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2351A -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2351A
CN113612351A CN202110723989.9A CN202110723989A CN113612351A CN 113612351 A CN113612351 A CN 113612351A CN 202110723989 A CN202110723989 A CN 202110723989A CN 113612351 A CN113612351 A CN 113612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oil
stator
stator cor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39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捷
余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dr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39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2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2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2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属于电机冷却结构的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的结构冷却液与定子之间换热效率较低,致使汽车使用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驱动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围合成有内腔以安装定子铁芯和喷油环,所述喷油环、机壳和定子铁芯所述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却油路,使冷却液能够流经所述定子铁芯和喷油环,至少能够对所述定子铁芯进行降温,及其以冷却结构为单元所设计的驱动电机冷却的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本发明用以完善驱动电机功能,满足人们对冷却液与定子换热效率高的要求。

Description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冷却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新能源汽车主驱电机常采用机壳水冷和油冷的冷却方式,且均是通过内、外壳体进行组装,并围绕定子铁芯设置冷却油路,且,该冷却油路围绕定子铁芯所形成,通过对降低定子铁芯的温度以实现定子内的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的降温。常见结构有螺旋形、轴向迂回形、多道并联形等,内壳体和电机定子通过过盈或者键连接,使定子和内壳体之间由于过盈配合装配方式留有小空气隙,该小空隙存在空气,而空气的导热比较小,会降低冷却液与定子铁芯之间的换热效率,而且,使用内壳无疑增加自身的重量。
其次是,冷却液以非流动式设置在定子铁芯周向,其结构不设定固定的通道,冷却油流动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冷却液的效率,而且,当电机在倾斜状态下,冷却油易集中在某一区域,冷却均匀性会受到较大影响,可能会造成电机局部温度过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的结构冷却液与定子之间换热效率较低,致使汽车使用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本案的技术方案有诸多技术有益效果,见下文介绍: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驱动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围合成有内腔以安装定子铁芯和喷油环,所述喷油环、机壳和定子铁芯所述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却油路,使冷却液能够流经所述定子铁芯和喷油环,至少能够对所述定子铁芯进行降温并被回收再次利用。
通过该结构设置,整体增大了换热面积,传统的流路只对定子铁芯进行降温,喷油环虽安装在定子铁芯两端,其通过喷油接触端部绕组,而端部绕组与槽内绕组也进行换热(热传导),因此,增大换热面积,间接的通过喷油环实现定子内部的降温,同时,定子铁芯的直接冷却也增强了槽内绕组的换热(热传导方式)。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油路内的冷却液以流动的方式被设置,且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或轴向冷却所述定子铁芯。整体是循环利用,需要对冷却液进行回收以做二次利用,但,针对定子铁芯是以可流动的方式进行换热,其特点:
一是,传统冷却液只浸润定子铁芯进行冷却,该本案结构中冷却液的使用是以可流动的方式进行换热,冷却液流经定子的各个部件后被回收,新的冷却液(温度低于循环利用的冷却液)会再次流经定子;二是,该结构的设置可以省去内壳的使用,新一代汽车定子铁芯的与内壳的安装方式由于装配方式和定子铁芯的成型工艺原因,必然存在缝隙,而缝隙中的空气(空气导热比小,具有一定保温效果)必然降低冷却液换热效率;三是,降低电机的重量,优化性能。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端部绕组,所述冷却油路通过所述喷油环与所述端部绕组相连通,冷却液流过所述定子铁芯轴向或周向后通过所述喷油环进入所述端部绕组。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却油路后且至少以两个方向流动,能够对所述定子铁芯的表面进行冷却。采用两路或者多路设计,主要是考虑降低流道流阻,节省系统的电量消耗,节省时间,满足高性能的设计要求,进一步缩短定子的冷却时间,提高电机的使用性能。
具体的,所述冷却油路为凹槽结构,且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使用所述喷油环的部分区域和所述机壳的部分区域共同围成,使冷却液至少沿一个流动方向作用于定子并进行冷却,和/或,
所述凹槽结构以非封闭式的蛇形凹槽结构设置,且非封闭端的冷却液能够进入所述定子铁芯内进行冷却,并将冷却液以流动的方式作用于定子并进行冷却。以蛇形结构设置油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油冷型电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包括如上部分或全部所述的冷却结构。该电机,重量轻,降温效率高且降温时间短。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方法,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驱动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围合成有内腔以安装定子铁芯和喷油环,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喷油环、机壳和定子铁芯所述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蛇形或U型的冷却油路,且所述冷却油路以流动换热的方式进行定子的冷却。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动换热的方式包括:
冷却液流经所述定子铁芯后,通过在所述喷油环进入定子的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
设置降温箱以回收对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冷却后的冷却液,高温的冷却液在所述降温箱内被降温后输送至总冷却液箱。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以上部分或全部所述的冷却结构。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总冷却液箱和降温箱,其中:
所述总冷却液箱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冷却油路后,能够对定子铁芯、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依次进行降温;
所述降温箱,能够回收对定子铁芯、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降温后的高温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输送至总冷却液箱。
如上述所述,该结构的设置,冷却液的循环相对于定子铁芯而言是流动的方式被设置,但,考虑到冷却液的使用成本,在使用后需要被回收并进行降温,以做循环利用,具体的:
还包括安装在车载上的换热器,所示换热器替代所述降温箱,对定子铁芯、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依次进行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所述总冷却液箱,和/或,还包括安装在车载上的换热器,所示换热器替代所述降温箱,对定子铁芯、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依次进行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所述总冷却液箱。
利用车载本身所设计的水系统,进行换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案的技术方法所提供的冷却结构,通过喷油环和定子铁芯及其机壳(外壳)形成冷却油路,增大冷却液换热面积,提高冷却效率;以流动方式对定子铁芯进行换热,提高对定子铁芯的换热效率。本案的结构对冷却液的使用为大循环的方式使用,相对于现有产品只对定子铁芯的冷却(小循环),效果更佳。
本案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油冷型电机,该电机,重量轻,降温效率高且降温时间短。
本案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驱动电机的冷却方法,在所述喷油环、机壳和定子铁芯所述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蛇形或U型的冷却油路,且所述冷却油路以流动换热的方式进行定子的冷却。增大冷却液的作用面积。
本案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利用车载本身所设计的水系统,进行换热,以对冷却液进行预设次数的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发明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驱动电机的冷却油路的展开图;
图3为本发明发明驱动电机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明驱动电机喷油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明驱动电机A-A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发明驱动电机B-B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发明汽车对热交换后冷却液循环利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机壳;11、定子铁芯;12、进油孔;13、第一凸起;14、进油口;15、连通槽;2、总冷却液箱;3、喷油环;31、挡圈;32、第二凸起;33、凹槽;4、端部绕组;5、总冷却液箱;6、降温箱;7、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方面。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技术术语
定子,是电机静止不动的部分。定子主要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绝缘材料及部分辅件几部分组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转子的主要作用是和定子磁场相互作用,输出力矩。
定子铁芯,是定子磁路存在的载体,也是定子绕组和绝缘材料固定和装配的部件,定子铁芯由若干薄硅钢片叠压而成,定子铁芯上主要特征是嵌绕组的槽,定子齿和定子轭。
槽内绕组:槽内绕组是指嵌在定子铁芯槽内的直线部分绕组。
新一代汽车,“特斯拉”及其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使用内、外机壳完成定子的组装,且定子铁芯与内壳是过盈连接,由于装配和定子铁芯冲压式的制造工艺,存在一定空隙(空气的导热比小,使用保温作用,因而降低冷区也的换热效率),并且,冷却液是非流动性方式进行定子降温的,其方式如,冬季电取暖器“油热型”。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所提出具体解决的方式,见下文介绍:
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的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驱动电机包括机壳1,机壳1围合成有内腔以安装定子铁芯11和喷油环3,喷油环3、机壳1和定子铁芯11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却油路,使冷却液能够流经定子铁芯11和喷油环3,至少能够对所述定子铁芯11进行降温并被回收再次利用。
设计理念为:
一是:冷却油路以流动的方式作用于定子铁芯11,传统冷却液只在定子铁芯11周向流动且被循环利用,该结构中冷却液的使用是以可流动的方式进行换热,冷却液流经定子的各个部件后被回收,新的冷却液(温度低于循环利用的冷却液)会再次流经定子。设置方式可以是,冷却油路内的冷却液以流动的方式被设置,且沿定子铁芯11周向或轴向冷却定子铁芯11;
二是:该结构的设置可以省去内壳的使用,新一代汽车定子铁芯11的与内壳的安装方式可近似为过盈配合,并非完全的过盈配合方式,装配方式为“轴大于孔的直径”,存在缝隙的主要原因两方面原因:一是定子铁芯本身由叠片构成,叠片间存在错位,安装时形成缝隙;二是定子铁芯和机壳热套时,同轴度存在偏差,不能完全同心。一般的,装配满足在误差范围内即可,必然存在缝隙,而缝隙中的空气(空气导热比小,具有一定保温效果)必然降低冷却液换热效率;
三是:降低电机的重量,保留外壳,省去内壳的使用。
四是:整体增大了换热面积,传统的流路只对定子铁芯11进行降温,喷油环3虽安装在定子铁芯11两端,其通过喷油接触端部绕组4,而端部绕组4与槽内绕组也进行换热(热传导),因此,增大换热面积,间接的通过喷油环3实现定子内部的降温。
作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结构中的部分实施方式,冷却油路通过喷油环3与端部绕组4相连通(如,在喷油环上设置进油孔12),冷却液流过定子铁芯11轴向或周向后通过喷油环3进入端部绕组4,对定子铁芯11周向进行降温后,进入定子或定子铁芯11的内部,再次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机壳1上至少设置一个进油口14,且进油口14设置的位置与冷却油路位置相对应,缩短对定子铁芯的降温时间。
上述所提供部分或全部方式中,虑降低流道流阻,节省系统的电量消耗,节省冷却时间,可将冷却液进入冷却油路后且至少以两个方向流动的方式设置,能够对定子铁芯11的表面进行冷却。采用两路或者多路设计,主要是考虑降低流道流阻,节省系统的电量消耗。
其次,相对于与传统方式,该结构设置预定冷却液通道,同时,冷却液在通道内为高速流动状态,避免车身倾斜时在重力作用下,冷却液的流动受一定影响,而降低冷却效率的情况出现,例如,在汽车上坡时,车身整体发生倾斜,致使冷却液容易积聚在一侧(重力作用),对定子铁芯11的换热效率低且冷却不均匀,而通过流动式的方式设置冷却油路能够增大冷却液的使用量和流速,避免车体倾斜而导致冷却不均匀及换热效率低的情况出现。
作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结构中的部分实施方式,冷却油路为凹槽33结构,且凹槽33结构包括使用喷油环3的部分区域和机壳1的部分区域共同围成,使冷却液至少沿一个流动方向作用于定子并进行冷却,例如,如图2所示,凹槽33结构以非封闭式的蛇形凹槽33结构设置,且非封闭端的冷却液能够进入定子铁芯11内进行冷却,并将冷却液以流动的方式作用于定子并进行冷却,具体的:
如图4和图5所示,机壳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喷油环3,机壳1内设置有第一凸起13(沿轴向且在内表面进行设置)、喷油环3一端且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凹槽33,在喷油环3上相邻的凹槽33之间形成有第二凸起32,第一凸起13和第二凸起32的形状相互适配,相互适配指:宽度和高度相同,对接后,能够在定子贴现表面形成冷却油路,其中:
两个喷油环3上的第二凸起32交错设置,以图1为例,优选的,相背而设置,一个位于正面,一个位于背面。两个第二凸起32、凹槽33与第一凸起13形成冷却油路,冷却液在冷却油路流动以对定子铁芯11进行降温。两个喷油环3上的第二凸起32交错设置的作用是,能够在定子铁芯11表面上形成两条冷却油路,降低冷却液流经定子铁芯11的时间,实现快速冷却。
如图4所示,喷油环3上周向间隔设置有进油孔12,进油孔12与凹槽33、第二凸起32相错设置(不在用一个直径所形成的圆上),且多个凹槽33中至少一个与进油孔12相连通,记为,连通槽15,其中:
冷却液流经定子铁芯11后,通过进油孔12进入端部绕组4和槽内绕组,以流动的方式对定子进行降温。该结构实现是对定子铁芯11、端部绕组4及槽内绕组同时进行降温。
作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结构中的部分实施方式,一般的,定子铁芯11承载的热量较大,优先进行充分的降温。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如图4和图6所示,还包括设置在喷油环3上的挡圈31,其设置在凹槽33和/或第二凸起32所在的圆周上,挡圈31以连续布设置且整体不封闭的结构设置,其非封端与连通槽15位置对应,冷却液流经定子铁芯11后通过连通槽15进入端部绕组4和槽内绕组进行降温,该冷却是对定子内部的降温。挡圈31的作用是,使得冷却液与定子铁芯11热交换后,再通过进油孔12进入端部绕组4及槽内绕组进行冷却,设定降温顺序。冷却液进入定子内部的方式,如图6所示,两路进入。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述的连通槽15的数量与冷却油路的数量相同。为确保冷却液能够快速冷却,在定子铁芯11表面形成两个油路,因此,两个喷油环3上的连通槽15的位置相错开设置。
进一步的,机壳1至少设置一个进油口14,可以设置2个进油口14,缩短冷却时间,且进油孔12的位置与冷却油路相对应。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油冷型电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包括如以上部分或全部所述的冷却结构。
使用本案结构设计的结构,能够避免电机的定子过热产生诸多问题的情况出现,外次,还能够避免因汽车爬坡引起车身倾斜,导致冷却液换热不均且效率被降低的情况出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方法,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驱动电机包括机壳1,机壳1围合成有内腔以安装定子铁芯11和喷油环3,其方法包括:
在喷油环3、机壳1和定子铁芯11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蛇形或U型的冷却油路,且冷却油路以流动换热的方式进行定子的冷却。
进一步的,流动换热的方式包括:
冷却液流经定子铁芯11后,通过在喷油环3进入定子的端部绕组4和槽内绕组;
设置降温箱6以回收对端部绕组4和槽内绕组冷却后的冷却液,高温的冷却液在降温箱6内被降温后输送至总冷却液箱52。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可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部分或全部所提及的冷却结构,具体的,还包括总冷却液箱5和降温箱6,其中:
总冷却液箱5的冷却液输送至冷却油路后,能够对定子铁芯11、端部绕组4和槽内绕组依次进行降温;
降温箱6,能够回收对定子铁芯11、端部绕组4和槽内绕组降温后的高温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输送至总冷却液箱52。实现冷却液使用的大循环(相对于上述所述的现有冷却方式),如,降温顺序可设定为:定子铁芯11、端部绕组4和槽内绕组依次进行降温,或是,同时进行降温,依据上述挡圈31的设置而定,适用于不同的型号的汽车。
作为本发明所提供具体结构中的部分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还包括安装在车载上的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替代降温箱6,对定子铁芯11、端部绕组4和槽内绕组依次进行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总冷却液箱52。换热器,利用车载自身的水系统对高温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上述的两种方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对冷却液进行降温。
换热器主要利用车载的水系统,以对换热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再输送至总冷却液箱52,实现预设次数的循环使用。一般的,冷却液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
或是将换热器和降温箱6结合起来使用,进一步的,可快速降低换热后冷却液的温度,将其输送至总冷却液箱52后再次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创造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驱动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围合成有内腔以安装定子铁芯和喷油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环、机壳和定子铁芯所述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冷却油路,使冷却液能够流经所述定子铁芯和喷油环,至少能够对所述定子铁芯进行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路内的冷却液以流动的方式被设置,且沿所述定子铁芯周向或轴向冷却所述定子铁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所述驱动电机还包括端部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路通过所述喷油环与所述端部绕组相连通,冷却液流过所述定子铁芯轴向或周向后通过所述喷油环进入所述端部绕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却油路后且至少以两个方向流动,能够对所述定子铁芯的表面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至少设置一个进油口,且所述进油口设置的位置与所述冷却油路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路为凹槽结构,且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使用所述喷油环的部分区域和所述机壳的部分区域共同围成,使冷却液至少沿一个流动方向作用于定子并进行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以非封闭式的蛇形凹槽结构设置,且非封闭端的冷却液能够进入所述定子铁芯内进行冷却,并将冷却液以流动的方式作用于定子并进行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喷油环,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喷油环一端且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喷油环上相邻的所述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形状相互适配,其中:
两个所述喷油环上的所述第二凸起交错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凸起形成冷却油路,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油路流动以对所述定子铁芯进行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结构,还包括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环上周向间隔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凹槽、第二凸起相错设置,且多个所述凹槽中至少一个与所述进油孔相连通,其中:
冷却液流经所述定子铁芯后,通过所述进油孔进入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以流动的方式对定子进行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喷油环上的挡圈,其设置在所述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凸起所在的圆周上,所述挡圈以连续布设置且整体不封闭的结构设置,其非封端与多个所述进油孔相连通的凹槽位置对应,冷却液流经所述定子铁芯后通过与多个所述进油孔相连通的凹槽进入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进行降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喷油环上的与多个所述进油孔相连通凹槽的位置相错开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至少设置一个进油口,且所述进油孔的位置与所述冷却油路相对应。
13.一种油冷型电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
14.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方法,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定子的冷却,驱动电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围合成有内腔以安装定子铁芯和喷油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喷油环、机壳和定子铁芯所述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蛇形或U型的冷却油路,且所述冷却油路以流动换热的方式进行定子的冷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换热的方式包括:
冷却液流经所述定子铁芯后,通过在所述喷油环进入定子的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
设置降温箱以回收对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冷却后的冷却液,高温的冷却液在所述降温箱内被降温后输送至总冷却液箱。
1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冷却液箱和降温箱,其中:
所述总冷却液箱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冷却油路后,能够对定子铁芯、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依次进行降温;
所述降温箱,能够回收对定子铁芯、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降温后的高温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输送至总冷却液箱。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示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车载上的换热器,所示换热器替代所述降温箱,对定子铁芯、端部绕组和槽内绕组依次进行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换热器换热后输送至所述总冷却液箱。
CN202110723989.9A 2021-06-29 2021-06-29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Pending CN113612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3989.9A CN113612351A (zh) 2021-06-29 2021-06-29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3989.9A CN113612351A (zh) 2021-06-29 2021-06-29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2351A true CN113612351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3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3989.9A Pending CN113612351A (zh) 2021-06-29 2021-06-29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235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380A (zh) * 2021-11-09 2022-02-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扁线电机散热环及电机
CN114257021A (zh) * 2021-12-24 2022-03-29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油环及驱动电机
CN114530989A (zh) * 2022-03-01 2022-05-24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CN116014928A (zh) * 2023-02-20 2023-04-25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
CN116054441A (zh) * 2023-04-01 2023-05-02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机定子油冷结构及其油冷方法
JP7356624B1 (ja) 2023-02-02 2023-10-04 Dmg森精機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工作機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227A (zh) * 2015-06-30 2015-10-07 安徽博隆节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开关磁阻电机
CN110086273A (zh) * 2018-01-25 2019-08-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机
JP2020014333A (ja) * 2018-07-19 2020-01-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CN112104115A (zh) * 2020-08-29 2020-12-18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的改进结构
CN112104171A (zh) * 2020-08-29 2020-12-18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的定子制造方法
US20210044172A1 (en) * 2019-08-05 2021-02-11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Electric axle assembly
CN112448524A (zh) * 2019-08-31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7227A (zh) * 2015-06-30 2015-10-07 安徽博隆节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开关磁阻电机
CN110086273A (zh) * 2018-01-25 2019-08-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动机
JP2020014333A (ja) * 2018-07-19 2020-01-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冷却構造
US20210044172A1 (en) * 2019-08-05 2021-02-11 Dana Heavy Vehicle Systems Group, Llc Electric axle assembly
CN112448524A (zh) * 2019-08-31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及车辆
CN112104115A (zh) * 2020-08-29 2020-12-18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的改进结构
CN112104171A (zh) * 2020-08-29 2020-12-18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电机的定子制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4380A (zh) * 2021-11-09 2022-02-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扁线电机散热环及电机
CN114257021A (zh) * 2021-12-24 2022-03-29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油环及驱动电机
CN114257021B (zh) * 2021-12-24 2023-02-24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油环及驱动电机
CN114530989A (zh) * 2022-03-01 2022-05-24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JP7356624B1 (ja) 2023-02-02 2023-10-04 Dmg森精機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工作機械
CN116014928A (zh) * 2023-02-20 2023-04-25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
CN116054441A (zh) * 2023-04-01 2023-05-02 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机定子油冷结构及其油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2351A (zh)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CN108462318B (zh) 电机冷却结构、动力电机及电驱动系统
US7538457B2 (en) Electric motor assemblies with coolant flow for concentrated windings
CN103280903B (zh) 一种电机定子铁心的结构及冷却方法
CN113644784B (zh) 油冷驱动电机及汽车
CN113364166B (zh) 一种电机定子油冷结构
CN113241880A (zh)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CN113381531A (zh) 一种定子冷却结构及设有该定子冷却结构的电机
CN209860741U (zh) 电机总成及车辆
CN114301236A (zh) 一种具有冷却三相引线的油冷扁线电机
CN113937919A (zh) 定子冷却结构、驱动电机和新能源汽车
CN206834870U (zh) 具有油冷结构的电机转子
CN113890272A (zh) 一种油冷定子结构、电机及车辆
CN211908568U (zh) 一种电机本体内外风路和滑环冷却风路的组合结构
CN212367066U (zh) 一种双冷却通道电机
CN216564760U (zh) 电机及车辆
CN116014928A (zh) 定子组件、电机和车辆
CN115021437A (zh)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15276302A (zh) 一种油冷电机及油冷电机过热保护方法
CN216056519U (zh) 定子冷却结构、驱动电机和新能源汽车
CN112865397B (zh) 一种电机冷却油路结构
CN213879402U (zh) 油冷定子、电机、电驱动桥和汽车
CN114421661A (zh) 定子铁芯、定子总成、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108847743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的水冷冷却系统
CN217486246U (zh)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具有其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