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2687A - 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2687A
CN113612687A CN202110951055.0A CN202110951055A CN113612687A CN 113612687 A CN113612687 A CN 113612687A CN 202110951055 A CN202110951055 A CN 202110951055A CN 113612687 A CN113612687 A CN 113612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forwarding node
identification result
function identification
field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10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2687B (zh
Inventor
梁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Beijing Huay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Beijing Huay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Beijing Huay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teg Beijing Huay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10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2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2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2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2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2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根据所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转发。由此,本申请能够根据候选转发节点对应的场强数据,对数据包的传输方向进行引导,从而优化转发节点的选取过程,降低了数据包的转发次数,避免了传统网络中数据包环形传递导致的网络中能量消耗过大、成本极高、效率交差,甚至会导致网络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推动全国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采掘设备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煤矿煤炭产量大幅度提高。近年来,为了在确保煤矿煤炭产量的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导致的伤亡及损失,针对分布式网络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正在展开。
然而,相关技术中,尽管现有的分布式网络井下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摆脱有线网络的连线束缚,但是电磁波的自由传播特性,使得信号无法在规定的介质中进行定向传播,因此,针对无线通信系统,通常会采用动态路由进行信号的传输。此种情况下,基于动态路由的特性,极可能导致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存在成本极高、效率交差的技术问题,甚至会导致网络寿命缩短。
由此,如何提高转发节点的选取过程中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有效地提高转发节点的选取过程中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根据所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转发。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包括:响应于所述场强数据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内,则将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包括: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相对距离;根据所述相对距离和所述场强数据,获取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根据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相对距离和所述场强数据,获取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包括:响应于所述相对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则判断所述场强数据是否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并在识别所述场强数据处于所述目标场强数据区间时,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转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相对距离小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并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响应于所述场强数据未处于所述目标场强数据区间,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转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不可转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转发节点,包括:响应于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则将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然后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进而根据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转发。由此,本申请能够根据候选转发节点对应的场强数据,对数据包的传输方向进行引导,从而优化转发节点的选取过程,降低了数据包的转发次数,避免了处于较高场强区域的候选转发节点参与转发,同时避免了传统网络中数据包环形传递导致的网络中能量消耗过大、成本极高、效率交差,甚至会导致网络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转发。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场强数据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内,则将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相对距离;根据所述相对距离和所述场强数据,获取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根据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相对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则判断所述场强数据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场强数据阈值,并在识别所述场强数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场强数据阈值时,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转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相对距离小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并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场强数据大于所述预设场强数据阈值时,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转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不可转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则将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五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源节点和候选转发节点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源节点和候选转发节点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的方法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公开的转发节点的选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针对现有分布式网络井下无线通信网络,通常会采用动态路由进行数据传输。特别地,针对煤矿井下突发事故等应用场景,采用动态路由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及可靠性,尽可能地降低因事故导致的数据传输中断现象。其中,动态路由,指的是在任一节点失效或事故发生时,网络能够选择一条新的路径传输数据。
然而,此种情况下,基于动态路由的特性,任一正确接收数据包的节点,只要其不是最终的目的节点,都会将该数据包进行转发。
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源节点向候选转发节点1~5发送数据包,其中,候选转发节点5为目的节点。此种情况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只要当前节点非候选转发节点5,则会将该数据包继续转发。也就是说,传统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为环形传递方式。
这样一来,极可能导致数据传输的能耗成本很高,并且数据包还会在节点间反复传递,最终导致网络寿命缩短。
由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能够通过各节点收到的场强数据对数据的传输方向进行引导。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以建立以源节点为中心的“梯度场”。其中,源节点,可以为任一节点;候选转发节点,可以为非源节点的任一节点。
S102、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后,即建立了场强信息,可以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举例而言,可以通过增设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简称RSSI)电路,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
S103、根据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电波场强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也就是说,候选转发节点收到信号过强,说明该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发射节点)距离很近,而这距离很近的候选转发节点再次转发数据包带来的效果与源节点发射数据包带来的效果几乎相同,因此通过距离很近的候选转发节点再次转发数据包将会浪费网络的能量。
由此,本申请中,可以根据场强数据,能够确定候选转发节点的拓扑位置,进而根据拓扑位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场强数据后,可以根据场强数据,确定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在网络中的拓扑位置,从而根据预先设定的转发节点选取策略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转发。
本申请提供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然后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进而根据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转发。由此,本申请能够根据候选转发节点对应的场强数据,对数据包的传输方向进行引导,从而优化转发节点的选取过程,降低了数据包的转发次数,避免了处于较高场强区域的候选转发节点参与转发,同时避免了传统网络中数据包环形传递导致的网络中能量消耗过大、成本极高、效率交差,甚至会导致网络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在试图根据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时,可以直接根据场强数据的数值大小,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也可以根据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对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进行识别,以确定目标转发节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响应于场强数据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内,则将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作为目标转发节点。
其中,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目标场强数据区间为30~50RSSI。
举例而言,获取到场强数据为45RSSI,此种情况下,响应于场强数据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内,则将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作为目标转发节点。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103中根据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相对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举例而言,源节点与候选转发节点1~5的绝对距离如图4所示,通过获取节点之间绝对距离的差值,并将差值作为源节点与候选转发节点1~5之间的相对距离,即100m、200m、300m、400m和500m。
S302、根据相对距离和场强数据,获取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302中根据相对距离和场强数据,获取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501、响应于相对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
其中,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预设相对距离阈值为300m。
举例而言,若源节点与候选转发节点4之间的相对距离为400m,此种情况下,可以响应于相对距离大于300m,则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4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
S502、响应于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则判断场强数据是否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并在识别场强数据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时,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转发。
其中,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目标场强数据区间为30~50RSSI。
举例而言,若候选转发节点4的场强数据为35RSSI,此种情况下,候选转发节点4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则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转发。
S503、根据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
举例而言,若源节点与候选转发节点4之间的相对距离为400m,且候选转发节点4的场强数据为35RSSI,此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候选转发节点4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
进一步地,响应于相对距离小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并确定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
举例而言,若源节点与候选转发节点1之间的相对距离为100m,此种情况下,可以响应于相对距离小于300m,则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4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
进一步地,响应于场强数据未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转发。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不可转发。
举例而言,若候选转发节点5的场强数据为55RSSI,此种情况下,候选转发节点5的场强数据未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内,则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5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转发。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候选转发节点5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不可转发。
S303、根据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目标转发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响应于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则将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作为目标转发节点。
下面针对根据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对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进行识别,以确定目标转发节点的整体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6所示,响应于相对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0m,则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响应于场强数据处于30~50RSSI内时,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转发,此种情况下,确定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对应的节点则为目标转发节点。
响应于相对距离小于300m,则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确定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对应的节点则非目标转发节点。
响应于场强数据未处于30~50RSSI内,此种情况下,确定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转发,对应的节点则非目标转发节点。
本申请提供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根据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可选地,可以直接根据场强数据的数值大小,确定目标转发节点;可选地,可以根据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对对应的候选转发节点进行识别,以确定目标转发节点。由此,本申请能够根据场强数据和/或相对距离获取候选转发节点对应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进而根据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准确地确定目标转发节点,进一步提高了转发节点的选取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以及可靠性。
图7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该转发节点的选取装置1000,包括:发送模块110、获取模块120和确定模块130。其中,
发送模块110,用于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
获取模块120,用于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
确定模块130,用于根据所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转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模块13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场强数据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内,则将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模块130,还用于: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相对距离;根据所述相对距离和所述场强数据,获取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根据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模块13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相对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则判断所述场强数据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场强数据阈值,并在识别所述场强数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场强数据阈值时,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转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模块13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相对距离小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并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模块13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场强数据大于所述预设场强数据阈值时,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转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不可转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模块130,还用于:响应于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则将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装置,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然后获取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与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进而根据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转发。由此,本申请能够根据候选转发节点对应的场强数据,对数据包的传输方向进行引导,从而优化转发节点的选取过程,降低了数据包的转发次数,避免了处于较高场强区域的候选转发节点参与转发,同时避免了传统网络中数据包环形传递导致的网络中能量消耗过大、成本极高、效率交差,甚至会导致网络寿命缩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2000,如图8所示,包括存储器210、处理器220及存储在存储器210上并可在处理器2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前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
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
根据所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包括:
响应于所述场强数据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内,则将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包括:
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相对距离;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和所述场强数据,获取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对距离和所述场强数据,获取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包括:
响应于所述相对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
响应于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则判断所述场强数据是否处于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并在识别所述场强数据处于所述目标场强数据区间时,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转发;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相对距离小于预设相对距离阈值,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并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正确解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场强数据未处于所述目标场强数据区间,则确定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的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不可转发;
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功能识别结果和所述第二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不可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目标转发节点,包括:
响应于所述节点功能识别结果为可正确解调且可转发,则将对应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作为所述目标转发节点。
8.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源节点向至少一个候选转发节点发送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有的所述候选转发节点与所述源节点之间的场强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场强数据,确定目标转发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转发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转发。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
CN202110951055.0A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612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1055.0A CN113612687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1055.0A CN113612687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2687A true CN113612687A (zh) 2021-11-05
CN113612687B CN113612687B (zh) 2023-09-22

Family

ID=7834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1055.0A Active CN113612687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268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3232A1 (en) * 2007-06-15 2009-01-01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Route and link evaluation in wireless mesh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090141667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outing message in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relay probability
CN102281558A (zh) * 2011-06-23 2011-12-14 成都赛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方法
US20150117333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University Of Ottawa Acknowledgement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ck-id)
CN110351385A (zh) * 2019-07-11 2019-10-18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家庭网关系统及数据转发方法
US20190394737A1 (en) * 2017-03-07 2019-1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rent Node Selectio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CN110753318A (zh) * 2019-09-19 2020-02-04 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调整pc5接口转发终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27128A1 (fr) * 2018-12-20 2020-06-25 Enedis Routage opportuniste de données
US20200383170A1 (en) * 2019-05-14 2020-12-03 Qubercomm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path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2118222A (zh) * 2020-08-11 2020-12-22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4460A (zh) * 2020-12-09 2021-03-3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3232A1 (en) * 2007-06-15 2009-01-01 Silver Spring Networks, Inc. Route and link evaluation in wireless mesh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090141667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routing message in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relay probability
CN102281558A (zh) * 2011-06-23 2011-12-14 成都赛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方法
US20150117333A1 (en) * 2013-10-25 2015-04-30 University Of Ottawa Acknowledgement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ck-id)
US20190394737A1 (en) * 2017-03-07 2019-12-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rent Node Selectio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WO2020127128A1 (fr) * 2018-12-20 2020-06-25 Enedis Routage opportuniste de données
US20200383170A1 (en) * 2019-05-14 2020-12-03 Qubercomm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path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351385A (zh) * 2019-07-11 2019-10-18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一种家庭网关系统及数据转发方法
CN110753318A (zh) * 2019-09-19 2020-02-04 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调整pc5接口转发终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18222A (zh) * 2020-08-11 2020-12-22 深圳市欣博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84460A (zh) * 2020-12-09 2021-03-3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2687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51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wo-hop 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1021134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395868B (zh) 在无线网络中报告无干扰信道以及帮助孤立节点
US201000221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hop communications in a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28963B2 (en) Onboar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0911832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140051349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of radio terminal and control program of radio terminal
US2013029424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20100882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KR20110119226A (ko) 다중 셀 그룹 내의 서빙 마이크로 기지국, 인접 마이크로 기지국, 매크로 기지국 및 차량 이동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US2013022991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for bypass route in wireless network
KR101392497B1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의 지능형 및 로드 밸런싱 라우팅 방법
US11930520B2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JP2006221286A (ja) 通信装置
WO2018019056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US9144006B2 (e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82510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ting power control method
CN113612687A (zh) 一种转发节点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706573B2 (en) Method of routing data in a network of sensors
US20160212787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6286133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衝突検出方法
JP6923002B2 (ja) 無線通信装置、位置検知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位置検知データ通信方法
JP6929059B2 (ja) 無線式の自動火災報知設備
CN106789621A (zh) 无线多跳网络中基于服务质量和定向广播的冗余路由方法
JP6384335B2 (ja) 車車間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