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5305A -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5305A
CN113615305A CN202080023226.7A CN202080023226A CN113615305A CN 113615305 A CN113615305 A CN 113615305A CN 202080023226 A CN202080023226 A CN 202080023226A CN 113615305 A CN113615305 A CN 113615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32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大辉
草岛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15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53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该通信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的终端ID;和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设备、基站、通信方法和通信程序。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通信性能以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形式显著提高。此外,近年来,正在对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性能的通信技术进行研究。例如,在诸如NR(新无线电)的下一代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中,为了实现通信延迟的进一步减小,正在考虑引入两步随机接入过程。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P-182894,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Senachips,“针对NR的两步RACH”,3GPP TSG RAN Meeting#82,意大利索伦托,2018年12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仅通过引入新的通信技术,并不一定实现通信性能的提高。例如,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常规的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3在初始步骤本身中被发送。但是,消息3可能无法成功发送。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通信设备最终必须使用常规的随机接入过程。结果,有可能无法实现高水平的通信性能。
就这一点而言,在本申请中,提出了能够实现高水平的通信性能的通信设备、基站、通信方法和通信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通信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管理设备的示例性配置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基站设备的示例性配置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中继设备的示例性配置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例性配置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无线电帧的配置的图。
图7是示出LTE中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8是图示NR中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有关的参数集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NR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NOMA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用NOMA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接收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初始连接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
图20是示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
图21是示出两步骤随机接入过程的图。
图22是示出收发操作(基于许可)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3是示出收发操作(配置许可)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4是示出收发操作(下行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连接操作的示例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此外,在本书面描述和附图中,有时通过在相同的附图标记上添加不同的编号来区分具有实际上相同的功能配置的组成元件。例如,在必要时,将具有实际上相同的功能配置的多个构成元件区别为终端设备401、402和403。然而,当不必将具有实际上相同的功能配置的多个构成元件彼此区别开来时,它们仅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例如,当终端设备401、402和403不需要彼此特别区分时,它们被简称为终端设备40。
按以下顺序给出本申请的说明。
1.首先
2.通信系统的配置
2-1.通信系统的整体配置
2-2.管理设备的配置
2-3.基站设备的配置
2-4.中继设备的配置
2-5.终端设备的配置
2-6.无线电帧的配置
3.关于NOMA
4.通信系统的基本运作
4-1.初始连接操作
4-2.随机接入过程
4-3.收发操作(基于许可)
4-4.收发操作(配置许可)
4-5.收发操作(下行链路)
5.没有ID分配的信号处理
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
5-2.使用终端中保持的不同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5-3.根据关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的信息来产生公共识别信息
5-4.基于从基站设备发送的附加信息的公共识别信息的生成
5-5.根据先前获得的终端ID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5-6.将零值视为公共识别信息
5-7.从终端设备向基站设备隐式通知公共识别信息
5-8.从终端设备向基站设备明确通知公共识别信息
5-9.省略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
5-10.示例性序列
5-11.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使用公共识别信息
5-12.生成的公共识别信息与其它终端的公共识别信息冲突的情况
5-13.关于小区ID
6.变型示例
6-1.与操作有关的变型示例
6-2.其它变型示例
7.总结
<<1.首先>>
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正在研究诸如LTE(长期演进)和NR(新无线电)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LTE和NR是蜂窝通信技术的类型,并且由于蜂窝地提供基站覆盖的多个区域而使得能够进行终端设备的移动通信。
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LTE”包括LTE-A(LTE-Advanced),LTE-A Pro(LTE-Advanced Pro)和EUTRA(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此外,假定“NR”包括NRAT(新无线电接入技术)和FEUTRA(进一步的EUTRA)。同时,单个基站可以被配置为管理多个小区。在以下说明中,将与LTE兼容的小区称为LTE小区,将与NR兼容的小区称为NR小区。
NR代表下一代LTE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即代表第五代RAT)。NR是一种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处理各种用例,包括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大型机类型通信)和URLL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正在研究NR,目的是建立一个与上述用例中的使用情况、要求和布局情况兼容的技术框架。
在NR中,为了进一步减少通信延迟,正在研究两步随机接入过程。在终端设备与小区(基站设备)建立初始连接的情况下,使用随机接入过程。在传统的LTE中,例如,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这导致了延迟。如果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在两个步骤中完成,则有望显著降低延迟。
尽管稍后在<4-2.随机接入过程>中详细说明,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常规的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3在初始步骤(消息A)本身中被发送。但是,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下,消息3的发送可能会失败。
例如,在常规的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例如,为了确保与所关注小区中的其它终端设备的通信的相关性不变得更高,在消息3的发送信号处理中使用该其它终端设备的唯一终端ID(例如,C-RNTI: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ID)。这里,发送信号处理意味着例如后文<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中说明的加扰。例如,在常规的四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的终端ID在第二步中由相应的基站设备分配(作为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后的随机接入响应)。因此,自然地,一旦从终端设备接收到消息3,基站设备就能够识别终端设备的终端ID。因此,基站设备能够使用终端ID对已经在终端设备中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例如加扰)的消息3进行解码。
但是,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消息3在初始步骤中被发送(消息A)。因此,根据情况,终端设备需要在被基站设备分配了终端ID之前发送消息3。结果,终端设备不具有由基站设备共同识别的终端ID,并且尽管需要发送消息3,但是最终可能无法发送消息3。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能无法使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这迫使终端设备使用常规的4步随机接入过程,因此不能实现延迟的减小。
在这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该问题以以下方式解决。
例如,相关终端设备获得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该终端ID使基站设备能够识别多个终端标识符,该多个终端标识符与基站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作为示例,终端设备获得已经拥有的并且可以被基站设备识别为有关终端设备的信息(例如,关于终端设备用于将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基站设备的资源的信息)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然后,终端设备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基站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
以这种方式生成的公共识别信息是由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共同识别的信息。例如,假设关于随机接入前导码(以下简称为前导码)的资源的信息表示“预定信息”。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初始步骤,基站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前导码的发送。在该阶段,基站设备能够识别终端设备在发送前导码中使用了哪些资源(例如,识别出使用了哪个前导码索引)。因此,例如,基站设备可以预先与终端设备共享生成标准,该生成标准指示从关于前导码的资源的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方式;然后,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可以使用关于前导码的资源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
因此,即使终端设备使用公共识别信息对消息3进行加扰,基站设备也能够使用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对加扰的消息3进行解码。结果,终端设备能够使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来执行对基站设备的随机接入,并且有可能实现延迟的减小。因此,在通信系统中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通信性能。
至此,参照两个两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示例给出了关于本实施例的概述的说明。但是,在终端设备在数据发送时不具有“信号处理所需的ID”的其它情况下(例如,在RRC IDLE状态的情况下或在RRC无效状态期间配置许可的情况下),两步随机接入面临的上述问题也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出现。这里,“信号处理中所需的ID”的示例包括小区ID、终端ID(例如,C-RNT1)以及从上层分配的加扰ID。同样在终端设备在数据发送时不具有“信号处理中所需的ID”的其它情况下,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也是适用的。作为将本实施例应用于这种情况的结果,可以在通信系统中实现更高水平的通信性能。
到目前为止,已经给出了关于本实施例的概述的说明。下面给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详细说明。
<<2.通信系统的配置>>
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设备,并且可以与终端设备建立无线电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中包括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两步随机接入来建立初始连接。这里,两步随机接入是指将常规的四步随机接入(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分为两步的随机接入。在两步随机接入中,在初始步骤中执行前导码的发送和消息3的发送,而在下一步中执行消息2和消息4的发送。关于两步随机接入,稍后在<4-2.随机接入过程>中给出详细说明。
此外,包括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中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能够执行配置许可发送。配置许可发送意味着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未从其它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接收动态资源分配(许可),而是使用其它通信设备预先指定的可用频率和时间资源中的合适资源进行发送。关于配置许可发送,稍后在<4-4.收发操作(已配置许可)>中给出详细说明。
下面给出通信系统1的配置的具体说明。
<2-1.通信系统的整体配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示例性配置的图。通信系统1是向终端设备提供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通信系统1是其中使用诸如LTE或NR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包括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中继设备30以及终端设备40。在通信系统1中,作为构成通信系统1的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之间的协调操作的结果,可以将能够进行移动通信的无线电网络提供给用户。在本实施例中,无线电网络配置有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和核心网CN。同时,无线电通信设备是配备有无线电通信功能的设备;并且,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基站设备20、中继设备30以及终端设备40是无线电通信设备。
通信系统1可以包括多个管理设备10、多个基站设备20、多个中继设备30和多个终端设备40。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通信系统1包括作为管理设备10的管理设备101和102。此外,通信系统1包括作为基站设备20的基站设备201、202和203。此外,通信设备1包括作为中继设备30的中继设备301和302。此外,通信设备1包括作为终端设备40的终端设备401、402和403
同时,可以认为图1所示的设备是具有逻辑含义的设备。即,可以使用虚拟机(VM)、容器和docker来实现图1所示的某些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可以安装在相同的物理硬件中。
同时,LTE基站有时被称为eNodeB(演进节点B)或eNB。此外,NR基站有时称为gNodeB或gNB。在LTE和NR中,终端设备(也称为移动站,移动站设备或终端)也称为UE(用户装备)。此外,终端设备是通信设备的一种,并且也被称为移动站、移动站设备或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诸如移动终端之类的具有便携性的移动体设备(终端设备),而且包括安装在建筑物或移动对象中的设备。可替代地,结构或移动对象本身可以被视为通信设备。此外,通信设备的概念不仅包括终端设备,而且还包括基站设备和中继设备。通信设备是一种处理设备和一种信息处理设备。此外,换句话说,通信设备也可以称为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
[管理设备]
每个管理设备10是管理无线电网络的设备。例如,每个管理设备10是管理基站设备20的通信的设备。例如,每个管理设备10是充当MME(移动性管理实体)、AM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或SMF(会话管理功能)的设备。
管理设备10与网关设备一起构成核心网CN。核心网CN例如是由诸如移动网络载波的预定实体(代理)拥有的网络。例如,核心网CN是EPC(演进分组核心)或5GC(5G核心网)。同时,预定实体可以是与使用,操作和/或管理基站设备20的实体相同或不同的实体。
同时,管理设备10也可以被配置为具有网关功能。例如,如果核心网是EPC,则每个管理设备10可以被配置为用作S-GW或P-GW。如果核心网是5GC,则每个管理设备10可以配置为充当UPF(用户平面功能)。同时,管理设备10不必一定是构成核心网CN的设备。例如,假设核心网CN是W-CDMA(宽带码分多址)或cdma2000(码分多址2000)的核心网。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管理设备10可以是用作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设备。
每个管理设备10连接到多个基站设备20中的每一个,并且管理基站设备20的通信。例如,关于每个终端设备40,管理设备10获得并管理关于该终端设备40所连接的基站设备(或小区)以及关于该终端设备40所存在的基站设备(或小区)的信息。在此,小区可以是pCell(主小区)或sCell(次小区)。每个小区可以具有可由终端设备40使用的不同的无线电资源(例如,频道或分量载波)。此外,单个基站设备可以提供多个小区。
[基站设备]
基站设备20是与终端设备4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基站设备20是一种通信设备。例如,每个基站设备20是等效于无线电基站(基站、节点B、eNB或gNB)或无线电接入点的设备。备选地,基站设备20可以是无线电中继站。另外备选地,基站设备20可以是被称为RRH(Remote Radio Head,远程无线电头)的光扩展设备。另外备选地,基站设备20可以是FPU(Field Pickup Unit,场拾取单元)等接收站设备。仍然备选地,基站设备20可以是根据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或空分复用来提供无线电接入线和无线电回程线的IAB(集成接入和回程)施主节点或IAB中继节点。
同时,基站设备20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蜂窝通信技术或者可以是无线LAN技术。当然,基站设备20中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不限于这样的技术,并且也可以使用其它无线电接入技术。因此,基站设备20所使用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是LPWA(低功率广域)通信技术。这里,LPWA通信意味着与LPWA标准兼容的通信。LPWA标准的示例包括ELTRES、ZETA、SIGFOX、LoRaWAN和NB-Iot。当然,LPWA标准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还可以使用一些其它LPWA标准。除此之外,基站设备20中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使用毫米波的无线电通信。替代地,基站设备20中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者可以是使用红外光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
基站设备20还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执行与终端设备40的NOMA通信。这里,NOMA通信意味着使用非正交资源执行的通信(发送、或接收、或者发送和接收两者)。关于非正交资源,将在后面给出解释。此外,每个基站设备20可以被配置为还能够执行与其它基站设备20和中继设备30的NOMA通信。
此外,基站设备2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经由基站设备核心网接口(例如,S1接口)彼此通信。该接口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电接口。备选地,基站设备可以被配置为能够经由基站间设备接口(例如,X2接口或S1接口)彼此通信。该接口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电接口。
基站设备20可以由各种实体(代理)使用、操作和/或管理。在此,实体的可能示例包括移动网络载波(MNO)、移动虚拟网络载波(MVNO)、移动虚拟网络使能器(MVNE)、中立主机网络(NHN)、企业、教育机构(例如作为教育公司或自治教育委员会)、房地产管理公司(用于管理建筑物和公寓)和个人。
当然,用于使用、操作和/或管理基站设备20的代理不限于上述示例。基站设备20可以由单个业务载波安装和/或操作,或者可以由单个个人安装和/或操作。当然,用于基站设备20的安装/操作的代理不限于那些示例。例如,基站设备20可以由多个业务载波或多个个人联合安装/操作。备选地,基站设备20可以是由多个商业载波或多个个人使用的公用设施。在那种情况下,装备的安装和/或操作可以由不同于用户的第三方执行。
同时,基站设备(也称为基站)的概念不仅包括施主基站,而且包括中继基站(也称为中继站或中继站设备)。此外,基站的概念不仅包括配备有基站功能的结构,而且包括安装在该结构中的设备。
该结构的示例包括诸如高层建筑、房屋、钢塔、火车站设施、机场设施、港口设施和体育场的建筑物。但是,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建筑物,还包括非建筑结构,例如隧道、桥梁、水坝、墙或钢管;或包括起重机、大门或风车之类的设施。此外,结构的概念不仅包括陆地上(在狭义上高于地面)的结构或地下结构,还包括水上结构,例如码头或巨型浮标,或水下结构,例如海上观察设施。同时,换句话说,基站设备也可以称为处理设备或信息处理设备。
基站设备20可以是施主站或中继站。此外,基站设备20可以是固定站或移动站。移动站意味着被配置为具有便携性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在那种情况下,基站设备2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对象上的设备,或者可以是移动对象本身。例如,可以将具有便携性的中继站设备视为代表移动站的基站设备20。可替代地,最初具有移动能力并且配备有基站设备的功能(至少基站设备的某些功能)的诸如车辆、无人机或智能手机之类的设备等同于代表移动站的基站设备20。
在此,移动对象可以是诸如智能电话或蜂窝电话之类的移动终端。可替代地,移动对象可以是在陆地上(在狭义上高于地面)移动的移动对象(例如,诸如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铁路火车或磁悬浮火车的车辆);或可以是在地下移动(例如,通过隧道)的移动对象(例如地下铁路)。
可替代地,该移动对象可以是在水上移动的移动对象(例如,诸如客船、货运船或气垫船的船);或可以是在水下移动的移动对象(例如,注入潜水船的潜艇、水下航行器或无人水下航行器)。
仍然可替代地,该移动对象可以是在大气中移动的移动对象(例如,诸如飞行器、飞艇或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飞行器);或可以是在外部空间中移动的移动对象(例如,人造卫星、航天器、空间站或探测车之类的人造天体)。换句话说,可以将在外部空间中移动的移动对象称为空间移动对象。
基站设备20可以是安装在地面上的地面基站设备(地面站)。例如,基站设备20可以是安装在地面上的结构中的基站设备,或者可以是安装在在地面上移动的移动对象中的基站设备。更具体地,基站设备20可以被配置具有安装在诸如建筑物的结构上的天线以及连接至该天线的信号处理设备。当然,结构或移动对象本身可以代表基站设备20。这里,“在地面上”不限于暗指陆地上(在狭义上是在地上),而在广义上的在地上还包括地下、水上和水下。此外,基站设备20不限于地面基站设备。备选地,基站设备20可以是能够在空中或空间中漂浮的非地面基站设备(非地面站点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可以是飞行器站设备或卫星站设备。
飞行器站设备是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能够在大气中漂浮的飞行器。因此,飞行器站设备可以是安装在飞行器上的设备,也可以是飞行器本身。飞行器的概念不仅包括比空气重的飞行器(例如飞机或滑翔机),还包括比空气轻的飞行器(例如飞艇)。此外,飞行器的概念不仅包括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或比空气轻的飞行器,而且包括旋风飞机,例如直升机或旋翼飞机。同时,飞行器站设备(或安装有飞行器站设备的飞行器)也可以是无人驾驶飞行器,例如无人机。
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概念还包括无人驾驶飞行器系统(UAS)和系留式UAS。此外,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概念还包括比空气轻的UAS(LTA UAS)和比空气重的UAS(HTA UAS)。此外,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概念还包括高空UAS平台(HAP)。
卫星站设备是能够在外太空中漂浮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卫星站设备可以是安装在诸如人造卫星之类的空间移动对象中的设备,也可以是空间移动对象本身。代表卫星站设备的卫星可以是低地球轨道(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对地静止地球轨道(GEO)卫星或高椭圆轨道(HEO)卫星。当然,卫星无线电设备可以是安装在LEO卫星、MEO卫星、GEO卫星或HEO卫星中的设备。
基站设备20的覆盖范围可以在从诸如宏小区之类的大小区到诸如微微小区之类的小小区的范围内。当然,基站设备20的覆盖范围可以是诸如毫微微小区之类的极小的小区。此外,基站设备20可以具有波束形成能力。在那种情况下,基站设备20可以具有在逐个波束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区或服务区域。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基站设备201连接到中继设备301,并且基站设备202连接到中继设备302。因此,基站设备201能够经由中继设备301执行与终端设备40的间接无线电通信。以相同的方式,基站设备202能够经由中继设备302进行与终端设备40的间接无线电通信。
[中继设备]
中继设备30是代表基站的中继站的设备。中继设备30是基站设备的一种。换句话说,中继设备可以称为中继基站设备(或中继基站)。中继设备30可以与终端设备40执行NOMA通信。中继设备30中继基站设备20和终端设备40之间的通信。中继设备3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其它中继设备30和基站设备20进行NOMA通信。中继设备30可以是地面基站设备或可以是非地面基站设备。中继设备30与基站设备20一起构成无线电接入网RAN。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40是执行与基站设备20或中继设备30的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终端设备40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设备(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PDA(个人数字助手)或个人计算机。可替代地,终端设备40可以是诸如配备有通信功能的专业相机的设备,或者可以是其中安装有诸如FPU(现场拾取单元)的通信设备的摩托车或移动中继车辆。再或者,终端设备40可以是M2M(机器对机器)设备或IoT(物联网)设备。
同时,每个终端设备4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执行与其它终端设备40的侧行链路通信。在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时,终端设备40可以利用诸如HARQ的自动重复技术。终端设备40还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与基站设备20和中继设备30执行NOMA通信。此外,终端设备4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在与其它终端设备40的通信(侧行链路)期间执行NOMA通信。此外,终端设备40可以被配置为能够执行与其它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中继设备30和其它终端设备40)的LPWA通信。除此之外,终端设备40所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是使用毫米波的无线电通信。备选地,终端设备40使用的无线电通信(包括侧行链路通信)可以是使用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通信或者可以是使用红外光或可见光的无线电通信(光学无线)。
同时,终端设备40可以是移动对象设备。在此,移动对象设备是具有便携性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40可以是安装在移动对象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或者可以是移动对象本身。例如,终端设备40可以是在道路上移动的诸如汽车、公交车、卡车或摩托车的车辆;或者可以是安装在这种车辆中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可替代地,该移动对象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可以是在陆地上(在狭义上高于地面)移动,或者在地下移动,或者在水上移动或者在水下移动的移动对象。仍然可替代地,移动对象可以是在大气中移动的诸如无人机或直升机的移动对象;或者可以是诸如在外太空中移动的人造卫星的移动对象。
终端设备40可以建立连接并且与多个基站设备或多个小区同时执行通信。例如,当单个基站设备通过多个小区(例如pCell和sCell)支持通信区域时,可以根据载波聚合(CA)技术或双连接(DC)技术或多连接(MC)技术将这些小区捆绑在一起,以便能够在基站设备20和终端设备40之间进行通信。或者,根据CoMP(协作多点发送和接收)技术,终端设备40可以经由那些基站设备20的小区与多个基站设备20通信。
终端设备40不必一定是人直接使用的设备。即,终端设备40可以是安装在工厂的机器中的传感器,如所谓的MTC(机器类型通信)的情况。备选地,终端设备40可以是M2M(机器对机器)设备或IoT(物联网)设备。再或者,终端设备40可以是配备有中继通信功能的设备,如D2D(设备到设备)或V2X(车辆到一切)所示。再或者,终端设备40可以是在无线电回程中使用的称为CPE(客户端场所准备)的设备。
下面给出构成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每个设备的配置的具体说明。在此,以下说明的每个设备的配置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每个设备的配置可以不同于以下说明的配置。
<2-2.管理设备的配置>
图2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管理设备10的示例性配置的图。管理设备10是管理无线电网络的设备。管理设备10包括通信单元11、存储器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图2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之不同。此外,管理设备10的功能可以通过将它们分散在多个物理上分开的配置中来实现。例如,可以使用多个服务器设备来配置管理设备10。
通信单元11是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通信单元11可以是网络接口,或者可以是网络连接接口。例如,通信单元11可以是诸如NIC(网络接口卡)的LAN(局域网)接口,或者可以是配置有USB主机控制器和USB端口的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此外,通信单元11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电接口。通信单元11用作管理设备10的通信单元。通信单元11在控制单元13的控制下与基站设备20通信。
存储器单元12是诸如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或硬盘之类的数据可读写存储器设备。存储器单元12用作管理设备10的存储器单元。例如,存储器单元12用于存储终端设备40的连接状态。例如,存储器单元12用于存储终端设备40的RRC(无线电资源控制)状态或ECM(EPS连接管理)状态。存储器单元12还可以用作用于存储终端设备40的位置信息的家庭存储器。
控制单元13是控制管理设备10的组成元件的控制器。例如,控制单元13使用诸如CPU(中央处理单元)或MPU(微处理单元)的处理器来实现。例如,当处理器使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存储在管理设备10的内部存储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时,实现控制单元13。可替代地,控制单元13可以使用诸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之类的集成电路来实现。这里,CPU、MPU、ASIC和FPGA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视为控制器。
<2-3.基站设备的配置>
下面给出基站设备的配置的说明。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基站设备20的示例性配置的图。这里,除了支持常规的4步随机接入过程(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3步随机接入过程(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之外,基站设备20还支持2步骤随机接入过程。另外,基站设备20能够与终端设备40进行NOMA通信。基站设备2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21、存储器单元22以及控制单元23。图3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能与此不同。而且,基站设备20的功能可以通过将它们分散在多个物理上分开的配置中来实现。
信号处理单元21是用于与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和中继设备3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21在控制单元23的控制下执行操作。此外,信号处理单元21与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法兼容。例如,信号处理单元21与NR和LTE兼容。除了与NR和LTE兼容之外,信号处理单元21还可以与W-CDMA和cdma2000兼容。此外,信号处理单元21与使用NOMA执行的通信兼容。有关NOMA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给出。
信号处理单元2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这里,信号处理单元2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211、多个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多个天线213。当信号处理单元21与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法兼容时,可以针对每种无线电接入方法分别配置信号处理单元21的组成元件。例如,接收处理单元211和发送处理单元212可以被分别配置用于LTE和NR。
接收处理单元211处理经由天线213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处理单元211包括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多重分离单元211b、解调单元211c和解码单元211d。
关于上行链路信号,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执行下变频,消除不必要的频率分量,控制放大电平,正交解调,转换为数字信号,消除保护间隔(循环前缀)以及根据快速傅立叶变换提取频域信号。多重分离单元211b从无线电接收单元211a输出的信号中分离诸如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和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之类的上行链路信道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解调单元211c通过针对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符号实施诸如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或QPSK(正交相移键控)之类的调制方法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单元211c可以替代地实现诸如16QAM(正交幅度调制)、64QAM或256QAM的调制方法。在那种情况下,星座上的信号点不必一定是等距的。在此,星座可以是非均匀星座(NUC)。解码单元211d对解调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编码位进行解码。然后,将解调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23。
发送处理单元212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处理单元212包括编码单元212a、调制单元212b、复用单元212c和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
编码单元212a根据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的编码方法对从控制单元23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212b根据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的预定调制方法对从编码单元212a输出的编码位进行调制。在那种情况下,星座上的信号点不必一定是等距的。在此,星座可以是非均匀星座。复用单元212c将每个信道的调制符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并将复用结果放置在预定资源元素中。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关于从复用单元212c接收的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无线电发送单元212d根据快速傅里叶变换、保护间隔(循环前缀)的添加、基带的数字信号的生成、到模拟信号的转换、正交调制、上变频、消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和功率放大来进行到时域的转换。然后,由发送处理单元212生成的信号被发送到天线213。
存储器单元22是诸如DRAM、SRAM、闪存或硬盘之类的数据可读写存储器设备。存储器单元22用作基站设备20的存储器单元。存储器单元22用于存储要通知终端设备的“与未连接状态下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关于未连接发送的信息)”。关于“与未连接状态下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关于未连接发送的信息)”,稍后将给出详细说明。
控制单元23是控制基站设备20的组成元件的控制器。例如,控制单元23使用诸如CPU(中央处理单元)或MPU(微处理单元)的处理器来实现。例如,当处理器使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存储在基站设备20的内部存储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时,实现控制单元23。可替代地,控制单元23可以使用诸如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之类的集成电路来实现。在此,CPU、MPU、ASIC和FPGA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视为控制器。
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23包括获取单元231、生成单元232、处理单元233、接收单元234和发送单元235。构成控制单元23的块(获取单元231至发送单元235)是指示控制单元23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被实现为软件块或被实现为硬件块。例如,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使用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单个软件模块,也可以是半导体芯片(裸片)上的单个电路块。当然,每个功能块可以是单个处理器或单个集成电路。因此,配置功能块的方法是任意的。
同时,控制单元23可以被配置为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关于构成控制单元23的块(获取单元231至发送单元235)的操作,稍后给出说明。此外,构成控制单元23的块的操作可以与构成终端设备40的控制单元的块的操作相同。稍后将给出对终端设备40的配置的说明。
<2-4.中继设备的配置>
下面给出中继设备30的配置的说明。图4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中继设备30的示例性配置的图。中继设备30可以与终端设备40执行NOMA通信。中继设备3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31、存储器单元32、网络通信单元33和控制单元34。图4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硬件配置可能与此不同。此外,中继设备30的功能可以通过将它们分散在多个物理上分开的配置上来实现。
信号处理单元31是用于与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和终端设备4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31在控制单元34的控制下执行操作。信号处理单元3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311、发送处理单元312和天线313。信号处理单元31、接收处理单元311、发送处理单元312和天线313的配置分别与基站设备20的信号处理单元21、接收处理单元211、发送处理单元212和天线213的配置相同。
存储器单元32是诸如DRAM、SRAM、闪存或硬盘之类的数据可读写存储器设备。存储器单元32用作中继设备30的存储器单元。存储器单元32的配置与基站设备20的存储器单元22的配置相同。
网络通信单元33是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33是诸如NIC之类的LAN接口。网络通信单元3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电接口。网络通信单元33用作中继设备30的网络通信单元。网络通信单元33在控制单元34的控制下与基站设备20通信。
控制单元34是控制中继设备30的组成元件的控制器。控制单元34的配置可以与基站设备20的控制单元23的配置相同。
<2-5.终端设备的配置>
下面给出终端设备40的配置的说明。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40的示例性配置的图。这里,终端设备40除了能够使用常规的4步随机接入过程(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3步随机接入过程(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之外,还能够使用2步随机接入过程。终端设备40可以与基站设备20和中继设备30执行NOMA通信。终端设备40包括信号处理单元41、存储器单元42、网络通信单元43、输入输出单元44和控制单元45。图5所示的配置是功能配置,并且硬件配置可以与之不同。此外,可以通过将终端设备40的功能分散在多个物理上分开的配置中来实现终端设备40的功能。
信号处理单元41是用于与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和中继设备3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41在控制单元45的控制下执行操作。信号处理单元41与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法兼容。例如,信号处理单元41与NR和LTE兼容。除了与NR和LTE兼容之外,信号处理单元41还可以与W-CDMA和cdma2000兼容。此外,信号处理单元41与使用NOMA执行的通信兼容。有关NOMA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给出。
信号处理单元41包括接收处理单元411、发送处理单元412和天线413。这里,信号处理单元41可以包括多个接收处理单元411、多个发送处理单元412和多个天线413。当信号处理单元41与多种无线电接入方法兼容时,可以针对每种无线电接入方法分别配置信号处理单元41的组成元件。例如,接收处理单元411和发送处理单元412可以被分别配置用于LTE和NR。
接收处理单元411处理经由天线413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处理单元411包括无线电接收单元411a、多重分离单元411b、解调单元411c和解码单元411d。
关于下行链路信号,无线电接收单元411a执行下变频,消除不必要的频率分量,控制放大电平,正交解调,转换为数字信号,消除保护间隔(循环前缀)以及根据快速傅立叶变换提取频域信号。多重分离单元411b从无线电接收单元411a输出的信号中分离出下行链路信道、下行链路同步信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下行链路信道是诸如PBCH(物理广播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和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之类的信道。解调单元211c通过针对下行链路信道的调制符号实施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的调制方法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在那种情况下,星座上的信号点不必一定是等距的。在此,星座可以是非均匀星座(NUC)。解码单元411d对解调的下行链路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然后,将解调后的下行链路数据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5。
发送处理单元412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处理单元412包括编码单元412a、调制单元412b、复用单元412c和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
编码单元412a根据诸如块编码、卷积编码或turbo编码的编码方法,对从控制单元45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单元412b根据诸如BPSK、QPSK、16QAM、64QAM或256QAM的预定调制方法对从编码单元412a输出的编码位进行调制。在那种情况下,星座上的信号点不必一定是等距的。在此,星座可以是非均匀星座。复用单元412c将每个信道的调制符号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并将复用的结果放置在预定资源元素中。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关于从复用单元412c接收的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例如,无线电发送单元412d根据快速傅里叶逆变换、保护间隔(循环前缀)的添加、基带的数字信号的生成、到模拟信号的变换、正交调制、上变频、消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和功率放大来执行到时域的变换。然后,由发送处理单元412生成的信号被发送到天线413。
存储器单元42是诸如DRAM、SRAM、闪存或硬盘之类的数据可读写存储器设备。存储器单元42用作终端设备40的存储器单元。这里,存储器单元42用于存储从基站设备20获得的“与未连接状态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关于未连接发送的信息)”。关于“与未连接状态的发送有关的信息(关于未连接发送的信息)”,稍后给出详细说明。
网络通信单元43是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例如,网络通信单元43是诸如NIC之类的LAN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可以是有线接口或无线电接口。网络通信单元43用作终端设备40的网络通信单元。网络通信单元43在控制单元45的控制下与其它设备通信。
输入输出单元44是用于与用户通信信息的用户界面。例如,输入输出单元44是使用户能够执行各种操作的操作单元,诸如键盘、鼠标、操作键或触敏面板。替代地,输入输出单元44是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设备。另外,输入输出部44可以是扬声器或蜂鸣器等音响设备。另外,输入输出单元44可以是诸如LED(发光二极管)灯的照明设备。输入输出单元44用作终端设备40的输入输出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操作单元或通知单元)。
控制单元45是控制终端设备40的组成元件的控制器。例如,控制单元45使用诸如CPU或MPU的处理器来实现的。例如,当处理器使用RAM作为工作区域来执行存储在终端设备40的内部存储器设备中的各种程序时,实现控制单元45。可替代地,可以使用诸如ASIC或FPGA的集成电路来实现控制单元45。这里,CPU、MPU、ASIC和FPGA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视为控制器。
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45包括获取单元451、生成单元452、处理单元453、接收单元454和发送单元455。构成控制单元45的块(获取单元451至发送单元455)是指示控制单元45的功能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被实现为软件块或被实现为硬件块。例如,每个功能块可以是使用软件(包括微程序)实现的单个软件模块,或者可以是半导体芯片(裸片)上的单个电路块。当然,每个功能块可以是单个处理器或单个集成电路。因此,配置功能块的方法是任意的。
同时,控制单元45可以被配置为与上述功能块不同的功能单元。关于构成控制单元45的块(获取单元451至发送单元455)的操作,稍后给出说明。此外,构成控制单元45的块的操作可以与构成基站设备20的控制单元23(即,获取单元231至发送单元235)的块的操作相同。
<2-6.无线电帧的配置>
下面给出的是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的无线电帧的配置的说明。
图6是示出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的无线电帧的配置的图。在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定义了以10ms的时间间隔配置的无线电帧。单个无线电帧配置有10个子帧。子帧的时间间隔为1ms。子帧配置有例如14个符号。在此,符号是例如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在LTE中,例如,七个符号构成单个时隙。在NR中,例如,14个符号构成单个时隙。给出关于LTE和NR中的子帧配置的以下说明。
[LTE中的子帧配置]
图7是示出LTE中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的图。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系统带宽意味着LTE小区的带宽。在资源网格中,多个网格中的每一个指示资源元素。单个资源元素在频率方向上具有一个子载波的大小,在时间方向上具有一个符号的大小。在LTE的情况下,单个时隙由多个符号定义。在单个时隙中,符号的数量取决于CP(循环前缀)的类型。CP的类型包括普通CP和扩展CP。在普通CP中,有七个符号组成单个时隙。在扩展CP中,有六个符号组成单个时隙。
资源块用于将特定的物理信道(例如,PDSCH或PUSCH)映射到资源元素上。单个资源块由频域中的预定数量的连续子载波和时域中的预定数量的连续符号定义。单个资源块中的符号数和子载波数(资源块带宽)是基于该小区中CP的类型、子载波间隔和/或更高层来确定的。例如,当普通CP是CP类型并且当子载波间隔等于15kHz时,在单个资源块中有七个符号和12个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单个资源块配置有(7×12)个资源元素。
在每个LTE小区中,在特定子帧中,使用预定参数。预定参数是例如与发送信号有关的参数(物理参数)。与发送信号有关的参数包括CP长度、子载波长度、单个子帧(预定持续时间)中的符号数量、单个资源块中的子载波数量(预定频率带宽)、多址接入方案、和信号波形。在LTE小区中,在预定持续时间(例如,子帧)期间,使用单个预定参数来生成链路信号(下行链路信号和上行链路信号)。
[NR中的帧配置]
图8是图示NR中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的图。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系统带宽表示NR小区的带宽。在NR小区的情况下,在预定持续时间(例如,子帧)期间,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即,在NR小区中,在预定持续时间内,使用一个或多个预定参数来生成链路信号。当使用多个预定参数时,使用那些预定参数产生的信号根据预定方法被复用。预定方法的示例包括FDM(频分复用)、TDM(时分复用)、CDM(码分复用)和SDM(空分复用)。
关于NR小区中的参数集的组合,可以预先定义多个组合作为参数集。图9是示出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有关的参数集的示例的图。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参数包括“子载波间隔”、分量载波的“最大带宽”、“CP长度类型”、每个子帧中的“符号数量”以及NR小区中每个资源块中的“子载波数量”。此外,“无线电帧长度”也可以被包括为参数。在此,“CP长度类型”是指在NR小区中使用的CP长度的类型。例如,CP长度类型1对应于LTE中的普通CP,并且CP长度类型2对应于LTE中的扩展CP。可以为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分别定义与NR个小区中的发送信号有关的参数集。而且,可以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独立地定义与NR小区中的发送信号有关的参数集。
在图9的示例中,参数集0用以下参数定义:15kHz(子载波间隔)、20MHz(最大带宽)、类型1(CP长度类型)、14(符号数量)、1ms(子帧长度)、10ms(无线电帧长度)和12(子载波数量)。此外,参数集1用以下参数定义:7.5kHz(子载波间隔)、1.4MHz(最大带宽)、类型1(CP长度类型)、70(符号数量)、10ms(子帧长度)、10ms(无线电帧长度)和24(子载波数量)。此外,参数集2用以下参数定义:30kHz(子载波间隔),80MHz(最大带宽),类型1(CP长度类型),7(符号数量),0.25ms(子帧长度),10ms(无线电帧长度)和6(子载波数量)。此外,用以下参数定义参数集3:15kHz(子载波间隔)、20MHz(最大带宽)、类型2(CP长度类型)、12(符号数量)、1ms(子帧长度)、10ms(无线电帧长度)和12(子载波数量)。
图10是图示NR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示例的图。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对使用参数集1、参数集0和参数集2生成的信号进行频分复用(FDM),以具有小区的带宽(系统带宽)。
《关于NOMA》
NR中正在研究的技术之一是非正交多址访问(NOMA)。在该技术中,除了使用正交资源之外,还使用非正交资源以提高频率使用效率。
正交资源的示例包括时间(例如,子帧、时隙和无线电帧);频率(例如,分量载波、子载波、子信道和资源块);和正交码。非正交资源的示例包括空间;电力;交织(例如,比特交织和符号交织);数据速率;和代码(例如,稀疏代码和扩散代码本)。在此,空间是指例如空间流、空间层、空间码本、天线或天线端口。同时,正交资源和非正交资源不限于以上给出的示例。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使用非正交资源进行的通信(发送、接收或发送和接收两者)称为NOMA通信。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使用非正交资源进行的发送称为NOMA发送,并且有时将使用NOMA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解码)称为NOMA接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能够在未连接状态下发送用户数据。如果使用NOMA发送以未连接状态发送用户数据,则可以进一步提高频率使用效率。
同时,在正交多址访问(OMA)中,例如,使用彼此正交的频率轴和时间轴来执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在那种情况下,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帧配置是根据子载波间隔来确定的,并且不可能使用等于或大于资源元素的数量的资源。相反,在非正交多路访问(NOMA)中,通过向彼此正交的频率轴和时间轴添加非正交轴(例如,交织图案轴、扩展图案轴、加扰图案轴、码本轴或功率轴)来确定帧配置。
以下是使用NOMA进行发送和接收的说明。
[发送设备中的非正交复用]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NOMA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图。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单个发送设备在非正交轴上复用发送信号,并发送它们。这里,发送设备是诸如基站设备20、中继设备30或终端设备40之类的通信设备。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单个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1)复用两个发送信号集。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在非正交轴上复用的所有资源具有相同的参数集。
同时,当例如终端设备40的控制单元45控制发送处理单元412时,实现如下所述的NOMA发送操作。或者,当例如基站设备20的控制单元23(例如,处理单元233和发送单元235)控制发送处理单元212时,实现以下说明的发送操作。
发送信号集表示例如由于对在通信设备中生成的一些或全部发送数据执行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而生成的信号。即,发送信号集表示已经经历了用于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一些或全部发送数据)。在此,发送数据表示与通信设备中出现的单个处理示例有关的数据。例如,发送数据表示与在通信设备中执行的各种程序(例如,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中出现的与单个发送作业有关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数据被分成多个数据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表示发送数据的发送单位(分割单位)的数据称为发送单位数据。在此,发送单位数据可以是单个IP分组或可以是单个传输块。当然,发送单位数据可以具有其它发送单位。传输块是例如HARQ(混合ARQ(自动重复请求))的纠错单位。例如,传输块是传输信道(传输层)中的数据块。同时,发送信号集可以是由于对传输块等发送单位数据进行信号处理而生成的信号(发送单位数据)。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发送信号集是在为了进行无线电通信,使用OFDM对诸如传输块之类的发送单位数据进行信号处理时获得的数据。
发送信号集(发送单位数据)可以由多个块或多个元素构成。例如,假设传输块代表发送信号集。在那种情况下,在发送信号集中,发送单位数据可以配置有多个资源块或资源元素。在以下说明的示例中,假设发送信号集由多个块构成。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发送信号集D10和D20由四个块(例如,资源块)构成。
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发送设备向每个发送信号集D10和D20应用对应的MA签名(多址签名)。MA签名代表与非正交复用有关的信息的一部分。在MA签名中,例如,包括交织模式、扩展模式,加扰模式、码本和功率分配。同时,MA签名可以简称为模式或索引。例如,MA签名可以是先前说明的NOMA发送中使用的模式或索引的标识符;或可以代表图案本身。在以下说明中,将MA签名应用于预定的发送信号集被称为使用MA签名的NOMA发送操作。使用MA签名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包括将映射到预定正交资源上的预定发送信号集转换为使用MA签名所指示的非正交资源可发送的发送信号集。
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1的控制单元45)执行在发送信号集D10中使用MA签名#0的NOMA发送操作,并执行在发送信号集D20中使用MA签名#1的NOMA发送操作。MA签名#0和#1是兼容的非正交资源。例如,假设功率分配表示MA签名(即,功率轴表示非正交轴)。在那种情况下,MA签名#0可以是指示将预定发送信号集转换成具有较低电功率(例如,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的电功率)的发送信号集的信息。此外,MA签名#1可以是指示将预定发送信号集转换成具有较高电功率(例如,等于或高于第一阈值且等于或小于第二阈值的电功率)的发送信号集的信息。发送设备在相同的频率资源和相同的时间资源上复用MA签名后应用信号。例如,发送设备在相同的正交资源上执行发送信号集D11和D21的非正交复用,所述发送信号集D11和D21是由于执行NOMA发送操作而生成的。然后,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1的发送单元455)将已经经历了非正交复用的信号发送到天线端口。
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发送设备执行两个发送信号的复用。然而,可以存在三个或更多个由发送设备复用的发送信号。此外,每个发送信号集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接收设备,或者所有发送信号可以对应于相同的接收设备。在此,接收设备是指诸如基站设备20、中继设备30或终端设备40之类的通信设备。
另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发送设备对具有相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进行复用。然而,替代地,发送设备可以执行具有不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的复用。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具有不同参数集的两个发送信号集被复用。更具体地,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1的控制单元45)执行使用分别对应于发送信号集D10和D30的MA签名(MA签名#0和#1)的NOMA发送操作。发送信号集D30和D40是具有不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然后,发送设备在相同的正交资源上执行作为执行NOMA发送操作的结果而生成的发送信号集D11和D31的非正交复用。随后,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1的发送单元455)将已经经历了非正交复用的信号发送到天线端口。
[传播信道中的非正交复用]
在图12和13所示的示例中,多个发送信号集在发送设备中经受非正交复用。可替代地,可以在传播信道中对多个发送信号集进行非正交复用。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用NOMA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图。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多个发送设备的发送信号在传播信道中经历非正交复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1和402)发送多个发送信号集,或者可以从单个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1)的不同天线发送多个发送信号集。在下面的说明中,假设从不同的发送设备发送两个发送信号集。当然,两个发送信号集可以从单个发送设备发送。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从不同的天线发送两个发送信号集。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发送设备之一(例如,终端设备401)执行NOMA发送操作,其中在发送信号集D10中使用MA签名#0。其它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2)执行NOMA发送操作,其中在发送信号集D20中使用MA签名#1。MA签名#0和#1是兼容的非正交资源。在MA签名中,例如,包括交织模式、扩展模式、加扰模式、码本和功率分配。MA签名后应用发送信号集D11和D21在相同频率资源和相同时间资源上发送,并且通过传播信道被复用。
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具有相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被复用。可替代地,具有不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也可以被复用。
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发送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具有不同参数集的两个发送信号集被复用。更具体地,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发送设备之一(例如,终端设备401)执行NOMA发送操作,其中在发送信号集D10中使用MA签名#0。其它发送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2)执行NOMA发送操作,其中在发送信号集D30中使用MA签名#1。发送信号集D10和D30是具有不同参数集的发送信号集。而且,MA签名#0和#1是兼容的非正交资源。MA签名后应用发送信号集D11和D31在相同频率资源和相同时间资源上被发送,并且通过传播信道被复用。
图1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执行的NOMA接收操作的示例的说明图。当基站设备20的控制单元23控制接收处理单元211时,实现下面说明的NOMA接收操作。或者,例如,当终端设备40的控制单元45(例如,接收单元454)控制接收处理单元411时,实现下面说明的NOMA接收操作。
如图17所示,在多个发送信号在相同频率资源和相同时间资源上被复用的状态下接收接收信号。为了对复用的发送信号集进行解码,接收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1)基于在发送设备中使用的MA签名来执行NOMA接收操作(例如,信道均衡和干扰信号消除等操作)。结果,接收设备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检索期望的信号。在图17所示的示例中,接收设备使用接收信号中的MA签名#0和#1来执行NOMA接收操作,并且检索发送信号集D10和D30。同时,如果使用相同的MA签名来执行复用,则复用信号之间的干扰的影响增加,并且变得难以解码信号。因此,基站设备20对MA签名进行调度,以使MA签名不重复。
如上所述,在NOMA发送中,需要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共享在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中应用的MA签名,并且必须不重复地应用MA签名。同时,在以下说明中,资源(无线电资源)的概念也被假定为包括MA签名。因此,有时将包括频率、时间和MA签名的资源称为多路访问资源(MA资源)。而且,仅包括频率/时间的资源有时被称为多路访问物理资源(MA物理资源)。
<<4.通信系统的基本操作>>
<4-1.初始连接操作>
下面给出关于通信系统1的基本操作的说明。首先,给出关于初始连接操作的说明。进行初始连接操作以将终端设备40的无线电连接状态从未连接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未连接状态例如是RRC_IDLE状态或RRC_INACTIVE状态。在此,RRC_IDLE状态表示终端设备未连接至任何小区(或任何基站设备)的空闲状态,也称为空闲模式。RRC_INACTIVE状态是在NR中新定义的无线电连接状态,它指示非活动状态。因此,RRC_INACTIVE状态也称为非活动模式。同时,未连接状态还可以包括闪电模式。连接状态是例如终端设备已经与小区(或基站设备)建立连接的RRC_CONNECTED状态,也被称为连接模式。
图18是用于说明初始连接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因此,下面参考图18说明初始连接操作。当例如终端设备40的电源被接通时,执行初始连接操作。
首先,处于未连接状态的终端设备40执行小区搜索。在本实施例中,搜索包括同步信号的检测和PBCH解码。在终端设备40中,接收单元454检测小区的同步信号(步骤S101)。基于检测到的同步信号,接收单元454在小区和下行链路之间执行同步。在下行链路中建立了同步之后,接收单元454尝试对PBCH进行解码,并且获得表示系统信息的一部分的MIB(主信息块)(步骤S102)。
系统信息表示用于通知发送系统信息的小区中的设置的信息。系统信息包含例如与小区接入有关的信息,与小区选择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其它RAT和其它系统有关的信息。此外,在系统信息中,包括MIB和SIB(系统信息块)。MIB表示关于在接收SIB中所需的物理层的信息,并且表示具有由PBCH通知的固定的有效载荷大小的信息。MIB包括一些系统帧号;包括至少关于针对广播SI消息的初始连接、寻呼和子载波间隔的SIB1、Msg.2/4的信息;包括有关子载波偏移的信息;包括有关DMRS类型A的位置的信息;包括至少用于SIB1的PDCCH设置;包含有关禁止的小区的信息;并包含有关频率内重选的信息。SIB代表除了MIB之外的系统信息,并且使用PDSCH来通知。
同时,系统信息可以分类为第一类型系统信息、第二类型系统信息和第三类型系统信息。第一类型系统信息和第二类型系统信息包含与访问小区有关的信息、与获取其它系统信息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小区选择有关的信息。MIB中包括的信息代表第一类型系统信息。此外,在SIB中,SIB1中包括的信息代表第二类型系统信息。剩余系统信息表示第三类型系统信息。
终端设备40的获取单元451基于MIB(即,基于第一类型系统信息)获取第二类型系统信息(步骤S103)。如上所述,第二类型系统信息由SIB1和SIB2配置。SIB1包括以下内容:与小区选择有关的信息;与小区接入有关的信息;与连接建立失败控制有关的信息;SIB1以外的系统信息的调度信息;以及服务小区的设置。在服务小区的设置中,包括该小区特有的参数;并且包括下行链路设置、上行链路设置和TDD设置信息。在上行链路设置中,包括RACH设置。
同时,如果获取单元451不能获取建立链路所需的系统信息,则终端设备40的控制单元45确定禁止访问相关小区。例如,当不能获得第一类型系统信息时,控制单元45确定禁止访问相关小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45结束初始连接操作。
如果有可能获得系统信息,则控制单元45基于第一类型系统信息和第二类型系统信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步骤S104)。随机接入过程也称为RACH过程(随机接入信道过程)或RA过程。一旦随机接入过程完成,终端设备40就从未连接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4-2.随机接入过程>
下面给出的是随机接入过程的说明。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目的是执行从空闲状态到连接状态(或非活动状态)的“RRC连接建立”,并发出“状态转换请求”以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此外,随机接入过程还用于发出“调度请求”以请求在上行链路数据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并且还用于发出“定时提前调整”以用于调整上行链路的同步。除此之外,在发出“按需SI请求”以请求未发送的系统信息的情况下;在执行“波束恢复”以恢复断开的波束连接的情况下;并且在执行“切换”以改变连接的小区的情况下,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RRC连接建立”是当终端设备40根据通信量的发生建立与基站设备的连接时执行的操作。更具体地,“RRC连接建立”是其中将与连接有关的信息(例如,UE上下文)从基站设备发送到终端设备40的操作。使用由基站设备指定的预定通信设备标识信息(例如,C-RNT1)来管理UE上下文。在完成“RRC连接建立”之后,终端设备40从空闲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或者从空闲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
“状态转换请求”是其中终端设备40根据通信量的发生请求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的操作。通过切换到连接状态,终端设备40变得能够与基站设备进行单播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调度请求”是终端设备40根据通信量的发生来请求要在上行链路数据发送中使用的资源的操作。当接收到该调度请求而没有任何障碍时,基站设备将PUSCH资源分配给通信设备。同时,也使用PUCCH发布该调度请求。
“定时提前调整”是用于调整由于传播延迟而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发生的错误的操作。终端设备40在调整后的定时将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到下行链路帧。结果,基站设备变得能够识别与终端设备40的传播延迟,并且能够使用消息2向终端设备40指示关于定时提前的值。
“按需SI请求”是这样的操作,当在终端设备40中由于系统信息开销而尚未发送的系统信息变得必要时,向基站设备发出用于发送系统信息的请求。
“波束恢复”是这样的操作,在建立波束之后,当由于终端设备40的移动或由于其它对象对通信路径的阻塞而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时,发出恢复请求。在接收到该请求之后,基站设备尝试使用不同的波束与终端设备40建立连接。
“切换”是这样的操作,其中伴随着由于终端设备40的移动引起的无线电波环境的变化,将连接从当前连接的小区(服务小区)切换到相邻小区。终端设备40在从基站设备20接收到切换命令时,向在该切换命令中指定的相邻小区发出连接请求。
随机接入过程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首先,给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解释。
同时,在下面说明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假设通信系统1支持LTE作为RAT。然而,以下说明的随机接入过程也适用于通信系统1所支持的RAT不是LTE的情况。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在终端设备40的主动下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图19是示出了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如图19所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从终端设备4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开始的4步过程。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的发送,随机接入响应(Msg2)的接收,消息(Msg3)的发送以及有关竞争解决的消息(Msg4)的接收。
首先,终端设备40从多个预定前导码序列中随机选择要使用的前导码序列。然后,终端设备40将包括所选择的前导码序列(Msg1: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消息发送到表示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设备(步骤S201)。这里,基站设备20可以是非地面基站设备,也可以是地面基站设备。在下面的说明中,假定终端设备40向其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基站设备20是地面基站设备。使用PRACH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基站设备20中,控制单元23在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码后,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Msg2)。使用例如PDSCH来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因此,终端设备40接收从基站设备20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Msg2)(步骤S202)。随机接入响应包括基站设备20可以接收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且包括与那些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对应的UL(上行链路)的资源(以下称为上行链路许可)。此外,随机接入响应包括TC-RNTI(临时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该TC-RNTI表示由基站设备20临时为其分配的终端设备40的唯一标识符。
终端设备40在从基站设备20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确定在接收到的信息中是否包含在步骤S201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如果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则终端设备40从包括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上行链路许可中提取与在步骤S201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然后,终端设备40使用根据提取的上行链路许可而调度的资源,发送UL消息(Msg3:调度的发送)(步骤S203)。在此,使用PUSCH发送消息(Msg3)。消息(Msg3)包括用于请求RRC(无线电资源控制)连接的RRC消息。此外,消息(Msg3)包括终端设备40的标识符。
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在该过程中使用由终端设备40随机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因此,在相关终端设备4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同时,其它终端设备40碰巧将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基站设备20。在基站设备20中,作为步骤S203中接收到各终端设备40发送的识别符的结果,控制单元23识别出在其间发生了前导码竞争的终端设备,并解决该竞争。然后,控制单元23将竞争解决消息(Msg4)发送到作为竞争解决的结果而选择的终端设备40。竞争解决消息(Msg4)包括在步骤S203由终端设备40发送的标识符。此外,竞争解决消息(Msg4)包括RRC连接建立的RRC消息。因此,所选终端设备40从基站设备20接收竞争解决消息(Msg4)(步骤S204)。
然后,有关终端设备40将在步骤S203发送的标识符与在步骤S204接收的标识符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标识符不相同,则终端设备40再次执行从步骤S201开始的随机接入过程。其它方面,如果两个标识符相同,则终端设备40执行RRC连接操作,并且从空闲状态(RRC_IDLE)切换到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此外,在随后的通信中,终端设备40使用在步骤S202获得的TC-RNTI作为C-RNTI(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终端设备40在切换为连接状态之后,向基站设备发送表示RRC连接建立完成的RRC消息。表示RRC连接建立完成的消息也称为消息5。以这种方式,作为这样的一系列操作的结果,终端设备40与基站设备20建立连接。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4步随机接入过程(4步RACH)。然而,通信系统1还可以支持2步随机接入过程(2步RACH)作为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例如,除了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外,终端设备40还发送参考步骤S203说明的消息(Msg3)。作为响应,基站设备20的控制单元23发送随机接入响应(Msg2)和竞争解决消息(Msg4)。由于这标志着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完成,因此终端设备40可以迅速建立与基站设备20的连接。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下面给出有关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说明。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由基站设备主动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图20是示出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是3步过程,其开始于基站设备分配随机接入前导码。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分配(Msg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以及接收随机接入响应(Msg2)。在以下关于随机接入过程的说明中,尽管假设基站设备20是地面基站设备,但是其也可以是非地面基站设备。
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40随机选择前导码序列。相反,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基站设备20向相关的终端设备40分配单独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因此,终端设备40接收来自基站设备20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分配(Msg0:RA前导码分配)(步骤S301)。
终端设备40使用已经在步骤S301分配给它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且执行对基站设备20的随机接入。即,终端设备40使用PRACH将分配的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发送给基站设备20(步骤S302)。
在基站设备20中,控制单元23从终端设备4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响应于随机接入前导码,控制单元23向终端设备40发送随机接入响应(Msg2)(步骤S303)。随机接入响应包括例如关于与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的信息。终端设备40一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Msg2),就从空闲状态(RRC_IDLE)切换为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
以这种方式,在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由于调度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是基站设备,所以前导冲突不容易发生。
[NR中随机接入过程的详细信息]
到现在为止,给出了关于其中通信系统1支持LTE作为RAT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说明。但是,在通信系统1所支持的RAT不是LTE的情况下,上述随机接入过程也适用。下面给出有关通信系统1支持NR作为RAT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下面分别详细说明与图19或图20所示的Msg1至Msg4有关的四个步骤。Msg1的步骤对应于图19所示的步骤S201,并且对应于图20所示的步骤S302。Msg2的步骤对应于图19所示的步骤S202,并且对应于图20所示的步骤S303。Msg3的步骤对应于图19所示的步骤S203。Msg4的步骤对应于图19所示的步骤S204。
[NR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
在NR中,PRACH被称为NR-PRACH(NR物理随机接入信道)。NR-PRACH使用Zadoff-Chu序列进行配置。在NR中,多个前导码格式被定义为NR-PRACH的格式。通过组合诸如PRACH子载波间隔、发送带宽、序列长度、发送中使用的符号数量、发送重复数量、CP(循环前缀)长度和保护周期长度之类的参数来定义前导码格式。NR-PRACH中的前导码序列的类型被编号。前导码序列的类型的编号称为前导码索引。
在NR中,关于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设备40,根据系统信息执行与NR-PRACH有关的设置。此外,关于处于连接状态的终端设备40,根据专用RRC信令来执行与NR-PRACH有关的设置。
终端设备40使用可由NR-PRACH发送的物理资源(即,使用NR-PRACH时机)发送NR-PRACH。在与NR-PRACH有关的设置中指示物理资源。终端设备40选择物理资源之一,并且发送NR-PRACH。当终端设备40处于连接状态时,其使用NR-PRACH资源发送NR-PRACH。NR-PRACH资源表示NR-PRACH前导码及其物理资源的组合。基站设备20可以向终端设备40指示NR-PRACH资源。那时,基站设备20可以是非地面基站设备,也可以是地面基站设备。在以下关于NR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说明中,假设基站设备20是地面基站设备。
同时,在随机接入过程失败的情况下,也发送NR-PRACH。然后,在重新发送NR-PRACH时,终端设备40在发送NR-PRACH之前等待根据退避值(退避指示符)算出的待机时间。退避值可以根据终端设备40的终端类别或者根据通信量的优先级而不同。此时,通知多个退避值,并且终端设备40根据优先级选择退避值。此外,在重发NR-PRACH时,终端设备40与初始发送相比使NR-PRACH的发送功率上升。此过程称为功率上升。
[NR中的随机接入响应(Msg2)]
在NR中,使用NR-PDSCH(NR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根据其中根据RA-RNTI对CRC(循环冗余校验)进行加扰的NR-PDCCH(NR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调度包括随机接入响应的NR-PDSCH。NR-PDCCH在公共控制子带中发送。此外,NR-PDCCH被放置在CSS(公共搜索空间)中。同时,基于与相关随机接入响应相对应的NR-PRACH的发送资源来确定RA-RNTI(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的值。NR-PRACH的发送资源例如是时间资源(时隙或子帧)和频率资源(资源块)。同时,可以将NR-PDCCH放置在与链接到随机接入响应的NR-PRACH相关联的搜索空间中。更具体地,以与NR-PRACH的前导码和/或在发送NR-PRACH中使用的物理资源相对应的方式设置用于放置NR-PDCCH的搜索空间。以对应于前导码索引和/或物理资源的索引的方式设置用于放置NR-PDCCH的搜索空间。NR-PDCCH代表NR-SS(NR同步信号)和QCL(准共址)。
在NR中,随机接入响应表示MAC(媒体访问控制)的信息。此外,在NR中,随机接入响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用于发送NR的消息3的上行链路许可;在调整上行链路的帧同步中使用的定时提前的值;以及TC-RNTI的值。此外,在NR中,随机接入响应包括在与该随机接入响应相对应的NR-PRACH的发送中使用的PRACH索引。此外,在NR中,随机接入响应包括与在等待PRACH发送时使用的退避有关的信息。
在基站设备20中,控制单元23使用NR-PDSCH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终端设备40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信息,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是否成功。如果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不成功,则终端设备40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包括的信息来发送NR的消息3(Msg3)。其它方面,如果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不成功,则终端设备40确定随机接入过程以失败告终,并重新发送NR-PRACH。
同时,NR中的随机接入响应还可以包括用于发送消息3(Msg3)的多个上行链路许可。终端设备40可以从上行链路许可中选择用于发送消息3(Msg3)的单个资源。结果,在不同的终端设备40接收到相同的NR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下,可以减轻NR的消息3(Msg3)的发送的冲突。这使得通信系统1能够提供更稳定的随机接入过程。
[NR的消息3(Msg3)]
使用NR-PUSCH(NR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NR的消息3(Msg3)。NR-PUSCH是使用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资源发送的。在NR的消息3中,包括RRC连接请求消息。使用系统信息中包含的参数指示NR-PUSCH的格式。例如,根据参数,将OFDM(正交频分复用)或DFT-s-OFDM(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确定为NR-PUSCH的格式。
当毫无障碍地接收到NR的消息3时,基站设备20的控制单元23执行用于发送竞争解决消息(Msg4)的发送操作。然而,如果不能正常接收到NR的消息3,则控制单元23尝试在至少预定时间段内再次接收NR的消息3。
作为用于重发消息3和发送资源的指令的其它示例,可以引用基于NR-PDCCH的指令,该指令用于指示消息3的重发。NR-PDCCH表示上行链路许可。使用NR-PDCCH的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用于重发消息3的资源。因此,终端设备40基于来自该上行链路许可的指令来重发消息3。
同时,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NR的竞争解决消息的接收,则终端设备40认为随机接入过程以失败而告终,并且重新发送NR-PRACH。同时,在重发NR的消息3中使用的终端设备40的发送波束可以与在消息3的初始发送中使用的终端设备40的发送波束不同。此外,在预定时间段内,如果既不能接收到NR的竞争解决消息,也不能接收到重发消息3的指令,则终端设备40认为随机接入过程以失败告终,并重发NR-PRACH。使用例如系统信息来设置该预定时间段。
[NR中的竞争解决消息(Msg4)]
使用NR-PDSCH发送NR中的竞争解决消息。使用NR-PDCCH来调度包括竞争解决消息的NR-PDSCH,其中,使用TC-RNTI或C-RNTI对CRC进行加扰。NR-PDCCH放置在USS(特定于用户装备的搜索空间)中。替代地,NR-PDCCH也可以放置在CSS中。
当毫无障碍地接收到包括竞争解决消息的NR-PDSCH时,终端设备40向基站设备20发送确认响应(ACK)。此后,终端设备40认为随机接入过程成功,并且切换到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同时,如果从终端设备40接收到关于NR-PDSCH的非确认响应,或者如果没有来自终端设备40的响应,则基站设备20的控制单元23重新发送包括有关的争用解决消息的NR-PDSCH。此外,如果终端设备40不能在预定时间段内接收到竞争解决消息(Msg4),则终端设备40认为随机接入过程以失败告终,并重新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Msg1)。
[根据本实施例的NR中的2步RACH]
下面给出NR中的2步RACH过程(在下文中,称为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示例的说明。图21是说明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图。2步随机接入过程由两个步骤构成,即,用于消息A的步骤(步骤S401)和用于消息B的步骤(步骤S402)。例如,消息A包括常规的4步随机接入过程(4步RACH过程)的消息1(前导码)和消息3;并且消息B包括常规的4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2和消息4。此外,作为示例,消息A被配置有前导码(也称为PRACH)和PUSCH,并且消息B被配置有PDSCH。
与常规的4步随机接入过程相比,作为使用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结果,可以以较低的延迟量完成随机接入过程。
消息A中包括的前导码和PUSCH可以以链接的方式设置它们的发送资源,或者可以设置独立的资源。
例如,当确定用于前导码的发送资源时,如果以链接的方式设置发送资源,则唯一地或以多个候选的形式确定用于PUSCH的发送资源。作为示例,在PRACH时机的前导码和PUSCH时机的前导码之间的时间偏移和频率偏移由单个值确定。作为其它示例,关于PRACH时机和PUSCH时机的前导码之间的时间偏移和频率偏移,为每个前导码设置不同的值。偏移的值可以根据规格决定,也可以由基站设备以准静态的方式设定。作为时间偏移和频率偏移的值的示例,例如,使用预定频率来确定这些值。例如,在非许可频带(例如5GHz频带或频带45)中,时间偏移值可以设置为零或接近零的值。这使得能够在发送PUSCH之前消除LBT(先听后讲)。
其它方面,在要设定独立的资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规格决定用于前导码和PUSCH的发送资源,或者基站设备可以准静态地设定资源,或者可以从其它信息决定资源。这样的一些其它信息的示例包括时隙格式信息(例如,时隙格式指示符)、BWP(带宽部分)信息,前导码发送资源信息、时隙索引和资源块索引。在设置独立资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PUSCH的有效载荷或使用PUSCH中包括的UCI将构成单个消息A的前导码和PUSCH之间的链接通知给基站,或者可以使用PUSCH的发送物理参数(例如,PUSCH的加扰序列、DMRS序列和/或DMRS图案以及PUSCH的发送天线端口)将其通知给基站。
同时,可以在以链接方式设置资源和独立设置资源之间切换用于设置前导码和PUSCH的发送资源的方法。例如,在许可频段中,资源可以独立设置;并且,在非许可频带中,可以以链接方式设置发送资源。
<4-3.收发操作(基于许可)>
下面给出从终端设备40到基站设备20的数据发送(上行链路)的解释。上行链路中的数据发送可以分为“收发操作(基于许可)”和“收发操作(配置许可)”。首先,给出关于“收发操作(基于许可)”的说明。
在收发操作(基于许可)中,终端设备40从基站设备20接收动态资源分配(许可),然后发送数据。图22是示出收发操作(基于许可)的示例的序列图。因此,参照图22给出收发操作(基于许可)的说明。当例如终端设备40切换到相对于基站设备20的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时,执行下面说明的收发操作(基于许可)。
首先,终端设备40的获取单元451获取发送数据(步骤S501)。例如,获取单元451获取由终端设备40中的各种程序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作为要发送给其它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的数据。
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在获得发送数据之前,可以向与其连接的基站设备20发送NOMA支持信息。NOMA支持信息可以包含指示终端设备40是否支持NOMA的信息(例如,是否可以进行NOMA发送操作)。此外,NOMA支持信息可以包含关于可用于终端设备40的非正交资源的信息。
然后,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可以将指示使用NOMA发送的信息和与NOMA发送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终端设备40。可以使用RRC信令来发送这样的信息。在终端设备40中,接收单元454可以从基站设备20接收与NOMA发送有关的信息,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中。
当获取单元451获得发送数据时,发送单元455向基站设备20发出资源分配请求(步骤S502)。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资源分配请求。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处理单元233确定要分配给终端设备40的资源(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是MA资源)。随后,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将关于分配给终端设备40的资源的信息(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是关于MA资源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40(步骤S503)。
在终端设备40中,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设备20接收资源信息(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是MA资源信息),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单元42中。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基于资源信息向基站设备20发送数据(步骤S504)。
同时,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可以基于MA资源信息对发送单位数据执行NOMA发送操作。当完成了NOMA发送操作时,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NOMA发送操作的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获得数据。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已经进行了NOMA发送操作的数据。在那种情况下,从有关终端设备40接收的数据表示通过对其它终端设备40发送的数据进行非正交复用而获得的复用数据。因此,基站设备20从复用数据中检索由有关终端设备40发送的数据,并针对复用数据执行NOMA接收操作。
例如,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从存储器单元22获取与终端设备40使用的NOMA发送操作有关的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基于由获取单元231获取的关于NOMA发送操作的信息,将相关终端设备40发送的数据与复用数据分离。
当接收(或分离)完成时,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将响应数据(例如,确认响应)发送到相关终端设备40(步骤S505)。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设备20和终端设备40结束收发操作(基于许可)。
<4-4.收发操作(配置许可)>
下面给出关于“收发操作(配置许可)”的说明。
收发操作(配置许可)是使用配置许可发送从终端设备40到基站设备20的数据发送的操作。在此,配置许可发送意味着通信设备不从其它通信设备接收动态资源分配(许可),并且使用预先从其它通信设备指定的可用频率和时间资源中的适当资源来执行发送。即,配置许可发送意味着在不将许可包括在DCI中的情况下执行数据发送。配置许可发送也称为无许可或免许可半持久调度的数据发送。
在配置许可发送的情况下,基站设备20可以为终端设备40可以选择的频率和时间资源指定候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减少信令开销并实现终端设备40中的节能和低延迟。在基于许可的收发操作中,基站设备20向终端设备40通知要在上行链路或侧行链路中使用的资源。结果,终端设备40可以执行通信而不会与其它终端设备40发生资源争用。然而,在该方法中,发生了归因于通知的信令开销。
下面参考图22所示的顺序给出具体说明。在图22所示的示例中,当有数据时(步骤S501),终端设备40向基站设备20发出资源分配请求(步骤S502)。响应于资源分配请求,基站设备20将资源分配给终端设备40(步骤S503)。然后,终端设备40使用由基站设备20分配的资源来发送数据(步骤S504)。在图22所示的示例中,发生与在步骤S502或步骤S503执行的操作等效的信令开销。
在所配置许可发送中,可以省略在图22所示的步骤S502或步骤S503执行的操作。因此,就下一代通信中所需的省电和低延迟通信而言,不发出资源分配通知的配置许可发送被认为是有效的技术候选。在配置许可发送中,发送资源可以从所有可用带宽中选择,或者可以从基站设备20预先指定的资源中选择。
图23是示出收发操作(配置许可)的示例的序列图。因此,下面参考图23说明收发操作(配置许可)。当例如终端设备40切换到相对于基站设备20的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时,执行下面说明的收发操作(配置许可)。
当终端设备40切换到连接状态时,基站设备20的处理单元233决定要分配给终端设备40的资源(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是MA资源)。然后,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将关于分配给终端设备40的资源的信息(在使用了NOMA的情况下,即关于MA资源的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40(步骤S601)。
在终端设备中,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设备20接收资源信息,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单元42中。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获取已经出现的发送数据(步骤S602)。例如,获取单元451获取由终端设备40中的各种程序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作为要发送给其它通信设备的数据。
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基于资源信息将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步骤S603)。同时,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的控制单元45可以基于存储在存储器单元22中的MA资源信息,针对发送单位数据执行NOMA发送操作。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NOMA发送操作的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数据。同时,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从有关终端设备40接收的数据表示通过对其它终端设备40发送的数据执行非正交复用而获得的复用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设备20从复用数据中检索有关终端设备40发送的数据,并对复用数据进行NOMA接收动作。例如,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获得与终端设备40所使用的NOMA发送操作有关的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基于获取单元231获取的关于NOMA发送操作的信息,将有关终端设备40发送的数据与复用数据分离。
当接收(或分离)完成时,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将响应数据(例如,确认响应)发送到相关终端设备40(步骤S604)。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设备20和终端设备40结束收发操作(配置许可)。
<4-5.收发操作(下行链路)>
下面给出从基站设备20到终端设备40的数据发送(下行链路)的说明。
图24是示出收发操作(下行链路)的示例的序列图。在图24中,示出了基站设备20向两个终端设备40发送数据的示例。以下,参照图24对收发操作(下行链路)进行说明。当例如两个终端设备40切换到相对于基站设备20的连接状态时,执行下面说明的收发操作(下行链路)。在以下说明中,将两个终端设备40简称为终端设备40。
首先,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获取要发送到两个终端设备40的每一个的发送数据(步骤S701)。例如,获取单元231获取由基站设备20中的各种程序生成的数据作为发送数据,作为要发送至其它通信设备的数据。
同时,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在获取数据之前,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向与其连接的基站设备20发送NOMA支持信息。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可以从终端设备40接收支持信息。然后,基站设备20的处理单元233可以对发送单位数据执行NOMA发送操作。
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将已经进行了NOMA发送操作的多个数据集发送到终端设备40(步骤S702a和S702b)。那时,发送单元235可以对已经进行了NOMA发送操作的数据集执行非正交复用,然后发送复用后的数据;或者可以从不同的天线发送经过了NOMA发送操作的数据集,然后在发送信道中执行复用。
在每个终端设备40中,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设备20接收数据。同时,在使用NOMA的情况下,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设备20接收已经经历了NOMA发送操作的数据。在那种情况下,从基站设备20接收的数据表示通过对经历了NOMA发送操作的多个数据集进行非正交复用而获得的复用数据。因此,为了从复用数据中取回发送给它的数据,终端设备40对复用数据执行NOMA接收操作。
例如,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获取关于基站设备20使用的NOMA发送操作的信息(例如,关于MA签名的信息)。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基于由获取单元451获取的关于NOMA发送操作的信息,将发送给它的数据与复用数据分离。
当接收(或分离)完成时,每个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将响应数据(例如,确认响应)发送到基站设备20(步骤S703a和S703b)。当响应数据的发送完成时,基站设备20和终端设备40结束收发操作(配置许可)。
<<5.没有ID分配的信号处理>>
如上所述,有时在数据发送时终端设备40不具有“信号处理中所需的ID”。
“信号处理中所需的ID”的示例包括小区ID、由基站分配的终端ID(例如,C-RNTI)以及从上层分配的加扰ID。
此外,“数据发送时终端设备40不具有信号处理中所需的ID”的情况的示例包括2步随机接入中的数据发送、RRC空闲状态以及RRC处于非活动状态期间的配置许可。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终端设备40不能执行信号处理,因此它不能向基站设备20发送数据。即使假设终端设备40使用临时ID来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基站设备20也不能识别临时ID,因此无法解码数据。
在这点上,在以下说明中,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基于“预定信息”而不是使用上述ID来生成可以彼此共同识别的公共识别信息。“预定信息”表示基站设备可识别为终端设备的信息的信息。作为示例,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获得与在终端设备40中用于将前导码发送到基站设备20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然后,终端设备40与基站设备20基于该“预定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这里,“公共识别信息”表示由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共同识别的信息。例如,“公共识别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40特有的信息,诸如基站设备20所覆盖的小区之中的“终端ID”或“关于终端ID的替代的信息”。
结果,即使在终端设备40尚未获得信号处理中所需的ID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仍然可以执行用于将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的信号处理。这使得由于实现了通信过程的减少而提高了通信性能。
下面给出关于用于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方法的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通常假设基站设备20是诸如eNB或gNB的基站。当然,基站设备20不限于eNB或gNB。备选地,例如,基站设备20可以是中继终端,或者可以是一组终端中的领导者终端。仍然可替代地,基站设备20可以是早在<2-1.通信系统的整体配置>中说明的设备(或系统)。同时,在以下说明中,术语“基站设备20”可以由术语“中继设备30”或术语“终端设备40”代替。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虽然给出具体示例,但是有时参考具体值给出说明。但是,这些值不限于下面给出的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其它值。
同时,“资源”的概念包括频率、时间、资源元素、资源块、带宽部分、分量载波符号、子符号、时隙、子帧、帧、PRACH时机、时机、代码、多路访问物理资源和多路访问签名。当然,资源不限于这些示例。
参考2步随机接入(2步RACH)给出关于本实施例的以下说明。然而,除了2步随机接入之外,本实施例还适用于其它情况,例如RRC IDLE状态或在RRC非活动状态期间的配置许可。
<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
在解释用于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方法之前,给出关于需要终端ID的传统信号处理的解释。参考使用终端ID的发送信号处理的示例给出以下说明。
在传统的发送信号处理中,使用终端ID执行收发信号处理。作为其中使用终端ID的发送信号处理的示例,可以列举以下给出的示例(A1)至(A3)。
(A1)在PUSCH和PSSCH中发送的发送信号比特序列的比特加扰
(A2)关于PUSCH和PSSCH的解调用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
(A3)相对于PUSCH的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和资源映射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0使用公共识别信息执行以上在(A1)至(A3)中给出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公共识别信息表示使用除基站设备20分配的终端ID以外的预定信息而生成的终端ID(或关于终端ID的替代的信息)。
同时,根据本实施例的收发信号处理不限于在(A1)至(A3)中提到的物理信道(例如,PUSCH和PSSCH)中的发送信号处理。即,根据本实施例的收发信号处理可以是也在PDSCH、PDCCH、PUCCH或PSCCH中执行的发送信号处理。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假定C-RNTI代表终端ID。然而,终端ID不必一定是C-RNTI。备选地,TC-RNTI(临时C-RNTI)可以表示终端ID。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终端ID”可用从上层分配的“加扰ID”代替。
下面给出作为使用终端ID的发送信号处理的示例的用于对物理信道进行加扰的加扰操作的说明。
[加扰操作]
作为其中需要终端ID的常规发送信号处理的示例,可以列举物理信道的加扰。例如,根据以下等式计算在发送信号处理中实现的加扰操作。
加扰序列:c(n)=(x1(n+Nc)+x2(n+Nc))mod2
Nc=1600
x1(n+31)=(x1(n+3)+x 1(n))mod 2
x2(n+31)=(x2(n+3)+x2(n+2)+x2(n+1)+x2(n))
mod2
同时,根据下面给出的等式(1),从x1(0)1,x1(n)=0,n=1、2,…,30获得x1(n)和x2(n)的初始值。
Figure BDA0003272609820000511
在此,根据cinit=nRNTI·215+nID来决定cinit
在此,nRNTI表示由基站设备20设定的终端设备40的ID。更具体地,nRNTI相当于与物理信道发送有关的RNTI。
另外,就nID而言,在基站设备20通知了值时,将该值用作nID。但是,如果未通知值,则将表示小区ID的NID cell的值用作nID
在此说明的常规信号处理面临以下问题。即,在传统的加扰操作中,在导出加扰序列时需要由基站设备20分配的ID。因此,当未分配该ID时,不能导出加扰序列。
[在切换的情况下]
在切换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进行2步随机接入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包括基于竞争的切换、基于非竞争的切换(免竞争切换)和有条件的切换。
即使在执行用于切换的2步随机接入的情况下,终端ID也成为如上所述的问题。此外,在切换的情况下,除了终端ID之外,小区ID也成为问题。
[其它发送信号处理]
在以上给出的说明中,作为应用本实施例的发送信号处理的示例,说明了物理信道的加扰。然而,其中应用本实施例的发送信号处理不限于对物理信道的加扰。即,应用了本实施例的发送信号处理也可以是其它的信号处理。
其它信号处理的示例包括物理信道的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交织、代码块分段、代码块串联、CRC附加、调制、层映射、变换预编码、预编码、资源映射和天线端口映射。其它一些示例包括参考信号的序列生成、预编码和资源映射。当然,应用本实施例的发送信号处理可以是与上述信号处理不同的信号处理。
下面给出的是用于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方法的一些特定示例的说明。然而,用于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方法不限于下面给出的示例。
<5-2.使用终端中保持的不同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作为用于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这样一种方法,其中使用终端设备40中保持的一些其它信息(以下称为保持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下面说明一个具体示例。
[基于终端中保持的非RNTI ID的生成]
例如,终端设备40基于保持在终端设备40中但与RNTI不同的ID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这种非RNTI ID的示例包括以下提到的(B1)至(B6)。但是,非RNTI ID不限于以下示例。此外,非RNTI ID也可以是从下述ID中选择的多个ID的组合。
(B1)设备ID
(B2)MAC ID
(B3)序列号
(B4)分配给SIM的唯一标识号
(B5)IMSI(国际移动订户身份)
(B6)TMSI(临时移动订户身份)
同时,作为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例如,nRNTI)的示例,可以引用以下示例。
公共识别信息=(ID)%65536
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可以获取使基站设备20能够从保持在终端设备40中的非RNTI ID中缩小表示终端设备40的信息的候选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452可以基于预定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且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加扰)。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多个终端设备40之一接收发送数据。此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经由核心网从其它基站设备20(例如,从先前假设相关终端设备40预先连接到的基站设备(例如,相邻小区的基站设备))获取在过去的预定时间段内被连接到其它基站设备20的多个终端设备40的ID。然后,基站设备20的处理单元233将通过对获得的ID进行预定处理而生成的多个信息集视为有关终端设备40的公共识别信息,并且反复尝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变得能够获得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
[基于小区ID的生成]
例如,终端设备40基于小区ID生成公共识别信息。这里,小区ID可以是要建立连接的小区的ID,或者可以是过去建立连接的小区的ID,或者可以是刚建立连接的小区的ID。作为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例如,nRNTI)的示例,可以引用以下示例。
公共识别信息=NID CELL·a
在此,NID CELL表示小区ID,“a”表示等于或大于1的任意值。
同时,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可以从由基站设备20宽带发送的系统信息中获取小区ID。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452可以基于该小区ID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且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加扰)。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发送数据。另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获得对应的被覆盖小区的小区ID。随后,在基站设备20中,生成单元232基于小区ID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处理单元233基于公共识别信息对来自终端设备40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变得能够获得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
[基于与消息A相关的信息的生成]
例如,终端设备40基于与2步随机接入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设备40可以基于与在2步随机接入中向基站设备20的数据发送中使用的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设备40可以基于与2步随机接入中的消息A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在2步随机接入中与消息A有关的信息的示例包括以下给出的(C1)至(C3)。但是,与消息A有关的信息不限于以下示例。此外,与消息A有关的信息可以是从下面给出的信息中选择的多个信息集的组合。
(C1)消息A的PUSCH的解调用参考编号ID(端口号)
(C2)消息A的前导码的前导码索引
(C3)消息A或PUSCH的发送资源索引
同时,作为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例如,nRNTI)的示例,可以引用以下示例。
例如,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生成公共识别信息,其中从第0位到第4位的比特代表用于解调PUSCH的参考信号ID的值,从第5位倒第9位的比特表示消息A的前导码的前导码索引的值,从第10位至第15位的比特表示消息A的前导码的发送资源索引的值。
可替换地,例如,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生成公共识别信息,其中,从第0位到第4位的比特表示用于解调PUSCH的参考信号ID的值,从第5位到第9位的比特表示消息A的前导码的前导码索引的值,不去从第10位到第15位的比特表示消息A的PUSCH的发送资源索引的值。
同时,以上说明的位数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限于那些示例。
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可以从存储器单元42获取与被调度发送的消息A有关的信息。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452可以基于与消息A有关的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对消息3的加扰)。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消息A。此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从消息A获取与消息A有关的信息(例如,上面在(C1)到(C3)中给出的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生成单元232基于与消息A有关的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接着,在基站设备20中,基于公共识别信息,处理单元233对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可以获得包括在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消息A中的消息3。
[基于与RA-RNTI相关的信息的生成]
例如,终端设备40基于与RA-RNTI(随机接入RNTI)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RA-RNTI表示为了从基站设备20向终端设备40发出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或消息B)的目的而确保的标识符。与RA-RNTI有关的信息是,例如,要用于生成RA-RNTI的信息。备选地,终端设备40可以将RA-RNTI自身视为公共识别信息。
从用于发送前导码的资源中生成RA-RNTI。例如,基于下面给出的(D1)至(D7)所指示的信息来生成RA-RNTI。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可以从旨在生成RA-RNTI的多个信息集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集中生成公共识别信息。当然,可以使用意图用于生成RA-RNTI的多个信息集中的全部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D1)一个时隙内的符号索引
(D2)一帧内的符号索引
(D3)子帧号
(D4)时域发送资源索引
(D5)频域发送资源索引
(D6)载波ID
(D7)有关载波是否为SUL(补充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同时,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可以从存储器单元42获取用于生成RA-RNTI的信息。用于生成RA-RNTI的信息可以在前导码发送时由终端设备40存储。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452可以基于用于生成RA-RNTI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且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消息3的加扰)。然后,在发送单元455中,终端设备40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发送数据。另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取得与在前导码发送中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例如,上面(D1)至(D7)中给出的信息)作为用于生成RA-RNTI的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生成单元232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备选地,RA-RNTI本身可以用作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基站设备20中,处理单元233基于公共识别信息对从终端设备40接收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变得能够获得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
[基于与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的生成]
例如,终端设备40基于与用于预定数据发送的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预定数据发送可以是被调度为由终端设备40执行的数据发送(即,被调度为将使用公共识别信息进行发送信号处理的数据发送),或者可以是终端设备40过去进行的数据发送。例如,终端设备40基于与消息A、前导码和/或PDSCH(或消息3)的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作为与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例如,可以引用在下面的(E1)至(E7)中给出并且在预定数据发送(例如,消息A、前导码和/或PUSCH(或消息3)的发送)中使用的信息。然而,与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不限于下面给出的示例。此外,与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可以是从下面给出的信息集中选择的多个信息集的组合。
(E1)一个时隙内的符号索引
(E2)一帧内的符号索引
(E3)子帧号
(E4)时域发送资源索引
(E5)频域发送资源索引
(E6)载波ID
(E7)有关载波是否为SUL(补充上行链路)载波的信息
同时,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可以从存储器单元42获取与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与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可以在执行预定数据发送之后或之前存储在终端设备40中。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232可以基于与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且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消息3的加扰)。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发送数据。此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获得关于用于预定数据发送的发送资源的信息(例如,以上(E1)至(E7)中给出的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生成单元232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基站设备20中,处理单元233基于公共识别信息对从终端设备40接收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变得能够获得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
[基于与消息A的前导码和PUSCH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信息的生成]
例如,终端设备40基于与消息A的前导码和PUSCH(或消息3)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在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消息A中前导码的发送和消息3的发送是同时执行的。因此,基于与前导码与用于发送消息3的信道的关系有关的信息,终端设备40可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作为与该关系有关的信息,可以列举与消息A的前导码索引和/或前导码与PUSCH(或消息3)的资源中的相对位置的信息有关的信息的关系有关的信息。例如,作为与关系有关的信息,可以引用指示PUSCH(或消息3)的前导码(或前导码索引)与时隙偏移或PRB(物理资源块)偏移的组合的信息。。
同时,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可以从存储器单元42获取与消息A的前导码和PUSCH(或消息3)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信息。与该关系有关的信息可以在发送消息A之前被预先存储在终端设备40中。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232可以基于与该关系有关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且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消息3的加扰)。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发送数据。另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取得与消息A的前导码和PUSCH(或消息3)之间的关系有关的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生成单元232基于所获取的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基站设备20中,基于公共识别信息,处理单元233对从终端设备40接收的消息3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可以获得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消息3。
[在切换的情况下]
在切换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可以获得在源小区中使用的终端ID作为公共识别信息。源小区意味着表示切换源的小区。同时,如果已知要在目标小区中使用的终端ID,则终端设备40可以获得该终端ID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目标小区意味着表示切换目的地的小区。当然,终端设备40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基站设备20从终端设备40接收数据,并使用源小区中的终端ID或目标小区中的终端ID对数据进行解码。
<5-3.从有关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的信息中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作为用于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一种方法,其中,根据关于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的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终端设备40生成(选择)公共识别信息。
基站设备20可以使用广播或群播向终端设备40发送关于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的信息。广播可以是例如MIB、SIB或寻呼信息的发送。然后,基于关于已经被广播或群播的该候选组的信息,终端设备40可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同时,关于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该候选组的信息可以是关于多个可能的公共识别信息候选的信息。例如,关于公共识别信息的该候选组的信息可以是关于通过编译当前可用于基站设备的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而获得的关于候选组(白名单)的信息。。
可替代地,关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的信息可以是关于不能用作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候选的信息。例如,关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的信息可以是关于通过编译当前不可用的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而获得的关于候选组(黑名单)的信息。
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从基站设备20获取关于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的信息。关于候选组的信息可以是白名单,也可以是黑名单。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452从关于候选组的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这里,终端设备40的生成单元452可以从候选组中选择候选之一作为公共识别信息,或者可以对候选组中的候选之一进行预定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视为公共识别信息。
此时,终端设备40的生成单元452可以根据预定规则从候选组中选择(或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作为预定规则的示例,生成单元452可以从多个候选中随机选择信息,并且将所选择的信息视为公共识别信息。作为预定规则的其它示例,基于获取单元451获取的感测信息,生成单元452可以从多个候选中选择信息,并将所选择的信息视为公共识别信息。由获取单元451获取的感测信息可以是关于检测在预定区域内存在的多个终端设备40的信息(例如,在同一小区内)。然后,生成单元452根据感测信息来估计周围的终端设备40所使用的终端ID;并且可以从多个候选中选择估计可用的终端ID作为公共识别信息。
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且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消息3的加扰)。随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发送数据。另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取得与已发送给终端设备40的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有关的信息。关于候选组的信息可以是白名单,也可以是黑名单。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处理单元233使用关于用于公共识别操作的多个候选的信息来反复尝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变得能够获得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
<5-4.基于从基站设备发送的附加信息的公共识别信息的生成>
终端设备40可以基于与从基站设备20发送的公共识别信息有关的附加信息(以下称为附加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从基站设备20获取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可以是用于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信息。例如,附加信息可以是关于用于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的标准的信息,或者可以是关于公共识别信息的生成方式的信息。
可替代地,附加信息可以是预先静态确定的公共识别信息。在那种情况下,在附加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选择候选。此外,可以根据预定标准对选择候选进行分类。
例如,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可以在高优先级通信的情况下获得从0到X1的值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的选择候选,并且可以在高优先级通信的情况下获得从X2到X3的值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的选择候选。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基于要进行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的优先级,生成单元452可以从选择候选中选择公共识别信息。
同时,可以根据与终端设备40有关的信息(例如,关于终端设备40的类型的信息)来分类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选择候选。例如,在终端设备40中,在终端设备40的类别是类别1的情况下,获取单元451可以获取从0到X1的值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的选择候选,并且在终端设备40的类别是类别1的情况下,可以获取从X2到X3的值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的选择候选。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基于终端设备40的类别,生成单元452可以从选择候选中选择公共识别信息。
可替代地,可以根据终端设备40用于执行数据发送的多址访问方法来分类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选择候选。例如,在终端设备40中,在终端设备40使用OMA作为用于执行数据发送的多址访问方法的情况下,获取单元451可以获得从0到X1的值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的选择候选,并且在终端设备40使用NOMA作为进行数据发送的多路访问方法的情况下,可以获取从X2至X3的值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的选择候选。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基于终端设备40将用于执行数据发送的多址访问方法,生成单元452可以从选择候选中选择公共识别信息。
再或者,可以根据与终端设备40用于执行随机接入的资源有关的信息来分类用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选择候选。例如,在终端设备40中,在终端设备40使用随机接入资源1作为随机接入中要使用的资源的情况下,获取单元451可以获得从0到X1的值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的选择候选,并且在终端设备40使用随机接入资源2作为要在随机接入中使用的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获取从X2到X3的值作为公共识别信息的选择候选。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基于与要在随后的随机接入中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生成单元452可以从选择候选中选择公共识别信息。
此外,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且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消息3的加扰)。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发送数据。另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获取已经发送给终端设备40的附加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生成单元232使用附加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基于公共识别信息,基站设备20的处理单元233对由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变得能够获得由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
<5-5.根据先前获得的终端ID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终端设备40可以从先前获得的终端ID生成公共识别信息。终端设备40可以将先前获得的终端ID本身视为公共识别信息,或者可以对先前获得的终端ID进行预定处理,并且将处理结果视为公共识别信息。同时,先前获得的终端ID可以是在切换到RRC连接状态时从基站设备20获得的终端ID。
一旦获得了终端ID,则终端设备40将其存储在存储器单元42中。同时,当从基站设备20通知新的终端ID时,终端设备40可以更新存储在存储器单元42中的终端ID。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如果存在在没有分配终端ID的情况下要进行数据发送的情况,则获取单元451从存储器单元42获取终端ID。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452可以将终端ID本身视为通信识别信息,或者可以对终端ID执行预定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视为公共识别信息。
随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并且执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处理(例如,消息3的加扰)。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可以将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发送到基站设备20。
在基站设备20中,接收单元234从终端设备40接收发送数据。另外,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获取已经发送给终端设备40的附加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生成单元232使用附加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基站设备20中,处理单元233基于公共识别信息对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结果,基站设备20变得能够获得从终端设备40发送的发送数据。
同时,当满足以下给出的条件(F1)至(F3)中的任何一个时,期望终端设备40不使用先前获得的终端ID。
(F1)自获得终端ID以来经过了预定时间
(F2)自获得终端ID以来存在到其它单元小区的移动
(F3)使用先前获得的终端ID发送失败时
<5-6.将零值视为公共识别信息>
终端设备40可以将零值视为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设备40可以执行将零值用作终端ID的诸如加扰的发送信号处理。另外,基站设备20能够进行将零值作为终端ID的接收信号处理。
在那种情况下,尽管执行了加扰,但是等同于不执行加扰。在那种情况下,与其它终端设备40的发送信号的相关性变得更高,并且认为发生发送错误。因此,例如,在不要求低延迟的情况下(例如,在eMBB、mMTC和URLLC中;URLLC以外的情况下),希望进行以零值为终端ID(公共识别信息)的发送信号处理。
<5-7.从终端设备到基站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的隐式通知>
终端设备40可以以隐式方式向基站设备20通知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
例如,由终端设备40生成的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被链接到以下至少之一:参考信号ID(端口号),前导码索引,以及发送资源索引。即,当终端设备40确定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时,参考信号ID(端口号)、前导码索引和发送资源索引中的至少一个被确定。
然后,使用参考信号ID(端口号)、前导码索引和链接到所生成的公共识别设备(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的发送资源索引中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40发送参考信号和/或前导码。
基站设备20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和/或前导码中确定公共识别设备(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并执行接收处理。
此外,基站设备20可以从所确定的公共识别设备(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确定发送资源索引,并对所确定的发送资源进行解码。
<5-8.从终端设备到基站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的显式通知>
终端设备40可以以显示方式向基站设备20通知公共识别信息(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
例如,终端设备40使用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向基站设备20通知所生成的公共识别信息(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因此,基站设备20能够通过对UCI进行解码来识别终端ID。基站设备20在解码UCI并识别出终端ID之后,对PUSCH(或消息3)进行解码。
例如,终端设备40可以省略加扰操作,并且当基站设备20能够解码PUSCH(或消息3)时,可以在PUSCH的数据中包括公共识别信息(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
<5-9.省略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
同时,当未分配终端ID时,终端设备40可以省略诸如加扰操作之类的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然后,基站设备20可以通过考虑未在终端设备40中执行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来执行接收信号处理。
<5-10.示例序列>
到现在为止,已经给出了有关在没有任何ID分配的情况下执行信号处理的详细说明。下面给出的是这些操作顺序的具体示例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示例性序列表示使用2步随机接入过程执行的连接操作的示例性序列。
图2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连接操作的示例的序列图。在图25中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终端设备40使用2步随机接入过程建立与基站设备20的连接。因此,下面参考图25说明连接操作的示例性顺序。
首先,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发送同步信号。在终端设备40中,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设备20接收同步信号(步骤S801)。
另外,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发送包含与2步RATCH有关的信息的PRACH配置。在终端设备40中,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设备20接收包括与2步RATCH有关的信息的PRACH配置(步骤S802)。
此外,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发送与公共识别信息有关的信息。例如,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发送与终端ID有关的信息。与公共识别信息有关的信息例如是关于公共识别信息的候选组的信息或附加信息。在终端设备40中,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设备20获得与公共识别信息有关的信息(步骤S803)。同时,也可以省略步骤S803。
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获取单元451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此外,在终端设备40中,生成单元452基于预定信息来生成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例如,终端设备40获得、计算并确定终端ID(步骤S804)。这里,在终端设备40中执行的操作(由获取单元451和生成单元452执行的操作)可以与以上参考<5-2>至<5-9>所说明的操作相同。
然后,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使用公共识别信息执行发送信号处理。例如,在终端设备40中,处理单元453使用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来生成消息A(前导码和消息3)(步骤S805)。此时,处理单元453可以执行消息3的加扰,同时将公共识别信息视为终端ID。
然后,终端设备40的发送单元455将消息A发送到基站设备20(步骤S806)。基站设备20从终端设备40接收消息A,并对其进行解码(步骤S807)。例如,在基站设备20中,获取单元231获取与终端设备40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生成单元232基于预定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随后,在基站设备20中,处理单元233基于公共识别信息对包括在消息A中的消息3进行解码。这里,基站设备20中执行的操作(由获取单元231、生成单元452和处理单元233执行的操作)可以与以上参考<5-2>至<5-9>说明的操作相同。
然后,在基站设备20中,处理单元233生成消息B(步骤S808)。随后,基站设备20的发送单元235将所生成的消息B发送到终端设备40(步骤S809)。在终端设备40中,接收单元454从基站设备20接收消息B。
<5-11.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使用公共识别信息>
可以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使用在步骤S804生成的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
例如,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可以使用在步骤S804或步骤S807生成的公共识别信息,而无需将其修改为终端设备40的终端ID。当然,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可以不使用公共识别信息作为终端设备40的终端ID。
[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使用公共识别信息作为终端ID的情况]
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使用公共识别信息作为终端设备40的终端ID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可以将公共识别信息用作例如C-RNTI。同时,期望在添加到调度消息B的DCI的CRC中加扰的RNTI代表上述的C-RNTI。
[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不使用公共识别信息作为终端ID的情况(1)]
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不将公共识别信息用作终端设备40的终端ID的情况下,基站设备20可以使用消息B或其它消息将终端ID通知给终端设备40。
此时,基站设备20可以在消息B或其它消息的数据中包含终端ID,或者可以在消息B或其它消息的控制信息中包含终端ID。在添加到调度消息B的DCI中的CRC中加扰的RNTI可以是RA-RNTI,也可以是不同于C-RNTI的新RNTI。
此外,在消息B或某些其它消息的控制信息的加扰中,或在控制信息的CRC的加扰中;基站设备20可以使用公共识别信息来执行加扰。作为对控制信息的加扰或对控制信息的CRC的加扰的结果,终端设备40变得能够识别出寻址到其自身的消息已经被发送。
[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不使用公共识别信息作为终端ID的情况(2)]
例如,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不使用公共识别信息作为终端设备40的终端ID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使用从公共识别信息计算出的终端ID或从与公共识别信息的值链接的终端ID的候选中选择的终端ID作为在消息A之后的操作中的终端ID。
例如,基站设备20接收使用公共识别信息发送的信号;从公共识别信息计算或确定终端ID;并使用计算或确定的终端ID发送消息B。
终端设备40使用公共识别信息来发送信号;然后从公共识别信息计算或确定终端ID,并使用计算或确定的终端ID接收基站设备20发送的消息B。
同时,在从链接到公共识别信息的值的终端ID的候选中选择终端ID的情况下,需要以盲目方式确定由终端设备40选择的值。例如,在解密(unscrambling)由基站设备20发送的消息B的控制信息时,终端设备40使用终端ID的所有候选来进行盲解码。然后,终端设备40将对能够成功解码的终端ID的响应发送给基站设备20;该终端ID用于后续操作中终端设备40与基站设备20之间的通信中。
<5-12.生成的公共识别信息与其它终端的公共识别信息冲突的情况>
当计算/确定的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与其它终端设备40的ID冲突时,可以想到以下情况。对于存在两个终端设备40的情况给出以下说明。然而,该解释也适用于存在三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40的情况。
[情况1]
在情况1中,基站设备20不仅不能解码来自两个终端设备40的发送信号,而且甚至不能检测到来自终端设备40的发送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设备20无法得知两个终端设备40已经进行了数据发送。在执行重新发送时,终端设备40可以通过增大发送功率,或者修改前导码的序列,或者改变发送资源或者改变发送定时来尝试重新发送。如果发送计数达到发送计数上限,则终端设备40可以停止重发操作。
[情况2]
在情况2中,尽管基站设备20不能解码来自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但是它能够成功地检测到来自两个终端设备40之一或两者的发送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成功检测到的发送信号,基站设备20发送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包括与发送信号处理有关的信息,例如,成功检测到的前导码、DMRS、资源信息、终端ID、资源分配信息和MCS。此外,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包括退避定时器(退避指示符),并且还可以包括用于移位(shift)终端的重发定时的信息。
当终端设备40接收到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并且可以识别出响应信号对应于从其发送的发送信号时,终端设备40可以使用资源分配信息和与包括在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中的发送信号处理有关的信息来重新发送消息。在那种情况下,终端设备40不需要发送诸如前导码之类的某些信息。此外,当与终端ID有关的信息包括在响应信号中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中时,终端设备40可以在重发时使用通知的终端ID进行信号处理。
其它方面,在接收到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时,如果终端设备40不能识别出响应信号对应于从其发送的发送信号,则终端设备40可以通过基于例如退避定时器移位发送定时来重新发送消息。那时,当终端选择终端ID时,期望重新选择终端ID,然后尝试重新发送消息。
[情况3]
在情况3中,基站设备20能够解码来自两个终端设备40之一或两者的发送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设备20可以将消息B的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发送到与发送信号的解码成功有关的每个终端设备40。消息B的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由终端设备40确定/计算的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替代地,基站设备20可以在响应信号的信号处理中使用上述信息。另外,在响应信号的信号处理中,基站设备20可以代替公共识别信息而使用其它的终端ID(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
终端设备40接收消息B的响应信号和/或响应信号的控制信息。在那时,终端设备40可以确认在响应信号中是否包括所确定/计算出的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或者可以确认是否在响应信号的信号处理中使用了上述ID。终端设备40可以读取所确定/计算的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并且当进一步包括关于其它终端ID的信息时,可以在后续操作中使用所通知的其它终端ID。其它方面,如果不包括这样的信息,则终端设备40也可以在随后的操作中将确定/计算的公共识别信息(例如,终端ID或终端ID的替代物)用作终端ID。
<5-13.关于小区ID>
例如,在切换的情况下,有时加扰中使用的nID成为问题。例如,有时将小区ID用作nID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终端设备40可以将源小区ID用作nID,或者可以将目标小区ID用作nID
此外,在切换的情况下,终端设备40可以删除nID的项或者可以在nID的项中设置“0”。备选地,终端设备40可以将固定值用于nID
<<6.变型示例>>
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变型和应用。
<6-1.与操作有关的变型示例>
例如,关于本实施例中早先说明的方法(例如,<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中说明的方法),可以仅实现其中的一种方法,或者可以实现多种方法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要针对上行链路的工作示例给出了说明。然而,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上行链路,并且还可以应用于下行链路。此外,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诸如设备到设备通信之类的侧行链路以及与中继终端的通信。例如,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基站与中继终端之间的通信、中继终端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以及用户终端与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基站设备20与终端设备40之间的通信期间执行操作(<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但是,这些操作也可以应用于在中继设备30与终端设备4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将那些操作中出现的术语“基站设备20”适当地替换为术语“中继设备30”。
此外,操作(<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基站设备20与中继设备3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将那些操作中出现的术语“终端设备40”适当地替换为术语“中继设备30”。
此外,操作(<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也可以应用于相关基站设备20与其它基站设备2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些操作中出现的术语“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分别被适当地替换为术语“相关基站设备20”和“其它基站设备20”。
此外,操作(<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也可以应用于相关中继设备30与其它中继设备3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些操作中出现的术语“终端设备40”和“基站设备20”分别被适当地替换为术语“相关中继设备30”和“其它中继设备30”。
此外,也可以将操作(<5-1.需要终端ID的信号处理>)应用于相关终端设备40与其它终端设备40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些操作中出现的术语“基站设备20”被适当地替换为术语“其它终端设备40”。
<6-2.其它变型示例>
可以使用专用计算机系统或通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用于控制管理设备10、基站设备20、中继设备30或终端设备40的控制设备。
例如,用于实现上述操作(例如,收发操作)的通信程序通过将其存储在诸如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磁带或软盘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来分发。然后,例如,将通信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中并被执行以配置控制设备。那时,控制设备还可以是安装在基站设备20、中继设备30或终端设备40外部的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可替代地,控制单元可以是基站设备20、中继设备30或终端设备40的内部设备(例如,可以是控制单元23、控制单元34或控制单元45)。
同时,通信程序可以存储在安装在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中的服务器设备的磁盘设备中,并且可以在计算机中下载。可替代地,可以通过OS(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协调来实现上述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除OS之外的部分可以被存储在介质中并进行分发,或者可以存储在服务器设备中并下载到计算机中。
在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中,被解释为自动执行的一些或全部操作可以手动执行。类似地,可以通过已知方法自动地执行被解释为手动执行的一些或全部操作。此外,除非另外说明,否则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在实施例中描述的或在附图中示出的诸如操作过程、特定名称、各种数据和参数之类的信息。例如,附图中示出的信息的种类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信息。
在附图中示出的设备的组成元件仅是概念性的,并且不需要如所示出的那样物理地配置。可以基于各种类型的负载或使用条件在功能上或物理上将组成件整体或部分分离或集成。
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而不会引起操作细节上的矛盾。此外,关于在实施例中说明的流程图和顺序图中所示的步骤,可以适当地改变顺序。
同时,例如,可以使用设备或系统的所有类型的配置(即,实现为设备的部分配置),诸如用作系统LSI(大规模集成)的处理器、在多个处理器中使用的模块、使用多个模块的单元或通过向单元添加其它功能而配置的设置来实现本实施例。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系统意味着多个组成元件(设备和模块(组件))的总称,并且所有组成元件是否都被容纳在单个壳体中并不重要。因此,系统可以意味着容纳在不同壳体中并通过网络连接的多个设备,或者可以意味着通过将多个模块放置在单个壳体内而配置的单个设备。
此外,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云计算来进行配置,在云计算中,经由网络协作在多个设备之间处理单个功能。
<7.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获得预定信息,该预定信息不同于使得能够识别与其它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的终端ID;并且基于预定信息,生成要与其它通信设备共享的公共识别信息。
以这种方式生成的公共识别信息表示有关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40)和其它通信设备(例如,基站设备20)可以共同识别的信息。因此,即使当未分配终端ID时,相关的通信设备也可以对要发送到其它通信设备的发送数据执行信号处理(例如,加扰)。因此,如果相关通信设备使用公共识别信息对发送数据执行信号处理,则基站设备可以使用公共识别信息对已经进行了发送信号处理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结果,在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即使在没有分配终端ID的情况下,相关通信设备变得能够向其它通信设备发送数据。因此,包括相关通信设备的通信系统(例如,通信系统1)变得能够实现高水平的通信性能。
尽管以上参考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详细地描述了有关的应用;但是,本申请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即,本申请将被解释为体现所有变型,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想到的完全落入本文阐述的基本教导内的所有其它实施例、添加、替代构造和删除。
在本书面描述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效果仅仅是说明性和示例性的,并且不限于此范围。
同时,如下所述的配置也落入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内。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2)根据(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通信设备所保持的并使得其它通信设备能够缩小候选作为关于通信设备的信息的保持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基于所述保持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3)根据(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连接到核心网的基站设备,以及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通信设备中保持的、所述基站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核心网从其它基站设备获取的所述保持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
(4)根据(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通信设备中保持的、所述其它通信设备能够识别为关于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的保持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基于所述保持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5)根据(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基站设备,以及
所述保持信息表示与关于基站装置的两步随机访问有关的信息。
(6)根据(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与在两步随机访问中执行向其它通信设备的数据发送中要使用的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
(7)根据(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个信息:
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A的PUSCH的解调用参考信号ID,
消息A的前导码的前导码索引,以及
消息A或PUSCH的发送资源索引。
(8)根据(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用于生成RA-RNTI的信息。
(9)根据(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从所述其它通信设备获取不能成为所述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候选的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获得通过避开多个候选而选择的信息作为公共识别信息。
(10)根据(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从其它通信设备获取能够成为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候选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获得从多个候选中选择的信息作为公共识别信息。
(11)根据(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预定范围内存在的多个通信设备的感测信息,
生成单元基于感测信息,从多个候选中选择要成为公共识别信息的信息。
(12)根据(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使用所述公共识别信息并且执行用于将数据发送到所述其它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处理。
(13)根据(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基站设备,以及
处理单元在对基站设备进行两步随机访问时的发送信号处理中使用公共识别信息。
(14)根据(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发送信号处理为物理信道的加扰处理。
(15)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16)根据(15)所述的基站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其使用所述公共识别信息,并执行用于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收数据的接收信号处理。
(17)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得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18)一种计算机程序,其使计算机用作: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得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20)一种通信程序,其使计算机用作: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参考符号清单
1 通信系统
10 管理设备
20 基站设备
30 中继设备
40 终端设备
11 通信单元
21、31、41 信号处理单元
12、22、32、42 存储器单元
13、23、34、45 控制单元
33、43 网络通信单元
44 输入输出单元
211、311、411 接收处理单元
211a、411a 无线电接收单元
211b、411b 多重分离单元
211c、411c 解调单元
211d、411d 解码单元
212、312、412 发送处理单元
212a、412a 编码单元
212b、412b 调制单元
212c、412c 复用单元
212d、412d 无线电发送单元
213、313、413 天线
231、451 获取单元
232、452 生成单元
233、453 处理单元
234、454 接收单元
235、455 发送单元。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其中
在公共识别信息中,包括不同于C-RANTI的新RANTI,并且
通信设备使用表示公共识别信息的新RANTI对添加到用于调度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B的DCI的CRC进行加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通信设备所保持的并使得其它通信设备能够缩小候选作为关于通信设备的信息的保持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基于所述保持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连接到核心网的基站设备,以及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通信设备中保持的、所述基站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核心网从其它基站设备获取的所述保持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通信设备中保持的、所述其它通信设备能够识别为关于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的保持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基于所述保持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基站设备,以及
所述保持信息表示与关于基站装置的两步随机访问有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与在两步随机访问中执行向其它通信设备的数据发送中要使用的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个信息:
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A的PUSCH的解调用参考信号ID,
消息A的前导码的前导码索引,以及
消息A或PUSCH的发送资源索引。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用于生成RA-RNTI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从所述其它通信设备获取不能成为所述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候选的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获得通过避开多个候选而选择的信息作为公共识别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从其它通信设备获取能够成为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候选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获得从多个候选中选择的信息作为公共识别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预定范围内存在的多个通信设备的感测信息,
生成单元基于感测信息,从多个候选中选择要成为公共识别信息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使用所述公共识别信息并且执行用于将数据发送到所述其它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基站设备,以及
处理单元在对基站设备进行两步随机访问时的发送信号处理中使用公共识别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发送信号处理为物理信道的加扰处理。
15.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其中
在公共识别信息中,包括不同于C-RANTI的新RANTI,并且
基站设备使用表示公共识别信息的新RANTI对添加到用于调度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B的DCI的CRC进行加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其使用所述公共识别信息,并执行用于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收数据的接收信号处理。
17.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其中
在公共识别信息中,包括不同于C-RANTI的新RANTI,并且
使用表示公共识别信息的新RANTI对添加到用于调度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B的DCI的CRC进行加扰。
18.一种计算机程序,其使计算机执行:
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其中
在公共识别信息中,包括不同于C-RANTI的新RANTI,并且
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使用表示公共识别信息的新RANTI对添加到用于调度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B的DCI的CRC的加扰。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得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其中
在公共识别信息中,包括不同于C-RANTI的新RANTI,并且
使用表示公共识别信息的新RANTI对添加到用于调度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B的DCI的CRC进行加扰。
20.一种通信程序,其使计算机执行:
获取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其中
在公共识别信息中,包括不同于C-RANTI的新RANTI,并且
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使用表示公共识别信息的新RANTI对添加到用于调度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B的DCI的CRC的加扰。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通信设备所保持的并使得其它通信设备能够缩小候选作为关于通信设备的信息的保持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基于所述保持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连接到核心网的基站设备,以及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通信设备中保持的、所述基站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核心网从其它基站设备获取的所述保持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通信设备中保持的、所述其它通信设备能够识别为关于所述通信设备的信息的保持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基于所述保持信息生成公共识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基站设备,以及
所述保持信息表示与关于基站装置的两步随机访问有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与在两步随机访问中执行向其它通信设备的数据发送中要使用的发送资源有关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选自以下的至少一个信息:
两步随机接入的消息A的PUSCH的解调用参考信号ID,
消息A的前导码的前导码索引,以及
消息A或PUSCH的发送资源索引。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保持信息表示用于生成RA-RNTI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从所述其它通信设备获取不能成为所述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候选的信息,作为所述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获得通过避开多个候选而选择的信息作为公共识别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从其它通信设备获取能够成为公共识别信息的多个候选的信息作为预定信息,以及
生成单元获得从多个候选中选择的信息作为公共识别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获取单元获取关于预定范围内存在的多个通信设备的感测信息,
生成单元基于感测信息,从多个候选中选择要成为公共识别信息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使用所述公共识别信息并且执行用于将数据发送到所述其它通信设备的发送信号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其它通信设备是基站设备,以及
处理单元在对基站设备进行两步随机访问时的发送信号处理中使用公共识别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发送信号处理为物理信道的加扰处理。
15.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其使用所述公共识别信息,并执行用于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接收数据的接收信号处理。
17.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18.一种计算机程序,其使计算机用作: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所述终端ID是其它通信设备用于识别与该其它通信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其它通信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得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20.一种通信程序,其使计算机用作:
获取单元,其获取与用于识别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的终端ID不同的预定信息;和
生成单元,其基于预定信息生成与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公共识别信息。
CN202080023226.7A 2019-03-29 2020-02-10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Pending CN1136153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8877 2019-03-29
JP2019068877 2019-03-29
PCT/JP2020/005041 WO2020202799A1 (ja) 2019-03-29 2020-02-10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5305A true CN113615305A (zh) 2021-11-05

Family

ID=72667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3226.7A Pending CN113615305A (zh) 2019-03-29 2020-02-10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以及通信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400519A1 (zh)
EP (1) EP3952581A4 (zh)
JP (1) JPWO2020202799A1 (zh)
CN (1) CN113615305A (zh)
WO (1) WO202020279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7361A (ja) * 2013-11-21 2014-03-27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70019930A1 (en) * 2014-03-11 2017-01-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temporary identifier to terminal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ehrefor
US20180234839A1 (en) * 2017-02-13 2018-08-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CN108432331A (zh) * 2015-10-30 2018-08-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上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US20180279186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Handover Random Access
CN108702741A (zh) * 2016-01-26 2018-10-23 索尼公司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190007946A1 (en) * 2017-06-28 2019-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s for frequency hopping in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CN109247079A (zh) * 2017-03-24 2019-01-18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51689A1 (en) * 2018-08-09 2020-02-0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hannel selection using a listen before talk procedure
US20210410191A1 (en) * 2019-02-05 2021-12-30 Google Llc Efficient messaging in a procedure for 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7361A (ja) * 2013-11-21 2014-03-27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20170019930A1 (en) * 2014-03-11 2017-01-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temporary identifier to terminal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ehrefor
CN108432331A (zh) * 2015-10-30 2018-08-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上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CN108702741A (zh) * 2016-01-26 2018-10-23 索尼公司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180234839A1 (en) * 2017-02-13 2018-08-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US20180279186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Handover Random Access
CN109247079A (zh) * 2017-03-24 2019-01-18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90007946A1 (en) * 2017-06-28 2019-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s for frequency hopping in a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NTIs and Contention Resolution for 2-step RA"", 《3GPP TSG-RAN WG2 #105BIS TDOC R2-1903429》, 28 March 2019 (2019-03-28), pages 2 - 3 *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 structure for two-step RACH"", 《3GPP TSG RAN WG1 #96 R1-1902466》, 16 February 2019 (2019-02-16) *
ZTE: ""Considerations on 2-Step RACH Procedur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6 R1-1901627》, 16 February 2019 (2019-02-16), pages 2 - 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52581A1 (en) 2022-02-09
EP3952581A4 (en) 2022-05-25
WO2020202799A1 (ja) 2020-10-08
JPWO2020202799A1 (zh) 2020-10-08
US20220400519A1 (en)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4742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20240022315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base station
JP7392471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208098A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基站设备的控制方法
US11785479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1090596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192488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20124829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1197992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WO2021029159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230189107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non-geostationary satellite, ground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2030281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EP395258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2023037090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20256598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rogram
WO2023095708A1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23085125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21061567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