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4138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4138A
CN113594138A CN202110848492.XA CN202110848492A CN113594138A CN 113594138 A CN113594138 A CN 113594138A CN 202110848492 A CN202110848492 A CN 202110848492A CN 113594138 A CN113594138 A CN 113594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display panel
metal layer
signal
signal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84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应腾
霍思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484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941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94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4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52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 e.g. light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设置有显示区;在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多条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多条第二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位于不同膜层,且电连接;多条第一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走线接收固定电压;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第一走线与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交叠。如此,第一走线将能够屏蔽第二信号线的电场,避免第二信号线的电场对子像素造成影响,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不均的现象,有效提升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LED显示面板也应运而生。
随着电子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已开发了窄边框显示装置。如何进一步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仍然是当前显示领域的研发热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利于改善显示不均的现象,有效提升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设置有显示区,在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多条第一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多条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不同膜层,且电连接;
多条第一走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走线接收固定电压;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走线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交叠。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包括设置在显示区中的多个子像素,以及多条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电连接,信号经由第二信号线传输到第一信号线,再由第一信号线传递至子像素。此种设计,可将原本设置在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边框区(假设为左右边框区)的驱动电路转移至下边框区,以减小或者消除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因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可选地,驱动电路与第二信号线电连接。特别是,本发明还引入了多条与第二信号线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走线,且第一走线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交叠。由于第一走线接收的是固定电压信号,该第一走线可作为信号屏蔽层,用于对第二信号线的电场进行屏蔽,避免第二信号线的电场对子像素造成影响,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不均的现象,有效提升了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显示面板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与图6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驱动时序图;
图8所示为一条第一走线对应一条扫描信号线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与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显示区Q,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子像素P,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排列,第二方向D2和第一方向D1相交;多条第一信号线11,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多条第二信号线12,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第二信号线12与第一信号线11位于不同膜层,且电连接。
相关技术中,用于向显示面板中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信号线11提供信号的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Q沿第一方向的左右两侧,使显示面板左右两侧的边框无法得到进一步压缩,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窄边框设计。为此,本发明在显示面板中引入了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12,可选地,第二信号线12与第一信号线11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信号线11所需要的信号由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12进行传输,如此,可将向第二信号线11提供信号的驱动电路90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下边框位置,不再占用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空间,从而实现了显示面板左右边框区域在真正意义上的窄边框设计。可选地,在显示面板的下边框位置,可设置通孔,将向第一信号线11提供信号的驱动电路90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面,第二信号线12延伸至显示面板的背面与驱动电路形成电连接,如此,上述驱动电路无需占用下边框的空间,因此还有利于显示面板下边框位置的窄边框设计。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显示面板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2和图3,一种显示面板100,设置有显示区Q;
在显示区Q,显示面板100包括:
多个子像素P,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排列,第二方向D2和第一方向D1相交;
多条第一信号线11,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
多条第二信号线12,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第二信号线12与第一信号线11位于不同膜层,且电连接;
多条第一走线21,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第一走线21接收固定电压;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第一走线21与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交叠。
可选地,图2仅以矩形结构的显示面板100为例对本申请中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体现为圆角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包含弧形边缘的异形结构,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图2示意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Q所包含的子像素P以及与子像素P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可选地,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2一一对应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子像素P的数量、第一信号线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的数量也仅为示意,并不代表实际的数量。
图1和图2所示方案中,沿第一方向D1位于同一行的子像素P连接同一第一信号线11,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D1位于同一行的子像素P还可连接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不同的第一信号线11,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发明中,第一信号线11沿第一方向D1延伸,同一第一信号线11与多个子像素P电连接;第二信号线1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可选地,第二信号线12与第一信号线11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用于向子像素P传输第一信号,例如,第一信号经由第二信号线12传输至第一信号线11,进而传输至与第一信号线11所连接的各子像素P。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显示面板100还包括驱动电路90,驱动电路90用于向第二信号线12提供信号。可选地,驱动电路90与第二信号线12直接电连接,驱动电路90位于显示面板100沿第二方向D2的一侧边框(对应图2中的下边框)。本发明中,增加了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12以向子像素P传输第一信号,将驱动电路90设置于显示面板100的下边框区域,无需占用显示面板100沿第一方向D1的两侧边框(对应图2中的左右边框),因而有效减小或者消除了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对于相互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二者的电连接点的位置可设置在二者的交叉点的位置。以图2所示方案为例,对于沿第一方向D1位于最左边位置的第二信号线12而言,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该第二信号线12与显示区Q中所有的第一信号线11均交叠,但其仅与沿第二方向D2位于最上方位置的第一信号线11通过连接点电连接。在该连接点所在位置,由于该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等电位,对应位置处的子像素P的像素电路仅受到一种脉冲电压的影响,而对于同一列子像素中未设置连接点的子像素P而言,其除受到与其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的脉冲电压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未与其电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的影响,不同的子像素P所受到的脉冲电压的影响不同,导致在连接点位置的显示亮度与非连接点位置的显示亮度不一,最终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为此,本发明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Q引入了多条第一走线21,请结合图3,第一走线21的延伸方向和排列方向与第二信号线12相同,且第一走线21与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特别是,第一走线21接收固定电压,该第一走线21可作为信号屏蔽层,用于对第二信号线12的电场/脉冲电压信号进行屏蔽,使得各子像素P均仅受到与其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馈通影响,而不会受到未与其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信号影响,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不均的现象,有效提升了显示效果。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可选地,在显示区Q还包括沿第二方向D2延伸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三信号线13,该第三信号线13例如可体现为数据线D;同一数据线D与沿第二方向D2位于同列的至少部分子像素P电连接,数据线D与数据信号驱动电路92电连接,数据信号驱动电路92所发送的数据信号经由数据线传输至与该数据线电连接的子像素P。可选地,数据信号驱动电路92同样位于显示面板的下边框,不占用显示面板的上边框位置,如此,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和上边框均可实现窄边框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示出了将与第二信号线12连接的驱动电路90以及与数据线连接的数据信号驱动电路92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下边框位置以实现显示面板的三侧边框均为窄边框的设计。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域设置通孔,将各种驱动电路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位于正面的信号走线通过通孔延伸至显示面板的背面从而实现与位于背面的驱动电路的电连接,无需在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区域设置驱动电路,进而实现显示面板下边框的窄边框设计,如此,显示面板的四个边框区域均可实现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更加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可选地,请参考图2和图4,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各条第二信号线12的长度可设置为相同,以减小相互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和第二信号线12的负载,确保信号有效传输至各子像素。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12的长度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在显示区Q,对于相互交叠的第一走线21和第二信号线12,第二信号线1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走线2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具体而言,对于相互交叠的第一走线21和第二信号线12,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走线21覆盖第二信号线12,如此,第一走线21对第二信号线12上产生的脉冲电压信号的屏蔽效果将更好,更有利于减小或者避免第二信号线12上的脉冲电压信号对子像素P的发光亮度造成影响,有利于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匀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4,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为扫描信号线X1,和/或,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为发光控制信号线X2。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4仅示出了第二信号线12为扫描信号线X1或发光控制信号线X2中的一种的情形。
可选地,请参考图2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二信号线12可仅包括扫描信号线X1,与第二信号所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也为扫描信号线X1;扫描信号线X1与扫描驱动电路91电连接,扫描驱动电路91所发送的扫描信号经由扫描信号线X1传输至与该扫描信号线X1连接的子像素P。如此,将扫描信号线X1所对应的扫描驱动电路91从显示面板100的左右边框位置移至下边框的位置,使扫描驱动电路91不占用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的空间,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空间得以压缩,实现更窄的边框。当然,还可在显示面板的下边框位置设置通孔,扫描驱动电路91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面,扫描信号线X1穿过通孔延伸至显示面板的背面与扫描驱动电路91电连接,如此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四个边框的窄边框或者无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参考图2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二信号线12可仅包括发光控制信号线X2,与第二信号线12所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也为扫描信号线X1;发光控制信号线X2与发光控制电路电连接,发光控制电路所发送的发光控制信号经由发光控制信号线X2传输至与该发光控制信号线X2连接的子像素P,控制子像素P发光。如此,将发光控制信号线X2所对应的发光控制电路93从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位置移至下边框的位置,使发光控制电路93不占用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的空间,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空间得以压缩,实现更窄的边框。当然,还可在显示面板的下边框位置设置通孔,发光控制电路93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背面,发光控制信号线X2穿过通孔延伸至显示面板的背面与发光控制电路93电连接,如此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四个边框的窄边框或者无边框设计。
可选地,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平面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12既包括扫描信号线X1又包括发光控制信号线X2,也即部分第二信号线12为扫描信号线X1,另一部分第二信号线12为发光控制信号线X2,与作为扫描信号线X1的第二信号线12所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同样也为扫描信号线X1,与作为发光控制信号线X2的第二信号线12所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同样也为发光控制信号线X2。如此设置,与扫描信号线X1所电连接的扫描驱动电路可从显示面板100的左右边框位置移至下边框位置,与发光控制电路所电连接的发光控制电路也可从显示面板100的左右边框位置移至下边框的位置,从而使得消除显示面板100的左右边框成为可能,更加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或至少部分位置的无边框设计。当然,也可将扫描驱动电路和发光控制电路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面,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通过过孔延伸至显示面板的背面而与对应的驱动电路电连接,以实现显示面板四个边框的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
可选地,请参考图5,当第二信号线12同时包括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时,沿第一方向D1,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交替设置,以简化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的排布。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提及的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均是与显示面板100中与子像素P所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的。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与图6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的一种驱动时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对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的进行了示意,并不对像素驱动电路的实际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还可采用其他的电路结构。请参考图6,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M0、初始化模块81、存储电容C1、数据写入模块82、补偿模块83、发光控制模块84,除存储电容C1外,其他各个模块均包括晶体管。第一控制信号端S1通过扫描信号线X1与初始化模块81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端S2通过扫描信号线与数据写入模块82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通过发光控制信号线X2与发光控制模块84电连接。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端S1与显示面板中第n行的扫描信号线X1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端S2与第n+1行的扫描信号线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与发光控制信号线X2电连接,数据信号端Vdata与数据信号线D电连接。工作时序如下:
在初始化阶段T1,第一控制信号端S1向初始化模块81发送控制信号(此处体现为低电平信号),控制初始化模块81导通;初始化信号线Vref将初始化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N1,使驱动晶体管M0导通。
在数据写入阶段T2,初始化模块81截止,第二控制信号端S2向数据写入模块82发送控制信号(此处体现为低电平信号),控制数据写入模块82和补偿模块83导通,数据信号端Vdata将数据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N2,第二节点N2的信号通过驱动晶体管M0传输至第三节点N3,第三节点N3的信号通过补偿模块83传输至第一节点N1。
在发光阶段T3,数据写入模块82和补偿模块83均截止,发光控制信号端emit向发光控制模块84发送低电平信号,控制发光控制模块84导通,从而使得驱动晶体管M0和发光元件D1形成电连接,驱动晶体管M0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D1,使得发光元件D1发光。
图8所示为一条第一走线21对应一条扫描信号线X1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X2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为扫描信号线X1,且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为发光控制信号线X2;一条第一走线21覆盖一条扫描信号线X1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X2。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6和图8,当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为扫描信号线X1,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为发光控制信号线X2时,与同一第一走线21对应的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例如可以是图6中位于同一像素驱动电路的同一侧的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本发明中,同一第一走线21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覆盖一条扫描线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X2在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正投影,如此,采用同一第一走线21即可对相邻的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的脉冲电压进行屏蔽,使得与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扫描信号线X1和发光控制信号线X2对应子像素P免受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影响,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不均的现象,有效提升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8仅示意出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一条第一走线21覆盖一条扫描信号线X1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X2的情形,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条第一走线21还可同时覆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扫描信号线X1以及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发光控制信号线X2,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请结合图1-图6,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发光控制模块84与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电连接,发光元件D1的一端与第二电压信号线PVEE电连接,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可看作为恒定的高电平信号线,第二电压信号线PVEE可看作是恒定的低电平信号线,也就是说,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和第二电压信号线PVEE上的电压信号是恒定不变的。本发明中的第一走线21可复用上述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和/或第二电压信号线PVEE,如此,无需再在显示面板中引入新的走线,复用现有的信号线即可,既能对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信号起到较好的屏蔽作用,又有利于节约成本。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图6,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初始化模块81除与扫描信号线X1电连接外,还与初始化信号线Vref电连接,初始化信号线Vref可接收恒定电压信号。当初始化信号线Vref接收恒定电压信号时,本发明中的第一走线21还可复用该初始化信号线Vref,利用初始化信号线Vref对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信号进行屏蔽,如此无需再在显示面板中引入新的信号线作为第一走线21,复用现有的信号线即可,既能对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信号起到较好的屏蔽作用,又有利于节约成本。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21与第一信号线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走线21包括位于不同膜层且相互电连接的覆盖部211和连接部21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覆盖部211与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2交叠,连接部212与第二信号线12不交叠,且连接部212所在膜层位于覆盖部211所在膜层的靠近第二信号线12的一侧。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考图9,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一走线21包括一个覆盖部211和一个连接部212的情形,可选地,覆盖部211和连接部212之间通过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的方向延伸的导电孔213电连接,如此,覆盖部211、导电孔213和连接部212三者形成了一个屏蔽空间,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除了通过覆盖部211进行屏蔽之外,还可通过导电孔213和连接部212进行屏蔽,因而有效提升的第一走线21对第二信号线12上的信号的屏蔽性能,更加有利于提升信号屏蔽效果。
可选地,图10还示出了第一走线21之上(远离基板00一侧)的一些膜层结构,请参考图10中斜线填充的膜层,该膜层可看作电极层,在远离该电极层的一侧可设置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与电极层电连接,响应电极层的信号而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第一走线21中的覆盖部211和连接部212至少有一者是按照如图2所述的第一走线21的延伸方式延伸的,另一者也可设置为如图2所示的延伸方式,如此有利于减小第一走线21的整体负载,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覆盖部211和连接部212中的一者还可仅设置于子像素所对应的像素电路所在的位置,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来排布,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21与第一信号线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对于相互交叠的第一走线21和第二信号线12,一条第一走线21包括两个连接部212,两个连接部212分别位于第二信号线12的两侧。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10,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一走线21包括一个覆盖部211和两个连接部212的情形,两个连接部212位于覆盖部211的两端,并分别通过沿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方向延伸的两个导电孔213电连接,如此,覆盖部211、两个导电孔213和两个连接部212形成一倒置的凹形空间,第二信号线12位于该凹形空间范围内。凹形空间形成了一个三面屏蔽的空间,第二信号线12上的信号所产生的脉冲电压将被凹形空间屏蔽,无法从第二信号线12的上方以及左右两侧传递出去,因而可靠避免了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对子像素所造成的影响,有效增强了屏蔽性能,因而更加有利于提升第一走线21的对信号的屏蔽效果,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9和图10仅示出了同一第一走线21对应一条第二信号线12的情形,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走线21采用图9或者图10所示的结构时,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由第一走线21所覆盖的第二信号线12的数量还可为两条或者多条,例如请参见图11,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21与第一信号线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第一走线21所形成的凹形空间对应两条第二信号线12,通过同一凹形空间对两条或者多条第二信号线12的信号进行屏蔽,同样有利于提升第一走线21的信号屏蔽效果,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第二信号线12与第一走线21中的连接部212同层设置,例如请参考图9至图11,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12还可与第一走线21中的连接部212位于不同的膜层,例如请参考图12,图12所示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信号线12位于第一走线21的覆盖部211与连接部212之间,如此,将第二信号线12进一步限定在第一走线21所形成的屏蔽空间中,从多个方向对第二信号线12的信号进行屏蔽,同样有利于提升第一走线21的屏蔽性能,其中,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21与第一信号线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12还可位于第一走线21中的连接部212远离覆盖部211的一侧,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21与第一信号线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对于相邻的两条第一走线21,其中任一条第一走线21的连接部212位于其覆盖部211的远离另一条第一走线21的一侧。
具体而言,图13示出了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1与第二信号线12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1中,两个覆盖部211同层设置,两个连接部212同层设置,沿两条第一走线21的排列方向,两个连接部212分别位于两条第一走线21的两侧,即其中一条第一走线21的连接部212位于其覆盖部211远离另一第一走线21的一侧,各条第一走线21中的连接部212与覆盖部211通过导电孔213电连接。如此,同一第一走线21中,覆盖部211、导电孔213和连接部212三者共同形成了一个屏蔽空间;两条第一走线21中,两个覆盖部211、两个导电孔213以及两个连接部212共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屏蔽空间,该屏蔽空间将两条或者多条的第二信号线12的上表面和侧面包裹,有效对第二信号线12的脉冲电压信号进行了屏蔽,同样有利于提升第一走线21的信号屏蔽能力。而且,该实施例中每条第一走线21仅设置一个连接部212,该连接部212通过导电孔213与屏蔽部电连接,两条第一走线21组合形成一个较大的屏蔽空间,在提升屏蔽性能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工艺制程,节约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6和图13,相邻两条第一走线21的类型可以为不同,也可以为相同,当类型不同时,例如,其中一条第一走线21可体现为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另一条第一走线21可体现为第二电压信号线PVEE或者初始化信号线Vref,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走线21复用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或第二电压信号线PVEE时,由于各条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上以及各条第二电压信号线PV22上的电压信号是一致的,因此可将各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的一端彼此电连接,或者将各第二电压信号线PVEE的一端彼此电连接,例如请参考图4,以提升各第一电压信号线PVDD上的电压稳定性。
可选地,图13所示实施例仅示出了第二信号线12与连接部212同层设置的方案,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12还可与连接部212设置于不同的膜层,例如,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信号线12位于覆盖部211与连接部212之间,或者,第二信号线12位于连接部212远离覆盖部211的一侧等等,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显示面板包括基板00、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第一金属层M1位于基板和第三金属层M3之间,第二金属层M2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
第一信号线1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信号线12和第一走线21的连接部212位于第二金属层M2,覆盖部211位于第三金属层M3。
具体而言,沿基板00指向显示面板1的出光面的方向,在基板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可以理解的是,沿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相邻两层金属层之间由绝缘层隔离。第一信号线11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信号线12和第一走线21的连接部212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走线21的覆盖部211位于第三金属层M3。此时,第一走线21的覆盖部211、连接部212以及连接覆盖部211和连接部212的过孔形成一个倒置的凹形屏蔽空间,如此可对第二信号线12上的脉冲电压信号可靠屏蔽,避免第二信号线12上的脉冲电压信号对子像素P的显示造成影响,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地,显示面板100上设置有晶体管TFT,第一金属层M1包括晶体管的栅极,第二金属层M2包括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如此,合理利用了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膜层复杂度。
或者,请参考图14,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走线21与第一信号线11以及第二信号线12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在本发明中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基板00、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第一金属层M1位于基板和第三金属层M3之间,第二金属层M2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与第三金属层M3之间;
第一信号线11位于第一金属层M1,覆盖部211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二信号线12和第一走线21的连接部212位于第三金属层M3。
具体而言,图1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走线21的覆盖部211和连接部212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第二信号线12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请参考图14,第一走线21的覆盖部211位于第二金属层M2,第一走线21的连接部212位于第三金属层M3,覆盖部211和连接部212之间通过导电孔213电连接,如此,第一走线21中的覆盖部211、连接部212以及连接覆盖部211和连接部212的导电孔213共同形成了一个屏蔽空间,两条第一走线21共同形成了一个正向设置的凹形屏蔽空间,第二信号线12位于该凹形屏蔽空间中,利用凹形屏蔽空间实现了对第二信号线12上脉冲电压信号的反向屏蔽,同样有利于提升第一走线21的信号屏蔽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仅以一条第一走线21包括一个覆盖部211和一个连接部212为例进行说明,两条相邻的第一走线21共同构成了一个凹形屏蔽空间。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走线21中的屏蔽层位于第二金属层M2、连接层位于第一金属层M1时,第一走线21还可包括一个覆盖部211和两个连接部212,两个连接部212分别通过导电孔213与覆盖部211的两端电连接,一条第一走线21中的覆盖部211、两个连接部212和连接覆盖部211与连接部212的两个导电孔213共同形成正向的凹形空间,第二信号线12位于该正向凹形空间中,同样能够对第二信号线12上的脉冲电压信号起到反向屏蔽的作用,同样有利于提升第一走线21的信号屏蔽性能,提升显示面板整体的显示均匀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平面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
图15所示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可穿戴式显示设备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包括设置在显示区中的多个子像素,以及多条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电连接,信号经由第二信号线传输到第一信号线,再由第一信号线传递至子像素。此种设计,可将原本设置在显示面板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边框区(假设为左右边框区)的驱动电路转移至下边框区,以减小或者消除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因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可选地,驱动电路与第二信号线电连接。特别是,本发明还引入了多条与第二信号线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走线,且第一走线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交叠。由于第一走线接收的是固定电压信号,该第一走线可作为信号屏蔽层,用于对第二信号线的电场进行屏蔽,避免第二信号线的电场对子像素造成影响,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不均的现象,有效提升了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显示区;
在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子像素,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多条第一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多条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不同膜层,且电连接;
多条第一走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走线接收固定电压;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走线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区,对于相互交叠的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扫描信号线,和/或,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为发光控制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扫描信号线,且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为发光控制信号线;
一条所述第一走线覆盖一条所述扫描信号线和一条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位于不同膜层且相互电连接的覆盖部和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覆盖部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交叠,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不交叠,且所述连接部所在膜层位于所述覆盖部所在膜层的靠近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相互交叠的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一条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走线,其中任一条所述第一走线的连接部位于其覆盖部的远离另一条所述第一走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
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一走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覆盖部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或者,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
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覆盖部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和所述第一走线的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第二信号线提供信号。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848492.XA 2021-07-27 2021-07-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5941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8492.XA CN113594138A (zh) 2021-07-27 2021-07-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8492.XA CN113594138A (zh) 2021-07-27 2021-07-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4138A true CN113594138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50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8492.XA Pending CN113594138A (zh) 2021-07-27 2021-07-27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941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73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9026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bending region
CN110718577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80028081A (ko) 표시 장치
KR20230022828A (ko) 발광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24517197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13517327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CN216488063U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92507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743504B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9413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35133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220133362A (ko) 표시 장치
US2024009909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925080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88284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64164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37784A1 (en) Display device
US77149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675884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63480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64590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5034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5651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998246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