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4615A -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4615A
CN113594615A CN202010368382.9A CN202010368382A CN113594615A CN 113594615 A CN113594615 A CN 113594615A CN 202010368382 A CN202010368382 A CN 202010368382A CN 113594615 A CN113594615 A CN 113594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cells
battery pack
cell
lit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83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成都
李全国
叶永煌
刘倩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83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46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4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46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置有第一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所述第一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可以具有不同的膨胀力系数和/或不同的导热系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电池包,且所述电池包作为所述装置的电源或者能量存储单元。

Description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及包括该电池包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技术不断地提高,作为电动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电池包对于电动车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者对于电动车的续航需求越来越高,进而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电池包(pack)一般由若干电芯串联和/或并联组成模组,再由若干模组组成一个电池包。为了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通常使电芯尽可能紧密地排布在电池包中。
在电池包使用中,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电芯会遇到膨胀变形、发热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电芯循环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池包布置,以使电池包更加安全、可靠地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其中,所述电池包设置有第一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其中,根据电池包中的电芯的受力情况和/或热传导效应,所述电池包中的第一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按照预定的方式排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中,第一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具有不同的膨胀力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中,第二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电池包包括纵向排布的多个电芯组,其中至少一个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的数量大于对应的电芯组中的第一类电芯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电池包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紧邻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的电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类电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在所述电池包的由最外侧电芯所包围的区域中,所述第二类电芯的数量大于该区域中的第一类电芯的数量。换言之,在电池包的最外侧电芯之外的区域中,第二类电芯的数量大于第一类电芯的数量。可选地,在电池包的最外侧电芯之外的区域中,第二类电芯的数量占该区域中的电芯总数量的60%以上,可选地,80%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电池包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电芯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类电芯。可选的,所述电池包中第一类电芯与第二类电芯在电池包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形成间隔阵列式排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电池包内设置有加强筋,沿着所述加强筋布置至少一个第二类电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类电芯和/或所述第二类电芯的正极活性物质各自独立地选自锂镍钴锰过渡金属氧化物、磷酸铁锂、磷酸钒铁锂、磷酸钒锂、钴酸锂、镍酸锂、富锂锰基氧化物、锂镍钴铝金属氧化物、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类电芯的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锂镍钴锰过渡金属氧化物、钴酸锂、镍酸锂、富锂锰基氧化物、锂镍钴铝金属氧化物、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类电芯的正极活性物质选自磷酸铁锂、磷酸钒铁锂、磷酸钒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例如一种电驱动装置或发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可作为所述装置的电源或者能量存储单元。
所述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例如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以及发电装置,例如风力发电机、储能电柜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紧邻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的电芯中设置的第二类电芯的数量占紧邻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的电芯的数量的至少50%,优选地,至少9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紧邻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的电芯全部为第二类电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类电芯沿着所述至少一个加强筋连续地布置或间断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电池包包括至少两列电芯组,在每个电芯组中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电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在每个电芯组中,每间隔n 个的第一类电芯设置一个第二类电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n 是可变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在每个电芯组中,每隔一个第一类电芯设置一个第二类电芯,且第二类电芯在电池包中围绕第一类电芯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在每个电芯组中,每间隔n 个的第一类电芯设置m个第二类电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n 是可变的,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且m是可变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每个电芯组中的相邻的第二类电芯形成第二类电芯单元,且所述第二类电芯单元在电池包中围绕第一类电芯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类电芯的数量不超过所有电芯的数量的一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第二类电芯的数量不超过所有电芯的数量的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类电芯具有第一膨胀力系数F1,所述第二类电芯具有第二膨胀力系数F2,且第一膨胀力系数 F1在5.5牛顿每圈至18牛顿每圈的范围内,第二膨胀力系数F2不高于5 牛顿每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第一膨胀力系数F1在8牛顿每圈至15牛顿每圈的范围内,可选地,第一膨胀力系数F1在10牛顿每圈至12牛顿每圈的范围内;第二膨胀力系数F2在0.5牛顿每圈至5牛顿每圈的范围内,可选地,在1牛顿每圈至3牛顿每圈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膨胀力系数F1与所述第二膨胀力系数F2满足以下关系:1<F1/F2<27,优选地,1.5< F1/F2<11,更优选地,2.4<F1/F2<7.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类电芯的单体容量 C1与所述第二类电芯的单体容量C2满足:1≤C1/C2≤1.2。
通过在电池包中引入具有不同膨胀力系数和/或不同导热系数的第一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使得整个电池包在循环过程中能够缓解电芯、电池包及其相关联的结构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也可以改善电芯之间的热传导。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以下附图以进一步非限制性地、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以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包的结构;
图2以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包的结构;
图3为用于检测电芯的膨胀力的检测装置的平面视图;
图4为用于检测电芯的膨胀力的检测装置的测试状态图;
图5示出了电芯膨胀力随电芯循环次数变化的曲线;以及
图6(a)至图6(u)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包中的第一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的排布方式的不同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应理解,本说明书和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一般含义和字典含义,而是应在允许发明人为最佳解释而适当地定义术语的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与本发明的技术方面对应的含义和概念来理解。因此,此处提出的描述只是仅为了例示目的的优选实施方案,而不旨在限制发明的范围,因此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组合,也可以做出其他等同物和改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为描述方便起见,将“第一侧面”定义为电池包的与电芯接触的侧面中长度较长的面,将“第二侧面”定义为电池包的与电芯接触的平面中长度较长的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不构成对电池包结构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类电芯和/或第二类电芯可以是单个能够独立充放电的电池单体,也可以是2个以上的电池单体组成的电芯单元。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加强筋”应被广泛地理解为电池包中的任何起支撑、限位、加固等作用的结构件。
另外,为描述方便起见,术语“电芯组”意指在电池包纵向方向上一列电芯所形成的组,其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组,而不旨在限制电芯之间的连接方式。
“膨胀力系数”定义为电芯在一定的循环条件下,循环设定圈数后,得到的循环前后的膨胀力变化值(单位:牛顿)与循环圈数(单位:圈) 的比值。这将在下面中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包的结构。通过附图标记10总体上表示电池包。如图2所示,电池包10包括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
在一个方面,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具有不同的膨胀力系数,其中,第一类电芯1具有较高的第一膨胀力系数F1,第二类电芯2具有较低的第二膨胀力系数F2。通过在电池包中引入了具有不同膨胀力系数的两种电芯,即具有较高的膨胀力系数的第一类电芯1和具有较低的膨胀力系数的第二类电芯2,使得整个电池包在循环过程中受力大幅减小。
下面结合图3至图5详细描述电芯的膨胀力的检测及膨胀力系数的确定。
第一类电芯1的第一膨胀力系数F1(单位:牛顿/圈)是第一类电芯以一定的循环条件下循环设定圈数,例如M圈后,得到的循环前后的膨胀力变化值(单位:牛顿)与循环圈数M(单位:圈)的比值。
同样地,第二类电芯2的第二膨胀力系数F2是第二类电芯2以与第一类电芯1相同的循环条件循环设定圈数,得到的循环前后的膨胀力变化值(单位:牛顿)与循环圈数(单位:圈)的比值。
应理解,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的循环圈数可以相同或不同。
图3和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检测电芯的膨胀力的检测装置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检测装置3包括层叠设置的三片钢板31以及用于支撑钢板31且使两两钢板31之间具有第一容置空间301和第二容置空间302的支撑件32,其中第一容置空间301用于容置待测电芯,第二容置空间302位于第一容置空间301下方,用于容置压力传感器33。
在开始检测之前,将待测电芯置于第一容置空间301且将压力传感器33置于第二容置空间302,并通过钢板301向待测电芯施加初始预紧力且一直保持(该初始预紧力即为待测电芯循环前的膨胀力),随后,使施加有初始预紧力的待测电芯按照一定的循环条件进行循环,当循环一定圈数,例如M圈后,此时压力传感器33的读数即为待测电芯循环后的膨胀力,因此,该待测电芯循环前后的膨胀力变化值即为循环后的压力传感器的读数与循环前的初始预紧力之差。应理解,本发明不限制向待测电芯施加的初始预紧力的具体值,但所施加的初始预紧力应保证待测电芯能够被钢板夹住不发生掉落,例如可以是3000N。
图5示出了电芯膨胀力随电芯循环次数变化的曲线。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将循环条件条件设定为:在周围环境温度设置为25℃的条件下,以0.33库仑(C)的电流使待测电芯进行循环。将测得的电芯膨胀力(单位:牛顿,N)设置为纵轴,将循环次数设置为横轴,绘制电芯膨胀力随电芯循环次数变化的曲线。图5中示出了施加不同的初始预紧力的情况下,两个电芯的膨胀力变化曲线。
根据上述电芯膨胀力的检测方法,确定膨胀力系数。可选地,第一膨胀力系数F1在5牛顿每圈至18牛顿每圈的范围内,第二膨胀力系数F2 不高于5牛顿每圈。更具体地,第一膨胀力系数F1在8牛顿每圈至15 牛顿每圈的范围内,可选地,第一膨胀力系数F1在10牛顿每圈至12牛顿每圈的范围内。第二膨胀力系数F2在0.5牛顿每圈至5牛顿每圈的范围内,可选地,在1牛顿每圈至3牛顿每圈的范围内。当第二膨胀力系数 F2为0.5牛顿每圈,第一膨胀力系数F1为18牛顿每圈的情况下,第一膨胀力系数F1与第二膨胀力系数F2的差值为17.5。
与第一类电芯1相比,具有较低的第二膨胀力系数F2的第二类电芯 2在循环过程中随着其循环圈数的增加,产生相对小的膨胀力、需要较小的膨胀空间,从而能够降低整个电池包的累积产生的膨胀力。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膨胀力系数F1与第二膨胀力系数F2满足以下关系:1<F1/F2<27,优选地,1.5<F1/F2<11,更优选地,2.4<F1/F2 <7.6。在此情况下,第一类电芯1的第一膨胀力系数F1与第二类电芯2 的第二膨胀力系数F2的上述比例关系,确保了第二类电芯2所受到的第一类电芯1的膨胀力在其可承受范围内,而第二类电芯2自身的膨胀力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第二类电芯2在第一类电芯1的高膨胀力作用下被过度挤压变形,导致漏液。
在一些情况下,为确保电池包的总容量,所述第一类电芯1的单体容量C1与所述第二类电芯2的单体容量C2满足:1≤C1/C2≤1.2。以此方式,保证电池包的总容量没有明显降低,从而确保较高的能量密度。
在另一方面,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可以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在一些情况下,在电池包中彼此相邻的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可以进行热量传导,以获得更好的功率性能。例如,三元电池作为第一类电芯 1,其在充放电过程中自身发热高;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电池作为第二类电芯2,其充放电过程中发热量相对三元低,可以将第一类电芯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二类电芯2,使第二类电芯2升温获得更好的功率性能。这在高海拔气温低的地区可以是有利的。
在第一类电芯1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第二类电芯2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的情况下,将第二类电芯2可选地布置在电池包的最外侧电芯之外的区域中,以避免外部环境对第二类电芯2产生影响。
可选地,所述第一类电芯1和/或所述第二类电芯2的正极活性物质各自独立的选自锂镍钴锰过渡金属氧化物、磷酸铁锂、磷酸钒铁锂、磷酸钒锂、钴酸锂、镍酸锂、富锂锰基氧化物、锂镍钴铝金属氧化物、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可替代地,所述第一类电芯1的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锂镍钴锰过渡金属氧化物、钴酸锂、镍酸锂、富锂锰基氧化物、锂镍钴铝金属氧化物、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类电芯2的正极活性物质选自磷酸铁锂、磷酸钒铁锂、磷酸钒锂中的至少一种。
下面参照图6(a)至图6(u)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包中的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的排布方式的不同实施方案。
在图6(a)至图6(u)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电池包包括多列纵向排布的电芯,为描述方便起见,将每一列电芯被称为一个电芯组。
在图6(a)-图6(j)以及图6(t)和图6(u)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在紧邻电池包10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的电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类电芯2。
参照图6(a),紧邻电池包10的第一侧面的电芯全部为第二类电芯2。
参照图6(b)和图6(c),紧邻电池包10的第二侧面的电芯全部为第二类电芯2。在图6(c)中,除紧邻电池包10的第二侧面的电芯全部为第二类电芯2之外,紧邻电池包10的第一侧面的电芯中也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类电芯2。
参照图6(d),紧邻电池包1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电芯全部为第二类电芯2。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电池包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处可能设置有用于电芯限位、或与电芯接触的结构件,因此允许的结构变形量较小,会出现膨胀力无法释放,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需要引入具有较低膨胀力系数的第二类电芯2,使其紧邻电池包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按照预定方式布置,以避免电池包的结构件因受力过大而变形或者挤压电芯造成泄漏。在此情况下,采用图6(a)至图6(d)中的布置方式可以降低电池包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处的应力集中情况。
可选地,紧邻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的电芯中设置的第二类电芯2 的数量占紧邻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的电芯的数量的至少50%,可选地,至少90%。
在图6(e)至图6(r)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每个电芯组中均设置有第二类电芯。一些情况下,至少一个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的数量大于对应的电芯组中的第一类电芯1的数量。
参照图6(e)和图6(l),在每个电芯组中,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间隔布置。其中,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 均间隔地布置,且相邻的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错开布置;在一些情况下,每个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至少部分地连续布置,且相邻的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错开布置;在一些情况下,电池包既包括具有连续布置的第二类电芯2的电芯组也包括具有均间隔布置的第二类电芯2的电芯组。
应理解,在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间隔布置的电芯组中,可以间隔n个第一类电芯(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设置m个第二类电芯(m 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n和m在一列电芯组中是可变的,且可以将不同排布方式的电芯组进行组合。
具体地,参照图6(e),在每个电芯组中每间隔1个第一类电芯1设置一个第二类电芯2,且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错开布置,使得第二类电芯2包围第一类电芯1。
参照图6(f),在每个电芯组中每间隔n个第一类电芯1(n可以为2、 3、4等)设置两个第二类电芯2,且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错开布置,使得第二类电芯2包围第一类电芯1。
参照图6(g),在每个电芯组中每间隔2个第一类电芯1设置一个第一类电芯2,且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错开布置,使得每个第一类电芯1都配置有与其相邻的第二类电芯2。
参照图6(h),在每个电芯组中设置有两个第二类电芯2,且在每个电芯组的两个第二类电芯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类电芯1。应理解,每个电芯组中的第一类电芯1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正整数。
参照图6(i),在每个电芯组中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的第二类电芯2,相邻两个第二类电芯2之间设置的第一类电芯1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正整数。
参照图6(j)和图6(k),在每个电芯组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类电芯 2,其中每个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部分地连续布置或全部连续布置,且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错开布置,使得第二类电芯2包围第一类电芯1。
参照图6(l)中,电池包既包括具有连续布置的第二类电芯2的电芯组也包括具有均间隔布置的第二类电芯2的电芯组,且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错开布置。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电池包使用过程中,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增加,电芯会产生热量,通过将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设置成具有不同导热系数的电芯,使得在电池包中彼此相邻的第一类电芯1和第二类电芯2可以进行热量传导,以获得更好的功率性能。例如,三元电池作为第一类电芯1,其在充放电过程中自身发热高;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电池作为第二类电芯2,其充放电过程中发热量相对三元低,可以将第一类电芯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二类电芯2,使第二类电芯2升温获得更好的功率性能。
参照图6(m)和图6(n),在每个电芯组中设置一个第二类电芯2。其中,在图6(m)中,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位于相同的位置,形成一行;在图6(n)中,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错开布置。
参照图6(o)和图6(p),每个电芯组中设置若干个连续布置的第二类电芯2,且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位于相同的位置,形成一行。
参照图6(q),在每个电芯组中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类电芯2,且相邻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2位于相同的位置。
在一些情况下,根据电池包10的受力情况分析,确定第二类电芯2 的布置方式。可选地,如图6(r)所示,在紧邻电池包10的第一侧面的电芯中设置连续布置的n个(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第二类电芯2,且在其他电芯组中设置连续布置的有m个第二类电芯2,且m不同于n。
参照图6(s),第二类电芯2设置在电池包10的最外侧电芯之外的区域中。换言之,在与电池包10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紧邻的电芯中不设置第二类电芯。
在一些情况下,根据电池包10的受力分析,在靠近整个电池包10 的中心区域的电芯无法通过膨胀变形释放膨胀力,此处膨胀力最大,通过具有高膨胀力系数的电芯替换为具有低膨胀力系数的电芯,可以有效缓解过高膨胀力带来的电池包结构破坏和电池性能下降。从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考虑,将第二类电芯2设置在电池包10的内部(最外侧电芯之外的区域),可以降低外界环境对第二类电芯2的影响,可以使第二类电芯2以及电池包10获得更好的功率性能。
在一些情况下,设置在电池包的最外侧电芯之外的区域中的第二类电芯2大于该区域的第一类电芯1的数量。可选地,在电池包的最外侧电芯之外的区域中,第二类电芯的数量占该区域中的电芯总数量的60%以上,可选地,80%以上,如图6(s)所示。
在上述的图6(a)至图6(s)的实施方案中,电芯相对于电池包10 的第一侧面横向分布,且平行于电池包10的第二侧面分布。而在图6(t) 和图6(u)的实施方案中,电芯相对于电池包10的第二侧面横向分布,且平行于电池包10的第一侧面分布。也就是说,电芯的排列方向发生了变化,由横向布置旋转为竖向布置。在此应注意,在电芯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上述的第二类电芯2的布置方式同样适用。
在一些情况下,电池包10内设置有加强筋。在此,“加强筋”可理解为限位件、支撑件等。由于设置加强筋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应力集中,因此可选地,沿着所述加强筋布置至少一个第二类电芯2。
可选地,第二类电芯2沿着加强筋连续地布置或间断地布置。如图6 (b)、图6(g)至图6(k)、图6(m)、图6(p)、图6(q)、图6(t) 和图6(u)所示(加粗的线条表示加强筋位置),沿着加强筋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类电芯2,其按照预定的布置方式布置在加强筋的一侧两个两侧,例如,可以部分连续地布置和/或间断地布置。在一些情况下,以此方式布置第二类电芯2可以降低加强筋附近发生的应力集中情况。
在一些情况下,第二类电芯2的数量不超过所有电芯的数量的一半。可选地,第二类电芯2的数量不超过所有电芯的数量的30%。
可选地,在电芯组中,第一类电芯1和/或所述第二类电芯2无间隔地紧密排列,例如电芯与电芯之间不存在间隙或间隔垫片。在引入具有较低的膨胀力系数的电芯的情况下,可以不必再预留出电芯膨胀所需的较大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包括上述电池包10的装置,其中,电池包10可作为所述装置的电源或者能量存储单元。所述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例如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以及发电装置,例如储能电柜、风力发电机等。
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然而,应当理解,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实例尽管指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仅仅是以示例的方式给出的,因为从该详细说明出发,在本公开内容精神和范围内的多种变化、组合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明显。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中设置有第一类电芯和第二类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电芯和所述第二类电芯具有不同的膨胀力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电芯和所述第二类电芯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纵向排布的多个电芯组,其中至少一个电芯组中的第二类电芯的数量大于对应的电芯组中的第一类电芯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紧邻所述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的电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类电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包的由最外侧电芯所包围的区域中,所述第二类电芯的数量大于该区域中的第一类电芯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内设置有加强筋,沿着所述加强筋布置至少一个第二类电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电芯和/或所述第二类电芯的正极活性物质各自独立地选自锂镍钴锰过渡金属氧化物、磷酸铁锂、磷酸钒铁锂、磷酸钒锂、钴酸锂、镍酸锂、富锂锰基氧化物、锂镍钴铝金属氧化物、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电芯的正极活性物质选自锂镍钴锰过渡金属氧化物、钴酸锂、镍酸锂、富锂锰基氧化物、锂镍钴铝金属氧化物、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类电芯的正极活性物质选自磷酸铁锂、磷酸钒铁锂、磷酸钒锂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作为所述装置的电源或者能量存储单元。
CN202010368382.9A 2020-04-30 2020-04-30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Pending CN1135946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8382.9A CN113594615A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8382.9A CN113594615A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4615A true CN113594615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3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8382.9A Pending CN113594615A (zh) 2020-04-30 2020-04-30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46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837A (zh) * 2021-12-31 2022-04-12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电池包
WO2023102909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组、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1562A (zh) * 2012-03-12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池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和放电控制方法
DE102012218180A1 (de) * 2012-10-05 2014-03-2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Zellverbund elektrochemischer Zellen mit inerter Ladungskompensation, Kraftfahrzeugbatterie sowie Verfahren zur Kompensation unterschiedlicher Ladezustände
CN205723711U (zh) * 2016-06-21 2016-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07112603A (zh) * 2015-09-16 2017-08-29 株式会社东芝 组电池及电池包
CN207967237U (zh) * 2018-02-06 2018-10-12 江苏久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车用高性能动力电池组
CN208674305U (zh) * 2018-09-04 2019-03-29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9487559U (zh) * 2019-01-24 2019-10-11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电动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1562A (zh) * 2012-03-12 2013-09-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池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和放电控制方法
DE102012218180A1 (de) * 2012-10-05 2014-03-2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Zellverbund elektrochemischer Zellen mit inerter Ladungskompensation, Kraftfahrzeugbatterie sowie Verfahren zur Kompensation unterschiedlicher Ladezustände
CN107112603A (zh) * 2015-09-16 2017-08-29 株式会社东芝 组电池及电池包
CN205723711U (zh) * 2016-06-21 2016-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7967237U (zh) * 2018-02-06 2018-10-12 江苏久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车用高性能动力电池组
CN208674305U (zh) * 2018-09-04 2019-03-29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9487559U (zh) * 2019-01-24 2019-10-11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电动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2909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组、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14335837A (zh) * 2021-12-31 2022-04-12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6886B1 (ko) 축전 소자 및 축전 장치
KR101020587B1 (ko) 냉매 유량의 분배 균일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케이스
US965372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and secondary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390224B1 (ko) 냉매의 분배 균일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KR101805559B1 (ko) 전기 차량 또는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배터리 모듈의 생산을 위한 전기화학적 셀의 스트립, 및 그러한 모듈의 생산을 위한 방법
US20150118530A1 (en) Battery Pack
US20070111089A1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
US10230139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6257738B (zh) 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控制器及车辆
US20090202900A1 (en) Battery module,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vehicle having battery module
KR20180099668A (ko) 팽창 특징들에 기반한 배터리 헬스 상태 추정
US20120183822A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novel cooling structure
US20030232238A1 (en) Valve regulated lead acid battery
CN113594615A (zh) 电池包及包括其的装置
CN105429249A (zh) 电池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电池的方法
KR20080109950A (ko) 냉매 유량의 분배 균일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케이스
KR101593122B1 (ko) 이차전지 용 냉각핀
Ma et al. Electro-thermal modeling of a lithium-ion battery system
CN117310542B (zh) 一种电池模组热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JP7230553B2 (ja) 電池構造体
Teng Thermal analysis of a high-power lithium-ion battery system with indirect air cooling
RU142206U1 (ru) Автономный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й модуль на базе литий-полимерных аккумуляторов
US943789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plurality of electrode assemblies
JP2017117624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構造体
Teng et al. Therm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Li-ion battery module cooled through aluminum heat-sink pl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