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02290A - 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02290A
CN113602290A CN202110973751.1A CN202110973751A CN113602290A CN 113602290 A CN113602290 A CN 113602290A CN 202110973751 A CN202110973751 A CN 202110973751A CN 113602290 A CN113602290 A CN 113602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mechanism
protection
fixed bearing
guide rail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37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02290B (zh
Inventor
王义昌
王金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Guangxuan High End Equipment Industr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Guangxuan High End Equipment Industr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Guangxuan High End Equipment Industry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Guangxuan High End Equipment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37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02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02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2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02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02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2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and platforms includ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the passeng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6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vertically-sliding w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praying Plant Or Apparatu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护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防护门单元和控制器;防护门单元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若干防护件以及若干限位组件;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相对设置,且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与控制器相接以进行同步升降;若干防护件于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间沿第一方向并排活动设置,以能够随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顺次上升开启防护门单元,或随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顺次下降关闭防护门单元;若干限位组件与若干防护件一一对应设置,以使若干防护件上升/下降过程中停留在指定位置且相邻防护件之间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高度方向。

Description

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铁路的站台均为开放式设计,没有防护措施,随着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全面建成及列车全面提速,要求对于行驶速度较大的列车需要设置屏蔽门、安全门等防护措施防止乘客跌落站台或卷入车下。
但是,现有两侧平开模式的地铁站台安全门的车门对位精准度较高,不适用于铁路站台,并且很难适应既有站台或老旧站台的加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铁路站台缺乏防护安全门且现有两侧平开模式的地铁站台安全门的车门对位精准度较高,不适用于铁路站台,并且很难适应既有站台或老旧站台的加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护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防护门单元和控制器;
所述防护门单元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若干防护件以及若干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接以进行同步升降;
所述若干防护件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间沿第一方向并排活动设置,以能够随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顺次上升空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之间的空间开启所述防护门单元,或随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顺次下降占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之间的空间关闭所述防护门单元;
所述若干限位组件与所述若干防护件一一对应设置,以使所述若干防护件上升/下降过程中停留在指定位置且相邻所述防护件之间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高度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承重支柱、驱动组件、升降部、第一吊装绳以及第一滑轮;
所述固定承重支柱安装于地面,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下端,所述升降部平行所述固定承重支柱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升降;
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升降部顶端,所述第一吊装绳沿所述固定承重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吊装绳的第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固定接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另一端于所述升降部背离所述固定承重支柱的一侧顺次穿设于若干所述防护件的端部,并连接于最末端的防护件端部,以在所述升降部上升/下降时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速度的二倍上升/下降。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升降部包括导轨板和若干滑轮组件;
所述导轨板平行所述固定承重支柱设置,且所述导轨板背离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一侧延其延伸方向设有导轨;
所述若干滑轮组件与所述若干防护件一一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吊装绳顺次穿设于所述滑轮组件内,以使所述若干防护件能够随所述第一吊装绳沿所述导轨上升/下降;
其中,位于所述升降部顶端的所述滑轮组件固定于所述导轨板上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上升限位件;
每个所述滑轮组件的下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所述上升限位件,以使所述防护门单元开启时相邻所述防护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上升限位件的底部设有减震胶垫。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下降限位组件;
所述下降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块和运动块;
若干所述运动块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若干滑轮组件上;
若干所述固定块于所述导轨板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每个所述滑轮组件下降时所述运动块与所述固定块相抵触于所述指定位置停止;
其中,所述若干固定块的尺寸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若干运动块的尺寸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连接座和两个第二滑轮;
所述连接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平行所述导轨板且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导轨板的一侧设有避让槽,以容纳所述导轨,所述第二板体用于穿设所述第一吊装绳且连接所述防护件;
所述两个第二滑轮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导轨板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两侧,以配合所述第一吊装绳带动所述连接座沿所述导轨运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二吊装绳和第三滑轮;
所述第三滑轮设置于所述升降部的底端,所述第二吊装绳一端接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三滑轮连接于最末端的所述防护件,以在所述升降部上升/下降时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速度的二倍上升/下降。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若干防护件的两端均通过快换接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丝杠、防扭光杠、随动光杠、丝母滑台;
所述固定承重支柱的上下分别具有上固定轴承座和下固定轴承座;所述驱动电机于所述下固定轴承座下通过联轴器与驱动丝杠连接;
所述防扭光杠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上固定轴承座和所述下固定轴承座,所述驱动丝杠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固定轴承座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丝母滑台同时穿设在所述防扭光杠和所述驱动丝杠上,以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丝杠时,所述丝母滑台能够沿所述驱动丝杠上升/下降;
所述随动光杠平行所述驱动丝杠设置,所述随动光杠的一端穿透所述上固定轴承座连接所述升降部的上端,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母滑台,且所述丝母滑台与所述升降部的下端相接,以使所述升降部能够随所述丝母滑台和所述随动光杠沿所述驱动丝杠上升/下降。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防护装置,其中所述防护件为钢丝绳或栏板;
所述防护装置设置于铁路站台或停车场进出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防护装置,通过将防护门单元设置为由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同步升降若干防护件,形成开启/关闭防护门单元的效果,并且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使得若干防护件在上升或下降到位后保持等间距排列,实现防护门单元在铁路站台的防护应用;有效解决了现有铁路站台缺乏防护安全门且现有两侧平开模式的地铁站台安全门的车门对位精准度较高,不适用于铁路站台,并且很难适应既有站台或老旧站台的加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装置中防护门单元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装置中防护门单元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装置中升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装置中升降部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装置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装置中升降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防护门单元1、第一升降机构2、第二升降机构3、防护件4、快换接头41、限位组件5、上升限位件51、下降限位组件52、固定块53、运动块54、固定承重支柱6、上固定轴承座61、下固定轴承座62、驱动组件7、驱动电机71、驱动丝杠72、防扭光杠73、随动光杠74、丝母滑台75、联轴器76、弯板77、升降部8、导轨板81、滑轮组件82、连接座821、第二滑轮822、第一板体823、第二板体824、避让槽825、导轨83、第一吊装绳9、第一滑轮10、第二吊装绳11、第三滑轮12、第一方向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防护门单元1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
所述防护门单元1包括第一升降机构2、第二升降机构3、若干防护件4以及若干限位组件5;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与所述控制器相接以进行同步升降;
所述若干防护件4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间沿第一方向aa并排活动设置,以能够随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同步顺次上升空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之间的空间开启所述防护门单元1,或随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同步顺次下降占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之间的空间关闭所述防护门单元1;
所述若干限位组件5与所述若干防护件4一一对应设置,以使所述若干防护件4上升/下降过程中停留在指定位置且相邻所述防护件4之间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a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3构的高度方向。
具体的,为了解决现有铁路站台缺乏防护安全门且现有两侧平开模式的地铁站台安全门的车门对位精准度较高,不适用于铁路站台,并且很难适应既有站台或老旧站台的加装的问题,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4沿第一方向a顺次上升/下降以实现防护门单元1的开启与关闭,进而能够在指定时间起到防护作用,还能够在不需要防护时开启以形成较大通道。
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可以设置在铁路站台或停车场进出口处;当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铁路站台时,至少两个所述防护门单元1对应一节车厢相邻设置,以在铁路站台和列车之间形成有效防护隔离,避免乘客跌落站台或被列车卷入,以升降防护件4的形式保证乘客进出通道打开的足够大,并且减小了站台对高度空间限制的要求;当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停车场进出口时,则将一个防护门单元1的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分别设置在进出口的两侧即可,通过防护件4实现对进出口的开放和关闭,同时有效减少目前单侧旋转杆对空间需求大的问题。
其中,所述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具有数据接收、发送以及分析处理功能,其可以通过PLC程序进行功能设计,其可以与铁路内的总控相接,以获取列车进站出站的安排,进而实现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的控制;例如:当有列车进站/出站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4顺次下降以实现关闭所述防护门单元1,实现站台与列车之间的隔离,有效保证乘客安全;当列车停稳,乘客需要上下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4顺次上升以实现开启所述防护门单元1,实现形成站台与列车之间的通道供乘客进出。
其中,所述防护件4可以为钢丝绳或栏板;例如:当所述防护件4为钢丝绳时其可以是内钢丝绳外敷泡棉的结构,既能够保证强度又防止刮碰乘客;当所述防护件4为栏板时,则其可以是任何材质,任何形状,例如:条状塑料板体在此不做过多赘述。若干防护件4随升降组件顺次上升则打开了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之间的通道,反之,若干防护件4随升降组件4顺次下降由上至下逐渐遮挡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之间的通道,以形成阻挡。升降式的开启与关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打开足够宽足够高的通道,且设置过程中不会受到站台高度限制的影响。
其中,所述限位组件5与所述若干防护件4一一对应地设置,使得每个防护件4升起或下降都能够停留在指定位置,实现防护门单元1开启时,如图2所示,若干防护件4于顶端顺次排列;如图3所示,防护门单元1关闭时,若干防护件4等间距拉开排布实现阻拦的效果。
根据上述所列,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防护装置,通过将防护门单元1设置为由第一升降机构2和第二升降机构3同步升降若干防护件4,形成开启/关闭防护门单元1的效果,并且通过限位组件5的设置使得若干防护件4在上升或下降到位后保持等间距排列,实现防护门单元1在铁路站台的防护应用;有效解决了现有铁路站台缺乏防护安全门且现有两侧平开模式的地铁站台安全门的车门对位精准度较高,不适用于铁路站台,并且很难适应既有站台或老旧站台的加装的问题。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地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均包括固定承重支柱6、驱动组件7、升降部8、第一吊装绳9以及第一滑轮10;
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安装于地面,所述驱动组件7设置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下端,所述升降部8平行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7,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升降;
所述第一滑轮10设置于所述升降部8顶端,所述第一吊装绳9沿所述固定承重支柱4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吊装绳9的第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10固定接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另一端于所述升降部8背离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的一侧顺次穿设于若干所述防护件4的端部,并连接于最末端所述防护件4的端部,以在所述升降部8上升/下降时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4以所述驱动组件7驱动速度的二倍上升/下降。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若干防护件4的顺次上升和下降,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设置为均包括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所述驱动组件7、所述升降部8、所述第一吊装绳9以及所述第一滑轮10;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的底端安装于铁路站台或停车场的进出口处为其他结构提供安装位。所述升降部8通过所述驱动组件7的驱动以沿着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上升/下降,并且将所述第一吊装绳9通过所述第一滑轮10实现一端固定一端随所述升降部8自由升降,且将所述第一吊装绳9的自由端依次穿设于所述若干防护件4上,且端部固接于最下方的防护件4的端部上,进而在第一吊装绳9的自由端随升降部8上升时,最下方的防护件4首先上移并顺次带动上方的其他防护件4上移,实现防护门单元1的开启。其中,所述升降部8上端设有第一滑轮10,所述第一滑轮10相对于所述驱动组件7或者说固定承重支柱6是动滑轮,继而能够实现所述升降部8上升/下降时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4以所述驱动组件7驱动速度的二倍上升/下降,大大提高效率。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电机71、驱动丝杠72、防扭光杠73、随动光杠74、丝母滑台75;
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的上下分别具有上固定轴承座61和下固定轴承座62;所述驱动电机71于所述下固定轴承座62下通过联轴器76与驱动丝杠7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71为自锁电机,其可以在控制升降到位后进行自锁,以保证安全性,该设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并实现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所述防扭光杠73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上固定轴承座61和所述下固定轴承座62,所述驱动丝杠7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固定轴承座61和所述驱动电机71的输出端;
所述丝母滑台75同时穿设在所述防扭光杠73和所述驱动丝杠72上,所述丝母滑台75和所述防扭光杠73之间设有直线轴承,以在所述驱动电机71驱动所述驱动丝杠72时,所述丝母滑台75能够沿所述驱动丝72杠上升/下降;
所述随动光杠74平行所述驱动丝杠72设置,所述随动光杠74的一端通过直线轴承穿透所述上固定轴承座61连接所述升降部8的上端,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母滑台75,且所述丝母滑台75与所述升降部8的下端相接,以使所述升降部8能够随所述丝母滑台75和所述随动光杠74沿所述驱动丝杠72上升/下降;其中,参考附图6,所述丝母滑台75可以通过弯板77与所述升降部8进行连接,以保证升降部8的强度,弯板77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调整,例如:图6中的L状;上述设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并实现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上均设有外保护罩21,以笼罩内部结构保证外形美观。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升降部8包括导轨板81和若干滑轮组件82;
所述导轨板81平行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设置,且所述导轨板81背离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的一侧延其延伸方向设有导轨83;
所述若干滑轮组件82与所述若干防护件84一一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吊装绳9顺次穿设于所述滑轮组件82内,以使所述若干防护件84能够随所述第一吊装绳9沿所述导轨上升/下降;
其中,位于所述升降部8顶端的所述滑轮组件82固定于所述导轨板81上端。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升降部8能够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4进行顺次上升和下降,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升降部8设置为包括导轨板81和若干滑轮组件82;所述导轨板81为主要随所述驱动组件7进行上升和下降的结构,所述滑轮组件82为同于同时安装所述第一吊装绳9和所述防护件4端部的结构,当然,所述滑轮组件82与所述第一吊装绳9之间是相对固定的,并且所述滑轮组件82能够在所述第一吊装绳9自由端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与所述导轨83配合进行导向,即所述滑轮组件82能够沿所述导轨83进行升降运动。其中,所述若干防护件4的两端均通过快换接头4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即所述若干防护件4的两端均通过快换接头4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滑轮组件82,进而在遇到突发情况下无法开启防护门单元1时,工作人员通可将防护件4从快换接头41上迅速分离,实现通道的开启。所述快换接头41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上升限位件51;
每个所述滑轮组件82的下端沿所述第一方向a设有所述上升限位件51,以使所述防护门单元1开启时相邻所述防护件4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上升限位件51的底部设有减震胶垫(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为了保证防护门单元1开启状态下相邻防护件4之间发生干涉,例如:当所述防护件4为钢丝绳时,钢丝绳的中部避让会存在一定的下垂,很有可能发生相互缠绕干涉,进而本实施例中于所述滑轮组件82的下端朝向地面设置所述上升限位件51,以使得下方滑轮组件82上升时会抵触在上升限位件51上,相邻防护件4之间的距离至少是所述上位限位件51的尺寸,此处所述上升限位件51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的尺寸进行设计调整,例如: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设置为1.5cm高,所述上升限位件51设置为30cm高。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下降限位组件52;
所述下降限位组件52包括固定块53和运动块54;
若干所述运动块54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若干滑轮组件82上;
若干所述固定块53于所述导轨板81上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以使每个所述滑轮组件82下降时所述运动块54与所述固定块53相抵触于所述指定位置停止;
其中,所述若干固定块53的尺寸沿所述第一方向a逐渐增大,所述若干运动块54的尺寸沿所述第一方向a逐渐增大。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若干防护件4顺次下降过程中能够停留在指定位置形成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3之间的有效阻挡,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滑轮组件82上设置装置运动块54,所述运动块54随所述滑轮组件82同步上升或下降,并且所述若干运动块54沿第一方向a的尺寸逐渐增大形成塔形堆叠,对应的于所述导轨板81上按照所述指定位置间隔设置所述若干固定块53,并且所述若干固定块53沿第一方向a的尺寸逐渐增大形成塔形堆叠,使得运动块54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不会影响与其不对应的固定块53发生干涉,并且保证所述若干防护件4等间距排布实现阻挡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7,为了实现所述滑轮组件82沿所述导轨83的运动且能够同时安装所述第一吊装绳9和防护件,参考附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在具体实施中,将所述滑轮组件82设置为包括连接座821和两个第二滑轮822;
所述连接座821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体823和第二板体824,所述第一板体823平行所述导轨板81且所述第一板体823朝向所述导轨板81的一侧设有避让槽825,以容纳所述导轨83,所述第二板体824用于穿设所述第一吊装绳9且连接所述防护件4;
所述两个第二滑轮822于所述第一板体823朝向所述导轨板81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导轨83的两侧,以配合所述第一吊装绳9带动所述连接座821沿所述导轨83运动。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装置,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第二吊装绳11和第三滑轮12;
所述第三滑轮12设置于所述升降部8的底端,所述第二吊装绳11一端接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三滑轮12连接于最末端的所述防护件4,以在所述升降部8上升/下降时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4以所述驱动组件7驱动速度的二倍上升/下降。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吊装绳9的顺滑,避免卡顿,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二吊装绳11和所述第三滑轮12,所述第二吊装绳11一端接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具体的所述第一吊装绳9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6的连接处,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三滑轮12连接于最末端的所述防护件4,进而与所述第一吊装绳9同步动,随最末端的滑轮组件82首先上升首先下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个防护门单元和控制器;
所述防护门单元包括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若干防护件以及若干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接以进行同步升降;
所述若干防护件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间沿第一方向并排活动设置,以能够随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顺次上升空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之间的空间开启所述防护门单元,或随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同步顺次下降占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之间的空间关闭所述防护门单元;
所述若干限位组件与所述若干防护件一一对应设置,以使所述若干防护件上升/下降过程中停留在指定位置且相邻所述防护件之间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高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承重支柱、驱动组件、升降部、第一吊装绳以及第一滑轮;
所述固定承重支柱安装于地面,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下端,所述升降部平行所述固定承重支柱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升降;
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升降部顶端,所述第一吊装绳沿所述固定承重支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吊装绳的第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固定接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另一端于所述升降部背离所述固定承重支柱的一侧顺次穿设于若干所述防护件端部,并连接于最末端的防护件端部,以在所述升降部上升/下降时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速度的二倍上升/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包括导轨板和若干滑轮组件;
所述导轨板平行所述固定承重支柱设置,且所述导轨板背离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的一侧延其延伸方向设有导轨;
所述若干滑轮组件与所述若干防护件一一对应连接,且所述第一吊装绳顺次穿设于所述滑轮组件内,以使所述若干防护件能够随所述第一吊装绳沿所述导轨上升/下降;
其中,位于所述升降部顶端的所述滑轮组件固定于所述导轨板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上升限位件;
每个所述滑轮组件的下端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所述上升限位件,以使所述防护门单元开启时相邻所述防护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上升限位件的底部设有减震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下降限位组件;
所述下降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块和运动块;
若干所述运动块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若干滑轮组件上;
若干所述固定块于所述导轨板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每个所述滑轮组件下降时所述运动块与所述固定块相抵触于所述指定位置停止;
其中,所述若干固定块的尺寸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若干运动块的尺寸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连接座和两个第二滑轮;
所述连接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平行所述导轨板且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导轨板的一侧设有避让槽,以容纳所述导轨,所述第二板体用于穿设所述第一吊装绳且连接所述防护件;
所述两个第二滑轮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导轨板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导轨的两侧,以配合所述第一吊装绳带动所述连接座沿所述导轨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吊装绳和第三滑轮;
所述第三滑轮设置于所述升降部的底端,所述第二吊装绳一端接于所述固定承重支柱,第二端绕过所述第三滑轮连接于最末端的所述防护件,以在所述升降部上升/下降时带动所述若干防护件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速度的二倍上升/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防护件的两端均通过快换接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丝杠、防扭光杠、随动光杠、丝母滑台;
所述固定承重支柱的上下分别具有上固定轴承座和下固定轴承座;所述驱动电机于所述下固定轴承座下通过联轴器与驱动丝杠连接;
所述防扭光杠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上固定轴承座和所述下固定轴承座,所述驱动丝杠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固定轴承座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
所述丝母滑台同时穿设在所述防扭光杠和所述驱动丝杠上,以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丝杠时,所述丝母滑台能够沿所述驱动丝杠上升/下降;
所述随动光杠平行所述驱动丝杠设置,所述随动光杠的一端穿透所述上固定轴承座连接所述升降部的上端,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母滑台,且所述丝母滑台与所述升降部的下端相接,以使所述升降部能够随所述丝母滑台和所述随动光杠沿所述驱动丝杠上升/下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件为钢丝绳或栏板;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均设有外保护罩;
所述防护装置设置于铁路站台或停车场进出口。
CN202110973751.1A 2021-08-24 2021-08-24 防护装置 Active CN113602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3751.1A CN113602290B (zh) 2021-08-24 2021-08-24 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3751.1A CN113602290B (zh) 2021-08-24 2021-08-24 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2290A true CN113602290A (zh) 2021-11-05
CN113602290B CN113602290B (zh) 2022-08-23

Family

ID=7830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3751.1A Active CN113602290B (zh) 2021-08-24 2021-08-24 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0229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415A (zh) * 2021-11-08 2022-01-28 济南巨光风田门业有限公司 上滑式工业提升门
CN117087706A (zh) * 2023-08-04 2023-11-21 广东永华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安全护栏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8807A (zh) * 2005-02-14 2008-01-02 韩盛武 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
JP2014111414A (ja) * 2012-12-05 2014-06-19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ホーム安全柵
JP2015137025A (ja) * 2014-01-23 2015-07-30 近鉄車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鉄道ホーム用の安全装置
WO2015119367A1 (ko) * 2014-02-10 2015-08-13 주식회사 에스케이디 하이테크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JP2017001538A (ja) * 2015-06-11 2017-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ホーム柵
CN109372406A (zh) * 2018-10-15 2019-02-22 北京慧诚广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装置、安全门、安全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720356A (zh) * 2019-02-13 2019-05-0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升降站台门
CN111267871A (zh) * 2020-03-06 2020-06-1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铁路站台安全防护装置
CN112746578A (zh) * 2021-01-11 2021-05-04 深圳市复恒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智能立式安全防护栏
CN112854048A (zh) * 2021-01-12 2021-05-28 深圳市复恒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智能升降安全防护栏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8807A (zh) * 2005-02-14 2008-01-02 韩盛武 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
JP2014111414A (ja) * 2012-12-05 2014-06-19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ホーム安全柵
JP2015137025A (ja) * 2014-01-23 2015-07-30 近鉄車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鉄道ホーム用の安全装置
WO2015119367A1 (ko) * 2014-02-10 2015-08-13 주식회사 에스케이디 하이테크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JP2017001538A (ja) * 2015-06-11 2017-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ホーム柵
CN109372406A (zh) * 2018-10-15 2019-02-22 北京慧诚广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装置、安全门、安全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720356A (zh) * 2019-02-13 2019-05-0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升降站台门
CN111267871A (zh) * 2020-03-06 2020-06-1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铁路站台安全防护装置
CN112746578A (zh) * 2021-01-11 2021-05-04 深圳市复恒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智能立式安全防护栏
CN112854048A (zh) * 2021-01-12 2021-05-28 深圳市复恒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式智能升降安全防护栏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415A (zh) * 2021-11-08 2022-01-28 济南巨光风田门业有限公司 上滑式工业提升门
CN117087706A (zh) * 2023-08-04 2023-11-21 广东永华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安全护栏
CN117087706B (zh) * 2023-08-04 2024-04-19 广东永华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安全护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02290B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02290B (zh) 防护装置
KR101344995B1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KR100775947B1 (ko) 엘레베이터
CN109476462B (zh) 电梯装置
WO2011147983A1 (en) Elevator with roller-pinion drive
NZ286701A (en) Lift; modular shaft construction attached to outside of wall of building, shaft formed of foundation module, shaft head module, guide modules and fastening module(s) assembled into frame
KR100572349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101547650B1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CN111267871A (zh) 铁路站台安全防护装置
US20090081010A1 (en) Inclined Conveyance for Multi-storied Automotive Parking
KR20140134887A (ko) 수직개폐형 스크린도어의 승하강장치
CN107592852B (zh) 电梯系统井道通道控制
KR20130064954A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EP1566357B1 (en) Elevator equipment
CN210526517U (zh) 一种高铁车站站台门
CN210888661U (zh) 一种隐藏式站台安全门
JP5616199B2 (ja) ゲート装置
CN101177224A (zh) 垂直升降机
KR20120099556A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용 와이어로프 승하강수단
US5695024A (en) Car operated safety gate for horizontally transferrable elevator cab
CN110027967A (zh) 电梯维护进入系统
JP491782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工法および据付装置
KR200207427Y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102486567B1 (ko) 엘리베이터 카
CN211918645U (zh) 铁路站台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