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69C - 废弃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弃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69C
CN1136169C CNB981213677A CN98121367A CN1136169C CN 1136169 C CN1136169 C CN 1136169C CN B981213677 A CNB981213677 A CN B981213677A CN 98121367 A CN98121367 A CN 98121367A CN 1136169 C CN1136169 C CN 11361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cooling room
hot cell
liquid nitroge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213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3110A (zh
Inventor
陈添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World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X WORL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WORLD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MAX WORLD TECHNOLOGY Inc
Publication of CN1243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3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6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1/00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f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9/00Fertilisers from household or town ref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41/00Solid material comminution or disintegration
    • Y10S241/38Solid waste dispos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废弃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藉由分解废弃物的处理过程,减少有机废弃物如垃圾及其他类似物质的体积和重量,使之成为粉状及无菌物质,并可用来作为植物肥粒。废弃物首先被冷却室内的液态氮冷冻到-128.9℃以下,在冷冻过程里,从废弃物所产生的气体从冷却室内排出,然后将该冷冻废弃物立即转移至一个热室,此热室的温度至少为71℃但不超过93℃。在加热过程中,热室内所产生的水成份从热室抽出,废弃物被分解为无菌粉状物质。

Description

废弃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废弃物处理,特别是有关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创造了文明,但也创造了垃圾。每一天、每一处、小至家庭大到工业场所,制造出成千上万吨的废弃物,因此废弃物的处理已经是各国政府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头痛问题。
有机废弃物所产生的细菌和有毒废气已危害到人类的健康。而由聚乙烯氯化物制成的塑胶废弃物,泡沫橡胶和其他类似的物质,更是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去分解。
一般而言,掩埋、焚化和回收是最常见处理废弃物的方法,然而,掩埋占据了大量的土地;焚化产生了空气污染;而回收是需要多数人的努力与配合,并且相关的经济效益不高。
废弃物焚化处理主要的目的是去减少所有种类废弃物的体积和重量,从而使掩埋场可以处理更多的废弃物。实际上,经过焚化之后,废弃物的质量将不会被除去。在焚化的过程中,废弃物的重量和体积似乎减少了,但废弃物与燃料和氧气经焚化及化学作用后,形成了包含各种气体和化学分子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而这些气体和化学分子更加难以控制,因排出的气体和化学分子最后仍会落在大地的每个脚落。换言之,虽然废弃物经过焚化变成灰烬,但减少的重量仍旧以气体和化学分子的形态存在于地球上。
特别是,有机废弃物中的油脂是废弃物焚化处理过程中最头痛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当有机废弃物被焚化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物质会严重地污染地球。因此,我们必须在废弃物焚化之前即小心地排除有机废弃物于外,以降低有毒的污染。而这又是一个花费极大的工作。
再者,在焚化过程之前为了消除气味及中和毒物质所作的化学处理中,必须用到不同的化学附加物。事实上,此附加物即使经过焚化后仍旧存在,从而变成对环境多余的废弃物。
除此之外,每一个生产废弃物者最好能根据垃圾的种类而彻底实施垃圾分类。因为我们不大能减少每天所产生的垃圾体积,废弃物的运送已造成各国政府单位最头痛且花费昂贵的问题。虽然目前个人电脑已成功地进入每个家庭和公司行号,但是我们仍旧无法在市面上寻找到任何有关的废物处理装置,以适合安装在家庭或工厂内,用来处理我们本身的垃圾、工业废弃物及其他的废料。如果能有一种小型的废弃物处理装置能够减少废弃物约90%的重量和体积,那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构想。而更进一步的理想概念是:取代传统的垃圾焚化处理,将废弃物分解成为粉状和无菌物质来减少体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它不仅能减少废弃物的重量和体积,并且不会产生烟雾弥漫在空气中,还能使之成为粉状无菌物质,用作植物肥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它不仅可被应用于制成大规模的处理系统,提供政府单位用于处理大量的公共废弃物;亦可适用于家庭及工厂,简单有效地处理日常产生的废弃物。
根据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它包括以下的步骤:
(a)将预定量的废弃物放入冷却室内然后将其密封;
(b)在预定的时间内,在该冷却室内向该废弃物的四周喷酒预定量的液态氮,快速冷冻该废弃物至少-128.9℃以下;
(c)将该密封的冷却室内该废弃物四周所产生的各种气体降压后抽至过滤器内;
(d)藉由该过滤器,过滤从该冷却室内吸出的该气体,以确保排放出的为无毒气体;
(e)立刻将该废弃物移入热室,此热室在预定时间内至少达到71℃的温度,并置留一段预定的时间;
(f)藉由冷冻室与热室的瞬间温差至少在204.4℃以上,在热室内将该冷冻废弃物分解成为无菌粉状物质;
(g)在热室内脱去废弃物中的含水成份及将热室中的水份移出以加速废弃物的分解;
(h)从该热室清除该脱水粉状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它包含:
一外壳,其内有一个在上方的冷却室和一个在下方的热室,该冷却室设有一个气体排放阀,而该热室设有一个排水槽;
一隔离板,装在该冷却室和该热室之间,能够完全隔绝该冷却室和该热室之间的热传导;
一可开启的盖门,密闭地安装在该冷却室下方,该冷却室有环绕的外壳,该隔离板及该盖门限定了一个密闭的容纳室,可容纳预定量的废弃物;
一注射器,被紧紧地安装在该盖门的上面,并与液态氮贮罐联接,此注射器带有喷射头伸进该冷却室内,在该冷却室内向该废弃物四周注射液态氮来冷冻该废弃物至-128.9以下;
一控制装置,当该冷冻室上的该盖门完全紧闭时,此控制装置能使与该液态氮贮罐联接的该注射器喷洒液态氮进入该冷却室内;
一过滤器,用于过滤在该废弃物四周所产生出来的气体,当该液态氮在该冷却室内被喷洒到该废弃物的四周时,在该处产生的气体经由该气体出口阀而被抽出经降压后送至该过滤器;
一驱动装置,用于控制该冷却室与该热室之间的该隔离板,当该冷却室内的该废弃物由该注入器喷射该液态氮使之冷冻后,该驱动装置打开该隔离板,冷冻的该废弃物会落至该热室内;然后该驱动装置将该隔离板推至原来位置,使该冷却室与该热室隔绝开来,不产生热传导;
一加热源与脱水装置,该加热源将热室里的温度维持在至少71℃,当冷冻废弃物从冷却室被移至热室内时,因冷却室与热室之间的瞬间温差至少为204.4℃,而成为粉状物质;该脱水装置除可脱去废弃物中的水份,亦可加速对废弃物的分解。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不仅减少废弃物的重量和体积,并且不会产生有害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还能使之成为粉状无菌物质,成为植物肥料。本发明既可用于大规模的处理系统,以便处理大量的公共废弃物,亦可用于家庭和工厂,简单有效地处理日常废弃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前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装置侧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装置盖门打开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发明提供了无烟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它并无涉及焚化而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体积和重量,使之成为粉状及无菌物质,可用来作为植物肥料。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包含了下列一些步骤:
步骤A:在冷却室内放入预定量的废弃物然后密闭。这个冷却室应该是绝热的。废弃物量越多时冷却室则需越大。
步骤B:在冷却室内以预定的时间,藉由预定量的液态氮环绕在废弃物的四周,快速地冷却废弃物至-128.9℃以下。
液态氮普遍地使用在冷冻食品工业中,因为液态氮能够快速地冷冻任何物质至非常低的温度。将液态氮在密闭的冷却室内喷洒在废弃物的四周,直到所有废弃物的外表和内部被液态氮接触。这些废弃物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完全冷冻,然后液态氮会进入这些废弃物且脆化废弃物的实体。大致来说,更多的废弃物被冷冻时,则需将更多的液态氮注入冷却室内。依据本发明,尽可能地向密闭的冷却室内废弃物的四周喷洒液态氮4至6分钟,或者更长时间,视废弃物的多寡而定。最好将废弃物冷冻到-145.6℃至-168℃。
步骤C:将密封的冷却室内冷冻的废弃物四周产生的各种气体透过降压,抽至过滤器,由于冷却室内冷冻的温度和压力与外部环境的温度和压力所造成的温差和压差,导致气体会快速地从冷却室排出。
因为在上述冷冻步骤B中,水蒸气和甚至有毒的气体将广泛地从冷冻废弃物里产生,尤其是对有机废弃物而言,那些水蒸气和有毒的气体必须从冷却室排除,因此,在冷却室装有气体排放阀。在上述冷却步骤B进行中,将气体排放阀打开一次或多次,每次约15至30秒,接着各种气体,在冷却室内会自动地经由气体排放阀被吸出。在这个气体排放过程步骤C中,冷冻废弃物中大概10%的水份也会被排放。
步骤D:用过滤器过滤从冷却室吸出的气体,为确保排出的气体无害及避免冷却室气体及有毒气体直接污染环境,较好的是强制从冷却室内吸出各种气体,经降压后马上抽入过滤器内,藉此滤去各种有毒及有害物质,使气体及水蒸气达到净化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损害过滤器,从冷却室抽出的压缩气体,在进入过滤器之前最好经过降压以将压力减低成为大气压力。
步骤E:快速转移冷冻废弃物到至少71℃的热室内,并置留一段预定的时间。该热室是密闭而且是保温的,冷冻废弃物必须快速地从冷却室移送到热室。换言之,当冷冻废弃物被传送至热室时,建议将其保持为-145.6℃至-168℃。
步骤F:藉由冷却室和热室之间,瞬间温差达204.4℃以上,来分解在热室中的冷冻废弃物成为粉状及无菌物质。
在预定的时间内藉由快速加热,将热室内的温度维持在71℃至87.8℃,来分解这些冷冻废弃物,时间约为2.5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时间的多少完全依废弃物的数量来决定。事实上,最好将热室预先加热,保持在71℃至87.8℃。热室内的冷冻废弃物会被分解成粉末状与产生水蒸气,此为瞬间204.4℃之温差所产生之分解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若温度变化是逐渐的,废弃物则不会被有效地分解。然而,如果冷冻废弃物瞬间被置入至高温的热室中,承受到如此高的瞬间温差,则所有废弃物将快速地被分解。
步骤G:脱除热室内废弃物所含的水成份,并且移除这水成份至热室外。当加热的废弃物已几乎完全被脱水时,会形成粉末状及无菌物质。
依据本发明,在热室中产生的水蒸气和废弃物中的水成份,经由安装在热室的排水口抽出,这个脱水步骤G也能加快和促使废弃物的分解。从热室内被抽出的水份被滤清与收集在水箱内。因为大多数的有机物质包含了多至90%的水份,如果水成份从有机物质中被移去,物质的体积和重量会大大地减少。于是,脱水后之粉状物质的体积和重量与原先未被处理的物质相比大为减少。此外,废弃物本身所带有的细菌亦会被分解。
步骤H:从热室中清除粉状物质
在披露的处理方法中,废弃物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分解成为无菌粉状物质。此外,废弃物所形成的无菌粉状物质大概是原来未被处理废弃物体积和重量的10%。依据本发明,所有的处理时间约为7至10分钟。由于这个废弃物处理方法的最高温度不超过93℃,所以没有燃烧现象。换言之,由于没有燃烧现象,所以没有烟产生。避免了传统焚化处理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此外,产生的浅灰色的粉状物质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占据大量空间,而且可以用来当作种植的肥料。
在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方法中,进一步更有效率的方法为:在上述步骤A中,将要处理的废弃物在放进冷却室之前,经压缩及粉碎成为小块物质,使得冷却室每一次可容纳及冷冻更多废弃物。
而且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过程,步骤A至步骤H,亦可利用来处理人类及动物的尸体,这个创新的处理方法快速,经济而且干净。
参阅图2至图4,说明根据上述的废弃物处理方法专门设计的废弃物处理装置。该装置尺寸较小,适于安装在住宅或工厂来处理日常废弃物。该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0,隔离板20,可开启的盖门30,注入器40,控制装置50,过滤装置60,驱动装置70,加热源80,及脱水装置90。
箱体10分为上部冷却室11和下部热室12。冷却室11上设有一个排气阀13。热室12设有一个排水口14。如图2所示,箱体10包括一个外壳体101,第一室102安装在外壳体101内部的上方。其内部为冷却室11。第二室103安装在外壳体101内部的下方,其内部为热室12。第一室102和第二室103均采用隔热材料制造。第一室102必须能够承受-270°F。第二室103必须能够承受93℃的高温。
排气阀13设在第一室102的侧壁上,通道15介于冷却室11和热室12之间。隔离板20配置在第一室102和第二室103之间,通常盖住通道15。第一室102和第二室103的连接处设隔热层16,以防止冷却室11和热室12之间的热传导。外壳体101还划分出一个控制室,以安装过滤器60,驱动装置70,加热源80,和脱水装置90。一个可移动的置物盘安装在热室12的底部。
如图2所示,填充隔热材料的隔离板20铰连在冷却室11和热室12之间,以完全隔绝冷却室11和热室12的热传导。根据优化方案,隔离板20有一边连接到第二室103的侧壁上。所以,当隔离板20被驱动向下翻转时,冷却室11和热室12间的通道15是打开的。正常情况下,隔离板20是水平的,盖住通道15。垫圈21敷在隔离板20的上方,以保证在隔离板20水平关闭时,通道15没有污染产生。
如图2至图4所示,可开启的盖门30密闭地安装在冷却室11的上方。冷却室11的四壁,隔离板20和盖门30限定了一个容纳预定量废弃物的密闭接收室。填充了隔热材料的盖门30绞连在外壳体101的后部。所以,盖门30能够向上翻转。如图4所示,打开冷却室11,将废弃物W放入冷却室11内。当冷却室11运作时,盖门30必须保持关闭并锁住,防止任何意外的打开。
注入器40被牢固地安装在盖门30的上方,而且连到液态氮贮罐41上。注入器40带有一个喷射头42,延伸进入冷却室11内。液态氮贮罐41牢固地安装在盖门30的后部。液态氮贮罐41的端头有一个常闭的排放阀411。以保证如果没有打开排放阀411,则液态氮不会逸出。注入器40包括一个注入管43伸过盖门30。用输送管44将注入管43的顶部端头与控制装置50连接起来。喷射头42在注入管43的下部端头喷出液态氮。
值得一提的是,注入冷却室内液态氮的多寡,由冷却室11的体积,即被处理废弃物的容量来决定。举例说来,假如冷却室11的尺寸是12英寸×13英寸×12英寸或7.5加仑,注入冷却室11内的液态氮较适合的量是40-60立方厘米。可保证所有的废弃物完全被冷却到预定的-145.6℃至-168℃的低温。
如图2和4所示,控制装置50安装在盖门30上,以保证只有当盖门30完全且紧密地关闭冷却室11时,注入器40才将液态氮贮罐中的液态氮注入冷却室内。控制装置50包含了一个电磁阀51连接在输送管44和出口排放阀411。当电磁阀接通时,液态氮贮罐41中的出口排放阀411打开。门感应器52可监测盖门30的关闭状态。控制板53装置在盖门的上方或是在外壳101的任何位置,让使用者能够去操作该废弃物处理装置。当门感应器52监测到盖门在打开的位置,电磁阀51就不会动作,即使使用者经由控制板53启动电磁阀51去打开液态氮贮罐41的出口排放阀411,从而确保安全。
盖门30还包括一个门锁31。当它完全推向下时,锁住关闭的盖门30。在操作时,当使用者关闭盖门30时,门感应器52决定盖门30是否紧密地关闭冷却室11。然后,使用者必须完全地向下推门锁31关闭盖门30,使用者才可操作控制板53,启动电磁阀51打开液态氮贮罐41输入至注入器40,经注入管43和输送管44注入冷却室11内。不论使用者是忽略了完全关闭盖门30,或是隔离板20不能完全关闭,还是盖门30没有正确地关闭,电磁阀51均不动作。出口排放阀411将保持关闭。因此,液态氮不会进入冷却室内。
过滤器60内至少带有一种过滤材料,如活性炭,还设有一个降压器61经过输气管62和降压器61连接到冷却室11的排气阀13上。所以,当液态氮被喷洒在废弃物四周时,在冷却室废弃物四周所产生出来的气体会经由气体排放阀,输气管62进入过滤器60。过滤器60过滤掉气体中的所有有毒和有害的化学物质。干净的气体可排至控制室的104里面的水箱91,或者直接排入大气中。
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70安装在控制室104内,当冷却室内的废弃物被从注入室40的喷射头42喷出的液态氮冷冻后,驱动装置70驱动隔壁板20打开。冷冻的废弃物W掉落至热室12内。驱动装置70又驱动隔壁板20回到它原来的关闭位置。完全隔离了冷却室11和热室12之间的热传导。
驱动装置70依据现有的方案,包括了一个双路电机71,和连接至隔离板20的传动机构72。电机71经由传动机构72驱动隔壁板20向上或是向下翻转,该动力传动可采用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电机71由时间控制器自动控制。使用者可在控制板53预先设定好冷却室内废弃物冷冻的时间,及液态氮注入冷却室的时间周期。当停止向冷却室喷洒液态氮后,气体排放阀13被关闭。驱动装置70上的电机71驱动隔壁板20向下翻转。打开通道15。基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冷冻废弃物W会落到热室下部的可移动置物盘121里,然后,电机71反方向转动以驱动隔离板20往回向上翻转,以完全重新关闭介于冷却室11和热室12之间的通道15。
如图2及图3所示,加热源80安装在控制室104之内,用于要加热并保持热室12在一个预设的温度范围,以71℃至87.8℃为佳,如此,当较适当的冷却温度-145.6℃至-168℃的冷冻废弃物W快速地移入热室,废弃物W将会在热室12内被粉碎为粉状物质,因为冷冻废弃物W和热室12内的热环境中的瞬间温差高达400之缘故。
该热源80包括一对加热器81及82,可以是UV灯或IR加热管,安装在一个灯箱83内部。灯箱83上面设有多个通风口831,以加强通风。加热器81及82靠近热室12的加热窗口122定位,以便能够藉由加热窗122传导热量进入热室12内,将加热室内的冷冻物质加热到71℃至87.8℃。
加热源80还包括了一个安装在灯箱83上的排风扇84,有助于将灯箱83内的余热排出至外壳10之外。
如图2及图3所示,脱水装置90安装在控制室104之内,用来移去因分解废弃物W的过程中,在热室12里所产生的水蒸气。
脱水装置90包括水箱91,脱水泵92和输水管93。输水管93将脱水泵92,热室12内的排水口14,和水箱91连接起来。因此,在分解废弃物W的过程中,脱水泵92同时被启动,将热室12内被加热的废弃物W所产生的水蒸气经排水口14抽入水箱91。废弃物W被分解为粉末状物质后,被收集在可移动置物盘121中。使用者可以容易地从热室中取出该盘。
废弃物处理装置的大小和输入功效根据不同的情形而不同。它可建造成如废弃物处理厂般大型的;如为家庭使用,可如图2至图4所示做成小型的。因为整个的操作周期仅费数分钟而已,使用者可以立刻处理其垃圾。废弃物处理装置的操作非常简单地,使用者仅须打开盖门30和放置废弃物进入冷却室11内。然后,使用者可简单地关闭该盖门30,在控制板上启动该装置,该装置将会自动地处理其废弃物。如上述所述,盖门30若未紧密地关闭,整个废弃物处理装置将不能启动及运作,以确保其安全。
若应用于工业上,则可制成大型的废弃物处理装置,使一次能够处理更多的垃圾。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装置亦可被装置在垃圾收集车内,使垃圾收集车可立刻分解其所收集的废弃物,以避免在掩埋之前会有异味的产生及细菌的滋生。此外,垃圾收集车可以运输比平常更多重量和体积的废弃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和装置的确有下列之优点:
1.藉由分解废弃物的处理过程,减少废弃物的体积和重量,使之成为粉末状及无菌物质,可用来作为植物肥料。
2.本发明特别适合装置在家庭和工厂,使每人可简单且有效地处理其垃圾、废弃物及工业废料。
3.本发明尤其可减少有机废弃物的体积及重量并且不会产生烟雾弥漫在空气中。
4.其操作简单、快速且安全。
5.本发明特别适合政府将其设立于公共废弃物处理场,以将废弃物处理费用及可能的污染降低到最少。
6.本发明的大型装置能有效地处理有机废弃物,如厨余,家庭垃圾,动物尸体等等。

Claims (20)

1.一种废弃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
(a)将预定量的废弃物放入冷却室内然后将其密封;
(b)在预定的时间内,在该冷却室内向该废弃物的四周喷酒预定量的液态氮,快速冷冻该废弃物至少-128.9℃以下;
(c)将该密封的冷却室内该废弃物四周所产生的各种气体降压后抽至过滤器内;
(d)藉由该过滤器,过滤从该冷却室内吸出的该气体,以确保排放出的为无毒气体;
(e)立刻将该废弃物移入热室,此热室在预定时间内至少达到71℃的温度,并置留一段预定的时间;
(f)藉由冷冻室与热室的瞬间温差至少在204.4℃以上,在热室内将该冷冻废弃物分解成为无菌粉状物质;
(g)在热室内脱去废弃物中的含水成份及将热室中的水份移出以加速废弃物的分解;
(h)从该热室清除该脱水粉状物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在该密闭且隔离的冷却室内,该液态氮均匀地喷酒在该废弃物四周4-6分钟,合适的冷冻温度为-145.6℃至-16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里,在该冷却室设有气体排放阀,因此,在该冷却步骤(b)进行中或完成以前,该气体排放阀会被打开一次或多次,每次需15至30秒,接着该气体在该冷却室内因压差及温差会被自动地从该冷却室经由该气体排放阀被吸出,从该冷却室排除的该气体经降压至大气压力后,送入该过滤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里,当该冷冻废弃物被移入该热室内时,该冷冻废弃物维持在-145.6℃至-168℃的温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f)里,在该热室的该冷冻废弃物被加热至71℃至87.8℃,但不超过93℃,时间为2至2.5分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g)里,该水蒸气会经由设在该热室上的排水口从该热室被抽出。
7.一种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一外壳,其内有一个在上方的冷却室和一个在下方的热室,该冷却室设有一个气体排放阀,而该热室设有一个排水槽;
一隔离板,装在该冷却室和该热室之间,能够完全隔绝该冷却室和该热室之间的热传导;
一可开启的盖门,密闭地安装在该冷却室下方,该冷却室有环绕的外壳,该隔离板及该盖门限定了一个密闭的容纳室,可容纳预定量的废弃物;
一注射器,被紧紧地安装在该盖门的上面,并与液态氮贮罐联接,此注射器带有喷射头伸进该冷却室内,在该冷却室内向该废弃物四周注射液态氮来冷冻该废弃物至-128.9℃以下;
一控制装置,当该冷冻室上的该盖门完全紧闭时,此控制装置能使与该液态氮贮罐联接的该注射器喷洒液态氮进入该冷却室内;
一过滤器,用于过滤在该废弃物四周所产生出来的气体,当该液态氮在该冷却室内被喷洒到该废弃物的四周时,在该处产生的气体经由该气体出口阀而被抽出经降压后送至该过滤器;
一驱动装置,用于控制该冷却室与该热室之间的该隔离板,当该冷却室内的该废弃物由该注入器喷射该液态氮使之冷冻后,该驱动装置打开该隔离板,冷冻的该废弃物会落至该热室内;然后该驱动装置将该隔离板推至原来位置,使该冷却室与该热室隔绝开来,不产生热传导;
一加热源与脱水装置,该加热源将热室里的温度维持在至少71℃,当冷冻废弃物从冷却室被移至热室内时,因冷却室与热室之间的瞬间温差至少为204.4℃,而成为粉状物质;该脱水装置除可脱去废弃物中的水份,亦可加速对废弃物的分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室与该热室之间形成通道,用隔壁板相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留有控制箱装置,用来放置该过滤器、该驱动装置、该加热器和该脱水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室与热室的该隔离板是一边铰接在热室的一个侧壁上,当该隔离板经驱动向下翻转时,该冷却室与该热室之间的通道就会被打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垫圈敷设在该隔壁板上部,可保证在该隔离板关闭时,该通道不会有污染产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门安装在该冷却室上方,由保温材料密闭填充,该盖门与箱体外壳后部铰接,该盖门向上翻转打开该冷却室,将该废弃物倾落到该冷却室。当该冷却室内被注入该液态氮时,该盖门必须关闭并锁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废弃物处理,其特征在于,该液态氮气源包括液态氮贮罐和注入器,该贮罐固定在上该盖门的后部,该贮罐前端装有常闭闸阀,该注入器是由穿过该盖门的注入管和输送管所组成,该输送管连接该注入管和该控制装置,该注入管头部装有该喷射头,可有效地向外喷射该液态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安装在该盖门的上部,包括电磁阀和常闭闸阀,该电磁阀装在该输送管和该闸阀之间,在该电磁阀动作时,能打开该液态氮贮罐的闸阀门,安装在该盖门上的感应器可感应盖门的开启状态,控制板安装在该外壳体上用于操作该废弃物处理装置,当该门感应器感应到该盖门是开启状态时,该电磁阀就停止动作,即使是该控制板向该电磁阀发出了开通该液态氮贮罐出口阀门的指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门带有一个门锁,用来锁住该盖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器内至少有一种过滤材料,还设有一个降压器,过滤器由输气管和降压器与该冷却室排气阀连接,这样,在向该冷却室的该废弃物注入液态氮时,废弃物产生的气体经过该排气阀和该输气管被抽入到该过滤器内,该过滤器过滤掉该气体中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分由双路电机和连接在该隔板上的传动机构所组成,电机驱动的该传动机构,可使该隔离板向上或向下翻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加热气源,可采用UV灯或IR加热管,加热灯安装在灯箱内,灯箱带有许多通风孔,加强散热,该加热灯应靠近且设在该热室侧部的加热窗部位,使热量通过该加热窗传入该热室内以维持该热室的温度,该加热源带要带有一个排风扇,安装在该灯箱上部,将该灯箱内热气排出该装置外。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脱水装置由水箱、脱水泵和输水管组成、该输水管将该脱水泵、该热室上的该排水槽和该水箱连接起来,这样,在该废弃物分解过程中,脱水泵同时被启动,将该热室内该被加热的废弃物产生的该水蒸气和该废弃物内部的含水成分,通过该排水槽抽吸到该水箱,该粉状物质被收集在设在该热室内的可移动置物盘内。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废弃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外壳体,及放在箱体上部作为该冷却室的第一室和放在箱体下部分作为该热室的第二室,两室均采用保温材料制作,且该两室间的空隙须填充保温材料。
CNB981213677A 1998-07-24 1998-10-14 废弃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61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121,410 US6053957A (en) 1998-07-24 1998-07-24 Waste treatment process and device thereof
US121,410 1998-07-24
US121410 1998-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3110A CN1243110A (zh) 2000-02-02
CN1136169C true CN1136169C (zh) 2004-01-28

Family

ID=22396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2136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6169C (zh) 1998-07-24 1998-10-14 废弃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053957A (zh)
CN (1) CN1136169C (zh)
TW (1) TW4090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8141A (zh) * 2016-04-01 2016-05-25 云南新财富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环保的液氮冰葬尸体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8421818A (zh) * 2018-04-28 2018-08-21 乌鲁木齐新晟明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垃圾预处理工艺
CN113617118A (zh) * 2021-08-12 2021-11-09 任福明 一种医疗真空系统灭菌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46902A (en) * 1937-08-30 1939-02-14 Martin William Method of treating peat
US3524417A (en) * 1968-03-29 1970-08-18 Ralph Stone Method for combusting refuse and other organic material
DE2303140C2 (de) * 1973-01-23 1975-02-13 L. & C. Steinmueller Gmbh, 5270 Gummersbach Verfahren zur Vorbehandlung von Industrieabfällen
NL7400717A (zh) * 1973-01-23 1974-07-25
US3864840A (en) * 1973-07-16 1975-02-11 Matthews Jr Donnell R Lyophilic waste disposal
US3985086A (en) * 1975-06-09 1976-10-12 The Raymond Lee Organization, Inc. Freezer, vacuum, ove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US4355521A (en) * 1980-09-19 1982-10-26 Tsai Yun Ting Refrigerator-oven complex
US5337581A (en) * 1990-03-08 1994-08-16 Gene Lott Refrigerated waste container with germicidal lamp
US5614107A (en) * 1995-10-13 1997-03-25 Enviro-Tech-2000, Inc. Method of freeze drying sewage slu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9079B (en) 2000-10-21
CN1243110A (zh) 2000-02-02
US6053957A (en) 2000-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54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organic waste and organic material obtained by the treatment method
CA2842752C (en) Pressurized screw system using air locks for waste disposal
CN203737706U (zh) 固定式高温高压干化法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
CN112517599B (zh) 一种医疗废物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8620414A (zh) 一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CN104649729A (zh) 一种生活垃圾降解设备
CN201235101Y (zh) 医疗废物全自动一体化高温蒸汽处理装置
CN1136169C (zh) 废弃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5918616U (zh) 一种有机易腐垃圾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13843265A (zh) 一种船用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4079816U (zh) 一种生活垃圾降解设备
CN214781877U (zh) 一种有机垃圾处理系统
CN104831792A (zh) 智能厕所
US2004010580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moval of harmful substance
WO2000004995A1 (en) Waste treatment process and device thereof
CN202359072U (zh) 一种垃圾裂解净化设备
JP2013085926A (ja) 殺菌破砕供給装置
CN200970358Y (zh) 消毒灭菌车
EP155178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osting waste with recirculation of air and gaseous materials and collection of liquid
CN202045124U (zh) 等离子体医疗固体废物就地处置装置
CN102189095B (zh) 等离子体医疗固体废物就地处置装置
KR100315368B1 (ko) 음식물쓰레기 발효저장장치
CN207483627U (zh) 厨余垃圾处理系统设备
KR20100106813A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46617A (zh) 智能厕所自动化处理系统和智能厕所自动化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ERCKX WORLD TECHNOLOGY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TIANYU

Effective date: 200108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10809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after: Max World Technology In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Chen Tiany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