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1853A -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 Google Patents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1853A
CN113611853A CN202110531898.5A CN202110531898A CN113611853A CN 113611853 A CN113611853 A CN 113611853A CN 202110531898 A CN202110531898 A CN 202110531898A CN 113611853 A CN113611853 A CN 113611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foil
dimensional
nano material
time
wa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18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1853B (zh
Inventor
陈程成
唐云涛
曹树波
赵振博
朱刚
刘熙阅
谭博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5318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1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1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1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03Titanates
    • C01G23/005Alkali titan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6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纳米材料,所述二维纳米材料由钛酸钠组成,晶面间距为0.85nm。这独特的形貌能够充分暴露钛酸钠材料的活性晶面,缩短镁离子传输路径,加强材料的离子导电性,从而提高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同时,该二维纳米材料应用于电极材料时能够通过贯穿的钛酸钠和金属钛界面进行电子传输,提高材料的电子传输效率,进而增强整个电极的电子导电性。此外,该二维纳米材料还表现出优异的储镁性能。

Description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背景技术
镁资源在世界上的储量丰富,镁元素在地壳元素含量排位中位列第五,体积比能量密度高达3833mA h cm-3,且安全、稳定、易于操作,因此可充镁电池的创新与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可充镁电池的工作原理为:用两个能可逆的嵌入和脱嵌镁离子的化合物作为电池的正负极,构成二次电池,当电池充电时,镁离子从一极脱嵌,在另一极嵌入,放电时反之。但由于二价镁离子的半径较小、电荷密度较大,导致其极化作用大、溶剂化作用强,在镁离子嵌入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可逆的反应。因此,可选择的能应用于可充镁电池的正极材料非常之少。
钛酸钠(Na2Ti3O7)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材料,具有无毒、原料丰富与安全性好等优点,此外,钛酸钠是一种层状化合物,其天然层间距高达0.84nm,在多价离子脱嵌和储存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然而,由于钛酸钠的电子导电性较差,严重影响了其电化学表现。此外,传统的钛酸钠材料多为一维纳米结构,如纳米带、纳米棒、纳米管和纳米线等,其活性晶面暴露得不充分,导致材料的离子导电性较差,尤其是对于极化作用较强的二价镁离子。综上,较差的电子导电性与离子导电性限制了钛酸钠在镁电池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纳米材料,该二维纳米材料由钛酸钠组成,晶面间距为0.85nm,该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较优的离子导电性与较高的电子传输效率。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二维纳米材料,所述二维纳米材料由钛酸钠组成,晶面间距为0.85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维纳米材料呈片状结构,所述二维纳米材料的最大直径为5μm,所述二维纳米材料的厚度为40nm~60n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第一钛箔进行刻蚀反应,制备第二钛箔;刻蚀反应的条件为:用盐酸第一次洗涤所述第一钛箔;
将所述第二钛箔进行超声处理,再浸泡于第一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第三钛箔;
取所述第三钛箔与第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结束后,收集固体,并第二次洗涤所述固体,直至第二次洗涤后的溶液的pH值为7.5,然后干燥;
取干燥后的产品加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钛箔的厚度为10μm~40μm,所述第一钛箔的纯度为95%~9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超声处理的条件为:将所述第二钛箔依次置于丙酮、水与乙醇中超声,每次超声的时间为3min~8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2mol/L,所述第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2mol/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浸泡的时间为1.8h~2.2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盐酸的浓度为0.8mol/L~1.2mol/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50℃~200℃,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2h~36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次洗涤所采用的溶剂为乙醇和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燥的温度为60℃~120℃,干燥的时间为10h~14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的温度为400℃~800℃,加热的时间为2h~8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在制备镁电池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由钛酸钠组成,具有宽晶面间距,这独特的形貌能够充分暴露钛酸钠材料的活性晶面,缩短镁离子传输路径,加强材料的离子导电性,从而提高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同时,该二维纳米材料应用于电极材料时能够通过贯穿的钛酸钠和金属钛界面进行电子传输,提高材料的电子传输效率,进而增强整个电极的电子导电性。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还表现出优异的储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XRD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电镜图,其中,(a)与(b)表示二维纳米材料的SEM图,(c)与(d)表示二维纳米材料的TEM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镁离子储存性能图,其中,(a)表示充电曲线和放电曲线图,曲线1为充电曲线,曲线2为放电曲线,(b)表示比容量与循环周数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SEM图;
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XRD图;
图6为本发明对比例1提供的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镁离子储存性能图,其中,曲线1为充电曲线,曲线2为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实施例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纳米材料,二维纳米材料由钛酸钠组成,晶面间距为0.85nm。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纳米材料是指材料在某一维、二维或三维方向上的尺度达到纳米尺度,而二维纳米材料指在二维方向上的尺度达到纳米尺度的材料。二维材料因其载流子迁移和热量扩散都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使得这种材料展现出许多奇特的性质,且不同的二维材料由于晶体结构的特殊性质导致了不同的电学特性或光学特性的各向异性。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二维纳米材料呈片状结构,二维纳米材料的最大直径为5μm,二维纳米材料的厚度为40nm~60n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第一钛箔进行刻蚀反应,制备第二钛箔;刻蚀反应的条件为:用盐酸第一次洗涤第一钛箔;
将第二钛箔进行超声处理,再浸泡于第一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第三钛箔;
取第三钛箔与第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结束后,收集固体,并第二次洗涤固体,直至第二次洗涤后的溶液的pH值为7.5,然后干燥;
取干燥后的产品加热。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钛箔的厚度为10μm~40μm,第一钛箔的纯度为95%~99%。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第一钛箔的厚度包括但不限于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33μm、34μm、35μm、36μm、37μm、38μm、39μm、40μm。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第一钛箔的纯度包括但不限于95%、96%、97%、98%、99%。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超声处理的条件为:将第二钛箔依次置于丙酮、水与乙醇中超声,每次超声的时间为3min~8min。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每次超声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3min、4min、5min、6min、7min、8min。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2mol/L,第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2mol/L。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第一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包括但不限于0.1mol/L、0.2mol/L、0.3mol/L、0.4mol/L、0.5mol/L、0.6mol/L、0.7mol/L、0.8mol/L、0.9mol/L、1.0mol/L、1.1mol/L、1.2mol/L、1.3mol/L、1.4mol/L、1.5mol/L、1.6mol/L、1.7mol/L、1.8mol/L、1.9mol/L、2.0mol/L。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第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包括但不限于0.1mol/L、0.2mol/L、0.3mol/L、0.4mol/L、0.5mol/L、0.6mol/L、0.7mol/L、0.8mol/L、0.9mol/L、1.0mol/L、1.1mol/L、1.2mol/L、1.3mol/L、1.4mol/L、1.5mol/L、1.6mol/L、1.7mol/L、1.8mol/L、1.9mol/L、2.0mol/L。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浸泡的时间为1.8h~2.2h。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浸泡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1.8h、1.9h、2.0h、2.1h、2.2h。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盐酸的浓度为0.8mol/L~1.2mol/L。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盐酸的浓度包括但不限于0.8mol/L、0.9mol/L、1.0mol/L、1.1mol/L与1.2mol/L。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50℃~200℃,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2h~36h。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水热反应的温度包括但不限于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水热反应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12h、13h、14h、15h、16h、17h、18h、19h、20h、21h、22h、23h、24h、25h、26h、27h、28h、29h、30h、31h、32h、33h、34h、35h、36h。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二次洗涤所采用的溶剂为乙醇和水。更具体地,第二次洗涤所采用的溶剂为乙醇和去离子水。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干燥的温度为60℃~120℃,干燥的时间为10h~14h。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干燥的温度包括但不限于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干燥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10h、11h、12h、13h、14h。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加热的温度为400℃~800℃,加热的时间为2h~8h。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加热的温度包括但不限于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中,加热的时间包括但不限于2h、3h、4h、5h、6h、7h、8h。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上述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取厚度为10μm~40μm、纯度为95%~99%的第一钛箔作为钛源基底进行刻蚀反应,刻蚀反应条件为:用0.8mol/L~1.2mol/L的盐酸洗涤第一钛箔,制备第二钛箔;
将第二钛箔依次置于丙酮、水与乙醇中超声,每次超声的时间为3min~8min,再浸泡于0.1mol/L~2mol/L第一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的时间为1.8h~2.2h,制备第三钛箔;
取第三钛箔放置于一个50mL~200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加入浓度为0.1mol/L~2mol/L第二氢氧化钠溶液5mL~20mL,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于150℃~20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反应12h~36h,水热反应结束后,收集固体,并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固体,洗涤数次,直至洗涤后的溶液的pH值为7.5,然后置于烘箱中干燥,干燥的温度为60℃~120℃,干燥的时间为10h~14h;
取干燥后的产品在马弗炉中在400℃~800℃下煅烧2h~8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二维纳米材料在制备镁电池中的应用。可以理解地,镁电池包括但不限于可充镁电池。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S1:选用厚度为40μm、纯度为98%金属钛箔作为钛源基底进行刻蚀反应,刻蚀反应条件为:用1mol L-1的稀盐酸洗涤金属钛箔。
S2:将冲压成型的金属钛箔用丙酮、去离子水及乙醇分别超声冲洗5min,并浸泡于浓度为0.1mol L-1的NaOH溶液中进行表面预处理,预处理2h。
S3:将预处理后金属钛箔放置于一个200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釜中加入浓度为0.5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5mL。
S4: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于150℃反应30h,反应完成,让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腐蚀后的金属钛箔,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直至洗涤后溶液的pH值为7.5,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S5:将干燥后的样品在马弗炉中分别在700℃下煅烧8h得到最终的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电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S1:选用厚度为30μm、纯度为97%金属钛箔作为钛源基底进行刻蚀反应,刻蚀反应条件为:用1mol L-1的稀盐酸洗涤金属钛箔。
S2:将冲压成型的金属钛箔用丙酮、去离子水及乙醇分别超声冲洗5min,并浸泡于浓度为2mol L-1的NaOH溶液中进行表面预处理,预处理2h。
S3:将预处理后金属钛箔放置于一个150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釜中加入浓度为0.1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15mL。
S4: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于160℃反应36h,反应完成,让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腐蚀后的金属钛箔,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直至洗涤后溶液的pH值为7.5,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S5:将干燥后的样品在马弗炉中分别在500℃下煅烧2h得到最终的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电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S1:选用厚度为10μm、纯度为99%金属钛箔作为钛源基底进行刻蚀反应,刻蚀反应条件为:用1mol L-1的稀盐酸洗涤金属钛箔。
S2:将冲压成型的金属钛箔用丙酮、去离子水及乙醇分别超声冲洗5min,并浸泡于浓度为1mol L-1的NaOH溶液中进行表面预处理,预处理2h。
S3:将预处理后金属钛箔放置于一个100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釜中加入浓度为1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
S4: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于180℃反应24h,反应完成,让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腐蚀后的金属钛箔,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直至洗涤后溶液的pH值为7.5,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S5:将干燥后的样品在马弗炉中分别在800℃下煅烧6h得到最终的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电极。
将上述钛酸钠二维纳米片进行XRD测试,得到的XRD图谱如图1所示;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的电镜图如图2所示,其中,(a)与(b)为SEM图,(c)与(d)为TEM图。
将上述钛酸钠二维纳米片作为镁离子电池电极进行镁离子储存性能测试,如图3所示,其中,(a)为其充电曲线和放电曲线图,曲线1为充电曲线,曲线2为放电曲线,(b)表示比容量与循环周数的关系图。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S1:选用厚度为30μm、纯度为96%金属钛箔作为钛源基底进行刻蚀反应,刻蚀反应条件为:用1mol L-1的稀盐酸洗涤金属钛箔。
S2:将冲压成型的金属钛箔用丙酮、去离子水及乙醇分别超声冲洗5min,并浸泡于浓度为0.5mol L-1的NaOH溶液中进行表面预处理,预处理2h。
S3:将预处理后金属钛箔放置于一个50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釜中加入浓度为1.5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
S4: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于170℃反应16h,反应完成,让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腐蚀后的金属钛箔,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直至洗涤后溶液的pH值为7.5,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S5:将干燥后的样品在马弗炉中分别在600℃下煅烧4h得到最终的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电极。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S1:选用厚度为20μm、纯度为95%金属钛箔作为钛源基底进行刻蚀反应,刻蚀反应条件为:用1mol L-1的稀盐酸洗涤金属钛箔。
S2:将冲压成型的金属钛箔用丙酮、去离子水及乙醇分别超声冲洗5min,并浸泡于浓度为1mol L-1的NaOH溶液中进行表面预处理,预处理2h。
S3:将预处理后金属钛箔放置于一个100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釜中加入浓度为2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
S4: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于200℃反应12h,反应完成,让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腐蚀后的金属钛箔,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直至洗涤后溶液的pH值为7.5,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S5:将干燥后的样品在马弗炉中分别在400℃下煅烧6h得到最终的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电极。
实施例6
S1:选用厚度为40μm、纯度为98%金属钛箔作为钛源基底进行刻蚀反应,刻蚀反应条件为:用1mol L-1的稀盐酸洗涤金属钛箔。
S2:将冲压成型的金属钛箔用丙酮、去离子水及乙醇分别超声冲洗5min,并浸泡于浓度为0.1mol L-1的NaOH溶液中进行表面预处理,预处理2h。
S3:将预处理后金属钛箔放置于一个200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釜中加入浓度为0.5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5mL。
S4: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于150℃反应30h,反应完成,让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腐蚀后的金属钛箔,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直至洗涤后溶液的pH值为7.5,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S5:将干燥后的样品在马弗炉中分别在600℃下煅烧8h得到最终的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电极。
对比例1
S1:选用厚度为40μm、纯度为98%金属钛箔作为钛源基底进行刻蚀反应,刻蚀反应条件为:用1mol L-1的稀盐酸洗涤金属钛箔。
S2:将冲压成型的金属钛箔用丙酮、去离子水及乙醇分别超声冲洗5min,并浸泡于浓度为0.1mol L-1的NaOH溶液中进行表面预处理,预处理2h。
S3:将预处理后金属钛箔放置于一个200mL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釜中加入浓度为0.5mol L-1的氢氧化钠溶液5mL。
S4:将反应釜放置在烘箱中于150℃反应30h,反应完成,让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腐蚀后的金属钛箔,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数次,直至洗涤后溶液的pH值为9,置于80℃的烘箱中干燥12h。
S5:将干燥后的样品在马弗炉中分别在700℃下煅烧8h得到最终的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电极。
将上述钛酸钠二维纳米片进行XRD测试,得到的XRD图谱如图5所示,与图1差异明显;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的电镜图如图4所示。
将上述钛酸钠二维纳米片作为镁离子电池电极进行镁离子储存性能测试,如图6所示,为其充电曲线和放电曲线图,其中,曲线1为充电曲线,曲线2为放电曲线。
效果验证试验:对实施例1~6获得的钛酸钠二维纳米片电极分别进行充电比容量与放电比容量的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068182770000131
注:取第10周的比容量,运行电压区间为0.0~2.0V。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便于具体和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二维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由钛酸钠组成,晶面间距为0.8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纳米材料呈片状结构,所述二维纳米材料的最大直径为5μm,所述二维纳米材料的厚度为40nm~60nm。
3.一种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取第一钛箔进行刻蚀反应,制备第二钛箔;刻蚀反应的条件为:用盐酸第一次洗涤所述第一钛箔;
将所述第二钛箔进行超声处理,再浸泡于第一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第三钛箔;
取所述第三钛箔与第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结束后,收集固体,并第二次洗涤所述固体,直至第二次洗涤后的溶液的pH值为7.5,然后干燥;
取干燥后的产物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钛箔的厚度为10μm~40μm,所述第一钛箔的纯度为95%~9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处理的条件为:将所述第二钛箔依次置于丙酮、水与乙醇中超声,每次超声的时间为3min~8min。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2mol/L,所述第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2mol/L。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的时间为1.8h~2.2h。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50℃~200℃,水热反应的时间为12h~36h;干燥的温度为60℃~120℃,干燥的时间为10h~14h;加热的温度为400℃~800℃,加热的时间为2h~8h。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洗涤所采用的溶剂为乙醇和水。
10.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二维纳米材料在制备镁电池中的应用。
CN202110531898.5A 2021-05-17 2021-05-17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Active CN113611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1898.5A CN113611853B (zh) 2021-05-17 2021-05-17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1898.5A CN113611853B (zh) 2021-05-17 2021-05-17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853A true CN113611853A (zh) 2021-11-05
CN113611853B CN113611853B (zh) 2023-02-03

Family

ID=7833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1898.5A Active CN113611853B (zh) 2021-05-17 2021-05-17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185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40887A1 (en) * 2015-02-25 2018-02-08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CN109019675A (zh) * 2018-08-30 2018-1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结构钛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26790A (zh) * 2018-08-30 2019-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维纳米线状钛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40887A1 (en) * 2015-02-25 2018-02-08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CN109019675A (zh) * 2018-08-30 2018-12-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结构钛酸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26790A (zh) * 2018-08-30 2019-02-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维纳米线状钛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ENGCHENG CHEN等: ""Layered Na2Ti3O7/MgNaTi3O7/Mg0.5NaTi3O7 Nanoribbon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 of Rechargeable Mg-Ion Batteries"", 《ACS ENERGY LETT.》, vol. 1, 7 November 2016 (2016-11-07), pages 1165 - 1172 *
陈程成等: ""Na2Ti3O7纳米片原位制备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 《物理化学学报》, vol. 1, no. 32, 7 December 2015 (2015-12-07), pages 349 - 35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853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42456A1 (zh) 一种少层MXenes的快速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675408B (zh) 一种用于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MoS2/Ti3C2 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269982B (zh) 一种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9473663B (zh)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锑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0443B (zh) 一种高稳定性铜插层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27744A (zh) 石墨烯-纳米颗粒-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CN109879320B (zh) α-MoO3-x纳米带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材料和储能装置
Wu et al. Simple preparation of petal-like TiO2 nanosheet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1463418B (zh) 一种碳包覆硒化镍超薄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ao et al. Good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NaV6O15 material for an aqueous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CN110350170A (zh) 一种钛酸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ian et al.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nanospheres Fe 2 O 3/graphene composi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y as a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CN111952580A (zh) 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用钒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Xue et al.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alkalized Ti 3 C 2 MXene-supported β-FeOOH nanoparticles as an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3839034A (zh)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钠离子电池
Yao et al. Porous Co3O4 nanoflakes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Zhang et al. NiS2 nanoparticles anchored on MXene conductive frameworks with enhanced lithium and sodium storage properties
Liang et al. A graphene–SnO2–TiO2 ternary nanocomposite electrode as a high stability lithium-ion anode material
Long et al. Unique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heterogeneous MoS 2/graphene structures as a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8598403A (zh) 锂离子电池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形成方法
CN113611853B (zh) 二维钛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储镁应用
CN114243007B (zh) 一种二硫化镍/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Wang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ultrafine SnO 2 nanoparticles on graphene nanosheets via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in-octoate as an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14314528B (zh) 二维层状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uan et al. Hierarchical MCMB/CuO/Cu anode with super-hydrophilic substrate and blind-hole structur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