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5224A -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5224A
CN113615224A CN202080023127.9A CN202080023127A CN113615224A CN 113615224 A CN113615224 A CN 113615224A CN 202080023127 A CN202080023127 A CN 202080023127A CN 113615224 A CN113615224 A CN 113615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antenna
reception
sig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31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5224B (zh
Inventor
高野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15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5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5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5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设备(200)包括获取单元(242)和接收单元(243)。获取单元(242)获取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从基站(100)发送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接收单元(243)基于由获取单元(242)获取的所述相似性信息,从所述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要接收的信号组。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正在检视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无线接入方法和无线电网络(下面也称为“长期演进(LTE)”、“LTE-Advanced(LTE-A)”、“LTE-AdvancedPro(LTE-A Pro)”、“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AT)”、“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或“Further EUTRA(FEUTRA)”)。在下面的说明中,LTE包括LTE-A、LTE-A Pro和EUTRA,NR包括NRAT和FEUTRA。在LTE和NR中,基站设备(基站)在LTE中也被称为演进节点B(eNodeB),在NR中也被称为gNodeB,而终端设备(移动站、移动站设备或终端)也被称为用户设备(UE)。LTE和NR是以蜂窝区域的形式排列基站所覆盖的多个区域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个基站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引文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8.214version 15.2.0Release 15”,[线上],[2019年3月26日检索],因特网(https://www.etsi.org/deliver/etsi_ts/138200_138299/138214/15.02.00_60/ts_138214v150200p.pd f)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当向终端发送参考信号时,在一些情况下,基站将多个参考信号作为信号组而集合地发送。此外,在基站侧,当面向相同方向的多个天线面板分别发送信号组时,这有时在终端侧导致同一接收天线面板用于接收彼此不同的信号组。这种情况下,由面向相同方向的多个天线面板发送的多个信号在接收侧可能具有准共址(至少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如果多个信号在接收侧具有准共址(至少部分相同或相似)的特性,那么对所述多个信号进行的预定处理的结果可能相同。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不考虑基站侧的天线面板的布置的情况下,基站发送信号组,终端接收信号组,导致在终端侧发生不必要的信号处理的顾虑。
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一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信号处理的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问题的方案
通信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从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所述接收单元基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相似性信息,从所述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要接收的信号组。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示图。
图2是图解说明BWP的示图。
图3是图解说明波束扫描的示图。
图4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典型波束选择过程和CSI获取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5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典型波束选择过程和CSI获取过程的流程的另一个例子的序列图。
图6A是图解说明模-数混合天线架构的例子的示图。
图6B是图解说明在终端设备中布置8个天线面板的例子的示图。
图7是图解说明2个波束集的示图。
图8是与参考信号资源集相关的示图。
图9是与参考信号资源集相关的示图。
图10是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基站设备的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11是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12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3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4A图解说明具有相同波束特性的参考信号。
图14B是图解说明终端侧的接收天线面板相干的情况的示图。
图15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6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7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
图18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的gNB的示意构成的第一例子的方框图。
图19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的gNB的示意构成的第二例子的方框图。
图20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的智能电话机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21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的车载导航仪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以下的各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些部分的重复说明将被省略。
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功能构成实质相同的多个组件将通过在相同的附图标记之后附加不同的数字来区分。不过,当不必特别区分功能构成实际相同的多个组件时,只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将按照以下顺序说明本公开。
1.引言
1.1.系统构成
1.2.相关技术
1.3.提案技术的概要
2.构成例子
2.1.基站的构成例子
2.2.终端设备的构成例子
3.实施例
4.应用例
4.1.与基站相关的应用例
4.2.与终端设备相关的应用例
5.变形例
6.总结
<<1.引言>>
<1.1.系统构成>
图1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整体构成的例子的示图。如图1中图解所示,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100(100A和100B)、终端设备200(200A和200B)、核心网络20和分组数据网络(PDN)(或者简称为数据网络(DN))30。
基站100是安装在基站中的基站设备,它是管理小区11(11A和11B),并向位于小区11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提供无线电服务的通信设备。例如,基站100A向终端设备200A提供无线电服务,而基站100B向终端设备200B提供无线电服务。小区11可以按照某种无线电通信方式,比如LTE或新无线电(NR)来管理。基站100可以是eNodeB、ng-eNodeB、gNodeB或en-gNodeB中的任何一个。除此之外或替代于此,当基站100是eNodeB或en-gNodeB时,基站100可被称为EUTRAN。除此之外或者替代于此,当基站100是gNodeB或ng-eNodeB时,基站100可被称为NGRAN。基站100连接到核心网络20。核心网络20连接到PDN 30。
当充当LTE中的EPC时,例如,核心网络20可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PDN网关(P-GW()、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和归属订户服务器(HSS)。MME是处理控制平面信号的控制节点,管理终端设备的移动状态。S-GW是处理用户平面信号的控制节点,被实现成切换用户信息传送路由的网关设备。P-GW是处理用户平面信号的控制节点,被实现成成为核心网络20和PDN 30之间的连接点的网关设备。PCRF是控制诸如对于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之类的策略以及计费的控制节点。HSS是处理订户数据并控制服务的控制节点。同时,当充当NR中的5GC时,核心网络20可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会话管理功能(SMF)、用户平面功能(UPF)、策略控制功能(PCF)和统一数据管理(UDM)。AMF是处理控制平面信号的控制节点,管理终端设备的移动状态。SMF是处理控制平面信号的控制节点,管理数据传送路由。UPF是处理用户平面信号的控制节点,管理用户信息传送路由。PCF是控制策略的控制节点。UDM是处理订户数据的控制节点。
终端设备200是在基站100的控制下,与基站100进行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设备。终端设备200可以是称为用户设备(UE)的终端。例如,终端设备200向基站10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并从基站10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1.2.相关技术>
(1)带宽部分(BWP)
图2是图解说明BWP的示图。在图2的例子中,分量载波(CC)#1包含多个BWP(#1和#2),CC#2包含多个BWP(#1和#2)。在本说明书中,标记#后面的数字表示索引(或标识符)。即使索引相同,包含在不同CC中的BWP也表示不同的BWP。BWP是通过将作为一个工作带宽的CC分成多个频率带宽而获得的。在每个BWP中,可以设定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例如,参数集)。注意,一个CC可以包括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或者可以是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此外,一个CC可对应于一个小区。即,在一个小区中可以包含多个BWP。
在3GPP Rel15的NR特征中,该BWP被标准化。BWP也可以被定义为关于一个小区的总小区带宽的子集。在关于LTE在Rel8中标准化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方法中,子载波间隔被固定为15kHz。相反,在Re115的NR特征中,子载波间隔可以被设定为15kHz、30kHz、60kHz、120kHz或240kHz。子载波间隔越长,OFDM符号长度越短。例如,在LTE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这使得每1ms(毫秒)(即,1个子帧)可以发送2个时隙,换句话说,使得可以发送14个OFDM符号。相反,在NR中,60kHz的子载波间隔使得每1ms可以发送4个时隙,而120kHz的子载波间隔使得每1ms可以发送8个时隙,240kHz的子载波间隔使得每1ms可以发送16个时隙。这样,扩展子载波会缩短OFDM符号长度。这使得可以提供适合于低时延通信的帧构成。
NR使得可以同时向终端设定具有不同子载波间隔设定的BWP。因而,NR可以同时提供用于不同用例的多个BWP。
(2)激活BWP的数量
可以用于发送和接收的BWP也被称为激活BWP。在3GPP中,激活BWP也被定义为小区工作带宽内的UE工作带宽。基站100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的BWP的数量也被称为激活BWP的数量。基站100的激活BWP的数量可以是多个。相反,在3GPP Rel.15的UE的情况下,终端设备200的激活BWP的数量为1个。不过,在本说明书中,终端设备200的激活BWP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在按照本公开的技术中,终端设备200的激活BWP的数量被假定为1个。
(3)小区(或CC)、载波和BWP之间的关系
在本公开中,可以允许多个小区在一个载波中在频率方向上相互重叠。例如,可以按一个载波内的多种频率跨度发送多个同步信号/PBCH块(SSB)。不过,从UE(即,终端设备200)的角度来看,各个小区(服务小区)与最多一个SSB(即,小区定义SSB)关联。UE(终端设备200)使用与小区定义SSB关联的BWP作为初始BWP。此外,除了初始BWP之外,UE(终端设备200)还可以使用由与初始BWP相同的载波内的一个或多个频率跨度构成的专用BWP。从UE(终端设备200)的角度来看,初始BWP和附加的专用BWP与一个小区关联。本实施例可以包括终端设备200在同一时刻使用多个BWP的情况。
(4)基于码本的波束成形
通过在与终端设备200通信时进行波束成形,基站100例如可以提高通信质量。波束成形方法包括生成追踪终端设备200的波束的方法,和从候选波束中选择追踪终端设备200的波束的方法。由于每次生成波束的计算成本,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5G)中可能不采用前一种方法。相反,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版本13中的全维多入多出(FD-MIMO)中采用后一种方法。后一种方法也被称为基于码本的波束成形。
在基于码本的波束成形中,基站100预先准备(即,生成)沿所有方向的波束,并且从准备的波束中选择适合于目标终端设备200的波束,以便使用所选择的波束与终端设备200通信。例如,当能够在水平方向上360°通信时,例如,基站100以1°为增量准备360种波束。当允许波束彼此重叠一半时,基站100准备720种波束。在垂直方向上,例如,基站100准备从-90°到+90°的180°的波束。
终端设备200只监测波束,所以不是很需要知道基站100侧的码本的存在。
下面,基站100预先准备的多个波束也被称为波束组。例如,可以针对每个频带定义波束组。也可以针对每个Rx/Tx波束或针对每个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定义波束组。由基站100准备或管理的多个波束可与一个小区关联(即,多个波束可以构成一个小区)。或者,由基站100准备或管理的多个波束可与多个小区关联(即,多个波束可以构成多个小区)。
(5)波束扫描
在NR中,为了选择用于通信的最佳波束,检视了通过使用属于波束组的多个波束中的每一个波束来发送或接收测量信号(已知信号)的波束扫描。在一些情况下,测量信号也被称为参考信号。当测量信号是下行链路信号时,测量信号可以包括同步信号块(SSB)/物理广播信道(PBCH)块,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基于在波束扫描的情况下,从基站发送的测量信号(即,各波束的测量信号)的测量结果,终端可以选择最佳的面向发送的波束(下面也称为发送波束)。将参考图3说明其例子。
图3是图解说明波束扫描的示图。在图3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基站100在使用波束组40进行波束扫描(即,切换发送波束)的同时发送测量信号。另外,在进行波束扫描的同时的发送在下面也被称为波束扫描发送。之后,终端设备200测量通过波束扫描发送而获得的测量信号,并确定哪个发送波束最可能被接收(哪个是对终端设备200来说的最佳波束)。这样,选择对终端设备200来说的基站100的最佳发送波束。通过交换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并执行同样的过程,基站100可以选择终端设备200的最佳发送波束。
另一方面,基于通过在进行波束扫描的同时接收测量信号而获得的测量结果,可以选择最佳的面向接收的波束(下面也称为接收波束,或者波束)。例如,终端设备200通过上行链路发送测量信号。之后,基站100在进行波束扫描(即,切换接收波束)的同时接收测量信号,并确定哪个接收波束最可能被接收。这样,选择基站100的最佳接收波束。通过交换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并执行同样的过程,终端设备200可以选择终端设备200的最佳接收波束。另外,在进行波束扫描的同时的接收在下面也被称为波束扫描接收。
通过波束扫描发送所发送的测量信号的接收和测量侧向测量信号的发送侧报告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可以包括指示发送波束中的哪一个最佳的信息(例如,波束标识符、时间、前导码等)。最佳发送波束例如是具有最高接收功率的发送波束。测量结果可以包括指示具有最高接收功率的一个发送波束的信息,或者可以包括指示具有最高接收功率的前K个发送波束的信息。例如,测量结果可以彼此关联地包括发送波束的标识信息(例如,波束的索引)和指示发送波束的接收功率的大小的信息(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波束扫描中使用的波束是通过向作为已知信号的参考信号赋予指向性来发送的。于是,终端设备200可以通过使用作为参考信号的资源来辨别波束。
基站100可以使用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来提供一个波束。即,如果准备了10个资源,那么基站100可以进行对应于10个不同方向的波束扫描。10个资源可以被集合地称为资源集。由10个资源形成的一个资源集可以提供对应于10个方向的波束扫描。
(6)CSI获取过程
在通过包括上述波束扫描的波束选择过程进行最佳波束选择之后,执行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过程。CSI获取过程获取使用所选择的波束的通信中的信道质量。例如,CSI获取过程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的获取。
信道质量用于确定诸如调制方法之类的通信参数。采用即使信道质量好,但是只能发送少许比特的调制方法,例如正交移相键控(QPSK)会导致较低的吞吐量。另一方面,采用即使信道质量不好,但是能够发送大量比特的调制方法,例如256正交调幅(QAM)会在接收侧导致数据接收(即,解码)的失败,结果也导致较低的吞吐量。这样,为了提高吞吐量,信道质量的恰当获取是重要的。
图4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典型波束选择过程和CSI获取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如图4中图解所示,基站使用波束扫描来发送用于波束选择的测量信号(例如SSB)(步骤S11)。接下来,终端设备测量用于波束选择的测量信号,并向基站报告波束测量结果(波束报告)(步骤S12)。测量结果例如包括指示基站的最佳发送波束的选择结果的信息(与最佳波束关联的索引)。基站随后使用所选择的最佳波束,发送用于信道质量获取的测量信号(例如CSI-RS)(步骤S13)。接下来,终端设备基于测量信号的测量结果,向基站报告获取的信道质量(步骤S14)。之后,基站通过使用基于所报告的信道质量的通信参数,向终端设备发送用户信息(步骤S15)。由此,包括基站或终端所接收的用于波束选择的测量信号的测量结果的波束报告被发送给终端或基站。
基于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测量信号来测量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另外,也可以基于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测量信号来测量下行链路信道质量。这是因为上行链路信道和下行链路信道具有可逆性,从而具有基本相同的信道质量。这种可逆性也被称为信道互易性。
当基于下行链路测量信号测量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时,如在图4的步骤S14中图解所示,报告用于信道质量获取的测量信号的测量结果。报告该测量结果可能开销相当大。当发送天线的数量为M且接收天线的数量为N时,信道可以用N×M矩阵表示。矩阵的每个元素是对应于IQ的复数。例如,在各个I/Q用10比特表示,发送天线的数量为100,并且接收天线的数量为8的情况下,信道质量测量结果的报告会使用8×100×2×10=16000比特,这会是相当大量的开销。
相比之下,当基于上行链路测量信号来测量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时,不必报告测量结果,因为测量主体是基站。于是,通过基于上行链路测量信号来测量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可以减小与报告测量结果相关的开销,从而提高吞吐量。将参考图5,说明基于上行链路测量信号来测量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的处理的流程。
图5是图解说明由基站和终端设备执行的典型波束选择过程和CSI获取过程的流程的另一个例子的序列图。如图5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通过使用波束扫描发送来发送用于波束选择的测量信号,基站通过使用波束扫描来接收测量信号(步骤S21)。此时,基站基于测量结果选择终端设备的最佳发送波束和基站的最佳接收波束。接下来,基站向终端设备报告波束测量结果(波束报告)(步骤S22)。这种测量结果包括指示终端设备的最佳发送波束的选择结果的信息。接下来,终端设备通过使用所选择的发送波束来发送用于信道质量获取的测量信号(步骤S23)。基站基于测量结果获取上行链路信道质量,并且基于上行链路信道质量获取下行链路信道质量。之后,基站使用基于获取的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通信参数向终端设备发送用户信息(步骤S24)。由此,包括基站或终端接收的用于波束选择的测量信号的测量结果的波束报告被发送给终端或基站。
(7)模-数混合天线架构
为了控制天线的指向性,存在一种其中所有处理由模拟电路进行的可假想架构。这种架构也被称为全数字架构。在全数字架构中,在数字域中(即,由数字电路)应用与天线(即,天线元件)数量相同的天线权重,以控制天线的指向性。天线权重是用于控制振幅和相位的权重。然而不幸的是,全数字架构具有数字电路变大的缺点。克服全数字架构的这种缺点的架构的例子包括模-数混合天线架构。
图6A是图解说明模-数混合天线架构的例子的示图。图6A中图解所示的架构包括数字电路50、模拟电路60(60A和60B)、以及天线面板70(70A和70B)。数字电路可以应用多种天线权重51(51A和51B)。模拟电路60和天线面板70是以与适用于数字电路50的天线权重51的数量相同的数量设置的。天线面板70包括多个天线72(72A~72F)和与天线72的数量相同的移相器71(71A~71F)。移相器71是应用可以在模拟域中单独控制相位的天线权重的设备。
在下面的表1中例示了数字域中的天线权重和模拟域中的天线权重的特性。
表1
Figure BDA0003272333490000111
当使用OFDM调制方法时,在频域中应用数字域中的天线权重。例如,在发送时在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之前应用数字域中的天线权重,在接收时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之后应用数字域中的天线权重。
数字域中的天线权重在频域中被应用。于是,通过应用数字域中的天线权重,即使在时间资源相同时,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在不同的方向发送波束。另一方面,模拟域中的天线权重在时域中被应用。于是,即使在应用模拟域中的天线权重时,在具有相同时间资源的所有频率资源内,也只能使波束指向相同的方向。
即,即使时间资源相同,每个天线面板70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在不同的方向发送一波束。另一方面,一个天线面板70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时间资源和频率资源,使该波束仅仅指向一个方向。于是,在模-数混合天线架构中,在同一时间资源中可以发送和接收的波束的方向数对应于天线面板70的数量。此外,在模-数混合天线架构中,在同一时间资源中,由波束扫描发送或波束扫描接收处理的波束组的数量对应于天线面板70的数量。
这种模-数混合天线架构可在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两者中采用。
(8)天线面板
图6A中,3个模拟域移相器连接到1个数字域权重。所述1个数字域权重和3个模拟域移相器可以作为集合被布置成天线面板。图6A图解说明其中设置2个天线面板,每个天线面板由3个天线元件形成的例子。如表1中例示,通常,利用一个面板不能在同一时间使用不同的频率形成不同方向的波束。然而,利用两个面板,即使在同一时间也可以形成不同方向的波束。在基站侧和终端侧都使用这种天线面板构成。
图6B是图解说明在终端设备200中布置8个天线面板的例子的示图。图6B图解说明布置总共8个天线面板,具体地,在终端设备200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布置4个的例子。安装在一个天线面板上的天线元件的数量不限于特定的数字。尽管如此,例如,在一个天线面板上安装4个天线元件。由于布置在正面的4个天线面板,或者布置在背面的4个天线面板被布置成朝向同一个方向,这里的面板被称为相干天线面板。相反,正面的天线面板和背面的天线面板被称为非相干天线面板。
(9)参考信号和用户信息资源
为了实现波束扫描和CSI获取过程,需要在基站设备100和终端设备200之间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此外,当在基站设备100和终端设备200之间发送和接收用户信息时,也需要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这些参考信号基本上由频率和时间资源指定,并且包括其中使用正交序列来指定资源的一些情况。相反,就用户信息来说,包含在控制信号中的调度信息指定用户信息的频率和时间资源。在用户信息的情况下,不分配正交序列作为资源。只指定频率和时间资源。
(10)选择接收侧的天线面板和波束
(10-1)在波束管理阶段选择天线面板和波束
在波束管理期间,在终端设备200侧对来自基站100的波束进行试错(例如,逐个试验波束和天线面板的每个组合)的同时,确定哪个波束和哪个天线面板将用于接收。基本上,不同的天线面板可以同时工作。于是,当资源块中的4个资源区域被设定为对于用于下行链路波束的同一波束的参考信号资源时,终端设备200可以针对每个天线面板使用4个不同的接收波束,以确定哪一个对终端设备200来说是期望的接收波束。针对数量与基站100侧的不同方向对应的下行链路波束进行这样的操作。当下行链路波束的数量为10时,终端设备200通过使用10×4=40个资源来监测接收波束,从而使得能够确定来自基站100的期望波束,以及终端设备200侧的天线面板和期望波束。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终端用于接收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的组合也称为接收环境。
(10-2)在CSI过程阶段选择天线面板和波束
CSI过程阶段是基站100使用发送用预编码(更精细的天线控制),随后更详细地确认信道的质量的阶段。在CSI过程阶段,通过使用在先前的波束管理阶段中识别的终端设备200的天线面板,并使用被确定为在天线面板内最期望的波束,来接收用于CSI过程的参考信号(CSI-RS)。
(10-3)在用户信息接收阶段的天线面板和波束的选择
在用户信息接收阶段,类似于CSI过程阶段,终端设备200可能只需要使用在波束管理时确定的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来接收用户信息。然而,当存在使用这样的天线面板的2个波束时,终端设备200无法确定如何选择天线面板和波束。
图7是图解说明2个波束集的示图。当终端设备200进行了两次波束管理处理,并且确定了适合于从基站100的两个不同的天线面板发送的每个波束的终端设备200的天线面板和波束时,如图7中图解所示,存在2个波束集。具体地,这2个波束集包括第一波束集“波束集(0):发送天线面板(0)中的发送波束(i)+接收天线面板(0)中的接收波束(j)”,和第二波束集“波束集(1):发送天线面板(1)中的发送波束(m)+接收天线面板(1)中的接收波束(n)”。波束集指的是由发送侧和接收侧的天线面板和波束的组合所构成的波束链路。
此外,由于作为指定用户信息的资源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信息(例如,调度信息)是使用波束发送的,因此重要的是终端设备200知道使用哪个波束集来接收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的例子包括PHY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者通过PDCCH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10-4)指定由终端使用的天线面板和波束的方法
图7中,基站100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向终端设备200指示接收天线面板(0)的接收波束(j)使PDCCH(0)的接收成为可能。可想到的例子是直接指定终端设备200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的方法。
另一方面,例如,存在其中基站100通过使用“发送天线面板(0)中的发送波束(i)”发送了“参考信号A”,并且终端设备200通过使用“接收天线面板(0)中的接收波束(j)”接收了“参考信号A”的可假想情况。此外,存在其中基站100通过使用“发送天线面板(1)中的发送波束(m)”发送了“参考信号B”,并且终端设备200通过使用“接收天线面板(1)中的接收波束(n)”接收了“参考信号B”的可假想情况。基于此,在PDCCH(0)的发送之前,基站100可以在接收PDCCH(0)时指令使用在接收“参考信号”时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换句话说,可以隐式地指定与使用接收天线面板(0)中的接收波束(j)的指令相当的指令。
(10-5)不进行天线面板和波束的指定时的处理
上面,基站100明确地指令终端设备200使用与在接收“参考信号A”时相同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然而,存在没有来自基站100的指令,或者基站100的指令的设定不及时的情况,这导致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可以想到默认使用在终端设备200与基站100同步时所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
然而,当从基站100的不同天线面板提供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时,难以确定应默认使用在哪个同步信号的接收时所使用的哪个天线面板和波束。
(10-6)同步信号
这里,将说明同步信号。同步信号是定期发送SSB突发的信号。SSB突发包括经过波束成形的多个SSB。SSB包含一系列的同步信号PSS和SSS,以及称为PBCH的广播用系统信息。PSS和SSS应当以与LTE相同的方式使用。基站100使用不同方向的波束来发送每个SSB。因而,终端设备200接收面向终端设备200的方向的SSB,并进行同步。
此外,基站100通过针对每个SSB突发使用不同的发送天线面板,发送包含在SSB突发中的SSB。终端设备200可以与从多个发送天线面板发送的SSB同步,同时,当从多个发送天线面板接收SSB时,可以知道一个或多个所需的最佳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7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200将知道2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
这样,在存在用于接收同步信号的多个最佳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集合的情况下,当接收控制信号和用户信息所需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的设定不及时时,即使有默认使用接收SSB时的集合的规则,由于存在多个集合,终端设备200也无法确定应使用哪个天线面板和波束。
(10-7)参考信号资源集和波束扫描
图8和图9是与参考信号资源集相关的示图。如图8中图解所示,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资源(RS资源)由频率和时间资源指定。通过将多个参考信号资源形成为一个组(信号组),这样的参考信号资源可以被视为参考信号资源集。基站100通过使用该资源集的各个参考信号资源在不同方向上发送波束,进行波束扫描。也可以在不使用资源集的情况下,为单独的参考信号准备资源并进行波束扫描。此外,为了避免设定的复杂,理想的是设定资源集以确保资源作为信号组,并将资源集用于波束扫描。
(10-8)参考信号资源集与天线面板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认为资源集中的每个参考信号的资源属于一个天线面板。此外,如图9中图解所示,当存在不同的资源集时,可假想的情况包括资源集使用不同天线面板的情况(图9中的资源集(1)与资源集(3)之间的关系),或者资源集使用同一天线面板的情况(图9中的资源集(1)与资源集(2)之间的关系)。
<1.3.提案技术的概要>
基站100通常在不考虑发送天线面板的布置的情况下进行波束扫描,从而例如,在终端设备200侧进行了不必要的接收处理。具体地,当基站向终端发送多个参考信号资源集(即,信号组)时,有时从面向相同方向的多个天线面板中的每一个发送资源集。这种情况下,发送天线面板具有相同的定向,尽管在终端侧资源集不同,从而,终端侧的接收天线面板也相同的可能性很高。即,在现有技术中,在不考虑基站侧的天线面板的布置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组,导致在终端侧发生不必要的接收处理的顾虑。
于是,按照实施例的基站100向终端设备200发送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将被发送给终端设备200的多个信号组(资源集)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之后,终端设备200基于获取的相似性信息,从所述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信号组。
具体地,按照实施例的基站100向终端设备200通知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用于发送多个资源集中的每一个资源集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是相似的(例如,相干天线面板)。在终端设备200已获取这种相似性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200对具有相似波束特性的多个资源集中的一个资源集进行接收处理,同时省略对于其他资源集的接收处理。
即,终端设备200只对一个接收的资源集进行波束确定处理,和向基站100报告所确定的波束的处理,而不必对其他资源集进行所述确定处理或报告处理。于是,按照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信号处理。
<<2.构成例子>>
下面,将详细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基站100(基站设备100)和终端设备200的构成。
<2.1.基站的构成例子>
图10是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基站设备100的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如图10中图解所示,基站设备100包括天线单元110、通信单元120、存储单元130和控制单元140。
天线单元110将通信单元120输出的信号作为无线电波辐射到空间中。此外,天线单元110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120。具体地,天线单元110具有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能够形成波束。
通信单元120通过无线电通信来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通信单元120从终端设备20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和向终端设备200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顺便提及,天线单元110和通信单元120是作为包括具有上述模-数混合天线架构的多个天线面板70的构成设置的。例如,天线单元110对应于天线72。此外,例如,通信单元120对应于数字电路50、模拟电路60和移相器71。
存储单元130临时或永久地存储用于基站设备100的操作的各种程序和各种数据。
控制单元140控制整个基站设备100的操作,以提供基站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如图10中图解所示,控制单元140包括获取单元141、生成单元142和发送单元143。
获取单元141从终端设备200获取各种信息。例如,获取单元141从终端设备200获取指示可以选择并接收信号组(资源集)的能力信息。即,获取单元141获取指示当发送了具有相似波束特性的多个信号组时,终端设备200能够省略针对所述多个信号组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信号组的接收处理的能力信息。
生成单元142生成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待发送给终端设备200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例如,当发送多个信号组的多个发送天线面板是相干天线面板时,生成单元142生成指示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相似的相似性信息。
发送单元143将生成单元142所生成的相似性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200。例如,基于获取单元141所获取的能力信息,在终端设备200能够选择并接收信号组时,发送单元143将相似性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200。这可以消除向不能选择并接收具有相似波束特性的多个信号组的终端发送相似性信息的无用的发送处理。
基站设备100的控制单元140中的各个构成的详细操作将在下文中说明。
<2.2.终端设备的构成例子>
图11是图解说明按照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的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如图11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200包括天线单元210、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控制单元240。
天线单元210将通信单元220输出的信号作为无线电波辐射到空间中。此外,天线单元210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给通信单元220。具体地,天线单元210具有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能够形成波束。
通信单元220通过无线电通信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通信单元220接收来自基站100的下行链路信号,和发送给基站100的上行链路信号。
天线单元210和通信单元220是作为包括具有上述模-数混合天线架构的多个天线面板70的构成设置的。例如,天线单元210对应于天线72。此外,例如,通信单元220对应于数字电路50、模拟电路60和移相器71。
存储单元230临时或永久地存储用于终端设备200的操作的各种程序和各种数据。
控制单元240控制整个终端设备200的操作,以提供终端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如图11中图解所示,控制单元240包括通知单元241、获取单元242、接收单元243和发送单元244。
通知单元241向基站100通知指示可以选择并接收从基站100发送的信号组的能力信息。此外,通知单元241向基站100通知关于接收该信号组的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特性信息。尽管细节将在下面说明,不过通过获取特性信息,在发送信号组时,基站100可以从具有相似波束特性的多个接收天线面板当中指定哪个接收天线面板应用于接收该信号组。
获取单元242从基站100获取各种信息。例如,获取单元242获取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从基站100发送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此外,获取单元242获取指定从基站100接收信号组的天线面板的接收面板信息。另外,获取单元242获取指定从基站100发送信号组的天线面板的发送面板信息。
接收单元243基于获取单元242所获取的相似性信息,从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要接收的信号组。例如,接收单元243省略对于除所选信号组以外的信号组的接收处理。此外,接收单元243通过由获取单元242所获取的接收面板信息指定的天线面板,接收信号组。
发送单元244向基站100发送预定的信号组。例如,发送单元244通过使用由获取单元242所获取的发送面板信息指定的天线面板,发送信号组。此外,发送单元244通过使用接收到从基站100发送的信号组的天线面板,将信号组发送给基站100。
下面将参考图12-图17,说明基站设备100的控制单元140中的各个构成以及终端设备200的控制单元240中的各个构成的详细操作。
<<3.实施例>>
例如,存在把基站100的多个发送天线面板布置成面向相同方向,或者布置成面向不同方向的情况。
当基站100的多个发送天线面板面向不同方向布置时,从相应发送天线面板发送的多个资源集具有不相似的波束特性,从而很可能被终端设备200的不同接收天线面板接收。
相反,当基站100的多个发送天线面板面向相同方向布置时,从相应发送天线面板发送的多个资源集具有相似的波束特性,从而很可能被终端设备200的同一接收天线面板接收。
这里,当多个资源集已由不同接收天线面板接收时,终端设备200对于各个资源集选择最佳参考信号(例如具有高接收功率的信号),并向基站100报告该信号。
相反,当多个资源集已由不同接收天线面板接收时,终端设备200对于各个资源集选择最佳参考信号(例如具有高接收功率的信号),并向基站100报告该信号的操作会涉及不必要的选择处理和报告处理。
鉴于此,按照实施例的基站100对终端设备200进行多个发送天线面板面向相同方向的设定。即,基站100的发送单元143通过发送相似性信息进行终端设定,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面向相同方向的多个发送天线面板将被布置成面向相同方向。换句话说,基站100通过发送指示多个资源集从面向相同方向的多个发送天线面板被发送的相似性信息来设定终端。再换句话说,基站100通过发送指示多个资源集的波束特性相同的相似性信息来设定终端。
基站100通过使用发送天线面板对多个资源集中的每一个资源集进行波束扫描。终端设备200从一个资源集中选择例如具有高接收功率的参考信号,并向基站100报告所选择的参考信号的标识信息。
此外,终端设备200不对波束特性与已完成报告的资源集相似的资源集进行选择或报告最佳参考信号的处理。因此,基站100也不期待从终端设备200接收与具有相似波束特性的资源集相关的报告。即,终端设备200侧不进行参考信号选择处理或报告处理,基站10侧不进行接收来自终端设备200的报告的处理等。
这样,按照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可以减少终端设备200和基站100上的不必要的信号处理。于是,例如,在终端设备200中,处理负荷高的天线面板的发送/接收可以被不进行上述选择处理或报告处理的天线面板替代。
图12是图解说明由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首先,终端设备200的通知单元241向基站100通知上述能力信息。在图12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通知单元241向基站100通知终端设备200能够省略关于多个资源集(信号组)中的至少一个资源集的波束扫描的报告的能力信息(步骤S101)。
随后,基站100在终端中设定从基站100发送的多个资源集的波束特性相同(相似)(步骤S102)。随后,基站100使用资源集之一进行波束扫描(步骤S103)。
随后,终端设备200从已对其应用波束扫描的资源集中确定具有最高接收功率的参考信号(步骤S104)。随后,终端设备200向基站100报告确定的参考信号标识信息和接收功率(步骤S105)。
随后,基站100使用另一个资源集进行波束扫描(步骤S106)。终端设备200省略该资源集的波束扫描的监测(步骤S107)。注意,其他终端设备200需要从已对其应用波束扫描的资源集中确定具有最高接收功率的参考信号。
随后,通过使用当终端设备200省略了波束扫描时的发送天线面板,基站100使用具有与对应于在步骤S105中报告的参考信号的波束相同的波束特性的波束,发送各种数据(PDSCH等)(步骤S108)。之后,终端设备200例如向基站100通知是否已成功接收到PDCSH(步骤S109)。
尽管图12说明了基站100对下行链路进行波束扫描的情况,不过,该过程也可以适用于终端设备200对上行链路进行波束扫描的情况。
图13是图解说明由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如图13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200向基站100报告关于终端设备200的天线面板的信息(步骤S201)。
接下来,基站100例如将资源集(1)设定到天线面板(1),并且将资源集(2)设定到天线面板(2)(步骤S202)。注意,假定资源集(1)和资源集(2)具有相似的波束特性。随后,基站100指令终端设备200使用资源集(1)进行波束扫描(步骤S203)。
随后,终端设备200使用资源集(1)进行波束扫描(步骤S204)。基站100掌握在已对其应用波束扫描的资源集(1)内,具有高接收功率的参考信号的波束(X)(步骤S205)。
随后,基站100省略进行使用资源集(2)进行波束扫描的指令(步骤S206)。随后,基站100指令通过使用未对其应用波束扫描的资源集(2)内的波束(X)来进行预定数据(PDSCH)的发送(步骤S207)。
随后,终端设备200例如使用与所指令的资源集(2)对应的天线面板(2)的波束(X)来发送PDCSH(步骤S208)。随后,基站100向终端设备200通知是否成功接收到PDSCH(步骤S209)。
<通过天线面板指定在终端设备200中使用的接收波束>
图14A图解说明具有相同波束特性的参考信号。通常,当基站100已指定接收时在终端设备200上要使用的接收波束时,基站100对终端设备200设定使用与在参考信号的接收时所使用的波束相同的接收波束的指令。
即,如图14A中图解所示,基站100对终端设备200设定参考信号A和参考信号B具有相同的波束特性,并且之后在参考信号B的发送时,终端设备200已通过使用在参考信号A的接收时所使用的接收波束而成功地接收到参考信号B。此时,通过指定由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定义的一个资源,参考信号A已成功指令使用在所述指定资源的接收时所使用的接收波束。
同时,在终端设备200侧安装多个接收天线面板的情况下,期望从基站100指示要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两者。这种情况下,类似于通常的情况,只要指令使用与在参考信号A的接收时所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相同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即可。因而,类似于通常的情况,在向终端设备200发出参考信号A和参考信号B具有相同波束特性的指令之后,已可通过参考信号B指定终端设备200要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
然而,可能存在期望从基站100向终端设备200分别指令在接收时要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的情况。例如,可能存在期望半静态地指定接收天线面板,和通过PDCCH(控制信号)动态地指定接收波束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对终端设备200来说,切换天线面板需要时间,但是在同一天线面板内切换波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相反,可能存在期望半静态地指定接收波束,和通过PDCCH(控制信号)动态地指定接收天线面板的情况。
图14B是图解说明终端设备200侧的接收天线面板相干的情况的示图。即,终端设备200的两个接收天线面板被布置在同一平面上,指示接收波束的波束特性相同。这种情况下,例如,存在期望使用图14B中图解所示的左侧的天线面板的波束(i)进行接收,然而要求在左侧的天线面板上,使用不同于波束(i)的波束(j)进行接收的可假想情况。这是因为在那段时间内,由于调度的原因,在一些情况下波束(j)必须用于接收来自其他基站100的信号。此时,终端设备200可以在具有相同波束特性的右侧天线面板上使用相同的波束(i)进行接收,并且在左侧天线面板上使用波束(j)进行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到存在尽管接收波束指定被设定为半静态,但是只有天线面板将被动态切换的情况。如上所述,存在期望彼此分离地指定接收波束和天线面板的情况。
鉴于此,基站100通过使用通过波束扫描已接收到参考信号的接收天线面板来指定天线面板。即,终端设备200从基站100获取指定在接收资源集时所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的接收面板信息,随后通过使用由接收面板信息指定的接收天线面板,来接收资源集或者资源集中的参考信号。顺便提及,天线面板可以通过RRC信令半静态地指定,或者通过PDCCH动态地指定。
图15是图解说明由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如图15中图解所示,基站100对终端设定将对其应用波束扫描的资源集(1)(步骤S301)
随后,基站100使用对终端设定的资源集(1)进行波束扫描(步骤S302)。随后,终端设备200例如基于接收功率,将接收天线面板(1)确定为接收资源集(1)时的天线面板(步骤S303)。
随后,基站100例如通过RRC信令,指令使用接收天线面板(1),该接收天线面板(1)是已接收到资源集(1)的天线面板(步骤S304)。
随后,基站100例如指令使用用于PDCCH的接收波束作为将用于接收PDSCH的接收波束(步骤S305)。即,在步骤S304中指定天线面板,并在步骤S305中指定波束,使得可以彼此分离地指定天线面板和波束。
当已从基站100发送PDSCH时,终端设备200通知是否成功地接收到PDSCH(步骤S306)。
<上行链路天线面板指定方法>
常规下行链路(以下称为DL)中的波束扫描从基站100使用多个DL的资源集以在不同方向上实现波束扫描。终端设备200监测通过多个资源发送的参考信号,并确定对应于哪个参考信号的哪个波束是最佳的。另一方面,上行链路(以下称为UP)也使用波束扫描过程。通过从终端设备200使用多个UP的资源集,从终端装置200来看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波束扫描。终端设备200使用的UP资源集是从基站100对终端设备200设定的资源。
为了确保通信路径的分集,基站100可能期望在终端设备200和基站100之间,在尽可能多的可变通信路径上进行多个通信。例如,如图7中图解所示,确保两条不同的通信路径,从而即使一条路径被阻塞,通过使用另一条路径也会抑制通信中断。这在DL侧和UP侧同样有效。特别地,由于作为通信路径的障碍物的车辆或人员位于终端设备200附近的情况较多,因此从终端设备200来看,重要的是确保不同方向的通信路径。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掌握当从终端设备200侧来看时,其方向显著不同的波束。认为同一波束路径不仅可以适用于UP通信,而且适用于DL通信。为此,关于由终端设备200进行的UP的波束扫描,重要的是允许基站100监测通过不同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扫描的波束,从而在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之间确保具有高空间分集的UP通信路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会是如何区分发送天线面板。
于是,基站100指定终端设备200的发送天线面板,以向终端设备200分配UP资源集。具体地,终端设备200首先向基站100通知诸如发送天线面板的数量,以及发送天线面板的布置(相干或不相干)之类的信息,即,关于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特性信息。
基站100随后基于通知的特性信息,指定将用于终端设备200进行的UP波束扫描的发送天线面板,并请求波束扫描。随后,终端设备200使用指定的发送天线面板和资源集进行波束扫描。这样,通过指定应由终端设备200用于发送的资源集和发送天线面板,终端设备200能够清楚对于各个资源集应使用哪个发送天线面板。
图16是图解说明由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如图16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200通知关于终端设备200的天线面板的信息(天线面板的数量,以及关于天线面板是否相干的特性信息)(步骤S401)。
随后,基于从终端设备200通知的与天线面板相关的信息,基站100指定将用于UP波束扫描的发送天线面板,并设定资源集(步骤S402)。基站100随后指定已设定的资源集的标识信息,并请求波束扫描(步骤S403)。
终端设备200使用指定的资源集和发送天线面板进行波束扫描(步骤S404)。
<当基站100无法直接或明确掌握终端设备200的发送天线面板时>
上面说明了基站100从终端设备200获取与天线面板相关的信息,从而掌握终端设备200的天线面板的特性的情况。这里,存在基站100无法掌握终端设备200的天线面板的特性的可假想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基站100难以指定用于进行UP波束扫描的发送天线面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站100将终端设备200在接收DL参考信号时所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与将用于进行UP波束扫描的发送天线面板联系起来。即,基站100指令使用与终端设备200在接收DL参考信号或DL资源集时所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相同的天线面板,作为发送天线面板。终端设备200使用指令的发送天线面板和已设定的资源集进行UP波束扫描。此时,终端设备200可以自由地确定用于发送已设定的资源集的参考信号的波束方向。即,基站100仅仅隐含地指定了发送天线面板。
这样,在隐含地指定终端设备200的发送天线面板的同时,基站100可以允许终端设备200自由地选择波束。
顺便提及,当隐含地指定终端设备200的发送天线面板时,终端设备200的接收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和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需要相似(或相同)。由于对于发送和接收来说,天线面板的天线元件相同,因此需要进行天线校准,使得接收时的模拟电路和发送时的模拟电路的传递函数的变化会被调整,以实现接收时和发送时在特性方面的匹配。天线校准是采用在普通无线电系统中利用的一般方法进行的,并且本发明预先假定天线校准已完成。天线校准可以由终端设备200单独进行。于是,在终端设备200启动后只进行一次天线校准,可维持状态例如1天左右。
图17是图解说明由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执行的波束选择过程的流程的例子的序列图。如图17中图解所示,终端设备200向基站100通知与终端设备200的天线面板相关的信息(步骤S501)。
随后,基站100对终端设定DL资源集(1)(步骤S502)。基站100随后使用已设定的资源集(1)进行波束扫描(步骤S503)。
随后,终端设备200例如基于接收功率,确定并保持将用于接收DL资源集(1)的天线面板(1)(步骤S504)。之后,基站100对终端设定UP资源集(2)(步骤S505)。
基站100随后请求通过使用已接收到DL资源集(1)的天线面板(1),用UP资源集(2)进行UP波束扫描(步骤S506)。
随后,终端设备200使用指定的天线面板(1)和资源集(2)进行波束扫描(步骤S507)。
<<4.应用例>>
按照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各种产品。
例如,如上所述,基站100可以是eNodeB、ng-eNodeB、gNodeB或en-gNodeB中的任何一个。除此之外或者替代于此,当基站100是eNodeB或en-gNodeB时,基站100可被称为EUTRAN。除此之外或者替代于此,当基站100是gNodeB或ng-eNodeB时,基站100可被称为NGRAN。此外,基站100可以是双连接中的主节点(MN)或辅节点(SN)。即,在EUTRA-NR双连接的情况下或者在NR-NR双连接的情况下,基站100可以是辅gNodeB。这种情况下,上述RRC信令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经由MN往来于UE(终端设备200)发送或接收,或者可以经由信令无线电承载(SRB)3在UE(终端设备200)和辅gNodeB(基站100)之间直接发送或接收。上述PDCCH和PDSCH可以在UE(终端设备200)和辅gNodeB(基站100)之间的辅小区组(SCG)中发送。除此之外或者替代于此,在NR-EUTRA双连接的情况下或者在NR-NR双连接的情况下,基站100可以是主gNodeB。这种情况下,上述RRC信令可以经由SRB 0~2中的任意一个,在UE(终端设备200)和主gNodeB(基站100)之间发送或接收。上述PDCCH和PDSCH可以在UE(终端设备200)和主gNodeB(基站100)之间的主小区组(MCG)中发送。除此之外或者替代于此,上述基站100可以是gNB中央单元(gNB-CU)或gNB分布式单元(gNB-DU)或gNB-CU和gNB-DU的组合(即,gNB)。gNB-CU为某个UE托管RRC层、SDAP层和PDCP层。另一方面,gNB-DU为某个UE托管RLC层、MAC层和PHY层。即,上述RRC信令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经由gNB-DU在UE和gNB-CU之间终止。下行链路RRC信令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gNB-CU生成。另一方面,上述PDCCH和PDSCH可以由gNB-DU生成并发送给UE。除此之外或者替代于此,基站100可以被实现成宏eNB、小eNB等。小eNB可以是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比如皮eNB,微eNB或者家庭(飞)eNB。除此之外或者替代于此,基站100可以被实现成其他类型的基站,比如Node B或基站收发器(BTS)。基站100可以包括控制无线电通信的主体(也被称为基站设备),和布置在与所述主体不同的位置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此外,下面说明的各种类型的终端都可以通过临时或永久地执行基站功能,起基站100的作用。
此外,例如,终端设备200可以被实现成移动终端,比如智能电话机、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适配器式移动路由器和数字照相机,或者被实现成车载终端,比如车载导航仪。此外,终端设备200可以被实现成进行机器间(M2M)通信的终端(也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终端设备200可以是安装在这些终端上的无线电通信模块(例如,由一个小片形成的集成电路模块)。
<4.1.与基站相关的应用例>
(第一应用例)
图18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的gNB的示意构成的第一例子的方框图。gNB 800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各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可以通过RF电缆相互连接。代替gNB,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eNB。
每个天线810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用于由基站设备82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gNB 800具有多个天线810,如图18中图解所示,所述多个天线810可分别对应于例如g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尽管图18图解说明其中gNB800具有多个天线810的例子,不过gNB 800可以具有单个天线810。
基站设备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例如可以是CPU或DSP,控制基站设备820的上位层的各种功能的操作。例如,控制器821根据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823传送生成的分组。控制器821可以通过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打包,生成打包分组,并传送生成的打包分组。另外,控制器821可以包括执行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或调度之类控制的逻辑功能。此外,可以与周围的g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同地执行所述控制。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例如,终端列表、发送功率数据和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其他gNB通信。这种情况下,gNB 800和核心网络节点或其他g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例如S1接口或X2接口)相互连接。网络接口823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者用于无线电回程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当网络接口823是无线电通信接口时,网络接口823可以将比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高的频带用于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支持诸如NR、LTE或LTE-Advanced之类的蜂窝通信方式,经由天线810提供与位于gNB 800的小区内的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一般可包括基带(BB)处理器826、RF电路827等。BB处理器826可以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分用,并执行各层(例如,L1、媒体接入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信号处理。BB处理器826可代替控制器821,包括一些或全部的上述逻辑功能。BB处理器826可以是包括:用于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通过更新上述程序,可以变更BB处理器826的功能。此外,所述模块可以是插入基站设备820的插槽中的卡或刀片,或者可以是安装在上述卡或刀片上的芯片。RF电路827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经由天线81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如图18中图解所示,所述多个BB处理器826可分别对应于例如g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此外,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包括多个RF电路827,如图18中图解所示,所述多个RF电路827可分别对应于例如多个天线元件。尽管图18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在图18中图解所示的gNB 800中,包含在参考图10说明的控制单元14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中实现。或者,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在控制器821中实现。例如,gNB 800可以配备有包含无线电通信接口825的一部分(例如,BB处理器826)或全部,和/或控制器821的模块,并且所述模块可以配备有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以存储用于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进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可以执行所述程序。再例如,在gNB 800中可以安装使处理器起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作用的程序,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BB处理器826)和/或控制器821可以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可作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地提供eNB 800、基站设备820或上述模块,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记录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18中图解所示的gNB 800中,参考图10说明的通信单元120可以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RF电路827)中实现。此外,天线单元110可以在天线810中实现。此外,存储单元130可以在存储器822中实现。
(第二应用例)
图19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的gNB的示意构成的第二例子的方框图。gNB 830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设备850和gNB-DU 860。各个天线840和gNB-DU860可以经由RF电缆相互连接。此外,基站设备850和gNB-DU 860可以通过诸如光缆之类的高速线路相互连接。顺便提及,在将本公开的技术应用于eNB,而不是gNB的情况下,gNB-DU860将被替换为RRH。
每个天线840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用于由gNB-DU 86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gNB 830具有多个天线840,如图19中图解所示,所述多个天线840可分别对应于例如g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尽管图19图解说明其中gNB830具有多个天线840的例子,不过gNB 830可以具有单个天线840。
基站设备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分别类似于参考图20说明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
无线电通信接口855支持诸如NR、LTE或LTE-Advanced之类的蜂窝通信方式,经由gNB-DU 860和天线840,提供与位于对应于gNB-DU860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55一般可包括BB处理器856等。除了经由连接接口857连接到gNB-DU 860的RF电路864之外,BB处理器856类似于参考图18说明的BB处理器826。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如图19中图解所示,并且所述多个BB处理器856可分别对应于例如gNB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尽管图19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连接到gNB-DU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可以是用于连接基站设备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gNB-DU 860的高速线路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gNB-DU 860还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用于将gNB-DU 860(无线电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设备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可以是用于所述高速线路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电通信接口863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一般可包括RF电路864等。RF电路864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并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如图19中图解所示,并且所述多个RF电路864可分别对应于例如多个天线元件。尽管图19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19中图解所示的gNB 830中,包含在参考图10说明的控制单元14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中实现。或者,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在控制器851中实现。例如,gNB 830可以配备有包含无线电通信接口855的一部分(例如,BB处理器856)或全部,和/或控制器851的模块,并且所述模块可以配备有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以存储用于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进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可以执行所述程序。再例如,在gNB 830中可以安装使处理器起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作用的程序,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855(例如,BB处理器856)和/或控制器851可以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可作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地提供gNB 830、基站设备850或上述模块,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记录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19中图解所示的gNB 830中,参考图10说明的通信单元120可以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例如,RF电路864)中实现。此外,天线单元110可以在天线840中实现。此外,存储单元130可以在存储器852中实现。
<4.2.与终端设备相关的应用例>
(第一应用例)
图20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的智能电话机900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智能电话机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例如可以是CPU或片上系统(SoC),控制智能电话机900的应用层和其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存储装置903可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外部设备,比如存储卡或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连接到智能电话机900的接口。
摄像头906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之类的成像元件,生成捕捉的图像。传感器907的例子可包括诸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麦克风908将输入智能电话机900的语音转换成语音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检测在显示设备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或信息的输入。显示设备910具有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显示智能电话机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机900输出的语音信号转换成语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NR、LTE或LTE-Advanced之类的蜂窝通信方式,并进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般可包括BB处理器913、RF电路914等。BB处理器913可以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分用,并进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信号处理。RF电路914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经由天线916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是集成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片模块。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如图18中图解所示。尽管图18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式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支持其他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式,比如短程无线电通信方式,近场无线电通信方式或无线局域网(LAN)方式。这种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各个天线开关915在包含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式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每个天线916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用于由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智能电话机900可具有多个天线916,如图20中图解所示。尽管图20图解说明其中智能电话机900具有多个天线916的例子,不过,智能电话机900可以具有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机900可以设置有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天线916。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机900的构成中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提供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头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之间的相互连接。电池918经由图中部分用虚线例示的供电线路,向图20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机900的各个部件供电。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期间,控制智能电话机900的最低必要功能的操作。
在图20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机900中,包含在参考图11说明的控制单元24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实现。或者,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中实现。例如,智能电话机900可以配备有包含无线电通信接口912的一部分(例如,BB处理器913)或全部、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的模块,并且在所述模块中可以配备有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以存储用于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进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可以执行所述程序。再例如,在智能电话机900中可以安装使处理器起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作用的程序,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BB处理器913)、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可以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可作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地提供智能电话机900或上述模块,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记录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20中图解所示的智能电话机900中,例如,参考图11说明的通信单元220可以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RF电路914)中实现。此外,天线单元210可以在天线916中实现。此外,存储单元230可以在存储器902中实现。
(第二应用例)
图21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适用于的车载导航仪920的示意构成的例子的方框图。车载导航仪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例如可以是CPU或SoC,控制车载导航仪920的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车载导航仪920的位置(包括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例如可包括诸如陀螺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之类的一组传感器组。数据接口926例如经由终端(未图示)连接到车载网络941,获取在车辆侧生成的数据,比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播放存储在插入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上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检测在显示设备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或信息的输入。显示设备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显示导航功能或播放的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播放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NR、LTE或LTE-Advanced之类的蜂窝通信方式,并进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般可包括BB处理器934、RF电路935等。BB处理器934可以进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分用,并进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信号处理。RF电路935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经由天线937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是集成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片模块。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如图21中图解所示。尽管图21图解说明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例子,不过,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式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支持其他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式,比如短程无线电通信方式,近场无线电通信方式或无线LAN方式。这种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各个天线开关936在包含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式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每个天线937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用于由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车载导航仪920可具有多个天线937,如图21中图解所示。尽管图21图解说明其中车载导航仪920具有多个天线937的例子,不过,车载导航仪920可以具有单个天线937。
此外,车载导航仪920可以包括用于每种无线电通信方式的天线937。这种情况下,可以从车载导航仪920的构成中省略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经由图中部分用虚线例示的供电线路,向图19中图解所示的车载导航仪920的各个部件供电。另外,电池938存储从车辆侧供给的电力。
在图21中图解所示的车载导航仪920中,包含在参考图11说明的控制单元240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实现。或者,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在处理器921中实现。例如,车载导航仪920可以配备有包含无线电通信接口933的一部分(例如,BB处理器934)或全部,和/或处理器921的模块,并且所述模块可以配备有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这种情况下,所述模块可以存储用于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进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并且可以执行所述程序。再例如,在车载导航仪920中可以安装使处理器起上述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作用的程序,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例如,BB处理器934)和/或处理器921可以执行所述程序。如上所述,可作为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地提供车载导航仪920或上述模块,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起所述一个或多个组件作用的程序。此外,可以提供记录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21中图解所示的车载导航仪920中,例如,参考图11说明的通信单元220可以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例如,RF电路935)中实现。此外,天线单元210可以在天线937中实现。此外,存储单元230可以在存储器922中实现。
此外,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以被实现成包括上述车载导航仪92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车载网络941和车辆侧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车辆侧数据,比如车速、发动机转速或故障信息,并将生成的数据输出给车载网络941。
<<5.变形例>>
控制本实施例的基站设备100或终端设备200的控制设备可以用专用计算机系统或通用计算机系统实现。
例如,将用于执行上述操作(例如,发送/接收处理)的通信程序存储在诸如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磁带或软盘之类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进行分发。例如,将该程序安装在计算机上,并执行上述处理,以实现控制设备的构成。此时,控制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或者在终端设备外部的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此外,控制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或者在终端设备内部的设备。
此外,例如,通信程序可以存储在包含在网络(比如因特网)上的服务器设备中的盘设备中,以便可以下载到计算机。此外,上述功能可以通过协同地使用操作系统(OS)和应用软件来实现。这种情况下,例如,除OS以外的部分可以存储在介质中以便分发,或者除OS以外的部分可以存储在服务器设备中,以便可以下载到计算机。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各个处理中,描述为自动进行的处理的全部或部分也可以手动进行,或者描述为手动进行的处理也可以用已知方法自动进行。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上述文档或附图中例示的处理过程、具体名称、以及包含各种数据和参数的信息可以被任意变更。例如,在各个附图中例示的各种信息不限于所例示的信息。
另外,图解所示的各个设备的各个组件是作为功能和概念例证提供的,从而未必需要在物理上如图所示地构成。即,各个设备的分布/集成的具体形式不限于图中图解所示的形式,各个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可以按照各种负荷和使用状况,在功能上或物理上分布或集成为任意单元。
此外,在可以在处理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实现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例。此外,在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和序列图中图解所示的各个步骤的顺序可以酌情变更。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终端设备200要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的组合(接收环境)的默认,不过在一个方面,不必明确地考虑“接收天线面板”。例如,当一个接收波束已被多个不同的接收天线面板接收和测量时,从UE(终端设备200)的观点(UE角度)来看,该接收波束可以被视为(看作)多个不同的接收波束。这种情况下,上述“终端设备200要使用的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的组合(接收环境)的默认”可以被替换为“终端设备200要使用的接收波束的默认”。此外,上述实施例(包括变形例、应用例、以及应用的例子)中的天线面板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组合。除此之外或替代于此,上述实施例(包括变形例、应用例、以及应用的例子)中的天线面板可以对应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组。除此之外或替代于此,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面板可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或天线端口组)和准共址参数的组合。
除此之外或替代于此,可以对于每个终端设备200(UE)、UE中的每个MAC实体、每个小区、每个CC或每个BWP,设定上面说明的控制信息(例如,PDCCH)的资源区域与标识信息(例如,SSB索引)(或者接收天线面板和接收波束的组合)之间的关联。
上述实施例中的资源区域或资源集例如可以是由一个资源块和一个OFDM符号构成的资源元素组(REG)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资源区域或资源集可以是由多个(例如,6个)REG构成的控制信道元素(CCE)。再或者,资源区域或资源集可以是由多个资源块和1~3个OFDM符号构成的控制资源集(CORESET)。构成CORESET的在下表2中例示的参数和L值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RRC信令(例如,RRC重新配置消息)从NGRAN(基站100)发送给UE(终端设备200)。这里的RRC重新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用于测量上述参考信号(例如,SSB)的MeasConfig(测量设定)。
表2
Figure BDA0003272333490000381
<<6.总结>>
如上所述,按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按照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包括获取单元242和接收单元243。获取单元242获取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从基站100发送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接收单元243基于由获取单元242获取的相似性信息,从所述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要接收的信号组。
由此,例如,终端设备200只针对一个接收的资源集,进行波束确定处理和向基站100报告所确定的波束的处理,而不必针对其他资源集进行所述确定处理或报告处理。于是,按照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信号处理。
此外,按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接收单元243省略除所选择的信号组以外的信号组的接收处理。
利用该配置,例如,终端设备200只针对一个接收的资源集进行波束确定处理和向基站100报告确定的波束的处理,而不必针对其他资源集进行所述确定处理或报告处理。于是,按照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信号处理。
此外,按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获取单元242从基站100获取指定接收信号组的天线面板的接收面板信息。接收单元243在由获取单元242获取的接收面板信息所指定的天线面板上接收信号组。
这使得可以彼此分离地指定天线面板和波束,从而能够使用适合于天线面板的切换时间和波束的切换时间的设定方法。
另外,按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单元244。发送单元244向基站100发送预定的信号组。获取单元242从基站100获取指定发送信号组的天线面板的发送面板信息。发送单元244通过使用由获取单元242获取的发送面板信息所指定的天线面板来发送信号组。
利用该配置,终端设备200可以使发送天线面板从基站100指定,使得可以清楚应使用哪个发送天线面板。
此外,按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244通过使用已接收从基站100发送的信号组的天线面板,向基站100发送信号组。
利用该配置,在隐含地指定终端设备200的发送天线面板之后,基站100可以允许终端设备200自由地选择波束。
另外,按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通知单元241。通知单元241向基站100通知指示可以基于相似性信息,选择并接收信号组的能力信息。
利用该配置,基站100可以采取诸如不向不能选择并接收资源集的终端设备200发送相似性信息之类的措施,从而导致处理负荷的减小。
此外,按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通知单元241向基站100通知关于接收该信号组的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特性信息。
这使得基站100易于指定终端设备200的天线面板。
此外,按照实施例的基站设备100包括生成单元142和发送单元143。生成单元142生成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要发送给终端设备200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环境特性的相似性。发送单元143将生成单元142所生成的相似性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200。
利用该配置,例如,终端设备200只针对一个接收的资源集,进行波束确定处理和向基站100报告确定的波束的处理,而不必针对其他资源集进行所述确定处理或报告处理。于是,按照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信号处理。
另外,按照实施例的基站设备100包括获取单元141。获取单元141从终端设备200获取指示可以选择并接收信号组的能力信息。当基于所述能力信息,终端设备200能够选择并接收信号组时,发送单元143向终端设备200发送相似性信息。
利用该配置,基站100可以采取诸如不向不能选择并接收资源集的终端设备200发送相似性信息之类的措施,从而导致处理负荷的减小。
上面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可以允许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和变形例的组件。
记载在本说明书的各个实施例中的效果仅仅是例子,从而可以存在其他效果,而不限于例示的效果。
注意,本技术也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从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和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基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相似性信息,从所述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要接收的信号组。
(2)按照(1)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省略除所选信号组以外的信号组的接收处理。
(3)按照(1)-(2)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从基站获取接收面板信息,所述接收面板信息指定了接收所述信号组的天线面板,并且
所述接收单元通过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接收面板信息所指定的天线面板来接收所述信号组。
(4)按照(1)-(3)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向基站发送预定的信号组,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从基站获取发送面板信息,所述发送面板信息指定了发送所述信号组的天线面板,并且
所述发送单元通过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发送面板信息所指定的天线面板来发送所述信号组。
(5)按照(4)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通过使用已接收到从基站发送的所述信号组的天线面板,向基站发送所述信号组。
(6)按照(1)-(5)任意之一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预先向基站通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指示能够基于所述相似性信息而选择并接收所述信号组。
(7)按照(6)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通知单元预先向基站通知关于接收所述信号组的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特性信息。
(8)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要发送给通信设备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环境的特性的相似性;和
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生成单元所生成的相似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通信设备。
(9)按照(8)所述的基站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从所述通信设备获取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指示能够选择并接收所述信号组,
其中在基于所述能力信息,所述通信设备能够选择并接收所述信号组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相似性信息。
(1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相似性信息的获取步骤,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从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和
基于由所述获取步骤获取的所述相似性信息,从所述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要接收的信号组的接收步骤。
(11)一种基站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生成相似性信息的生成步骤,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要发送给通信设备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和
将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相似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通信设备的发送步骤。
附图标记列表
1 通信系统
100 基站设备(基站)
200 终端设备

Claims (11)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从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和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基于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相似性信息,从所述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要接收的信号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省略除所选信号组以外的信号组的接收处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从基站获取接收面板信息,所述接收面板信息指定了接收所述信号组的天线面板,并且
所述接收单元通过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接收面板信息所指定的天线面板来接收所述信号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向基站发送预定的信号组,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从基站获取发送面板信息,所述发送面板信息指定了发送所述信号组的天线面板,并且
所述发送单元通过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发送面板信息所指定的天线面板来发送所述信号组。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通过使用已接收到从基站发送的所述信号组的天线面板,向基站发送所述信号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还包括
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预先向基站通知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指示能够基于所述相似性信息而选择并接收所述信号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通知单元预先向基站通知关于接收所述信号组的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特性信息。
8.一种基站设备,包括:
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相似性信息,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要发送给通信设备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环境的特性的相似性;和
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生成单元所生成的相似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通信设备。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从所述通信设备获取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指示能够选择并接收所述信号组,
其中在基于所述能力信息,所述通信设备能够选择并接收所述信号组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相似性信息。
1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相似性信息的获取步骤,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从基站发送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和
基于由所述获取步骤获取的所述相似性信息,从所述多个信号组当中选择并接收要接收的信号组的接收步骤。
11.一种基站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生成相似性信息的生成步骤,所述相似性信息指示要发送给通信设备的多个信号组中的发送天线面板的波束特性的相似性;和
将所述生成步骤所生成的相似性信息发送给所述通信设备的发送步骤。
CN202080023127.9A 2019-03-28 2020-03-19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615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5152 2019-03-28
JP2019065152 2019-03-28
PCT/JP2020/012334 WO2020196280A1 (ja) 2019-03-28 2020-03-19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5224A true CN113615224A (zh) 2021-11-05
CN113615224B CN113615224B (zh) 2024-04-23

Family

ID=7261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3127.9A Active CN113615224B (zh) 2019-03-28 2020-03-19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3283B2 (zh)
EP (1) EP3952368A4 (zh)
JP (1) JP7472901B2 (zh)
CN (1) CN113615224B (zh)
WO (1) WO20201962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76982B2 (en) * 2020-05-27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multicast and unicast feedback
US11812295B2 (en) * 2021-02-03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inement with simultaneous spatial-division multiplexed beam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7163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Intel Corporation Qcl (quasi co-location) indication for beamforming management
CN108288991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信息、配置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180227026A1 (en) * 2017-01-23 2018-08-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upporting beamform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8231141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resource uplink sounding and antenna subset transmission
WO2019004756A1 (ko) * 2017-06-28 2019-01-0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19004277A (ja) * 2017-06-14 2019-0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190090212A1 (en) * 2017-09-18 2019-03-2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Multi-Pane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076A (zh) * 2017-11-17 2020-06-26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配置
US11115892B2 (en) * 2018-02-15 2021-09-07 Ofinno, Llc Beam failure information for radio configuration
US11683842B2 (en) * 2018-07-04 2023-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220039122A1 (en) * 2018-09-21 2022-02-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20145676A1 (ko) * 2019-01-10 2020-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에 대한 장치
US20220116979A1 (en) * 2019-02-07 2022-04-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device for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7163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Intel Corporation Qcl (quasi co-location) indication for beamforming management
CN108288991A (zh) * 2017-01-09 2018-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信息、配置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180227026A1 (en) * 2017-01-23 2018-08-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upporting beamform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9004277A (ja) * 2017-06-14 2019-0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18231141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resource uplink sounding and antenna subset transmission
WO2019004756A1 (ko) * 2017-06-28 2019-01-0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90090212A1 (en) * 2017-09-18 2019-03-21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a Multi-Pane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Transmis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811483-RAN194b_multipanel_A"", 3GPP TSG_RAN\\WG1_RL1, pages 1 - 5 *
LENOVO, ET AL.: "Discussion of multi-beam operation", 《3GPP TSG RAN WG1 AD-HOC MEETING 1901, R1-1900387》, pages 1 - 6 *
VIVO: "Further discussion on Multi-Beam Oper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6, R1-1901703》, pages 1 - 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66489A1 (en) 2022-05-26
EP3952368A1 (en) 2022-02-09
WO2020196280A1 (ja) 2020-10-01
JPWO2020196280A1 (zh) 2020-10-01
CN113615224B (zh) 2024-04-23
EP3952368A4 (en) 2022-06-08
US11863283B2 (en) 2024-01-02
JP7472901B2 (ja) 202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06170B2 (ja)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20230102698A1 (en) Network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7314945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WO2020196279A1 (ja) 通信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方法
EP3952391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ntrol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device
US2023024668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031645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24012672A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CN113615224B (zh) 通信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CN112514433B (zh) 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JP7468364B2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20145007A1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