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1228A - 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1228A
CN113611228A CN202110897997.5A CN202110897997A CN113611228A CN 113611228 A CN113611228 A CN 113611228A CN 202110897997 A CN202110897997 A CN 202110897997A CN 113611228 A CN113611228 A CN 113611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t
texture
emission peak
wavelength
fluorescent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79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锐勋
王玉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anto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anto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anto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antong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979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112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11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1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3/0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 G09F13/20Illuminated signs; Luminous advertising with luminescent surfaces or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包括:随机分布的一个或多个荧光点;荧光点由一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且发射峰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构成;荧光纹理标识中包含有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每个荧光粉粒体颗粒的激发波长范围内均包含有共同激发波长;在通过共同激发波长的光对荧光点进行激发时,能根据荧光点在激发条件下的荧光特征获取到荧光点对应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标识的防伪的安全性,并且识别方法简单,避免了现有的防伪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防伪认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取的措施,防伪技术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防止仿造,仿冒的技术。为保护企业品牌、保护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性技术措施。
现有的身份赋予及防伪技术已经有了众多的选择,如二维码,荧光纤维,印刷自然纹理,红外或紫外激发荧光防伪,变色油墨,激光防伪等。但现有的防伪技术,如二维码、激光防伪、极易被复制;而荧光纤维、红外紫外激发荧光防伪、纳米荧光亮点防伪技术则对防伪识别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专用设备;此外,激光防伪和变色油墨防伪技术则不易被数字化,造成使用不便。
总之,现有的防伪技术存在易被复制、防伪条件高、使用不便等缺陷,安全性、认证唯一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为对于目标产品的防伪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纹理制备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包括:
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包括随机分布的一个或多个荧光点;
所述荧光点由一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且发射峰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构成;
其中,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包含有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的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并且每个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激发波长范围内均包含有共同激发波长;
在通过所述共同激发波长的光对所述荧光纹理标识的所述荧光点进行激发时,能根据所述荧光点在激发条件下的荧光特征获取到所述荧光点对应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
优选地,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粒径为15μm-2mm。
优选地,所述设备可见光范围为紫外波长范围、红外波长范围和人眼可见光范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地,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为通过荧光原料制粒获得,或者,通过包含有荧光原料的荧光混合物质粉碎获得;
其中,所述荧光混合物质包括荧光陶瓷、荧光玻璃和荧光纤维物质。
优选地,所述荧光识别特征信息包括所述荧光点的在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的相对位置、几何形状、所述荧光点的颜色信息集和面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荧光点的颜色信息集为在通过所述共同激发波长的光进行激发时,所述荧光点中每个像素点显示的颜色在色度空间所体现的坐标值的集合或波长特征值的集合。
优选地,所述荧光点的几何形状为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单体形状,或者多个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互相叠加的复合形状。
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制备工艺,包括:
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随机分散于载体物料中,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
将所述荧光载体混合料中的荧光粉粒体颗粒的荧光颗粒或多个所述荧光颗粒组合作为一荧光点,构建包含随机分布的多个所述荧光点的目标产品上的荧光纹理标识。
优选地,所述“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随机分散于载体物料中,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包括:
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处于设备可见光范围内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混合,得到荧光粉混合料;
选取载体物料,并将所述荧光粉混合料与所述载体物料混合,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
优选地,所述载体物料为具有透光性的印刷油墨、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喷涂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包括:荧光纹理标识中包括随机分布的一个或多个荧光点;荧光点由一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且发射峰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构成;其中,荧光纹理标识中包含有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的荧光粉粒体颗粒,并且每个荧光粉粒体颗粒的激发波长范围内均包含有共同激发波长;在通过共同激发波长的光对所述荧光纹理标识的所述荧光点进行激发时,能根据荧光点在激发条件下的荧光特征获取到荧光点对应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本发明所提供的荧光纹理标识,可通过利用发射峰位于可见光范围的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的荧光原料粉粒体随机分散,其中,进而在共同激发波长进行激发条件下,可获得基于多种发射峰波长的荧光点构成的荧光纹理标识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由于荧光粉粒体的随机分布的特性,进而由一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且发射峰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构成的荧光点具有随机性,所以该识别特征具有唯一性且无法被复制,大大提高了标识的防伪的安全性,并且识别方法简单,避免了现有的防伪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荧光粉粒体的随机分布放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455nm蓝光照射发射峰625nm,发射峰534nm双色荧光粉纹理图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典型625nm发射峰红色荧光粉激发发射光谱图;
图4为本申请中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典型534nm发射峰绿色荧光粉激发发射光谱图。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包括:
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包括随机分布的一个或多个荧光点;
所述荧光点由一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且发射峰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构成;其中,
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包含有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的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并且每个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激发波长范围内均包含有共同激发波长;
在通过所述共同激发波长的光对所述荧光纹理标识的所述荧光点进行激发时,能根据所述荧光点在激发条件下的荧光特征获取到所述荧光点对应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
上述,本实施例旨在得到一种具有多维特征、纹理特征唯一、容易被图像识别的自然纹理,可用于物品身份赋予、防伪等应用范围,属安全、防伪、认证领域。其中,自然纹理,即为制备得到的包含有随机分布荧光点的荧光纹理标识,其中的荧光点由于随机分布,所以即为包含有自然纹理的随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760nm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的电磁波。
上述,荧光纹理标识,为用于进行防伪、身份认证的识别区域,可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图像采集,进而获得其中基于随机分布的荧光原料粉粒体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
上述,在对于该荧光纹理标识进行识别时,可通过共同激发波长进行激发,同时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进行图像采集和识别,其中,图像采集设备,可以为独立的或内置了图像传感器如CCD的相机或摄影机或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头。
需要说明的是,在荧光、磷光中,激发波长是相对发射波长能量较高的光束。本实施例中,利用共同激发波长对荧光纹理标识进行激发。
参考图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荧光纹理标识,可通过利用发射峰位于可见光范围的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的荧光原料粉粒体随机分散,其中,进而在共同激发波长进行激发条件下,可获得基于多种发射峰波长的荧光点构成的荧光纹理标识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由于荧光粉粒体的随机分布的特性,进而由一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且发射峰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构成的荧光点具有随机性,所以该识别特征具有唯一性且无法被复制,大大提高了标识的防伪的安全性,并且识别方法简单,避免了现有的防伪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粒径为15μm-2mm。
荧光粉粒体的粒径对荧光纹理标识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粒径大小影响对于该标识的识别效果。现有技术中,采用荧光技术的标识,通常为荧光油墨技术,即采用具有荧光物质的油墨对目标产品上进行油印,该荧光物质或者为溶于该溶剂中,或者为颗粒粒径很小,通过人眼观察或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进行采集时,并不会明显识别到荧光点。即,现有的技术中,所采用的荧光油墨方法制备得到的标识,是对于该标识的整体情况、颜色和所有特征进行识别,包括荧光物质和荧光物质以外的区域进行识别,综合以上信息得到结论,该种方法存在识别区域多、经常造成误识别现象,识别信息误差大,准确性低、安全性差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采用颗粒较大的,亦如15μm-2mm的粒径,得到的荧光纹理标识,而在识别过程中,是对于由15μm-2mm的荧光粉粒体颗粒组成的荧光点进行识别,即在识别过程中,只获取标识中的荧光点的信息即可,例如获取荧光点的在共同激发波长下的颜色、其处于荧光纹理标识中的相对坐标位置、其面积大小等等信息,相对于传统的荧光油墨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标识准确度更高,更容易识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标识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可见光范围为紫外波长范围、红外波长范围和人眼可见光范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设备可见光范围,为通过预先设置,或专用功能,或安装专用配件所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的图像采集波长范围。其包括人眼、紫外和红外。
上述,人眼可见光范围,可以为380nm-760nm的波长范围;而紫外波长范围;而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是10~380nm;红外光,指的是波长范围从0.7μm至500μm的光,具体可细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光三个区域,近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0.7μm至2.5μm的红外光,中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2.5μm至25μm的红外光,是分子结构分析最有用、信息最丰富的区域远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25μm至500μm的红外光。
进一步的,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为通过荧光原料制粒获得,或者,通过包含有荧光原料的荧光混合物质粉碎获得;
其中,所述荧光混合物质包括荧光陶瓷、荧光玻璃和荧光纤维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荧光识别特征信息包括所述荧光点的在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的相对位置、几何形状、所述荧光点的颜色信息集和面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荧光点的颜色信息集为在通过所述共同激发波长的光进行激发时,所述荧光点中每个像素点显示的颜色在色度空间所体现的坐标值的集合或波长特征值的集合。
将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的每个颗粒或多个颗粒组合成为一个荧光点,通过对荧光点的识别,得到荧光纹理信息,即构建包含随机分布的多个所述荧光点的目标产品上的荧光纹理标识。
上述,每个荧光粉粒体颗粒或者多个荧光粉粒体颗粒构成一个荧光点,在识别时,荧光纹理标识中每一个荧光点为一个单位,对所有单位进行识别和获取信息,则可得到相应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并且,由于其中的多个荧光点为随机分布,则进一步提高了认证和防伪的安全性和唯一性。
上述,荧光点的位置,即为不同的波长的像素点在标识中所处于的位置,可以为荧光点的几何中心的相对坐标。
上述,颜色信息集,即为荧光点在该共同激发波长进行激发的条件下发出的特有颜色的光的信息。在识别时,或得到的是荧光点的几何形状中每个像素点的颜色。
其中,进行识别时,所采集的图像中的荧光点对应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像素点。需要说明的是,像素是指由图像的小方格组成的,这些小方块都有一个明确的位置和被分配的色彩数值,小方格颜色和位置就决定该图像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可以将像素视为整个图像中不可分割的单位或者是元素。不可分割的意思是它不能够再切割成更小单位抑或是元素,它是以一个单一颜色的小格存在。每一个点阵图像包含了一定量的像素,这些像素决定图像在屏幕上所呈现的大小。此外,也可以为对于图像中的荧光点进行网格化,所定义的每一个网格作为像素点。
需要说明的是,色度空间所体现的坐标值,即为色坐标。色坐标是色度学内,在色度空间中,色坐标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光源的光谱分布由色坐标的基本规定进行计算而得出的坐标值。
上述,波长特征值,针对的为每一个像素点的色度空间以外的光,即为红外光谱或紫外光谱。
每个荧光点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可获取一个对应的色坐标或者波长特征值,一个荧光点的多个色坐标或者波长特征值集合即为颜色信息集。当通过传感器进行对标识进行信息采集时,若该荧光点中的某个像素点为红外光谱或紫外光谱范围内的可识别的像素点,则获取该像素点对应的红外或紫外的波长特征值;若该荧光点中的某个像素点为非红外光谱或紫外光谱的,并且为色度空间内的可识别的像素点,则获取该像素点的色度空间所体现的坐标值。
相比于现有的荧光油墨技术,以荧光点为识别单位,并且进一步以荧光点中每个像素点为识别单位,去根据该像素点处于红外或紫外光谱范围内,或者色度空间范围内,获取对应的显示的颜色在色度空间所体现的坐标值或波长特征值,进而可得到包含有该像素点的荧光点的颜色信息集,作为荧光识别特征信息,相当于识别到该荧光点的自然纹理,而自然纹理具有不可复制性,以及难以负担的复制代价(复制信息量大、成本高昂),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且荧光识别特征信息中包含的荧光点中具有大量随机形成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唯一性和识别的准确性。
上述,几何形状,即为每个荧光点的几何体的颗粒的形状。
上述,面积,即为每个荧光点在标识中所占有的一定的面积。
通过利用荧光点的位置、颜色、几何形状和面积作为荧光识别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可在标识中,赋予更多的具有特征的识别信息。相对于条码(一维)、二维码(二维),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纹理制备工艺制得的目标产品的荧光纹理标识,可在原有的一维、二维的防伪认证方法基础上,增加荧光点的位置、颜色、几何形状和面积等更多的识别元素,形成至少三维的纹理特征,得到三维或以上维度(识别元素)荧光识别特征信息用于防伪认证,大大提高了识别的唯一性,并且由于粉粒体的随机分布性及多维特性,该识别特征具有唯一性且很难被复制。
进一步的,所述荧光点的几何形状为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单体形状,或者多个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互相叠加的复合形状。
本实施例所述的荧光点的几何形状是指具有一定粒径的球体或类球体,具有一定尺寸的其它几何体,如线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菱形;此外,还可以为鳞状体,片层状体等。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制备工艺,包括:
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随机分散于载体物料中,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
将所述荧光载体混合料中的荧光粉粒体颗粒的荧光颗粒或多个所述荧光颗粒组合作为一荧光点,构建包含随机分布的多个所述荧光点的目标产品上的荧光纹理标识。
上述,载体物料,用于对随机分布的荧光粉粒体颗粒进行粘结、固定的作用,即将荧光粉粒体实现包含于其中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随机分散于载体物料中,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包括:
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处于设备可见光范围内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混合,得到荧光粉混合料;
选取载体物料,并将所述荧光粉混合料与所述载体物料混合,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
上述,在步骤“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处于设备可见光范围内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混合”之前,还可以包括:
取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的设备可见光范围内的荧光原料粉粒体,分别粉碎过筛,得到不同发射峰波长的荧光颗粒;
上述,粉碎过筛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得到的荧光颗粒的体积符合易于辨识的特征,可在进一步的纹理制备中起到更好的结合效果。
荧光粉混合料中包含有多个不同波长的荧光原料粉粒体,荧光原料粉粒体的波长种类可以为2个,或者2个以上。
上述,粉粒体的混合,可以为等比例,也可以为其他比例,在本实施例中为等比例混合,即为将多个不同波长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按照相同比例混合,例如,3个不同波长的荧光原料粉粒体,其混合比例为1:1:1。
上述,选取载体物料,并将荧光粉混合料与载体物料混合,其混合比例可以为预设配比,该配比为基于目标产品的性质和所需要的标识的规格所决定,例如,需要制备的目标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较高,需要高度的唯一性,则可设置其中的配比为荧光粉混合料的占比较多,载体物料相对较少;如果对安全性要求不高,则可适当降低荧光粉混合料的量。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物料为具有透光性的印刷油墨、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喷涂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透光性,可以为透明性质,具体的,是指基于该物料发射光能部分或全部投射出。
上述,纹理制备的过程,可以为粘结、烧结、贴附、涂覆等等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制备工艺,可制备得到多维自然纹理的标识,从而可获得多种特征,并识别认证得到目标产品的唯一性,可用于物体身份赋予及识别,防伪标签,禁制管控等领域。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纹理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荧光纹理标识的识别方法,包括:
在共同激发波长的激发条件下,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对荧光纹理标识进行图像采集,获取到所述荧光纹理标识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所述荧光识别特征信息包括荧光点位置、荧光点颜色、荧光点几何形状和荧光点面积;
将所述荧光点位置、所述荧光点颜色、所述荧光点几何形状和所述荧光点面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纹理特征,并根据所述纹理特征对所述目标产品进行认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依据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纹理制备工艺,制备一种包括三种发射峰发射峰波长的自然纹理玻璃容器,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发射峰分别为495nm、535nm和655nm的荧光陶瓷(荧光原料粉粒体),其中,发射峰495nm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激发波长为200nm-460nm;发射峰535nm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激发波长为200nm-490nm;发射峰655nm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激发波长为200nm-630nm。分别粉碎后,筛选出粒径处于45目和140目之间的三种荧光颗粒;
2、将三种荧光颗粒按照1: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荧光粉混合料;
3、按照重量百分比荧光粉混合料1%,待烧制配料粉(载体物料)99%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
4、将所述荧光载体混合料经过玻璃容器常规烧制工艺,得到荧光粉随机分散于玻璃中的具唯一性纹理特征的玻璃容器。
在以上得到的容器待识别位用波长440nm-460nm蓝光照射激发,得到可见光范围的纹理图案,其图案可作为荧光纹理标识,用以对于其唯一性进行确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依据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纹理制备工艺,制备一种具多色荧光粉粒体的色母着色剂,用于有机高分子薄膜及板材,POF热缩包装膜的自然纹理生成,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发射峰分别为535nm和625nm的荧光陶瓷(荧光原料粉粒体),其中,发射峰535nm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激发波长为200nm-490nm;发射峰655nm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激发波长为200nm-630nm。分别粉碎后,筛选出粒径处于70目和170目之间的两种荧光颗粒;
2、将上述两种荧光颗粒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荧光粉混合料;
3、依据用途选择与目标用途材料相近的树脂材料(载体物料);选择聚乙烯低分子蜡和硬脂酸盐作为分散剂;
4、将以上材料配比搅拌均匀,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其中,荧光粉粒体混合料与载体配比为,荧光粉混合料10%,载体物料89.9%,分散剂0.1%;
5、将上述荧光载体混合料通过挤出机挤出切粒,即得到所述具多色荧光粉粒体的色母着色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依据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纹理制备工艺,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制备一种自然纹理标签,在上述步骤5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6、取实施例2的色母着色剂,利用标准成膜工艺制作具有多色荧光纹理的PET膜;
7、将所述具有多色荧光纹理的PET膜的一面覆盖黑色背景色(也可以为其他单色背景,其中,该背景色可以是喷涂,涂布机涂布或具单色背景色的材料与PET粘合),得到材料膜;
8、将上述制备的材料模切为所需尺寸或卷材,得到标准规格膜,待用;
9、将所述标准规格膜通过喷码机或打印机或者印刷机印刷出需要的标签,该标签在待识别区留白,留白四周有识别起始标以做识别用途(该识别起始标的定义可类似于二维码或自定义);
参考图2,在以上得到的待识别区留白用波长440nm-460nm蓝光照射激发,得到可见光范围的纹理图案;并且,625nm和534nm的发射峰银光粉激发发射光谱图见图3和图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依据本申请所提供的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纹理制备工艺,制备一种自然纹理喷涂材料,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发射峰分别为495nm,535nm,655nm的荧光陶瓷(荧光原料粉粒体),其中,发射峰495nm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激发波长为200nm-460nm;发射峰535nm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激发波长为200nm-490nm;发射峰655nm的荧光原料粉粒体激发波长为200nm-630nm;分别粉碎后,筛选出粒径处于100目和170目之间的三种荧光颗粒;
2、将三种荧光颗粒按照1:1: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荧光粉混合料;
3、准备50%-100%透明快干漆(载体物料);
4、按照重量百分比荧光粉混合料0.1%,快干漆(载体物料)99.9%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即为自然纹理喷涂材料;
5、将此自然纹理喷涂材料喷涂在待喷面,得到待识别区;
在所述待识别区用波长440nm-460nm蓝光照射激发,得到可见光范围的纹理图案,其图案可作为荧光纹理标识,用以对于其唯一性进行确认。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发明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并且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应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包括随机分布的一个或多个荧光点;
所述荧光点由一个或多个组合在一起、且发射峰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构成;
其中,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包含有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的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并且每个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激发波长范围内均包含有共同激发波长;
在通过所述共同激发波长的光对所述荧光纹理标识的所述荧光点进行激发时,能根据所述荧光点在激发条件下的荧光特征获取到所述荧光点对应的荧光识别特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粒径为15μm-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可见光范围为紫外波长范围、红外波长范围和人眼可见光范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为通过荧光原料制粒获得,或者,通过包含有荧光原料的荧光混合物质粉碎获得;
其中,所述荧光混合物质包括荧光陶瓷、荧光玻璃和荧光纤维物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识别特征信息包括所述荧光点的在所述荧光纹理标识中的相对位置、几何形状、所述荧光点的颜色信息集和面积中的一种或几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点的颜色信息集为在通过所述共同激发波长的光进行激发时,所述荧光点中每个像素点显示的颜色在色度空间所体现的坐标值的集合或波长特征值的集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点的几何形状为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的单体形状,或者多个所述荧光粉粒体颗粒互相叠加的复合形状。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随机分散于载体物料中,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
将所述荧光载体混合料中的荧光粉粒体颗粒的荧光颗粒或多个所述荧光颗粒组合作为一荧光点,构建包含随机分布的多个所述荧光点的目标产品上的荧光纹理标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位于设备可见光范围的荧光粉粒体颗粒随机分散于载体物料中,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包括:
将至少两种发射峰波长处于设备可见光范围内的荧光粉粒体颗粒混合,得到荧光粉混合料;
选取载体物料,并将所述荧光粉混合料与所述载体物料混合,得到荧光载体混合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物料为具有透光性的印刷油墨、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喷涂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110897997.5A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Pending CN1136112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7997.5A CN113611228A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7997.5A CN113611228A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1228A true CN113611228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07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7997.5A Pending CN113611228A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11228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3785A (ja) * 1998-03-20 1999-11-26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蛍光発色する粒状物、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偽造防止用紙、及び偽造防止印刷物
US20060234018A1 (en) * 2004-11-02 2006-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forming fluorescent image, fluorescent image,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1033347A (zh) * 2006-03-10 2007-09-12 龙彪 红外紫外复合多彩防伪油墨
CN101333436A (zh) * 2008-08-06 2008-12-31 湖南大学 多色光学编码硅壳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64277U (zh) * 2009-06-08 2011-03-16 李欣洋 一种使用具有coc透明基材的荧光转换装置的led光源
CN102002365A (zh) * 2009-08-31 2011-04-06 孙晓东 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及其在隐形防伪产品中的应用
CN103408984A (zh) * 2013-08-22 2013-11-27 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涂层组合物、荧光光学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6312A (zh) * 2014-06-30 2014-09-10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由墨点与荧光物质构成的防伪标识以及对其进行辨别方法
CN105734704A (zh) * 2015-12-25 2016-07-06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多彩荧光纤维
CN111410951A (zh) * 2020-04-17 2020-07-14 南京鼓楼医院 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3785A (ja) * 1998-03-20 1999-11-26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蛍光発色する粒状物、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偽造防止用紙、及び偽造防止印刷物
US20060234018A1 (en) * 2004-11-02 2006-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forming fluorescent image, fluorescent image,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1033347A (zh) * 2006-03-10 2007-09-12 龙彪 红外紫外复合多彩防伪油墨
CN101333436A (zh) * 2008-08-06 2008-12-31 湖南大学 多色光学编码硅壳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64277U (zh) * 2009-06-08 2011-03-16 李欣洋 一种使用具有coc透明基材的荧光转换装置的led光源
CN102002365A (zh) * 2009-08-31 2011-04-06 孙晓东 透明纳米荧光材料组合物及其在隐形防伪产品中的应用
CN103408984A (zh) * 2013-08-22 2013-11-27 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涂层组合物、荧光光学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36312A (zh) * 2014-06-30 2014-09-10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由墨点与荧光物质构成的防伪标识以及对其进行辨别方法
CN105734704A (zh) * 2015-12-25 2016-07-06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多彩荧光纤维
CN111410951A (zh) * 2020-04-17 2020-07-14 南京鼓楼医院 一种基于天然多刺状花粉的复合量子点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爱民等: "荧光防伪纤维荧光特性及其在防伪纸中的应用研究", 《造纸科学与技术》 *
唐爱民等: "荧光防伪纤维荧光特性及其在防伪纸中的应用研究", 《造纸科学与技术》, no. 06, 15 December 2007 (2007-12-15), pages 66 - 7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7087B2 (en) Security element formed from at least two materials present in partially or fully overlapping areas, articles carrying the security el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s
CN1333021C (zh) 用于喷墨印刷的光敏性光学可变油墨多相组合物
CN102099844B (zh) 通过光学设备要被存储的意义单一的标签、生产该标签的方法及其在产品防伪和产品识别中的应用
CN109690659B (zh) 可批量制造的防伪标记、尤其防伪标签、批量制造这种标记的方法以及识别这种标记的方法
US20050031838A1 (en) Taggant security system for paper products as a deterrent to counterfeiting
CN108410266A (zh) 一种基于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新型隐形防伪二维码
JP6286699B2 (ja) 動的な視覚的運動を呈するセキュリティ要素
CN1681898A (zh) 可定向衍射颜料片
CN101918622A (zh) 在胶体晶体阵列中成像的方法
EP3390065A1 (en) Security element formed from at least two inks applied in overlapping patterns, articles carrying the security element,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s
DE102015219400B4 (de) Verfahren zur Prüfung der Identität und/oder Echtheit eines Gegenstandes
US20180361778A1 (en) Security element, security arrangement,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1953147A (zh) 用于制造安全和/或有价印刷段的方法和设备
EP3409500B1 (de) Anordnung, gegenstand mit einem sicherheitsmerkma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anordnung für ein sicherheitsmerkmal
EP3652677B1 (de) Verfahren zum schützen eines produktes gegen fälschungen
DE102015219388B4 (de) Verfahren zur Produktionskontrolle von mit einer Druckmaschine auf einen Bedruckstoff oder Gegenstand gedruckten Identifikationsmerkmalen
CN113611228A (zh) 一种基于多发射峰波长荧光粉粒体的荧光纹理标识
CN104620262A (zh) 微粒,尤其是用于防伪地标识产品的微粒
EP3201005B1 (de) Identifikationsmerkmal zur identifikation eines gegenstandes
CN113056773B (zh) 确定文件真实性的方法和实施这种方法的设备
CN1894951A (zh) 衍射色彩系统
US105990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anti-counterfeiting with multi-mode luminescent nanotaggants
DE102015219395B4 (de) Identifikationsmerkmal mit mindestens zwei in einer definiert begrenzten Fläche angeordneten Identifikationselementen zur Identifikation eines Gegenstandes
CN205416563U (zh) 一种防伪结构
DE102015219393A1 (de) Verfahren zur Identifikation eines Gegenstan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