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2454A -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2454A
CN113602454A CN202110920297.3A CN202110920297A CN113602454A CN 113602454 A CN113602454 A CN 113602454A CN 202110920297 A CN202110920297 A CN 202110920297A CN 113602454 A CN113602454 A CN 113602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reservation
plate
reinforcing
main bod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02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iwan Nat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iwan Nat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iwan Nat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iwan Nat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02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24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2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24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8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 B63C9/13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attachable to body member, e.g. arm, neck, head or wai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8Life-buoys, e.g. rings; Life-belts, jackets, suits, or the like
    • B63C9/082Annular or U-shaped life-buoys intended to be thrown to pers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包括主体、加固机构和两个保温机构,保温机构包括保温盒、进气管、喷气管、驱动板、动力组件、两个驱动组件和两个加热棒,加固机构包括加固气囊、两个控制组件和两个摩擦组件,该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通过保温机构,实现给使用者保温的功能,避免使用者长期处于水中而受冷,从而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加固机构,使得加固气囊的内圈可以与使用者抵靠,从而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减小了使用者从主体上滑落的几率,从而可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同时加固气囊内部的气体的温度较高,从而可以实现给使用者加热的功能,提升保温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水救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
现有的救生圈在使用时,由于没有有效的对使用者的固定措施,导致使用者极易从现有的救生圈上滑落,从而增加了使用者溺水的几率,影响救援工作,不仅如此,现有的救生圈在使用时,使用者长期浸泡在海水内,导致使用者的身体在较低的温度下,从而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包括主体、加固机构和两个保温机构,所述主体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主体的内圈上,两个保温机构关于主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保温机构与加固机构连接;
所述保温机构包括保温盒、进气管、喷气管、驱动板、动力组件、两个驱动组件和两个加热棒,所述保温盒设置在主体的上方,两个喷气管分别设置在两个保温盒的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进气管设置在保温盒的另一侧,所述进气管和喷气管均与保温盒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喷气管内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PLC电连接,所述驱动板设置在保温盒的内部,所述驱动板与保温盒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两个驱动组件分别与驱动板的下方的两侧连接,两个加热棒分别与驱动板的上方的两侧连接,所述加热棒与PLC电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加固机构连接,所述保温盒的上方设有光伏板;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轴承、转轴和若干风叶,所述保温盒的下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体的上方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和第二通孔的内壁均与第一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周与第一轴承的内圈连接,各风叶周向均匀设置在转轴的一端上,所述风叶设置在驱动板的上方,所述驱动板上设有小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小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加固机构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周与小孔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加固气囊、两个控制组件和两个摩擦组件,所述加固气囊的形状为环形,所述加固气囊的外圈与主体的内圈连接,所述加固气囊与主体同轴设置,两个控制组件分别与两个摩擦组件连接,两个摩擦组件分别与两个转轴的远离风叶的一端连接,两个摩擦组件关于加固气囊的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摩擦组件包括固定板、摩擦板、第二轴承、传动轴、传动单元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板的两端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加固气囊的靠近主体的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摩擦板的一侧与固定板的靠近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摩擦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加固气囊的靠近主体的一侧和主体的靠近加固气囊的一侧均设有两个穿孔,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穿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传动轴的外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穿孔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传动单元与转轴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驱动板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铁、磁铁块和第一弹簧,所述电磁铁设置在保温盒内的底部,所述磁铁块设置在驱动板的下方,所述电磁铁与磁铁块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磁铁块的下方和电磁铁的上方连接,所述电磁铁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传递动力,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锥齿轮和连接锥齿轮,所述传动锥齿轮与转轴连接,所述连接锥齿轮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锥齿轮与连接锥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传动轴的转动,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单元和两个抵靠单元,所述加固气囊的内圈上设有两个凹口,两个控制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凹口的内部,所述控制单元与抵靠单元连接,两个抵靠单元关于传动轴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抵靠板、气筒、活塞和气杆,两个气筒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的靠近传动轴的一侧连接,所述气筒的另一侧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塞设置在气筒的内部,所述活塞与气筒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气杆的一端与活塞的靠近贯穿孔的一侧连接,所述气杆的另一端穿过贯穿孔与抵靠板的一侧连接,所述抵靠板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抵靠板的圆心设置在抵靠板的靠近传动轴的一侧,所述气筒与控制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抵靠板的移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板、两个支管和若干第二弹簧,所述控制板与凹口匹配,所述控制板与凹口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各第二弹簧均匀设置在控制板的靠近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凹口的内壁和控制板连接,两个支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气筒连通,所述支管的另一端与凹口的内部连通。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摩擦力,所述传动轴的外周上和抵靠板的靠近传动轴的一侧上均均匀设有凸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通过保温机构,实现向使用者喷洒热气的功能,使得使用者的身上的温度可以升高,实现给使用者保温的功能,避免使用者长期处于水中而受冷,从而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与现有的保温机构相比,该保温机构与加固机构为一体联动机构,实用性更高,通过加固机构,使得加固气囊膨胀,使得加固气囊的内圈可以与使用者抵靠,从而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减小了使用者从主体上滑落的几率,从而可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同时加固气囊内部的气体的温度较高,可以将热量传递至使用者身上,从而可以实现给使用者加热的功能,提升保温的效果,实用性更高,与现有的加固机构相比,该加固机构还可以避免给使用者的加固力过大而影响舒适度,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同时也使得加固气囊不会一直处于膨胀的状态,防止加固气囊过于膨胀而损坏,从而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防止对加固气囊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的保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的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中:1.主体,2.光伏板,3.进气管,4.喷气管,5.驱动板,6.加热棒,7.磁铁块,8.第一弹簧,9.电磁铁,10.风叶,11.转轴,12.传动锥齿轮,13.连接锥齿轮,14.传动轴,15.摩擦板,16.固定板,17.加固气囊,18.控制板,19.第二弹簧,20.支管,21.气筒,22.活塞,23.气杆,24.抵靠板,25.凸块,26.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包括主体1、加固机构和两个保温机构,所述主体1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内圈上,两个保温机构关于主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保温机构与加固机构连接;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般用于数据的处理以及指令的接收和输出,用于实现中央控制。
该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通过保温机构,实现向使用者喷洒热气的功能,使得使用者的身上的温度可以升高,实现给使用者保温的功能,避免使用者长期处于水中而受冷,从而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通过加固机构,使得加固气囊17膨胀,使得加固气囊17的内圈可以与使用者抵靠,从而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减小了使用者从主体1上滑落的几率,从而可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同时加固气囊17内部的气体的温度较高,可以将热量传递至使用者身上,从而可以实现给使用者加热的功能,提升保温的效果,实用性更高。
如图2所示,所述保温机构包括保温盒2、进气管3、喷气管4、驱动板5、动力组件、两个驱动组件和两个加热棒6,所述保温盒2设置在主体1的上方,两个喷气管4分别设置在两个保温盒2的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进气管3设置在保温盒2的另一侧,所述进气管3和喷气管4均与保温盒2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3和喷气管4内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PLC电连接,所述驱动板5设置在保温盒2的内部,所述驱动板5与保温盒2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两个驱动组件分别与驱动板5的下方的两侧连接,两个加热棒6分别与驱动板5的上方的两侧连接,所述加热棒6与PLC电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加固机构连接,所述保温盒2的上方设有光伏板26;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轴承、转轴11和若干风叶10,所述保温盒2的下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和第二通孔的内壁均与第一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转轴11的外周与第一轴承的内圈连接,各风叶10周向均匀设置在转轴11的一端上,所述风叶10设置在驱动板5的上方,所述驱动板5上设有小孔,所述转轴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小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转轴11的另一端与加固机构连接,所述转轴11的外周与小孔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当进行保温工作时,控制驱动组件工作,实现了驱动板5上下移动的功能,当驱动板5向下移动时,使得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管3进入保温盒2的内部,同时加热棒6工作,对保温盒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工作,当驱动板5向上移动时,可以使得加热后的空气从喷气管4处喷出,实现向使用者喷洒热气的功能,使得使用者的身上的温度可以升高,实现给使用者保温的功能,避免使用者长期处于水中而受冷,从而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当有空气从进气管3进入保温盒2内时,可以带动风叶10转动,使得转轴11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加固机构工作,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当驱动板5在保温盒2内上下移动时,通过摩擦生热的方式可以使得驱动板5和保温盒2的温度升高,从而给保温盒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工作,从而可以提升加热的效果,实用性更高。
如图3-4所示,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加固气囊17、两个控制组件和两个摩擦组件,所述加固气囊17的形状为环形,所述加固气囊17的外圈与主体1的内圈连接,所述加固气囊17与主体1同轴设置,两个控制组件分别与两个摩擦组件连接,两个摩擦组件分别与两个转轴11的远离风叶10的一端连接,两个摩擦组件关于加固气囊17的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摩擦组件包括固定板16、摩擦板15、第二轴承、传动轴14、传动单元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板16的两端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加固气囊17的靠近主体1的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摩擦板15的一侧与固定板16的靠近主体1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一端与摩擦板15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加固气囊17的靠近主体1的一侧和主体1的靠近加固气囊17的一侧均设有两个穿孔,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穿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传动轴14的外周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另一端穿过穿孔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传动轴14的另一端通过传动单元与转轴11连接。
当转轴11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单元工作,从而带动传动轴14转动,使得摩擦板15转动,使得摩擦板15与固定板16发生相对的转动,从而通过摩擦生热的方式,使得摩擦板15和固定板16的温度升高,从而对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工作,实际上,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设有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气体,从而使得气体膨胀,从而使得加固气囊17膨胀,使得加固气囊17的内圈可以与使用者抵靠,从而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减小了使用者从主体1上滑落的几率,从而可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实用性更高,同时加固气囊17内部的气体的温度较高,从而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使用者身上,从而可以实现给使用者加热的功能,提升保温的效果,当加固气囊17膨胀时,可以带动控制组件移动,使得控制组件与使用者抵靠,从而与传动轴14抵靠,使得传动轴14无法转动,从而不会进行摩擦生热的方式,使得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不再膨胀,从而避免给使用者的加固力过大而影响舒适度,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同时也使得加固气囊17不会一直处于膨胀的状态,防止加固气囊17过于膨胀而损坏,从而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防止对加固气囊17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驱动板5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铁9、磁铁块7和第一弹簧8,所述电磁铁9设置在保温盒2内的底部,所述磁铁块7设置在驱动板5的下方,所述电磁铁9与磁铁块7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磁铁块7的下方和电磁铁9的上方连接,所述电磁铁9与PLC电连接。
当进行保温工作时,控制电磁铁9通电,吸引磁铁块7,使得驱动板5向下移动,压缩第一弹簧8,再控制电磁铁9断电,不再吸引磁铁块7,在第一弹簧8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驱动板5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驱动板5上下移动的功能。
作为优选,为了传递动力,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锥齿轮12和连接锥齿轮13,所述传动锥齿轮12与转轴11连接,所述连接锥齿轮13与传动轴14连接,所述传动锥齿轮12与连接锥齿轮13啮合。
当转轴11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锥齿轮12转动,通过传动锥齿轮12与连接锥齿轮13的啮合,使得连接锥齿轮13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14转动,使得摩擦板15转动,使得摩擦板15与固定板16发生相对的转动,从而通过摩擦生热的方式,使得摩擦板15和固定板16的温度升高,从而对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工作,实际上,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设有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气体,从而使得气体膨胀,从而使得加固气囊17膨胀,使得加固气囊17的内圈可以与使用者抵靠,从而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减小了使用者从主体1上滑落的几率,从而可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实用性更高。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传动轴14的转动,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单元和两个抵靠单元,所述加固气囊17的内圈上设有两个凹口,两个控制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凹口的内部,所述控制单元与抵靠单元连接,两个抵靠单元关于传动轴14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抵靠板24、气筒21、活塞22和气杆23,两个气筒21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的靠近传动轴14的一侧连接,所述气筒21的另一侧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塞22设置在气筒21的内部,所述活塞22与气筒21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气杆23的一端与活塞22的靠近贯穿孔的一侧连接,所述气杆23的另一端穿过贯穿孔与抵靠板24的一侧连接,所述抵靠板24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抵靠板24的圆心设置在抵靠板24的靠近传动轴14的一侧,所述气筒21与控制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抵靠板24的移动,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板18、两个支管20和若干第二弹簧19,所述控制板18与凹口匹配,所述控制板18与凹口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各第二弹簧19均匀设置在控制板18的靠近固定板16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凹口的内壁和控制板18连接,两个支管2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气筒21连通,所述支管20的另一端与凹口的内部连通。
当控制板18与使用者接触时,加固气囊17膨胀,从而可以减小控制板18与凹口之间的间隙,压缩第二弹簧19,使得凹口内的空气通过支管20导入气筒21的内部,使得活塞22向靠近传动轴14的方向移动,通过气杆23带动抵靠板24向靠近传动轴14的方向移动,当加固气囊17膨胀到一定程度后,抵靠板24会与传动轴14抵靠,使得传动轴14无法转动,从而不会进行摩擦生热的方式,使得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不再膨胀,从而避免给使用者的加固力过大而影响舒适度,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摩擦力,所述传动轴14的外周上和抵靠板24的靠近传动轴14的一侧上均均匀设有凸块25。
通过设置的凸块25,可以增加抵靠板24与传动轴14接触时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提升阻止传动轴14转动的效果,实用性更高。
当进行保温工作时,控制驱动组件工作,实现了驱动板5上下移动的功能,当驱动板5向下移动时,使得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管3进入保温盒2的内部,同时加热棒6工作,对保温盒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工作,当驱动板5向上移动时,可以使得加热后的空气从喷气管4处喷出,实现向使用者喷洒热气的功能,使得使用者的身上的温度可以升高,实现给使用者保温的功能,避免使用者长期处于水中而受冷,从而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当有空气从进气管3进入保温盒2内时,可以带动风叶10转动,使得转轴11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加固机构工作,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当驱动板5在保温盒2内上下移动时,通过摩擦生热的方式可以使得驱动板5和保温盒2的温度升高,从而给保温盒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工作,从而可以提升加热的效果,实用性更高。当转轴11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单元工作,从而带动传动轴14转动,使得摩擦板15转动,使得摩擦板15与固定板16发生相对的转动,从而通过摩擦生热的方式,使得摩擦板15和固定板16的温度升高,从而对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工作,实际上,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设有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气体,从而使得气体膨胀,从而使得加固气囊17膨胀,使得加固气囊17的内圈可以与使用者抵靠,从而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减小了使用者从主体1上滑落的几率,从而可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实用性更高,同时加固气囊17内部的气体的温度较高,从而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至使用者身上,从而可以实现给使用者加热的功能,提升保温的效果,当加固气囊17膨胀时,可以带动控制组件移动,使得控制组件与使用者抵靠,从而与传动轴14抵靠,使得传动轴14无法转动,从而不会进行摩擦生热的方式,使得加固气囊17内的空气不再膨胀,从而避免给使用者的加固力过大而影响舒适度,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同时也使得加固气囊17不会一直处于膨胀的状态,防止加固气囊17过于膨胀而损坏,从而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防止对加固气囊17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通过保温机构,实现向使用者喷洒热气的功能,使得使用者的身上的温度可以升高,实现给使用者保温的功能,避免使用者长期处于水中而受冷,从而避免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与现有的保温机构相比,该保温机构与加固机构为一体联动机构,实用性更高,通过加固机构,使得加固气囊17膨胀,使得加固气囊17的内圈可以与使用者抵靠,从而实现夹持使用者的功能,减小了使用者从主体1上滑落的几率,从而可以提高救援的安全性,同时加固气囊17内部的气体的温度较高,可以将热量传递至使用者身上,从而可以实现给使用者加热的功能,提升保温的效果,实用性更高,与现有的加固机构相比,该加固机构还可以避免给使用者的加固力过大而影响舒适度,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同时也使得加固气囊17不会一直处于膨胀的状态,防止加固气囊17过于膨胀而损坏,从而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防止对加固气囊17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加固机构和两个保温机构,所述主体(1)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内圈上,两个保温机构关于主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保温机构与加固机构连接;
所述保温机构包括保温盒(2)、进气管(3)、喷气管(4)、驱动板(5)、动力组件、两个驱动组件和两个加热棒(6),所述保温盒(2)设置在主体(1)的上方,两个喷气管(4)分别设置在两个保温盒(2)的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进气管(3)设置在保温盒(2)的另一侧,所述进气管(3)和喷气管(4)均与保温盒(2)的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3)和喷气管(4)内均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PLC电连接,所述驱动板(5)设置在保温盒(2)的内部,所述驱动板(5)与保温盒(2)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两个驱动组件分别与驱动板(5)的下方的两侧连接,两个加热棒(6)分别与驱动板(5)的上方的两侧连接,所述加热棒(6)与PLC电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加固机构连接,所述保温盒(2)的上方设有光伏板(26);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轴承、转轴(11)和若干风叶(10),所述保温盒(2)的下方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体(1)的上方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和第二通孔的内壁均与第一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转轴(11)的外周与第一轴承的内圈连接,各风叶(10)周向均匀设置在转轴(11)的一端上,所述风叶(10)设置在驱动板(5)的上方,所述驱动板(5)上设有小孔,所述转轴(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小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转轴(11)的另一端与加固机构连接,所述转轴(11)的外周与小孔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加固气囊(17)、两个控制组件和两个摩擦组件,所述加固气囊(17)的形状为环形,所述加固气囊(17)的外圈与主体(1)的内圈连接,所述加固气囊(17)与主体(1)同轴设置,两个控制组件分别与两个摩擦组件连接,两个摩擦组件分别与两个转轴(11)的远离风叶(10)的一端连接,两个摩擦组件关于加固气囊(17)的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摩擦组件包括固定板(16)、摩擦板(15)、第二轴承、传动轴(14)、传动单元和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一端分别与固定板(16)的两端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加固气囊(17)的靠近主体(1)的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摩擦板(15)的一侧与固定板(16)的靠近主体(1)的一侧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一端与摩擦板(15)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加固气囊(17)的靠近主体(1)的一侧和主体(1)的靠近加固气囊(17)的一侧均设有两个穿孔,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穿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传动轴(14)的外周连接,所述传动轴(14)的另一端穿过穿孔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传动轴(14)的另一端通过传动单元与转轴(1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铁(9)、磁铁块(7)和第一弹簧(8),所述电磁铁(9)设置在保温盒(2)内的底部,所述磁铁块(7)设置在驱动板(5)的下方,所述电磁铁(9)与磁铁块(7)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磁铁块(7)的下方和电磁铁(9)的上方连接,所述电磁铁(9)与PLC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传动锥齿轮(12)和连接锥齿轮(13),所述传动锥齿轮(12)与转轴(11)连接,所述连接锥齿轮(13)与传动轴(14)连接,所述传动锥齿轮(12)与连接锥齿轮(13)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单元和两个抵靠单元,所述加固气囊(17)的内圈上设有两个凹口,两个控制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凹口的内部,所述控制单元与抵靠单元连接,两个抵靠单元关于传动轴(14)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抵靠板(24)、气筒(21)、活塞(22)和气杆(23),两个气筒(21)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固定杆的靠近传动轴(14)的一侧连接,所述气筒(21)的另一侧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塞(22)设置在气筒(21)的内部,所述活塞(22)与气筒(21)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气杆(23)的一端与活塞(22)的靠近贯穿孔的一侧连接,所述气杆(23)的另一端穿过贯穿孔与抵靠板(24)的一侧连接,所述抵靠板(24)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抵靠板(24)的圆心设置在抵靠板(24)的靠近传动轴(14)的一侧,所述气筒(21)与控制单元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板(18)、两个支管(20)和若干第二弹簧(19),所述控制板(18)与凹口匹配,所述控制板(18)与凹口的内壁密封滑动连接,各第二弹簧(19)均匀设置在控制板(18)的靠近固定板(16)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凹口的内壁和控制板(18)连接,两个支管(2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气筒(21)连通,所述支管(20)的另一端与凹口的内部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4)的外周上和抵靠板(24)的靠近传动轴(14)的一侧上均均匀设有凸块(25)。
CN202110920297.3A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Pending CN1136024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0297.3A CN113602454A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0297.3A CN113602454A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2454A true CN113602454A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08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0297.3A Pending CN113602454A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24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388A (zh) * 2022-04-21 2022-07-2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自动生成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1388A (zh) * 2022-04-21 2022-07-2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自动生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02454A (zh)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救生设备
US8955582B2 (en) Beamless mechanic-reversing long stroke pumping unit
EP2446139B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9985875A (zh) 一种智能网箱清洗修补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CN109131886B (zh) 一种用于救生的无人机
CN204527587U (zh) 一种全自动气动救援抛投器
US1482713A (en)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power from tides and waves
US2393010A (en) Marine friction coupling
CN106426155A (zh) 一种液压机械手
US2215157A (en) Power generation
CN108518318A (zh) 一种具有降温和滑环防尘功能的风力发电机
RU181367U1 (ru) Многовинтовой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с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м приводом несущих винтов с фиксированным шагом лопастей
CN112657400A (zh) 一种用于化妆品生产的真空均质乳化机
CN201132602Y (zh) 气胀式救生衣充气阀
CN207208442U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石墨烯碳刷供电转环
CN110703829B (zh) 一种具有控温检测功能的保温水箱
KR20200001431A (ko) 풍력 발전기의 제동장치
CN109974075A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供暖设备
CN106275364A (zh) 一种通用型浮空器值机用充放气一体机
WO2011040828A1 (en) Pressure-thermal drive
KR102029004B1 (ko) 압축공기를 이용한 전기발전장치 시스템
JP2004532953A (ja) 気体膨張部材の装置
CN105799877A (zh) 一种能漂浮的港口电源
CN111393610A (zh) 一种氟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制备方法
CN111561361A (zh) 一种用于船舶的具有节能功能的便捷型造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