0954082A3 (en) * 1998-04-10 1999-11-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C transmission system
SE514965C2 (sv) 1999-09-22 2001-05-21 Abb Ab Kontrollutrustning för en tyristorstyrd seriekondensatorutrust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styrning därav
JP4515568B2 (ja) * 1999-11-16 2010-08-04 電源開発株式会社 交直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
US20070279947A1 (en) * 2004-07-05 2007-12-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igh-Voltage Direct-Current Transmission Device
EP2543124B1 (en) * 2010-03-04 2013-08-21 ABB Research LTD Ac/dc converter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n ac/dc converter station
EP2622705B1 (en) 2010-09-30 2015-11-04 ABB Research Ltd. Coordinated control of multi-terminal hvdc systems
CN102738818B (zh) * 2012-04-05 2015-08-19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输电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US20140160811A1 (en) * 2012-12-10 2014-06-12 University Of Macau Railway power conditioner for co-phase traction supply system
KR101637928B1 (ko) * 2014-09-15 2016-07-11 한국전력공사 Hvdc 시스템의 실시간 전압 및 전력 안정화 장치
US9748857B2 (en) * 2015-08-12 2017-08-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gas tube-based current source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 system
KR102011330B1 (ko) 2015-08-27 2019-08-1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Hvdc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측정장치 및 데이터측정방법
CN111769585B (zh) * 2020-07-15 2021-09-07 华北电力大学 基于逆变器能量累积特征的换相失败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86402B (zh) * 2020-07-22 2022-04-05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无功电压控制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895986B (zh) * 2021-03-15 2022-06-2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的牵引供电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5350A (en) * 1977-01-05 1978-07-27 Hitachi Ltd Control system for multi-terminal dc transmission system
JPS6040254B2 (ja) * 1978-06-14 1985-09-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効電力制御装置
DE3225285A1 (de) * 1982-07-03 1984-01-05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hochspannungs-gleichstromuebertragungsanlage mit beliebig vielen umformerstationen
SE444493B (sv) * 1984-08-24 1986-04-14 Asea Ab Forfarande for styrning av en stromriktare och stromriktare for kraftoverforing med hjelp av hogspend likstrom
SE446679B (sv) * 1985-02-04 1986-09-29 Asea Ab Forfarande for uppretthallande av driften i en hogspend likstromsoverforing vid bortfall av telekommunikationslenk och skyddsblockering av felbeheftad stromriktare samt anleggning for genomforande av forfarande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971B (zh) * 2009-07-17 2012-09-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串联补偿装置的通信管理设备及其管理方法
CN103181070A (zh) * 2010-10-28 2013-06-26 Abb技术有限公司 直流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控制
CN103181070B (zh) * 2010-10-28 2016-06-29 Abb技术有限公司 直流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8228480A (ja) 1996-09-03
SE9403488D0 (sv) 1994-10-13
EP0707368A3 (en) 1997-05-02
DE69526404D1 (de) 2002-05-23
SE9403488L (sv) 1996-04-14
US5657213A (en) 1997-08-12
DE69506680D1 (de) 1999-01-28
EP0715388A3 (en) 1996-06-12
EP0715388B1 (en) 1998-12-16
EP0715388A2 (en) 1996-06-05
CN1136228A (zh) 1996-11-20
EP0707368A2 (en) 1996-04-17
SE514826C2 (sv) 2001-04-30
CN1053769C (zh) 2000-06-21
US5694306A (en) 1997-12-02
EP0707368B1 (en) 2002-04-17
DE69506680T2 (de) 1999-09-09
CN1053770C (zh) 2000-06-21
DE69526404T2 (de) 2002-11-21
JPH08256479A (ja) 199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70C (zh) 用于控制串联补偿变换站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76549A1 (zh) 一种三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和方法
CN105391329A (zh) 一种全桥型mmc交流电压提升运行方法
CN112952886B (zh) 一种混合级联直流系统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2820671A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桥臂中子模块数量的计算方法
CN110943634B (zh) 一种能量型路由器及其软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786396B (zh) 基于储能型链式statcom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CN115603372A (zh) 一种新能源送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99239A (zh) 直流输电混合换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413537B1 (ko) 풍력 발전 출력 보상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7659192A (zh) 一种换流站及其阀组投退过程中子模块均压控制方法
CN115241926B (zh) 母线电压控制方法、母线平衡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6877674B (zh) 谐振型dc/dc变换器功率均衡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5141159A (zh) 一种三相模块化多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Toledo et al. Fault tolerant predictive control for six-phase wind generation systems using multi-modular matrix converter
CN109494780B (zh) 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功率转代方法及系统
CN114337345B (zh) 一种多端口中低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能量分层控制方法
Preetha et al. Power quality enhancement using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verters with active power control
CN111181187B (zh) 一种mmc阀组及其投退时子模块均压控制方法
CN114156930B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交流故障恢复方法
Saini et al. Modelling of neutral point clamped based VSC-HVDC system
Wang Research o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Technology Used in Ship Medium Voltage DC Power System
Kamath et al. Series-connected, all-hybrid converters for utility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CN106410822B (zh) 含双向晶闸管的宽范围可控变压器的电网功率振荡抑制器
Gregoire et al. Efficient MMC devices with reduced radiated and conducted interferenc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6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